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建设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 社区安全 安全设施 犯罪预防
在城市功能分区中,住宅区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其是城市人栖息之地,承载着城市人的家园,是人休息和娱乐的重要处所。社区的公共性和相对开放性特点为犯罪份子实施犯罪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社区内偷盗、抢劫等行为时有发生。社区安全问题维护事关人之基本生活环境的维护,是社会管理的重大问题。基于社区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实务界和学界纷纷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已有的经验和成果表明,社区安全设施的建设对维护社区安全和提高犯罪预防之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一、社区安全对犯罪预防之作用
(一)社区安全与犯罪预防之关系
犯罪预防是现代公安管理的重要内容。犯罪行为不仅归结于犯罪人自身好逸恶劳的本性或其凶残的本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具有复杂的社会因素,犯罪人之教育背景、家庭情况及社会风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情况等都影响着犯罪行为之发生。当然,作案环境的相对宽松亦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则。而社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特点,政府对社区的日常管理事务很少介入,公安人员一般亦不进入社区巡逻。而对大多数社区特别是大型社区而言,基于为社区成员提供方便的原因,社区管理者往往不对进入该社区的人员予以严格盘查,从而使得外来人员可以较为轻易地进入社区。两方面的原因结合,社区自然就成为了犯罪行为高发的地带。基于此,强化社区管理,提高社区安全维护水平,当然就成为了预防犯罪行为发生的良好途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犯罪预防手段和措施逐步往前拓展,犯罪预防理论从强调及时发现和制止犯罪苗头到从注重根本上改变容易滋生犯罪的环境。这种情况之下,加强社区安全管理无疑是改变犯罪所发生的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犯罪预防绩效的提高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之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采用,大大地减少了人之劳动力的支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把人从体力劳动和重复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物质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更新生产领域的技术流程,技术力量还渗透到了生活领域,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和更为安全的生活环境。社区安全设施即是在此种背景下出现的,社区安全设施之建设,即是将安全技术领域的最新产品用于社区安全管理中,用以提高人们生活之安全度及其安全感。换言之,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之必要性在于,一方面,这种建设适应了物质技术的最新发展,其能够将大部分投入到社区安全防护的人力资源从该项工作中解决出来以进行其他更有创造性的活动,因而代表了物质文明发展和人之解放的潮流;另一方面,社区安全设施建设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安全防护工作的效率,改善犯罪预防的效果,进而维护社区成员之人身财产安全。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犯罪份子之犯罪手段也向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从技术设施上提高社区安全防护的水平亦是应对犯罪行为向高技术方面发展的需要。
二、社区中犯罪预防的新理念
(一)被动预防向主动预防转变
传统的社区安全防护是一种被动型的安全防护。如在九十年代之前,防盗门窗和围墙是主要的防护设施。但这种防护模式具有被动性的特征,其只能对犯罪人之犯罪行为予以消极地应对,而不能予以积极的制止。豍随着安全防护和犯罪预防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部分防护技术表现出了某些主动性的特征,如有些实体屏障本身增加了防入侵探测和报警的功能,这些安全防护设施在面对犯罪行为时并非消极地应对和承受、抵御犯罪人之侵害,而是主动发出警报以有效吓阻犯罪行为之继续进行。这些设施之应用,实现了犯罪预防从被动预防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二)人防、物防为主向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转变
传统社会中的社区安全防护主要以人防和物防为主。所谓人防,即是在社区中安排人员以定点值守、流动巡逻等方式加强对社区的控制,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物防则是指为社区和家庭生活区域设置实体屏障,从而隔断犯罪人与社区成员及其财产的接触,避免社区成员及其财产成为犯罪行为之作用对象。围墙和防盗门即是物防的典型代表。当然,物防设施仅有暂时阻碍犯罪行为达成其目标的效果,其不能根本上制止犯罪行为的继续进行,如果犯罪行为持续作用于物防设施,物防设施可能将不堪重负。所以,在传统社区安全防护中,物防必须跟人防相结合,人防中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防护技术,诸如电视监控技术、出入口控制系统、面部识别系统、住户报警系统等现代技术被应用到社区防护中。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与原有的人防措施和物防措施防相结合即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及社区管理者预防犯罪的绩效。
(三)网格化的防护
所谓网格化管理,即是指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设置相应的管理员,由管理员综合管理社区安全事务,从而使管理员之责任得以明确。网格化管理把管理员派遣到各个风格区域中,提高了社区安全管理体系的反应能力,但这种方法将整体性力量化整为零派遣到个网格中,其削弱了事发网格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豎因而,网格化的管理必须配置相应的巡逻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之时避免削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平面向立体转化
传统社区防护方式是一种平面式的防护,在这种防护方式中,围墙成为了这种方式最主要的防护手段。即是说,在传统社区安全防护模式下,安全防护设施往往设置在地面,并以屏障的方式存在,通过屏障的设置而隔断犯罪人与犯罪对象的接触,从而起到维护社区安全和预防犯罪的效果。而随着安全防护技术和理念的发展,平面式的防护体系为立体式的防护体系所替代。现代防护系统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平面式的围墙和防盗门等,还包括设立在空中的电视监控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等设施,这些设施与围墙、防盗门、出入口控制系统等相结合,将组成一道立体的防护网,对社区安全予以全方面的防护。
三、社区安全设施建设提升犯罪预防绩效
基于社区安全防护实践及其理念的新发展,现代社会安全防护效果的实现和犯罪预防绩效之提高,当然需要从技术设施和物防设施方面对社区安全防护体系加以完善,建构严密的社区安全防护网络。
(一)技防设施
1.周界报警系统的建设
周界报警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社区与外界隔离的主要手段,俗称“电子围墙”,周界报警系统的建设将在社区地域范围内为社区成员建构一个相对封闭的安全空间。为提高社区范围内犯罪预防之绩效,有条件的公安机关或者社区管理者应当在在社区围墙上安置周界报警系统。常用的周界报警系统一般由红外线发射器、接收器和报警器组成。红外线发射器不间断对围墙周边发出红外线,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红外线发射器所发生的红外线经反射后为接收器所接收,进而触发报警主机,报警主机并迅速将相关信息传送到安全管理人员手中,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从而及时制止犯罪行为的进一步实施。
2.电视监控系统的建设
周界报警系统只能针对翻越围墙等异常情况产生作用,如犯罪份子不采取翻越围墙的方式而是采取乔装打扮的方式混入社区内,那么这道防线就相当于“马其诺防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之下,即需要其他防范系统对社区内部情况实行实时监控,这种系统即是电视监控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亦是安全防护领域中的重要设施,其通过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直接对重点区域加以监控,能够将该地区之情况实时传送到安防人员所在的控制室。一套电视监控系统可以同时设置多个摄像机,对多个重点区域特别是社区内交叉道口等部位进行重点监控。而一套系统的操作仅需一人即可完成,即是说通过这套系统,一人即可对整个社区的重点部位实施监控。因而,这种系统的应用亦能提高犯罪预防的绩效,公安机关或相关社区安全管理者亦应当积极建设这种系统。
3.保安巡更系统的建设
保安巡更系统是人防与术防的结合,在这种系统中人起着主要作用,然而社区安全设施的建设亦不能因此而忽略保安巡更系统的建设。保安巡更系统以智能卡及识读器为基础,配合相应的保安巡更系统软件,实现用户对所辖场合的巡更管理功能。豏我们认为,人的因素毕竟是安全防护的第一因素,因而公安机关或社区管理在在进行社区安全设施建设时亦不应忽略保安巡更系统的建设,进而使人之效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
顾名思义,出入口控制系统即是设置在社区进口和出口并对进出人员进行识别和对外来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的设备。出口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即是识别进入社区的人之身份,在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外来人员进行重点登记。出入口控制系统与周界报警系统都是社区防护的第一道防线,两者的区别在于,周界报警系统之功能在于对非法入侵者进行预警,而出入口控制系统则主要对以正常方式进入社区的人员进行检测,并识别出来外来人员。
(二)物防设施
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技术和适用要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则必要要与物防设施配合起来,在社区建筑规划过程中注意不留安全死角和合理设置实体屏障,从而才能促使安全防护和犯罪预防绩效的最大化。
1.社区空间布局与犯罪预防
社区空间布局与犯罪预防亦有重大关系。建筑物作为物防设施的重要组成,其空间布局如何直接影响着社区安全的维护。具体而言,社区在其空间布局上如果死角较多,则安全隐患就较大,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必亦较大。如楼与楼之间的夹角、小巷和电梯间即可能成为社区安全死角,开发商在进行社区规划时,就应当避免将这些死角设计为个别住户出入必经之路,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安防技术;智能化;住宅社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尤其是对社区建设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前提下,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开始起步。我国住宅小区及其住宅小区的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始向注重“质”的时代迈进,智能小区的建设将使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味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所以住宅小区智能化必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改善功能和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推动力。智能化的住宅与社区的智能化除体现在信息的智能化上,还体现在安防技术的智能化,安防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多功能的社区综合布线系统,以及成熟的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社区综合信息网络系统,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加安全、高效、方便、舒适的智能化服务。
一、安防报警系统的介绍
智能社区是将一定范围和数量内的智能住宅进行区域划分,实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注重于满足住户所需求的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安防管理是智能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防系统作为小区的一个子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家居智能安防、门禁对讲、闭路监视、周界防越、电子巡更、车库管理等子系统。
家居智能安防系统主要指室内紧急救助、感烟探测、煤气泄漏、红外报警等设备;门禁对讲系统主要起到访客警示的功能,兼有报警安防系统功能,使设备资源更有效的利用;闭路监视系统是对社区周界防越系统、车库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及火灾报警系统等的联动,为社区的整体安防系统提供图像支持;周界防越系统设在小区的围合线上,用来探测非法进入小区情况;电子巡更系统用于采集感应器的地址、巡更时间等,起到对巡更人员的有效管理;车库管理系统主要靠地感系统控制车辆的出入及非社区车辆的检测。
二、安防报警系统的综合布线及技术方案
综合布线主要是针对小区内的各处安防信息点及社区与家庭的布线设计,综合社区各处报警子系统线缆、网络、电话和有线电视的主干设施与管线设计。施工前,工程师要对设计的逻辑链路图进行充分的验证,目前大多社区采用三层总线式结构,社区内通信采用光纤实现千兆互联,达到高速连接,可以灵活扩展,轻松满足未来业务对网络的应用需求。综合布线的设计原则是:
1.整体性:一次性完成智能化小区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并按计划实施。
2.先进性:系统设计应在技术上达到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性能上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使用上应具有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并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3.实用性:应选择高度集成的设备,便于控制、管理和维护。
4.模块化:应在软、硬件上都采用商业化、通用化、模块结构的设备,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5.可靠性:所选设备应具备抵御环境影响的能力;工作稳定可靠,并能适应室内、外昼夜全天候工作。
6.高性价比:遵循实事求是、先进、可靠、节约、后期服务体系完善的原则。
整个社区采用有线、无线双重覆盖的三层总线式结构设计,连接每个信息点,分区报警,核心监控。介入层,完成社区终端信息点的接入,采用单元接入及楼头接入,让扩展的接入点更方便。汇聚层,主要完成各楼头接入层的高速转发,对各信息点的数据达到安全、可靠的汇总给核心层。核心层主要对数据进行及时智能处理,如有险情将实时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社区保安根据报警情况做出及时处理。每层将会提供多干路冗余连接和高性能冗余电源模块,电源模块配合主电源的使用可大大增加网络的可靠性以及系统的运行时间,最大化的提高各层的可靠性。
三、安防报警系统的发展思路
智能住宅社区的安防设计主要以外访为主,内防为辅,设计中会充分调查业主的要求,论证个系统的可行性,从而选择成熟的安防系统,满足业主、物业对小区安防的要求,真正意义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采用无线施工、无线扩充、多功能控制系统、多样化系统整合。做到零施工、零维护,使用国际标准网络接口,施工维护,保养更方便。采用网络布线,无须独立布线,比传统的系统的结构更加降低工程成本;维护扩容都非常的方便,将施工成本几乎降低到零。家居智能化终端能够外接各种安防探测器(如红外、门磁),如果发生警情,报警信息通过小区局域网络,发送给小区管理中心监控主机,同时自家电话报警系统会将报警信息发送给业主或相关责任人。用户同时可以设定报警自动抓拍功能,同时把抓拍的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用户,在发生报警时智能网关将通过文字和声音提示用户哪里发生报警。
安防报警系统的智能化,对智能化社区的建设功用很大,更切发展需要,将大大推动我国实现社区信息化的进程,真正体现住宅社区的优越性,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居住生活空间,适应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9).
[2]张德科.智能化小区的功能[M].邮电专用建筑,2001(9).
[3]顾,工业企业网与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用户需求分析
小区安防涵括众多子系统,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例,在设计方案时,必须同时依据国家法规及结合业主的需求,充分考虑系统应用的安全性。以下是设计方案时需要兼顾的几点普适性思路:
·安防监控系统的设置要全面,考虑要周全,堵住防范漏洞,制造安全居住环境;
·在整体防范的要求上,对小区周界、各主要出入口、停车场、中心广场、各主要路口、楼宇内公共区域和通道、电梯及电梯厅等进行重点监视;
·在发生警情时必须能立即通过防范系统掌握警情、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采取相应措施。也就是说,必须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
·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操作使用维修维护方便;
·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易扩展性;
·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具体来说,在实际项目中,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布局,需要设计多重防护,要注重人防和技防的结合。首先,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都需设置摄像机,作为第一道防护屏障。其次,在建筑物各楼层的电梯厅和主要出入口处也应设置监控点位,作为整个建筑体的第二道防护屏障。另外,还要结合周界防范、可视对讲、电子巡更及报警系统等形成更多重防护屏障。通过层层设防,人防与技防结合,设计出一个性价比高、功能实用、设计全面、安全防护水平高的综合管理体系,使管理、保安人员能快速反应各类突发事件,并提供准确的现场资料。
监控范围
在智能化安保防范方案中,综合安防视频监控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出入口、重要区域等的监控,根据不同防护区域,方案设计要采取不同的监视和控制方法。一般小区中重点监控区域为:出入口、园区、围墙周界、电梯轿箱、停车场、公共场所。针对以上主要区域,在设计时应按照其特点设置相应型号的摄像机,以保证在整个小区中,各部分都没有死角,最大限度地保护小区内的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功能与现状
住宅小区的安全主要包括公共安防和家居安防两大部分,子系统包括:入园识别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园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保安电子巡更系统、楼宇可视对讲及门禁管理系统、家居安防系统等。
在众多子系统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小区安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小区中,视频监控主要安装在出入口、建筑主要通道、重要建筑及电梯轿箱等区域,将图像传送到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的全方位监控监测,形成幕帘状警戒面包围建筑,以立体空间监视建筑内部,使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建筑内各处的动态,阻止治安事件发生,并为迅速排除治安事件提供科学的依据。
从安全上考虑,在一个大型的小区中,监控系统已经不再是小范围的完成音视频监控功能便可了,它需要集成报警,实现多系统的联动。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监控获得更快速发展,小区监控与110报警中心的联动开始得到应用。总的来说,方案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系统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价比高、操作维护简便等效果。
系统建构方式
在建设系统时,需要结合小区规模大小、档次高低等因素。例如,中小规模的小区,考虑到资金投入等方面,主要以“模拟+数字”模式为主,而规模比较大、网络条件较好,尤其是占地面积较大的小区可以考虑“数字”监控方式。目前基于IP寻址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势头强劲,监控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已经普遍展开,网络数字监控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小区中的视频监控系统也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采用全数字网络化的电视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常用的“数字”监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采用“模拟+数字”模式为一般项目常用之一,主要是“矩阵控制主机+硬盘录像机”,采用数字方式录像存储颠覆了传统的纯模拟监控方式;
·采用硬盘录像机作为“数字”监控方式,只是数字视频服务器之前的过渡方式,建议在很小规模而且系统简单的情况下比较合适,反之,要慎重考虑;
·采用数字视频服务器作为“数字”监控方式,解决了一直以来IP摄像机价格相对比较高的问题,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数字监控方式;
·采用IP摄像机作为数字监控方式,更具有数字监控的革命性,但时至今日在性价比上还不是大众可以接受的。
前端摄像机的设计与应用
摄像机的选择不仅要根据图像的种类、所适用的照度、摄像器件的种类、适用光谱的范围来定,而且还要考虑设备外形与环境的美观协调性,以及系统配置的性价比。所以现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合理配置、选择合适的摄像机。
根据不同的项目设计也会有所不同,摄像机的安装要根据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来选择。
·地下室内及停车场:由于光线比较暗,可选择低照度彩色固定摄像机,其摄像机最低照度参数应控制在0.1lux以下,镜头可采用自动光圈、手动变焦镜头,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和监视距离,可采用5-40倍手动变焦镜头;
·地上楼内区域:地上楼内区域可根据不同的监视范围和地点选择合适的摄像机,如走廊及楼梯口可以采用彩色半球摄像机;
·电梯轿箱可选择广角的固定半球摄像机,焦距可选择小于3mm;
·大堂、门口等可选择彩色球型摄像机,而且最好有宽动态效果;
·单元门门口:有条件的小区可以增加,但安装时要注意避开太阳光直射的问题;
·对小区周界配合周界红外对射采用长距离低照度彩色固定摄像机,也可以采用全方位球型摄像机;
·室外园区及公共区域:室外可选择安装一体化云台摄象系统,采用一体化利于安装维护,并且相对传统分体云台外观美观,在室外除美观外还具有威慑功能,其监视能力相当于多台固定摄像机的监视能力,目标捕获时间短,完全变焦,聚焦,图像最清晰,无论目标处于运动或弱光状态,都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另外,室外需要考虑IP66的防护等级,它可防风雨,云台要求有不低于100度/秒的快速360度连续转动,并具有30度以上的俯仰角度,可使监视更全面快速。
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整合,多家不同等级的医院组成集团医院。这种规模化医疗机构正在成为医疗资源的重要组织形式。集团医院内部往往呈树形结构。一般是一、二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其下有多家二级医院,再下有更多的社区医院或小型医疗机构。在集团医院这种组织架构下,高层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如:诊断医生、医疗设备)向下共享就成为集团医疗信息化整合的重点需求和应用。
目前,很多集团医院乃至地区已经将区域PACS建设纳入了规划。一些集团医院已经初步建成了区域PACS的案例。但是这些项目还是以影像及报告共享为主要应用模式。没有实现跨院检查的信息互联,包括远程申请、预约、诊断等。没有信息系统支持的跨院影像检查会导致患者来回奔波于各个医院,科室不能合理安排检查计划,也不能进行快速诊断。只建设区域PACS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建设区域模式的RIS。下面我们就区域RIS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区域PACS应用的局限性
一般来说,建设区域PACS可以实现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实现影像共享,二是可以进行远程会诊读片。
影像共享是指一家医院的医生能看到另一家医院的影像。虽然这一需求蕴含着很多技术难点,但影像共享并非是唯一目的。例如上级医院无法为下级医院快速远程书写报告。
远程会诊使得一些疑难病例能够获得更多专家的意见。但是区域PACS只能达到影像文件的共享,而没有将远程会诊纳入检查科室的常态化工作流程之中。因此,集团医院的放射科主要还是只能为本院的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
集团医院的检查科室期待着能够更好地整合与互动,以达到集团医院间资源的最合理利用。
集团医院RIS应当具备的功能
1. 远程检查申请单的接收和整合
一般会有这样的情况,下层医院影像设备无法满足检查要求,比如一些二级医院没有多排CT,而造成有些疾病无法更加清晰地诊断出来。这时候患者需要来到三级医院重新挂号、排队、看医生、开具检查申请单。这样的重复医疗行为效率较低,甚至耽误疾病的治疗。如果二级医院临床医生能够直接开具三级医院多排CT的电子申请单,那将省去患者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三级医院挂号与排队的压力。使得三级医院的设备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设想一个急诊患者最初被送入一个没有足够CT诊断能力的二级医院,然后再转往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如果能够利用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开具三级医院的检查申请单,那么患者到达三级医院后就可直接进入CT室进行扫描了。这样就可极大程度的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抢救时间。
2. 远程检查预约的实现
如果远程检查申请能够得到支持,那么远程预约也是一个必须实现的需求。设立集团检查预约信息平台,跨院查询空闲检查时段,远程预约安排患者到目标医院的检查时段。患者按预约时段到达目标医院检查即可。
3. 远程诊断与书写报告及回传
在集团医院内部,三级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会到二级医院去帮助诊断。同时,一些一级医疗机构不具备诊断和报告的资质,这些检查影像必须由高级别医院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报告,但诊断报告需要回传给下级医院。
因此,集团医院的各放射科必需要具有远程诊断和书写报告的技术平台。并且这个技术平台需要集成到本院放射科的常态化工作流程之中。这种模式得以应用后,可极大增强下级医院的诊断水平力。进一步避免患者全都挤往高级别医院。
上述这些应用都是互动性极强的交互操作,这些互动操作可使得集团医院检查科室整合成一个虚拟的大科室,各个医院的检查医生就像坐在一间办公室一样,医生甚至能够在家里进行工作。
要实现上面几种高级整合应用,仅仅建设区域PACS肯定是不够的。首先检查申请单、检查预约、检查报告、远程审核等不是PACS的任务。这些功能都属于RIS。因此,只有建设区域RIS,才可能使集团医院内各个检查科室能够协同工作。
集团医院RIS建设的关键技术要点
目前国内大部分RIS都是采用客户端+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的C/S模式,即数据库服务器、报告撰写与审核、申请单、技师工作站等各个模块都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一个RIS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体。当然这在一个独立的医院应用中是没有问题的。
多家医院之间的网络连接往往是租用电信部门的VPN宽带,其带宽一般不超过10M。传统的医院内部C/S模式的数据库连接方式在VPN宽带上是不稳定的,甚至无法通过网络防火墙。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区域或广域网络应用,一般都是基于HTTP这种无连接特性的网络协议。
经过探索,集团及区域化RIS系统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技术方式来实现。
1. 中心服务器模式的集团(区域)B/S架构RIS系统
集团或区域多家医院采用统一的中心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中心数据库和应用服务都可以隐藏在防火墙背后,仅向外暴露基于HTTP的WebService接口。任何医院基于浏览器的RIS终端都可以连上中心RIS服务器系统,终端部署也很方便。需要看影像的话,可以使用区域PACS所配套的基于浏览器影像的WebView软件。这样一来,医生甚至可以在家里办公!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医院规模小、技术力量弱、资金投入少的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大医院所组成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或集团医院。
这种模式也有缺点,就是所有医院的RIS系统需采用同一套RIS产品。同时,如果中心服务器或区域内网络出现问题将可能造成所有医院的RIS系统瘫痪。
2. 基于IHE集成的异构集团(区域)RIS
集团或区域内如果有多家大中型医院,且已分别建立了院内的RIS系统,则无法再采用统一的中心RIS系统。但可使用IHE RAD集成模型来完成集团或区域RIS的相互集成。
IHE并不给RIS一个整体的定义,它定义的是更加细分的模块。比如专门用于医嘱接收的DSS/OF,用于报告管理的Report Manager,用于报告撰写的Report Creator。这样,各家医院的RIS系统细分为IHE中的各个角色就可以互联了,如:通过HL7等国际标准协议,A医院可向B医院发送医嘱和电子申请单,B医院收到申请后进行拍片检查,A医院可再向C医院发送报告撰写任务。这种模式下,配合基于SOA的统一信息集成平台(远程互联基于HTTP通信),一个由不同厂商RIS组成的集团或区域RIS应用也是可以实现的。
在实施区域RIS时,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如:患者信息的统一识别、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调试;对于不支持IHE的RIS系统,还要增加IHE的接口。因此即便是建设医院内一个独立的RIS系统,也应为将来的区域化RIS打好基础。因此,支持IHE的RIS应该是优先考虑的。
不将IHE XDS-I作为区域化RIS的集成模型的原因是XDS-I是一种静态的、只读的文档、影像集成共享模型。也就是说,XDS-I可以让不同医院间共享文档资料和影像,但是不能修改及保存。对于仅以影像文档互联互认为目的的区域化RIS/PACS,XDS-I是可适用的模型。但静态的、只读的模型并不能适应高度互动与整合的集团及区域化PACS/RIS。
【关键词】系统 功能
1 建设背景及需求
随着工业4.0的不断推进,工厂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准确性也越来越高,各种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可有效的加强对各种场合,特殊设备以及人员的直观管理,及时、有效的反映重要地点区域的现场情况,增强安全保障措施,同时进一步规范各岗位的生产管理。
本文中的汽车总装厂用地面积为13000平方米,厂区规划建筑单体有车间1、车间2、门卫、垃圾房。本文将针对一期工程的车间1、车间2和门卫三处建筑单体进行探讨工厂工区安防系统集成建设。
根据现场情况,该工厂的安防系统集成项目建设将包含3个子系统,分别为:门禁一卡通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防范系统。
2 门禁一卡通系统
2.1 系统概况
本系统采用门禁系统的主控制系统,系统在线脱机均能正常使用。
所有被授权的用户将被授予一张非接触IC卡,卡片表面可以打印上员工信息和照片,卡片界面可以在门禁系统管理软件内进行统一设计。有效期可以在管理软件中随时进行调整。人员进出权限根据职责和进出功能区不能分为不同的权限级别。并且预先设置好进出时区。通过时区,权限级别的设置来对人员进出通道的时间和权限进行设定。系统可以设置成根据时间自动切换卡+密码或者直接刷卡方式进出。所有门禁设备上发生的传输记录比如刷卡记录,非法操作,硬件被破坏等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并且授权用户可以进行分类查询并输出报告。对于临时出入人员,可以预先设置人员权限和有效时间,卡片可以随时进行注销或者补发。
2.2 系统架构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实施性、易维护性及可扩展性等因素,将整个门禁系统分为三级进行管理。在车间1和车间2各设1台门禁系统交换机,并通过厂区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将两台交换机连接,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
第一级是管理中心,安放门禁系统管理工作站,它可实现简洁的门禁控制管理、集成的事件搜索管理、方便的进行硬件远程功能升级。
第二级是T禁控制器,使用四门门禁控制器,就近接入内部局域网络。
第三级属于现场控制设备。包括前端读卡器、电锁、出门按钮等组成门禁系统的必要设备。单个门禁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或控制器下辖其他门禁点的运营。所以三层管理构架给用户提供了稳定、可靠、直观、易懂的人机界面。
2.3 系统拓扑及配置
2.3.1 系统拓扑图
如图1所示。
2.3.2 控制器配置
(1)在车间1建筑单体的1F夹层弱电间内设置3台网络控制器,每个控制器可以带4个门禁点。
(2)在车间2建筑单体的2F中心机房内设置4台网络控制器,每个控制器可以带4个门禁点。
(3)所有网络控制器下联现场设备,上联门禁系统交换机。
2.3.3 现场级设备配置
(1)每个门禁点现场设备主要包括读卡器、出门按钮、破玻按钮、电控锁等。
(2)读卡器、出门按钮、破玻按钮、电控锁都连接在控制器上。读卡器与控制器之间为标准的韦根接口。
2.4 系统主要功能
2.4.1 一般功能
(1)使用Mifare、CPU等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提高卡片安全性,方便实现一卡通。
(2)对持卡人通过卡片授权,实现不同门域管理,控制何人何时可进入何处。
(3)通过管理计算机实现设备状态监控、实时报警响应、持卡人权限管理等功能。
(4)所有持卡人的进出记录均保存在管理计算机内,可供数据查询及报表打印,记录至少保存一年。
(5)完善的报警事情机制,包括强行开门、开门时间过长、非法刷卡、设备故障等报警事件。所有报警事件在数据库进行保存。
(6)实现对电控锁的开启关闭控制。
(7)具备数据库备份功能,可以自动或手动实现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当灾害发生时,通过数据库恢复将损失降到最小。
2.4.2 管理功能
门禁系统除具备以上的的一般功能以外,对本项目用户提出的管理功能做如下描述:
(1)管理员权限配置:本系统设置两名管理员,每名管理员能对工厂内所有人员进行管理和授权。
(2)持卡人权限:普通员工可以在规定时间进出指定办公室、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出所有办公室。
(3)临时卡身份对应:针对临时需要进出厂区的其他人员,发放临时身份卡。可通过人工记录在系统中添加或者使用发卡机重新发卡,以对应人员信息和卡片ID号两种方式进行卡片与人员的对应。
3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1 系统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是公共安全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视觉延伸。监控点的设置要在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的安全态势,同时又需要确保对各区域内人员进出情况进行有效地、真实地监视与录像,从而掌握区域的安全动态信息,保存高质量的录像回放资料,为有关部门提供重要信息和资料,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2 系统架构
(1)系统采用全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前端信号采集部分全部使用模拟摄像机,分辨率为700T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