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简述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简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简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简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膨胀会计回归会计外部化会计国际化

盖地教授(2001)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实现了大同小异,可见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打上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深刻烙印。近年中国会计制度大变革,面对何去何从,有过会计的中国特色(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讨论;如今,我国正式加入WTO,关于会计协调与国际化的话题再次升温。尽管视角千差万别,仍就会计差异的客观存在及协调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会计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形成共识。既然从成因及进展等各个方面都认定会计必然国际化,那么探索如何实现会计国际化也就顺理成章了。本文将会计回归与会计外部化视为实现会计国际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认为会计在数百年的发展中承担了过多的责任,特别是在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牵引下日趋膨胀已不堪重负,应返朴归真回复会计的原始职能,并将强加于会计的诸多角色外部化,由专门的会计服务公司或通过会计按需财务报告模式(MC)(肖泽忠,2000)或使用可扩展的企业报告语言(XBR)(冯淑萍,2001)去实现。这样会计就可绕开技术、经济与政治后果及其它环境影响,在会计信息加工最初的某个合理阶段实现国际化。

一、会计回归

会计的国际化必须超越四座大山:技术、产生的经济后果、带来的政治影响及社会文化、法律等会计环境。可以说,会计本身的技术性越强,实现会计国际化的难度越大,为此须降低会计的复杂程度;会计信息产生的资源配置、资源分配后果和政治效用越大,世界范围内各国各企业各团体间的博弈就越难趋于均衡;会计与会计环境互动关系越密切,会计标准的大一统就越难形成。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的层次越低,上述四个要素对会计国际化的阻力就越少,因此应尽量促成会计的回归。

1.从会计的发展历程看会计功能的膨胀:会计究竟是什么?

从会计雏形原始社会未期的结绳记事到公元11世纪至15世纪以盛唐时期的“公司会计司”、南宋的“审计院”以及“四柱结算法”为标志的中式会计,是古代会计的象征,此时会计告诉人们:收入多少、用了多少、还剩多少。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意大利复式簿记历时700年左右的演进,促使了古代会计向近代会计的转变,并最终在20世纪初期完成(郭道扬,2001),复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使近代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又能发挥监督的功能。20世纪40年代至今,人们步入了市场经济与知识信息经济时代,会计随之向现代会计过渡,期间会计除基本的反映与监督功能外,日益成为经济管理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上面虽只是对会计发展历程的简述,但足以说明会计功能的膨胀过程。

会计功能的膨胀还可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侧面窥见一斑。过去20年间的会计理论研究集中在四个方面(王光远、吴联生,2001):①会计是什么,会计学是什么等基本问题(24%);②经济效益会计(60%);③物价变动会计(1%);④股票市场会计(15%)。关于会计是什么,会计界有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控制论、会计管理工具论等观点。关于会计能干什么,会计界也有一职能乃至六职能之争,除最基本的反映职能外,还包括核算、监督、控制、参与预测、决策等职能。这些年来,会计界对会计基本论问题的讨论虽然越来越少,却从未达成共识。而且不可否认会计相关人员具有扩大会计功能的潜在动机,会计中心论或大会计的论调正是这一动机的极端表现。如此之趋势使我们不禁担忧:会计究竟是什么?会计能承受起重担吗?

2.会计信息在量和质上的膨胀: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奴隶

近年来,以顾客为中心的顾客需求思想在管理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贯彻,会计与审计也不例外。作为会计的顾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无疑产生了对会计的需求并推动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如果说过去的会计是被动地追逐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现在的会计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把握越来越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是会计走向成熟的表现,但笔者以为会计界把握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心态唯恐过之或不及。“不及”,即会计期望差距,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的预期高于会计本身所能达到的水平引起的差异,它由四部分组成(胡春之,1998):①使用者的不合理期望,受自身技术和经济的制约会计不可能提供的服务;②使用者的合理期望,由于技术上的缺陷会计可以但未能提供的服务;③实际业绩缺乏,由于执行不力造成的会计设计意图的偏离;④感觉但实际不存在的业绩缺乏,使用者对会计的不正确认知所引起的差异。不及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状态,正是它促使会计不断向信息使用者的预期靠拢,成为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只不过要把握“不及”的度。“过之”,则指会计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同时提供了大量无效的服务,这绝非耸人听闻,会计界在饱尝信息披露不足的指责后开始有了对信息披露过量的担忧。

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在多种传播媒介的推动下呈“爆炸”趋势,现代会计信息也不例外,集中体现在信息数量和信息质量两个方面。信息数量的膨胀表现为:以历史成本为主的历史信息向以公允价值为主的未来信息的转变;表内信息扩张及向表外的延伸,据安永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的一项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信息量自1972年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附注增长达7.5%(张美红,1998),如今很多公司财务报告表外信息远远超过了表内信息含量;非财务信息的扩充;分部报告、中期报告等的提供等。信息质量的膨胀表现为:对会计信息质量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以前,人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的(AAA)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和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确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性,尽管出发点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等,此时为了保证信息的有用性甚至可以牺牲信息的可靠度;而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主席Leritt在《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的演讲中进一步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增加了“透明度”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更加复杂的特性。

以上论述了会计职能及会计信息的膨胀过程,这种膨胀既有会计发展过程中的合理膨胀,也有会计界基于行业利益的一种自我拔高。前者是会计生存发展之根本,后者将使会计步入困境。

1.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越高越好吗?信息成本

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的高低应以信息使用者需求来判断,过低将导致会计行业的衰落乃至消亡,过高将使企业不堪重负陷入尴尬。上文已指出了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呈膨胀的趋势,其直接的影响是增大了信息成本,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因提供过量信息负担大量的无效成本,会计信息使用者过滤鉴别信息的使用成本也将增大。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满足他们需求的信息存在于信息过量的会计报告中,而过量的信息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干扰甚至误导他们的决策,更甚之他们根本无法利用。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上的膨胀,不符合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和有效披露原则,于会计信息供求双方都不利,因此应适当减低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简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 程序化 方式化 分析及运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发展迅速,其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形式在快速的发展变化。各种形式的经济来往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于是2000年中国国家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第一次表示企业的财务核算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006年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以及报告,不应仅以交易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另外,相关的资料显示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之后,首先在上市公司的影响力最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为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世界的企业与中国沟通搭造桥梁。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程序化运用分析

(一)会计对象确认过程中的应用

在准则中,资产的定义为由企业拥有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经济资源。在资产的定义中就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下面笔者从正反两面来分析该原则的应用。资产从本质来讲是一种经济资源,同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就以融资租赁来说,虽然融资租赁的机设备所有权不在企业,是企业租借来的。不能算作企业的资产,但是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拥有该资源,并且企业可以任意的来分配使用该项机器设备。从本质来讲是企业控制的,而且企业租入设备的动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因此,从本质来讲,应该算作公司的资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把融资租入的设备计入固定资产中,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这样就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生产能力以及企业规模的大小。因此该原则在资产的确认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相反,有些公司虽然具备某机器设备,但是该经历资源不具备生产能力,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虽然从法律上来看公司具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但是从经济实质来看,该机器设备不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看就不应该算作资产。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运用可以防止在资产的确认过程中虚增资产的舞弊行为,从源头上对资产确认的舞弊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二)会计对象计量记录过程中的应用

2014年3月13日财政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将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的核算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按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方式来进行核算。这项修改正是为了满足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进行的修改。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角度分析,那些处于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投资方的目的是通过实现对被投资方的生产经营政策来实现盈利。其中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实质来看,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时完全合理的。同时按照其影响的程度来划分是用成本法或者是权益法核算。但是对于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投资方的目的是获取被投资单位股份价值的差价来进行投资。虽然投资的时间较长,但是从实质来看不具备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而该种行为的目的更与债券、股票投资的目的相同,因此可以看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进行核算。另外,如果企业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了有价证券,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但实际持有了一年以上,从形式上看,持有一年以上的投资应作为长期投资,但是从实质来看,这项资产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随时变现,流动性很强。因此我们还是将其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方法来进行核算。在会计期末处理时不做调整。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运用可以是财务的计量与记录更符合事项的本质,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持有某项资产的意图以及企业道路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一份更清晰的图谱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风险。

三、实质重于形式方式化应用分析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须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相结合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该准则的运用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实质重于形式要求要真实客观的反映会计信息,该原则的运用是相对的,是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的时候才可以运用该原则进行判断。会计人员在做判断时就必须做出两步的判断,第一步为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再进行第二步对经济实质确认的判断。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技能,注重把握业务实质,这样可以在复杂的经济业务中把握经济实质,把握事项规律。

(二)实质重于形式需要与其他信息质量原则综合运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往往与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统一使用,比如在评价资产时,可能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因为可以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但是资产计提减值怎样计提减值时谨慎性的体现。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造成的一些与实际情况的误差能否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能否对此时公司的经济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此时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通过资产减值的例子可以总结出,原则之间相互协调使用才不会出现虚增利润资产以及相关的财务报告的舞弊问题。

四、结论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是我国会计准则越来越成熟的体现,该原则的出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质量,作为一种较新的理论原则,其进步的空间还很大。需要我们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可以从程序化的思想来进行应用分析,同时运用方式化的角度不断的进行总结。从而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做出努力,也为实体经济和客观社会环境的改善添加动力。

参考文献:

[1]周红霞.对财务报告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探讨[J].科技资讯,2015,(02).

[2]成进联.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思考[J].商, 2014,(0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简述范文第3篇

中级财务会计试题

课程代码:0015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可理解性 B、权责发生制

C、实质重于形式 D、相关性

2、2011年6月1日,A企业与其供货方签订赊销合同,合同金额总计200000元,其中还款条件注明:“2/10,1/20,N/30”,该企业决定在当月8日付讫,那么购货金额(不考虑增值税)是

A、160000元 B、196000元

C、198000元 D、200000元

3、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的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这种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是

A、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B、零售计价法

C、移动加权平均法 D、先进先出法

4、某企业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3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为购买方代垫运杂费为1万元,款项尚未收回。该企业确认的应收账款为

A、30万元 B、31万元

C、35.1万元 D、36.1万元

5、下列项目中,属于留存收益的是

A、从净利润中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 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C、已宣告而未发放的应付股利 D、资产评估增值

6、某企业2007年12月30日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已交付生产使用,原价500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20000元。若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第三年的折旧额为

A、64000元 B、96000元

C、100000元 D、128000元

7、企业进行存货清查盘点中盘亏的存货,经查实确认应当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在报经批准后应该

A、作为其他应收款处理 B、作为主营业务成本处理

C、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 D、作为管理费用处理

8、企业对于已经发出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其应借记的科目是

A、在途物资 B、库存商品

C、发出商品 D、主营业务成本

9、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B、无形资产可能具有实物形态

C、无形资产是可辨认的 D、无形资产的可控制性

10、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B、“投资收益”科目

C、“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D、“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11、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表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不应包括

A、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影响

B、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D、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12、企业(一般纳税人)经营业务发生的下列税金支出中,与其损益无关的是

A、所得税 B、增值税

C、印花税 D、消费税

13、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与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相比,提高了会计信息的

A、可比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相关性

14、下列固定资产中,本月应计提折旧的是

A、经营租入的设备 B、当月1日投入使用的设备

C、当月1日出售的设备 D、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设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现金使用范围的有

A、支付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800元 B、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C、购买价值100元的办公用品 D、职工工资

E、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

16、其他货币资金包括

A、支票存款 B、银行汇票存款

C、银行本票存款 D、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E、存出投资款

17、为了详细核算企业应缴纳增值税的计算和解缴、抵扣等情况,企业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

A、进项税额 B、已交税金

C、销项税额 D、出口退税

E、进项税额转出

18、下列选项中,属于期间费用的内容有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财务费用 D、营业费用

E、待摊费用

19、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A、办公用房产 B、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C、生产用厂房 D、已出租的建筑物

E、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有

A、专利权 B、商标权

C、著作权 D、商誉

E、特许权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1、借款费用

2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3、库存股票

24、商业汇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5、简述或有事项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6、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信息有哪些?

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7、A公司(一般纳税人)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支付买价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运输费500元;支付外请安装工人工资1500元。上述有关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

要求:(1)计算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2)编制对上述固定资产自购入、安装及交付使用的会计分录。

28、三林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1年1月该公司以其生产的应税消费品换取原材料,原材料的售价与应税消费品的售价均为360000元(不含增值税),产品成本为300000元。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产品已经发出,材料已经到达,材料计划成本为350000元。三林公司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要求:计算三林公司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和应交纳的消费税额,并编制三林公司该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29、A公司(一般纳税人)用原材料对B公司(一般纳税人)投资,双方协议按照成本作价。该批原材料的成本为190万元,按规定确定的计税价格为200万元,假如原材料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额为34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分别对A、B公司(假如两公司原材料均采取实际成本进行核算)进行账务处理。(答案金额统一用“万元”表示)

30、2010年6月,嘉华公司以850万元购入东胜公司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手续费用10万元,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2010年12月31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8元。2011年2月10日,东胜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0.3元,2011年2月16日,嘉华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存入银行。

要求:编制嘉华公司下列业务的会计分录。

(1)2010年6月购入股票;

(2)2010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变动;

(3)2011年2月10日东胜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4)2011年2月16日收到分派现金股利。

(答案金额统一用“万元”表示)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31、中大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商品销售价格中均不含增值税税额,销售成本按每笔销售结转。中大公司2011年10月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1日赊销一批商品,货款为100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代垫运杂费30000元(假设不作为计税基数),规定的付款条件为:“2/10、N/30”,客户在9日支付了货款,现金折扣采用总价法核算。

(2)以交款提货销售方式向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为40000元,实际成本为34000元,提货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已交A公司,款项已收到存入银行。

(3)与B公司签订协议,委托其代销商品一批。根据代销协议,B公司按代销商品协议价的5%收取手续费,并直接从代销款中扣除。该批商品的协议价为50000元,实际成本为36000元,商品已运往B公司。本月末收到B公司开来的代销清单,列明已售出该批商品的50%;同时收到已售出代销商品的代销款(已扣除手续费)。

(4)与C公司签订一项设备安装合同。该设备安装期为两个月,合同总价款为30000元,分两次收取。本月末收到第一笔价款10000元,并存入银行。按合同约定,安装工程完成日收取剩余的款项。至本月末,已实际发生安装成本12000元(假定均为安装人员工资)。

(5)购入原材料一批,用银行存款支付货款2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元,款项已付,材料尚未收到。

(6)以生产的产成品换入一辆汽车。换出的产成品金额为200000元,中大公司的发票上注明产成品的售价为250000元,增值税42500元,中大公司收到补价50000元并支付汽车过户费9500元。

(7)生产车间一生产设备报废,原价300000元,已计提折旧100000元,发生清理费用2000元,取得残值收入4500元,均通过银行存款收支。该项固定资产已清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