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范文第1篇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重要机构。大体上而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一项社会福利,它主要是由政府的财政支持,为社会或者是人民提供经济或者其它的一些服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体现了我国当前的时代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国的发展形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事业单位,更多的则是具有社会其他一些机构所无法相比的职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要求,更是我国市场经济形势下的重要体现,并且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额拨款年事业单位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决定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我国有关政策的扶持下,正在稳步发展,并且形成了自己一套有效的体系。然而,我国的全额预算管理水平相比其它国家而言仍然存在的少许的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仅是体现在发展的时间和深度上,更多程度则是体现在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具有这重要的意义。

二、简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职能

(一)计划职能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机构,其资金的实施流程主要是通过预算来完成的。因此,制定明确的资金预算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工作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就体现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计划职能,为了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以后资金的流向进行一定的控制和预测,必须提前计划好资金的走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计划职能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在一定时期内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目标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益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以及更加有序地完成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的工作。就需要发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联合职能,大体上而言,全额预算管理职能的具体表现即是将公司的员工和管理阶层联合起来而进行工作的一种职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联合职能的核心为三个词,员工,管理,公司,通过在这三方面之间建立一个紧密的纽带,使员工和领导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工作交流,从而加强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协调性,将会更加有利于进行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一项核心的职能,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控制职能体现在公司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资金的规划,整理,执行等各个重要的流程。通过严密的监督,保证了高效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公司内部资源和资金的流动性,有效的防止了预算管理出现亏空的问题。控制职能还体现在对于公司预算管理的总结上,在资金执行后,公司的管理人员往往要对于资金的预算和执行进行总结,以发现其中不一致的地方。如果这个企业的监督体系较为完善,很容易就会从中发现问题,一进行下一步的管理。

三、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力度

为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加强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力度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公司的管理人员应该将更多的工作放在对于预算管理的学习上,加强对于有关法律法规的作用,明确预算管理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对于资金预算的监督力度

虽然目前我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但是在监督方面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加强对于资金预算的监督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公司的合理运行,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三)建立严谨的考核和员工的培训体制

在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员工的专业性往往决定了这个公司的发展水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更是如此。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员工培训体制和考核体制,以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四)不断提升网络金融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在现实管理中,应提高全面掌握网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情况的能力核对拨款预算的管理,最大力度的增强宏观控制,还要加强网络金融监管规范化建设,做到科学规范的管理。与此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公开化的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而坚强对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保障了资金能够有效地被利用。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 收支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40-02

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管理工作中涉及许多账务问题,而预算及其收支管理作为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管理部分,其管理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财务部分的质量。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属性是以服务为目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事业单位的成本预算及收支结算已发生了变化。因此,探讨、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从这些问题中具体分析,根据其原因,并积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具体对策,才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及收支管理提供重要的途径。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及收支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分析

从目前现状分析,在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体系中,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其资金预结算水平,财务资源的整合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有了改善,这些对于廉政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客观工作分析,在预算和收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具体表现在:

1.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方面,其预算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预算意识尚不明确。目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受到以前年度预算意识以及办公习惯等影响,基本上是将其具体措施进行延续,在单位财务管理事项中,预算管理仅仅作为一种工作思维方式进行延续,并没有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各个办公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的参与意识以及积极性不高,这就导致预算管理体系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预算结果,这就忽视了在预算过程中的一些论证和核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算管理部门的功能失去了自身的效益,并没有发挥办公效益。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具体办公过程中对预算编制投入的时间比较短,这就难以保证预算结果。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预算编制工作归纳到财务管理中,其大量的工作数量,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严重影响了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和工作态度。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以及不合理,预算编制的质量难以保证。

(3)缺乏预算执行力度。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考核意识不足,相关单位在完成工作之后,没有对其进行预算分析、控制以及考核评价等,影响了预算功能,促使预算结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4)预算监督部门工作弱化。由于预算监督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相关部门联合运行,然而在当前预算工作中由于对系统和深度检查不到位,缺乏一定的连续性,这就导致预算监管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办公过程中相关部门没有积极地配合,也影响了财务预算的效果。

2.收支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其收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收支计量与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办公过程中,在会计核算中出现了不规范现象。这就造成财务申报失效,相关的票据以及报表等内容没有真实性效果。同时由于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当发生了物资采购环节与付款相脱节之后,就会造成账面与实际出现差异,在经济上不具有真实效力。

(2)制度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国库管理实行的是分级分散收付制度。但是由于这些制度是建立在预算范围具有多重性的基础上实施的,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就造成预算单位的账户管理比较混乱。另外,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财政支出环节,由于监管与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因此这就导致了财政资金的浪费或者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具体的收支管理出现问题。

(3)收支管理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收支管理主要延续以前工作状况,这就造成现在的收支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做到收支两条线,共同监管。另外,在支出环节中使得原始财务不具有真实的核实效果,出现了先支出后申报的现象,造成财务收支管理出现漏洞。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及收支管理的对策分析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过程中,其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笔者通过上述分析和研究,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总结并归纳出一些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

1.提升预算的意识,鼓动全体员工参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工作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全体员工提高预算意识,积极参与,从各个细节中做起,做小、做细、做实,才能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设立相关的奖惩机制,针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分析,切实保证管理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2.合理安排预算编制的时间和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编制一个严谨的预算编制系统,在时间和方法上要科学合理。应该给予足够的预算时间进行调查预测和论证分析。在具体方法上要采用“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的措施,深入贯彻收支分离政策,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健全预算考核制度,加强执行力度。为了增强预算考核结果,这就要有效地执行预算和收支管理,以良好的考核制度作为保障。在考核评价中要分为全面评价和动态评价两种方式,从整体和部分具体实施,提高工作效率。

4.强化预算监管力度,保证支出管理的科学性。在具体工作中要细化财务管理机构的职能,为预算和支出提供组织保障,在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协调和审核等方面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及时制定对策,强化监管力度。在强化预算监管力度和保证支出合理中要做到公开、透明、科学化,适当引入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等机制,促使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公开性和公正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针对预算和收支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高效性,因此本文针对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其主要的目的是增强预算收支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提高国家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整合国库资源,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断进步,这些对于提升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华强,龚丽丽,刘艳波,薛辉.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6)

[2] 盛建英,朱江,张雪,徐克.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研究:问题及对策[J].财政科学研究,2014(17)

[3] 张增连,陈丽琴,于洪军,明哲.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资金短缺及财务管理[J].财政科学研究,2014(24)

[4] 潘云霞,王祥楠,吴永霞,高洁.税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对策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33)

[5] 韩洪玲,陈建华,曹艳杰.基于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的绩效改革研究[J].行政预算,2015(37)

(作者单位: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侯马 043000)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支出 绩效评价

一、相关概述

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确保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实施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就应当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并将指标体系为管理手段、目标为管理前提、效果评估为考评结果,在此基础上实现管理绩效跟资源分配的有机整合。事业单位实施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单位的运作和管理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包含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指标管理、绩效结果评估分析以及绩效成果运用等内容。

事业单位实施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就要求预算管理部门积极树立良好的绩效管理理念,重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的分析评价,既要关注预算资金在拨付和使用上是否符合规定,同时也要对资金使用之后的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围绕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等进行分析。

二、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

预算管理作为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机制,只有重视绩效管理才能够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职能和效益,更好地服务民生。通过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能够调配好有限的财政资金,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同时,事业单位借助于预算支出管理能够确保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到最迫切的部门或者项目上,并通过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这既能够强化事业单位在资金方面的约束,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

(二)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围绕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评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管理者应当围绕预算管理,将绩效考评在各个环节中加以落实,通过定性以及定量的管理方式将预算管理的各项活动都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依靠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和管理,强化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建立健全长效的预算管理绩效机制,增强自身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有助于事业单位健全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强化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自身的透明性、高效性和公开性。事业单位实施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强化结果导向的分析考核,将财政支出跟产出效益之间进行有效关联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三、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的确定和实施

(一)对事业单位预算支出计划进行时间控制

在制定预算计划时应当按照必要的章程和时间管理概念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推动员工工作效率和效益,提升工作能力。一般来讲,在对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进行评价时大概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定预算目标和预算内容、预算工作调查、预算制度制定以及预算结果的评价分析等。这几个阶段和环节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对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管理上进行必要的时间预算管理。围绕时间尺度强化预算过程考核分析,对各个预算时间期间内的预期目标跟实际实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完成预算考核的监督和评估过程。与此同时,在预算计划的制定上也应当遵循一定的制度,这有助于保障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公正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者还应当围绕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健全完善,避免管理者对资金进行随意调拨或者科目删减。

(二)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反馈和调整进行控制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需要结合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对各个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和界定,合理评价各个部门及员工的沟通反馈情况,对于能够及时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对于没有及时进行预算管理反馈的进行指导和批评,依靠对预算管理活动反馈的控制和管理,提升事业单位预算支出效益评价的质量和效率。

(三)对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管理执行力的考核分析

对事业单位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考评首先应当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约束,尤其是对于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执行需要明确准则和具体标准,对于项目的参与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杜绝过程失控问题出现。同时,对于预算的执行过程还需要对各个部门的具体执行环节进行如实记录,通过及时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缺陷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调整,在强化对绩效考核标准的监督的基础上,增强预算管理部门跟部门职工考核结果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管理的执行力。

四、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考核指标的考评分析

(一)强化对预算目标科学性及合理性的评价分析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预算管理;问题解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满足国家和社会在文化、教育、卫生和科学等方面的社会需求上的作用也更加的明显。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增加意味着事业单位中的经济活动也在逐渐的增多。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持续开展的主要依据,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紧跟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经过管理思想的深入和提高以及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意义

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资金合理分配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由于其社会公益性单位和非盈利性单位的经营特征,其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依托于当地和国家政府部分的拨款。因此,资金管理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包括支出预算和收入预算两个大方向的内容。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社会职能和经营实践的不同,政府财政资金在事业单位中如何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有助于事业单位各部门和项目之间的互相牵制,通过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金、信息和财力的平衡计优化管理,从而实现事业单位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实现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最大化。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其预算管理能力,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实现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资源在收支上的平衡,并保证事业单位各经济项目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上不乏出现预算管理的重点偏重于预算编制工作,事业单位认识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阶段性工作,只要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出来了,预算管理工作就告一段落。而在实际的政府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上,则部分或完全脱离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事业单位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部分事业单位忽视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指导性作用,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资金管理中人为性因素仍占主要地位。

(二)预算制定编制过分依赖于财务数据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整体观的理解,一些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闭门造车,预算编制的内容同事业单位实际经济活动和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脱节。财务部门由于受到自身工作范围的局限性,缺少对事业单位其他业务部门的了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报表的内容。同时,由于受到了预算编制方法和预算编制人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制约,预算编制过程中不乏存在多报、漏报、少报资金收入和支出项目的情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出现了预算内容与实际资金需求之间差异较大、执行率偏低的情况。

(三)预算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虽然事业单位开展了预算管理工作,但预算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实际资金的使用情况中超越预算支出和无预算支出的部分依旧大量存在,无法做到根据上报的预算编制和上级批复的预算范围进行明确的列支。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源在于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于缺少有力的监管机制,预算资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预算资金相互挤占、公用经费项目被私自挪用,导致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受到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开展预算管理思想和内容的教育培训工作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首先要建立在事业单位整体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之上。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财政预算教育培训工作,和预算管理思想宣传工作是奠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深入日常管理思想的重要基础。只有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正确理解并掌握预算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做到通过事业单位预算管调动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推动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综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编制水平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预算落实的基础。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要深入学习新《预算法》等相关管理文件,严格按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进行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在编制的过程中,认真核实本单位的基本数字、固定资产数量,包括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公务用车和各项费用等,并根据现行的政策进行定员定额的编制,为本单位预算年度预算编制任务和预算执行任务的顺利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工作

全面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稳定有效进行的保障。只有不断根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管理需求并符合国家财政、地方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要求的制度体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资产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制度、人员分配制度和完善的奖惩制度等方面。通过制度的保障,使得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能过切实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明确预算管理工作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从而落实责任到人,保证事业单位日常的采购计划、资金领用手续、资金的使用和保管都能够有据可依,避免盲目、违规等不规范的资金使用情况出现。

2.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

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在保障预算执行和落实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事业单位监督和考核机制落实的不到位是造成预算执行过于松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为基础,预算执行结果同年度绩效考核相协调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试单单位预算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通过成立专门的预算执行审查和监督小组,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于项目资金同预算内容不符的情况及时指出并记录在案,并计入直接责任人的岗位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中去,从而加强事业单位各部门岗位对于预算执行工作的认识,从自觉提高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预算管理实施的真实有效。

四、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和开展的项目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积极开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对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履行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责任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虽然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事业单位各部门进行合作和协调,通过建立全面、科学和有效的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效率的提高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因此,只有不断认识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逐步引导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走上完善,从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周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监控机制

事业单位是社会组织实体的一种,其具备一定的基本特征,比如设立组织以公共利益为宗旨,组织形态具有独特性,单位活动领域相对稳定,工作成果主要是难以量化的精神产品及知识产品,事业消费福利化等。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进预算管理手段的必要性

核定收支以及定额或定项补助,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要方法,其要求事业单位把包含财政补助收入及各项非财政补助收入等全部收入和支出进行统一编制预算,并报经主管部门核定。其中,定额补助即从事业单位收支情况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相关补助数额;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即要求事业单位预算在报经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定后,严格予以执行,事业单位自身寻求收支平衡,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对超支部分不予追加经费,结余部分则留归事业单位继续使用。

上述内容表明,我国对事业单位预算采取统一管理方法,这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失业单位收支管理,最大程度上掌控事业单位收支总体规模,使得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得以有效约束,事业单位资金周转也随之更为顺畅和有效。但不可回避的是,事业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的模式也有较难解决的难题,即统一预算管理的办法虽能遏制超额使用事业单位各项收入的情况,但却不能为各项预算及预算外资金提供更为合理、高效的使用途径,更不能使单位资金在总额确定的情况下发挥出最有效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而事实上,对事业单位来讲,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及各项非财政补助收入在内的各项收入都是有限的。此种情况下,如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生成最大的效用,便成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核心所在。具体到操作实务,事业单位须首要解决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即把事业单位传统的分钱式预算管理方法向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资金式预算管理方法转变。这意味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应涉及预算执行的控制,以及预算执行效果的合理评价,由此,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手段则出现得十分适宜,且能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灵活使用有限资金的工作。

二、编制我国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管理模式

本质上分析,事业单位预算即对现有有限的资金量,实行一系列措施,使之得以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效能。借鉴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采取以成本费用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方式,以零基预算的方法,把单位内部各个部门每月资金支出情况详加预算,报经单位预算编制总部审核确认合理通过后予以汇总,产生出该部门当月的资金总预算,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预算过程,实现其对单位内部各项支出实行相应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十分适用,其具备全员性、全程性、企业化等特点,全员性即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各个人员,构建起单位资金使用责任制度;全程性即合理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并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监控,以及时发现并节约问题,适时调整预算方案,更好地发挥预算作用、有效控制资金流向;企业化即参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以事业单位中长期工作目标为指导,采取更优的行动和措施,设计更加的预算编制方案。

预算编制一旦确定下来,事业单位便应将其与各个不同预计可使用的资金量加以对比,根据比较结果,若与可使用的资金量并不相符,则须按照单位整体工作目标,调整各个部门工作程序,以确保该部门资金预算与单位整体要求相符。在该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各个部门预算编制完成后,均应由单位内部总体负责整体预算编制的部门将各个部门预算予以汇总并进行系统化,最终产生事业单位总预算。

预算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类特殊情况,则不免出现每月预算外资金的支出,遇到此种状况时,各个部门应及时填写申请,报经审批后,对预算方案随时进行调整。总体上来说,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必须强化预算监控,严格审查预算外资金需求,遏制不合理预算外资金支出现象,同时做好考核、分析、评价预算执行情况的工作,以一系列有效的奖惩措施,确保预算方式得以严格、高效地执行。

但应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过程中,必须做好资金安排与使用工作,特别要针对事业单位自身业务流程、业务类别、业务操作等内部系统,加快资金流转高度,从根本上推动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从实际情况处罚,选择更好的预算管理方法;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还可以参考企业内部以成本费用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评价预算执行效果,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三、构建我国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监控机制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监控机制应包括预算控制体系、预算控制内容和预算考核及评价等。

首先是预算控制体系,预算编制完成后会下达至各个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依照下达预算方案细化预算执行措施,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各项业务,该过程中,预算控制须建立有信息反馈系统,以便能够在预算编制基础上,实时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差异及对应原因,进而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偏差,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包含多个监控主体和多个监控课题的监控系统,实现对预算方案适时的、立体化的、全方位的监控,增强预算

控制的有效性。其中,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监控主体主要有预算领导小组及预算领导小组办公室,前者负责协调各个部门预算信息共享工作,后者全面负责预算编制、预算初步审批、预算下达、预算执行、预算监控、批准上报预算调整事宜以及预算考核等各项工作,通过实施完善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事业单位将成功实现自上而下的逐层监督、约束及激励的目标。

确定预算控制内容以及进行相应的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分析,对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关负责部门及负责人应及时采取出错时加以处理和纠正,具体内容包括监督控制预算编制、监督控制预算执行、监督控制其他事宜、构建预算管理预警机制、进行差异分析。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方案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须能够体现出事业单位预算目标,须保证收入预算积极可靠,须确保支出预算能够贯彻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须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编报预算,须能够做到收支平衡、数字准确、内容完整以及说明情况。预算执行监督控制则要求预算收入依法照计划实现、收支预算进度与单位行政工作任务及事业计划相符、各项费用均在规定范围及标准内、各项支出均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办法规定,预算执行中不违反政府采购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相关规定。一套完善的预警系统须包含预算内事项预警、超预算事项预警、预算外事项预警等不同内容。差异分析则要求预算执行完成后,负责部门对上一年度预算编制、预算支出项目及项目执行标准实行差异分析,以调整预算支出项目及项目执行标准,促使预算执行项目及审计经费支出标准与实际相符,并使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方案更加精准。

建立健全全面预算考核与评价体系。跟踪、分析、考核预算执行过程,这是发挥预算作用、实现预算管理权威性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择优选取预算评价方法,即综合考虑收入支出完成情况、部门服务质量情况、预算执行偏离情况等,从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记分等级评价法中选择最具科学性的考核方法。其中,对比分析法即在检查某项预算执行情况后,将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数据加以对比,进而反映出预算执行程度;因素分析法即在分析预算执行效果时,同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以及对预算执行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综合记分等级评价法即在对比分析法与因素分析法基础上,以加权计算取得综合记分。另一方面要确定预算考核原则,其包括总体优化原则、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分级考评原则、公平及公证原则,不同的原则与不同的预算执行情况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卢j.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