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振兴帮扶规划

乡村振兴帮扶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振兴帮扶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振兴帮扶规划

乡村振兴帮扶规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分批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要求

(一)加强驻村工作队伍管理,协助村两委制定好村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抓好各项帮扶工作落实。进一步摸清村现实情况和群众需求清单,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做好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保障有力为重点,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保障好脱贫人口基本生活需要,提高脱贫人口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施精准帮扶。逐户分析原因,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举措,实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发展产业和参与就业,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制定帮扶措施清单,利用现有政策加以帮扶。

(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帮扶工作机制,落实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机制,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创新帮扶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工作重点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一)摘帽不摘责任,扛实责任担当。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作为重要任务,传导压力,压实责任。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履行驻村责任,立足岗位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摘帽不摘政策,产业发展不停步。对村集体和已脱贫户的帮扶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继续按照现有政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政策平稳有序过度,过渡期内,应扶上马送一程,争取帮扶政策措施和到户产业项目,金融扶贫、教育、医疗等政策,落实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政策,防止出现“断崖”效应。

(三)摘帽不摘帮扶。要落实好“双包”责任和帮扶项目,协调各类资源帮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力量不能减,督促所有参与帮扶的干部要不定时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对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帮扶干部要及时跟进帮助解决。工作队要一如继往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帮助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已脱贫群众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有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已脱贫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村两委要严格落实到村项目实施情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四)摘帽不摘监管,强化监督不松劲。要常态化评估已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切实加以解决,实行动态清零。密切关注扶贫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关口前移,强化排查预警,及时合理处置。

四、方法措施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性。特别是脱贫之后,防止帮扶松劲懈怠,防止政策急刹车,防止一撤了之,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责任,健全工作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工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维护好供水工程安全,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光伏等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五、组织保障

(一)成立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帮扶村书记和第一书记一起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紧,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局面,要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抓好村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较衔接。积极发挥“三个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即村支部引领作用、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将抓党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围绕“抓好党建促振兴,抓好支部带队伍”,培养有工作能力、发展能力、致富能力的“能人”充实两委队伍。

乡村振兴帮扶规划范文第2篇

一、抓七大扶贫计划,确保年内贫困户全部脱贫

根据我县《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对剩余的28户贫困户逐户分析、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落实好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危房改造治理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贫困残疾人扶贫、扶贫扶志等七大扶贫脱贫计划。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抓乡村振兴,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质量

把乡村振兴和贫困户帮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一是在厕所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全饮水、道路修整等工作推进中,优先让贫困户享受各项惠民政策,建设过程中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我镇计划今年为所有贫困户建设卫生厕所、为有需要的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二是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百企帮百村”等政策,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帮助贫困户本地就业,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本领。         

三、抓精准防贫,加大边缘人口保障力度

乡村振兴帮扶规划范文第3篇

一、苏区振兴成果喜人,革命老区盛开幸福花

近3年多时间来,广昌县紧抓苏区振兴与“同心・振兴”双重战略机遇,全面策应,主动对接,取得了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成果,浇开了红土地上的幸福之花:1.累计争取上级各类扶持项目480余个(含打捆项目)、资金逾28亿元,加快完善了各类基础设施建设;2.获得上级财政补助资金4136.95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997户,高标准打造了贯桥村、姚西村、高排村、石良村等一批苏区示范点;3.获得中央统战部捐款捐物累计800万元;4.获得全省统一战线实施“同心・振兴”项目100个,协调各类项目资金1.6亿元,获得捐赠资金3700万元。两年来,广昌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据统计,上一年(2014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7.02亿元,增长9.8%;财政收入8.13亿元,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1元,增长15.1%。

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美丽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4年6月,中央统战部印发了《中央统战部对口支援广昌县工作方案(2014-2016年)》,确定3年内重点帮助广昌援建学校10所、乡镇敬老院6所、村卫生室104所,援助资金约3000万元,并将在智力扶持、争取政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公益帮扶等方面实施精准扶贫。目前中央统战部捐款捐物已达800多万元。

广昌县一直坚持“旅游强县”的大产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莲花生态旅游主题,融入莲佛文化、明清古迹、红色遗存,精心打造一条“探抚河源头、赏姚西莲花、游明清古迹、受红色教育”的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广昌建设成为“江西著名、海西盛名、中国知名”的全国莲花生态休闲旅游首选地。广昌县委、县政府强化了旅游工作领导,在对接振兴计划中整合发改、扶贫、新农村、财政、白莲、交通、农业、水利、文化、卫生、交通、农业开发等有关部门组成旅游产业发展联系单位,在项目建设上尽量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做到资源共享,给予最大倾斜。

(一)走进驿前镇贯桥村,修葺一新的同心街、振兴路宽阔平坦,整洁亮丽;新建的小学、医院和63套农民集中安置房白墙黛瓦,鳞次栉比;篮球场、休闲广场、农贸市场、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自2012年以来,广昌县整合“同心・振兴”捐赠资金、省农行、省地税等部门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资金3280万元,为贯桥村实施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31个工程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了苏区振兴的样板工程。在项目建设中,为了照顾当地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按星级标准建设了旅游厕所、按国家A级景区标准建设了大型停车场、精心设计并树立了旅游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如今,“高虎脑苏区小镇”已经成功创评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红色旅游的发展让当地百姓得到了不少实惠。随着苏区小镇的建设成型,高虎脑的名头逐渐变得越来越响亮,不断的吸引省内外的游客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随着游人的增多,当地村民有经济意识的一批人率先抢抓到了机遇,开农家乐、农家旅馆、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服务,出售当地自产的特产等,带动了农田农闲之外的就业,村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普遍增加。

(二)来到驿前姚西村,那个多年前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如今已经变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国莲花第一村”。自这里被列为中央苏区振兴示范点以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苏区振兴规划,县委、县政府累计筹集5000多万元对姚西景区进行打造和提升。姚西村前1400余亩荷塘里的电线杆全部迁移,姚西村及各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良好的整治,姚西村10余个村小组的房屋进行了风格统一,对所有房屋进行了粉刷,房顶上的黛瓦也进行了镶边嵌檐,新修了景区3条环形路,村际公路面貌也得到改观。十里荷塘中央的竹林也进行了清理,砌好了护坡堤坝,铺设了多条内部环形游步道,增设了休闲桌椅,竹林周边还修建了数个荷花观景台,以竹林为中心的2000余亩荷塘的渠道、田埂,全部进行了园田化建设。为了适应游人越来越多的趋势,2013年重新新建了旅游标识牌、导览系统、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同时改造了供电变电、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姚西村因其壮观的莲花景观,及其生态田园之美,2012年成功入选中国 “最美乡村(小镇)”百佳,2013年成功入选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2014年入选“江西省休闲旅游秀美村庄并成功创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三、借乘苏区振兴东风 全面谋划旅游发展

为对接苏区振兴计划,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自2012年以来广昌加大红色资源挖掘整合力度,已新摸排出有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18处,并积极着手省保、国保申报工作。同时,精心打好“广昌路上”这一红色资源牌,大手笔打造以广昌路上红色群雕公园为依托,以高虎脑红色遗址群为主要支撑的红色景区。

为发展旅游产业多样化,广昌县还集中力量深入挖掘莲文化、古镇文化、宗教文化、恐龙文化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对各乡镇乡村旅游点进行了全面摸排,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景点景区品质,丰富旅游业态,彰显地域魅力。旅游项目建设单位在全县展开:龙凤岩、定心寺与莲神太子庙、莲温泉勘探、青龙生态园、仪凤莲花山庄、玖祥火龙果休闲旅游生态园、B江莲花港湾、荷源公园等建设正在有序进行。

乡村振兴帮扶规划范文第4篇

一、2021年一季度工作情况

(一)抓中心促重点,经济发展稳中有增。第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40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2万元;招商引资完成563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842.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130.9万元。

(二)抓改革调结构,基层党建焕然一新。一是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选举工作,换届后村“两委”常职干部共计69人,常职干部平均年龄42.08岁,学历及工作能力大幅提高;二是带领镇、村干部到彭州、广汉、罗江等产业发展好、文化建设强、村级治理优的地方考察学习,提升干部的思想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三是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鹿塘水乡讲座”能力提升培训班,开设农村基层工作、写作、演讲、摄影和礼仪共5个培训班,进一步提升镇村干部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抓项目促发展,乡村振兴成效明显。一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已流转土地21350.8亩,达总耕地面积的53.5%;二是建立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根据的产业分布特点及优势,将农业规划分为“一区、四地、多点”,建立镇领导联系园区、基地和农业新兴经营主体制度,定期调研分析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产业快而稳发展;三是有力抓实县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和“鱼米之乡人居环境”建设项目,联合永太等乡镇已成功申报县级“鱼米之乡”;四是成功举办镇第三届青市桃花节,吸引游客约2万人,规划筹备镇第三届龙虾美食活动。

(四)抓治理保平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加强肺炎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地落实,组织镇村干部及志愿者推广使用“天府健康通”,登记注册率达常驻人口的82.5%,并持续推广宣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二是全力做好禁毒工作,建立镇村干部定期联系涉毒人员工作机制,每月初召开会议对当月禁毒工作进行研判部署,落实禁毒、禁种铲毒、重点场所巡查、高危场所排查工作;三是严格执行《县人民政府2021年森林防火命令》,落实森林防火“三包”责任制,实行镇、村、社“三级网格化”管理,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四是将秸秆禁烧、河长制、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垃圾“日产日清”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加快推进农村“四大革命”。

(五)抓服务惠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对已脱贫户和边缘户关注和监测,坚守不返贫底线;二是完成低保清理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并坚持动态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三是提前做好春耕备耕,对渠道、塘堰等水利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对河道内垃圾杂物进行及时清理,确保春季灌溉工作正常推进;四是抓好就业帮扶工作,通过技能培训指导、就业帮扶、创业政策落实等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已开办美食烹饪、婴幼儿护理等就业培训班2次,共120余人参加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季度在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村人畜用水和生产用水困难,严重制约我镇产业化发展;二是村级集体经济任重道远,大多数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融合度不够;三是动员各村(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强国学习成效不明显,注册和学习人数偏少。

乡村振兴帮扶规划范文第5篇

一、做好村民活动场所建设:

1.完善村村部办公楼建设。

2.新建小学教师住房两间。

3.新建文体活动场所(农民书屋、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

二、抓好土坯房改造工作。

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机遇。加快村的土坯房改造进度。将边远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民移民异地建房,做大石子岌自然村落,并在乡村的统一部署下做好规划设计,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

三、引导产业转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争取林业部门的支持,重点做好毛竹林的改造工作,使该村大面积的毛竹林品质和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让村民能够“靠山吃山”。同时,有序引导劳务输出,使剩余劳动力有工可做,收入稳步增长。

四、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力度。

对村的因病、残等原因致贫的贫困家庭,进行经常性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在去年重点关注走访二十户贫困家庭的基础上,今年力争扩大至三十户。用足帮扶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倾注人文关怀。

五、协助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1.助做好国家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2.协助做好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的安置及补偿工作。

3.配合香港“地球之友”(环境保护团体)做好区生态保护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4.力争设立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就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