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指挥决策

应急指挥决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指挥决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急指挥决策

应急指挥决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决策系统组成模式

1 概述

公共卫生是一个涉及微观结构和宏观系统的多分支科学,大量与宏观有关的事件具有空间分布特点。将地图和空间分析应用于卫生决策研究中,至少可追溯到1854年John 应用GIS技术研究伦敦宽街水井污染引起霍乱爆发,为卫生部门果断封闭污染水井控制霍乱继续流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在通常的卫生决策研究中,地理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众多的卫生事件都具有空间属性。GIS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在医疗卫生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扩大和深入。GIS技术在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理论研究的提高,同时也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成为可能。

目前国内关于GIS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血吸虫、症疾、流行性出血热、蜱传脑炎等疾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与空间遥感(RS)技术结合, 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为流行病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我国GIS 及RS 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虽然已有一定的进展, 但由于地图边界和遥感图像的价格昂贵,使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

2003年,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爆发了非典型肺炎。这种传染病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传播速度快,危害面广。政府和有关防疫部门在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同时,运用GIS平台,快速建立了应用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的地理信息系统。由于GIS具有交互定位和逻辑查询以及广泛的关系数据库连接能力,可以有效帮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疫点定位、疫情事件分析、绘制疫情危害图、现场工作情况实时采集传送、人员派遣、规划、显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重点单位基本状况分布图、紧急调度和路径优化等任务, 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处理效率、降低疫情危险程度,基于GIS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开始出现。

2 系统构建和设计实现

2. 1 系统设计目标

基于GIS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工程、卫生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能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能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和存储实时突发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以超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 方式显示各类信息。该系统采用标准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计算结构,应用分布式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安全TCP/IP协议及Geo information Web Service技术,最终目标是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建立预警指标数据库、危机事件数据库、预测与评价模型库、应急指挥预案库、领导决策知识库, 以信息报告―采集―录入―管理―分析―决策为主线,建立高效查询及分析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 2 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设计,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都可以容易地实现互连互通,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

2. 3 系统的功能结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功能是辅助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可将系统总体功能划分为八个方面:信息收集分析、预警报告、资源整合调动、指挥统一协调、评估及时客观、联系视频直观、使用内部联动和外延接口灵活。

3 系统的功能及其特点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应急管理特点,系统沿应急准备、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反应处置、事件终止、恢复重建、评估完善的流程进行运行,循环反复不断提升系统的应急处理支持能力。

(1) 应急准备:应急中心开展培训、演练和研究工作, 模拟应急业务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预案;规划储备应急医疗卫生资源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体系。

(2) 监测分析:应急中心负责接收、分派、核实与处理事件的报告,协调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监测工作,获取动态监测、事件调查和疫情评估信息,跟踪事态发展。主要分析方法有:空间分布分析, 时间历史曲线分析,动态演变分析,病例的逗留、影响和交叉分析,卫生统计学分析,扩散模式分析,流行转归分析等。

(3) 预测预警: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与预案,应急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事件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预警信息,针对相关突发事件快速开展有关工作准备,落实预案与方案涉及工作的准备情况,及时通报与汇报进展情况。

(4) 反应处置:按照有关规定启动预案,根据预案迅速指挥与执行工作,有条不紊地组织调度人员与物资,开展应急的专业处理与相关配合工作。同时根据反馈情况,动态评估事件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5) 事件终止: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因素被消除;最后一例病人发生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6) 恢复重建:突发事件结束后,应急中心快速开展从应急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工作。有计划地补充应急处理阶段所消耗的储备资源,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7) 评估完善:应急中心进行科学总结,完善相关预案, 开展应急处置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和教训,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实例运用

用本文研究的几个主要技术方法,结合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开发的基于GIS 技术的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包括的区域范围将近20万平方公里,地表模型用数字地图生成,并将河流、湖泊、公路、居民区等地表特征物以面的形式覆盖在数字地表模型上。系统在运行初期只包含了事件定位、信息的上传下达等,但其提供相应功能使用后可以完成事件处置各过程。通过在现场的实际运用,该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各项交互功能,完成系统理论上应提供的功能。

5 总结与展望

通过合理的利用三维模型构建和模式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并在卫生应急管理中得以实现。由于本系统采用合理的软件体系和模块化设计模式,将来也可以方便地成为应急培训和模拟演练、传染病疫情分析和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设计等高层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家奇. 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程[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应急指挥决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则徐基金会 “半官方”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研究综述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研究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展开:一是对西方的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成果、体系以及运作模式的介绍;二是根据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传统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内涵进行本土化阐释,架构我国的研究路径;三是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兴起的社会等背景的分析,回应实践运行与管理中所提出的问题。

(一)非营利组织概念研究综述

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在我国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定义。而较为流行的定义包括法律定义、收入来源定义、功能定义和结构—运作定义。其中,最权威、最受学界认可的是美国学者萨拉蒙的“结构——运作”定义,他认为,凡是具有民间性、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这五个特征的组织都是非营利组织。显然,若按照萨拉蒙的标准来衡量,我国就少有严格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但事实上,我国的民间力量尤其是“半官方”非营利组织,在国家和社会结构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学者没有局限于萨拉蒙的标准,而是在国际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本土化”的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陈晓春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或公益服务的独立机构。吴冠之认为,非营利组织即是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开展各种志愿性公益活动的非政府组织。王名从组织的目的和功能进行界定,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者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或者民间团体。文军等学者则把非营利组织看作国家和市场以外的一个组织系统,它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仅不被任何个人谋取私利,而且其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收的合法地位的组织。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王名的定义,但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的研究集中在21世纪初,但是之前总结出来的定义不能涵盖新出现的民间组织。因此,笔者认为,研究非营利组织不能忽略对其概念的研究,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纳入新的特征和元素。

(二)非营利组织其他两条线索研究综述

除了对非营利组织概念的界定,学者从其他两条线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法性问题研究(高丙中,2011;沈博琴,2012)、筹资研究(谢寿光,2012)、评估研究(邓国胜,2012)、官民二重性研究(康晓光,2012)、功能角色与历史发展研究(朱瑛,2012)、分类研究(王名,2001;康晓光、徐永光,2011)、法制研究(王名,2012;方志平,2012)、比较研究(吴玉章,2012),此外,还有促进福利多元化(林闽钢,2010)、推动社会保障社会化研究(罗凌云,2012)、辅助青年社会化研究(苏颂兴,2012)、社团研究(武克全,2012)、充实扶贫工作(王名,2011;洪大用,2012)。近几年,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人员在不断增多,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研究深度不断增加,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还包括对具体的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机制(饶锦兴,2012)、人力资源(王瑞文,2009;孙建东、周旭,2012)和监管问责机制研究(邓峰,2011;曾志,2012)等。

研究机构主要包括:成立于1998的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它主持召开了2010年1月24日的“中国非营利组织监控体制创新与改革研讨会”与2011年12月27日的“公益与商业合作”研讨会;2000年建立的上海社科院基层社会组织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2001建成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2003年建立的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此外,北京师范大学设有非营利组织管理专业,其他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非营利组织的相关课程。非营利组织的相关主要文章出版在这些机构的刊物上。

我国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法律和制度层面,缺乏对个案和“半官方”非营利组织的深入研究。

二、林则徐基金会与“半官方”非营利组织

“半官方”非营利组织是指挂靠在政府职能部门或者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机构下的非营利组织,如挂靠在福建省政协办公厅的林则徐基金会。

(一)林则徐基金会与评价

林则徐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福建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福建省政协办公厅;宗旨是弘扬民族英雄林则徐爱国主义与积极倡导禁毒精神,支持纪念林则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推进禁毒事业,提高国民素质,为促进社会文明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基金会由25名理事组成理事会,设监事3名。现任会长是林强,荣誉会长由贾庆林、李政道等人担任;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国际友好人士和友好团体的捐赠;国内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自愿捐赠;其他合法收入(含利息收入);基金会每年都有财务年审,通过官网公布来自社会的捐赠。

笔者认为,基金会的宗旨太泛;组织结构不合理,基金会的所有理事和监事都是知名人士,但许多成员并不参与实际活动,垂直化的领导结构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容易导致专制和官僚主义;基金会的财务透明度不高。

(二)“半官方”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优势与尴尬

1.“半官方”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笔者认为“半官方”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特征:由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个人或者依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需要发起;挂靠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单位下并在民政 部登记注册,拥有合法身份;组织成员常常是在政府部门任职,属于编制内人员,组织拥有强大的官方背景;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或者通过国家项目取得,对公众的捐赠依赖程度小;在很大程度上对其挂靠单位负责;活动涉及的范围广,多为宣传性和全民性的活动,活动一般不针对个人。

2.“半官方”非营利组织的优势

林则徐基金会和其他“半官方”非营利组织拥有许多草根民间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半官方”非营利组织拥有合法的身份,便于开展活动;其次,政府拨款和政府项目保证了资金的持续运转,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劲力;再次,它们可以借助其挂靠单位的影响力,如召集志愿者;最后,“半官方”非营利组织在其活动领域中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它们享有“垄断性”的特权。

3.“半官方”非营利组织的尴尬与不足

林则徐基金会和其他“半官方”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尴尬和不足。第一,身份的尴尬。半官方背景使它们与萨拉蒙所概括的非营利组织的民间性特征相冲突,其自治性受到许多学者质疑。第二,脱离公众、社会。大部分“半官方”非营利组织有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和姿态,它们从事的多是宣传性的活动,很少针对个人开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公众、社会。第三,组织活动的低效率。由于在同领域内缺乏竞争对手,它们亦不需要通过提高效率和完善自身来获得公众的捐赠和支持,所以其成员大多懒散、缺乏专业管理技能,组织活动的成本高昂。第四,家长式作风严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挂靠的单位。第五,财务不透明。财务不向公众公示,容易导致“黑箱操作”和公众质疑。最后,其他克服了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三、“半官方”非营利组织改革的对策建议

“半官方”非营利组织本身存在不足,而其他非营利组织在不断发展、壮大,“半官方”非营利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半官方”非营利组织应针对自身的不足,自觉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一,继续从事公益或互益项目,保持非营利性,使其非营利组织的身份获得学者和公众的认可。第二,明确其宗旨和活动范围,清除组织不擅长和不符合组织宗旨的活动。第三,建立问责和奖惩制度,明确其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加其社会责任感,适当利用精神奖励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对违背组织宗旨和渎职的成员予以严厉处罚。第四,建立健全财产公示制度。即使不向公众募捐,也应及时其财务和活动状况,自觉接受公众和第三方监督,使财务运行状况透明化。第五,健全其组织结构,改变单一的垂直领导模式,使其形成相互制衡的网络组织监督体系。最后,与运行良好、活动相似的草根组织合作,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

总之,“半官方”非营利组织应该牢牢遵循其宗旨,发挥其优势,克服其不足,更多地考虑公众的真实需要,培养自律意识、建立自律机制,自觉接受公众等外部监督,使自身不断完善和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月杰.论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福利中的作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吴东明.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莱斯特·M·萨拉蒙著贾.西津,魏玉等译.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陈晓春.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5]吴冠之.非营利组织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应急指挥决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急管理 救援指挥 信息管理 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208-02

1 开发背景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煤矿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高效、协调、统一的应急救援和救援指挥管理机制。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特研发了该系统。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相关产品及技术现状

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信息管理、风险分析、决策支持和协调指挥等应急管理技术在煤矿应急救援中的研究与应用。美国在“9.11”事件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建立综合性、一体化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方案,提供全国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标准与规范,并从2005年开始要求各州、部族和地方政府都采用NIMS来处理突发事件。德国内政部门在2001年着手建立了“危机预防信息系统”,构造了一个联邦和地方政府的事件响应和公众信息网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提供信息服务。英国RobshawL教授提出用信息技术来提高采掘工作面的活力能力。他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煤矿信息系统,该系统给企业经理提供了关于煤矿采掘工作面性能的及时、准确地信息。

2.2 国内相关产品及技术现状

北京大学毛善君教授带领团队开发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平台LongRuan GIS,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煤矿使用。LongRuan GIS作为完全从底层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引领了我国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方向[1];重庆大学程平等研究设计了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通信平台[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刘金城设计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辅助决策系统[3],为我国煤矿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出了贡献。

3 系统功能

(1)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可快速、准确地为决策者提供救援预案,以辅助决策者对事故救援作出决策,为救援工作节省宝贵时间。

(2)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按照扁平化、准确性、以人为本等五大原则,分为应急值守、应急救援和事故管理。应急值守实现在三维模型上动态监控安全、人员定位数据,发现危险,及时报警,启动应急救援程序。事故管理实现对灾害事故的汇总管理。

(3)监测监控系统可实现实时在线的检测监控数据展示、在线查看和危险指标报警,为灾害预警提供决策依据。其人员定位功能更能在救援活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4)应急救援保障系统可完成救援人员、物资的综合管理,实现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全面部署的战略规划。

4 系统开发的目标

(1)通过预先设计的综合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灾害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其发展,并努力使灾害损失将至最低。

(2)通过研究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对煤矿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全方位服务,使煤矿能及时更新安全信息,降低安全管理成本,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事故的救援效率,有效减少事故损失。

(3)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借助GIS平台,利用基于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模型建模技术[4],实现对井下工作环境的三维展示,在灾害发生时,可直观显示井下实际条件,为决策者对事故救援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4)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指挥能力、防灾减灾能力。

5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整体技术实施路线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等阶段。

(2)前端开发工具用C#来实现,后端数据库管理工具使用SQL Sreverse2008来实现,数据库系统采用的借口,使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具有异构多源数据访问的能力。

(3)建立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与管理信息平台,把监测监控预警子系统与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煤矿救援的安全、快速、高效和有序,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4)根据系统详细设计编码并调试所有的功能模块,并利用实际资料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与容错性。在调试程序过程中,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检验功能模块的实用性,并及时加以修改。

6 主要创新点

(1)建立了煤矿井下监测专用软件平台,完成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了系统与监测设备及其他软件系统信息共享。

(2)基于Longruan 3DGIS平台,实现了避灾路线的与救灾路线的可变化。

(3)系统对应急预案在数据库进行拆分,实现了和应急救援流程的无缝集成,实现了应急救援程序的可视化。

(4)把矿山应急救援支护管理数字化,把大多数煤矿依托的纸质预案和传统通信手段提升到应用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狂三应急救援指挥的高效、科学和智能化管理。

(5)建立了基于GIS的三维可视化集成数据平台,实现危险源三维动态数据的显示及三维可视化救援与值守。当灾害发生时,能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的巷道、硐室、工作面等三维模型上动态地生成事故报告,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还可以根据灾害发生的类型,自动生成最短的救灾路线,在三维模型上动态地显示,为救援工作提供建设性建议。

7 社会效益分析

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管理是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尽可能避免和减少矿山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对预防和应对矿山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减少矿山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系统有助于煤矿的日常管理,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强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人员应急反应和逃生能力。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在煤矿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方面提供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智能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毛善君.灰色地理信息系统―动态修正地质空间数据的理论与技术[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4):

556-562.

[2] 程平,潘东,母泽森,龚世平.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05(10):50-52.

应急指挥决策范文第4篇

水库安全应急指挥的目的是对水库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信息化支撑,提高水库管理部门的应急处理能力。实现对突发事故的全流程的有效管理和运作,当预警系统发出异常警示,经过系统自动分析与人工会商确定水库安全事故,启动相应预案应急处理程序,并进行跟踪管理。系统功能主要由应急预案管理、决策辅助支持、应急资源保障管理、应急处置实施等模块组成(图2),从而实现应急管理信息集成、决策集成和指挥集成。(1)数字化预案管理。实现水库的数字化预案管理,动态更新维护数据,自动生成指挥体系和任务列表,提高预案的可用性和时效性。(2)应急资源管理。实现应急物资、救援单位、应急专家等应急救援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计分析。实现应急资源与GIS信息系统相结合,为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系统提供信息支持。(3)辅助决策支持。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对救援物资调度和救援指令下达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信息支持,从而提高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调度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协性。(4)应急处置系统。利用集成短信,视频等多媒体调度业务和GIS地图系统,并根据所需的资源、物资,实现各联动处置部门执行预案。

2系统关键技术

2.1预案自动匹配

预案管理提供应急预案,从平时的结构化和 流程化处理,到战时的预案启动、执行、结束等全过程的管理。预案管理模块提供了预案流程的仿真执行,便于预案的演练和培训使用,因此应急处理系统以处理流程为中心,并对流程的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化支持。预案启动流程见图3,以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达到报警阈值时,以多种方式第一时间发出告警,并根据事件的类型、级别、属性等条件,由系统自动查询、搜索预案资源中与之匹配的预案,查询出来结果可能不唯一。系统将匹配的结果以类表的形式展现在突发事件的界面中,方便指挥调度人员选择。在预案信息推送的同时,将相应的支持信息(包括典型案例、专家资源、法律法规等)推送到指挥调度人员的桌面,指挥调度人员可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个预案进行后续处理。

2.2应急资源集成管理

应急资源的集成管理是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在集成平台之上实现系统间信息互动,包括信息资源共享、协调一致的管理、业务数据与地理信息集成,从而使数据挖掘与系统预警成为可能。应急资源管理是对应急资源的基本信息、位置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保证应急资源及时合理地调配与高效使用,主要包括应急资源供给的机构、应急资源调用指令的响应、应急资源供给的记录、应急资源快速运抵现场的要求、应急设备的及时回收与清点等内容。应急管理信息主要分为平时信息和战时信息,分布于应急指挥的生命周期,即预测预警阶段、应急响应阶段、应急结束阶段(图4)。系统提供方便的资源查询功能,通过和GIS系统的集成,可方便地从信息系统和GIS地图两个层面查询资源的相关信息。预案资源作为特殊资源,还有流程属性,这部分信息的管理放在预案管理中,通过相应的流程管理工具进行管理。(1)查询模块。通过GIS来完成对相应资源的查询,将查询结果展现于GIS数字地图上。查询能使指挥者快速找到突发事件周围可利用的资源种类、数量和状态等信息,从而在资源部署时做到优化配合和合理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力,进而提高响应速度并快速处理事件。(2)统计模块。通过GIS来完成对相应资源的数值性数据的统计,将统计的结果以地图+图表的方式进行展现,指挥者能看到在某个区域有多少可用资源、有多少人员财产损失及历史事件等,便于及时了解情况,并做出正确判断。

2.3决策支持集成

决策支持集成是资源数据综合利用的体现,主要包括集成的应急计划与对策、集成的数据分析、集成的知识库管理等。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预警告警模块。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种类型。①实时预警告警采集和获取其他系统的实时数据,与设定的阀值进行比较,并将结果在GIS数字地图上展现,如水、雨情的指标数据的实时监控等(图5)。②非实时预警告警主要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得到某时间段的某区域容易发生的事件,并将结果在GIS数字地图上展现,如灾害天气条件下哪些地段易产生积水、滑坡、泥石流等衍生灾害等。当有报警发生时,系统会根据预先设置的报警条件自动分类分级报警,变被动监控为主动预警。(2)监控分析模块。通过GIS地图展现辖区全貌,快速定位水库、重大危险源位置,并与视频图5致灾因子实时监测预警监控、参数监测等功能相结合。支持数据查询、分时分段数据统计、监控状态走向分系等功能。监管人员通过本模块可获得辖区内各个水库发生报警的频率、一段时间内数据变化趋势等信息,使监管更具有针对性。(3)预测分析模块。预测分析是建立在专业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对现有事件可能发生、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基于当前条件参数(如天气因素、地形因素、物质因素等)的输入,通过模型进行动态计算,并将结果在GIS数字地图上展现,为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2.4应急指挥集成

系统通过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对应急预案的执行和指挥调度进行集成管理,各应急联动单位在统一的平台上协同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执行效率,实现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的迅速衔接(图6)。图6应急响应界面Fig.6Emergencyresponseinterface通过多渠道的通讯平台(如Web、email、固线电话、无线电话、短信、GPRS、3G、专有通信、电话会议等),实现各联动处置部门对预案的执行,以满足应急指挥的需要。(1)自动任务的执行。预案中可定义自动完成的任务,如发送邮件、短消息或启动无线广播、拉响警报器等工作,用于预案启动时的第一反应和消息通知。(2)联动处置任务执行。预案流程启动后,预置的各种任务将自动分发到各联动部分,并给出相应的事件基本情况、启动预案的详细信息和所属部门的任务情况,包括任务名称、内容、责任人、处理时间要求和所调度资源的情况。任务派发后,系统会自动根据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监控,若任务超过预定时间仍未执行,系统告警提示,对超过时限要求的任务,则通过催办单、手机短信等方式督促执行者尽快执行。联动单位接到任务后,应根据行动的进度,及时上报任务状态信息。(3)新增任务的派发与执行。鉴于预案执行过程的复杂性,指挥中心可随时根据需要给相关联动部门派发新的任务,并给出所需资源的情况。任务派发后将加入到原有的任务序列中,根据任务的优先级,提示联动单位的责任人予以执行。

3结语

应急指挥决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监测 应急系统 应用 发展

[中图分类号] X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60-1

0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而随着经济的持续进步,工业的污染排放不断增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危险,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海洋油气泄露事件,氯气泄漏事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列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事件考验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为了保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们的经济发展不至于导致最终人类的灭亡,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环境,建立环境保护的监测应急系统,当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能够快速的启动应急系统,使污染损害降到最低。

1外国环境保护监测系统的发展状况

国际社会为了应对环境污染事件,都积极的制定相关政策,国际上对环境污染的应对措施就是提出建立地区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1993年,美国提出了关于预防化学污染的计划,与此同时,日本也提出建立海洋方面的预防措施。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还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比如,法国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当发生水污染的时候能够进行应急决策,能够很好的处理好水污染下的各种情况。

2我国环境保护监测系统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也是在全球重视环境问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我国环保部门明确提出要建立一套应急系统,能够对环境污染进行统一的预测、指挥,进行现场监测,应急处理等。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已经建立了污染事故监测应急系统,对一些复杂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能够及时的进行控制,防止进一步的恶化,能够在没有人为决策的情况下,根据以往污染事件处理的方法自主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污染事故做出应急决策。

3环境保护监测应急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环境保护监测系统是一个包括五部分子系统的大系统,分为监控预警、现场处理、应急指挥、决策支持和灾后评估。这五部分能够在应急指挥平台的指挥下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分别处理,提高了解决环境污染的效率。

3.1监控预警系统

监控预测系统能够对突然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信息的采集和预警。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对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进行时刻的监督和控制,防止潜在的污染事件发生,降低污染事件的突然发生频率,从而为环境事件的争取更多的处理时间。

该系统包括两个部分,其一,监控模块,主要作用就是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对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将数据利用计算机生成统计表,制作统计报告,让工作人员可是切实的看到污染数据变化。

其二,预警模块,其功能就是主动或者被动的从各种环境监测信息中获得监测数据,根据系统设计好的预警条件,对各种污染事件的发展做出系统的评估,以此来确定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当达到一定级别时候再提前做好准备。

3.2现场应急处理系统

污染事件一旦发生,需要立即到现场进行处理。而现场应急处理系统能够为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现场提供必要的工具,提供检测仪器,对现场应急做好准备,确定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的范围,以及污染的程度如何。

该系统也包括两部分,其一,环境应急监测,主要功能就是对污染的种类、性质、来源进行判断,并明确污染的范围和污染程度如何,然后将判断输送给应急指挥系统,为指挥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其二,当应急指挥中心获得污染的基本信息之后,需要和现场取得联系,这就需要将现场的状况通过视频语音进行传送,这样才有利于应急指挥中心快速、有效地做出科学的决策。

3.3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是一个随时待命的系统,主要工作就是对污染事件进行信息处理、分析,然后信息和做出应急反应。具体过程就是,接到警告信息,指挥命令调度,车辆监测调度,指挥应急视频,从而对事故的发生地点、原因等基本情况掌握清楚,及时汇报给监测总指挥。同时,将信息在网络之间进行传输,使得相关指挥获得最新消息。

3.4决策支持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之后,需要指挥中心的领导作出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是对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把握,而且还要结合以往发生的环境污染是如何处理的,进行参考最终做出可行的决策。该系统需要将各类污染隐患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标注,通过相关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对各类潜在的污染进行源头上的治理。同时,需要专家知识进行评价和管理,利用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等信息进行监控。

3.5灾后评估系统

当事故处理完成之后,也对此发生产生的影响、决策等进行总结,将应急过程进行记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4总结

环境保护监测系统通过五个子系统,能够对日常的环境进行时刻的监控和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提供相应的决策和措施,能够很好的减少因突发环境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保护生态环境,最终有益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健康快乐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任灵芝.超临界水氧化在环保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0(02).

[2]朱凤荣.现代生物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及展望[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

[3]唐贵云.中国洁净煤技术与大气环境保护[J].煤炭技术.2010(09).

[4]齐文启,孙宗光.ICP-MS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10(06).

[5]马英,张成舜.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在电厂的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