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鹅;营养;牧草;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1-0035-01
养鹅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养鹅具有投资少、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符合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增收的期望。养鹅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在饲养方式上由传统养鹅转向种草养鹅,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种草养鹅属于节粮型畜牧养殖项目,具有饲养周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通过种草养鹅生产的鹅肉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属于绿色健康无公害畜产品。近年来中国养鹅模式由单一规模化养殖向复合循环模式发展。总结生产实践,种草养鹅具有以下几大好处。
1 投资风险小 经济效益高
鹅是草食家禽,可以放牧或以饲喂青饲料为主,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抗逆性强,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基础建设设备投资很少,只需房前屋后,搭个简单的鹅棚,准备一些简单的食槽、饮水器等即可。其流动资金和投资风险都较小。
人工种植的牧草茎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于多种畜禽特别是鹅饲用。如种植紫花苜蓿每667 m2产量约2 000 kg,可提供干物质约700 kg、产值约900元,由此可见种草养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于种粮食。另外,种草养鹅与外出割野草或放牧相比,可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鹅的抗逆行强,不易得病,在生产中不易产生过高的防疫、治疗费用,相应的降低了饲养成本。
2 不与人争粮,结构调整好
鹅作为节粮型动物,消耗粮食少,能利用人类不能食用的饲草资源生产动物性产品,农、林、果副产品都可以喂鹅,不与人争口粮。如传统的饲养方式,养一只鹅需耗精料10 kg,而种植牧草养鹅仅需精料6 kg。养鹅与养猪相比,同样的饲料量养鹅可得到3倍于猪的产量,这对持续发展畜牧业尤为重要。
发展种草养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可为促进农业从“农、经”二元结构向“农、经、牧”三元结构转变,通过种草养畜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传统项目向优势产业的转变。
3 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
鹅虽然以草食为主,但生长速度却很快,特别是早期产肉多。B鹅种植的牧草品质远比野草营养成分丰富,鹅食用后增重快,60~70 d体重相当于出壳体重的30~45倍。一般1只中型鹅饲养60~70 d,体重可达3~4 kg。以60~70 d为一个饲养周期计算,一年可养5~6批鹅,见效快,资金周转率高。
4 利用青贮、制粒等新技术常年饲养
大多数养鹅户一直习惯于春夏季饲养,秋冬季出售,未形成四季均衡养鹅的习惯。实际上秋冬季养鹅效益更高,种植墨西哥玉米等适合青贮牧草,进行青贮。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牧草,晒干制成草粉,辅以其他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饲喂。这样既解决了冬季养鹅青粗饲料难的问题,又可降低养鹅的成本,真正做到淡季不淡,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切实增加了养鹅户的经济效益。
5 鹅肉品质优良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鹅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鹅肉中含蛋白质14%~2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正常鹅肝含脂肪2.4%、蛋白质8%、糖分7%,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另外,鹅抗病力又强于其他家禽,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药物饲喂,最重要的是鹅主食青绿饲料,符合当前人们推崇的绿色消费时尚,称得上是绿色美食佳品。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
6 有利于生态农业系统良性循环
土地入股,农民变股东
转龙镇是金堂县的一个偏远小镇,地处镇西的大桥村村民,栽蚕养桑的历史悠久,但经济效益却不好。村里桑树漫山遍野,景色如画,但景色越好人却越穷,2004年,大桥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441元。
偏远、贫穷,桑树、美景,引起了镇党委、村“两委”的沉思,也引发了他们发展的冲动。2005年8月,一个全新的模式在大桥村诞生:村企合一,山沟里办起蚕桑专业合作社。全村1854亩耕地的经营权折价44.1万股入股,金堂县龙腾茧丝绸公司出资30万元入股,自然人入股现金8000元,组建了大桥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大桥村占64.11%的股份,龙腾茧丝绸公司占34.95%的股份,其他自然人占0.94%的股份,全村2223个村民变成了股东。
合作社按土地等级,每年给村民支付租金,实行保底分红。村民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后,按照统一要求栽种良桑,发展蚕桑产业。栽桑、养蚕,不仅大桥村村民在本村就业,忙的时候还从外村转移近千名劳动力到大桥村从事蚕业生产。
山坡上,绿油油的桑树生意盎然。一阵阵微风轻轻吹过,阔大、鲜嫩的桑叶,在微风中摇曳着,就像在向人们不停地招手。这漫山遍野的生机,加上全新的机制,让大桥村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投资养蚕,比外出打工划算
一行行整齐的桑林,一片片翠绿的“桑海”,编织着村民通往富裕的绿色之梦。
土地入股后,合作社通过土地整理,除留下450亩直接经营外,其他土地则以最少每块地20亩的标的实行公开竞标,引入业主规模经营。在同等条件下,本社股东享有优先承包权。龙腾茧丝绸公司则免费向业主提供桑苗、薄膜、生产技术,同时招聘合作社的股东到公司务工。
也许是全新的模式,引起了众人的注目。过去分散的土地没有人过问,而今本地的、外县的业主背着钱来投资了,承包20亩以上土地的就有27户,其中承包土地最多的一户达215亩,这些业主投入蚕桑产业建设的资金达200万元以上。
在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10多年的村民夏逢太,企业在金融风波中倒闭了。2008年11月,夏逢太回到了大桥村,看到村里3年前就成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旱地全部种上了桑树,经过3年多的成长,已到收获季节,背后又有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作支撑,技术、市场都不愁,生产出来的蚕茧,龙头公司又全部按保底价包销。“桑蚕产业的发展,正需要年富力强又见过世面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听了镇干部的话,夏逢太决定在家创业。
很快,夏逢太与蚕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承包经营了150亩桑树。桑叶养蚕,桑树下养鸡,既生态又充分利用资源。夏逢太的产业,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
“有困难,找政府。”无论是技术问题还是资金困难,镇干部的话让夏逢太吃了定心丸。
搭建蚕房、鸡圈和猪圈,夏逢太投入资金近10万元。投入会不会有风险?夏逢太并没有慌张。因为镇上干部告诉他:“即使桑蚕行业市场低迷,龙头公司都将按市场保底价收购。”这让他没了后顾之忧。
当然,有风险也更有希望,夏逢太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外出打工,夫妻俩一年下来最多结余3万元;返乡养蚕,一年至少收入五六万元。“投资养蚕,比外出打工划算。”夏逢太如是说。
地租、务工、分红,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合作社成立后,大桥村村民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和蚕桑产业工人。身份变了,他们的收入也大大增加了。
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合作社土地转包费全部支付给农户,每个村民每年纯收入不少于300元;村民承包土地养蚕,或者经过技术培训后为合作社或为业主打工获得劳务收入;年底参与合作社分红。
“业主栽桑养蚕的规模大,用工增多,村子里的劳动力根本不够用,还要到外村去请人,每天的工钱有25―30元。很多活路年龄大的村民也可以做。与以前比起来,我们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村民们说。
“按照科学技术种植的密植桑园,一亩地可以产生2400元的经济效益。承包100亩土地,一年就可以赚10多万元。”合作社聘请的技术人员王代狼说。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养蚕积极性大增,养蚕规模不断扩大,村民的纯收入节节攀升。2005年,大桥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861元,而2006年上升到3600元。据统计,2009年,整个合作社养蚕达到6000张以上,产茧240吨,养蚕收入达到360万元,养蚕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5000元大关。
据村党支部书记夏逢明介绍,两年多来,村里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村民光栽桑养蚕的年收入就增加了近3000元。合作社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2007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2008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入社社员每亩分红82元。2009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近30万元。
生态养殖,“桑缘鸡”走俏市场
桑成片、树成林,大桥村蔚为壮观的“桑海”,就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生态养殖场。综合利用桑园,探索桑禽共养,增加蚕农收益,实现蚕桑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转龙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又着力打造蚕桑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2007年,大桥村引进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桑园生态家禽养殖合作社,共同发展桑园鸡产业。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建设养殖基地、现代化家禽屠宰加工厂和在成都市内开设产品销售连锁店。桑园生态家禽养殖合作社社员养殖的家禽,由公司回收并以“桑缘鸡”等商标统一销售。生态养殖,又成为大桥村的一大特色。
12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
1、新房水电布线设计
水电安装是农村很需要的技术工种,而农村很多人是不懂的,因此,可以参加城市水电相关方面的学习,以实用性为主,同时,将城市的水电布局新思路巧妙地用于农村水电设计和安装上,这样可以解决农村传统水电设计的老套路,以新思路新方法吸引给用户带来新体验,更能获得订单,收入自然也不差。
2、老年助听产品的销售和调配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人口比重较大,而农村的老年人相对较多,因为年轻人都在城里打工了,因此,农村剩下的老年人较多,而老年人的听力往往都有一些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在农村开一家助听产品商店,解决老年人听力不好的问题,同时,对于老年人的助听器使用中的问题,帮他们进行调配和维修,解决老年人的问题,更能获得较大的收益。
3、创意小吃
小吃是永远都有市场的项目,不过小吃市场竞争也大,因此,想要做小吃,必须要做一点有创意的产品,味道独特,营养还不错,必然有消费者光顾。实际上小吃就是美食的总结和提升,只要你肯学习,善于观察,就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与众不同的品种。也可以考虑将外地有特色也符合当地口味的小吃引进来,通过本地化改良加工,市场也很不错。
4、智能玩具的租赁和销售
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玩具的销售,但是,对于农村人来说,智能玩具的销售价格还是比较高的,而出售的话可能很多家庭还是不愿意买,但是,小孩非常喜欢。
这时,可以考虑出租和出售的方式进行,出租的话实际上利润空间更大,而且出租带来的出售的可能性更高。因为只能玩具优势是普通玩具无法比拟的,很多孩子只要玩上了就舍不得放手,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租只能玩具时,可能考虑的是价格因素,但是孩子考虑的是好玩,当喜欢的时候,钱的因素和他们没有关系。同时,农村家里带孩子的可能爷爷奶奶更多些,隔代亲是大家都有的共识,因此,出租转出售的可能性还是很高。同时,出租的利润实际上比出售还高,因为可以重复利用,而且出租的价格还不低。
5、开一家家禽孵化器专卖店
农村都有养鸡养鸭的习惯,但是,很多家庭的鸡苗鸭苗都是从外边购买,自己没有孵化器,进行不了鸡蛋、鸭蛋等蛋类产品的孵化,因此,可以在农村开一家家禽孵化器产品专卖店,这样可以解决农村养鸡养鸭等的问题,购买量是很大的,而且利润也不错。
6、开家流动电焊维修店
农村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维修,很多产品坏后没有专业工具,维修非常麻烦,有的地方甚至小毛病,但是没有地方维修,所以整个机器就报废了。
因此,可以考虑开一家可以移动的电焊和维修店,解决农村维修的麻烦事情,因为移动到可以到各个村庄进行修理,所以更方便了大家,当然利润也会更高。
7、挖地窖存储做反季节生意
农村价格最贵的东西莫过于反季节蔬菜了,因为本地产不了,因此需要从外面运过来,本身反季节蔬菜的价格就高,同时,运送到乡镇也要运费,而且小贩也要赚钱,因此,价格可能翻了几翻。
对于农村人来说,土地是最多的,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中挖地窖,将一些耐存储的瓜果、红薯、板栗、柑橘、竹笋等进行储藏,待季节结束后上市销售,利润空间就不要多说了。
8、进行特种养殖
可以进行一些市场需求量大,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特种养殖,比如,市场上需求很大但是养殖量较小的鹧鸪,比如刺猬,比如野鸡等,市场前景较好,销售也没有问题,而且饲养成本较低,利润空间大。
9、农村短途运输
农村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由于到村庄是没有交通车的,因此,很多人回家后出行非常不方便,无论是回家,还是从家里到街上,甚至到其它地方,没有汽车真是寸步难行,因此,可以针对农村出行难的问题,做农村短途汽车运输生意,解决农村人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当然,赚钱也是必然的。
10、开一家家务电器销售店
传统家电就不要开了,利润已经没有多少了,但是开一家以代替人工劳动的家务电器店,市场前景非常好。
对于农村人来说,比如扫地机器人、豆浆机、铡草机、耕地机、播种机、榨油机等等,让大家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市场受欢迎程度是比较高的。
11、开一家旧手机翻新店
对于农村来说,很多手机因为坏掉了又没有丢掉,因此,可以收购农村的坏手机进行拆装维修组合,将那些不用的换手机维修翻新后,卖给当地人,因为这样的手机看起来就是新机器,但是,价格很便宜,因此,适合农村销售。
12、开一家轰趴聚会休闲屋
可能对年龄大一点的人来说,轰趴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不过对于90后00后来说就很熟悉了,甚至很多80后70后都知道。简单点说,轰趴馆就是娱乐聚会的场所。
对于喜欢独立有个性的90后及00后,轰趴馆是他们非常喜欢的聚会场所,而且一般是以出租的方式,出租的时间还比较长,租金也比较高,因此,符合了年轻人的聚会潮流,也有很高的收益。
通过几年的科学养殖和精心研究,张立海从实践中掌握了多种养殖方法,学到了许多防疫知识和养殖技术,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他的胆子更大了,信心更足了。2002年,他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又贷款200多万元,成立了“聊城市立海冷藏有限公司”,在东昌府区沙镇工业园,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种鸭养殖场和肉食加工厂。从此,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肉鸭繁育、宰杀、分割、冷藏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几年来公司一直坚持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经济效益的联合体,实行利润共享,合理分配的经营运作机制。具体作法是:公司向养殖户提供养前、养中、养后等各个环节的服务,与鸭农形成紧密的联合体。在养前,向养殖户赊销良种鸭苗,在收购成品鸭时将鸭苗款收回,以调动农民养鸭的积极性,为农民致富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在养中,向养殖户统一提供质优价廉的饲料、科学养殖技术及防疫知识等方面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鸭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性难题。在养后,实行保护价收购,切实维护鸭农的切身利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一举措,使每个农民养殖户年平均纯收入净增1.2万元以上。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促使了肉鸭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客户信誉不断提升,销售渠道愈来愈广。截止目前,公司外设办事处已经超过60个,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由于产品味美价廉,益于人体健康,深受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所以,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张立海的统领下,公司始终以“围绕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农业”为导向,立足当地实际,走农业产业化之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种鸭养殖数量的增加,大量粪便和冲洗废水,给公共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污污染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公司果断采取了行动,于2007年建设了沼气工程。鸭粪及冲洗废水成了造沼的主要原料,并充分科学利用厌氧发酵生产的沼气、沼液和沼渣,开辟了“三沼”的利用途径。一是利用沼气与柴油混燃发电,供农民浇地、照明和做饭,使农村妇女从传统方法做饭的烟灰中解脱出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二是利用沼渣、沼液壮地。沼渣、沼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以成为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和大棚菜的天然优质生物有机肥料,这样,能降低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社会效益,生产的绿色食品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能起到积极的保健作用。三是利用沼液养萍。沼液排入生物氧化塘可以供农民放养绿萍,每年亩产绿萍40吨,是饲养肉鸭的上好饲料。这样以来,既增加了鸭的营养又改善了鸭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还能提高鸭的免疫力,加速其更好地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鸭)粪沼(气、渣、液)电、地(粮、菜、萍)鸭(饲料)的循环种养结构,使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发展组成优化的生物链条。既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资源,形成良性的农业生产体系,解决了污染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
1全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南安市畜牧业坚持调结构、稳生产,全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9年全市生猪总存栏31.3万头;出栏生猪51.04万头,牛0.99万头,羊2.424万只,家禽1668.23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01%、5.91%、5.30%和10.89%。实现肉类总产量6.88万t,禽蛋产量1.61万t,奶产量0.19万t,2019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3.34%。
2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措施
2.1多措并举稳定生产
2.1.1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南安市按照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严格依法划定和调整禁养区,及时制定下发《南安市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方案的通知》。
2.1.2积极落实相关生产扶持政策(1)落实财政保险政策扶持。对达标排放的年出栏2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流动资金贷款给予2%贴息支持。2019年10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南安市能繁母猪保额从1000~1200元调至1500元、育肥猪保额从500~600元调至800元。(2)规范设施农用地备案。对新增养殖设施农用地,在其他条件符合备案要求,申请人主动承诺备案后3个月内完成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评审工作,南安市允许容缺,先行备案。(3)创建泉州市级生现代猪产业园。园区内生猪规模养殖场统一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周边规模生猪增加年出栏。(4)做好生猪及其产品产销对接。增加省内南平、三明等地的生猪调入量解决南安市生猪供应不足问题。
2.1.3实施标准化升级改造提升基础产能(1)积极宣传各级有关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养殖企业提振信心,积极补栏增养达到环评允许养殖上限。(2)鼓励指导有条件的生猪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提升改造,可有效实现扩容增养。(3)推进生猪“菜篮子”基地建设。积极支持符合要求的生猪养殖场申报列入省、泉州市控生猪养殖基地。(4)统筹兼顾发展草食动物和蛋禽产业。引导发展投入成本低、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效率高的肉鸡、肉鸭、禽蛋、草食动物和水产品生产,多元化增加肉类供给,满足市场消费。
2.1.4加强指导推广生态养殖(1)继续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结合河长小流域整治,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指导生猪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安装节水水表,推广异位发酵-零排放的粪污处理模式,实现“零排放”。(2)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南安市已委托编制单位完成《南安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实施方案》编制,正在抓紧项目前期工作,生猪规模养殖场按要求全部建设异位发酵床,全部实现“零排放”,实现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4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2.1.5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供应(1)推进生猪“菜篮子”基地建设。积极支持符合要求的生猪养殖场申报列入省、泉州市控生猪养殖基地。(2)加强生猪及其产品产销对接。认真落实省、泉州市调运监管政策,加强产销对接,严格执行生猪及其产品准调证明制度和“点对点、批批检”的跨区域调运政策,增加省内南平、三明等地的生猪调入屠宰量。(3)有效引导增加生猪存栏量。协调引导符合条件规模养猪场补栏增养达到环评允许养殖上限。
2.2加强监管促进健康养殖
2.2.1规范处置病死畜禽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指导督促养殖场户规范病死畜禽的处置。
2.2.2保持高压严打严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组织开展养殖、屠宰环节等执法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
3当前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3.1投入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
近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但由于养殖成本增加,企业投入明显不足;加上生猪养殖存在环保压力及疫病防控风险,且养殖用地涉及多部门审批,新(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困难较大;全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不紧密,市场竞争乏力,直接影响畜产品的增加值和综合效益。
3.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还不充分
南安市粪污资源化利用普遍存在种养结合不紧密、畜禽粪肥还田难,能源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利用难,支持政策不足、引导调控难和科技支撑不到位、技术推广难等四难问题。
3.3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影响仍未消除
(1)一些生猪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不高,疫病防控仍然存在薄弱环节。(2)虽然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生猪养殖场(户)对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仍比较担忧,大都不敢扩大产能。(3)目前市场上种猪和仔猪供应较为紧张,均要提前预订,且价格仍在小幅走高,由于饲养成本过高资金压力过大,导致部分养殖场户无力购买猪源补充只能处于少量养殖状态。(4)目前生猪养殖业价位高,未来产能可能会进入过剩阶段,存在大幅降价的风险,市场投资较为谨慎。
3.4队伍不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待遇差,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乡镇兽医人员青黄不接,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科技培训不够、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4畜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加快规划编制,强化养殖培训
(1)及时编制完善全市畜牧业养殖规划,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养殖培训,全面提高饲养户的综合素质,转变传统畜禽养殖的思想观念,促进发展现代畜牧业。
4.2加快推动畜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1)建立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利用率,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2)在稳定发展生猪的同时,利用空闲地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牛、羊、禽、兔等草食动物养殖。(3)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利用南安市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4)全面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原则,支持养殖场户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条件,指导生猪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降低生猪养殖的成本。
4.3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投入稳定生产
(1)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制定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2)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服务。(3)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4)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扶持,通过项目实施,实施标准化养殖,提升科学养殖水平和保障市场供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