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化传承;文化底蕴
多年以前,我听到解小东唱的歌曲《中国娃》,里边有几句歌词:“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它让我深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让中国文化元素从我们身上流传到下一代的身上,把他们都培养成一个堂堂正正的
有中国底气的“中国人”呢?因为语文教师除了“授业”之外,还应“传道”。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现在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做到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首先要从自身开始――要保证自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做好桥梁的作用;其次要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积累文化素材;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亲近自然,搜集地方文化资源,建立作文素材库。
一、教师要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一)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
对于是否是一个优秀教师有这样的评价:“教师只有拥有爱满天下的襟怀、丰富的文化涵养和宽阔的智力背景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教育事业赋予我们新时代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站稳脚跟、求生存、谋发展,实现人生价值,不被时代淘汰,不使自己贬值的行业资本。而从语文老师的层面去讲,他们具有学科优势,传承中国文化元素更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对于他们就更重要了。
(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途径在于学习
积淀一定的本土文化底蕴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也是增强本土竞争实力的需要。我们深知,越是本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本土文化”因其“本土”而显其吸引力和生命力――千年承传,生生不息,装点在民族文化大花园中。作为教师,应该了解本土文化,向本土文化学习,这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基础。本土文化越厚实,越能育名人孕英才。教师应吸纳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优秀文化成果,具有丰厚的本土文化底蕴,用文化精髓来熏陶浸染,构筑学生精神家园,比任何说教手段更具感染力。广西就编有本土教科书《广西社会》,各地方也有自己的本土教科书,如河池市有《河池乡土》等。但这些本土教科书,有些学校不安排课程,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充分挖掘、积极宣传发展本土文化,这是发展本土文化的需要,我们可以自己学习这些教科书,还可以激发学生去阅读。而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后区域间的竞争,就是一种文化亲和力的竞争。本土文化体现了本土人文环境的特色,它的魅力无穷,潜力无限。教师应该为营造良好的本土人文生态环境出力,增强本土的竞争实力,以推进当地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积累文化底蕴,提升品德修养
积累文化底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在阅读时建立文化素材手册,要养成边阅读边摘录边旁批的良好习惯,并对积累的文化素材进行归类梳理
1.采撷诗文名句
我国的历代诗文是一座巨大的作文宝库,许多诗文名句犹如一粒粒明珠,放射着迷人的光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写作文时引用一些诗文名句,雕琢出优美的辞章,会使文章氤氲着厚重的诗香,使文章流光溢彩、诗意盎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2.积累历史人物,掌握典故传说
历史人物对人生的选择,为后人提供了典型的生命范本,他们举世瞩目的生命历程,常常成为许多话题的经典论据;典故是历史和文化的浓缩,它不但具有经典性和象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司马迁受刑而著《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著《红楼梦》……这些生动的历史典故对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莫大的作用。
(二)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亲近自然,搜集地方文化资源,建立作文素材库
1.关心走近本土历史文化名人
我们应当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在生活中学习写作。深入乡村,观察生活,发现人文资源,特别是有地域特色的人文资源。最有效的办法是:向一些老前辈询问相关的历史名人、革命前辈和当代著名作家文人等,或是直接网络查找,都能找到河池各本地方名人相关事迹的。如河池的革命前辈韦拔群,老人可以告诉你动听的真实故事,网络可以呈现给你详细的介绍。中华大地自古名贤辈出,代有英才。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引导学生走近我们身边的文化名人,会发现每一个文化名人身上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散发着文化的芳香。
2.收集民间艺术,体悟地方文化
春节来临,花灯、彩灯、对联、灯谜一个都不能少;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制品;十字绣、窗花、剪纸丰富多彩;中国文房四宝宣笔、宣纸、徽墨、歙砚;还有我们的家乡特产:巴马物产资源丰富,有珍珠黄玉米、油茶、火麻、油鱼、黑山羊、麻鸡、银鱼等名优特产;有钛、硅、锰、锑、铁、金、辉绿岩、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我们身边的民间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利用节假日时间,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作伙伴,去探究、收集地方特色文化,体验制作工艺品、家乡特产的过程,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不仅增加了对家乡的了解,激发起热爱家乡的感情,更为我们积淀了厚实的文化底蕴。
3.亲近自然胜景,感受景点文化
巴马是“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在巴马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独特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巴马寿乡探秘游和红色旅游已列为广西十大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境内有桃花源般令人难以忘怀的盘阳河秀
丽风光,有被英国皇家探险队1987年宣布称之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有令人如梦如幻般经历三昼夜的“祈寿宫(百鸟岩)”水上溶洞,地下水晶般的艺术宫殿“水晶宫”让人一步一叹;还有美如西湖的赐福湖风光、弄友原始森林、龙洪田园风光、西山弄友原始森林、弄友天然八卦、大洛江洲地下长廊、水晶宫脚下让人为之震撼的“长命河”、好龙天坑、交乐天坑、好和响水天坑自然景观及东山瑶族风情等旅游资源。我们应在假日期间以修学旅游的方式,走进大自然,细致观察,积累乡土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周围,进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语文教师应该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语文、用语文。笔者认为将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自觉的积累。在这样长期的有意识的学习中学生不但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而且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元素得到传承。
什邡自然风光秀丽壮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工业旅游特色鲜明,2013年德阳市第三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什邡的成功举办,不仅使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效果显著,更迅速提升了什邡旅游影响力,在之后的几个小长假和大长假实现人气井喷。
“近年来,什邡关于旅游业的党代表建议、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迅速增加,旅游产业已成为工业之外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强市,旅游富市,什邡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已具备。”什邡市旅游局局长杨谏说。
依托优秀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什邡目前已建成了以钟鼎寺-红峡谷景区为代表的自然山岳景区,以花信箭台、马祖故里、四季渔江、下院猕猴桃和红豆爱情公园 “五朵金花”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游景区,形成了涵盖自然风光、特色乡村、工业旅游、宗教文化在内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钟鼎寺-红峡谷山区旅游人气爆满
蓥华之秋,美在彩叶如花、层林尽染,美在高山悬崖、壁立参天,美在巨石嶙峋、瑰丽俊秀,美在水瀑飞溅、溪流蜿蜒。这里有雄奇刚秀的山势地貌,这里有气势磅礴的日出云瀑,这里还有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
蓥华山区一年四季皆是风光,钟鼎寺-红峡谷景区地处海拔1600米左右的山区,气候条件宜人,负氧离子丰富,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和天然氧吧。
今年6月26日,重建后钟鼎寺正式开山迎客,盛况空前的“开山节”,肃穆壮观的蓥华会,竞争激烈的探迹千古朝山路,激情四射的“龙门传奇”骑游活动,还有热闹非凡的消夏避暑啤酒篝火晚会、乡村野菜千人坝坝筵、钟鼎寺放生祈福……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蓥华山在这个夏天盛况空前,常常一房难求、一餐难求。
金秋时节,金桂飘香,红峡谷一条5公里长的步行栈道香气怡人,再加上红白镇上以红白豆腐为主的豆腐宴,让从事旅游行业的业主荷包丰满,红峡谷的农家乐一下子从去年的2家增加至今年的18家。
据统计,活动期间,前往钟鼎寺-红峡谷景区的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0倍,蓥华镇实现旅游销售收入5600余万元,是去年的20倍。“山区旅游是什邡的一个王牌。”杨谏介绍,蓥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什邡自然生态旅游的重要品牌。什邡以正在建设的钟鼎寺-红峡谷景区为核心,深度打造开发,推出消夏避暑旅游与风光、生态、民俗旅游相结合的线路,从而将该景区打造成为大成都范围内著名的生态休闲避暑度假区,带动整个蓥华山区旅游开发。
乡村旅游特色主题日趋成熟
9月2日,什邡市第二届“世外桃源”旅游周活动在湔氐镇下院村开幕,游客可以参与亲子活动、趣味钓鱼、公益骑行、啤酒烧烤、商品交易、猕猴桃采摘等系列活动。猕猴桃种植业是湔氐镇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全镇种植猕猴桃3250亩,不但销售到了省内外各大市场,还能借此举办猕猴桃采摘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
去年旅发大会过后什邡的乡村旅游日趋成熟,形成了以花信箭台、马祖故里、四季渔江、下院猕猴桃和红豆爱情公园“五朵金花”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游景区,从6月持续至10月旅游活动不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向什邡,而原来靠政府奖补为主的乡村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什邡乡村旅游的每一个点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主题,灾后重建的渔江村俯瞰是一条生灵活现的鱼,广场是鱼眼,老百姓的房子是鱼鳞,仙子传说的故事更为这里增添了一抹神秘;马祖故里是中国禅宗八祖马道一的出生地,姹紫嫣红的格桑花、绿树成荫的禅心湖、仿唐风的农家小院,无不诉说了其丰厚的禅宗文化底蕴。
葵花宝典之旅、荷塘月色之行、金桂飘香日月文化之旅、吉祥格桑花马祖祈福游、缘来红豆最爱民俗风、世外桃源之旅……乡村旅游节会活动举办如火如荼,已逐步成为什邡的传统节会活动。
据统计,2013年什邡通过乡村旅游办节办会共接待游客8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亿元。乡村旅游加速提档升级,蓥华镇、红白镇和箭台村、马祖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花信箭台”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五桂公社被评为5A级旅游购物点,舜业嘉苑被评为四川省五星级乡村酒店。
全面发掘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什邡旅游资源多样而厚重,可以说处处是旅游资源,因此什邡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定为以观光休闲为主导,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休闲度假为战略主导方向,集自然生态游、文化宗教游、工业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精品休闲度假目的地。
受康师傅、天津大麻花等开展工业旅游的启发,什邡依托矿泉水、马井泡菜、雪茄烟等特色工业,意欲打造供游客观摩的工业特色旅游,以工业促进旅游服务业的增长。
截至目前,什邡共招商引资12个重大旅游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包括“沐绿谷(钟鼎寺)”旅游度假区、“水乡禾丰・快乐白鱼”旅游组团项目、冰川镇旅游开发项目、元石镇箭台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湔氐“半山公社”项目和九巷十坊旅游综合体等。
一、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状元村概况
秀水村的始祖为唐开元年间的进士毛衷,据史籍记载,他在广西贺州任职时,路过一处山水宜人风水宝地,有了在此安度晚年的想法。此地便是今天的广西富川县朝东镇的秀水村。于是,秀水村在此人的带领下,不断生存繁衍、发展壮大,至今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状元村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据记载,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富川县一共出过133名进士,其中秀水村就占27名。更值得一提的是,宋开禧元年,乙丑状元爷毛自知就出自于秀水村,因人才辈出,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状元村因此而得名。
二、秀水状元村旅游开发现状
(一)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
秀水状元村是桂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古村落,现还保存有仙娘井、登瀛风雨桥、古戏台、江东石拱桥、石刻、石岩寺、神童古墓、状元楼、太尉庙、毛氏宗祠、秀峰诗院、门楼牌匾以及一大批古居民建筑群等历史悠久的遗留真迹,是“瑶乡历史发展的天然博物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考究价值。
2008年11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获得“广西特殊景观旅游名村”。目前秀水状元村已被列为广西区内37个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并列为自治区近期重点培育的旅游项目,国家旅游局也将秀水状元村列为中国瑶族民俗风情重点旅游线路之一,在相关部门的鼓励与引导下,秀水状元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慢慢步入轨道,修建青龙山庄、观景楼、风雨桥等景。秀水状元村在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状元村在桂东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二)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秀水状元村一系列项目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杂乱无序的人工建筑、缺乏美的意境,破坏了秀水状元村原有的古典美。甚至一度拆迁从古时保留的居民建筑,而建设整齐一致的现代民居,毁坏了最珍贵的历史遗产。破坏村落的历史风貌。状元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乱丢等方面。秀水状元村总的生态环境良好,但由于频繁的人为活动、薄弱的生态保护意识等原因,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有:居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如再不经过处理的话,将会对村内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目前居民的生活垃圾处于随意倾倒的无序状态,随着将来状元村的旅游开发,垃圾必然会增多,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将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体产生污染,同时会导致环境卫生恶化,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村子内部许多村民为图方便乱搭乱建现象仍然存在,影响破坏了古村的整体L貌。通过对游客对卫生环境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游客对卫生环境存在不满,说明村民们环保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2.道路交通问题。道路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村内交通不顺畅,缺乏停车场等方面。秀水状元村机动交通集中在村子,内部主要是以步行为主,但是动车通道不畅,环路不完整。内部巷道分为“街”和“巷”两个层级。“街”大多数是通畅的道路,而“巷”存在一定的终端路。村内外道路缺乏整体有效的标示和指引系统,尤其是内部存在的终端路,不熟悉的游客容易迷路。村内缺乏集中的停车场,随意停放的各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随处可见,既影响道路交通也影响了古村的整体形象。
3.房屋建筑问题。建筑房屋问题主要体现在古屋破败无人修复,古民居被拆除等现象。秀水状元村村内建筑年代多始建于民国时期,少量建于明清时期,随着时代的,某些建筑年老失修,如墙体裂缝,屋顶局部塌陷,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居住与使用。秀水状元村村民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随意拆除古建筑民居。村内的新型建筑大多数为砖混结构,与古村的建筑风貌不符。
4.特色文化开发问题。状元村文化底蕴深厚,瑶族文化丰富多彩,但是目前对于这些文化挖掘不足,状元村哪方面最能吸引游客呢?笔者对游客进行了调查(如图1),发现文化底蕴深厚是最受游客欢迎,而秀水状元村特色文化开发部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
秀水状元村是著名的文化古村,而文化是一个旅游景点的魅力之所在。状元文化的魅力无可比拟,应该是主要的竞争力所在。但是在开发过程中,没有突出特色文化内涵,以及淡化了传统文化,尤其是状元文化的宣传与开发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5.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开发问题。秀水状元村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村子四周拥有大片的山头、园林、田地,自然环境优美,但是有许多山头、园林都是树木与杂草共生,十分混乱,刚开始游客可能会觉得新鲜,原生态。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吸引力,
秀水状元村村民们对牲畜基本上都是放养模式,这对环境的美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秀水状元村村子内部拥有许多天然的山洞,但是都没有主动的开发利用。
三、秀水状元村乡村旅游开发建议
秀水状元村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在政府的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合理规划开发秀水状元村的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秀水状元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卫生意识,保护环境
在合理规划周边景区基础上,尽量做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村民和游客卫生意识,由于是状元村,所以用优美的提示语言,提醒人们禁止乱扔垃圾。村子里缺乏环保环卫设施,可以充分发挥村民的创造力,例如利用一些老去的树木或者是树皮建成垃圾箱放在道路两旁,既美观又环保。
污水与生活垃圾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进行排放和丢弃,不能随意的排放,不然会造成污染,破坏水资源,危害健康。
(二)完善交通系统
秀水状元村的道路交通系统不太完善,有些路面年久失修,有损坏的现象。在村子内部的道路,可以用当地的鹅卵石铺垫,既节省费用,又与古民居建筑相互映衬,给人以历史的美的感受。有些游客反应小巷里容易迷路,所以在巷子里设立富有历史感的路牌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完善有效的标示和指引系统以及消防环路标示。
此外,节假日,秀水村常常车满为患,部分游客因没地方停车弃村而去,选择去别的景区玩游,因此,可以利用村落附近的空地,建设停车场以满足人们停车需要。同时,结合秀水状元村的实际情况,对道路进行整修,做到美观、大方,进一步完善道路两旁的绿化带。
(三)保护现有古建筑,合理规划景区
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游客进行了解决问题的征求意见,这些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根据游客的建议,发现大多数的人都希望保护好古建筑,不要再随意拆迁古建筑等。
所以,要保护好现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具有状元文化、历史的文化的古居民建筑,杜绝盲目的拆迁和乱搭乱建。对于年代久远的房屋村落,我们要进行定时的维修和经常性的检修。要对村落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对于新建的房子,在外装修上与旧房保持风格一致。使之与周围的古建筑相呼应、协调,实现古建筑与现代民居的和谐共存。当然,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能损害到村民利益,要遵循村民意见,给予教育和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改善居住环境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富裕了的人们也希望居住宽敞明亮的新居。因此,不能为了保护古民居而阻止人们建新房。这样违背了旅游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能够保护古村风貌,同时又能满足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可以在古村里附近划出一定区域,让有建新房愿望的村民建新房。
(四)开展民族特色、历史文化旅游
秀水状元村是个瑶族聚集地,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而独具特色。此外,秀水状元村更具有独特的状元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的利用状元文化、民俗特色、建筑文化和田园风光相结合,突出秀水状元村的地域特色。
我们知道,秀水状元村古今文化底蕴深厚。由此,可以沿着状元楼、村里面保存比较完好的匾额、古门楼、古戏台等规划一条旅游路线,并且沿途开展瑶族刺绣、织布等观光点,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感受状元文化、瑶族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
1.开展儿童启蒙仪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古代人们会对刚满4岁的幼童进行启蒙。其目的是让儿童能够识字以及拼写,能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了解一些文化和生活常识。
秀水状元村古今文化底蕴深厚,每年都为村上的适龄儿童进行启蒙仪式,启蒙仪式于状元楼前进行,由村上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儿童启蒙。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启蒙仪式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蛭祖国做出贡献。更是明白上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成才的起点,求学求知,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因此,可以让游客参与到当地的启蒙教育当中,感受当地古老的教育方式。
2.模拟体会状元考试。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重要出路。经过时代的演变,科举考试制度逐渐变得完善,到了明清时期,考试分成乡试、会试、殿试,逐级递进,在殿试上取得第一名者为状元。
秀水状元村的毛自知就是经过层层严厉的状元考试而成为了状元郎,如今,高考等制度取代了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人们已经看不到科举考试,但是历史的印记又是让人们对科举制度产生好奇,因此,可以在毛自知故里设置科举考试考场,模拟古代状元考试的场景,以乡试、会试、殿试的考试方法,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回归古代,穿越历史,感受当年科举考试的气氛,体验与现代选拔人才的各种考试制度之间的不同。
3.丰富状元太尉游活动。据广西贺州毛衷后裔理事会会长毛芳敏介绍,秀水村“太尉状元游”活动起源于宋朝未年,每年都会举办,至今已经有着几百年历史,但是民国初年,由于各种原因,这项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被迫停办。直到2015年才恢复这项传统活动,是为了纪念先祖们精忠报国、为国捐躯的丰功伟绩,太尉毛炳,为保卫边疆、抗击外敌入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状元毛自知,坚决主张抗金复国。二位先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太尉状元游”活动中值得一提的是砍牛祭祖仪式。在太尉庙庙前的空地上砍牛祭祖,村民们以这种古老原始近乎野蛮的祭祖方式,祈求始祖保佑村民们能够五谷丰收、家人平安、消灾除难。另一方面太尉毛炳公,为了保卫边疆、抗击外敌入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他的生日刚好是农历九月初八,所以砍牛祭祖仪式在太尉庙庙前举行。“太尉状元游”活动是为了纪念祖辈的爱国精神,激发后代向先人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往的太尉游活动比较单一,仅仅是砍牛仪式和太尉游活动,因此,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太尉报国”为主题的歌舞活动,以瑶族歌舞再现当年太尉忠精报国的历史情景和豪迈情怀。
4.开发教育旅游产品。教育,是国之根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开展教育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可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秀水状元村拥有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开展寒暑假夏令营活动,在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环境同时可以学习秀水状元村的历史文化、状元文化等。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诗歌比赛、国画比赛等,培养兴趣爱好。
每年邀请各地状元来秀水状元村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共同进步。
5.盘王节唱瑶歌促姻缘。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状元村不仅文化氛围浓厚,也是个瑶族气息十分浓郁的村庄。在农历十月十六这天,秀水状元村村民都要穿上瑶族服饰,载歌载舞,共庆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调盘王”)。除此之外,属于秀水状元村特有的庆盘王节活动是年轻的男女们唱瑶歌,也叫对瑶歌。如果看上了哪位美丽的姑娘,男方就会对她唱瑶族的情歌,而女方也喜欢的话就会回应男方的瑶歌。这样一段美好的姻缘就促成了。历史上在盘王节唱瑶歌促成的姻缘多不胜数。
(五)开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
根据游客对来秀水状元村的目的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游客除了是为感受状元文化以外,也是因为状元村优美的自然景色而来。
因为秀水状元村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着肥沃的土壤,秀水状元村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森林。把周围的树林一一规划好,分类种植,开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以满足游客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秀水状元村周围有着大片果园,种植实用性强并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水果,比如著名的富川脐橙、葡萄、杨梅等。在果物丰盛的季节,还可开展农家乐,让游客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受。
同时把秀水状元村对牲畜的放养改变为圈养,既美化环境,给秀水状元村一副清洁美丽的面貌,同时,集中性圈养还能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样能方便管理以及获得更大的利益。
另外,秀水状元村拥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天然山洞,把山洞里面的道路清理好,做好安全措施,以神秘探险的主题来吸引游客。还可以放置“宝物”进行寻宝类的比赛来增加趣味性。
四、结语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是政府职责。政府要主导,组织古村落外部环境整治,内部建筑维修,基础设施配套,村民搬迁安置等。旅游经营可由市场运作,成立保护利用有限公司(股份制),国有控股、村集体控股、社会资金控股均可。为启动新叶古村保护利用,建德市成立8人编制的古村落管理委员会,文体副局长专职负责,财政投入500万元/年,同时落实60万元专项管理经费(12%)。黟县成立遗产办,设专职人员编制,统筹西递、宏村的规划、文物、文化等管理事项。
2)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古村落保护利用,要因地制宜、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实行原地保护与异地保护并举。对于有保护利用条件、街巷肌理尚存、传统建筑较多的古村落,应该整体原地保护;对于散布在偏远村落不便就地保护或即将倒塌急需抢修的古建筑,可通过异地搬移的方法集中保护;在保护措施上,可采取认租、认购、认领多种形式,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3)有效利用、文化传承。中国近代史上出现晋商、徽商两大商业主流。深厚的徽商文化底蕴正是从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中得到延续、传承,形成了文化产业链,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当地政府从一开始就从文化层面统领古村落保护利用,把古村落保护利用与建设美丽乡村、小康村、生态旅游村有机结合。如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宏村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寺平村、杭州建德市新叶古村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建德市对新叶古村保护开发定位为“游秀美新乡村,览千年古建筑;体验耕读文化,品尝农家土菜”。寺平村在保护利用中将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获得了浙江省特色生态旅游村、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等称号。
2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思考
1)政府主导。古村落历史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保护利用必须政府主导,成立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拆迁安置、资金筹措等工作,在处理好村民生存与发展、保护与利用、近期与长远等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实行企业化运作。
2)规划先行。编制古村落保护利用发展规划。规划要充分体现古村落的主题和特色,包括保护、完善、村民安置、旅游利用等内容,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规划一经确定,严格实施。古村落保护区内,村民建房必须报批后才能动工。今后的规划修编,也尽可能邀请原编制单位,以保证保护与利用思路、理念、技术方面的连续性。
3)科学保护。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保护利用中应注意古村落周边环境营造,尽可能的保护古村落的整体环境。对于需要新建的建筑,其建筑风格必须与历史建筑保持传承关系。
4)多元投入。古村落保护利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非单个部门、乡镇、村力所能及。针对财力紧张状况,可建立政府、部门、乡镇、村集体以及民间资金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在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的前提下,坚持政府扶持、项目争取、部门协作、民间资金和村民投资投劳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融合资金。
5)利益共享。古村落保护利用必须把村民收益纳入计划,让村民通过保护利用增收。可借鉴安徽黟县西递村、宏村经验,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村民以房屋、家具、古董等入股,每年从利益中抽取一部分用于古建筑维修和村民参与旅游的补偿。同时,可引导当地村民投资一些“短、平、快”的服务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办原汁原味的农家菜馆、乡村旅店等,让村民真正得到实惠,从而主动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与利用中,让古村落活起来。
3对祁县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建议
1)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高质量编制保护利用规划。祁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众多,古村落富有特色,文化遗产价值高。借用建德市宣传部长的话:“晋商文化底蕴太深厚了,你们那的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建议县委、政府统筹文化、文物、旅游、规划、农业、林业、村镇等各方,由文化部门牵头,落实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特别要规划先行,组织编制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规划,扎实做好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编制过程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规划成果按法定程序评审报批,保证规划的法定性和执行的连续性。
2)以点带面,构建旅游文化产业体系。2014年,谷恋村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村内历史古迹众多,明清肌理完好,文化积淀深厚。《谷恋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批准实施。根据祁县实际,应突出重点,政府牵头成立谷恋村保护利用机构,把谷恋村保护利用纳入祁县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完善祁县“名城—名镇—名村—名院—名园”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千朝农谷庄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乔家大院—谷恋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祁太秧歌—塔寺村苗木基地—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河湾村罗贯中故里—九沟风景区—梁村遗址及麓台山、紫金山、上庄沟等”为一体的“慢城”旅游休闲格局,为祁县文化强县夯实基础。
3)古城、古村联动保护利用,功能互补。昭馀古城以渠家大院晋商博物馆为核心,晋商名街为主轴,除了明清建筑本身外,可展示晋商商业票号、镖局、珠算、茶庄、山西面食、民间剪纸、手工艺,增加历史名人馆,制作历史名人蜡像,介绍历史名人事迹等。乔家大院是北方传统民居一颗明珠。2014年,乔家景区已获批国家5A级景区,充实景区内容必须依托大院作文章,保存或恢复大院周围民居的原貌和疙道的尺度,保存乔家堡古村落完整群体。可展示地域传统食品加工文化,如醋作坊、酒作坊等制作工艺流程;可利用演艺再现民间婚嫁、生日、满月的全过程;可开辟一些民居院落,用于游客体验当地民俗生活、模拟剧情精华片段、游客参与制作传统食品过程等互动项目;可在服务中心等游客接待、小憩地设立电子显示屏,轮番播映《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晋商题材的影视作品。谷恋村重点突出传统村落形象和祁县民间聚集肌理内涵,可增加传统戏剧表演、庙会、家谱等反映农村民俗文化的内容。整合各种文化资源,要规划出合理的旅游线路;在祁县主要出入节点设立醒目的旅游导游图和指示标志;对沿线景观进行重点整治,拆除改造所有不协调建筑,统一(或协调)建筑风格,凸显晋商建筑特色,文化气息。所到之处,让游客无不有一种身处晋商文化核心地的感觉。
一、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总结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亮点、成绩
过去五年,三骏发展蹄疾步稳、务实奋进。在中央、省委、扶余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三骏的奋斗目标,在抢抓机遇中苦干实干,在应对挑战中克难前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预计2021年生产总值9.8亿元,比2016年增长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50元,比2016年增长25%。创新转型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保持在14.2万吨,比2016年增长9%。新增小规模养殖场15户,牧业增加值增长6%。农村集体资源清理成效明显,收回资源1.03万亩,清收资金近593.3万元。成功引进扶余市科农谷业生产基地“万头牛、三万只羊”项目,引进投资4.5亿元。
五年来,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现了农村垃圾收转运一体化,改造农村厕所2676户,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打造精品路线1条,创建进步村、示范村17个,完成道路硬化35公里,拆除危旧房屋、残垣断壁538处,安装路灯1793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级河长累计巡河7000余次,完成造林绿化807.4公顷,联系秸秆打捆企业8个,累计打捆24113.2公顷。乡容乡貌进一步靓化,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五年来,脱贫攻坚成绩斐然。5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541户1008人实现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返贫风险全部消除。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个,带动群众人均增收600元。实施农房改造247户;全面落实“两免一补”,享受“雨露计划”19人;办理慢性病证459人,累计报销医保、大病救助、医疗救助等各项费用1000多万元;开发乡本级扶贫特岗29个。
五年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程深入实施,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有效解决。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设施继续提升,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住房、就业、食品药品安全、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化。平安三骏、法治三骏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和谐稳定。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开展“转作风、抓落实、促崛起”活动,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发展党员104名。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完善惩防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共处置问题线索27件,其中立案8件、开除党籍4人、党内警告4人、诫勉谈话14人、谈话提醒31人。党管武装、群团、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持续加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发展品质不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二是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维稳工作任重道远。三是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存在层层递减现象,部分基层组织比较薄弱,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先锋意识、担当意识不强。
二、未来五年(2022-2026)工作安排
(一)发展形势分析
2022-2026年三骏乡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在充分挖掘文化底蕴上下好功夫、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下好功夫、在在做强做特文旅经济上下好功夫、在美化创优乡村环境上下好功夫。
一是在充分挖掘文化底蕴上下好功夫。三骏乡具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等,还有得天独厚、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可以打造“一村一品”等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激活乡村业态,带动乡村发展。
二是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下好功夫。鉴于三骏乡实际情况,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立足“黏玉米”特色产业,在“特”字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以产业振兴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带旺乡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加快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要坚持以商业化的经营为方向发展农业,积极引导农户做大农产品加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在做强做特文旅经济上下好功夫。三骏乡拥有旅游资源,有少数民族文化。可以说,我乡发展文旅经济已经有一手好牌,关键要打好、用好这副牌。要把“龙头”舞起来,我们要着力打造的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形态多元,要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龙头。要加大创建力度,既要抓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也要抓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保障,还要抓服务品质、运行机制、宣传推介,多管齐下、全面推进,着力提升景区对全域旅游的核心带动作用,争取将核心景区纳入全市旅游总体规划。
四是在美化创优乡村环境上下好功夫。把乡村扮美,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开放新三骏。我乡依然不够“美”,一些村庄也仅仅停留在“面子”上,“里子”还比较虚,存在文化优势发挥不明显、生态挖掘不充分、服务配套不健全等问题。
(二)重点工作安排
1.力促经济发展有速度更有质量。立足新发展格局,大力气推进产业转型。一是铸强总部经济支柱。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途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再引进1-2家上规模企业落户三骏。二是发挥现代农业特色。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充分整合资源,科学统筹布局,优化产业布局,聚力打造规模种植业,力争培育1-2种绿色品牌产品,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激发服务业态活力。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突破口,深挖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积极融入扶余市“一村一品、一乡一景”的特色乡村环境创建,力争打造1-2条精品线路,打造锡伯族民俗文化园。
2.力促城乡面貌有颜值更有底蕴。一是以扶余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契机,努力实现全面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的美丽蝶变,力争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路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村一特色”的大美格局。二是以基础设施打底,实施五化并进,硬化县级道路2公里、硬化屯内道路19公里,新建排水设施33公里,安装路灯0.17万基,绿化村屯面积0.1万亩。三是以环境保护修容,全面打响生态革命工作持久战,抓好河长机制长效运行,全力推进秸秆全量化处置。四是以乡村文化铸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到村、进户、见人、走心,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形成节约简朴、爱护环境的社会风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3.力促民生改善有力度更有温度。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一是筑牢社会保障。坚持把更多财力投向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实现全民参保目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的叠加效应,加大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力度,实现托底救助保障全覆盖。二是巩固社会事业。坚持质量兴教,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锡伯族民俗文化园建设,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宣传,彰显本土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道路健身设施,多层次举办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呼应群众新需求。推进公共医疗事业发展,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增强基层医疗能力。三是促进致富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大对农村闲置劳动力、低收入农户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本土产业“规模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4.力促基层治理有活力更有效能。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网格服务团队、群防群治团队、志愿者团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团队建设。提升平安综治软实力,紧抓平安创建。健全公共安全机制,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提升全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二是推动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的“乘数效应”,构建“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新体系。四是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精细要求,下沉治理重心,做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建立纠纷解决对接机制,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以细“治”入微的服务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
三、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获得荣誉情况
1.省级
2018年12月荣获“吉林省第三次国家农业普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