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突出“人防”。一是明确学校安全责任和任务。学校、领导、教师实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汉台区学校安全事故责任及追究办法》,教体局、学校、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领导包片、科室包面、工作人员包校的安全工作一岗双责机制。二是健全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学校安全工作队伍。各学校、幼儿园健全了安全保卫机构,充实了安保人员,成立了护校队。300人以上的学校、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专门设立了安全保卫处,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事件。三是建立校园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学校幼儿园的安全检查形成常态化。建立危房台账、不稳定因素教师台账、学校幼儿园聘用人员台账等。对突发事件研判和预警,采取明察暗访、安全隐患月检查月通报、责任追究等措施,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配齐“物防”。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就学条件。近几年,该区对新建的19所寄宿制学校全部按标准配齐基本安保设备设施。共配备2977套伸缩警棍、催泪发射器、警用钢叉、防割手套等防护装备。每年从教育经费中划拨10.45万元专款,用于薄弱学校的安全人员补助。二是加强校内食堂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规,要求食堂必须持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服务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许可证,定期对食品卫生等实施监督检查,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学校,杜绝各类食物中毒事故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多次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深入学校对运送、储藏、加工、发放等环节进行指导检查、总结通报。因措施得当,防范有力,全区学校幼儿园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三是加强学校幼儿园消防设施设备的投入。在校园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在走廊、楼梯间和出入口设置消防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在教学楼、学生宿舍、餐厅、锅炉房、实验室等处张帖安全通道标识;有效杜绝了校园火灾发生。四是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学校是人群聚集区,为有效防控各个季节传染病,全区各学校不断完善防控制度及措施,各学校实行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随访制度、消毒制度以及上报制度等各项制度落实得力,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技防”。加大安全设施设备投入力度,配备了现代化强有力的安防技术装备,建立完善了校园监控、预警系统。截至目前累计投入579.17万元,用于聘请专职保安、购置三防设施、维修加固校舍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在校园要害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备432个,报警装置129个,建立预警系统和监控室,保证设备24小时开机并落实专人值守。
创新“心防”。一是安全教育多元化。各学校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结合校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时间季节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全区共组织15567人次参加陕西省中小学安全知识网络竞赛。编印了《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手册》、《小学生安全与健康常识》。一些学校印发了《安全知识100问》,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同时还以安全演练为途径,加大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仅2011年共发放安全教育传单89290份,开展应急演练252场次,参加演练8万多人次,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培训866场次,极大地提高了师生防范、自卫、自救能力。二是心理健康系统化。各校配备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扩大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他伤、自伤、自残事故,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法制教育常态化。大力开展法制长廊、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不断拓宽法制教育渠道。规范学校法律读本的内容和要求,积极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法制建设中的作用,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至少要到学校开展一次法制专题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师生法律意识。同时,深入开展“带法回家”和“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安全防范工作中来。
在新医改大政策的推动下,区域卫生将逐步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由于各地的管理模式不同、区域的规模不同,区域卫生信息化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有一些基本问题是相同的,处理好这些问题,有利于区域卫生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区域卫生信息化直面两大难题: 一是机制问题,谁来投入?谁来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和使用信息?二是集成问题,多时间、多地点、多人群、多格式的信息如何集成和共享?” 9月下旬在由《计算机世界》报社主办的 “2009年区域卫生信息化高峰论坛(北京站)”上,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发表了上述言论。
继前不久联合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成功举办“2009年区域卫生信息整合高峰论坛(上海站)”之后,《计算机世界》报社再次邀请国内外区域卫生信息化领域的顶级专家,探讨体制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建设模式、信息资源利用等核心问题。
机制: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
“区域卫生信息化一定要是政府主导的、有需求的信息化。”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蒲卫表示。
“看病难”源于看病乱,据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晖介绍,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分级医疗,也就是: 社区首诊,其次是专科医院,最后的选择才是综合性大医院,各级医院可以双向转诊; 而我国则是随意就诊,看病过程没有控制,患者很少去社区医院,而是盲目选择大医院,导致分级架构倒置,大医院人多为患、看病难。
因此,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医改”也强调,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很多人即便是患上伤风、感冒这样的常见病,也不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关键在于医务人员的水平不一样、医疗资源不均衡,应加强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的交流和互动,并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生培训机制,提高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水平。”北京复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宋炎表示。北京朝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悦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 “区域卫生的根本目的有两点,一是好医生能在社区医院看病,二是老百姓能在社区医院看上病,这就需要均衡医疗资源。”
王晖认为,新时期社区卫生工作有三大重点: 一是回归医疗公益性,降低医疗费用、关注弱势群体、政府主导建设; 二是以病人为中心,强调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基本信息管理、首诊负责制与责任医生概念; 三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从个体健康向病人家庭、社区群体健康管理延伸,强调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
在服务机制上,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由传统的被动式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零散服务向“持续”转变、由传统的手工作业向“信息化”方向转变。主动服务表现在建立家庭病床、疾病跟踪机制,同时建立社区团队实现区片责任管理,制定社区出诊任务。持续通过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实现生命全周期服务,针对不同生命周期不同人群建立专项档案资料。
技术:
关注集成与共享
“归纳起来,区域协同医疗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实现患者的持续医疗,二是区域医疗资源的共享。”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说,区域医疗的基础是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纵向与横向的信息共享。
除了政策与体制上的配合外,在信息支撑平台建设中,有若干技术问题需要着力解决。薛万国认为,在技术构想上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医疗机构,包括: 医疗记录共享、双向转诊和医疗资源共享; 二是居民,包括网上预约、结果查询和健康教育; 三是管理机构,包括: 资源利用统计、医疗统计、药品使用监管和疾病监控; 四是第三方服务者,譬如: 网上采购平台、集中药品配送等。
根据这四类需求,薛万国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七大技术构想。
一是患者标识。区域协同医疗以人为中心,患者或居民的统一标识是最基本的问题,统一患者标识的关键是处理好区域全局标识与医疗机构内部标识的关系。一种方案是显式标识,统一发放就诊卡(标识号),医院统一使用。其优点是: 标识机制简单、患者就诊方便,缺陷在于: 医疗机构内部系统改造量大,尤其不适用于外地患者较多的城市; 另一种方案是隐式标识,医院内部建立统一标识,分散式分配,各医院使用自己的标识,并建立内部对照机制,其优点是适应性强,缺陷是处理机制较为复杂。
二是数据存储。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选择,集中式的优点是: 结构简单、便于统计分析,缺陷在于: 网络带宽占用高、数据中心压力大、适应性差; 分布式的优点是适应性好、系统压力小,缺陷是统计分析不便。
三是可伸缩性架构: 多数据中心。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会存在多个区域数据中心,那么如何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再进行互联?这种情况下,需要先搞清楚根中心在哪儿。
四是面向服务的集成结构。可以把数据中心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数据层,存放病人医疗相关的信息,医疗文档、医疗机构放在数据层; 再通过SOA的方式建立一个服务层,包括所有医疗机构和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结,在服务层建立一个标准,通过数据服务的方式和数据中心进行交互,譬如: 注册服务、访问服务、转诊服务、医疗资源查询服务等。
五是医疗机构接口。关键在于怎样最大程度减少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修改,解决的方法是形成一个基于统一标准的医疗文档库,然后通过外部访问服务接口和数据中心进行对接,把所有联接封闭在这个接口层去解决,这样的话内部的数据不需要做接口。
六是协同检验检查。患者在社区医院抽血,然后病人就可以回家了,不用跑到上级医院去,由外送的机构把标本送到上级医院去做检查,做完检查以后,这个信息再通过网络返回来,病人只要在社区医院就会获得上级医院的服务,病人不用来回跑,通过网络来解决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七是区域预约与资源共享。譬如预约挂号,一种方法是医院自己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预约网站,每个医院自己的专家号资源都是内部自己管理; 第二种方法是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它必须要和医院动态变化的专家号信息建立实时的交换,这就需要标准化的数据。
管理:
打好基础走好第一步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实际操作中,除了技术问题外,更关键的难题在于管理。”总医院原计算机室主任任连仲认为。
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德睿医疗咨询公司董事长Sheldon Dorenfest讲述了美国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美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社区卫生信息网(CHIN ,Community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s)成为美国第一代的区域卫生信息网,它是所有权分开的、独立的,要在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之间共享数据,但这种模式很快遇到了问题: 目标不清晰、对参与者来说价值不大。
从1993年开始,在克林顿政府的医改方案下,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网开始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网遍布了美国的每一个城市,CHIN则逐渐消失。
区域医疗信息网(RHIO)是美国的第二代区域卫生信息网,RHIO在2000年后开始出现,到2004年,国家的政策逐步出台,并且成立了医疗信息技术国家协调官办公室 (ONCHIT)。从2004年起至今,出现了大约100个官方认可的RHIO,其中出现了一些成功实现数据共享的模式,也有很多RHIO没能找到一个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最终出现了财务危机。
从美国区域卫生的发展中,Sheldon Dorenfest总结出五点经验: “第一,远景宏大,但需要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二,过于简单化的实施方法容易导致失败; 第三,缺少利益相关机构的支持,容易导致失败; 第四,在没有想清楚的想法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容易导致浪费; 第五,第一步的切入点要小,而且是想清楚了的,同时需要利益相关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当前,中国的区域卫生信息网和电子健康档案与美国多年前的情况类似: 有宏大的远景目标,有大量的资金可以投入,但却没有搞清楚项目启动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同时也缺少利益相关机构对哪些数据进行共享的承诺和支持。对此,Sheldon Dorenfest尤其强调,一定要打好扎实的基础,仔细定义项目启动的第一步,从有价值的最小数据集开始。这就好比目标是要建成一座50层高的大楼,必须从第1层开始稳扎稳打,地基一定要扎实。
蒲卫认为,应该从简单做起、先易后难,把不现实的目标分解为若干可执行的具体实施方案。“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遥远、太宏大,否则很容易失败,也很容易浪费资金。”任连仲说。
资源:
如何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只有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才能发挥出价值,数据辅助决策远比局部应用的作用大得多。对此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樊小玲感触颇深,从2005年开始,卫生部承担了一项“十一五”课题―“军队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也就是研究怎样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卫生信息资源,来为卫勤机关的辅助决策服务。
1意义与背景
1.1研究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社区老年慢性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同时,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和治疗也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是纸质的文档或者建卡,再后期输入电脑以保存[1]。这样,诊疗与慢性病分开管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后期随访困难,劳动强度大,容错率低,患者情况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对此,我院从实际问题入手,将社区慢性病管理与临床诊疗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目的在与从根本上提高高血压社区患者的管理水平、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1.2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其中带来的问题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我国的医疗费用也在呈现几何式上涨的态势,大大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政府的投入与医疗保障资金的负担都在不断地加重。这其中,慢性病的防治成了日常医疗中的重中之重,怎样能在最小的成本下换取最大的疗效,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根据资料显示,我国2/3的高血压等慢病患者都在居住区域内就诊,同时,患者在社区医院接受治疗、随访的比率高达80%,明显高于非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说明社区医院门诊在慢性病的治疗上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在社区医院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临床指标的控制水平,规范的社区管理。随着在社区门诊就医的患者逐渐增多,社区门诊的工作量也在日益增大,在保证建档、管理、治疗、随访、重点对象的血压控制等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探索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新方法,提高效率,从而解决医患矛盾。
2方法
2.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侧重于高血压门诊诊疗路径与高血压社区医院管理方案的研究,要做到两者在日常的管理中既要相互独立有着各自完善的管理体系,还要相互联系时刻掌握一手动态,对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在这其中有关高血压门诊诊疗路径主要以高血压防治指南为基础,在疾病诊疗、用药、检验、并发症的防治与治疗等方面采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避免重复诊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高血压社区门诊的管理路径上,要将治疗路径与高血压的管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首诊、复诊的准确记录,定期随访记录,健康教育与重点对象的护理与观察,血压走势的预测评估等。
2.2研究步骤在制订医疗路径上我们必须遵循科学系
统程序步骤来进行,一般分为四块:①计划准备阶段,这里主要分两块:一方面是医院自身的一个准备,由中心主任作为小组长,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另一方面是与有技术能力的计算机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对医院的想法与要求与公司进行交流。②路径制订阶段,研究小组要根据前期制订的计划,以及既往的工作经验,通过相关资料,制订科学、严格的高血压与社区医院诊疗和管理规章制度,不仅对医院本身的管理提出要求,也要对患者的后期维护提出要求。③实施阶段,路径实施的过程中,要从本质上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心态,让他们认同且接受这个方案,改变其错误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整体上把控医院的路径事实,做到细节无错误,小事不拖延。④评价改进阶段,为了便于推广与改进,在路径生成的同时建立日常实施项目监督小组,由医务科牵头,主要进行质量与服务的监督。对优秀的团队与个人进行嘉奖,对所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在前期的路径方案上提出新的改进,使得方案更加高效,更加完善。
3结果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关于在农村的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方面到底投入多少,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新医改方案已经确定要对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和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资进行补助。”
社区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尚未妥善解决
本刊讯(记者 胡睿) 在11月15日召开的“2008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技术指导组最新基线调查报告显示,2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中,36.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48.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小于150平方米,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租业务用房,租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70%是部分或全部自己承担租金。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发改委将投75.14亿用于社区医疗建设
本刊讯(记者 胡睿)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于2008年11月3-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卫生部妇社司副司长秦耕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国家发改委非常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研究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和规划,并准备立项实施。项目建设总投资初定75.1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6.63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2009-2010年。
哈尔滨“一证通”方便参合农民就医
本刊讯(记者 陈静) 2009年1月1日起,哈尔滨市参合农民实行“一证通”就医制度。“一证通”是指参合农民在一个统筹地区内,持“合作医疗证”等有效证件,可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不需要再逐级办理转诊手续、持转诊介绍信到上级医院就医。目前,哈尔滨市8区10县(市)已经全部建立了新农合制度,实现了对全市所有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
南京社区医院门诊费只有大医院1/3
本刊讯(记者 田昊) 11月11日,记者从南京市卫生系统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获悉,截止目前该市已建成各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80个,社会卫生服务普及率为98%,人口覆盖率为100%。居民到社区医院就诊的比例占到全市门急诊总量的44.7%,社区医院人均门诊费用为53.09元,人均住院费用1920.92元,分别只有三级大医院的33%和25%。
重庆4亿世行贷款筹建基层医疗机构
重庆日报讯 11月16日,重庆市卫生局发出通告,“世界银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与改革项目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予项目”初审工作已经完成,此项目获得世界银行贷款4亿元,将用于支持38个区县(自治县)建设8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120个农村乡镇卫生院以及2000个村卫生室。
海南将为乡镇培养600名医学生
健康报讯 海南将借鉴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做法,采取“入校前签订协议,在校期间省财政资助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方式,连续3年每年招收200名高等医学院全日制大专以上大学生,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卫生院培养人才。预计第一批学生将于2009年入学。
福州实现药品配送100%进村
福建省福州市药监部门通过设置“便民药柜”、“流动药箱”和建立村卫生所,不断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截至目前,该市已全面消除了农村医药空白点,药品供应网覆盖面达到100%。福州市药监部门还积极动员配送企业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价格优惠、及时方便”的原则,根据“便民药柜”用药目录进行配送。据统计,现在的“便民药柜”和“流动药箱”的药品价格下降了30%以上。
(通讯员 宋科冉)
河北医学毕业生下乡一路优惠
燕赵都市报讯 河北省卫生厅等部门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直接执行定级工资,工作满一年转正时高定一级薪级工资,并在高定薪级工资的基础上浮动一级薪级工资。从享受浮动薪级工资当月起,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满8年的,可由浮动转为固定,并可继续上浮一级薪级工资。
“中国医药30年风云会”山东行
简单做了自我介绍,我递上采访提纲。梁局长看了一下,说:“好,那我们就谈吧。”时间与效率的观念之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梁万年31岁时,即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3岁时,他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SARS阻击战中,42岁的他临危受命,从大学副校长的岗位,走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的岗位。在卫生管理和流行病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博士梁万年教授,作为政府疫情发言人,他几乎天天和市民在电视中见面,市民从他那里了解了疫情走势,同时也记住了他那张平和憨厚的面孔。
抓社区医疗卫生就是抓老百姓的健康
梁局长说,按照规划,北京社区医疗卫生建设,一个乡镇(街道)要建一个社区卫生中心,拟建360个社区医疗卫生中心。中心下设卫生服务站,拟建卫生服务站2700多个。社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达到21700人,其中60%为“前台”人员,即医生、护士和保健人员,40%为其他服务人员。
按人口配置,乡镇平均每2000人,配置一名社区全科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保健;街道按每3000人进行相同配置。目前人员缺口在五六千人左右,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正努力通过必要举措,弥补人员缺口。
梁局长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政府拟承担75%,也就是说,75%的人员由政府安排,另外25%由社会提供。不管政府安排还是社会提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公益性质的,不是赢利性质的。这样就保证了老百姓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不仅如此,社区卫生重在防治结合,可以根本上改变“医疗卫生就是看病”的老观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健就是生活,预防为主,这些新的健康观念,必将随着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成为老百姓追求生命健康的指导思想。
“收支两条线”是消除医疗“趋利”的有效措施
梁局长介绍说,面对社区医疗卫生人员的短缺问题,北京市卫生局拟定通过“四个一批工程”,尽快加以解决。大医院下来一批,公立大医院要定点支持社区医疗卫生建设,技术上要支持,人员上也要支持;反聘一批,离退休医护人员,健康状况能保证继续工作的,要积极动员他们进入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发挥余热,造福百姓;引进一批,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要鼓励他们从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同样能创造辉煌业绩;培训一批,将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医疗、护理、保健等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让老百姓真正能够放心地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咨询、保健。
梁局长介绍说,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也就是说,医疗卫生人员的收入,由政府支付,与他们给老百姓提供的服务数量无关。政府通过严格的综合考核指标,促使他们给老百姓提供合格的卫生服务。这样不仅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也保证了老百姓在合理的费用下得到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
对不是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政府也不是什么都不管了,相反,该管的还是要管,该承担的还是要承担。政策上、服务规范上、监督检查上要管好,服务好;药品进价和配送上,政府还是要承担必要的部分,保证药价的平易,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梁局长说,一直以来,全北京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每天能够“沉淀”下来的门诊量,仅仅是全市每天总门诊量的6.77%,大医院人满为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就出在这里。现在经过政府、社会、个人多方面努力,情况有所好转,社区卫生“沉淀”的门诊量,已经上升到20%了,这是一个进步,说明人们观念在改进,政府措施在发挥作用,而最根本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一步步得到缓解和改进。
社区卫生定位正确是吸引百姓的关键
梁局长介绍说,老百姓不愿意到社区卫生中心看病,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社区卫生定位不正确,是关键原因。大医院的定位是治病,社区医院的定位如果也是治病,那社区医院当然赶不上大医院,结果老百姓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社区医院很尴尬。
社区医院当然可以看病,但它的根本定位应该是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健康保健。一句话,应该从“治疗”转变成“照顾”,即从“治疗疾病”转变成“照顾健康”。
社会一般人对社区的全科医生,有一种误解,好象全科医生就是什么科都懂的医生,因此什么科也不精,比不上“专科医生”。这是认识上的偏差,也影响着人们到社区医院接受服务。
梁局长说,其实,社区的全科医生也是一种专科医生,只是他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有所不同。表现在:
第一,大医院医生主要针对疾病,进行治疗;社区医生主要针对所服务的人,进行健康呵护和照顾。
第二,大医院医生多是专门研究、临床治疗某种、某类疾病,范围窄,专业深;社区医生专门研究、临床护理一个人的健康,就是健康管理,重在预防。
第三,大医院医生与患者接触时间短,疾病治愈,接触基本结束;社区医生是长期和服务对象接触,有病没病都保持联系,关系稳定。
第四,大医院医生面对疾病,进行干预性治疗,高技术、多设备、高费用,很容易产生患者误解,如果时间紧、病人多,解释不到位,低满意度很难避免;社区医生一般都是通过讲解、辅导、照顾等等交流的方法,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或疾病家庭护理方式,时间投入多,费用投入少,人们满意度自然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