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摘 要】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日益增加,大部分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已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本文简要总结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危害、处理技术及存在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垃圾;农村地区;处理技术

Progress in Contamination Control of domestic waste from Rural Areas

Fu Ya-we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Xinyang City Henan Xinyang 464000)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in rural areas, refuse production is increasing, most of the garbage is not been effectively treated, which has had a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The characteristics, hazard,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were briefly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disposal of waste from rural domestic waste.

【Key words】 domestic waste; rural areas; treatment technology

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垃圾产生量也日益增多,这些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堆放,已造成村镇环境卫生状况恶化、形成面源污染负荷的重要污染源,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总结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特点、垃圾的危害及治理技术,以供参考。

1. 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 生活垃圾一般指人类在日常生活及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产生量逐年增大。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接近3亿吨。(2)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源分散,且不同地区的产生量差别也相对较大。这主要由农村分布特点所决定;(3)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复杂,垃圾组分不固定。(4)垃圾产量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5)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农民对垃圾的处理缺乏积极主动性,给垃圾治理带来了难度。

2.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传统上,受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居民产生的垃圾量相对较少,垃圾成分简单,主要以厨余和灰渣为主,处理方式主要是简单填埋或还田,对环境影响较小。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成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量的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随意露天堆放,或受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了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农村垃圾危害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占用土地,污染土壤。(2)影响农村的生活环境卫生。(3)造成水体和大气环境污染。另外,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其中的有机成分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或硫化氢等气体,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3. 农村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焚烧。焚烧是将收集的、有一定热值的生活垃圾放置于焚烧炉中,经烘干、引燃、焚烧三个阶段后将其转化为残渣和气体(主要是CO2、SO2等),同时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或者供暖。这一处理方式可以迅速有效的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焚烧技术在应用中也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1)焚烧技术要求垃圾量在一定数量之上、含水率不能太高,可燃成分比较多,且通常要求生活垃圾低位热值不低于 5000 KJ/kg 时才可以焚烧;但实际中生活垃圾的成份复杂,稳定性差,垃圾的产生量及成分组成都有变动性,不利于焚烧技术的运用。(2)焚烧生活垃圾产生的废气,尤其是产生SO2和二恶英等有害气体,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3)焚烧处理技术所需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较高,且操作较为复杂,要求的技术水平较高,从而使其推广与应用较难。

3.2 堆肥。堆肥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发酵、降解使之变成稳定的有机质,并利用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杀死有害微生物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处理技术要求的经济投入相对较少,操作比较简单,对技术要求低,而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小。

但在堆肥处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堆肥主要是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对不可腐烂的无机物无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石块、金属、玻璃、塑料等物质无法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在对垃圾进行堆肥处理之前需要对垃圾进行分拣;堆肥处理需要的周期长,占地面积大,而且卫生条件差;堆肥处理后产生的堆肥物肥效低、成本高,与化肥的销售相比,经济效益差。

3.3 卫生填埋。卫生填埋的原理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将生活垃圾埋入地下,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并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最终对填埋场封场覆盖,从而将垃圾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卫生填埋技术工艺简单、管理方便、建设费用和处理成本较低,是一种适合经济发展落后、土地资源较丰富、生活垃圾无机含量高的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在我国采用该方式填埋垃圾占80%。但卫生填埋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且其建设要求必须保证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且能保证不会受洪水、滑坡等的威胁。因此,在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越来越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另外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以及有毒有害物质一起被填埋,资源化程度较低,对处理场周围的环境造成威胁和破坏。

4. 建议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处理技术各有自身的优缺点,必须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总体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农村生活垃圾尽可能地资源化利用,以减少对大量新资源的利用,且能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止垃圾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及其生态的污染。同时增强农村的环境意识,大力宣传和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实现废物利用最大化。这样可降低垃圾总量和体积,减少垃圾转运中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及大量垃圾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张静,仲跻胜,邵立明,等. 海南省琼海市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就地处理实践[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28(11): 2422-2427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1.生态文明的含义

综合十七大和十的成果,生态文明是指为了保护和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类在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取得的成果总和。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引导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文明的重点是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强调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自觉、自律地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开发行为。

2.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和存在问题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村民在日常生活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在农村垃圾中所占的比重居于首位,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自2012年以来,邢台市借鉴多地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使得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2.1生活垃圾产生量庞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日均产生量为0.86kg/人,其中随意堆放量为0.32kg/人[1,2]。按照邢台市农村人口654万人计算,一年内产生生活垃圾200多万t,其中约80万t垃圾属于随意堆放。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堆放方式成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直接因素,可见,如果没有合适规范的堆放场所,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大,其随意堆放量所占的比例越大,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越严重。

2.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系统不完善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尚处于分类收集的初级阶段,村民只是把能变卖的废弃物收集起来。据调查,邢台市农村有65.3%的村民能把生活垃圾堆放到固定垃圾池,17.1%的村民选择随意丢弃,而进行分类集中后处理的只占到17.6%。可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不完善,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

2.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农村生活垃圾的年增长率日趋升高,但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却不及增长速度,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为焚烧、高温堆肥和卫生填埋,农村生活垃圾还没有达到城市规范处理生活垃圾的能力。邢台市处理农村垃圾的主要形式是填埋和焚烧,垃圾的贮存场或填埋场大部分选用村庄废弃的坑塘或洼地,不符合垃圾填埋场科学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属于简单填埋。垃圾焚烧也只是采取简单的方式,易造成二次污染。

2.4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日趋复杂,造成新的污染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农村的生活垃圾的成分日趋多样化,其特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调查,同以前的以厨余垃圾为主相比,邢台市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中具有毒害性的垃圾比例在增大,比如金属、电子废物、塑料等废弃物的产生量约占生活垃圾产生量的30%。

3.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根源分析

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大大超过产生量,此文明状态下,村民人人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显然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其根源主要是:

3.1农村居住方式分散,垃圾集中处理的成本高

农村地区的人口居住较分散,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这种分散居住的方式决定生活垃圾设施购置和系统运行的成本高。垃圾桶、中转站、运输车辆等环卫设施的人员配置数量大,垃圾收集、运输路程远,交通成本高,环卫人员数量多,劳动力成本也高。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了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

3.2村镇经济承受能力弱,垃圾处理缺乏资金投入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正常运行取决于经济承受能力的高低。虽然农村经济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大部分农村没有专门治理生活垃圾的资金和上级政府的财政扶持。近3年来,邢台市加大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但无法全面、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城市,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治理负担加重。

3.3缺少成熟有效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目前,成熟且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且利弊各异。卫生填埋法虽部分地解决了简单填埋法造成的二次污染,但存在投资大、占地多的缺点。高温堆肥法需要有完整的处理设施,规模大,建设和运行的成本也高。焚烧技术要求垃圾的平均低位热值不小于5000KJ/kg,因投资建造的费用很大,目前只在极少数城市规范采用。因此,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没有有效、适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供农村地区选择。

3.4环境教育缺失,村民环保和消费知识欠缺

近年来,虽然农民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环境教育的相对缺失和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民在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方面的意识仍相对淡薄,同时思想观念的更新也难以追赶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程度,农村居民为了方便,追求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有许多做法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同时,村民并不理解消费领域的“意义”消费,在认识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多变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次性生活用品的增加,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4.生态文明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途径探讨

农村生活垃圾造成的困局有其产生的根源,生活垃圾的现状不符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管理、技术、经济手段等方面多层次寻找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4.1完善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标准,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规体系,依据地方需要,丰富细化国家有关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实施细则,加强在农村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其次,针对农村小型的垃圾贮存场和填埋场,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满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需要;最后,注重长远和实效,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成立专业化环卫机构,强化生活垃圾的监督管理,对乡镇进行公开考核,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4.2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生态文明理念

乡镇领导干部和村民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体,其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意识的强弱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体系成败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目标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而和谐统一的关键在于人类环境意识的主动性。这就需要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有关环保机构和新闻媒体等单位下基层,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环保知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工作,与此同时,政府机构需要积极组织多种环保知识培训班,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4.3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是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的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根据当地条件,在农村配备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的设施,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村民进行教育和引导。另外,乡镇的环保机构要进一步宣传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引导村民从自身的垃圾分类做起,积极投身农村环境的提升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可以通过农村的告示栏、橱窗、与村民面对面沟通等形式向村民传播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推广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的活动信息,促使生态文明理念付诸日常生活实践。

4.4转变消费方式,适应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

农民生活的方式和消费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生活垃圾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村民节约保护资源、环境友好地消费。首先树立村民的节约意识。在农村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广泛动员和宣传,开展节能减排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节能减排意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其次要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为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保持农村环境的整洁,需要农村居民必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追求消费品的高效用和高质量,自觉注重消费品的环保性能,同时还要通过政府的宣传和引导,农民对可持续消费方式的良好互动,培养可持续消费的市场。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__市总面积1687.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人,日产生活垃圾300吨,通过垃圾收购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了无害化处理目标。目前,__市辖11个镇、9个乡、2个办事处,530多个行政村,村镇人口57万,日产生活垃圾684吨,垃圾运输车11辆,收集车22辆,后装式垃圾压缩车18辆。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随着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农村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垃圾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而且会加剧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使农村的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自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特别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市处理”机制建设以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正逐步改善。但根据调查,总体上看,我市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形势仍不容乐观,整体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工作进展仍不尽人意。

当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从产生到处置主要呈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垃圾的成分较以前更为复杂,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尘土、纸张、瓜皮等易分解的成份发展到塑料袋、快餐盒、废电池等许多不可降解的垃圾。主要可分为在木、纸、塑料、橡胶、玻璃、金属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生活垃圾飞灰、医疗废弃物、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废旧薄膜、果树枝、农作物秸秆等农业种植业垃圾。这些垃圾大多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混杂在一起释放出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同时,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又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集中处理。15%的镇区及其中心村、周边村均配置垃圾桶、垃圾房和小型运输车,建立健全“三支队伍”,采取普通的作业方式,通过人工将清扫道路的垃圾及垃圾容器内的垃圾集中收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填埋,定期覆土、压实、消杀。这些镇村道路硬质平整、处处通连、整洁有序,基本做到绿化、美化、亮化。尽管亮点纷呈,但在垃圾分类收集技术层面上还没有一家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

二是简易处理。35%的村组生活垃圾由所属行政村通过简易方式收集,征用废塘荒地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几乎未作任何处理,而且周边环境肮脏,尤其产生的恶臭对周围农作物生长和过路行人危害很大。这些村环卫基础配套设施明显缺失,从事垃圾收运人员年龄在60至70岁,平均年薪5000元左右,没有其他任何保障。

三是粗放处理。50%的村组生活垃圾仍以各家各户就地消化为主,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有机垃圾、无机垃圾随意丢弃或向河道倾倒,白色污染严重,村民自行倾倒在房前屋后,沟塘河边。不仅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形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恶化了水系,增加疾病传播几率,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基本生活。

(一)部分领导对生活垃圾处理重视不够。经调研,发现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存在等政策、看风向、走过场的心理。

(二)缺乏专业管理机构,管理不够到位。乡镇政府虽然都设有城乡管理所,但只有六个乡镇城管所为城管局垂直单位,大部分城管所没有行使职能。即便有,其执法范围更多地是集中在镇区,在农村生活垃圾的执法管理方面明显不到位。

(三)缺乏资金扶持政策,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经费不足。乡镇普遍反映,其资金缺口大,财政经费严重不足,设施设备建设不够完善,多数乡镇财力难以自行承担较为庞大的运行维护费用。

(四)保洁人员实际配备不到位。我市农村保洁人员按要求应为每500人有1名保洁人员,虽然乡镇都按规定上报人数,但据初步调查,其中有很大水分,村、组保洁人员基本未固定,多为临时请用,存在年龄偏大、体格偏弱等问题。

(五)缺少农村垃圾处理的整体规划。对农村垃圾的收运处理上,没有形成一个全市范围的长期规划,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各镇各村各自为“政”。

(六)群众环境意识普遍不高。农民生活陋习难纠,对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的认知度知晓率很低,甚至有抵触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推进。

(七)市区范围内,城管局主要负责城区主次干道清扫清运,城区乡镇负责背街小巷,经调研发现城区背街小巷、河道等卫生死角垃圾积存现象严重。

请市政府下发配套文件,对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由于该工作涉及环卫新体系的建立,启动运作需要市、

乡镇、村三级联动,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增加投资,为此建议: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一是成立环卫清运公司。以省建设厅配备的垃圾压缩车为依托,各乡镇建立环卫清运公司,对所辖区内的垃圾进行统一清运。二是推行三种生活垃圾处理模式。(1)市处理模式(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建议将生活垃圾处理场周边30公里的乡镇村庄生活垃圾全部纳入清运范围。为此需要增加环卫工人、环卫设备等。(2)多乡镇共建共用模式(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镇处理)。由于我市市域面积较大,如都将生活垃圾运至市垃圾处理场,运营成本过高。建议由市政府统一在几个镇之间规划建设共用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可以利用废弃的矿坑、石坑,工艺可以介于简单填埋与卫生填埋之间,污染防治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其他方面与“市处理模式”相同。根据调研,我局认为在盘上(__镇附近或__乡附近)、__乡镇(__镇附近和__镇附近)建3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比较科学。(3)村处理模式(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模式)。有些偏远村庄人口较少,位置偏僻,建议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垃圾分类后,倒入深沟简易填埋。三是免费开放公厕。村民反映如厕难问题,建议乡镇机关所在地工作时间,公厕免费对村民开放。城区公厕24小时对市民开放。

(二)组建乡镇、村组环卫队伍。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管理机构,乡镇按常住人口的千分之五,各村按500口人配备一名清运保洁人员。村组以村民自治的方式推选保洁人员,并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对群众满意的保洁人员兑现奖励补助。组保洁员负责垃圾清运和分类,村保洁员负责主要交通沿线、村组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

(三)强化分类减量和规范运作措施,建立二次分拣制度。垃圾分类减量环节是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对垃圾处理工作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结合实际,立足源头,大力推进农户源头分拣、村街保洁员二次分拣的垃圾减量机制,要求村民在垃圾丢弃之前,尽可能的将厨余垃圾作为禽畜饲料或简单堆肥还田,有用的垃圾进行回收,或者留待卖出。村保洁员负责收集农(居)户的垃圾并进行再分类。再分类的垃圾,对于可回收废品、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采取就近处理的方式,可回收垃圾出售给废品回收站进一步分选回收利用;草木灰、土渣和建筑垃圾用做填埋修路覆盖层;不可回收和不易降解的惰性无机物和有毒有害垃圾经乡镇中转后统一送至就近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推行门前四包责任制。在村庄环境建设整治中,各村庄在所辖区内实行四包四无责任制,即包卫生无杂物、包路面无坑洼、包绿化无枯树、包治安无纠纷。

(四)以严格考核、严明奖惩为手段,建立长效督导管理制度。在强化工作问责中建立环境整治“以奖代补、绩效挂钩”的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部门责任分工,严明工作奖惩,强化工作问效,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节奏同拍,行动同步,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建议市政府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市政府成立农村环境整治督查工作组,开展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暗访曝光。三是市政府考核组以奖代补,每季度对各镇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按分数高低在全县通报,低于60分的镇需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按考核等次划拨以奖代补资金。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垃圾;处理方式;中日;环保意识

人类的现实生活需要自然环境作为支撑,人类需要不断开发自然资源,并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才能生存。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对资源造成破坏。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则长期处在一种矛盾关系之中。同时,人类也始终都在寻找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办法,并寻求新的平衡点。科学不断进步,促使社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垃圾数量增加,促使所有垃圾的处理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通过对比分析中日垃圾处理方式,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处理办法。

一、中日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现状对比

(一)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异性

日本民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素质相对其他国家水平更高,尤其是相对发展中国家更高。日本的街道没有垃圾桶,日本民众都会将垃圾随身携带,然后将垃圾袋带回家中,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演变成为日本民众的生活习惯与社会风气,如果乱扔垃圾在日本将会受到鄙视。日本政府也十分卡中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工作,并将垃圾处理方面的知识列入课本之中,日本垃圾处理设施全部面向公众,任何学生与居民都能够参观。由于从小接受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工作,因此日本民众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对更强。

对比之下,我国民众在环境保护意识方面水平价低。同时,我国居民对环境保护方面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限,环保意识淡薄。城市之中随处设置垃圾桶,也O置了环保标识,但是民众仍然不懂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长期以来,养成了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习惯。我国民众在垃圾堆放造成的危害性知识了解也明显不足。

(二)法律保障程度差异性

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一方面关系到社会民众行为习惯,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属于经济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针对废弃物方面的有效管理,日本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善的法律体系,且法律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法律条款之中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十分完整的立法。日本在垃圾处理经济立法方面非常完备,因此,日本的垃圾处理以及经济循环方面均具有相关法律机制给予保障。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制定中,关于垃圾处理的内容明显不足。落实到具体工作的尤其是垃圾问题严重的农村地区的法律内容几乎没有。由此可知,在垃圾处理环节之中缺少必要政策以及相关法律的保护,则工作势必无法有序进行。

了解我国行政法律内容可以发现,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内容并未能够形成专门性规定。既能在相应文件中查询到部分内容。真正可以体现循环经济方面的要求的地方性条款并不普遍。

(三)垃圾处理阶段分类程度差异性

垃圾分类属于垃圾处理过程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更加是垃圾进行再利用的前提。针对垃圾进行分类,需要从源头提供保障。分类规整之后才能够有效回收。进一步降低垃圾运输以及相关环节费用产生。一些研究者指出,垃圾其实不过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针对垃圾进行减量化以及无害化处理能够使得垃圾转变为资源。

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生活垃圾可以被划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资源以及有害等几种类型。日本居民通常情况下会依据环卫部门相关文件中规定内容自觉对垃圾实施分类。日常生活垃圾使用垃圾袋封装,并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垃圾存放在规定位置上。在日本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工序十分精细,包括饮料瓶瓶盖以及瓶体都会分来,并且要冲洗干净,分门别类。

而相对日本,我国在给予垃圾进行分类方面的工作只能以尚未起步来形容。现阶段我国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阶段,理论研究水平极低。垃圾收集处于混合收集以及分类收集相结合方面。现阶段,我国民众对垃圾分类识别的能力尚存在困难,更加无法谈及分类。

我国国内垃圾分类一方面缺少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缺少技术方面的支撑。政策及法律支持也比较缺少,促使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无法真正达到实际效果。尤其是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小商贩收购的方式。有农田的农民则会将人畜粪便堆肥,回归农田。一些没有农田的则采取简单焚烧等方式,但是这种焚烧的方式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同样十分严重。

(四)垃圾再利用程度差异性

日本针对垃圾的规划与再利用水平较高,并建立各种类型的垃圾处理工厂。依据分类的垃圾采取多种处理手段,对垃圾进行资源化转化。日本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可以完成垃圾直接资源化。除此之外,也包括了焚烧、填埋以及加工可持续利用。日本垃圾处理结合了源头减量化方式进行,因为日本国家土地资源相对不足,采取焚烧的方式比较合理,更加对环境保护具有好处。焚烧之后,则可以发电、供热。剩余的垃圾无法进行完全焚烧,则在缩小体积之后进行科学填埋。这样一来,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利用。同时也能够促使垃圾无害化。日本在进行垃圾填埋以及再利用方面并不是通过简单处理就完成的,而是在系统性的分类之后,通过焚烧、粉碎、填埋等一系列工序完成的。日本垃圾处理发展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对看似无用的垃圾进行再利用,更加能够有效解决资源,避免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

对比之下,我国在生活垃圾再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方面仍然无法取得进展。在对城市生活垃圾方面的处理中,多采用焚烧、填埋、堆肥以及资源化处理办法。从表面上看,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上与日本之间大体相同。但是,从本质上却可以发现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异性。我国在垃圾处理与再利用水平上明显低于日本。我国焚烧现状是粗放式的焚烧,并未能够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处理。因此,焚烧掉了相当一部分原本可再利用的资源。除此之外,焚烧经济成本非常高。我国国内在焚烧处理前期投入方面较大,此外,这种焚烧方式将会造成大量的二恶英气体进入到大气之中,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填埋方面,则因为在源头上未能够对垃圾进行清晰分类,造成了部分可利用资源被填埋。填埋工作中未能够结合有效保护措施,造成垃圾将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污染。进而威胁到了城市环境以及地下水资源。

堆肥方面,农村地区中堆肥情况普遍,大量堆肥中养分含量十分有限,为此,再利用价值较低。资源化利用仅能够在理论上体现,但是实践水平仍然较低。

我国城市中的垃圾处理情况水平极低,而农村地区在垃圾处理方面由于缺少人员管理,生活垃圾处理效果更差。农村中随处可见垃圾堆放,甚至在房前屋后以及河湖旁边都能够见到各种生活垃圾。

通过上述中分析,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日本城市与农村在垃圾处理方面差距很小,农村作为城市的郊区,其在垃圾处理的能力与意识方面都与城市相差无几。整个日本在垃圾处理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方面都十分完善。我国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农村地区地区广阔,这对农村生活垃圾环境的改善也造成了困扰,采取何种有效手段解决此类问题是本研究中亟待解决的。

二、改善生活垃圾问题主要措施

结合日本处理垃圾方面的措施可知,日本在此类研究相对较早,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垃圾处理更加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日本在进行垃圾处理方面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垃圾处理产生了借鉴意义。我国垃圾处理研究发展相对较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对待生活垃圾方面我国不能够走西方发达国家的旧路,而是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创新理论,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自我,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因此,应当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政府导向性

通过法律支持以及政策帮助的方式实现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导向性。我国具有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促使我国政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中存在非农偏好,因此,也造成了我国出现城乡差异性的机制。为此,对我国经济发展方面总是表现出政府的导向性作用,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并进入到环境保护领域之中。基于法律角度提供支持。改善我国垃圾处理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首先需要从立法角度出发,争取在垃圾处理的所有环节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并应当对立法进行完善。完善我国相关法律体系,对社会环境中所有环节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销售者的责任都加以明确。通过对比系统垃圾处理立法情况,具体包括了宪法、法律等内容。法律不完善造成了执行相关操作中也会存在问题,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属于垃圾处理工作中的主体,属于法律赋予其重要权利的机关单位,因此应当发挥其主体优势。与此同时,现行机制之中也会造成了部分环保单位只能够受命于本级政府部门。而地方政府部门可能出现看重经济效益问题,最终造成了政府与企业都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基于政策角度提供支持。政府政策性扶持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政策扶持与间接扶持。垃圾处理的相关工序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政府能够相应拨付一部分资金,通过有效规划,形成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的交易市场,能够对公众废旧垃圾购销提供帮助。同时,应当在政府扶持项目平台上建立二手交易市场。间接性扶持则是指政府通过借助税收与财政政策完成对垃圾处理的支持。另外也包括了金融政策、产业以及科技政策类型等。

(二)企业核心作用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活垃圾不能够完全依靠政府解决,需要企业能够参与其中,结合市场规律,促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进行垃圾处理。转变垃圾为资源,促使企业能够以开发开展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垃圾处理。政府优先购再生产品,并对公众消费形成导向引导,通过促进消费的方式带动生产,从而能够形成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下的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三)社会参与下的基础性作用发挥

通过宣传、教育与实践方式有效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坚持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同时,也需要提高社会民众的参与性。在改造自然与控制自然方面,应当将人的思想意识的非理性至于有效控制范围内。基于道德层面分析,适应自然则更加具有挑战性。垃圾处理关系人们的利益,更加是有效控制欲望的一种重要表现。针对社会民众进行垃圾处理方面的教育工作开展,能够提升民众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改善社会民众的在垃圾处理方面的习惯。真正做到改善环境与资源利用效率。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宣传工作上应充分遵循宣传――教育――行动的原则。宣鞴ぷ魇粲诨肪潮;ぶ中的重要前提,通过多元媒体渠道进行宣传,面型民众提供垃圾及危害性的信息。政府部门也应当在教育中加强对环境保护方面课程的设置。宣传与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能够形成全民行动,从本质上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集中日两国在对待垃圾处理相关问题上具有一定相似之处,我国要想实现地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就应当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问题,避免岔线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协调。促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生活垃圾数量大,且问题严重。因此采用更加合理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十分必要,只有坚持正确的道路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哲,刘融,张冰洋.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对策――基于中日垃圾处理之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6125-6127.

[2]虞维.基于准公共品视角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政策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

[3]黄佳娜(HuangJiahna).余姚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4]张哲.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调查分析――以云南省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4-19.

[5]何品晶,章骅,吕凡,邵立明.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基础条件与适宜模式[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02):116-120.

[6]程小文,姜立晖,孙增峰.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8:6.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今年来,我乡结合“美丽乡村”“三改一拆”“三边三化”等工作,明确责任、细化方案,落实措施,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汇报如下:

一、治污先行,不断修复水生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五水共治”的突破口,我乡已完成青街、睦源、垟心、十五亩、朱山、南网村等6个村40多个污水处理池及管道的维护提升,同时,东坑、太申等2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维护提升工程已完成方案设计和招投标工作,进入现场施工阶段,预计7月份完工。

    二、狠抓落实,不断推进水利工程。一是河长制全覆盖。我乡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确定县级河道“河长”1条,乡级河道“河长”3条,村级河道“河长”11条,施行“一对一”结对管理,对联系挂钩的河道治理负总责,实行河道治理责任捆绑。二是河道保洁重长效。我乡自出台《河道“三化双清”考核办法》以来,结合“三边三化工作”,坚持实施“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排名、末位表态制”的工作管理机制,切实做好河道保洁和水边违章拆用结合工作,巩固整治成果。三是小流域治理不放松。加快推进防洪固堤工程,开展青街流域垟心桥-王垄培堰坝段防洪提加固工程,建设约800米防洪提,目前已进场施工,预计今年7月份完成建设,不断提升防洪泄洪能力。五是节水供水双提升。加快推进饮用水保障工程,完成青街等8个村自来水管道改造提升工程,力争2年内实现饮用水过滤净化全覆盖。

 三、加强监管,不断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对河道保洁工作的投入,聘请10名环卫工人对全乡尤其是河道两岸实行全天候保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充分利用垃圾中转站功能,各村的垃圾将通过中转站转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大大减少垃圾倒入河道的排放量。同时,以垟心村为试点实施环卫工作与村干部、驻村干部绩效考核挂钩。

  四、因地制宜,不断打造滨水小公园。因地制宜开展村滨水小公园建设,种植各类观赏性树木及常绿植被,搭配彩叶及观花植物,突出丰富色彩层次,高低错落有致,季相变化显著,提升整体视觉效果。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园林维护。已完成王神洞、垟心、十五亩等3个村滨水小公园建设,其中王神洞村滨水小公园设有文化宣传栏、两座文化雕塑、休闲石凳、建设器材等,利用现有的资源环境营造温馨氛围,构成了良好的休闲文化广场。另外,为深入挖掘民族特色,宣传畲族文化,启动青街畲族乡滨水景观游步道工程建设,该工程于4月份完成设计招投标,目前已进入现场施工阶段,预计8月份完工。

五、人水和谐,不断提升水文化。依托我乡深厚人文资源,深入挖掘畲乡文化内涵,坚持科学规划、整体统筹、点线面结合,注重古建畲乡文化底蕴与水乡建设有机融合,打造特色畲乡水乡风情园。目前,历史文化古街区-青石街沿线房屋仿古立面改造工程已启动设计,正稳步推进中;垟心村溪流沿岸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