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建设可研报告

社区建设可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建设可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建设可研报告

社区建设可研报告范文第1篇

农产品加工流通部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鞍山市刺嫩芽有机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部门:农产品加工流通部

2. 项目建设地点:鞍山市岫岩县大房身镇太阳村

3. 项目建设时间:3年,即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

4. 项目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80亩(约5.336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地75亩(约5万平方米),育苗用地5亩(3336平方米)。

二、项目单位概况

1、部门名称:农产品加工流通部

2、隶属关系:隶属鞍山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3、部门职能:负责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的监督管理,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年检和续报,并提出初审意见;绿色原料基地年检、不定期抽查;农产品质量追溯、网上监管、实地核查等相关工作;开展鞍山特色农产品调查研究和市场分析,重点是开展市场需求,市场动向,市场价格,市场变化趋势及影响市场变化的调查,为生产主体决策提供服务。

4、人员编制:部门现有人员7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和范围

1、项目研究依据

(1)、鞍山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主要职能农机技术推广与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生产、监管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和服务工作,农产品加工流通部以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为依托,具体负责农产品绿色有机生产的指导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391-2013 《有机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393-2013 《有机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394-2013 《有机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2、项目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研究。

四、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面积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53360

约80亩

2

生产用地

50000

约75亩

3

育苗用地

3360

约5亩

4

申请项目资金

万元

2

5

经济收益

万元

15

每年

五、项目研究结论与建议

1、项目研究结论

(1)、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大房身镇太阳村,位于岫岩县西北部山区,交通条件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村民对于发展经济有强烈的意愿,以农业服务做为宗旨的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既可以向广大种植户进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示范,又可以对刺嫩芽有机种植技术进行指导、培训,以技术带动产业,以产业的升级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项目的建设与岫岩县政府倡导的围绕“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特色山野菜生产目标发展战略相统一,符合特色山野菜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3)、创建我市有机刺嫩芽生产示范区,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特色山野菜产业升级,增加生产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效益。

2、项目研究建议

(1)、应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确保项目建设的需要。

(2)、建议及早做好项目用地协调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应加强刺嫩芽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生产优质的刺嫩芽产品。

(4)、项目开建就要掌握好产品质量标准,随时做好市场调查,汇集全国绿色有机山野菜生产信息,不断完善技术,争取在省内甚至国内同行业中占居前茅。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状况

岫岩县位于辽东半岛的北部。东及东南与凤城市、东港市毗连,西与大石桥市、盖州市为邻,南与庄河市相接,北及西北与辽阳县、海城市接壤。地理坐标北纬40°~40°39′,东经122°52′~123°41′。总面积4502平方公里。

岫岩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2302.7小时,平均气温8摄氏度,平均无霜期为156天,平均降水量820.1毫米。

岫岩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共有大小河流500多条,总长882公里,流域总面积4466平方公里,总落差991.9米。境内河流汇集成大洋河、哨子河两大干流。大洋河境内流长180公里,哨子河境内流长171公里,两者回合后流向东南注入黄海。水资源总量近20亿立方米。地下热水资源总储量35万立方米。

岫岩县现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42种,其中菱镁石、玉石、理石、滑石、花岗石、硅石量多。菱镁石总储量11亿吨,含镁量47%。岫岩玉储量约300万吨,岫岩主要有透闪石质玉 (老玉、河磨玉、石包玉)、蛇纹石质玉(岫玉、花玉、黄玉等)和透闪石质玉与蛇纹石质玉混合体(甲翠)三大类。岫岩县是全国最大的玉石产地,生产销售总量占全国同行业80%以上。

岫岩县共有耕地85万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亩,林木蓄积量近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3%。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树种有35科80属170多种,珍贵树种有紫椴、核桃楸、山槐、水曲柳、刺楸、黄菠萝等6种。山楂、核桃、山葡萄、猕猴桃、山花椒等野果树遍及全县山岭。境内有人参、天麻、细辛等野生中药材400多种。

大房身镇地处岫岩县西北部,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75个村民组,总人口1.37万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总需求

现阶段我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建设的总体要求,有机蔬菜生产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未来的方向,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质量安全的问题。鞍山市刺嫩芽有机生产示范区,就是国家总体要求的具体表现。

2、增强我市特色山野菜升级新动能

每年我市特色山野菜生产的总量不断提升,但是品质和效益确有待提高,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可解决鞍山地区特色有机山野菜生产技术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带动农民发展山野菜产业,活跃地方经济,对促进鞍山地区特色山野菜生产的换代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3、为岫岩县特色山野菜生产提供高标准

该项目通过示范区的建设,转变农民一直以来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的发展思想,可以使农民积极调整种植标准,多生产绿色有机山野菜,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品质需求,而且能够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章 建设项目生产技术实施方案

一、露地栽培

(一)、品种选择

采集辽宁东部的山林中的野生刺嫩芽,选择茎杆少刺、芽绿、叶柄无刺或少刺、顶芽肥大、萌发力强的类型作为生产品种。

(二)、苗木繁育    

1、种子繁殖

采种与打破休眠

无根段繁殖条件的用种子繁殖,9月~10月份采集成熟的果实,晒干后搓去果皮,取出种子。采用冷冻打破种子休眠,11月中下旬,将种子用25~30℃的水浸泡4~6小时,捞出沥干,拌入干净的细河砂,湿度保持60~70%,温度保持0~5℃,种子与砂的比例1:5。拌匀后装入木箱内,每隔半个月翻动检查1次,到1月上中旬,把种子移到0~5℃的地方恒温冷冻(低温砂培)至播种。或冬前浸泡5天。种砂比例1:3混合,湿润状态户外冷冻自然越冬,播种前用赤霉素50毫克公斤浸种24小时。.

播种育苗    

播前铺在20℃以上的温室中,保持60%的湿度进行催芽,待种子裂嘴时便可播种。亩播干种子0.5公斤。用苗床播种,苗床宽1~1.2米,高10~15厘米为宜,苗床耙平后将混有细沙的种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覆盖1~2厘米厚细土。浇透水,覆盖地膜保湿。用128孔穴盘播种,用草炭、蛭石和腐熟农家肥各1/3为营养土,每盘用复合肥20克。孔播种5~10粒(依据发芽率20%~50%)。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可进行移植。

2、根段繁殖    

根段选择

秋季落叶后将成株的肉质根挖出,剪成15~20厘米根段贮藏于窖中,用沙埋好。保持在0℃以下窖温。或在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化冻后萌芽前采挖成株的肉质根。根段粗细应在0.7~1.0厘米,太细出苗困难。切段长15~20厘米。用雷多米尔锰锌200倍液、赤霉素50毫克/公斤浸泡30分钟。

整地做床

在栽培床上,每亩撒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00~5000公斤,随整地做床均匀混入床土中。在春季一次性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育苗床宽1.0~1.2米。

扦插

扦插时开行距20厘米,深10厘米左右的沟,按株距20厘米,将根段斜插沟中,覆土5~8厘米踩实,根段上端露出床面1厘米~2厘米。后浇透水,以后保持苗床见干见湿,每次浇水后在床面表土微干时松土除草。每亩18000~20000株。

定植与田间管理

①作定植畦。最好选择背阴山坡地块、荒坡退耕还林地和中等肥力的耕地。栽植前应先深翻土壤,清除树根和石块,做成1.2~1.8米宽,高20~40厘米的畦,两畦之间留宽40厘米左右的作业道。

②定植。4月上旬,将萌芽前种苗、或根段移栽定植。按穴深约15~30厘米,穴距约50~60厘米栽植,每亩700株。每穴施入硝酸铵15~20克、磷酸二铵10~15克、硫酸钾5~10克,与土混匀,上盖一层土。定植当年使用氟乐灵药剂除草或人工除草。

③修剪。2~3年生的植株,每年春季采芽后进行修剪整枝促进多发分枝,以提高翌年的产量。修剪方法靠近枝条基部留4~5个侧芽将上部剪去。修剪时间是给新梢生长留足100天以上的时间,不宜过迟,防止枝条不成熟越冬受害,影响下年产量。

④更新。第6~7年后,植株生长势下降,需砍伐更新。在春季化冻后,将老株周围的根系切断,采收结束后将老株从基部砍除。

⑤追肥。根据地力和生长情况适当追肥。可用农家肥或化肥,在春季或秋季进行追肥。农家肥可直接铺在畦上,化肥应刨坑施入后覆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选择晴朗天气,用300倍的B9液喷洒茎叶可控制当年枝条的生长高度和促进枝条成熟。

⑥采收。春季萌芽后采收嫩芽。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采收时掰去顶芽后,再采收顶芽下部的1~2个侧芽或顶芽的副芽,可采收2~3次。顶芽以15~20厘米,叶片尚未展开时为宜。侧芽因叶片展开较早,以5~10厘米为宜。手掰下放入筐(箱)中。

⑦加工。春季采下的芽菜每250克~500克扎成小捆鲜售。如出口或贮藏,将当日采收的嫩芽除去芽基部鳞片捆成小捆,放在大缸或其他容器里,按一层嫩芽一层盐的顺序,盐量要逐层增加,最上层要多放些盐。装满后盖上木盖,压上石头,使嫩芽全部浸入饱和盐水中。也可以按照罐藏工艺制作罐头保藏。

二、保护地栽培

(一)、枝条采集

枝条来源。利用荒山、坡地、山场林下、大田地等栽培刺嫩芽,春季没采芽的露地栽培的枝条。一般2~3年以上的植株,每200~400平方米地可供一个温室或大棚生产一茬。

枝条采集时间。冬季枝条采收的时间在芽解除休眠期后进行。辽南地区可在11月末,辽北地区在11月上中旬进行。从山林中采集树条应在下雪前进行。从露地栽培地中采收树条不受时间限制,可根据生产需要随时采收。采下的树条尽快使用,不可风干。防止采收过早,造成茎秆和芽苞失水,影响芽的质量和产量。

枝条采集标准与收藏。选择茎粗在1.5厘米以上芽苞饱满、无病虫害健壮枝条。在茎基部留2个芽苞剪收。采集的枝条要放于蔽阴潮湿之处,或藏于雪堆里,或用作物茎秆等覆盖。

(二)、插条栽植

1、无基质水插

①水培槽修建。棚室内南北向作高25厘米,宽度1米,深度20厘米水培槽,长度不限。槽之间留30~40厘米宽作业道,槽内铺1.5米宽0.05~0.08毫米农膜,四周搭在床框上,在膜上铺设编织物或无纺布以防农膜被扎漏。畦槽内铺放15~20厘米厚用0.2%~0.5%高锰酸钾或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消毒过的稻草把。

②插条。将枝条剪成30厘米左右,消毒处理后竖直插入稻草把中,每平米插入500~800个枝条。也可将剪好的枝条每30~50个捆成一捆,竖直放入畦槽内,每平米可放入800~1000个枝条。

③插条后管理。枝条放满一槽,向槽内注水10~20厘米,正常管理30~40天,当顶芽伸长至15厘米以上时采收。顶芽采摘后侧芽长到5~10厘米时采收。一般采收2~3茬,采后将枝条清除进行下一茬芽菜生产。每冬季可生产3茬。

2、有基质畦插

①做畦。在温室内南北向作畦,宽1~1.2米,深20厘米。畦之间留30~40厘米宽的作业道。畦底铺入与畦床长宽相当的农用地膜。地膜上平铺20厘米厚的河沙、或细炉楂、或蛭石+珍珠岩、或木屑等基质。用直径1.5厘米的尖木棍在畦上按每平方米均匀打20个深孔,一定要刺透地膜以便渗水。后整平基质浇透水。

②插条。将刺嫩芽枝条剪成15~20厘米插段。剪条时在距顶芽20厘米处45°角斜剪(侧芽饱满芽)在其上15厘米处对侧45°角斜剪,在其下15~20厘米处对侧45°角斜剪。将插条竖直插入基质中,深度12~15厘米,每平方米可插枝条500~800个,顶芽和侧芽要分开插,以便管理和采收。扦插斜面向北,芽朝南。

③插条后管理。扦插完后浇一遍透水,以便让枝条与基质充分接触。30~40天可采收。采收1~2茬后,清除插条进行下一茬生产。

三、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温室大棚消毒

每亩栽培的棚室,在开始栽培前用硫磺粉2~3公斤,加80%敌敌畏乳油0.25公斤拌上锯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经放风至无味时再开始定植。

(二)设防虫纱网阻虫

温室、大棚通风口用30~40筛目尼龙纱网密封,阻止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成虫迁入。

(三)温室大棚黄粘板

在棚室吊挂黄板,高出作物顶部20—50厘米,每亩挂黄板(40×25厘米)30块,当黄粘板粘满虫体时要及时更换,或除去虫体时再涂一层10号机油。

(四)化学农药防治

①防治时机。生产过程中,防止残留超标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主要用于枝条培育过程中采用化学农药防治。

②立枯病。在栽培条件下因选地不当或作业伤根等原因引起病害。症状表现为病株新梢缺乏生机,数日之内急速萎蔫立枯,根部表皮内组织水渍状,呈淡褐色至黑褐色,软化腐败。以发病株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扩展。防治方法:将病株及其相邻株挖出烧毁病穴用福尔马林等药物消毒,不在病园内挖根做扦插材料,建园避开排水不良的地块和老参地,生长季节不进行可能伤根的作业,如机械除草、培土等。

③病害防治。栽植密度大,高温高湿季节时易发生。对疮痂病、软腐病用3%克菌康(中生菌素)500~800倍液、灰霉病用40%嘧霉胺(隆利、施佳乐)800~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处理栽前种苗和根段。

④蚜虫防治。在新芽生长期若有蚜虫,可在发生蚜虫的枝干上涂杀虫药剂杀灭蚜虫。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

四、包装与贮藏

(一)包装

包装材料选择整洁、干燥、牢固、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蛀、霉变的包装容器,纸箱无受潮离层,规格为45.6 x 35.5×25.0厘米,成品纸箱耐压强度为每平米400公斤以上。按照要求装箱,纸箱外标明标识、品名、产地、生产者、规格、毛重、净含量、采收日期等。也可采用塑料食品袋进行小包装,随即上市。

社区建设可研报告范文第2篇

1、城乡医疗救助。1-6月城市医疗救助累计救助人数2320人,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253.8万元,按19300人计,人均救助132元,完成目标任务(人均95元)的138%。1-6月农村医疗救助累计救助2868人,发放医疗救助金258.2万元,按农村低保、五保23947人计,人均救助108元,完成目标任务(人均95元)的113%。

2、城乡低保。城市低保当月保障10143户、19300人,发放保障金222.1055万元。1-6月累计发放保障金1568.2375万元,累计人均月补助154.6元,完成目标任务(人均125元)的123%。农村低保金当月保障8689户、21800人,发放保障金91.56万元。1-6月累计发放保障金823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助69.9元,完成目标任务(人均47元)的148%。

3、新建爱心超市:5个(*爱心超市总店、*爱心超市719便民店、*爱心超市三江分店、*爱心超市木门镇分店、*爱心超市*分店),完成目标任务(8个)的62%。

4、五保供养:全县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有2036人,已纳入供养,供养金每人每月150元,发放供养金152.7万元。

二、其他年度民政工作完成情况

1、双拥优抚。认真开展了省级双拥模范县的创建迎检工作,在春节期间慰问走访了重点优抚对象,开展清明节革命烈士纪念活动;完成了2008年城镇退役士兵及士官的接收报到,力争在8月初完成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费的发放;认真开展“关爱功臣”活动,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2、基层政权。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成对35个乡镇、3个社区干部的培训工作;开展了村级组织“三规范一加强”的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开展创建村民自治模范单位活动,对已创建的村民自治模范乡镇继续做好巩固工作。目前,乡镇政务、村(社区)、组务公开率达100%,规范化率达到95%以上。开展了白水镇卢家坝、张华镇九台村2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和谐社区与建廉政文化进社区试点创建工作相结合,创建谐示范社区2个(金溪镇金溪社区、普济镇普子岭社区)。

3、民间组织管理:全县已登记民间组织191个(09年新登记41个),其中社会团体14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6个(幼儿园38个)。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贫困社区互助社共有86个,涉及28个乡镇和86个村级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9个。完成了民间组织2008年度年检工作,年检率达95%,加强对未参加年检的民间组织查处率达100%,非法民间组织取缔率达100%。

4、福利彩票销售。继续加强对福彩销售人员的培训,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完成福利彩票销售851万元(其中:电脑彩票552万元,即开型彩票32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050万元的81%。

5、社会事务: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倡导绿色殡葬,规范公墓管理,完成公墓年检,在二季度开展了殡改集中整治工作。积极开展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婚姻登记合格率100%,违法办理婚姻登记查处率100%。收养登记合格率100%。开展了“旺南线”、“*与苍溪线”的联合检查工作,完成“旺南线”的联合检查工作,争创为市间平安边界。完善和更新城区和农村地名标志牌,开展地名规划工作,积极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配合省、市巩固和完善川陕平安边界的创建成果。采编《四川地名故事》23个。依法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加强对中央、省、市救助和殡葬资金管理使用和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

6、老龄工作。办理老年优待证632件,积极开展了有400余老人参与的夕阳红旅行活动,完成了*县老年大学评估定级的初验工作。

7、工作。县民政局充分认识到做好工作,妥善处置好人民群众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有关领导协同抓,层层抓落实”为核心内容的工作格局;给予保证工作在财力、物力上的落实到位。使工作领导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条件不断优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坚持了领导包案制度。实行了工作定期抽查和通报制度。三是实行了工作专人按月督办检查制度。保证了群众的来信来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件的处理落实,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民政局共接到97件(其中批办件80件、转办件12件、群众来信2件、市民政局督办件3件),其中涉及重建18件、救助的60件、涉及双拥安置12件,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1、恢复重建进展情况。

一是农房重建。截至目前,全县共需恢复重建农房26007户已经全部完工(含全县1044户特困户需重建永久性住房恢复重建及农村特困无房严重危房户减灾安居行动110户)。

二是民政福利项目建设。2009年新改(扩)建英萃、木门、万家等3个乡镇中心敬老院。截止目前,英萃镇敬老院已完成主体工程,木门镇敬老院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万家敬老院完成招投标工作,进入实施建设阶段。另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招投标1个(双汇敬老院)、进入招标程序2个(白水敬老院、张华敬老院)。县殡仪馆综合服务楼、县烈士陵园、县婚姻登记处、县社会救助福利中心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和环评报告。

2、农房重建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积极探索建房新机制。针对灾后农房重建工作面临的问题,我们立足实际,探索建立了一套档案奠基础、一事一议定方案、一份协议明责任、一个管委会抓落实、一张明白卡保公平、一户多策强投入的“六个一”建房机制,严格执行了“农户申请—群众评议—村社公示—乡镇审核—县上审批—规划重建—检查验收”的工作程序,做到了政策公开、组织有序,破解了大规模农户重建组织协调服务难的问题。

二是全力保障建材供应。加快推进在建建材生产项目建设,建材后续供应能力不断提高,县政府出台了《*县灾区农房重建建材特供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后农房重建用砖统购分销工作的通知》,实行砖厂定点分片区直供,从经商、物价、质监等部门和各乡镇选派了63名驻厂监督员,专门负责农房重建建材特供和砖统购分销工作,实行定期通报,并严格执行了市上出台的运输价格,保证了建材市场供应的有序。

三是多方筹措建房资金。按照“六个一点”(农户自筹一点、亲朋赊借一点、信贷支持一点、保险理赔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的办法,破解重建资金难题。协调县信用联社将农户小额贷款额度提高到5万元,期限延长至2年,执行最低利息,为受灾农户建房提供最优惠的信贷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已协调金融机构发放重建贷款3.1亿元,兑现农房重建补助资金3.47亿元,全县农房重建累计投入达到27.2亿元。

四是大力扶持特困户建房。严格按照程序,筛选评定灾后重建特困户并纳入电子台帐管理,做到了阳光操作。动员特困户量力而行、就地取材进行重建,并逐户帮助规划,建房面积一律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按照调结构、降成本的思路,引导特困户建设砖木、土木房屋,并把异地重建特困户的地基和平场纳入了政府配套项目支持,有效降低了建房成本。县财政投入500万元作为贷款担保资金,由县国司担保,并以贷款户持有的金穗惠农卡作为反担保,由乡镇民政办监督贷款资金的使用,已向558户特困户发放贷款1117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特困户建房贷款难问题。同时,组织开展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1”结对帮扶贫困户建房活动,重点帮工、帮技术、帮采购物资,并帮扶资金(含物资)1100多万元。截至6月12日,全县1044户特困户农房重建已全面开工,完工986户,占特困户建房总户数的94.447%。

五是严格督促检查考核。把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纳入了“以事论官,选贤任能”目标管理,制定了《*县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考评办法》,加强专项督查督办,对完成情况实行一周两报制度,并每周一在县广播电视台上通报,确保6月底全面完成灾后农房重建任务。同时,灾后农房重建考评工作也已展开,目前已对三江等部分乡镇的农房重建工作进行了初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3、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政资金缺口极大。我县于去年10月份申报恢复重建户18569户,后因余震或务工返乡人员等其他因素又新增7438户,共统计上报恢复重建户26007户,共需重建补助资金4.86亿元。截至目前,上级只给我县下拨重建补助资金3.01亿元,尚有1.85亿元补助资金未到位。部分重建农户由于迟迟不能领到补助资金,意见较大,不断上访。其次是其他资金紧张,如医疗救助资金。2008年,全县共有城乡低保人口3.5万人,其中患大病需救助的达到4700人,占到了低保人口的13.5%。特别是全县精神病和癌症病患者多,其中精神病患者就有780多人。如农建乡石保明在发病时因未及时得到救治,酿成了用锄头挖死自己父亲的惨剧;化龙乡化龙村二社李果将亲属砍伤,精神病人打、砸、烧等暴力倾向,严重危及家庭和社会安全。

二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由于项目需要的材料多、程序复杂,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

四、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监督情况

㈠救灾资金安排落实情况

1、农村永久性建房补助资金。根据补助政策规定,中央、省级应补助资金30017.36万元,县级应配套资金4906.24万元;上级下达指标29623.64万元,上级实际拨付农房重建补助资金30201.02万元,目前已拨付乡镇补助资金30137万元。资金到户情况方面,备乡镇按照开工兑付30%,主体完工兑付40%,竣工兑付3O%的方案,已兑现农户17301户,兑付补助资金23242.07万元。

2、自建过渡房补助资金。上级财政安排4395.6万元,实际支付4395.6万元,涉及农户21978户。

3、农房维修加固补助资金。上级财政安排20306.52万元,已通过“一折通”发放14541.44万元,涉及农户81736户。剩余资金5765.08万元,按照维修加固包干使用的规定,我县目前将剩余资金转为农房重建补助金,暂时用来弥补第二次申报新增重建户资金不足的问题。

4、三孤五保人员灾后重建资金。上级财政安排3870万元,已安排100万元。

5、农村敬老院灾后维修加固补助资金。上级财政安排400万元,已安排完毕。

6、受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助。上级补助17611.34万元,已支出17570.57万元,结余40.77万元;后续生活上级补助3630.2万元,已拨付3567.15万元,结余63.05万元。

7、地震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上级补助8万元,涉及16人,已全部发放到位。

㈡强化各类救灾款物的管理监督

1、建立和完善科学管理机制,确保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救灾物资使用安全、高效。我们及时转发了市、县关于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使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资金都严格按文件、制度进行管理和使用。

2、规范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程序。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二是设立专户,强化管理。根据市县重建委的要求,设立了地震灾后农房重建政府补助资金专户,对各级各类农房重建政府补助资金,一律通过专户进行规集和拨付,坚持封闭运行和专人管理,专户专帐核算。三是规范重建资金的申报使用程序,即:各乡镇提供资金使用计划方案(包括重建档案,资金发放台帐等),由民政局审核后签署意见,交县政府分管县长和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审批,按审批意见及时拔付资金。杜绝各类非正常现象的发生。

3、切实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管。按照要求,各乡镇要把资金的使用计划及拔付凭证复印件送县财政局备案,由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监督管理,并不定时派工作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情况,确保资金按规定安排使用,对截留、挤占和挪用以及擅自变更资金用途的,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务例》(国务院令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