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实验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成立地震安全逃生演练机构
1、领导小组:
2、指挥小组:
3、逃生引导小组:
4、楼梯纪律维持小组:
5、救生小组:
6、演习观评小组:
二、寝室地震学生逃生演练方案
1、逃生演练总指挥为:王康。
2、寝室管理员职责:具体负责男女住宿生逃生情况,负责逃生后疏散到操场上学生人数的清点工作及纪律的维持。寝室管理员事先务必要将住宿生情况及其他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寝室的详细逃生细则。全部学生均已安全从本楼撤离,同时确保无学生在楼内逗留时,所有班主任、寝室管理员、教师方可撤离。逃生到操场上的学生,要立刻找到本寝室位置,并保持安静,寝室管理员清点人数。清点完毕后在总指挥处报。总指挥做好逃生记录(详见逃生情况登记表)。
3、地震安全逃生演练技术要领:第一次警报声响起后,全体学生迅速蹲在床下,第二次警报响起后,安全起立,迅速疏散警报声响起后,全体学生起立,负责把持门的同学要及时将门打开,寝室管理员及时组织学生有秩序从疏散。疏散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位置及一些其他细节,楼道中不要拥挤、推搡他人,人员众多情况下不要蹲下提鞋或系鞋带,提高警惕,预防踩踏。到楼梯口时保持安静,听从指挥,男生一排靠扶手、女生一排靠墙壁,以最快的速度,不挤不乱,撤离到指定场所。如若奔跑过程中个别学生摔倒,要及时抱头,缓移角落处,适时迅速站立起来,继续逃生。演练时各寝室每生自备防砸物品一个,如枕头,疏散时用枕头挡住头部直立按制定路线疏散。严禁推、拉、挤、冲。
4、逃生路线
(一)住宿生寝室楼
实际情况:共有2层,第二层是女生寝室,有女住宿生91人。第三层是男生寝室,有男住宿生79人。共有1个出口,1个楼梯。
具体逃生路线安排:
二层:疏散逃生顺序:二号寝室、一号寝室、三号寝室、四号寝室、五号寝室。二号寝室女住宿学生出寝室门、过楼道、楼梯靠墙壁成一排疏散。其它寝室疏散逃生依次进行。逃生引导教师:万平。楼门口纪律维持教师:万昌红
(注:学生逃离教学楼后,要及时赶到学校操场指定位置集合(小学教学楼背后)。寝室管理员清点人数,及时将情况汇报。)
三层:疏散逃生顺序:二号寝室、一号寝室、三号寝室、四号寝室、五号寝室。二号寝室男住宿学生出寝室门、过楼道、楼梯靠扶手成一排疏散。其它寝室疏散逃生依次进行。逃生引导教师:值班门卫。楼门口纪律维持教师:王禹
(注:学生逃离教学楼后,要及时赶到学校操场指定位置集合(小学教学楼背后)。寝室管理员清点人数,及时将情况汇报。)
5、逃生路线及逃生具体的方向学生要严格按照指定的细则进行。不要慌乱,在逃生演练开始前,学生一定要熟悉逃生细则。
6、负责计时老师:王康。要求准确地记下各寝室逃出的详细时间。并填写表格。
7、逃生到学校操场不要大声喧哗,尽可能的保持安静,方便班委及老师清点人数。同时,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情况、遗漏任何物品,一旦逃生到楼外的学生,严禁再次返回教学楼。
8、演练视察领导:宋元宝、廖昌军。并填写表格。
三、疏散步骤
1、警报铃发出后,全校师生立即启动《逃生疏散演练实施方案》。
2、寝室管理员听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告知同学:现在可能发生紧急情况,请大家不要慌乱,立即按预定方案迅速撤离,撤离过程中听从各引导员老师的指挥。
3、引导员、楼梯纪律维持教师听到警报或疏散指令后,第一时间前往指定岗位指挥撤离。反复提醒同学:保持安静,不要拥挤,听从指挥,注意安全。学生全部撤离后随队撤离危险区域。
4、学生撤离顺序:一二层学生同时撤离。
5、学生撤离楼梯后,寝室管理员、现场指挥教师最后撤离。
6、全校师生安全撤离到操场后,寝室管理员立即组织寝室长进行人员的清点,向演练总指挥报告情况,报告内容:某寝室实际多少人,安全撤离多少人,某寝室安全撤离教室,报告完毕。班主任老师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8、疏散结束后,由演练领导做演练点评,点评结束后各班按撤离路线返回教室。
四、演练烟雾制造:李志全、张全菊。
五、摄像小组:夏长权、文朋成、
六、信息报道:邓江陵
七、奖励:对于安全逃生演练中做到又快又好的寝室予以奖励,男寝室组两名,女寝室组两名。奖励标准;1、疏散时间考核,总分10分,疏散时间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依此类推。2、寝室人数,总分10分,差一人扣一分。3、纪律考核,总分10分,有大声喧哗,推拉等违纪现象,发现一次扣两分。由观评领导打分。4、逃生技术考核,总分20分,发现未用枕头挡住头部疏散一人次扣一分,由观评领导打分。
八、演练时间:演练领导小组决定。
九、其他事项
1、平时加强学生防灾自救自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方法。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一次地震逃生知识的安全教育。
2、政教处组织相关人员疏散演练方案的培训,明确岗位职责,熟悉疏散路线。
3、学校召开教职大会进行动员。
4、组建校园安全救援队,随时待命,实施紧急救护。
(一)充分了解文化差异
因为文化习俗被误解而导致的冲突或者争端并不少见。在留学生安全管理中,务必要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并制订相应管理对策。文化是指一群人通过个人或群体世代努力所获得的一切的沉积物,包括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动、态度、意义、等级制度、宗教、时间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制造物等(Samovar,etal.,2009)。文化是一种群体特征,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互有差异。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教育环境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婚姻态度的差异等。在教育环境上,中国和亚洲地区国家倾向于说教,教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等,而西方国家则倾向于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文化传统上,中国社会提倡团结互助,而西方社会倡导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社会关系上,中国人尊卑分明、长幼有序,而西方社会更注重人人平等;社会风俗上,中国社会礼仪含蓄且复杂、时间观念灵活,西方社会礼节相对简单、时间观念极强;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中国人比西方人要显得谨慎和严肃许多。在管理上,需要充分尊重留学生的文化习性、等。任何突如其来的意识形态的强加与干涉,都会引发争执和冲突。如对于男女交往中观念与行为差异而导致的偏见、纠纷,让留学生与学校宿管人员发生冲突,甚至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若能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很多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防范。
(二)促进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文化冲突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的,都具有两面性,文化冲突也不例外,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当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接受中国文化教育时,原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作用,尤其在与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感觉无所适从。中国人社会交往的普遍特点是注重关系,乡土风情浓郁,且受地域、文化和人文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耿直”“豪爽”“圆滑”“趋炎附势”及“热心肠”等不同表象,充分体现出其特有的亲近性和人情味,上述现象往往会使留学生感到不解和不适。此外,有的留学生对我国的国家政策、教育法规、各种规章制度存在认识偏差或误解,造成管理上的难度。如何合理对待留学生广泛、多元的文化背景,;如何在文化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推行合理的跨文化管理,是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需要解决的难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只有建立有效的留学生跨文化管理机制才能满足其需要。留学生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文化管理观念,通过具有非理性、可选择性和渐进性的文化导入来引导留学生,拓展大学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使组织具有生机和活力。充分的跨文化沟通和长效的跨文化管理能积极、有效地施行对于来华留学生的管理,以达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高校应树立多元化的留学生评价体系,建立跨文化综合管理机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证跨文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三)纳入校园危机管理应急体系
留学生安全管理必须纳入高校校园危机管理应急体系中。当留学生校园安全事件突然爆发时,需要快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突发事件,留学生安全管理小组需要立即进入问题处理状态,迅速启动预警、预案,调动学校各相关部门,制定正确处理事件的方案。同时,各部门也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弥补一切可能出现的漏洞。预警机制可以化解矛盾和冲突,为事件爆发赢得缓冲时间,充分进行备战,缩小安全事件爆发的影响范围,实现从“危机救治”向“危机预防”转化。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同种类的留学生校园安全事件,要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程序,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检查安全预防措施,检修教学生活设施,定期举行应急演习,提高留学生应急反应能力。高校还要有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处理突发事件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善于总结经验,加强值班制度,完善信息报送网络,建设校园视频图像安全信息系统和安全信息中心平台。由于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突发性,任何预案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无懈可击,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随时修正和完善安全处理预案。
(四)多元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
1 常抓不懈,晓之以理
班主任要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具体落实。在五一、十一、清明节、寒暑假时与学生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实到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晓之以理。因为小学生易冲动,自制力差,可塑性大,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忘记安全工作”,每天利用放学前的一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风吹进学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
2 灵活多样,动之以情
每周一的班会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管理,有一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作为班主任,必须认真地完成。安全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而应该脚踏实地、防患未然。教室内,书写安全标语,危险处设置警示牌,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法制知识,演唱安全歌曲等。另外,还要在小事中利用各种机会去丰富学生的自我保护体验。“有同学在活动时不小心把手弄伤,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我班召开了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在班中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从此,班里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行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班级开展争当“安全小标兵”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从而利用各种活动,不同形式让安全意识“随风潜入心,润人细无声”。
3 精细管理,导之以行
安全工作,我们做得多,说得多,这还不够,必须细管理。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的确如此,事实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忘了那少部分时间(即课余时间)。事实证明,我们很多的纠纷,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否则,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
4 善于沟通,防患未然
院系名称
奖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或校长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成员
名额分配方式
院系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需要,确定名额(自主和推荐)在年级和学科间的分配,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说明。
评定标准及申请者基本条件要求
评定流程
请从申请、材料审议、名单确定等环节详细说明相关流程。
1. 申请范围和方式
2. 材料审议
3. 评审方式
4. 名单确定方式
5. 公示和异议处理
6. 其他
关键词: CCAI; 高职院校; 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4-63-02
Practical ability building of students based on CCAI
Wang Pengfei, Chen Jianyao, Wang Zhongsheng
(Shaox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first indicate in this articl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in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in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propos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the idea. Then they introduce the applicability and scalability of CCAI platform. Finally they propose a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CCAl platform with essential factors such as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process, training modes and the evalu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practical ability; alent training
0 引言
2009年Horizon Report分析预测:云计算将在未来的几年成为教育的主流技术之一,它将影响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日趋丰富与完善,对于学校用户,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教学支持平台。用户可以通过SUN、微软或是Google等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来搭建自己学校或专业的学生培养平台。有了云计算辅助平台,高职教育模式可以摆脱课堂教学与微格教学的圈子,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延展到课外,延伸到网络。借助云服务平台,学校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CCAI教学的优势,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应用技能、探索新知、协作学习、获取信息与资源、课堂反馈与评价的综合性学习平台[1]。
1 CCAI平台分析
使用CCAI平台,有利于学生围绕选定的任务主题,以网络协作的方式开展实践项目方案的设计、修改与完善;有利于老师及时把握学生实践项目执行进度和学习过程,及时安排任务计划、辅助指导和学习资源等;有利于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适时调整学生实践项目设计能力的培养方案,以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达到预期目标。CCAI平台与教学活动的结合,使学生的课余时间与上课过程有机整合,丰富了沟通交流的渠道,拓展了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培养的时问和空间。平台的主要功能与特性如下[2]:
⑴ 在云端进行数据操作
云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的网络化存储与计算。学生与教师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修改与存储数据信息。
⑵ 云环境中集成常用软件与服务
云服务平台集成了教学常用的软件与服务,用户可以通过CCAI平台实现内容的在线编辑。
⑶ 在线协作功能
目前云服务商为用户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协作平台,师生可以在平台上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定制学习任务、项目的多人协作等。CCAI平台为团队成员之间目标任务的制定、方案设计、实施与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
⑷ 平台易用性
云服务平台具有可视化、易操作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各种信息资源的添加只需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实现。同时平台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简单的操作流程。借助该平台,我们可以以Google网上论坛作为课程载体,辅之以Google文档开展在线协作,来构建课程学习平台和实践应用项目,实现培养目标。
2 培养方案设计
2.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做、用、鉴”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理念。教学过程,包括能力型课程体系、技术应用型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活动和职业能力评价,贯穿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它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立体组合教学策略与资源,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通过教与学、学与用、用与考、主体与主导、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等各种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实施教学全过程[3]。
图1 人才培养模式
2.2 培养目标制定与方案设计
培养目标与方案设计主要考虑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三个维度上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使学生能够对项目设计方案和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在各种不同情境下选取合适的实现方法和能够有效运用;②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任务方案的设计;③学生能够得到自主学习支持和适时的指导;④将知识点与能力演练相结合,在实践中体现设计方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模式并有所创新。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教师要将项目的学习情境分解到多门课程和案例中,明晰每个学习情境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以避免学生面对综合项目无从下手、对知识乃至课程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在分解每个综合性项目为多个任务时,每个任务可以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在能够完成子任务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综合性任务,进而推进到完成整个学习情境对应的项目。这种递进式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率,也拉近了课程教学和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距离。
3 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项目任务准备工作:首先在CCAI平台上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项目实现设计方案和步骤、项目实践指导手册、项目资源素材库等支持性材料,学生可以参照这些材料在老师指导下设计本小组的项目实现方案,并让各小组能够清晰地了解小组成员之间要合作完成的任务目标、设计时间及每一阶段应该完成的主要学习任务。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实施过程
教师在部署完项目任务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制定任务实现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与检查,学生通过协同工作进行任务实施以及测试与纠错工作。教师对学生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生,最后形成总结报告进行小组间的沟通交流。
图3 满意度调查
如图3所示,从实施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学生对采用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方案认可和支持,认为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学生之间沟通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今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其中:①8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经过项目设计能力培养后,能够在项目实践方案设计完毕后,自觉地对方案进行反思,并修改完善;②在任务方案设计时,有78%的学生认为实践学习活动的开展要重点依据项目实施步骤和实践能力目标而有针对性地设计,22%的学生认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优先考虑自己熟悉的方法设计实现方案;③93%的学生会考虑平台的辅助效果、易用性、便捷性等因素,选择平台工具来辅助设计;④90%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实施方案设计分析出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另外40%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给小组成员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其余60%的同学认为在小组支持和老师指导下能够完成实践项目预期目标,同时设计能力和开发经验得到明显提高[4,5]。
4 结束语
我们在分析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利用CCAI平台开展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制定培养目标与方案设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为其他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编著.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钟志贤著.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任友群著.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