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启蒙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企联盟;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库;途径和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7.004
本文著录格式:[1]朱翠苗.校企联盟建设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途径和方式[J].软件,2013,34(7):9-10
0 引言
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发达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链,尤其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达,每年需要大量的软件技术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苏州太仓作为全国发达县级市,建有软件园、国际服务外包园、科技信息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工业设计园等省部级园区,同时需要一大批高技能型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位于苏州太仓的健雄职业技术院,跻身于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紧跟产业人才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努力打造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新高地,自2008年以来,“校企合作”工作深度改革与实践,实现了校企联盟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教学提供行业化、标准化、生产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方面不断探索新途径,实践新方法,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在校企联盟模式下探讨校企共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方式,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真实性强、生产性高、标准规范的教学资源保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1 校企联盟
校企联盟是一种校企合作的融合模式,实现了学校融入企业生产和研发,企业生产项目和工程师融入课堂和教学的一种合作模式,主要表现在企业入驻学校、教师进入企业、校企共建专业、共同研发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形式,学校目的是共享企业优质生产性资源和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师,企业的目的是共享学校良好的合作平台、教师的研发能力和“产学并行”的低成本资源。地处苏州太仓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和实践了全国知名的“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完全实现了校企联盟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本文将结合本校现有校企联盟基础,进一步探讨校企联盟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途径和方式。
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育人竞争力,必须拥有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相关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微课、项目、案例、课标等各类资源,将它们整理、分类、加工,并以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共享,为专业教学服务。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应重点针对软件编码、软件测试、手机程序开发、物联网软件设计等最新的产业技术领域,建立标准化、生产性、真实性、典型性的教学资源库[2],本文主要讨论如何通过校企联盟来建成一个层次结构明显、实战性强、标准化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3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面向长三角地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开展“校企联盟”合作,通过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合作培训、校企合作生产研发、企业工程师进课堂、“产学并行”承接企业订单等形式,不断引入、消化、吸收、优化加工企业化优质教学资源,建立起生产性高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4 高职“校企联盟”教学资源库建设途径和方式
4.1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库
与北大青鸟、微软和知名大中型软件企业合作,签约共建专业,将企业培训体系嵌入课程体系,将企业化内训资源引入教学一线。例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北大青鸟合作,共同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签约约定,北大青鸟提供教材、项目、课程体系、师资等资源,经过3年合作,北大青鸟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材资源、项目资源等不断被学校专业教师吸收、掌握、消化和加工,形成了一批典型、完善、科学的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并逐步建成软件技术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库,丰富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资源内涵建设。该种方式可以获得企业项目、课件、教材、课程标准、视频等教学资源[3]。
4.2通过校企联盟开展培训获取企业一手资源
可以与知名培训企业进行合作,学校提供平台,引起入校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实现企业培训资源在学校共享共用。例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与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菲优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在学院基地开展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专兼结对子开展教学和训练,企业将优质的培训资源共享给基地,经过对企业资源的加工和利用,不断丰富了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该种方式可以获得企业项目、课件、视频、教材等资源。
4.3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研发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指派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结对子,服务企业研发和生产,在企业实践和挂职,经过体验和参与企业真实的项目,提高了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教师更学会了在企业研发项目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设计典型、实战性强的教学项目,并能够进行标准化的加工,按照企业流程进行项目整体设计和加工,逐步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更为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该种方式可以获得生产性项目资源。
4.4通过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吸收优质资源
与联盟企业签约,将实践性强的课程交给企业工程师全程授课,企业工程会将企业化、标准化的项目和训练模式带到课堂,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企业的生产性项目资源也同时分享给学校,学校教师教注意及时进行消化加工,将其转化为服务专业教学的教学资源,该种模式可以获得生产性项目资源和工作流程化教学模式。
4.5通过“产学并行”承接企业订单积累教学资源
在校企合作工程中,专业技能和生产应用能力强的教师,要勇于带头承接企业小型项目,带领学生团队进行项目生产,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将真正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可以体验“产学并行”的训练,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可以将项目加工成典型的教学项目。例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承接太仓软件园、太仓科技创业园等企业的项目订单,开展了“产学并行”的实训模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学项目资源更加典型、丰富[4]。
4.6通过转化教师产研项目丰富教学资源
专业教师在教学同时,结合专业技术开展了各种软件项目、服务项目和研发项目,通过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愿意将产研项目共享给教学,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实现“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
4.7通过加工大学生竞赛和创新项目丰富教学资源
每年都有各种实践性强、水平高的软件技术专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专业特长生通过刻苦训练、积极创新,获得了各项成果,这些成果更是一种教学财富,更贴近学生学习需要,要通过优秀作品评比、优秀项目展示等形式进行项目资源整理,并统一加工成为教学资源项目。
5 校企联盟共建教学资源库平台
以往的教学资源库平台都是学校建立的,校企联盟模式下,企业有义务配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平台,学校有义务服务企业生产,建立一个校企互动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将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所谓校企互动的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丰富教学资源库资源,共同享有平台资源,相互服务和配合下做好教学资源库的细心化管理,平台不仅只有课程教学资源,还要有社会服务技术资源、培训资源和企业需求的研发服务资源等。
6 总结
对应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要求,在校企联盟的基础上,探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教学资源库建设途径和方式,从校企共建专业、校企联盟培训、参与企业生产研发、企业工程师带项目进课堂、“产学并行”完成项目订单、教师产研项目转化、积累专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途径和方式,系统探讨了校企联盟建设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库的方式,进一步指出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必须建立校企互动模式,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证明,校企联盟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有效和科学的。
参考文献
[1] 葛建中. 关于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若干思考[J].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2010,(11).
[2]杨正校. 基于ITSS的高职软件技术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2013(1):63-65.
1 创设情境,接触数字概念
建立数字概念比较困难,小学生在他们的认识过程中,是从低级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认识,是从形象的表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抽象的逻辑思维,所以作为小学老师应根据小学生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事物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的感知和体验,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过程,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加牢固地建立数字概念。
即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通过出示壮观的教学楼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数一数各种物体的个数,进而初步感受和认识数,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深刻,自然很有兴趣,随后让学生数身边的物体,比如教室里的门、窗、电扇、黑板、书包里的书的本数等,并用“教室里有5把电扇,用5来表示”这样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并且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
2 在活动中发现数字
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建性以及人的认识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并得到表现,这是心理学家的科学结论。老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数字密切接触,体验到数字与生活亲密关系。
如在教学认识数时,我开展了“我要和数字交朋友”的活动,孩子们知道打电话要用电话号码,进教室要看几楼几班,每天要上几节语文课,几节数学课,读书要看几页几行,每人的身份证号码有几位数,自己的年龄有几岁,每节课要上多少分钟等,这些数据单位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便容易掌握。
另外,教学中的“猜数游戏”、“开火车”、“手指游戏”“找朋友”等活动和课后关于数学概念方面的调查活动也经常用到。
3 主动探究,形成数字概念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字概念。
比如: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学具分别摆在数位表的个位和十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学具摆出了不同的数,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怎样才能用一定个数的学具既不重复、又不漏下地摆出所有数的规律,然后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看学生能否直接说出几个学具所能摆出的数。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出摆数的奥秘。
4 亲自操作,感受数字概念
以具体形象为主,是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必要途径,有效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操作观察等有机结合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境,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下,在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主动参与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形成,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学生也只有在动手操作中,才会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计算的方法,在对多样化结果的交流中拓展思维,丰富数学认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小棒引导学生实施动手操作,充分理解凑十。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又让学生到操场去量一量,使每位学生感知1米、10米、100米的实际距离。在关于建立数字概念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去亲身实践,组织他的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字的启蒙概念。
5 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数的概念
现在我们所说的“破蒙”,已不是专指诸如上述的某种入学形式,而是指向教师的一种执教理念和教育实践过程。有些老师和学生家长时常抱怨:“这么容易的题目,怎么讲他都不懂,真急死人!”以为孩子懒怠、愚笨,甚至以为自己教不得法。其实,这是高估了孩子的学业水平和智力发展进度,没有冷静正视小学生的“迷蒙”状态,也就忽视理性地钻研“有效破蒙”的方法。
幼儿班和小学的各位优秀教师,都会自觉而清醒地角色定位:我们是启蒙老师,要站在孩子们人生起点线上,引领他们不断前行;要站在孩子们人生轨迹的零刻度上,引领他们不断扩展人生空间,包括思维空间。我们必须蹲下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必须全身心钻进儿童世界,知道“孩子看世界与大人看世界常常不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有限阅历,决定着他们认知水平与情感把握能力还是很有限的,他们的确还处在懵懵懂懂的朦胧世界,显得天真、率性、脆弱、好奇、贪玩、逗笑,依赖而又逆反,胆小而又莽撞。这一切与老师、家长的期望值就大有距离,小学生会被看成不懂事的“娃哈哈”“小不点”。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清醒地注意到:“朦胧”,这是小学生最正常的特点之一,“破蒙”,便是作为启蒙老师的责任着力点与工作出发点。
那么,小学数学中如何做到有效破蒙呢?
一、准确把脉,找准切入点
功夫高手制胜高招之一,是“点穴”。单指一点,稳、准、狠,不偏不倚,将自己功力注入对方关键点,像现代战场上击敌枢纽一样,效果不言而喻。教师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建构、兴趣特征、身体状况、心智发展、家庭背景、交往活动等都要全面了解,这样才能真正因材施教,因人“施法”,找准切入点,找准兴奋点,找到疑惑点,找准巩固点,找到发展点。
例一,三年级“时间”方面的应用题:从北京到纽约的飞机于晚上11时30分起飞,北京时间第二天中午11点20分到达纽约,问飞机共飞了多长时间?
对于某些学生而言,这样的“时间”应用题是颇感为难的。时间是抽象的,不少学生一接触到这类问题就条件反射般糊涂。
教师如何有效破此“朦胧”呢?首先引导学生冷静、自信,不慌不忙,难题目不能使自己乱了阵脚,不战而败。第二步,要求学生学会联系,时间问题与哪些问题类似,要自主探究,包括“难点是什么,为何做不了”要能说出来;第三步,小组交流,看看各自进度和方法如何;第四步,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第五步,让学生说出思路和思维出发点,教师点评。
方法一:12时-11时30分+11时20分=11时50分
方法二:24时+11时20分-23时30分=11时50分
方法三:线段法(略)
方法四:画图法(略)……
我们在这里针对方法一来次“把脉”:此思维方法特点是将时间分成两段:以12时为节点,“12时-11时30分”是当日飞行用的时间,“11时20分”是第二天飞行用的时间,再相加便是全部飞行时间。该方法脉络为两步走。方法二思维特征是:以到达时间减开始时间。此方法难点是24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探究,懂得“24时+11时20分”指的是第二天11时20分。
此题切入点是什么?我要求自己牢记,多数孩子对时间问题还是感到很抽象,因此也很胆怯,不敢分析和判断时间之间关系。我引导孩子先分析较直观的数学现象:线段长度,除了测量,还可以归纳出一种算理,即“终点起点长度”,“无论什么长度,包括时间长度,都可以依据此算理”。所以此题切入点是题目末尾一词“多长(时间)”。笔者大胆下结论:多数应用题“问”之本身往往就是是切入点,切入时要遵循“由容易处下手”“直观到抽象”等原则,所以线段法、画钟法都是将抽象问题直观出来,是切入的必由之路。至于后续的教学抽象过程(总结归纳过程)当然也是必须要求学生理解并牢记的。
二、慎用术语,恰当联系,顿开茅塞
数学这门学科因为其逻辑性强,抽象时多,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难学,比较枯燥,迷茫的感觉自然也较多。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术语口语化”和“恰当联系”就是数学老师必备的两种技能。
除了上题在“切入点”中有所描述(时间多长与线段多长相联系),笔者再试举一例:
例二.“分子分母谁在上谁在下?”我们成年人看起来很简单,偏偏有些孩子就不容易记牢。为此,有些老师就联系到概念字面,做出恰当阐述:“分母是母亲,分子是孩子,好母亲驮着小孩子。”
三、鼓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尝试,转换方法
求学,恰如学走路,怕摔跤是不行的。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各种习惯很可能还定格于家庭模式。毋庸讳言,我国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还是溺爱型、代劳型、灌注型、单调型、被动接受型,缺少理性、主动性、启发性、多元性和研讨性。,这样的家教模式,使孩子容易养成心理脆弱、行为依赖、等待观望和思维单一等特点。家庭破蒙不到位,学校教育要加强滋补。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鼓励学生迎难而上,主动参与,大胆尝试,不断转换思路,改进方法,并学会反刍,咀嚼出个中滋味。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一条是最佳。”方法应优选,并体会到里面的逻辑与联系。上述“飞行”题中,有些学生画线段,有些画钟面,还有人画括号。三种方法有联系,钟是线段绕成圆(教师带领学生演示),一个括号等同于一截线段。画线段简便些,画钟虽然繁,但直观。教师告知学生,多数人选择用线段。
教师要精选一些习题,开展此项训练,使学生体悟到“此路不通,自有佳径”“关了一扇窗,还有十道门”,这样长期实践,学生就能逐步找到数感和最佳方法。
四、逐步学会“文字数字化,数字文字化”
“文字和数字是人类认识和表述世界现象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破蒙”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字与数字的逻辑转换方法”。
1.文字数字
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找到文字之间的关系,运用学过的概念或公式,明确算理,求出答案。
例三,小红捡方便袋是小兰捡的的三倍,小红捡了60个,小兰捡了多少呢?
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考和摸索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从文字到数字的转换脉络,是学生思维一步步前进的轨迹。在“文字与数字转换”这一破蒙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写出的文字多与少无关紧要,简约的文字学生功到自然成;找准、对准文字,数据不能错位。
2.数字文字
例四:教师板书“5”,问学生这指什么?
学生答案就不会一致了:数字5啊;五个人啊;五元钱啊;满分五啊;五点钟啊……
这时,教师就要归纳:数字是抽象的符号,联系语境才有具体指向。所以,数学王国里每个数字都是变化待定的,像可爱而淘气的小精灵。只要放到某个区域,他就安心地扮演着某个特定的角色。
这种教学时间必须投入,也不必太多,一节课就可以了。这有益于学生增强对抽象数字的具体感知,还有益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游戏与生活实践――调动情趣,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破蒙,是智力活动,也应兼容情趣活动。优秀的启蒙老师会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实践与达成。破蒙理念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着意于学科的多功能性,如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情趣性、人文性,这也是三维目标的本质要求。开展游戏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常用的教学举措和优选方法。
例五.三年级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有一步骤是专门对一平方米的表象进行强化记忆,有不少老师这样设计了教学程序:
(1).小组合作画1平方米方格(人人动手,全员参与,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
(2).上去站,看能站满几人
这一步骤主要体现情趣性、操作性,目的是调动情趣,强化表象记忆,加深知识理解。笔者还曾看见一位老师驮来一张八仙桌,以增强学生对一平方米表象的感知。
六、顺口溜、反刍与拾贝――反思,回顾,积累,渐有感觉
学习过程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自然需要常常反刍,不断咀嚼;学习过程又是海边拾贝般的搜罗过程,既要远瞻,又要回顾,不停积攒,终有较大收获。
破蒙过程中,小学生最容易“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不看前边,不看今后,不主动温故知新。教师面对一群孩童,切切不可过高要求,指望一蹴而就。
如例一之方法二,刚讲一遍,再布置一题,不少学生还会无所适从,因为小学生“刻意注意,及时运用”的观念还不可能清晰,教师就必须引领学生总结出“逢倍画段,便于计算”之类的易于记诵的顺口溜。
七、实话实说,究其底里
很搞笑,笔者遇到好几个学生对“由西到东是顺时针方向”这句话产生严重困扰,誓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难道由西到东就不能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吗?有的学生来和我进行辩论,还向我煞有介事地画出这样的图案:
【关键词】启蒙教育;母语教学;艺术探析
一、母语教学及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的教育之源,人在幼儿阶段接受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开发智力,认识世界的最好时期,可塑性非常强。在这段时期,如果教育得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科学化、规范化的幼师教育和引导,会对今后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将终身受益;如果耽误了教育的时期,将贻误一生。
幼儿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使儿童迅速认识周围世界,增强感性认识。说具体点,就是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儿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母语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人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是富有节奏感、音乐感和童稚情趣的语感,它浅近而又含蓄的内在情理,最容易使幼儿入耳入脑,成力幼儿学习语言,陶冶情感,增进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极好教材和方式。因此,重视运用母语进行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起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反复念唱情节简单而又妙趣横生的儿歌,可以使幼儿门齿清楚,发音准确,富于表达能力。经常学读儿歌,可以丰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记忆材料,增强记忆力。借助母语这些富有情趣而又内容,可以开扩幼儿的视野,提高认识能力,拓宽知识面。
当前,社会普遍出现了过热的“双语教育”,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重外语、轻母语。母语教育一度走入不受重视的误区,但是实际上真正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终身打上民族和身份烙印的始终是母语,外语只是一种交际的语言工具。而母语的深厚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是外语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应当重视和加强母语教学,尤其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母语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就该受到礼遇和优待。
二、幼儿启蒙教育中的母语教学
母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母语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具有学习工具的性质。在这个阶段的母语教学往往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启迪,他们真正的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引导、启发他们对是非的分辨能力,在活动中,使他们萌发集体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观念。这些活动,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章到教育,获得知识。唱歌、跳舞、绘画、折纸、做游戏等这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看谁唱得好,看谁画得像,看谁叠是侩,看谁跳得美,然后老师予以讲评鼓励,激发其趣味性,促其上进,在浓厚的兴趣中锻炼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都是通过母语教学来完成的,是最直观有效的教育。是使幼儿获得知识、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阶段,利用母语教学可采取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助手段,引导孩子们多看、多听、多说、多唱、多跳,教他们读儿歌、背儿歌,教他们口算、心算,教他们做简单的数字游戏等,以收到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的良好效果。
通过直观启示、启发性提问、反复念唱和读诵等方法,把母语的全部内涵传给幼儿,激发幼儿的有意想象,以此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幼儿启蒙教育的母语教学中,教师音韵优美、形象生动的文艺形式和蕴含丰富的内在感情,通过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诵读、吟唱,会在幼儿心灵中产生碰撞,引起美感效应,从而受到文艺的熏陶和感染,在幼儿心田里播下文艺的种子。这对幼儿早期的美育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优秀的母语教学能够激发幼儿乐观向上,勇于创造的积极心态,无论是活泼好动还是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会受到母语教学中乐观的熏染。母语教学中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成为幼儿的伙伴,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启蒙教育中母语教学的艺术探析
孩子年龄幼小,由于文字语言障碍等原因,对母语教学的艺术鉴赏能力不足,对有些艺术内涵并不真正知晓和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即使孩子在表面浅显的理解,对孩子还是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的。包括幼儿诗歌、幼儿散文(美文)、幼儿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寓言、幼儿戏剧等等。
首先,从读写听说四方面,让幼儿在启蒙教育中感受到母语的独特艺术魅力。从指导幼儿经典诵读中,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模仿大人时,童音阅读时的语言艺术;从写作中、从书中的描写来体会到情感抒发的艺术魅力;从教师琅琅上口的阅读中,感受到母语那悦耳的魅力和阅读中抑扬顿挫的感情渲染;让幼儿体会并融入到语言表达、演讲与口才等方面的说唱艺术。
其次,母语教学的多种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展示。母语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读写听说,对于母语中的特殊语音形式和语言载体,也要适当的传授给孩子。例如:戏曲、快板、评述、相声等由母语发源的艺术形式。诗歌辞赋,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契合儿童心灵的母语表现形式,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种印记,带来一种节奏。特别是母语教学中适合儿童背诵听赏的儿童诗歌,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深远的深刻的影响,直至一生,也就是终生受用。孩童时期,生理和心理,以及智力,发展很快,也最容易接受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幼儿文学作品,包括幼儿诗歌在内,正是通过文学的、艺术的、审美的途径,对处于这样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多方面有益的熏陶和教育的最生动的手段。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必定会起到重大的作用。
一首平常的童谣、诗歌、辞赋,并无多少深刻思想内涵的儿歌,会在母语教学的艺术探析中,被孩子铭记一生,久久回味。无非是母语教学中符合儿童的天性,作品的充满艺术感的听韵和节奏,特别是师生同唱的亲切情景,给儿童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久久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1]陈秀华,以文激情,启蒙幼儿人文意识[J].新课程研究,2009(4)
[2]李萍,低年级识字教学偶得[J].素质教育论坛,2009(15)
[3]金波,柏自迪,引领孩子走进一个新的世界[J].今日教育,2009(6)
[4]刘华,论幼儿母语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5(7)
【关键词】儿童诗歌 教育教学 方法 策略 探索
儿童诗歌是指适用于儿童听赏、吟诵和阅读的诗歌的总称。它与儿歌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儿歌通过比较简单、易懂,且较为直接的表现主题思想。儿童诗歌则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主题思想,内涵深刻、含蓄。在中国古代,儿童启蒙学阶段读诗是主要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唐诗三百首》等。近来年,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诵读诗歌也开始盛行。研究表明,诵读儿童诗歌有利于培养儿童思想情操,发展儿童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审美意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对儿童诗歌的教育在传承千年古文化的同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通过调研发现,在儿童诗歌的教育教学中,很多的停留在对诗歌本身记忆和诵读水平。儿童虽然记忆住了诗词,但是不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那么这种教育方法根本无法有效的起到发展儿童能力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儿童诗歌的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活动中关键的问题之一。
针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来说,如果把传授儿童诗歌作为培养儿童的知识、能力、文化和学问是欠妥的。应把诗歌中本质的元素---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通过儿童诗歌的教育,重点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儿童诗歌的教学应体现综合艺术课程的形式
在早期,叶嘉莹就提出要通过一边游戏,一边唱歌的形式学习儿童诗歌,用一种简单、容易学、容易懂的唱歌游戏的方式来传授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教育应结合儿童这一个年龄阶段的本能需要和兴趣,不能因为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扼杀儿童的活泼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要将诗歌与生活、诗歌与情感、诗歌与文化、诗歌与科学相融合,体现出综合、愉悦、创造 、人文等特点,通过说、唱、跳、妆、演,让孩子们充分地理解诗歌的艺术内涵,脱离了死记硬背枯燥的学习方式,迎合了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同时,儿童诗歌教育游戏中,让他们自我探索,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环境,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和心灵,能从生活中享受到童诗的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对儿童诗歌教学的趣味性
在多媒体教育教学中,可以融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把诗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把它转化成活动性、趣味性、直观性的呈现出来,通过动态的,新鲜的感觉吸引,克服了孩子们注意力时间短的问题,经过听觉、视觉的协作,将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咏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白鹅的录像、Flas,PPT幻灯片、音乐等元素,从听着歌曲《咏鹅》展开,到欣赏和听着歌曲表现各个动作,了解鹅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同时,也可组织孩子对鹅的动作进行模仿,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们深入到《咏鹅》的意境中。
三、将区域活动与儿童诗歌教学相结合
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不断的对语言运用中得到发展起来的,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应将儿童诗歌的语言教学内容,通过区域活动,创设一个让孩子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且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增加“儿童诗歌诵读”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儿童诗歌中,三五一群,五四一伙的进行诗歌的自己欣赏、表演和绘画。在区域活动中,形成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通过多样的形式得到积极大胆的表现。
四、在儿童诗歌教学中融入角色扮演和绘画方式
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融入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可以角色扮演,绘画方式作为儿童诗歌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在古诗《回乡偶书》的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老爷爷、儿童来直观的体现诗歌的意境和背境。在《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绘出一幅的精美的图画,让孩子们欣赏十个数字的优美,十个数字的巧妙之处,来理解诗歌内涵。在《勤学》、《凉州词》、《相思》等儿童诗歌都可以融入这些元素。当然,这些教学方式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并应结合具体的诗歌采用更加简单、易操作的教学方式。
五、通过环境布置来营造儿童诗歌的教学氛围
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儿童在诗歌学习中表现机会。好的教学环境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创设“古诗与画”、“我为古诗配画”、“我来画古诗”等墙体装饰和环境布置,让儿童在诗歌的欣赏中,借助周边环境,直接进入诗歌的意境中。比如在诗歌《摇篮》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大树和泥土材料来构建摇篮的环境,利用大海、天空、泥土等材料来绘制摇篮的壁画;并结合教学挂图、底版和小卡片等材料,以画画、摆图的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在配上亲切的口吻将孩子带到诗歌的意境中。
六、在儿童诗歌的教育中应注重软环境的营造
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不但讲究教学的方法和方式,也应融入良好的教学软环境。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点,师生关系的融洽点也就是要营造师生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尊重,充满鼓励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幼儿之间合作点通过相互交换作品、相互沟通、相互模仿的方式,构建幼儿之间相互沟通协助的氛围。家园配合的默契点是通过“家长会”、“文学沙龙”和“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对儿童诗歌的教育中,让家长在家里面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教师素质的提升点是指要提高教师的文学底蕴和诗歌的教学能力,同时结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节诗歌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诗歌教育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展开,以内容、形式、方法丰富的载体,让幼儿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纯洁的阶段,接受到经典诗歌的教育,向他们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优点,培养儿童的文学、审美能力,发展儿童的情趣,使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参考文献:
[1]牛玲.关于儿童诗教学的探索和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3,(6).
[2]刘芳,腾守尧.儿童唐诗教育:回归艺术与养护灵性[J].学期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