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计划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学困生帮扶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计划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计划范文第1篇

一、制定有关学困生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目的,根据本年级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制定《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困生研究单元任务表》,并且在每单元的教学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制定《单元知识的计划与实施表》,这样不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 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

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化   对策

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困生,而数量成上升趋势,这给当前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压力。所以我们必须展开调查研究,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一、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从国内外研究的资料表明来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我就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四个方面去阐述。

1、学校方面的原因

从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看,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弊端。如批评时,只顾数落学生,根本不顾学生的自身感受;教学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没有把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2、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不正之风。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再说网吧、电子游戏厅、麻将馆等娱乐场所随处可见,还有宗教信仰的传播,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加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小学生也产生极大影响。新的教育改革实行了素质教育,可一些地方仍实行选拔制,造成了学生中的优劣之分。

3、家庭方面的原因

因为家长素质不同,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家长把孩子当小皇帝,长大了不服管教;有的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只管衣食住行。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可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严厉指责,棍棒相加。孩子为了逃避家长地惩罚,开始撒谎,跟家长作对,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滑。有的家长认为赚到钱的才是“大哥”,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常给孩子灌输一些“不读书照样赚大钱”的思想,不少孩子受到这种读书无用论思想的侵害,学习不认真,成绩越来越差。离异家庭的孩子因缺少家庭温暖,无心学习,加上老师的疏忽,学习成绩下降而成了学困生。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因老人无力管教,而父母远在天涯,管教起来效果甚微。这些孩子本身不存在智力因素问题,是因为缺少家庭管教而成了学困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习成绩差,主要是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意识薄弱造成的。当他们学习成绩差了就垂头丧气,也不知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以为自己头脑笨,不如别人聪明。据调查问卷发现:35%的学困生都是受到大人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不用功,觉得读书是苦差事。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退缩,受到挫折时就沮丧,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读书,不愿动手,总想坐享其成。这些学生逆反心理极强,总认为老师家长对他的批评教育是在为难他,所以把老师家长对话当作耳边风,有时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这是他们成为学困生的真正原因。另外,性格内向、身体欠佳、智商有问题的学生也影响到学习,这也是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

二、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疏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句话告诉我们:想教育好学困生,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我们知道,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恢复正常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为了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我们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心中的疑惑和想法说出来,比如书信、日记等。这就减少了学生跟老师面对面的压力,也避免了让别人知道后的尴尬。当我们掌握情况后,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情况,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达到逐步转化的目的。

2、开展一对一的帮困助学活动

为了帮助学困生,我们在实验班开展一对一的帮困助学活动——让好生帮助学困生。为了把这个帮困助学活动在实验班推广开来,我们制定了一个帮困助学计划。让好生寻找自己的帮扶对象,并与自己的帮扶对象共学习、同玩耍,不得瞧不起他们,在学习上要时刻监督、帮助他们。如:帮助他们进行生字词听写,每天检查他们的作业情况,帮助他们改正作业中的错题,检查他们的课文背诵情况等。为了让好生方便帮助学困生,编座位时还把好差生编在同一桌,这样好生随时能监督和帮助学困生了。在活动中,好生积极主动帮助学困生,而学困生学习也比以前努力了。通过这个活动,班里的学困生不但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密切了。可见这个方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3、赏识学困生,给予他们机会

老师要懂得赏识学困生。 “人生最深处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赏识自己。”从这句话我们应该知道:即使是学困生,他们也有某方面的长处或优点,也希望别人的关注和赏识。平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加以肯定和赞赏,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加上高年级的内容越来越深,所以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只能听懂或掌握小部分。因此,对那些基础差、不爱听课、不写作业、脑子灵活的学生,我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5、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就目前情况看,转化学困生的任务光靠老师是无法完成的。因为老师势单力薄,教育起来效果不佳,必须靠社会、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行。我们知道,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为了能更好的转化学困生,我们学校不但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来校讲座,而且建立了家校联系的桥梁。如定期举行法律讲座,定期召开家长会,打电话给家长,作一张家校联系卡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告诉他们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让孩子学会自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要采用暴力的方式进行教育,要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选择孩子能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让家长积极配合老师,与老师一起分析孩子学习差的原因,还要主动校访,多关心自己的孩子,长期与学校合作,与老师合作。

参考文献: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甘肃教育出版社

《中外教育管理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72-0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生源素质、学生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如何使这类学困生的学习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符合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是涉及到保证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影响他们学习的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内因是制约人的思想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制约学习的内因主要有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或学习态度;外因是制约人的思想行为的外在环境因素,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学困生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归因。

1.来自家庭教育的不良因素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可是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有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欠缺,对孩子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更是知之甚少,主要表现为溺爱、包庇、简单、粗暴、束手无策、放任、体罚等,使学生养成消极的心理;有的家长期望值过高,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及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品行不端,父母沾有酗酒、赌博、偷盗、吸毒等恶习,或夫妻不和闹离婚,甚至夫妻离异,致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应有的家庭温暖,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容易导致孩子发展成学习困难学生。此外,随着近几年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逐年增加,隔代教育和只关心儿童温饱的“看护式”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2.来自学校教育的不良因素

在教学中以至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对学困生关注不够、教学水平不高、责任心欠缺、教育方法和措施不当等不利因素,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障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或后果,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对学生智力、学习问题及帮困的必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要求过高;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对学生个人兴趣、能力、感受、观点、家庭缺乏必要的尊重和关心、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教法不当,教师组织管理水平不够高,处理问题缺乏公正或急于求成,过于粗暴,动辄讽刺、挖苦,甚至体罚、以势压人等。

3.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受当今社会上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的缺失、读书无用论等不良思潮和风气的影响、侵蚀。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教育引导、干预,他们就很可能会偏离成长的道路。社会不良交往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许多事例还证明,一个厌学、逃学的学生背后往往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此外,还有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这都说明了净化社会空气、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4.来自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学困生在知识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外,自身内在因素出现障碍也是不可否认的。大量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落后,往往在学习动机上缺乏明确认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态度马虎、学习行为懒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缺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的生理及性格等因素的负面影响,造成学困生恐惧、沮丧、防御、畏难等障碍性心理是形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心理的形成又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三、教育对策

1.从激发学习动机入手,认识自我,让学困生想学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培养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困生之所以“困“,是因为更多的在于他们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学习努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磨练学困生的学习意志,逐步使学困生在学习上处于情绪饱满、敢于思考的主动状态。在帮助学困生时,老师要有责任感,有信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去做。一方面教师要采用期望性的语言和行为去感染学困生。如常对学生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我喜欢你”、“你能学习,一定能学好”、“你进步了”等等。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和任务。

2.从改善环境突破,融洽关系,让学困生爱学

学困生的长处及优点常常被他们的短处所掩盖,别人也不易发现,学习上经常饱受失败的痛苦,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环境,从而排除他们学习上浅尝辄止的心理和畏难心理,对学困生提升学习成绩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们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进一步与学困生确立合作关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要让学困生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使学困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其次,采取分层教学法,进一步建立生生关系,针对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学习上的差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目标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从备课、上课、辅导、练习中,专门为学困生设置较为合适的教学目标。做到课堂发言学困生优先,课间谈话学困生优生,作业面批学困生优先,课外辅导学困生优先。这样做,融洽了师生关系,缩短了后进生与优等生的距离,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学。

3.从培养兴趣着力,授之以渔,让学困生会学

那么怎样让学困生会学呢?

3.1要关注外因――教师的教,为解决学困生学习上的困难起保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因此,对学困生的学习,教师要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设计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逐步排除学困生的焦虑畏难心理。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和手势、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寓言和游戏、现代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新、奇、悬、趣”的小实验、小制作,列举一些有意义的事物和现象,使学困生乐学、会学。让学困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满足他们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拓宽他们学习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把他们从厌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3.2要重视内因――学生的学,让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课堂上坚持做到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等。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是因为他们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智力水平低下或智能没有得到挖掘,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欠佳,教师要让他们学会用“笨鸟先飞”的方式学习新知识,以勤学好问的态度解决学习中不懂的问题。古人云:“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困生发展性辅导的关键。教师应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和学困生一起分析学业状态的进度,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让他们既感到教师的关怀,又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教育,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4.从心理需求出发,提供成功体验,让学困生树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成功体验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困生大多数都很敏感,又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有时表面上表现为无所谓,但内心希望得到好评。所以说学困生要比一般学生更需要获取成功。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在于点燃学生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发现其潜在的能量。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譬如教师可以用分层递进的教学理念,对他们采用学习要求低起点,学习进度小步子,教学活动分层次,点滴进步多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针对他们学习上的浅尝辄止心理,老师对学困生的要求要宽松,对完成的作业要求不搞一刀切,对考试的得分不要计较,使学困生多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从根本上消除学困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和焦虑感,树立自信心。

5.热心指导家长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毫无疑问,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位老师。家长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都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不少家长由于过高的期望和频繁的唠叨、训斥,对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造成孩子轻生。所以帮助家长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配合学校做好学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除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心理咨询室等途径与家长沟通以外,还可举办一些家长心理辅导讲座,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使家长更加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自觉改善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主动配合学校,家校协作,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结束语

总之,学困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成,教师首先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更要有爱心,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学困生帮助,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体验,才能让他们重拾自信,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刘宣文.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学习指导,2005年5月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计划范文第4篇

一、潜心研究学生特点,量身定做教育计划

班主任教师有效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对学生具有全面的了解,只有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够针对性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笔者经常担任中低年级班主任,在工作中不仅注重研究这一年龄段学生共性的思想特征、生理特点,还注重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分析,为每一位学生“画像”,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进行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笔者侧重于制定计划,引导他们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之中,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逐步改变封闭、内向的性格。对于外向型性格的学生,笔者侧重于发挥他们热情、热心的优势,在班级活动组织等方面多压担子、交任务,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特长,提高自信心。笔者在班级管理与学生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时候充当了“临时家长”的角色,深入了解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脸谱进行因人施教,为学生营造更为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关心爱护帮助学生,感受家庭一般温暖

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远离父母,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周日下午到校,一直要到周五的下午才离校回家,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里,许多学生会在心理上感到寂寞甚至无助。针对这样的状况,班主任教师应当多关心、爱护和帮助学生,致力于营造家庭一般的氛围,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首先,笔者在工作中经常抽出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有的教师认为中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谈不出什么内容,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小学生也具有独立的思维,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小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他们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沟通活动,学生能够在内心与教师拉近距离,主动地向老师靠拢,产生信任与依赖情感,对于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较大。其次,笔者在工作中爱护每一位学生,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或者体罚,而是耐心和学生讲道理,以慈母一般的关爱、严父一样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接受教育,并迅速改正。另外,笔者还在学习与生活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的学生学习不得要领,笔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提高学习技巧。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笔者也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

三、开展心理障碍疏导,发挥思想干预功效

中低年级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自小离家,更早地开始了独立生活。受阅历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内心小世界也是丰富的,学习遇到困难、同学交往受挫、家庭遇到变故等多种因素会在学生内心产生程度不等的波澜,部分学生会出现心理障碍。作为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群体的学生,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要利用各种契机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将学生的心理回归到正常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如有的学生因为自身学习成绩滞后,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小小年纪整天抑郁寡欢。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一方面抽出时间与这些学生进行谈心,还安排班级干部与其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成绩滞后的原因所在,引导他们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改进,逐步提高,树立信心。再比如针对一些独生子女不合群、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状况,笔者在班级专门开展了主题班会,以“如何与同学相处”为题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个成员,做任何事情都要充分考虑集体与他人的情况,引导他们逐步纠正过于自我的思想,积极融入到整个班级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这样的思想干预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再比如有些孩子在物质条件享受方面出现了一些攀比的心理,对此,笔者在班级开展了“勤俭节约是美德”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虽然自己的家庭条件好了,但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在校期间应当在学习与能力方面进行竞争,不要在物质条件方面盲目攀比,将学生的思想与精力转移到学习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构建和谐班级集体,营造团结友爱氛围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成长;转化学困生;需要;成功;自信

中图分类号:G4

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困难生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的,这些学生在班级中虽然是少数,学习困难生文化薄弱、数学基础尤为不扎实,许多学生畏惧学数学,感到难学,失去了学习信心,从怕学到不愿学,这是在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对他们实施科学的教育。以他们可接受的方式享有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过从教育中获得一份自信,获得一种向上精神状态。

要实现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从改变学生观入手,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还要有爱心和耐心,坚持不懈地、艰苦地、一点一滴的努力;更需要导向正确、选择适合的策略和方法。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认真思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而思考和措施的根据就是适合学习困难的学生。

(1)合作竞争,让需要改变厌学。

当学生不想学或学生投入不够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实验证明,当学生处于最佳情绪时,最能发挥智能操作水平。兴趣的本质是心里需要。心里上有了某种需要学习才能变得主动。

互助“结对”。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帮扶前,让每个学习困难学生都有明晰的发展目标,以学习成绩提高的心里需求为支撑。通过老师和家长,加强对对子引导,帮助他们制定合理计划,并开展对子之间竞赛活动。对帮扶学生来说,在帮扶过程中,有了一次奉献的机会,这个机会,实际上是实现个人才能,体现个体价值的机会。

合理“分组”。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力量是无穷的。要实现一个目标,需创造群体支撑的环境,这是每个人取得成功重要条件。合理分组。一般4人一组,组内有学习成绩较好的,也有较差的。每个小组要形成一种沟通与交流的环境。各组之间倡导合作竞争,有竞争才能有发展。

自主“组队”。小学生有活泼、好表现的特点,而且精力旺盛。学习困难学生也不例外。可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自主组织学科活动队。

弥补缺陷,让成功促动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动力,它可以促进儿童更好的学习愿望,没有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有事做。有事做,而且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就是一种成功。学习困难学生有时不是不想学而是不能学,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知识“欠账”太多。可采取弥补知识缺陷的办法,帮助他们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

课前“补缺”。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提高认知能力的前提条件,就是帮助学生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检索出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和技能,已作为学习新知识必要准备。在帮扶中可采取“课前练习”办法。即在每一节课开始前进行“课前练习”,由老师出示与本节课有关知识进行测试。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教师从学生错误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缺,为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课中“补难”。课上教师要着重分析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难点和学生的心态确定教学难点。教学时可采取放缓进度,低起点,小步走的办法,让学生跟上教学步伐。学生独立活动时间是为学习困难学生补习的最佳时机。

课后“补漏”。从学生作业中最能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中的“漏点”。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作业尽量在校内完成,在教师的监督或指导下完成作业,完成率较高。课后补习时机,可在课间、午间、自习课或在放学后。在校内做作业,遇到不会可以随时问老师和同学,因此作业正确率也会较高。

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补习,并不是一项立竿见影速见成效的,也不能很快在考试成绩上或学习能力有所反映,要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上。

(2) 鼓舞激励,让自信驱逐困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当补习方法不能使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效果显著时,就得辅以另一种方式和策略,可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增强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使他们正确对待可能与挫折,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总结教训,振奋精神,努力进取。学习困难学生主要问题是自信心较差,学习积极性较差。问题产生原因是,他们经历学习过程的反复困难。

重“习惯”。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引导和指导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成绩偏差的学生,因为一时还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或一时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成绩固然上不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传授、介绍和总结各种成功、有效地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成效。适当点拨,并恰当地将关爱传递给他们,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多“交流”。要实现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宽容是师与生交流的起点。而切切实实做到宽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又很需要费一番工夫,有时一、两个学期,甚至会更长时间。平时对他们多一点关注、鼓舞。课上多看他们一眼,课下多与他们谈一谈,做作业时多指点。尽力让每个学习困难学生感受到关注和鼓舞的滋润,心灵受到触及,学习欲望被唤醒,自然有了学习的进步。

勤“鼓励”。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鼓舞能唤醒自信,而自信源于每天的努力。努力就有长进,不努力就没有成功。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是转化学习困难学生重要保障。激励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跨越式的发展。针对学习困难学生不同情况选择使用不同激励力度和方法,使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准确、恰当、切合实际鼓励和提醒。激励形式多种多样,如目标激励,语言激励,榜样激励等。当然,激励可以是批评或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