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会计的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持续繁荣,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在紧急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受到了危机余波的冲击,国内企业的公允价值会计受到了影响。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公允价值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毫无意义,一些学者确认为公允价值可以彰显投资市场的透明度。为了发挥公允价值的积极作用,我国学者必须把握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精确分析。
二、公允价值概述
1.内涵
所谓的公允价值,就是当天交易产品或资产所需要支付的价值。公允价值在会计报告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投资者参考的依据。在核算公允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对产品或资产的交易环境进行测评,判断买卖双方的交易意愿。在公平交易的背景下,二者所?f调的价格,就是最终的公允价值。
2.来源
对公允价值的来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允价值主要源自市场价格和未来的现金流量贴现。市场价格比较容易把握,在获取市场价格时,需要对市场报价进行获取和验证,将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基础。现金流量贴现的难度比较大,在现金流量贴现的过程中,需要计算产品或资产的折现率,以及市场价格的亏损率等等。
三、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企业的必要性
1.优化企业会计报告
首先,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优化企业会计报告。在企业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合约成为重要的交易形式,产品或资本被记录在合约之中,不再具有实体形态,传统的历史成本逐渐落后于时展的潮流。如果在此时应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只能在合约真正具备法律效率时,才能计入会计报告之中,但是在合约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出现亏损情况。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之后,可以在合约未履行之前,把合约期间发生的业务计入到会计报告之中,对资本或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判断,实现合作双方的信息互通。
2.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其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在未应用公允价值前,企业在核算经营效益时,需要计算收入与投资费用的差额。事实上,企业除了交易环节会产生费用和收益外,资产流动环节也会产生成本和效益。应用公允价值后,企业在核算经营效益时更加全面,财务会计不仅要计算收入成本差额,还要计算交易资产或产品的公允价值,以及在市场价格发生变化之后,公允价值的增幅和降幅。经过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的精确性将大大提升,企业根据会计报告,可以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竞争实力,降低财务风险。
3.维护企业实物资本
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维护企业实物资本。不同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尽相同,为了实现企业的循环生产,需要把投入的生产能力进行大规模回收。在应用传统历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时,生产能力并没有计入到核算范围之内。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之后,生产能力是重要的核算内容,需要对生产能力的市场价格进行预估,并根据生产能力的市场价格制定回收方案,保障企业的有效权益。
4.解决收益分配问题
此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解决收益分配问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收益分配不均问题,导致企业和投资者发生矛盾,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些非实物资产,我国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划分标准,企业只能按照历史成本进行估算,根据资产的历史成本进行划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上述分配原则很容易导致利益超分配的问题出现。在调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得到了凸显。公允价值可以计算资产的实时价值,优化资产分配。
5.提高会计决策质量
最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提高会计决策质量。企业在进行会计决策时,需要以会计报告作为依据。在会计报告中,公允价值计量是最重要的参考项目之一。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提升会计报告的精确性,帮助企业经营者制定科学的发展决策;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弥补历史成本核算的不足,提高企业会计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财务—成本一体化会计核算 科室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086-02
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工作中降低成本消耗的关键。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促进医院的增收和节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此医院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了解和探索医院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计划和措施,不断完善、优化核算管理体系。
通过对医院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由原来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分别核算,经过研究后,利用医院信息化HIS系统数据,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将各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生成相关的各业务会计凭证,这种会计凭证每个科目后面都对应有相应的成本对象,需要核算项目的就对应项目对象。就是说,当某会计凭证涉及成本属性时,系统将成本转化为成本数据,即在记账、审核和结账的同时自动产生成本数据,实现会计凭证与成本数据的一致性,从而使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保持一致,融为一体,实现财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
一、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运用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的科室成本核算的内涵及内容
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按核算层次分为三个层次:院级成本:包括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科室成本: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行政后勤科室等科室的成本。服务单元成本:项目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病种成本等。
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包括体系架构、账户设置、管理目标、成本项目、核算对象、核算方法、计价方式、收入分配、控制分析、报表管理等十要素。根据财务—成本一体化体系十要素,构建具有不同医院特色的财务成本及分析考核体系:
1.医院设立财务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全院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落实。下设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小组,由总会计师亲自担任工作小组组长,财务处处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信息中心及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配合项目进行实施。
2.医院成立成本管理组织,设立专职成本管理岗位,实行业务归口负责制,建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采用以一级成本核算体系为主、二级核算为辅的方式,进行全院及科室全成本核算。根据医院财务成本情况,科学进行成本科目设置、成本科室划分,确定成本核算单元级次,服务关系、划分成本责任中心。按照医院需求,设置收入支出项目,确定与财务科目的关系,同时进行多维度的成本分类管理。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核算单元划分:将全院200多个核算单元分类编码,体现层级性;收入归集方式:将科室医疗收入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大类,间接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在参与科室之间分配;成本归集方式:将科室医疗成本归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权责发生制:医疗收入和费用的计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3.建立内部价格体系,制定共同收入科室之间收入分配方案,设置共同成本分摊方法,按照价值规律实现收入成本在科室之间的科学转移。建立四类三级顺序分摊等合理的成本分摊模型,对间接成本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一元或多元分项分配方式,满足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需要。内部成本的转移:对于后勤维修等内部服务成本,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直接材料分配给受益科室,逐步实现服务成本的分摊。费用按照不同的属性采用不同的分摊标准。
按照“价值转移规律”及收入与成本支出“配比原则”,以科室为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即要求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谁受益谁承担成本”、“支出跟着收入走”的原则确认成本费用对象并进行成本归集。
4.对科室收入支出进行分科分项核算、形成与财务报表体系对应的全成本报表体系,定期检查财务成本控制情况,形成分析资料,对科室进行成本考核。
5.建立适合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的内部报表体系,形成外部、内部数据采集规范,快速、准确地实现HIS收入、工资、材料物资、固定资产、内部业务等多子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形成内部管理基础数据仓库。
二、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下科室成本核算系统的使用效果
1.成本理念全员化:财务—成本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全员的成本意识,形成了全员注重增收节支的良好氛围,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财务—成本一体化:在业务处理中,同时进行会计核算、科室成本核算,保障了原始数据的客观性,使财务数据和成本核算数据得到有效的统一,实现数据完全共享,为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数据。
3.成本核算精细化:增加了分科收入、成本项目的细度,各科室收入支出分级分层,一目了然,有效杜绝成本重复计算、分配不均的弊端。核算床日成本、门诊诊次成本,成本收益分析等科主任查询系统,为医院科室经营、成本控制提供详细的管理数据。
4.效率应用最大化:快速导入门诊收费、住院收费、固定资产、药品、材料、工资、水电费、保洁费等数据,系统实现凭证的自动生成,直接提供会计和成本核算所需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繁杂劳动,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
5.信息系统集成化:采用了与系统无关的数据利用模式。通过整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中HIS等业务系统数据,及其他业务系统数据,解决不同系统数据间的“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问题。同时,解决了信息系统数据之间的利用和整合。通过报表与分析,将以前单纯、分散式的经济核算提升为系统、有序的经济管理数据,实现了财务—成本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平台。利用医院已有的基础信息化数据,如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工资、固定资产、药品、材料入库、领用发出、内部服务转账数据等经济业务数据,直接导入财务成本系统,为财务系统所用。以上数据所涉及的科室对象、项目对象为成本系统所用,形成了完整的成本效益经济管理平台。实现了新型的”同步处理,一举多得,自然平衡,科学可靠”的“财务—成本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三、完善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下科室成本核算的体会与建议
1.将医院的会计目标管理与科室成本核算相结合。按照医院会计目标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大型医院,实行目标成本会计的管理。就是要求成本会计制定健全的各种消耗定额、计划价格,编制费用预算和各种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产生费用时,及时对差异成本进行核算,并对成本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医院财务成本,对成本进行预防性的管理。采用这种成本会计制度,就是由目标成本和差异成本组成医院以及各科室的实际成本。
2.建立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机制时充分体现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仅是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医院全体员工的权益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通过全体医护员工的共同努力,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同样对医院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机制的建立,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医院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绩效分配制度、激励机制来调动医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工作氛围,给人以工作、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培育出一支优秀的团队,使员工自觉满意地为医院建设服务。医院只有有了优秀的团队,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机制才能有效地实施。对医院内部会计人员的的管理,也要按照《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加强诚信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同时要加强业务技能的训练,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提高提供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3.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全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核算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组织机构控制、目标或计划控制、预算控制、资源消耗控制、分级管理责任制等环节严格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在各成本核算的层次和机构间,建立相互配合、彼此制约的关系。对于固定资产、药品、医用高值耗材等成本支出较大的项目,尤其要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把握。如果业务流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使业务流程的控制更完整、更有效。
4.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立总会计师,实施总会计师负责制,有利于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完善医院财务监督机制。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保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同时,提高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形成自我约束,是医院在经营和各项投资中取得最大效益的保证。
5.建立医院内部网络化平台。随着会计核算工作的日趋完善,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日益成熟,基础数据采集更完整,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也逐渐成熟。医院成本核算主要流程如下:收集收入、支出原始数据——直接成本数据直接计入,间接成本按照制定的原则按级分摊形成科室支出——将系统中收入、支出数据形成的科室收支明细核算台账和发放到各科室以备对账之用的核算表。在科室收支明细核算表中,收入由门诊、住院收入组成。按照直接收入直接计入,间接收入分别全额归入各创收科室的原则,计入各科室收支明细核算表。每月从系统中输出各科室收入和支出数据。
6.建立医院的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的成本核算分析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数据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多种成本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成本的动因。解决医院运行管理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提高经营运营业绩。通过成本分析,考核医院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揭示医院成本问题和差距,促使医院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为整个医院的成本管理和经济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成本核算的数据,建立“资源配置”、“资金运营”、“收入、成本、收益及结构”、“社会评价”等指标。对医院经营能力、人力与物力资源、收益和发展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促进优化财务管理。全面分析成本规律和特点,通过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考核的全过程,使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实现有机结合。
总之,医院实行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和实行科学的科室成本控制,不但是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是医院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只有做好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让患者真正享受到“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患者“看病贵”难题。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霍艳.浅谈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J].北京:经济视野,2012(8)
[3] 张洁.成本控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刍议[J].北京:中国外资,2011(9)
[4] 符静.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问题分析[J].北京:中国经贸,2011(20)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全成本核算;核算项目调整
一、前言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从制度本身的规定以及制度的完备性等多方面对医院财务核算产生重要影响: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对促进医疗成本核算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整体上来看,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体系的具体规定方面,范围仅涉及到概念界定,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不够细化,对成本核算工作指导性较弱。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强化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
1.新《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成本核算的原则和对象以及成本分摊流程、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这些规定对全面提升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2.新《医院会计制度》完善了成本归集和核算体系,将原 “医疗支出” 会计科目修订为“医疗业务成本”科目,在该科目下相应的设置了明细核算科目,并要求按照各具体科室进行明细核算,归集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医疗辅助类各科室发生的,能够直接计入或采用一定方法计算计入各科室的直接成本,从而为实现医院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二、新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差异的分析
1.是否强调成本核算制度
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提及较少,而新制度很大程度上强调了成本核算,例如:
(1)强化成本控制,新制度特别规定,医院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及控制情况详细说明。
(2)强调了成本报表体系构成,应包括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和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
2.是否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对象原则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对象原则,主要表现为从整体上强调了分期核算、可靠性、权责发生制、收支配比等成本核算体系中的关键性原则,同时注重将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
3.成本结转以及划分是否透明化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各个科室之间的成本结转以及划分表现为进一步透明化、原则化,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医疗辅助及行政后勤各类科室之间公摊成本通常按受益原则分摊结转。
三、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主要特点
1.成本核算适用范围有增有减
新财务、会计制度借鉴企业会计改革成果,建立了医疗材料生产成本、加工成本、固定资产建设成本、医疗业务成本等成本核算体系;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在财务管理等方面与一般医院的区别,新制度未将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管理范围。
2.成本核算项目的调整
(1)取消药品加成核算:新制度合并了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等会计科目,实行药品“零差率”, 强调客观反映医药成本,避免了 “以药养医”的理念,弱化了“以药补医”作用。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新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会计科目,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规定了折旧和摊销方式以及不同资金来源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不同处理方法。
这些核算项目调整,解决了医院医疗和药品收支不配比、科研教学经费核算混乱等问题,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资产价值,规范了医院的收支核算与管理。
3.新医院会计制度对成本分摊的要求
新制度下医院成本的核算公式为:科室成本=直接计入+分摊(公摊成本、管理成本、医辅成本、医技成本),主要分摊层次及方式如下:
第一级分摊:分摊范围为无法直接计入到科室的费用,包括离退休人员成本、公用水电、保洁、绿化等。
第二级分摊:将全院管理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管理科室成本和公摊费用分摊部分)进行分摊。包括党委、院办等核算范围的成本。
第三级分摊:主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包括直接计入辅助科室的成本和由公摊费用、管理费用分摊计入的成本,
四、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体系探讨
1.最大程度上实现目标成本管理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是医院适应医疗市场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实现医院的目标成本,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医院成本事前和事中控制
以上部分系统总结了新制度主要特点以及对成本核算的要求,医院应密切关注对成本的全程控制,紧紧抓住成本预测等事前控制、优化流程等事中控制,最大程度降低医院成本管理风险。
3.进一步完善全成本核算制度
通过对医院医疗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招标采购制度等,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完善补偿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院效率和效益,医院应进一步推广、完善全成本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会计;医院经营;成本核算;对策
我国在医疗卫生制度方面已经展开一系列改革,医疗市场内部竞争形势加剧。我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医疗行业相关设备以及材料等价格不断上升。医院要想在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财务运营方面加强管理。据调查,目前很多医院在成本核算方面缺乏科学引导,导致其财务管理出现漏洞,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一、医院成本核算出现的问题
(一)核算科目
首先,医院运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医疗救援等,这些事件在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属于医院成本支出的一部分,医院的运营成本在整体上明显提升,核算数据容易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其次,医院有部分性医疗费用的减免政策以及医疗事故等的赔偿。但是,很多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会计核算。除此之外,医院的药物成本在进行单独性核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主要原因是存在“以药补药”的情况,导致药品价格较高。
(二)成本核算管理
据调查发现,我国一些医院的成本核算在控制及管理上出现问题。首先,一些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为医院内部各项成本数据,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理念。其中,大部分医院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专注于数字计算,忽略了核算整个过程中需要达到的平衡控制目标。其次,医院运营情况每月会发生一定变化,导致医院内部各项成本的构成出现改变,而核算人员不会主动寻找出现变化的原因及相对应的负责人员,导致成本核算逐渐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流于形式。最后,医院在成本核算方面没有形成完善化的管理制度,导致成本会计相关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进而不能为医院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三)费用分摊问题
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还出现各项费用分摊问题。在传统的医院费用管理过程中,主要将成本费用分类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其中一些医院对于间接费用的处理存在混乱的现象。首先,在费用管理上,部分医院没有对间接费用管理进行分析和计算,且没有事先分摊处理,导致医院中大部分费用管理过程中呈现不规律的膨胀趋势。其次,有些医院分摊费用的过程中以科室和药品等的实际比例为分配标准,导致医院收支和结余出现较大误差。再次,医院中存在几个辅科室,这些科室中经常出现多次迂回性成本费用分配情况。因此,很多医院在各项费用的分摊过程中出现与现实不符的问题,导致成本核算出现差错。
二、新型财务会计制度之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化责任制度
医院应及时建立完善化责任制度,主要侧重于成本核算部分,要求划分各部分管理人员的责任类型,按照责任对象的不同确定到相关科室中,进而落实到个人。责任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为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全程性控制,还能够明显提高医务工作人员自我危机感和责任感。
其次,医院在建立责任制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结合员工当前的工作状况,为成本核算人员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和物质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医院资产管理
新型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能够全面管理本院内部财务问题,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因此,医院需要对本院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并将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和管理,其中对相关资金的来源以及固定资产的范围进行有效登记,确定其实际的价值所在。除此之外,对于医院内在建工程的资产和管理等进行科学处理,并以新型的财务会计制度为基础,对出现坏账的情况进行合理性计算和清理。
其次,医院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完善固定资产的制度应涉及到相关资产的使用、保管以及清理等部分,保证相关的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精确性。除此之外,针对医院运行过程中符合相关需求的投资项目,医院有关方面应展开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并在后期及时上报审查部门进行审核。最后,医院资产处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转让和报废等处理都需要以国家有关部门的规程相符合,强化医院对于内部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三)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医院成本核算人员应对新型财务会计制度在成本管理上达到深层次理解水平,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具备刻苦的研究精神,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灵活应对各种问题的出现。因此,医院方面应加强对内部员工在综合素质水平上的提升,强化人员在理论和实务等方面的联系,进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恰当运用。首先,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成本意识的强化,改善医院成本控制效果。因此,医院应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培训课程涉及到工作人员终生学习的相关理念。作为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保持观念的更新,在专业知识和思想认识上与时俱进,准确掌握最新核算理念和方式,为提升自身的综合方面素质进行努力。除此之外,医院财务培训还应针对成本核算相关的技术进行指导。首先,加强员工在财务计算方面的专业培训,并加强员工在互联网技术等领域的学习,实行远程培训。其次,医院邀请专业的会计讲师进行授课,针对会计专业知识展开详细的培训过程。最后,医院培训工作应具有针对性,对员工知识储备情况进行了解和分类,展开分阶段式培训,对于处在不同水平的员工采取针对性培训。
(四)建立财务信息平台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医院财务管理中逐渐开始运用信息化系统。因此,在新型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应及时建立财务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为成本核算提供技术支持。医院财务信息平台中还涉及到相关信息软件的开发和运用,其中主要包含不同病种的成本核算系统等。科学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对各项数据成本实现精准性核算,并加强其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性,提升成本核算效率。除此之外,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势必涉及到很多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算。财务信息系统和平台能够在数据处理上提供重要辅助,加快处理速度并提升运算效率。最后,医院方面应引进成本核算系统,保证其核算结果具备足够的实用性,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运转。
结语
医院内部科室众多,各个部门中费用问题较为复杂。因此,如果医院方面在财务成本核算过程中不具备完善化的核算系统以及专业人员等,那么其财务部门管理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当前,我国很多医院因为人员以及自身财务管理制度等原因,出现成本核算问题,导致医院运营出现困难。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旨在为促进新型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1.山西省肿瘤医院财务科;2.河南省医药学校)
参考文献:
[1] 袁玉昀.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
[2] 金家鑫.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
[3] 罗莉.医院成本核算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实践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36).
[4] 初明静.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公允价值会计主要计算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负债清偿的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又叫市值会计,是一种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市场中地位重要,其有利于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在交易公平、交易双方相互熟悉、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计算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算当前交易下的价值,既不是过去的价值也不是未来估算的价值;公允价值要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准确性,还要保证会计金额的取得。这就是公允价值的三个典型特征。而公允价值会计的典型特点则是在当前市场状况条件下进行计算分析。公允价值会计这种计算方式的优势是能够对市场风险变化所产生的收益损失作出及时的解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财务会计。
2财务会计的内容与本质特征
2.1财务会计的内容
(1)控制系统论。
杨时展先生根据20世纪90年代的会计发展水平提出财务会计是一个控制系统。他认为,财务会计这个控制系统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计量、调控会计问题的经过与结果,并在公认的原则条件下进行度量货币。
(2)管理活动论。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前,国家和企业不重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对经济发展作用不大,所以其在经济与社会地位中不高,财务会计只是用来管理经济和反应生产情况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后,财务发挥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应用说明其是一种管理活动。
(3)信息系统论。
财务会计在现代经济活动的应用中可被视为一个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在财务会计中,会计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更加方便、快速,管理者可以根据得到的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对企业发展做出判断与决策。因此,可以把财务会计看作是一个专门提供信息的系统。
2.2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
(1)真实反映。
真实反映是财务会计最基本的本质特征。会计本身的根本属性是反映一种现象,同时也是会计的本质特征,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部分。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随着经济发展与公司利益分配进行搜集、处理和反馈信息。会计本质是随着经济发展、新兴理论知识的运用及公司与资本两权分类而发生改变的,会计本质是开放的,但会计原则能够如实反映信息结果和复杂生产关系,其是不变化的。财务会计提高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企业对发展做出的决策与规划,所以,财务会计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历史性。
财务会计是为了给企业提供该企业某历史时期的会计信息情况。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结果的载体形式,财务会计在财务报告中提供公司在某一时期内的财务情况,所以历史性也是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的重要表现,财务报表也能够提供某个历史阶段的企业财务信息。通过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人们可以了解某个阶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如这个时期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但是不能预测企业经营成果的未来,也不能判断未来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了解财务会计的历史性本质特征,可以清楚获悉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并且能更好地区分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
3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本质特征之间的冲突
公允价值会计的本质特征是交易公平与自愿、盯住市场与计量市价,而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则是如实反映与历史性。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的重要表现方式,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重要产出,两者皆继承了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能够不受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如实地反映某个阶段企业的历史真实的经营情况。公允价值会计的本质特征对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在会计中进行估价和重新估价或者后续计量,从而与财务会计冲突。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本质特征之间的冲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是否需要会计计量主体;二是计量方式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程度;三是变动收益的计算;四是金融资产收益给财务报表带来的不便。
3.1会计计量主体
财务会计是由会计主体进行计量的财务活动,而财务会计主要反映会计计量主体的相关情况,如其各项交易、价值及变动情况。与之相反,公允价值会计是没有会计计量主体组织而进行计量的活动,公允价值会计是基于市场变化来进行计量现值的,所以公允价值会计更关注市场变动情况,一般不会规定会计计量主体。是否有会计计量主体是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同时也导致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计量结果明显不同。
3.2计量方式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程度
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资本会计最大的区别是看计量受周边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程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虽然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不对改变历史的真实反映,但是会使市场价格上下浮动,公允价值会计进行计量的前提条件是当前市场变动情况,所以市场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结果,公允价值会计受经济环境和市场价格浮动的影响较大。经济环境变化及市场价格变动对财务资本会计不产生任何影响,财务资本会计精准计量企业历史财务状况。再加上这两种计量方式的会计计量主体不同,最终会造成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冲突。
3.3变动收益的计算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会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一般情况下,用转移的企业资产所有权来计算企业变动收益。会计主体不进行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期间的后续确认,这是市场中其他主体负责确认的。市场变动会影响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结果,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财务状况,从而扰乱财务报表的内在逻辑关系。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期间没有发生转移风险与报酬,把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期间当作收益进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不是真正的收益,所以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中不能对这个变动收益进行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不利于企业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不利于公司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企业投资者利益的维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需要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3.4金融资产收益扰乱财务报表逻辑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一定量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把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期间的变动收益纳入财务中并计量,财务会计则不计算,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变动收益会对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在公允价值会计中,计量的是某一个时间点市场变化的估计值,反映的是当日当前的市场价格或者市场估算价格,不能确定未来风险与未来情况。收益变动是未来的预期收益,公允价值会计对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变动收益是未来各期的现金流量及预期折现值变化,这个收益与企业实际经营收益无关。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收益变动受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出现了混乱现象,从而破坏了企业财务报表的内部逻辑关系,还会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计量造成干扰混乱。所以不应该确认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变动收益,不然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有很大的冲突。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