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工低碳技术

化工低碳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工低碳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工低碳技术

化工低碳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盐碱地 改良 园林绿化 施工技术

从字面上来看,盐碱地包括了盐地、碱地及盐碱地,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阻碍了树木的生理生长,也阻碍了植物群落的形成,也对我国城市化生态园林建设带来了困难。我国盐碱地区很多,由于其含盐量过重,几乎缺少植被覆盖,因此迫切需要对其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总的来说,应对盐碱地进行排盐处理,并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等改善其土壤环境,从而构建植物群落,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系统。此外,将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建设结合在一起,既能为房屋建筑提供一道美丽的风景,也能达到改土治盐的目的,实现了环境的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盐碱地的危害,其次探讨了盐碱地的改良,最后分析了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1 盐碱地危害

本文主要探讨盐碱地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伤害植物的组织

盐碱地含盐量很高,在干旱季节,盐类一般会聚集在土表,从而对植物的胚轴造成伤害,其中伤害能力最强的属于碳酸钾与碳酸钠。此外,在高PH值下,也会使得氢氧根离子直接危害植物。某些植物内部系统“排毒”功能不强,一旦内聚盐分过高则会危害原生质,从而造成蛋白质合成受阻,最后使得内部含氮成分堆积,危害植物细胞。

1.2 造成植物生理干旱

在盐碱地中,一般都会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而其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就会增加,这就会造成植物的生理干旱。一旦植物出现了生理干旱,其根系或其种子在发芽时便不能吸取足够的水分,甚至会引起水分的外渗,轻则植物“萎靡不振”,重则导致死亡。

1.3 阻碍植物生长与发育

盐碱地盐碱过高,阻碍植物生长与发育已经不言而喻。比如说盐度超过了植物生长所需盐分极限,就会对植物的质膜透性、生理生化及营养吸收等方面造成伤害,最终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比如对于种子萌芽而言,浓度过高则会对萌芽产生抑制,甚至无法萌芽。

1.4 阻碍了植物营养的吸收

盐碱地盐分过高,则其所含的钠离子就会过多,其在土壤中有着数量众多的竞争优势,从而就会阻碍植物对钾、磷、氮等元素的吸收,其中对于植物生长十分重要的磷元素的转移也会受到阻碍,从而对植物营养吸收造成严重的阻碍。

2 盐碱地的改良探析

为了提高盐碱地的利用率,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良,不管何种改良方式,都应遵循水盐的运动规律,并保持客土的长效,从培养土壤肥力、做好水分管理、有效排水等方面加以改良。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 生物改良

可以在盐碱地上种植一些耐盐碱的生物(耐盐碱的牧草与植物等),比如早熟禾、景天类及紫花苜蓿等,这些都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耐盐碱生物,它们对于改良盐碱地土壤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投资小,并且几乎无污染。此外,也可以采用遮盖地面的方式来改良,这里的遮盖地面主要指的是利用乔木、灌木及草等植物的复合种植,从而形成一种严密的遮盖面,将盐碱地地表遮盖严实;也可以在盐碱地地表覆盖柴草的方式,减少水分的蒸发,并减少修剪植被的次数,以此抑制盐碱土的上移与积累。

2.2 物理改良

对于盐碱地的物理改良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2.2.1 深耕松土:当雨季到来之前,应对盐碱地中透水性较差、质地粘重及结构不良的土地进行深耕,疏松其表面土质,这样能保障土壤有良好的透性,从而增强雨季来临时的透水性,抑制盐分的上升。

2.2.2 绿地整形:在对绿地进行平整处理的时候,应预留一定的坡度,并挖好相关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的顺利进行。

2.2.3 铺设隔离层:一般而言,在栽种树木之前,需要将塑料隔离薄膜放置在树穴中,然后才填上客土,也可以采用在树穴中添加隔离层的方式,比如铺设碎木屑、马粪、粗煤渣等方式阻止底部盐分的上升,之后再填上客土。

2.3 化学改良

盐碱地对植物有害,其中有个原因在于PH过高,因此可以适当增施酸性肥料,比如过磷酸钾等,从而降低土壤的PH,这样也能提高植被的抗性。当然,也需要施加适当的矿物质肥料,以便补充内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大量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后,土壤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外,也可以施用适量的有机质,比如腐叶土、树皮、马粪、松针、泥炭等,也能有效改良土质。

3 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探析

盐碱地园林绿化建设越来越多,取得的效果也逐渐明显,而对其绿化施工技术而言,也在不断实践中取得了成就。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3.1 渗管排盐技术

渗管排盐属于改良盐碱地土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此渗管排盐技术也是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渗管排盐技术依据的是盐分随着水分运动的规律,铺设相关的暗管设备,从而将土壤中的盐分排走,并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达到土壤脱盐及阻止盐渍化发生的目的。在进行渗管铺设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水平封闭式,一级管与二极管相互结合,水分从一级管汇入二极管中,然后通过二极管流入相关的污水管道中。二极管的铺设一般采用的是明渠方式,而一级管则直接汇入明渠中,从而将渗水自然排出(但应注意倒灌的发生)。此外,渗管的埋设间距、深度及纵坡等主要根据绿地种植的实际植物类型及土壤的结构等来确定。

3.2 铺设隔离层技术

铺设隔离层是为了阻止土壤中原有盐分的上升,也是为了改良土壤,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在铺设隔离层时,所选用的原材料一般包括了煤渣、石屑、石子等,这些原材料的形状一般以块状或颗粒状为宜,但不能太碎,并且其内所含的炉灰、泥土等杂质不能过多。常用的石屑直径一般不大于一厘米,而石子的直径不能大于三厘米,铺设的隔离层厚度一般在十五厘米左右为宜,尽量保证其厚度误差在一厘米左右。在施工时,机械车辆等应禁止进入绿化场地中,这样能保证隔离层与底部的碱土黏贴在一起。

3.3 客土回填技术

在盐碱地园林绿化建设中,客土回填及深翻整地属于其关键环节,因此必须把握好客土回填技术。在回填之前,需要对绿地与其周边碱土加以隔离,主要采用的是塑料布,这样能防止碱土中的盐分渗透到绿地中。在施工的时候,塑料布的底层应与隔离层紧密结合,应保证其顶部高出绿地约二十厘米左右,同时还需要用石块压紧,防止回填客土时产生滑落现象。在回填的时候要用机械往里推,完工之后应及时将绿地整平,要做好周边绿化设施的保护工作。当客土回填完成之后,在栽种苗木之前还应对绿地进行深翻。

4 结语

当然,除了上述的几种技术之外,还应注意因地选树与适时移植,这样才能保障整个盐碱地绿化园林施工的完善。总之,盐碱地改良及其园林绿化施工属于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雪.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

化工低碳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盐渍土;滨海新区;绿化

1 盐碱地盐渍土对植物的危害

盐碱地盐渍土对植物的危害分2种:一是直接危害,既无法正常为植物提供水、气、肥、热等条件。二是生物毒害,即盐碱成分间接破坏了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它生命元素(C、N、O、H)的循环。主要体现为植物的盐害和抗盐性。具体是:造成植物缺水;影响植物组织和正常营养;抑制了气孔保卫细胞淀粉的形成过程,气孔无法闭合,使植物枯竭。盐渍土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土壤中Na2CO3 等强碱性物质直接破坏根系生长。此外,由于土壤结构改变,干时结硬成块,湿时膨胀粘重,使植物无法存活。

土壤含盐量过高,在其中生长的植物会因为盐分过多而发生胁变,从而造成“一年绿、两年黄、三年进灶堂”的现象。一旦植物被盐害,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直接死亡。阳离子中,钠盐比钙盐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更大,其中属NaHCO3、Na2CO3的毒害作用最大;在阴离子中,CO32- 相对于C1+和 SO42-而言毒性更强,当土壤表层的含盐量高于0.6%时,很多植物无法存活。而当土壤中含有的可溶性盐达1%,只有某些适应盐性环境的植物才能存活。

2 盐碱地改良的工程措施

盐碱地的改良以抬高地面从而使地下水位下降到1.5 m以下为基础。遵循一定的技术原则:调制水盐运动,当“允许积盐”时,采用暗管排盐、农田水利改造等方法展开实施。

①排盐措施。根据设计要求,首先要清理掉原有的盐渍土,将槽底整平后再铺设淋水层材料,例如石屑、炉灰等,铺设排盐支管、盲管和集水管,到达市政的排水井。当淋水层材料整平后在上方铺设无纺布,回填种植土,植物在这样的绿化区内生长良好,且绿化施工都能获得想要的效果。目前大多数盐碱地都用此方法进行改良,经时间验证效果显著。②降低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偏高,可以更新土壤以提升地面,从而使地下水位降低。添一层优质种植土(厚度不低于60cm ),使地下水位保持1.5 m 以下状态。③形成排水体系。通过水利措施优化地形,再用井水、中水和雨水等灌溉冲洗,排盐压盐。在种植地的周围挖排水沟,中间按照规划开沟培垄,组成2~3级的排水体系,经人工强排后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性状结构得以改变,从而使土壤改良。④耕作、培肥。盐碱地的结构很差,不仅土质瘠薄,而且地表板结。合理种植,中耕松土能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切断毛细管、减少返盐。对盐碱地的改良须将治盐和培肥结合起来,用化学改良剂,添加绿肥、有机肥、厩肥来改善土壤,有效地将盐分保持在“允许积盐”和植物根系活动层下部。⑤控水管理及透气栽培。对盐碱地绿化,关键是要采用科学控制管理,时时刻刻都要观察土壤适宜的湿度。一旦水分高了,会使植物缺氧,根系腐烂造成死亡。所以当发现地下水水渍导致的黄叶后,需立即开穴透气。在离植物中心约60 cm处,每株开穴2~4 个,直径为20 cm,高30~40 cm,根系略晒2~5 d,穴里面可竖埋小捆树枝或是填入大粒的炉灰渣,也能用φ100珍珠岩等材料代替,埋在地里约1 m深,通常几天后就有新叶长出来了。

总而言之,对盐碱地的改良要用综合治理措施。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采用工程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化学措施的方法,才能将重盐碱地变成轻盐碱地,实现生态的重建。

3 盐碱地绿化的植物选择

在滨海新区盐碱地绿化时,植物选择要求很高,其要求植物抗污染、耐干旱、耐水湿、耐盐碱、耐瘠薄,长久的试验和施工总结出,下列植物基本能在该绿化区域生长:灌木类植物有白刺花、枸杞、盐豆木、金银木、文冠果等。常绿植物有龙柏、侧柏、圆柏、铅笔柏等。乔木、小乔木植物有绒毛白蜡、桂香柳、刺槐、中天杨、新疆杨、青杨、千头椿、盐肤木、沙枣、沙棘等。地被类植物有地被菊、大叶黄杨、绣线菊、珠美海棠、金银花、草木樨、苜蓿等。草类有狗牙根、野牛草、马绊草、大穗结缕草等。按照植物自然规律演替条件,先保证耐盐植物存活,在种植普通园林植物,使植被恢复。耐盐碱基因生物技术、耐盐植物的引进与筛选技术对滨海的重盐渍荒漠化地区生态重建非常关键。

4 强化栽培管理措施

长年的实践已经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对盐碱地绿化栽培管理规律。按照植物特性展开,利用排盐、压盐、换土、培肥的方法,让盐碱地绿化取得一定的进展。维持植物的营养均衡,防止绿地返碱返盐,更深入完善盲管排盐及其它技术,提高盐碱地的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化工低碳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土方;施工技术

1土方施工前的准备

1.1考察现场观图纸

在土方施工以前,首先要对现场进行查勘以及熟悉图纸,根据现有地形、图纸以及建筑物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填挖方案,选择合适的机械以及在土质疏松、雨天等特殊情况下是否要做边坡防护措施,提前安排好土方的调运、排水措施以及考虑土质是否符合栽植条件,有无必要进行土质改良或者换土。

1.2原始场地的测量和放样

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定点放样,确定填挖土以及相应的标高,所使用的放线方式要按照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不同来进行相应有效的调整,还要保证定点放线时的准确性。此外,还要将工程整体设计意图进行充分地表达。

1.3平整场地的放线

通常情况下,平整场地中需要使用经纬仪放线,经纬放线就是根据设计图纸将所有的方格网放到地面之上,并在每个方格网焦点位置打上木桩,在桩上写上装号以及实际施工标高[1]。

1.4土方地形的放线

首先,确定地形的实际边界,然后按照施工图纸使用经纬仪,将等高线测设到相应的地面上,同时打上木桩并对其进行标记,这样不仅有利于地形的堆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而对较高山坡进行放线时,要使用分层放线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对高桩的设置。

2土方施工技术要点

2.1挖方、运土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间,不管是使用人力或者是机械进行土方开挖,都要先挖截水沟以及排水沟,再进行分层开挖。使用人工方式挖方时,一定要注重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时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符合实际标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所负责的面积应该保证在4~6m2,而且挖土方周围禁止有重物或者是较容易出现塌落的物质存在,在挖土过程中,还要监督和调运土壤质量,并且预留出一定的坡度。一旦需要垂直挖掘时,松散土方的范围要<70cm;若要求是土壤保持在中等密度时,其范围要<125cm;要求坚硬土时要<200cm。如果在实际过程中超出了规定范围,一定要使用支撑板对其进行保护。

2.2填土、压实

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遵循就近原则回填土方,在填土前,必须事先处理干净人工岛或池塘原地面上的淤泥、树叶等垃圾物质。回填土时需施行分层铺摊,并将其压实。按照具体的土质、密实度等相关要求以及机具,确定每层铺土的厚度。针对为满足绿化设计需要而建造的人工岛,也必须予以分层压实。通常情况下,每50cm的覆土必须使用挖掘机进行3~5遍的压实作业。合理控制岛顶标高,确保新建筑的人工岛整体景观效果符合既定要求[2]。倘若赶在雨期进行土方填筑作业时,必须保证在短期内连续性作业,以便快速完成。如果施工过程中遇到性质比较特殊或重要的情况,必须在雨期之前完成土方回填工作。雨期进行施工时,需要提前做好防雨的相关方案及措施,以免边坡发生破坏或坍塌。若在冬季进行土方填筑工程,则填筑之前需要将池塘底或者人工岛底施工层面上的冰雪处理干净;预边坡表层相距1m的范围内,不可使用冻土填筑;填筑填方上层时需要选择透水性良好且未冻胀的土料。同常温施工相比,每层铺筑厚度都需要相应地减少20%~25%,冻土块体积需要小于或等于填方总体积的15%;粒径要少于150mm。符合均匀分布、逐层夯实的基本标准,以保证土壤相对稳定性符合要求。为更好地保证土壤相对稳定性符合既定标准,就必须在均匀压实的基础上规定土壤含水量,无论数量过多或者过少对夯实都会不利。

2.3垃圾清运

施工完成以后清理绿化区域内的杂物,还要按照园林设计规划,对绿化用地做整平处理,同时对其土壤进行改良,保证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层达到设计标准,草坪用地实际的活土层要在30cm以上。另外,还要深翻清理土层中的杂物,保证绿化区域内的植物能够良好生长。

3结论

总之,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一定会进行土方施工,它是保证绿化施工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一定要保证土方地形施工质量,提升园林绿化质量及美感,进一步凸显园林绿化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喆慧,赵旭伟.园林绿化中的土方地形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2012(5)

化工低碳技术范文第4篇

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

1.1 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地质勘察中,地质的测绘、钻探以及山地等工程中所产生和获取的数据均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参考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处理便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流程的开端。在地质测绘等工程中所获取的数据大多具有着来源广、数量多、种类繁杂和应用主题多等特点,且同时兼顾着可集性、可存储性以及可管理、复制和共享的性质。水利水电地质信息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整理、勘察图件制作以及地质体空间分析、成果编制等多个环节。在所有的处理环节中,任意一个环节都对应一种合适的信息处理技术,并通过这一处理技术来完成处理环节的工作。比如勘察数据的采集和管理环节对应数据库技术,由数据库来收藏和整理勘察获取的数据等等。

1.2 信息处理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采集仅仅只是信息处理过程的起点,但其却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结果和勘察质量的关键内容之一。勘察中所采集到的数据主要包括前期资料数据以及工程勘察数据两大类。一般来说,资料数据和勘察数据是可以直接录入和导入的,且可以采用二维平面图和三维模型输入方式进行处理。报告、汇报、归档部分是指利用数据库、二维辅助制图和三维模型与空间分析成果来编制工程勘察报告等勘察成果,并对所取得的成果数据进行审查汇报,最后把成果进行数据库管理和归档。以上这些工作全部处在标准化体系的制约之下,这些标准包括工程勘察规范、数据编码标准、图层设置标准等等,同时这一过程被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造,从而组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完整流程。

1.3 信息处理流程

1.3.1 数据采集阶段。采集阶段的第一步工作是确定工作目标,等待目标确定之后,再仔细搜集已有的各种资料,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标记出可能成为工作区域的地方;随后,对所标记的,可能成为工作作区域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确定下该工程的工作区域;最后,在基本确定下的工作区域内进行测量和测绘工作,勘察该工作区域地质条件是否满足施工需求。测绘完成后,可现场采用钻探、物探以及地质实验等方法来开展深入的地质勘察工作。

1.3.2 室内整理阶段。之所以叫室内整理阶段,主要是因为该阶段内所进行的地质资料校对、分析、分类等管理工作都是在室内进行的,无需到室外进行。事实上,室内整理阶段和数据采集阶段是可以同时进行,或者顺序颠倒的,实际执行时,可先进行室内整理,再进行室外出具采集,也可先采集数据,后整理数据。

1.3.3 数据分析处理阶段。顾名思义,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前两个阶段搜集、整理得到的勘察数据进行处理,将现有的勘察数据加以编制,形成各种类型的资质图件。野外勘察数据的处理可采取统一、分析、计算等方法作简便处理,编制成相关的图件资料,为下一步勘察报告的编制和形成提供参考。

1.3.4 报告编制阶段。数据分析处理完成之后,便是数据报告编制,最终得出勘察成果。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来说,数据经采集、整理、处理以及编制之后所形成的编制报告,便是勘察的最终成果。报告编制阶段,相关技术人员编制报告内容时主要以来自身对地下地质空间的感悟与工作经验,充分利用获取的数据和前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处理成果来编制工程勘察报告。

1.3.5 成果审查与汇报阶段。这一过程是对整个勘察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如果分析不够充分,要返回到分析处理阶段进行更充分的分析处理,如果分析结果缺乏足够的数据,要返回到数据采阶段,进行补充勘探工作,直到审查通过。

1.3.6 资料归档阶段。数据资料归档阶段是地质信息处理流程的终点,这一阶段主要是把原始勘探资料和勘探成果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工作。这部分资料同时也是其它工作的资料依据。从信息处理角度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三部分,其中数据管理包括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对数据应用的结果进行管理,数据应用包括数据统计分析、空间模拟与分析、地质图编制和报告编制等。

2 实现地质信息技术的集成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作用,需要实现信息集成化。其原则和出发点是:使各部分信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每个元素都要服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每个元素最优;各个信息处理环节相互衔接,数据在其间流转顺畅,能够充分共享。系统有了这样的的整体性,即使在系统中每个元素并不十分完善,通过综合与协调,仍然能使整体系统达到较完美的程度。从工程勘察信息系统实现的逻辑结构看,系统集成的内容包括:技术集成、网络集成、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分布式的工程勘察点源信息系统的建立,就是上述四方面集成的结果。

化工低碳技术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和城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设,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我国电力建设随着农村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得到了大规模的提升,因此,电网的改造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地区配电网的改革正在大力推行,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技术的管理方法,以促进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智能化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地区 配电网无功 优化 智能技术 探析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电力供应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农村地区电网的改革对于提升电力供应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普遍推广和运用,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管理正在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以提高农村地区配电网的无功优化效益。

1 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电力供应中电子设备迅速增多,导致电力负荷快速增加,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电力质量问题。因此,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电力负荷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无功补偿容量不足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的用户中,安装补偿电容器的较少,使安装容量不足,导致无功补偿出现容量不足的问题。农村地区的电力负荷的波动很大,随器补偿只能起到固定补偿电容器的空载情况,变压器引起的负载量没能得到有效补偿,而固定补偿器只能补偿无功负荷的很少部分,导致未供电的用户和未补偿的用户相互中和,从而引起很多电力方面的事故问题。

1.2 无功倒送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的配电网无功中普遍存在无功倒送的问题,引起电路负荷过重,使配电网严重耗损,造成电网方面的经济损失。农村地区配电网中,低压线路的功率因素较高,农村地区用电的时间不规律,使得无功损耗较小,当电能质量较差的时候,进行无功补偿,会出现无功倒送的现象,从而导致配网线路的严重耗损。无功倒送只能使农村地区的电能质量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得到提高,但是不能维持很长时间,造成的电网经济损失却很严重,所以在进行新农村电网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给以高度重视。

1.3 无功优化自动化问题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没能真正提高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系统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的无功补偿效益。事实证明,农村地区电网无功补偿装置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荷小和功率因素高等原因,使有的补偿装置不能起到降低配网线损和改善电压质量的作用,从而导致无功补偿的自动化不够强,严重影响无功补偿设备的经济效益。

2 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

我国农村地区配网具有分布广,结构复杂和运用普遍等特点,因此,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设计是为了实现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和调节设备的自动化调控,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从而降低配网线路的耗损,全面有效的对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2.1 系统概述

我国农村地区的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主要是规划和运行两方面,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以提高无功优化的效益;运行方面,是为了控制配网线路的情况和电容器的分布情况,进行的操作。因此,充分运用配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整体的智能控制,使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效益最大化。

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技术是运用的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根据农村地区配电网的特点,运用C/S应用软件开发出来,用以提高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效益和农村地区多次电能质量,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中,农村地区的用户可以随时与系统服务器保持联通,以监视配网线路上各个补偿装置的运行情况,以便于及时进行电力的补偿和配网线路的正常连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服务器和系统保持紧密的联系,服务器可以将配网线路的情况,以数据的形式发送到系统接收器,确保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对配网线路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在实际的运行中,一旦发生不正常现象,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位,以获取更全面、更有效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电力供应部门维修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农村地区电力的正常供应。

2.2 系统功能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智能技术运用,促进了改扩建信息网络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使农村地区的配电网无功优化向着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在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农村地区配电网的各种情况,以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高效性和稳定性,保证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最大效益。因此,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有以下功能:

2.2.1 系统维护

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在电网改造方面,经常会出现线路改造和更新的情况,因此,系统具有灵活的运行模式,在一定情况下,农村地区用户可以进行系统的维护,以保证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行。农村地区用户可以根据线路的改变和电容器的移动,可以选择最合适的线路和电容器之间的位置,及时的进行电容器的电能的补偿,从而进行系统维护操作,确保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

2.2.2 状态更新

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中,服务器可以自由的调度系统的运行数据,对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检测,从而根据实际的配电线路情况进行远程的操作,以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智能技术不断提升,提高了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效益,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因此,系统运用了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了远程无线监测和数据信息的传输,使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形成真正的一体化操作。当系统进行远程操作后,服务器的数据会及时的发生变化,从而使系统控制中心的显示改变,进而更新系统的状态,操作简单、方便和快捷,保障了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完整。

2.2.3 系统查询

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电网一定时间段的运行情况,并绘制相应的线路图,以观测配电网无功优化的具体情况。通过系统查询可以很直观的进行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数据分析,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改。与此同时,系统还设置了人工操作模式,以便于在特殊情况下的,电容量的管理和系统的维护。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中,人工操作系统查询的设置对于无功设备的系统在特殊情况下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配电网的无功效益。

2.2.4 数据信息统计

智能系统中,各个时期的数据信息都有明确的记录,系统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用户的要求进行一定时间段数据信息的统计,用以进行配电网无功优化运行情况的分析。与此同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还可以将数据以表格或者文本的形式导出到其它地方,以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数据的整理。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进行的数据信息统计,为电力供应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保障农村地区电网改革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2.2.5 人工统计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智能系统中,有一个非常优化的功能就是可以进行人工统计,可以对电容器在静态方式下进行补偿时进行人工操作,或者是特殊情况下,对系进行维护和数据信息的统计,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人工操作和智能操作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智能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很大的提升,促进了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最大化效益。

3 结束语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智能技术不断提升,提高了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效益,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此同时,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使农村地区的配电网无功优化向着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促进我国电网改革的不断创新。我国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思路和理念,需要电力供应部门研究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开发和研究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东明.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

[2]朴在林,谭东明,郭丹.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实施[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

[3]李文辉,赵颖博.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式的研究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1,10:176-177.

[4]江立,赵颖博.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技术方案探析[J].机电信息,2011,30:12-13.

[5]谭东明,朴在林.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自动化系统的探讨[A].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农业大学,2008.

[6]张誉龄,钱东,陈阳,沈倩,王佳宁.基于信息集成的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3.

[7]谢允贞.农村配电网的无功优化问题[J].神州,2013,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