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护理的作用

家庭护理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护理的作用

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落实; 卧床患者; 家庭护理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in Family Nursing/DAI Gao-y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5):052-053

【Abstract】Objective:Health education of the patients living in the family can not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Learn the signific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home care.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 full program of health education,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ome care;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hospitalization and discharge from the health education.Result:Observation of group pressure ulcer cases and the degree of pressure ulcer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Implement; Patients; Family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Zig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Zigong 64302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27

健康教育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随着患者对康复质量要求的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显得更为主要。它要求医院要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也要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对于恢复期长或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就成为后期护理工作的重点。神经疾病科患者致残率高,患者身心均受到了严重打击,医院护理人员就应该开展以神经疾病专科护理为特色的健康教育。我国家庭康复保健体系还不健全,恢复期的患者也不能一直住院接受治疗,这样恢复期患者只能在家中得到一般的护理照顾。目前国内在社区未设立对居家照顾者进行培训的机构,对护理患者相关知识缺乏,专科护理更为不足,使病者长期不能得到好的照护,生活质量较低。而且褥疮及呼吸道疾病发生的预防一直困扰卧床患者及家属。本院神经疾病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出院后,当下次再入院褥疮发生率高达70%~80%,坠积性肺炎发生率30%~35%;这类患者出院后,由于家属的疏忽,多数患者在较短时间就会发生护理并发症。我国社区服务还不够成熟,生活不能自理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未纳入社区服务范畴,对预防并发症措施落实指导及监督不足,很多患者在家庭中会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并受到疾病的痛苦折磨[1-2]。本院神经疾病科2010年5月开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科室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改变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对健康教育工作走出医院,走进家庭,开展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上门服务活动。观察组患者落实家庭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减轻或消除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现报告如下。

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家庭服务模式下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的必要性。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出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给予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分别于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行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84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城市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由于其发病后易致残和死亡,已成为威胁人们生活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1]。患者一旦发病留有后遗症,其康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后期没有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很多患者会留有各种神级系统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压力[2]。然而绝大多数患者由于受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的影响往往选择了出院康复治疗。因此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干预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我院对50例出院的脑卒中患者给予社区家庭服务模式下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出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5~81岁,平均(55±3.3)岁。病程30~75 d,平均(42±11.2)d。脑梗死45例,脑出血55例。伴高血压病65例;伴高血脂30例;伴冠心病75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典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入组条件:(1)患者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患者均有偏瘫症状。(3)患者均经过积极治疗好转出院。(4)患者均自愿参加问卷调查,并能够独立完成本研究涉及的其他问题。(5)患者无听力、智力、言语和交流障碍,能够与医务人员很好地交流和沟通。排除标准:(1)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2)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3)患者近2周使用影响情绪的药物。(4)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重型精神疾病,对自己的行为无完全民事承担能力。(5)患者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后遗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1)患者出院后建立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形成“卒中康复护理小组-社区卫生单位-社区护理人员-家庭人员护理”模式。(2)社区医务人员在患者住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评价患者的健康要求和整体身体状况,包括患者家庭生活环境,成员健康状况,患者入院前饮食、治疗、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其他疾病类型等状况,以及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3)详细记录患者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康复训练方法等。(4)挑选经验丰富且经过培训合格的社区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采取出院后前2周每周干预2次,出院后3~4周每周干预1次,以后每2周干预1次,共干预8次,主要是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干预内容的执行程度和情况,并适时纠正不正确的情况。(6)干预内容包括:社区护士进行一对一肢体功能康复指导,包括良肢摆放、床上移动、坐起平衡锻炼、站起与坐下训练、缓慢行动锻练、双手交换锻练等多项内容。(7)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工具,包括手杖、步行器、轮椅等。协助患者家属创造适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注意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护理,针对其不同心理情况及时予以疏导,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给予支持和帮助,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增强自信心,同时注意正确的饮食指导,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总分100分,满分表示患者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家庭成员帮助;99~60分表示轻度功能障碍,虽然日常可以独立完成部分活动,但需要家庭成员一定的帮助;59~41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碍,患者需家庭成员很大的帮助才能行日常活动;低于40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碍,患者的绝大多数日常生活都要靠家庭成员协助才能完成或者完全不能自理[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通常发病比较急,是一组以大脑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我国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数目逐年上升,即使存活下来也有一大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1]。发病早期患者都是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因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等原因绝大数患者康复都会选择在家进行。因此创造良好的家庭康复条件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4],如果社会支持力度能够加大,那么患者家庭承担压力就会减少,患者的康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目前很多脑卒中患者及家属都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抱有极大热情,但是对如何促进患者康复及基本的康复知识和锻炼方法却知之甚少,其必将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急需一种合理的护理模式去改变这种状况[5]。为此,学者们和护理人员一直致力于优化护理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后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是一种多专业组织化治疗模式,属于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方式,其利用医院工作人员的技术和支持,通过医院社区门诊,以小组随访模式对出院的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社区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知识宣传、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等。通过宣传知识,让患者和家属接受完整的预防、安全用药教育,使患者可以按时合理用药,防止脑卒中复发[6]。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行社区家庭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大大降低日常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Naess H,Waje-Andreassen U.Review of long-term mortality and vascular morbidity amongst young adul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Eur J Neurol,2010,17(1):17-22.

[2]喻文雅,闫玉英,姜彩肖.石家庄市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7):2433-2434.

[3]王华娟,刘红丽.城市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931-1932.

[4]李新萍,汪莉,张千,等.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护理有效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773-776.

[5]童菁华.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1):57-58,83.

[6]黄小波,王宁群,陈文强.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27-629.

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家庭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71-02

所谓的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人体局部脑组织因为缺血而出现坏死而导致的脑软化,是脑血管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1]。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脑梗死发病率出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虽然病死率在逐年降低但是致残率却是很高,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有可能出现很多后遗症,诸如:偏瘫、失语以及单瘫等,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影响。脑梗死本身属于慢性脑血管意外,具有不可逆性以及病程较长等特点,患者的病情在医院得到控制并且稳定了之后一般转为家里进行治疗以及护理。因此脑梗死患者的家庭护理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探究脑梗死患者家庭护理需要注意什么要点,对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脑梗死转为家庭护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饮食调整

平时不正当的饮食习惯,是造成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脑梗死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低糖还有低盐为摄入原则,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对患者的脂肪摄入量有所限制,每天对于脂肪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总热量的20%-30%之间。脂肪的摄入不但需要在数量上面有所限制,而且对于脂肪的种类也需要有合理的选择,其中对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更是要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脑梗死患者比较适合进食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一般有:牛油、奶油、羊油以及猪油等动物性脂肪;不饱和脂肪酸的一般有:植物油。

1.2限制患者的胆固醇摄入,不能让患者迟到含有胆固醇比较高的食物,一般如:动物内脏、动物脂肪以及蛋黄等。患者每天平均的摄入量不得超过300g。

1.3适当的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一般可以让患者摄入有蛋白质的食物,诸如:瘦肉或者是禽类提供,或者也可以经常食用鱼类以及豆制品等。

1.4限制患者含糖类食品的摄入,一般来说人体在摄入过多的食糖之后就会将体内的糖转化为脂肪并且积蓄在身体里面,这样对于疾病的恢复会产生消极影响。

1.5患者要增加对膳食纤维的摄入,除此之外还有适当的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多吃点绿色蔬菜以及水果,对于病情的康复有好处。

1.6改变以往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例如不吃零食还有油炸食品,不吸烟以及饮酒方面有所控制,每天实验的摄入应该掌握在3g以内,让膳食变得更加合理,如果身体过于肥胖的患者应该注意对体重的控制。

2康复训练

患者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时候,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康复训练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患者的肢体运动以及语言训练。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需要科学渐进,鼓励患者看到微小的进步,坚定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2.1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时候,需要把患者放在功能位上面避免出现关节畸形,在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患侧卧位,这个有利于患肢感觉功能的恢复,让患者定时翻身,可以对痉挛有抑制作用,而且减少患肢受压的状况。在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教导以及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床上活动的指导,诸如翻身方法、关节活动以及摆放等等。患者的坐位还有站立都需要保持平衡的方法,在不行还有上下楼梯等方面需要护理人员专门的指导与帮助。与此同时还需要让患者在平常有意识的锻炼自身日常活动能力,诸如:穿衣服、刷牙以及进食等。患者家属在自己家庭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让患者进行患肢功能的训练,最为简单的便如捡豆子、搭积木、画画以及下跳棋等。活动开始的时候不宜难度过高,1天进行2-4次活动左右,每次活动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0分钟[2]。

2.2语言恢复训练:失语等语言障碍会导致患者在情绪上面出现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家属通过和患者建立沟通,纠正发音等方法,让患者的语言恢复得到训练。

3心理护理

3.1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对恢复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所以需要鼓励患者有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消除因为脑梗死所产生的忧郁、恐惧以及悲观等情绪,克制因此所产生的急躁心理,患者的家属要对患者有多点关心,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有充分的耐心,这样才能够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3.2对患者表现出足够的尊重,经常和患者进行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或者损害患者的自尊。

3.3制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患者能够在心情方面保持舒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配合治疗[3]。

总而言之,患者想要最大限度的恢复自身肢体以及语言功能,良好的家庭护理必不可少,还能够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萍.家庭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4):154-155.

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第4篇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老人观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某高校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研究。结果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总分为(55.62±8.58)分;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总分为(51.64±21.61)分。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外在特征”得分和总分高于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P<0.05),农村护生的“内在特征”得分高于城镇护生(P<0.05),三年级护生的“文化传承”得分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对于老年人的整体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对于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在护理教育中应注重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提高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水平。

关键词:

护理专业;本科生;老人观

人口老龄化不但给我国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我国老年护理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我国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研究试图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将老人观分为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和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两个方面来对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老人观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大学2012—2015级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参加志愿者活动与否、年级、独生子女与否等。(2)老人观量表:选用蒋丽等[1]编制的老人观量表,共42个条目,分为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和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两大部分。分别采用语义差别法(SD法)和李克特4点计分法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生对老年人的印象越好、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越清晰。本量表将护生对于老年人的整体印象分为外在特征、人格特征、内在特征3个方面,将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分为家庭核心、安全基地、亲情纽带、文化传承4个方面。经检验,老人观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0,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收集资料的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护生独立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及统计描述与分析,用百分率、(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469名调查对象中,373人(79.5%)参加志愿者活动,96人(20.5%)未参加;一年级158人(33.7%),二年级141人(30.1%),三年级170人(36.2%);普通护理专业337人(71.9%),涉外护理专业132人(28.1%);独生子女156人(33.3%),非独生子女313人(66.7%);来自城镇的185人(39.4%),来自农村的284人(60.6%)。

2.2护生老人观的得分情况

2.2.1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

调查对象在对老年人整体印象各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为:外在特征(18.74±3.69)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9分;人格特征(18.87±3.22)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11分;内在特征(18.01±3.09)分,最高分25分,最低分8分;总分(55.62±8.58)分,最高分85分,最低分34分,得分均处于中间水平。

2.2.2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各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为:家庭核心(11.36±5.60)分,最高分38分,最低分0分;安全基地(15.97±6.84)分,最高分49分,最低分0分;亲情纽带(13.36±5.57)分,最高分18分,最低分0分;文化传承(10.94±4.67)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总分(51.64±21.61)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0分。

2.3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生老人观的得分情况(见表1~2)

表1显示:在“外在特征”和“总分”两个方面,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较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得分高(P<0.05);不同户籍的护生在“内在特征”方面的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独生子女与否方面的老年人整体印象得分和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显示:不同年级的护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的得分和总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比未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在老年人“外在特征”和“总分”两个方面更高(P<0.05),说明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更好。陈冬青[2]认为:大学生与老年人的实际接触能够促进其对老年人的“肯定”印象,可见志愿者活动能够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正向认识水平。来自农村的护生较来自城镇的护生在老年人“内在特征”得分方面更高(P<0.05),这可能与护生的成长环境及成长经历有关。在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方面,三年级护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得分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P<0.05),这主要与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开设有关。陈曦等人[3]认为:医护工作者对于老年人的态度越正向,其对老年人的照顾行为和照顾方式越积极。可见,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开设能够改善护生对于老年人的印象和认识。刘宇等人[4]认为:老年护理要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需要考虑其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因此,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不但要从老年护理课程入手,还应注重加深护生对老年人的正面印象,提高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水平,多开展关爱老年人的志愿者活动,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护生对老年人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蒋丽,高健,金昌德.护理本科生老人观及服务老年人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9):61-62.

[2]陈冬青.中日大学生的老年人印象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3):89-90.

[3]陈曦,高玉霞,刘丽丹.国外调查医护人员对老年人态度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10,23(5):82-86.

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是最科学的育儿方法,能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而且母乳喂养能够增进母子感情,促进产妇产后恢复[1]。但是,在产妇知识缺乏、产妇缺乏信心等因素作用下,我国母乳喂养状况不甚乐观。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通认可,但传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有待提高[2]。本研究中应用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于我科住院分娩的18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所有产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无其他影响母乳喂养的器质性疾病。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6±8.2)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2例,剖宫产3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20例,大学及以上56例。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1±8.5)岁;分娩方法:自然分娩54例,剖宫产3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4例,大学及以上5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即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随机分散的健康教育,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技巧。观察组给予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产后当天给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母乳喂养。(2)给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疼痛、胀痛的原因,有效减少疼痛的措施,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示范及指导。(3)给产妇及家属讲解休息、保持心情愉悦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导均衡饮食,保持乳汁冲着,并指导防治奶胀、皲裂、人工挤奶等方法。(4)给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随访的重要性,详细解答产妇及家属的问题。(5)产后每周通过电话或家庭访视等方式随访1次,了解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解决新出现的问题。1.3观察指标随访6周,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包括纯母乳喂养率及混合喂养率。并于出院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掌握情况,其中母乳喂养理论知识满分为150分,操作技巧满分为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母乳喂养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升高(97.8%vs90.0%),混合喂养率降低(2.2%vs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及产妇的产后恢复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在哺乳时出现奶涨、疼痛、皲裂等现象,剖宫产产妇出现伤口疼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部分产妇没有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重要性等因素作用下,母乳喂养状况不甚理想[3]。因此,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仍然是产科关注的焦点问题。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使个人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建立正确健康观念,自愿采纳践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4]。目前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5],但健康教育模式尚无统一标准。家庭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家庭为中心,重视家属的参与,已经在产科护理中逐渐推广[6]。本研究中,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升高,混合喂养率降低,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评分升高。结果表明,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分析原因,与常规健康教育,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注重家庭成员的参与,通过家庭成员的支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并促进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

参考文献

[1]盛夕曼,洪静芳,王维利,等.社区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91-195.

[2]汪新菊,舒新莲,王乐霞,等.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09-4011.

[3]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等.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51-2254.

[4]徐旭东.健康教育路径在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6):547-550.

[5]韩明芳,王莉萍,王晓云,等.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能力形成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21):3367-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