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教学管理的建议简短

对教学管理的建议简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教学管理的建议简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教学管理的建议简短

对教学管理的建议简短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20―02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网络中抒发自己的思想、交流观点,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Blog应运而生。Blog作为一种新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流方式,一出现便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参与,并且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网络和社会结构。无独有偶,教育界也开始重视Blog,提出基于Blog对教育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笔者认为,利用Blog进行教育知识管理,是实现教育改革的一种途径,会给教育界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Blog概述

Blog是Weblog的简称,被翻译为 “网络日记”或“网志”,有时也被音译为“博客”或“部落格”。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文本、图像、媒体对象和数据的层次结构,通常是由一些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组成。 由于Blog具有简单易用、 自由开放、 即时性、个性化、 知识共享等特点, 被认为是继E-mail, BBS, 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二、教育知识管理及其重要性

1. 定义。知识管理最初出现在管理学领域,而教育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知识管理的衍生。然而,何为教育知识管理?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至今未达成统一。下面列出二种知名学者的定义:(1)Jeremy Galbreath 认为,教育知识管理就是运用技术工具对知识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存储,并通过电子网络广泛传播、利用的过程,知识和智慧的持续创造和传递贯穿于整个教育领域。(2)黎加厚先生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认为,教育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造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笔者认为,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定义有不同的意见,但他们都认为,教育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获取、分类、传递、分享、应用与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不断产生、累积与升华,以便更有系统、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去创新。

2. 重要性。教育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组织教育知识时,我们会发现: 对于那些显性知识, 如课件、试题、论文、作业,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收集、整理、保存。但在面对隐性知识时,常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动手操作实践产生的有价值经验,在一段时间后消失了;考试体会或教学反思只是瞬间感受,之后继续犯同样的错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对教育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教育界人士也开始认识到了对教育知识进行管理的重要性, 而Blog在全球的迅速蔓延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 加速了教育知识管理的进程。

三、博客应用于教育知识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 主题分类。如今,网络上也有很多垃圾信息,学习者往往还需要在众多的知识中去判断、鉴别、分析、过滤,而博客却避免了这一点,在博客中有很多转载的精华文章,并且根据主题进行了分类,学习者可以方便地使用。随着网络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微博、微信等形式的出现,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及时分享和交流的工具。但从教育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些信息趋于碎片化、不成体系,不能替代Blog中知识的完整性和有效分类带来的便捷性。

2. 开放式的网络交互模式。博客是一种开放式的网络交互模式,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随时随地的实现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主要有三种形式:(1)教师,将日常的教学心得、教学过程的反思、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到网站上,供学生学习;(2)学生,可以记录学习的心路历程,阅读他人文章;(3)学习组织,志趣相投的许多人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和交流共同体,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内容贴近生活。博客日志所提供的内容往往是直接指向生活世界的,包括一些个人的体验及他人对亲身体验的生活描述。比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们可以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教学心得、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及教学管理经验以随笔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上,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者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共享在博客上,这样就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他人通过阅读,逐渐地将这些知识内化,成为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博客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环节分析

博客应用于教育知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步前进才能顺利完成显隐知识的相互转化,博客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有五个环节:

1. 知识获取。博客上的资源成千上万,用户是怎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搜索,博客中将文章进行主题分类,用户可以根据主题搜索;二是推荐,博客会根据你的浏览为你推荐相关内容。

2. 知识分类。借助博客这个平台,个体或者群体将生活、工作 、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理解、感悟等内容分门别类地记载下来,形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的原始积累与归类,奠定知识管理的基础。如“远程教育”的感悟等可以归类到“教育”,而“世界杯”的一些言论可以归类到“娱乐”。

3. 知识交流与共享。博客为展示个人的思想创造了很好的平台,并通过后台的管理使得思想展示显得更为有序和有条理,也使得以共性知识而形成的聚集群体交流更节约资源,便捷知识的共享。比如,“数学”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们可以利用同学对话来实现隐性知识(如考试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还可以通过考试后集体讨论反思,将个人的反思变成群体的思考。

4. 知识转化。由于 Blog的开放性,将个人内心世界的网络日志汇集成了整体思想的外在表现,从而实现了学习组织内知识的产生与流动:隐性 /个人知识―显性/个人知识―显性/集体知识―隐性/集体知识,完成了一个学习组织的自我更新。

5. 知识应用与释放。在进行知识管理时,我们不仅要好好利用知识,还要进行思想的释放,碰撞出新的知识火花,也就是创新。例如对于“如何有效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在个人占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一般的使用方法,然后应用于实践,从而对这种归纳结果进行检验,也可以在实践时尝试不同的方法,从而提出自己的使用方法。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博客应用于教育知识管理的确有利于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博客有其自身的不足,它与教育的整合受制于许多条件。以下是博客应用于教育知识管理时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1. 博客自身的不足。现在博客的种类很多,但是现有的博客外在环境有待提高,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要么功能不完善,要么不够稳定,要么速度慢,特别是有信息价值的博客不多,短时期内还很难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博客群,很难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随着国家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提出“三通两平台”的要求,要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空间既指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也指个体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物理空间。网络学习空间成了Blog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升华应用,弥补了现有Blog的不足。

2. 博客利用率低。刚刚申请注册博客时,学生的热情很高,但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每次上网想到的是QQ 聊天、网络游戏,不再记录博客。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管理和维护自己的“博客”,且定期督导学生更新“博客”内容,并及时解答学生在博客中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对教学管理的建议简短范文第2篇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也呈现出如下问题:

1.1学生笔记方面的困扰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记录笔记的速度一般高于教师板书的速度,因而教师写完一段板书,学生即完成相应的笔记,两者基本同步。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瞬间呈现大量信息,这种同步性被打破,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已经完成,学生犹自奋笔疾书,赶记笔记的场面。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将课件更新到后续章节,学生就只能留下残缺的课堂笔记,如果等待学生抄完笔记,则会浪费较多时间,如果为了避免这种两难选择,将课件交付学生,学生又会对电子课件产生依赖,从而完全不记笔记。学生在课堂笔记方面过度的忙碌和闲暇,都不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和思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1.2教室布局带来的影响

南通大学的教室,按照黑板和多媒体投影屏幕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无多媒体、投影屏幕居中、投影屏幕居于一侧。在三种布局中,第一种以文字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功能完全由板书承担。在第二种布局中,黑板通常是一整块,当投影屏幕放下后,投影屏幕居于正中位置,黑板未被遮蔽的剩余面积被分为两块,这两块残余的黑板面积偏小,承载板书的能力大大减弱,只能起少量辅助作用。第三种布局中,整个黑板通常是由分为两组的四块黑板组成,每组的两块黑板均可沿垂直导轨上下移动,居于黑板一侧的投影屏幕放下后,会遮蔽两组黑板中的一组;在这种布局中,未被遮蔽的一组黑板,即使用于传统教学形式下的板书承载,亦堪使用。第二和第三种布局条件下,都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板书的表达能力有较大差距,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未将这方面的差异考虑进去,因而通常是制作一个课件,在所有多媒体教室中都使用这一课件。这种做法,只考虑到授课的内容,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较少顾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

1.3多媒体教学时的照明环境影响

多媒体教学通常使用投影仪播放课件,投影的原理类似于电影播放,要求较为黯淡的光线环境。因此,在上课时,学生为了更好地观看投影屏幕,常常关闭教室内的大部分电灯,拉上前排或全部窗帘,营造出昏暗的教学环境,对于投影设备老化,投影效果较差的教室,尤其如此。这种昏暗的环境,固然有利于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但却使教室环境变得如同电影院,与教学上对“窗明几净”的要求则大异其趣。黯淡的照明条件,不仅不利于学生精神的振奋和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使板书成为鸡肋。

1.4教学中存在“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倾向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某些授课内容,以传统的形式和多媒体的形式都可以很好地展现,但由于多媒体授课形式的普及,不少教师倾向于将全部授课内容都搬上多媒体课件,因而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课件制作。例如,决策树的绘制,以传统形式在黑板上当场画出决策树,其直观性和动态性并不逊于动画形式,绘制过程也并不繁琐,教师绘图所花的时间与学生记录基本同步,从各方面来看,效果都与多媒体形式旗鼓相当,而备课效率则更高。除备课效率外,“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更大问题在于,当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全部教学内容搬上多媒体课件之后,授课的内容和流程便趋于固化,随堂发挥的灵感受到限制。与板书可以依据灵感“随时为变”的特性不同,多媒体课件不大可能在教学现场临时更改,稍纵即逝的灵感可以带来内容风格迥异的板书,却难以撼动高度程式化的课件。对“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的路径依赖的形成,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弃用粉笔,转向键盘和鼠标。至此,课堂进程完全取决于事先的设计,成为数年不变的“固定套路”。这一趋势,对于教师改进其教学技巧是不利的。

2关于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2.1正确认识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日益认识到,在《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并非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可以共存与融合。实际上,无论多媒体教学形式还是传统教学形式,均为教学的可选手段,而非目标。《管理学原理》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了解各种流派的源流、思想、观点和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选取应服务于这一目标,即何种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则选用之,否则,替换之。

2.2依据授课需要对课程内容的展示形式加以选择

在授课内容方面,可以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需要以影音资料或动画、图片形式呈现的内容,第二类是涉及企业或事件背景的大篇幅文字内容,第三类是适合较为简短的文字加上口头讲述呈现的内容。第一类中的影音资料只可能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在这里,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优越性最为明显,是当然的首选教学手段;动画和图片的展示方面,则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会消耗较多精力,如果其效果优于传统板书,则应采取,如效果相当,则可以考虑优先使用板书。对于第二类内容,多媒体传递信息的效率显著占优,理应成为首选,但鉴于学生笔记方面的困难,教师应事先向学生说明,课件上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录的,哪些内容是供当堂阅读的,对于那些对相关材料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授以材料出处,供其课后详细了解。第三类内容可在多媒体或传统教学手段中任选,但在目前多媒体教学对课堂照明条件的要求尚未得到改进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多地选用传统教学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进程中临时掺入稍纵即逝的灵感。

2.3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节课时比例

在教学中,鼓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等同于追求彻底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形式和传统教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宜作简单的预设,无论是从教学管理的规制方面,还是教师本人对教学手段的选用方面,都是如此。高校教师的授课习惯、授课风格、计算机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其教学手段的选择偏好应得到尊重。就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例关系而言,至少存在以下影响因素:首先,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教授同一课程的两个教师之间,一个较多地选用多媒体形式,另一个则偏重传统形式,对于此类现象,应当视为正常,而不必强求一致。其次,同一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也存在着与时俱进的现象。大学教师由于其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常常会接触到各类工具软件,如SPSS、MATLAB、EXCEL、PHOTOSHOP、GIS等,在掌握和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其计算机操作水平渐趋熟练,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技能方面的进步,通常会导致其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课时比率上升,因此,长期来看,同一个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形式的选用比例上,并非一成不变,对于这一变化,应该顺其自然,而非作出硬性规定。第三,在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使用技能的前提下,教师也有可能因其教学中的摸索,有意识地调整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的比例。这一自主调节,通常与多媒体技术掌握程度无关,而是出于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对此应持欢迎态度。

2.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及维护

如前文所述,教室的布局和多媒体设施的特性,对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开展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有较大影响,因此,为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和维护加以关注,我们对此方面有如下建议:1)对于那些讲台和多媒体控制台相分离的多媒体教室加以改造,使之合一,以便消除因多媒体控制台偏居一隅而造成的师生交流障碍。2)投影屏幕和黑板的布局,以前文所述的第三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一侧)为最佳,对传统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时,应优先考虑使用这一形式;对于那些目前为第二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中央)布局的教室,应逐步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第三种形式。3)今后建设新的多媒体教室或对现有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进行更新时,可以考虑尝试以大屏幕平板彩电替代现有投影系统。以平板彩电作为课件的输出设备,可以在正常的照明条件下开展多媒体教学,从而消除多媒体教学形式对昏暗的照明条件的需求,使教室回复到窗明几净的教学氛围中。目前大屏幕平板彩电的价格略显昂贵;但是,由于彩电的使用寿命远高于投影仪,其长期使用成本则大致与投影仪相当。随着大屏幕平板彩电的普及,在未来若干年中,其价格应该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考虑逐步替换现有投影系统。

3总结与展望

对教学管理的建议简短范文第3篇

博客,英文为Weblog或Blog,是一种能够经常更新的网络日志,它由简短的、标注日期的帖子组成,这些文章通常按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有专家认为博客是一种非专业的网站,它为迅速扩张的读者群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新闻、消息、观点,这些读者往往与作者有共同的兴趣、志向,或者是受到作者人格魅力的强烈吸引。[1]

在提倡辅导员专业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看到博客对于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博客可以自由公布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有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分享”的功能,每个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他们所发表的知识观点和见解,可以提供给其他有相同兴趣的人进行参考、讨论,提高使用者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能力,从而不断地积累与思考。因此,当我们呼吁辅导员要提高反思意识、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时,“博客”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而成为帮助辅导员实现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博客”对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作用

辅导员专业化成长是指辅导员这一特定群体在学生管理生涯中,提高专业修养,在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中使自身在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博客以其技术上的“零障碍”、使用上的便利性和突出的教育功能等优势被引入到辅导员的专业发展领域,为辅导员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力量。

1.博客写作有利于辅导员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并开拓思维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叙事研究重视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中经历的点滴细节,贴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生活实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和管理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境性,相对于枯燥的理论说教更易被辅导员接受。

辅导员了解世界和自我的重要途径就是叙事研究,而与学生教育管理交织在一起的叙事研究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价值意义,是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动力。博客将叙事研究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使文章和资料更易保存、流通、复制,使教育叙事的内容传播得更广。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当辅导员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博客内容反映给公众,让更多的人来帮助自己,提出建议。这种交流和沟通会有助于辅导员集思广益、开阔眼界。

2.博客写作能提升辅导员的反思能力

辅导员的反思能力是指辅导员在职业活动中以自我和学生管理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学生管理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在博客里,辅导员可以随时记录管理心得、思考片断、优秀案例、教育方法和策略等,并且还能不断回溯、反思自己的“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久而久之,辅导员就会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技能,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进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开放发展的心态。

3.博客写作有利于辅导员实现对知识的融合与转化

波兰尼(M.Polanyi)把知识区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它是可以被明确表达和编码储存的。隐性知识是指隐含的经验类知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难以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准确表达,因此不易被他人获知。从认知角度看,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支撑,显性知识依赖于隐性知识而存在。

学校中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是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辅导员专业品质的提升依赖于通过参与此项活动的经验积累而产生的隐性知识,这种经验的积累实际上是一种隐性学习过程。正是通过多次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隐性化的过程,辅导员才能不断获得智慧的增长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自身专业知识体系、能力和品质的提高和发展。博客作为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和信息交流与共享工具,恰恰具有这一功能。辅导员通过建立和写作博客,能够带动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与其他辅导员交流这些知识和理念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4.博客写作能有效地促进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推动校本科研

校本科研是指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科学研究。以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核心,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解决实际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投身科研有助于辅导员明确教育追求,有助于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凝聚人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不仅要成为思政教育专家、职业指导专家,更要成为杰出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具备提升自身专业化的教育科研能力。博客则为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促进校本科研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平台,在博客里,辅导员可以自由书写自己的管理实践、心得体会、困惑与思考,同时博客的互动性使辅导员之间的学习、切磋、研讨交流更为频繁,有效促进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科研的开展。

5.写作博客有利于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精力耗竭的状态。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不但危害自身的身心健康,阻碍专业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作为具有社会性的辅导员有着感情上的双重需要:情感宣泄与角色认同。他们需要抒发感情,渴望让自己的工作得到他人的认可。博客作为一种电子化的个人出版物,顺应了辅导员作为“人”的社会往的需求,在技术上支持辅导员进行个人表达,在人际交往上架构了跨越时空的网络人际软环境。在博客中,辅导员可以通过文章自由地抒感,与博友们相互倾诉,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让更多的人欣赏他们的研究与思想成果,倾听他们的管理经验与心灵絮语。而来自博客回复中的鼓励、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辅导员释放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工作的自觉性,激发职业兴趣,进而端正职业态度,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更好地投入学生管理工作。

三、推进辅导员参与博客的对策与建议

1.将使用博客引入辅导员的专业培训

将使用博客引入到辅导员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活动中,激发辅导员参与博客写作的热情,对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有的地区在辅导员培训中加入创建教育博客的模块,使许多辅导员对博客“一见钟情”。在辅导员使用博客的培训中,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给予政策扶持,充分发挥电教馆、教研室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网络教研,逐步培养辅导员对博客的浓厚兴趣。

2.建立对辅导员博客的评估机制

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一个自发、自然的完成过程,利用博客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也需要外在的干预。博客从自发创建到进一步与校本科研相结合,需要建立起一种长效的促进辅导员发展的内生长机制。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对博客的评估与激励机制,在评估的基础上鼓励发展。至于具体的评估机制,可以从内容的来源、内容的信息量、内容的互动等多个评估指标再加上部分专家或博客群核心人物评估等方式来联合完成。[2]

3.加强区域性、校际性博客群的整合

博客个体之间互联的程度和规模直接决定思想互连系统的整体功能结构。如果辅导员在博客中没能明显地扩大自己的交往半径,使自己获得成就感,那么其参与博客的热情、动力就会降低。要让博客对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产生持续的作用,应加强区域性、校际性博客群的整合,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和关联效应,形成若干学校或地区的博客联盟。目前江苏省等地区在辅导员与普通教师中普及使用博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地区的辅导员和教师积极参与博客群的建设,他们在博客上主动与名师对话、与专家交流、与同行切磋,使信息化渗透到辅导员的职业活动中,促成了更大范围内辅导员主体意识的觉醒,形成一个跨越时空的网上“头脑风暴群”。

4.提高辅导员博客的访问量

共享是博客赖以存在的不竭动力。为充分发挥博客在辅导员专业化成长中的积极作用,辅导员应努力提高博客的访问量。经常更新博客,努力提高日志数量与质量,把优秀文章向管理员推荐,争取文章能出现在博客首页,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访问;积极参与别人博客中的留言和评论,会得到更多的“回头客”;注重博客的页面设计、主题选择和Flash特效,体现个人特色,在日志中适当添加精美图片也能提高自己博客的点击率。

无疑,博客对辅导员专业化成长有着巨大的潜力。如何认识和利用博客,如何更好地实现博客对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价值,还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