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地方教育技术协会组织;相关教育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研讨会于12月初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二、协办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
三、支持单位:深圳市学之泉集团有限公司
四、会议主题:融合、应用、创新
五、会议程序:
(一)2012年年会
1、领导讲话:传达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2、为获奖的影视作品、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颁奖
3、会长讲话:总结协会2012年工作
4、召开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二)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研讨会
1、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教学设计师、媒资工程师、系统架构师的职业设计
2、“三通两平台”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研究
3、开放大学的创新与远程教育的变革
4、数字校园综合解决方案、网络多媒体技术支撑环境
5、云服务、电子书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教育应用
(三)新技术设备展示
六、参会代表范围
(一)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
(二)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学术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三)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代表
(四)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获奖单位、作者,组织奖获奖单位及个人
(五)企业代表
七、会议时间、地点等事项
(一)时间安排:12月7日(星期五)全天报到。8-9日开会、研讨、观摩。10日返程
(二)会议地点:东莞市嘉辉会酒店(龙凤山庄影视度假村)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嘉辉路酒店联系电话:0769-87563388
六、会议费用标准
会务费900元。双人标间每天:320元/间,160元/床。大床标间:320元。此次会议在度假山庄召开,环境很好,房间数量有限,请务必于11月20日前将此回执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协会,会务组凭回执表向宾馆确定房间。
由东莞市嘉辉会酒店出具会务费的正式发票。
七、会议须知
为保证住宿,务必请于11月20日前将电子回执或传真发回协会。报到时凭回执安排。
联系人:岳华 电话:010-66419038 66490963 传真:010-66490962
电子信箱:,此信箱收到后有自动回复
一、建构主义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习理论
2001年进入大学后感受的是一种言必称“建构主义”的氛围,不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但凡和教育教学有关的似乎都把建构主义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也不加思索地完全接受了建构主义,并把建构主义看成是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破冰式改革的唯一指导性理论。
直到2005年走上工作岗位,接手了一批学业成绩差到极致的学生,当时校领导的意思是既然成绩已经差到极致了不妨放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尝试,而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建构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践行着“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建“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但最终结果却让我们大失所望。学生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差,并养成了一些陋习。这个时候我便开始反思,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教育史并形成根深蒂固的教育传统的国度,她的教育习惯和学习方式是不是会因为一种西方理论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呢?我个人觉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即使在美国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的结果也并不是很理想。有报道称,以建构主义倡导的学习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对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并不感兴趣,以至于目前在美国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大多是第三世界的移民。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国内在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多是前人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比如物理学公式、数学解题方法、化学方程式、英语单词等等,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直接经验的获取,这就为基础知识传授造成了很大障碍。正如南国农先生所说:“建构学习理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有力,它只是在实现认知发展目标时有着优势,在实现情感发展目标和简单技能训练目标时,远不如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
二、电化教育改名教育技术学并不妥当
2005年春节过后,面临本科毕业的我也和其他毕业生一样开始做简历,跑招聘会,通过互联网海投,为自己未来能有个着落而努力着。但是,在莽莽撞撞地走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一无所获,网投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连个面试通知都十分罕见,招聘会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技术到底是学什么的”。这时我才意识到一个重大的问题,原来“教育技术”这个名词太新了,用人单位根本就不知道教育技术是学什么的,能干什么。甚至连学校的一些老师都不知道教育技术到底是什么东西。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这是十分幼稚的一个问题,但是到了教育技术学这里却变得那么复杂、难以回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经典的“94定义”,可当我把教科书中“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经典定义在用人单位面前完整地背出来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回一句“原来你是学教育学的”,这又让我哭笑不得。茫然之时我列出自己掌握的所有技能并告知“我是学电化教育的”,这时他们才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这样一件在求职过程中看似普通的事情却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如果一个学科的名称不能给人以直观理解而是让人造成误解,那么这个学科名称起的应该不成功。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我用了7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教育技术学。从理论学习到实践锻炼,从入门了解到深入研究,总的来说,我对教育技术学的学习还算是系统的。但是时至今日,我还没弄清楚把“电化教育”改名“教育技术”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和国际接轨,还是因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电化教育”一词不能将之包罗其中?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美国有“Educational Technology”,它的主要研究范围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与我们国家的“电化教育”有很大不同,我们国家的“电化教育”研究内容偏教学媒体和教育传播,仅从这一点来说,将美国“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简单移植过来是不妥当的。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那是否可以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归为电化教育研究的范畴呢?我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是因为教育领域的计算机是为教育传播服务的,它和电视、电影、广播和摄像等一样,都是教育传播媒体。我国电化教育就是研究教育媒体和教育传播的,因此,对计算机在教育的应用研究完全可以归为电化教育研究范畴。从这个角度上讲,“电化教育”改名“教育技术”也是没必要的。
三、教育技术界很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值得商榷
为了更好的发展,2007年我选择了继续深造。再次走进校园,已经没有了本科时的浮躁,对知识的渴求可谓如饥似渴,于是我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看书上,力求在书中找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方法。在这期间,我发现了一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其中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方向明显偏教学设计和教育心理,而不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播,这一点从教育技术领域主要人物的研究偏好上可以看出。比如,李克东倡导的“数字化学习”理论,祝智庭等人的“协同学习理论”,黄荣怀等人的“移动学习理论”与“TEL五定律”,何克抗的“教学结构理论”,桑新民的创新“学习方式”观,陈丽关于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的研究,李艺等人关于“绩效结构”的观点等[3]。对于这一现象,我除了困惑之外更多的还是担忧。教育技术创立的初衷是培养教育界和传播界的媒体应用人才,从这种意义上讲,教育媒体和教育传播才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点,如果选择去与教育学、心理学分争研究兴趣的话,那中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必定逃离不了被同化的命运。
从教育部将电化教育改名教育技术学,到今天已有18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学科来说,18年足以完成从诞生到成型的蜕变,至少在学术定义、研究范畴、研究方法方面能够自成一体。但对于教育技术学来说,过去的18年还停留在教育技术定义之争和教育技术研究范畴讨论之上。在中国知网的论文库中以“教育技术定义”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出来的论文有138篇,期中80篇是2005年以后发表的;以“教育技术概念”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出来的论文有74篇,期中34篇是2005年以后发表的;以“教育技术&研究范畴”作为关键词搜索,检索出来的论文有25篇,期中15篇是2005年以后发表的。这些足以说明,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研究还停留在对教育技术定义和研究范畴的讨论层面上,因此,我个人认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是失败的,至少过去的18年是没有多大的建树。
对于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有些专家倡导教育技术研究要从研究一些重要文献、重要网站和重要人物等出发。这种研究方法自有合理性所在,但我个人觉得这种研究方法很难有突破和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更多的时候只能是跟着别人的屁股走,走别人走过的路。这可能也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还停留在对定义和研究范畴的讨论层面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硕士研究生教育总体上偏理论而轻实践
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了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再次由理论学习走到实践岗位,我感触和思考的东西更多了一些。作为教育技术的实践者,当我看到所学和实际所用之间差距时候,除了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对教育技术研究生教育做了更深刻的思考。现在普通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是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基于这种观点,我个人认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是应用或帮助别人应用教学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投影、摄影、摄像、计算机和互联网等)进行教育传播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以提高,使在本科阶段学到的技能得以深化、细化。然而,由于国内大多数教育技术领域专家的研究偏好是教育和学习理论,这就使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总体上偏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锻炼。我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我本人硕士阶段毕业于一所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著称的工科院校,但我在上研期间接触到得实践锻炼机会并不多,不是一个研究方向的同学接触到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样不多。后来在找工作的时候碰到全国各地高校的教育技术研究生,通过跟他们交流了解到,他们在上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动手锻炼机会也是很少。由此,我想我们国家整个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大环境应该是偏理论而轻实践的。
假如从上世纪20年代受美国试听教育运动影响,我国教育界开始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来辅助教学算起,电化教育在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过去近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始终走的是引进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更是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比如学科改名、94定义、建构主义等。而引进的东西并没有结合自己国情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这可能是我国教育技术学走入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国教育技术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0(1).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36-02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Essay//MA Xue-
min, CHEN Mei
Abstract Apply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ers’ teaching paper,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concerned the topic selected of thesis, the research hot spot and the district distribution, the author carries on the deep analysis,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tea-
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paper; education technology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师是研究者,之后研究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等观念开始盛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学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由此可见,探究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重要而深远。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BCA110020)的课题实验区2012和2013年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教学论文,覆盖22个省市自治区。笔者对这些论文进行逐一筛选,将打不开和出现乱码的论文剔除,共有1934篇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论文成为最终研究样本。
2 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选题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1994年发表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英文全文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教育技术的范畴,将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题分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大类目。2012、2013年大赛征文中关于利用范畴的最多,有1397篇,占72%;其次是关于设计范畴的296篇,占15%,与利用范畴的论文相差甚远;再者是关于开发范畴的146篇,占8%;而评价范畴和管理范畴的论文极少,分别是40篇和25篇,占2%和1%。而利用这一研究领域里,中小学教师研究最多的是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共有838篇,占2012和2013年全部论文的43%。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选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教师对应用性研究较多,缺少理论性研究。在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中,对于利用范畴的研究高达72%,中小学教师选择应用性研究,选题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切实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其实践性强,有助于改进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发展。而且中小学教师选择“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但是,中小学教师缺乏理论性研究,而在教学中理论起着指导的作用。应用性研究固然重要,然而如果中小学教师只关注应用性研究而不进行理论研究,那么教学将缺乏科学性。因此,中小学教师不仅要进行应用性研究,还要重视理论性研究。
2)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思路局限,选题集中,研究范围缺乏广度,缺乏创新性。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选题主要集中在利用范畴,尤其集中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而评价范畴和管理范畴是冷门主题。各学科教师的研究题材比较局限,只是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局部设计,如在课堂教学中媒w、技术、资源如何有效应用,没能够从整体教学设计的层面综合地考虑教学内容、目标、策略、方法、媒体、评价等因素,不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深入探究,在前端讨论得多,对评价、教学管理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关注不够。所以中小学教师在选题时只是简单地借鉴别人的选题,重复他人的研究,观点普遍雷同,自己独创的选题少,选题没有新颖性,前沿性较差。因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日常教学比较繁忙,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教师,对于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点、思想接触较少,所以教学研究选题缺乏创新性。
3)中小学教师关于评价的研究太少。评价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对教学效果起到诊断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起到调节的作用。然而中小学教师对评价的教学研究少之又少,应该更多地重视对评价的教学研究。由于当前教育教学研究中有关评价的研究都比较专业,尤其是评价工具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复杂,而中小学教师几乎没有进行过教学评价方面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既比较难又不熟悉,所以中小学教师很少选择教学评价类的教学研究。
研究热点 对研究样本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出现频率较多的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有效应用”。根据选题和关键词,大赛中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原因分析:1)本文研究样本来自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受到课题的推动和引领;2)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他们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更加倾向于教学实践问题,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比较关注;3)相关部门以及中小学校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大多数中小学配备比较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教育先进地区甚至配备电子白板以及购买教育资源库,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大量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供中小学教师使用;4)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受信息化环境影响,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每一位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地区分布 在课题实验区中,2012和2013年浙江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总数最多,位居榜首,高达568篇,占29.37%;北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总数是395篇,占20.42%,排名第二。浙江和北京地区占总数的49.79%,占据半壁江山。
2012年,安徽、浙江、北京3个地区的总获奖率比较高,分别是96.30%、90.65%、90.24%;2013年,北京、浙江、辽宁、河北4个地区的总获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总获奖率的87.87%、85.25%、86.75%、84.21%。2012年,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较高的地区是安徽、浙江、北京,分别是26%、24%、22%;2013年,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较高的地区是辽宁,占31%。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在地区分布方面有如下表现。
1)北京和浙江地区在课题实验区内占有绝对优势。北京和浙江地区不论在发文量方面,还是在总获奖率方面,还是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方面,都是首屈一指,表明北京和浙江地区中小学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意识高、重视度高、热情高、兴趣高,教学论文的质量高,教学研究水平高,彰显出在课题实验区内浙江和北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占据绝对优势,从侧面反映出两地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存在地区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发文较少,在2012和2013年两年共计169篇,而东部区一个地区就比西部区全部发文量多,单单浙江省发文568篇,是西部区全部发文量的3倍。由此可见,在发文量上东部区与西部区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北京和浙江地区获奖率达到90%以上,可见,在论文质量上,东部区与西部区也存在很大差距。无论在教学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东部区都比西部区高很多。因为东部地区教育比较先进,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环境、条件、氛围都比较好;而西部地区教育比较落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时受到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教学研究存在差距,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意识高,实力和水平强。
3 结语
针对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1)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促使中小学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研究;2)培训机构加强专业性的教学研究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实践,加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3)学校方面要重视教学研究,可以开展有关课题的教学研究,用课题引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在完成课题中提升自身的研究意识与研究的能力;4)一线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系统的、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学习,使自身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参考文献
[1]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R].深圳: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2011.
[2]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吴慧明.浅谈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9):12-13.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我热爱并且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任教以来始终秉持母校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为座右铭,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锻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老师。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我能够协助教务处主任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学校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定和完善《养正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撰写教育科研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总结,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20*年,我协助教务处申报并且立项了三个国家级课题和一个省级样本校课题,20*年作为工作负责人组织部分课题的阶段成果申报和中期检查评估,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例如负责组织选送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及其绩效研究》课题成果评选,我校取得三个项目的一等奖;另外,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注重创新。如搭建课题的网络研究平台,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20*年3月,学校成立听课中心小组。做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成员,我被学校列为听课小组的成员(共5名);我还作为学校文科类公开课的评委,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公开课教学的听评议活动。此外,协助学校教务处定期开展教育科研学术沙龙活动,活跃学校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正在筹建“养正中学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本人负责编撰多期的《养正教研简讯》和协助教科室主任组织《晋江课改》的征文和编辑出版工作,负责《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汇编》的组稿和编辑。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科研信息服务,主动宣传教育科研。目前正协助教务处准备编辑出版新创办的《养正教研通讯》。
教学之余,我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的方法,养成教育科研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博客已经有31万人次访问,390多篇博文,初具影响力。此外,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任教以来所撰写的论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远程教育》、《中国德育》、《网络科技时代》、《福建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政史地》、《教学随笔》、《教学创新》、《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和《学习方法报》等CN刊物上发表近30篇文章;此外,1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评选中获奖,其中2篇论文在全国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篇论文荣获全国二等奖。制作的研究性学习网站“关注三农”荣获全国一等奖,“福建高中政治课改网”获得全国二等奖。由于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成绩,特别是方面,因此学校在举行教育科研学术论坛时特邀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辅导讲座。
一、确立“教科研”的引导策略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新的问题出现,还需要在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只有依托教科研才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才能实现有效的教育创新,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教改进程中,教育科研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有效的引导策略,是实施教育科研、实现教育创新的前提,为此我们确立了“四步走”的教科研引导策略:把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到教学改革上来;把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引导到课堂改革上来;把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引导到学科改革上来;把学科改革的积极性引导到教学创新上来。
二、确定“教科研”的管理格局
规范、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实施“教科研”的关键,为此,确立了“123”教育教学研究网络体系管理格局。
(1)一个总课题:“以人为本,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和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以此统帅学校工作主线,体现教学改革和办学理念,追求每个学生最大潜能的发展,凝聚和开发教师的潜力和创造力。
(2)两个互动子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变革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自信和智慧中形成健全与健康的人格”,其目的是变革教育实践。
(3)三个网络支柱点:①学科与教育网络支柱:其对象是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实体,其研究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科课堂教学特色改革模式研究,另一类从实践上解决教育、教学微观矛盾,落实素质教育主渠道的策略性研究。②行政教育、教学管理网络支柱:其对象是中层以上的教育教学等管理人员,其内容也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另一类是变革评价体系,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操作规范的研究。③品牌课题支柱:从“九五”开始,我校就建立了两支具有品牌效应的课题实验组,先后承担了原国家教委电教办[96]62号文件“A5”和“C3”实验项目的子课题,同时还承担了省级研究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等项目;“十五”—“十二五”期间,分别承担了教育部的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际协作学习”和中美合作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等7项国家和省部级的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96年河北省“作文形象教学法”现场会、99年“四省五市电教专题研讨会”、2009年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科研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校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三、规范“教科研”的实施过程
教科研工作如果只做宏观指导和中观引导,不做微观规范是达不到变革教育教学实践的目的的,容易出现为研究而研究的倾向。为了规范实施过程,成立了专门的教研机构来管理和督导此项工作,出台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各学科的研究领域内, 拟定了25项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研究指南,解决微观教学中具有价值性、时代性、挑战性的前瞻性疑难问题;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实施方案的评审制度 、中期总结的研讨制度、期末报告的评估制度 、教科研的综合考核制度”等,包括论文、课例、个案、数据、课件、教案、成效等一系列评估内容,增加研究的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