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维管理方式

运维管理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维管理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运维管理方式

运维管理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电力,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能源动力,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电力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无形无装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电力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是变电运行管理,变电运行管理主要是操作、维护及管理等工作,而在这些具体的工作中,经常会有安全隐患存在,这些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变电运行管理,降低去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也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1]。因而加强对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的监控和防范,是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变电运行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电力不是由发电机构生产后就可以运用的,而是经过不同级别的变电站和不同的电压传输系统将电力进行降压后再进行传输的,才可以运用,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和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进行。变电运行主要通过一定的变电设备进行操作的,即把高压电流转换成低压,让电流得到正常化。变电设备是由不同子设备构成的群体,有相应的变电部门。如:变电站等。在整个电力电网系统中,变电运行管理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

2.1人员操作管理风险

近几年来,在变电运行中管理人为的责任事件比较频发,多为值班人员不遵照规程和制度进行操作而引发的。在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落实工作票和操作票的“两票”以及交接班制度、设备巡视巡查制度和设备定期轮换制度的“三度”规范要求。在日常的变电运行管理者,值班人员应为工作票的许可人,要严格把好许可证;加强运行值班人员的操作责任心,严格管理好操作票,对操作票进行严格审查核对,不可擅自或者强制进行操作。应加强值班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设备故障检修和日常巡视巡查纳入到运行风险管理中。

2.2制度管理风险

变电运行管理工作是人对设备间的操作和管理,包括设备的操作、日常设备的巡视检查以及变电运行管理,在这些工作当中,要求在不同的规章规制度、规程规定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操作。而对于值班人员而言,严格遵守制度规章,严格执行规程规定是运行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操守。在日常运行工作中,应该加强规章制度和规定规程的的严谨性,以防对操作的要求不明确或者错误,而导致日常管理人员执行了规章规程仍发生电网安全事故;另外,加强应有规定、操作规程的制定,以防按经验办事,降低潜在的风险发生。

2.3设备的风险

变电管理中的风险点有人为和制度上的,设备上的风险也是相当突出的,是不容忽视的。设备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设备正常状态和良好运行上的,如果变电设备出现起火、爆炸、断裂隐患,都会在一定的情况下导致设备发生风险事故,威胁到变电站的正常和安全运作。在500Kv的变电站中有大型的充油设备、有支撑作用的绝缘支柱还有因故障而压力瞬间加大的设备,而这些设备都会因为值班工作人员的维护和巡视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缺陷和排除故障,而发生设备危险事故,导致绝缘支柱断裂、油开关爆炸及变压器起火爆炸的危险。

2.4客观环境风险

在日常的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应重视外在客观环境引起的风险。比如:夏季,因为天气的气温较高,使得导线过热和膨胀,冲油设备的油面因温度过高而升高;相反,在冬季,因天气原因,导线紧缩充油设备油面降低;雷雨天对导线产生冲击和破损坏,如此种种的自然环境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变电运行管理都有安全威胁。因而,运行人员及日常值班人员应加强对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观察记录,做好不同的预案,降低变电运行的环境风险。

3. 防范措施

3.1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

日常的运行操作中,值班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技能素质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健康运行。应该做两方面的培训:第一,安全意识,运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日常运行操作中的人为事故发生,运行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活动,全面系统的学习变电安全规章规程,并把日常运行工作中问题进行安全讨论,并做好定期考核和安全事故的演习,做好应急方案,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二,技术技能,在变电运行的工作中,特别是在500Kv相对较大的变电站,运行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

3.2完善制度提高执行力

在变电运行管理中,应该实事求是的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加大规章制度和规程的宣传培训力度,对具体操作的规程规定进行讲解和考核,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制度意识,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按照流程操作,落实好“两票三度”。把日常运行工作落实到位。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和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树立日常操作的风险控制意识,强化其执行力。从而利促进变电运行管理的安全性、高效性发展。

3.3巡视检查必须到位

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在一定度上是可控可操作的。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值班人员应该加大对变电设备、线路、仪器等巡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对于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登记分析,进行细致的排查,建立科学的预防方案以及规范的巡视制度[3]。对特殊状况(恶劣天气)、特殊设备、特殊时期进行日常的巡视和特殊巡视,确保变电运行管理的安全、效率、稳定的运转。

4.结语

科学化、规范化、细节化操作对于变电运行管理是相当重要,可以有效的防范和预防危险的出现。为了保证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应积极的做好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的分析及掌控工作,并制定相对应的有效、科学的预防和检查方式,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和技能,做好变电运行管理中的每项工作,操作好每一个环节,实现安全的变电运行管理,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升用电安全,以满足电力的正常供应,实现和谐、安全的经济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国辉.新形势下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与控制探讨[J].科学技术.2012,23,(6):56-55

运维管理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渠道防渗工程;作用;运行管理;维修措施

水利渠道防渗工程受复杂的外界环境影响和各种外力作用,其运行状态随时都在变化,很容易被损坏。如果管理和运用不当,影响渠道防渗工程的安全运行。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节水问题引起了各行业的重视。因此,为减少水利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必须对水利渠道防渗工程进行有效管理与维修。

一、水利渠道防渗的概念及作用

1.1水利渠道防渗工程就是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来减少水利渠道因为渗漏水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有效措施。据调查显示,当前很多水利渠道都存在渗水现象,这不仅严重的降低了水利渠道水利用系数,进而减少了农业灌溉面积,渗水量的增大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进而破坏水利渠道工程,导致农业建设受到损害。在一些水量缺乏地区水利渠道工程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水利渠道渗水的话就会更加减少这些地区的水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水利渠道渗漏水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地措施实现科学的水量调配,提高灌溉率。

1.2水利渠道防渗的作用.水利渠道防渗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渗漏原因造成的损失,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可以有效地提高渠床的抗冲击能力,进而避免出现水利渠道坡出现坍塌现象,提高了水利渠道工程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增加水利渠道流水量,进而提高了水利渠道的输水能力。防渗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水量对地下水位的补给,进而防止土壤出现盐碱化。通过减少渗水量可以进一步节省农田灌溉成本,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

二、水利渠道运行管理措施

2.1做好水利渠道日常养护、安全检查和维修工作,及时清除水利渠道中杂草、蚁穴、鼠洞等阻碍物。建立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的检查制度,按照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使水利渠道得到及时维修,保证使用。尽量在平均气温小于摄氏零度前停水,稳定超过摄氏零度后才通水运行。

2.2冬季不运行的水利渠道,上冻前应将水利渠道中的水排干,冬季保持水利渠道干燥,这样可以减少冻胀对水利渠道的损害,对产生冻胀破坏的渠段要及时维修,以免破坏现象蔓延。

2.3对于冬季运行的引水渠,由于水下部分渠基不冻结而水面以上的渠基冻结,一般会造成水面附近混凝土板的裂缝,这种裂缝不完全是由于渠基冻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冰盖压力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有2个途径,一个是冬季使水利渠道尽量满渠运行,使水利渠道形成冰盖,冰盖以下水利渠道不冻结,但这种方法可能难以控制;另一种方法是使水利渠道满渠运行并设法使水利渠道中不结冰,这样也可防止水利渠道冻胀,如采用沿渠线打井抽取水温较高的地下水注入水利渠道提高水温的方法使水利渠道的水温高于0℃,从而防止了水利渠道冻胀;由于地域的差异,该方法仅适用于地下水丰富,且冬季气温不超过-10℃的地区,并且还要耗费一定电能。

2.4技术档案管理。对新建的防渗水利渠道要建立技术档案,以备维修研究、查阅。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情况、地基土质、地下水埋深、水源情况及田间作物耕作措施等。(2)设计资料、设计流量、断面、结构型式、长度、厚度及控制面积等。(3)施工资料、水利渠道施工季节时间、混凝土水灰比、标号、主要材料用量、工程投资、基土密实度以及何处采取过何种特殊处理。(4)维修资料:指维修地点、维修时间、处理问题、处理效果。(5)用水管理记录、时间流量、灌水次数。

三、水利渠道防渗工程维修措施

3.1土料和水泥土防渗层的维修

土料防渗层出现的裂缝、破碎、脱落、孔洞等病害,应将病患部位挖除,清扫干净,用素土、灰土等材料分别回填夯实,修打平整。水泥土防渗层的裂缝,可沿裂缝凿成倒三角形或倒梯形同,并清洗干净用水泥土或砂浆填筑抹平,或者向缝内灌注粘土水泥浆。对破碎、脱落等损坏处,可将病患部位凿除,然后用水泥土或砂浆填筑抹平。

3.2膜防渗层的维修

膜防渗层在运行中一般难以发生损坏。如遇意外事故而出现损坏,可用同种膜料粘补。膜防渗常见的病害,主要是保护层的损坏,如保护层裂缝或滑塌等,可按相同材料防渗层的修补方法进行维修。

3.3砌石防渗层的维修

砌石部位出现沉陷、脱缝、掉块等病害,应将病患部位拆除,冲洗干净,不得有泥沙或其他污物粘裹。然后选用质量、大小适合的石料、座浆砌筑。个别不满浆的缝隙,应向缝口填浆,并予捣固,务使砂浆饱满。对较大的三角缝隙,可用小锤楔入小碎石,做到稳、紧、满,缝口可用高一级的水泥砂浆勾缝。对于一般较平整的裂缝,可沿缝凿开,并冲洗干净,然后用高一级的水泥砂浆重新填筑、勾缝。如外观无明显损坏、裂缝细而多、渗漏较大的渠段,可在砌石层下进行灌浆处理。

3.4混凝土防渗层的翻修

混凝土防渗层损坏严重,如破碎、错位、滑塌等,应拆除损坏部位,处理好基土,重新砌筑。砌筑时要特别注意将新旧混凝土的接合面处理好。接合面凿毛冲洗后,需涂抹1mm厚的水泥净浆,才能开始砌筑混凝土。砌筑好的混凝土要注意保湿养护。翻修中拆除的混凝土要尽量利用,如现浇板能用的部分,可以不拆除;预制板能用的,尽量继续使用;破碎了的混凝土、能用的石子也可做混凝土骨料用等。

3.5滑塌、裂缝、孔洞的维修

(1)翻修。将病患处挖开,重新进行回填。开挖前向裂缝内灌入白灰水,以利于掌握开挖边界。开挖中遇有新情况,必须跟踪开挖,直至全部挖尽为止,但不得掏挖。开挖坑槽的底部宽度至少0.5m,边坡应满足稳定及新旧填土结合要求,一般根据土质、夯压工具及开挖深度等具体条件确定。较深的坑槽也可挖成阶梯形,以便出土和安全施工。对回填土料应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沉陷裂缝应用塑性较大的土料,控制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1%-2%;对滑坡、干缩和冰冻裂缝的回填土料,应控制含水量等于或低于最优含水量的1%-2%。挖出的土料,要鉴定合格后才能使用。(2)灌浆。对埋藏较深的病患,翻修工程量过大,可采用粘土浆或粘土水泥浆灌注处理。处理方式有重力灌浆法和压力灌浆法2种。重力灌浆仅靠浆液自重灌入缝隙,不加压力。压力灌浆除浆液自重外,再加机械压力,使浆液在较大压力作用下,灌入缝隙,在预定压力下,一般可结合钻探打孔进行灌浆,直至不吸浆为止。

(2)四、结束语

水利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水利渠道渗入渠床而流失水量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缓解水的供需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人们生活用水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和改良盐碱地和沼泽地,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晓磊.渠道防渗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

运维管理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电运行;危险;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电力通过发电厂生产出来后并不是直接运用到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而是通过不同等级的电压传输系统将电力输送道不同的地区,再由当地的供配电站对压力进行变电处理后再分别配送到各个用户终端的。在此过程中,变电运行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着用户用电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在具体的变电运行管理中,常常会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影响着变电运行管理水平,也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必须要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危险点的监测与防范,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变电设备的工作原理

众所周知,从发电厂传输过来的电力通常是高压电,普通的电器设备是无法使用的,只有将高压电的电压通过变电设备降低才能够正常使用。变电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遵循的是I=U/Ω的基本电学原理,通过对高压线路中运输过来的高压电流进行等式互换处理而让供电电压得到改变。变电设备通常以一个用电群体为单位,比如工厂生产用电多是以一家大型工厂或者数家普通工厂为单位。而变电设备的运行管理是通过专门的电网部门进行,寻常用户不得对变压器等变电单位进行擅自改动。

2、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分析

由于变电运行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将高压电转变为低压电,因此其操作内容中本身就具备很多危险点。凡是与变电操作相关的设备都可以说是危险品,这就要求变电运行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对于危险性较强的地方要格外注意,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变电操作,不得违规违章操作。一般来讲,存在于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点:

2.1变电设备倒闸闭合。由于变电设备是将高压转变为低压,因此其是整个变电站中最接近高压的地方,也是相对最危险的地方。尤其是在操作人员将倒闸闭合的一瞬间,常常会产生过电压现象。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极易使瞬间产生的高压电流通过空气传到操作人员身上,并与大地形成闭合回路,引起严重的触电事故。为此,在变电设备倒闸闭合的瞬间,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危险的发生。

2.2输电母线的切换。由于变电运行是将一条高压电线中的电能转化成多条低压电能,因此变电站操作人员都形象的称高压电线为输电母线。在变电运行中,输电母线需要和变电设备连接在一起才能进行电压的转换,而在连接过程中也非常容易产生闭合电路,造成触电事故。因而输电母线的切换也是变电运行管理中的主要危险点。

2.3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在变电运行系统中,一般都需要安装一定的继电保护装置,以保护电路的安全与正常运行。但是若机电保护装置出现了故障问题而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时,其就失去了原本的保护作用,容易出现错误的反应。在此情况下,操作人员若没有意识到继电保护装置所作出的反应是不正常的,就会根据错误反应进行错误操作,从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4外界环境较为恶劣。在实际的变电工作中,变电运行环境常常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利于变电操作的现象,如雷雨、大风或冰雪等天气就会对变电运行操作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一些输电线路本身就在室外,暴露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更是增大了变电运行的操作难度,同时也增大了操作的危险性。例如当雷电对输电母线产生干扰作用时,就增大了触电的可能性,给操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3、变电运行管理中对危险的防范措施

3.1调整变压器的工作结构与工作高度

变压器在工作的时候,由于非常靠近高压母线,因此一些很小的外界干扰就十分容易造成额外电场的产生。要避免在对变压器进行操作时产生电压,在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入一条地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通过地线来让额外电场伤害不到工作人员。或者也可以通过降低接收端电压或者输送端电压的方式来降低变压器过电压的产生,增加变电设施抗干扰的能力。

3.2规范梳理输电母线的接入设备

输电母线的接入设备在整个变电运行系统中非常多,一直是变电运行管理的重难点。而尽管母线中接入了很多的元件设备,但只要将母线与每个设备连接所对应的工作区域与作用梳理好,在倒闸操作中采取正确的方法,谨慎有序地进行相关的接入点切换工作,就能够很好地规避母线周围的额外电压危险。

3.3优化变电运行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在所有的变电运行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所有变电运行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都是安全可靠的。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电网中,继电保护装置的版本老旧,装置的可靠性和灵敏性都得不到很好的保证。要解决这方面的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电网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质量,并经常对装置进行维护更新,确保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应付变电运行的日常工作正常进行。

3.4提高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有很多设备先进完善的变电运行系统中仍然经常发生过触电事故,往往是变电运行人员工作疏忽造成的。变电运行管理是容易发生危险的工作,管理人员应该具有非常良好的电力知识和职业素质,并拥有一颗严谨的心,才能够胜任变电运行管理工作而不发生问题。

3.5加大供电设施的管理力度

电运行的工作设施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处在室外,十分不利于供电管理单位的统一管理。因而,变电设施也常常受到自然灾害或者认为破坏的干扰。对于自然灾害,管理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灾害应对措施,比如在雷电天气采取及时事故处理。而对于人为破坏的情况,则应该配合国家司法部门进行监督整治,对于有意破坏及盗用变电设施的行为予以严惩。

4、结语

总之,变电运行操作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项目,又是一项具有很大危险性的特殊工作项目。如果不进行变电运行操作,电网中的高压电就不能被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加强危险防范管理,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做好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等方面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更好的利用电能这把“双刃剑”,使其在社会生产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运维管理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输煤系统;除尘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粉尘的扩散机理

粉尘都有一个扩散过程,粉尘由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过程为“尘化”作用。

(一)剪切造成的尘化作用

筛分物料时,随筛的振动,使松散的物体不断受到挤压出来,当这些气流向外高速运动时,由于气流和粉尘的剪切作用,带动粉尘一起逸出。

(二)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

块、粒状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时,能带动周围空气随其流动,这部分空气即诱导空气。

(三)综合性尘化作用

在带式输送机转运站的落煤管中,原煤从高处落下时,由于物料粉尘和空气的剪切作用,被挤压出来的高速气流会带着粉尘向四周飞扬,另外物料下落过程中,由于诱导空气的作用,高速气流也会使粉尘飞扬;碎煤机在工作时由于转子带有固定的转臂和环锤,在旋转中像一台鼓风机一样在转子中心处形成较大的负压;另外物料所受的剪切和诱导空气的作用,在碎煤机出料口形成的高速气流使碎煤机处成为粉尘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叶轮给煤机在缝隙煤槽中拨煤及煤落到输送机过程中,叶轮旋转使原煤受到剪切、挤压和下落,形成的高速气流使粉尘飞扬;犁煤器在犁料过程中,原煤受到冲击、挤压及在下落到煤斗中形成的高速气流都会造成扬尘。

二、除尘设备选择的优先性原则

根据实际经验,除尘设备有三种不同层次的选择:首选是防尘,也就是像各种疾病一样,预防总是比治疗合算,比如装卸料、皮带转运时加个流槽,就可以大幅度减少粉尘产生和处理量,采用局部密闭,使产生的粉尘、烟尘在其中循环消耗其动能后,粉尘就大部分自然沉降下来。这类防尘、除尘方式被称为无动力除尘,在大多少场合中的大部分粉尘都适合采用无动力除尘。

其次是辅助采用喷水雾、或泡沫除尘。直接喷雾一方面可以使粉尘颗粒润湿后,相互粘接、凝聚、长大,然后就容易于大气分离;另一方面对于温度比较高的烟气,直接喷雾实现蒸发冷却就可以用少量水使烟气冷却,体积收缩,速度降低也有利于除尘。过去的教科书、设计手册都说喷雾除尘只适合处理50em以上的粉尘,除尘效率只有40-70%。实践经验证明,由于喷雾技术的进步,通过喷雾系统可以去除10em以上的粉尘接近90-95%。

从减排、又节能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一定要先考虑无动力封尘和直接喷雾、喷水抑尘,在国际也普遍采用无动力封尘和水雾降尘、抑尘系统来解决煤尘问题,实在不得已时才考虑第三个选择,就是通风除尘。通风除尘又可以分为干式和湿式。常见的形式有喷淋式除尘器、文丘里式除尘器、水膜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多种形式。

三、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常用的除尘方法

电厂中输煤系统针对尘源的性质选择治理大多采用抑尘、封尘、吸尘三种方式,一般三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一)抑尘

抑尘就是依靠物理方法,将黏附在原煤上的粉尘仍控制在被输送的原煤上,使其不扩散或飞扬,抑尘的常用方法是喷水,含尘的煤遇到水增加湿分以后,能把粉尘微粒粘住使其不飞扬,另外空气中悬浮的粉尘,遇到细小的水滴,也会黏结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下落,但是喷水量不宜过多要适量,否则将产生副作用如皮带打滑、黏煤等。通常在皮带机导料槽出口、斗轮机轮斗、叶轮给煤机入料口,落煤管入口处等安装雾化喷淋头;在堆煤场周围安装大型喷枪,大型喷枪喷射距离从40-100米喷枪、喷嘴洒水均匀,水雾效果好,布置时避免盲区出现,可有效地对煤场起到抑尘、固尘作用,有效的减少因风造成的煤损失又保护周围环境。

(二)封尘

封尘就是把带有粉尘的空气和干净空气隔开即封闭尘源,如带式输送机的头部和尾部一般都装有密封罩壳,防止落煤管内从高处落煤时大量煤尘弥散,带式输送机的头部和尾部的密封罩壳的顶板和侧板与胶带之间应有足够的自由空间,罩壳容积大一些可降低罩壳空腔内气流流动,空气流动会使罩壳内气压分布不均,因此增加导料槽的长度和空间,可做成向上弓起的弓形导料槽以增大导料槽空间减少粉尘飞出,导料槽的侧向密封是在导料槽与输煤皮带之间,采用弹性好、强度高、耐磨损的柔性胶带双层密封,第一层胶带的密封为内插式构成内部屏障,煤料被限制在导料槽内,第二层胶带用燕尾式与第一层胶带定位成一体,安装时外翻,胶带上的三条筋靠胶带内在的弹力紧紧弹压在输煤皮带上,在导料槽范围内,为避免输送带下垂和在密封胶带之间形成缝隙,在两组托辊之间用钢板来托皮带,导料槽出口设置双层防尘帘,使之形成紊流,降低空气流速从而减少粉尘飞出。

运维管理方式范文第5篇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开放优势显著。云南发展农业就要走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保持云南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进而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推进云南经济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原料基地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烟草、茶叶、马铃薯等18类优势农产品,建立了烟草、茶叶、马铃薯、三七、花卉、橡胶、乳业等生产基地。烟草、茶叶、马铃薯、果蔬等有优势的传统农业已显现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咖啡、蚕桑、花卉、中药材等新兴的特色农业产业也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业原料基地。农产品物流体系初步建成。云南大力加强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日益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以昆明为轴心,辐射全省,连接全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农产品加工能力也有所提高,农产品加工种类日益丰富。目前,有烟草、橡胶、茶叶、蔗糖、饲料、药材等产品加工;有香蕉、龙眼、荔枝、咖啡等热带经济林果加工;有花卉、水产、畜牧产品加工等上百种行业和产品加工。2016年,云南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协会会员达267个。这些龙头企业,正推动着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明显进步,农产品品牌意识也初步觉醒,2013年,云南省有7500余件农产品有效注册商标,其中有9件中国驰名商标,520件云南省驰名商标,73个云南省名牌产品,212个云南省名牌农产品。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二、全方位管理视角下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企业全方位管理就是战略性地投入企业所持有的经营资源,将所有的活动力量都集合在一起。追求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生产效率”,以大幅度提升能实现顾客满意的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当前制约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主要因素可以从企业全方位战略管理角度概括为生产战略,开发战略,销售战略,财务战略,组织战略5个方面。

1.生产战略方面: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较低;农业机械化结构不合理,多为分散经营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产是云南农业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保证,生产战略是企业全方位管理战略实施的前提。云南省山地多平地少,山区多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经济条件差。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科研和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力量还显得非常单薄。这体现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产进程中,由于劳动力素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高产优质的种植基地只是少数。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化,更有利地保障了农业的增产增收。但农业机械化结构的不合理,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要求,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程度不高。小型机械居多,大中型机械较少。农业生产者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土地规模较小,农产品产量有限,多为分散经营。这都影响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2.开发战略方面: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足,品牌建设滞后,市场开拓能力弱

农产品和市场的开发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涉农企业想要赢得客户,占领并且开拓市场就需要开发出物美价廉、畅销对路、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农产品战略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涉农企业的胜败兴衰和生死存亡。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好的产品要想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就需要企业制定市场开发战略,用现有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云南大多数高原特色农产品都是初级产品,全国的农产品加工程度是40%,云南深加工程度不足,只有15%,云南省内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深加工的企业并不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收益不理想。在市场开发方面,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品牌建设落后,除了“云烟”、“红河”、“云南白药”的知名度较高外,食品和饮料行业尚无知名品牌,农产品创新成果得不到好的推广。市场开拓能力弱,云南省虽有一定数量的农贸交易市场,但缺少规模较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

3.销售战略方面:销售方式较单一,物流体系不完善

云南94%的地方是山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流通、交通不方便,农产品主要是通过一卖一买的方式来销售的,以自由贸易方式进行批发的农产品都只是少数,大部分农业生产者取得的收入只是农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一部分,因为分销农产品的中间商会拿走部分利润,加上农民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局限性,农业生产者大多不懂得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来销售农产品,总体来说,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单一性,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产品的销售,小范围的销售依靠人力,大范围的销售就需要物流,云南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欠缺。如:农产品运输道路的不平坦,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不发达,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低下都是制约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因素。

4.财务战略方面:农业管理体制落后,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尚未形成

企业财务战略为了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管理的有效保障。云南当前的农业管理体制多采用职能型管理模式,涉农部门内部上下级的信息是流通的,执行力也较好,但不同的涉农部门之间却是独立的。这样职能分工不明,就容易出现权责不分的现象,投资、税收、价格政策、信贷等财务方面的决策权不是由农业主管部门掌握,并且涉农资金监管不力,在资金的使用方面会出现被挪用等的现象,这严重影响着涉农资金效用的发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不够的,也是不可行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短期内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这有碍于云南农业企业进行融资,融资难成为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拦路虎,由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转入门槛较高,云南农业企业缺少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物,且农业生产周期长,收益慢,多数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进行投资的风险高,这些原因都使得云南农业企业融资难。

5.组织战略方面:农业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组织化程度低

企业全方位管理中的组织战略是表明组织如何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整体谋划,是提出详细行动计划的起点。根据《云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底,云南省乡村从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有5.8年,乡村从业人数有2324.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有54.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3%。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11.7%,生产型人才占43.3%,经营型人才占20.3%。这不能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除此之外,云南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这主要体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足。云南省9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仅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能够提供统一购销、加工、仓储、运输等经营的组织只有不到5%。大部分龙头企业和农业生产者的联系少,也不够稳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

三、全方位管理视角下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对策

1.生产战略: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标准建设,规模化发展

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资条件推进云南传统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是驱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迈向现代化农业的核心动力,把工业化生产方式引入农业生产离不开科技支撑。依托农业生产科学技术,进行工厂化生产,可有效减少和规避农业生产自然风险;依托现代冷冻保鲜、包装及加工技术,可有效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依托科技创新,可开发和丰富新产品,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培养出高质量,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进而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还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关系密切的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同时有效整合资源,加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的种植和养殖。让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走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同化、规模化发展格局。

2.开发战略: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注重品牌战略,结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进行市场开发

农产品开发战略是涉农企业对自身农产品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的全面的、前瞻性的思考和认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农产品的深加工是农产品开发战略的核心,云南省的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云南代表原始、生态和绿色。其农产品象征着绿色、健康、生态、营养。农产品的加工便于农产品的贮存与销售,针对云南农产品加工程度不足,产成品品种单一,农产品科技含含量低等问题,云南省应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进而增大农产品的销量,促进农民增收。如: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生产线的建设,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扶持,形成科技创新基地。市场开发战略是挖掘现有农产品的潜在顾客群,以此来促进农产品销量的战略。品牌建设是市场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品牌建设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品牌能使顾客对企业文化及其产品、售后服务等形成评价与认知。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并进行宣传,如:参加各种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等形式,充分发挥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特色,开发出优质产品,拓展云南农产品市场。

3.销售战略:“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

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中,买家占主导地位,制定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战略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农业生产者想要获取更多的利润,就需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中间商环节,节约成本,直接和消费者进行交易。近年来,电脑与手机的使用已日益广泛,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是很好的途径,它能够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农产品价格的透明度,增大销量,打破农产品销售的局限性等。云南省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农产品的销售相结合,促进云南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就是物流体系,要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应重视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创新农产品冷藏保鲜、配送等技术;促进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流通,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服务效率;尽快统一农产品物流的标准,提高农产品物流核心竞争力;采用多元化的村镇物流配送模式,提升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力,建设经营规模大、环节少、成本合理、损耗小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4.财务战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财务战略的制定既是企业战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财务战略不仅要遵循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要求,还要提现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解决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投资难的问题,政府需要明确责任,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研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这需要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加大资金投入,争取让涉农企业获得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投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技术改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同时适时的进行沟通。金融机构要为农业企业融资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投资渠道。制定适合小型农业生产者的信贷优惠,落实并完善涉农贷款的税收优惠、专项费用补贴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