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

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

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调研,人体发育学,调查问卷,教学改革

近年来,人体发育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等特点[1]。但目前人体发育学课程仍主要沿袭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的弊端,造成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中对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学院自2011年以来在人体发育学课程中推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并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人体发育学课程在本校共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4学时,主要用于系统讲授人体各个阶段发育的的理论知识,社会实践调研则需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般约需1~2个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特定发育阶段的人群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掌握调研对象的发育特点,发现该群体特有的发育问题,并提出主要的解决思路。

1.2方法选择

201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共43人,依据自愿的原则分为7组,每组6~7人,自荐结合推选选定每组的组长,然后明确每位组员在小组社会实践调研中的具体工作分工。各小组自主选择某一特定发育阶段作为调研主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请教专业人士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材料,确定具体的调研题目,设计调查方案,制作调查问卷及评价标准,指导教师提出意见或建议,修改后确定最终社会实践调研方案。调研方案确定后,各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选定的受访对象进行走访,具体方式包括填写调查问卷、现场采访、电话采访等,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各小组对调研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实践调研论文,并将相关内容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讨论。其他学生可根据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展开课堂自由讨论,也可对汇报内容进行评论,教师做好引导和反馈评价。各小组社会实践调研的综合表现由任课教师进行基础评分,根据记录员的记录,按照课堂表现,并依据每名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所做出的贡献,给予每名学生相应的分数,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给以加分的激励,同时提出表扬,并推荐相关论文参加大学生论文大赛。本项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占期末总成绩的30%。

2结果

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结束后,发放调查表,填写完毕后,当堂回收,共发出43份问卷,回收43份,回收率为100%。经过对问卷答案的整理分析,发现88.37%的学生对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有兴趣;90.70%(39/43)的学生认为熟练运用网络资源有助于该项活动的开展;95.35%(41/43)的学生认为,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促进了自己的科研思维及论文书写能力,同时通过与受访人群的深入交流,有助于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增强了亲子关系;97.67%(42/43)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人体发育学课程考核总分100分,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为社会实践调研的得分,占总成绩的30%。通过对期末总成绩的分析发现,期末总成绩与社会实践调研得分具有一致性,即认真对待社会实践调研工作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也较好,但高分段(80分)的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分数段(70~80分)。

3讨论

社会实践调研作为人体发育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历经6年的尝试与探索,作者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简述如下。首先,社会实践调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学生从小主要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3]。因此,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有一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还有些学生不会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寻找所需资料,对文献的分析理解能力也较差,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写作能力均需提高。同时少数学生有懒惰思想,不愿为所在团队付出,只想坐享其成,或只做分配给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对团队的整体工作不闻不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然而,无论是从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还是从客观的期末成绩分析,社会实践调研对学习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本达到了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其次,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人体发育学在我国就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活动尚处于探索阶段[45]。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是简单地传递和接受知识,还是课程创新和开发应用的过程[6]。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教师除了传授课本知识外,需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和评价,如果缺乏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可能是杂乱的、无目的性。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培训等方式,加强人体发育学有关知识的学习,并加强医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体发育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综合分析整个活动过程,仍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比如,调研的内容设计的随意性较大、科学性和严谨性仍显不足,调研的效率较低,学生研究论文的写作能力较差等。目前,正在探讨将互联网微信引入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增加教学的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78]。但线上沟通不能完全取代师生之间的线下交流,教师要严格把关调研内容的设计,提高科学性、严谨性,对于学生论文的写作要加强引导,提升写作能力。总之,深化和完善社会实践调研在人体发育学课程中的应用仍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的领域,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模式课堂[910],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走上社会、深入实际,使学生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杰,李卫东,李国标,等.人体发育学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2):11991200.

[3]靳俊峰,郭瑞珍,欧小波,等.PBL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2932.

[4]张慧,陈朝晖,唐巍,等.人体发育学教学初探[J].医药卫生教育,2016(21):119120.

[5]王顺,刘超,刘乙蒙,等.医学人体发育学课程建设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3234.

[6]石秋轶,何迅,刘易蓉,等.社会实践调研在药事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5):766767.

[7]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9097.

[8]杨丽青.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范文第2篇

在这个暑期中,我跟随小队一起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社会实践内容主要是结合普法和法制教育的环保袋绘制与免费发放的活动,通过参加这次暑期实践活动,使我受益良多,不仅加深了自己对环保袋等环保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还在实践中充分地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接触了社会,使自己在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提高。

我们的这次实践活动围绕宣传和推广环保袋来展开,同时结合了法制教育的主题,使得我们的一次实践,获得了双重的效果。在实践中,我积极地搜集有关环保袋的资料,通过研读这些资料,使我充分地认识到了限制使用塑料袋,推广使用环保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塑料袋这种在土壤中百年不腐的物质,其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性已经远远地大于了其给人类所带来的便利性,如果没有一纸限塑令的出台,这种滥用任用塑料袋的形势就会继续肆意地发展下去,终有一天,我们的世界将被一片白色污染所淹没。作为顺应限塑令的推行而应运而生地环保袋是否能取代塑料袋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成为了我们关心的话题。我们围绕这一话题,在社区的居民中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并从中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结论,了解了民众对于环保袋的需求和认识。我们还对市场上销售的环保袋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调研,发现当今市场上环保袋品种繁多,质量鱼龙混杂,急需有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标准与法规来规范环保袋的市场。…¥本文来自范文中国① ②本文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使用环保袋,我们组织了手绘环保袋的活动,由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共同围绕普法和法制教育的主题亲手绘制了饱含同学们自己创意的新型环保袋。活动后,我们又在超市门前组织了免费发放环保袋的活动,活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情欢迎,通过发放同学们自己亲手绘制的环保袋,我们不仅向市民宣传和推广了使用环保袋购物的理念,还通过环保袋上普法和法制教育的表现主题将法制的观念深入到群众的心中。

社会实践给我带来的益处还远非如此。通过参加这样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掌握了多种调查和调研的方法,例如针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针对销售环保袋质量的市场调研,我相信这些丰富多彩的调查和调研方法将在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科学的方法将会有效地提高我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的学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在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和向消费者免费发放环保袋的过程中,使得我积累了社会经验,使我在社会中接触各类人群时有了更灵活的应对手段,使我学会了去与人接触认识,并且与人交流,使我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克服了自己害羞畏缩的心理,使我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中多了一份自信,也新添了一份自如。我相信在以后进入社会就业的过程中,这一份自信和自如将会永远地伴随着我,这将成为引导我步入社会的一个先决因素,可以说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使我们在面对就业时多了一个竞争优势。社会实践所带给我的是一次能力的全面提升,从实践主题的提出,围绕主题的扩展研究的展开,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地协作下从头到尾地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学会了在团队中各司其职,尽忠职守,互相配合,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来说,学会合作,学会配合,这将成为我们成长轨迹上一次巨大的突破。$…本文来自范文中国① ②本文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想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它引导我们的学生去更多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园中成长的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由书桌走向办公台的转换,避免了大学生在初入社会时所发生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大学生的教育与社会的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也培养了我,通过社会实践这样一种形式,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成长,同时,社会实践也成就了我,不论获奖与否,社会实践都已成为了我们大学生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才思。社会实践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帮助我们大学生认识了社会,也帮助社会了解了我们这一群充满理想与朝气的大学生,终有一天我们将真真正正地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抱负和智慧。

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医科;耳穴诊治学;耳针;养生保健;实践教学

耳穴诊治学,也称为“耳穴”“耳穴疗法”“耳针疗法”,在我国属于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在针灸学或刺法灸法学课程中,以“耳针”章节学习,操作多由针灸医师实施。耳穴诊治疗法具有简、便、效、廉、验等特点,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军队航天、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诸多应用场景,是一门很有发展前途且有强大的生命力的疗法。中国古代较多耳穴诊治记载,古埃及、古希腊及古罗马帝国等人类的早期文明也均发现了耳穴的节育等治疗作用。1956年法国PaulNogier(诺吉尔)提出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分布图,激起医学界对耳针领域的研究热潮,其运用范围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现已形成了亚洲、欧洲、美洲3大主要学术流派。我国率先制定的耳穴国标运行了近30年,为国内甚至国外的耳穴疗法的推广、临床应用以及科研教学的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2020年将耳穴写入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和美国国防部临床实践指南[1],战场耳针也已应用于美国战场急救处理伤员[2]。笔者调研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生在本科阶段耳穴相关课程的学习,结合自身的耳穴相关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番探索与实践,现将个人调研及反思归纳如下,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些许教学参考。

1耳穴课程学习的调研

笔者于2017年,调研2016级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在读研究生,调研其在本科阶段耳穴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具体信息包括就读年份、学时、院校、专业、课程名称等。本次调研共收到37名学生的调研报告。37名学生主要来自2010年、2011年入学的本科生。其就读院校主要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海南医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原云南中医学院)。专业分别来自: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临床学院、中西医结合。耳穴学习的课程名称分别为:刺法灸法学(含辅修)、针灸学。以上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的课程,耳穴相关的学时均不同。调研结果显示:(1)相较于不同的专业,就读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耳穴学时最高(3.78学时),学时数长于中医学(1.91学时)、中医骨伤学(2学时)、中西医结合(2学时)和临床学院(0学时)。在临床学院和中医骨伤学中均有1名学生未学习过相关课程。(2)相较于不同的课程,在刺法灸法学课程的学习时长(3.60学时)长于针灸学(2学时)。无相关课程的学生有2名,均未学习耳穴的相关知识。(3)耳穴的学习内容调研发现耳穴学习的内容仅限于耳穴的分布规律,而对耳穴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各论均很少提及。(4)耳穴的课程教育未使用独立的耳穴教材。见表1、表2。

2教学模式的实践

耳穴诊治学(原名:耳穴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主要面向中医学和非医学各专业(护理学、管理学、人文、法学等)的全日制本科生,为一门相对独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课程。

2.1教材

教材使用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组织耳穴诊治一线工作的教师、医生等相关专家撰写的国家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耳穴诊治学》[3],为可供选择的首部系统化的官方出版的耳穴诊治学教材。在此之前,教材参照《耳穴名称与部位》《耳穴名称与定位》和国家标准耳穴相关的操作规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耳穴》等国家标准和专家的经验集。

2.2教学内容与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学时为18学时(12学时理论+6学时实践操作)。(1)理论部分:授课过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具体包括应用幻灯片及多媒体视频展示国内、外的耳穴疗法的源流;借助常规的耳穴模型等教具辅助介绍耳郭表面的解剖和定位;结合国家标准GB/T13734—2008,应用标准的语言及解剖结构描述耳穴的定位,进行标准化教学;结合耳穴诊治一体的特点,利用耳穴诊断仪和耳穴相关的治疗仪器、图像及视频、临床案例、现代研究报道等进行实证教学讲解穴位主治、配穴原则、适应证、常见病的治疗及常见的经验穴及耳穴的机制研究。(2)实践操作部分:国标耳穴及常用经验穴的耳穴定位的标定及纠正、耳穴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实训、社会实践义诊(视疫情情况)开展具体疾病的治疗等。

2.3教学实践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中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耳穴的学习表现出极大兴趣,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自身感觉实现自己及家人的调理保健,积极反馈见习的诊治验案。结合学生的建议,教学存在问题及拟定的修正方案:(1)课程中“耳穴的定位”部分,分别通过PPT画图分区、阳性反应点耳、耳郭模型教具、现场耳穴实操点穴及修正等方法进行了学习,但仍有部分学生反映穴位定位记不准。针对此问题,本部分考虑后期增加虚拟现实技术[4-6],进行VR体验教学,研发并购置耳穴VR虚拟教学平台软件系统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90%的学生希望能够增加耳穴的学习时间,了解更多疾病病种的诊治,希望课程安排社区或临床基地(因疫情原因未出校临床),并希望能获得结课后的随诊实训机会。针对此问题,目前课程组拟通过增加社会实践义诊带教的形式,进行理论教学+课堂线下实训+学生社团义诊社会实践带教相结合的新模式课程。(3)社会实践的学生反馈无法跟踪治疗效果形成闭环。基于此,拟构建社会实践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与社会实践学生的相互交流,打造社会实践中患者反馈的教学评价闭环,教学相长,解决目前存在的医学生理论学习、实训、义诊和社会实践的疗效评估。在此基础上打造社会公开课,直接面向社会、面向耳穴爱好者的社会实践类的医学科普课程。

3新医科背景下的耳穴诊治学的发展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7],新医科背景下耳穴诊疗体系的建立需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背景,医工理文融通。耳穴诊治从早期的耳穴针刺为主,发展到数十种耳郭刺激诊治形式,一批不同形式的耳郭诊断治疗器具设备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

3.1耳穴诊断仪器的智能化

在耳穴视诊设备方面,一些学者利用耳穴照片结合后期处理的方法使耳穴颜色的识别变得相对客观准确[8,9]。基于图像分析的耳诊断设备[9],通过AI训练获取每个耳穴位置点对应的图像特征与预设的预存图像特征进行比对分析,提高视诊法的准确性;无线传输技术和云服务技术的结合,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耳穴诊断治疗仪、简易耳穴诊疗笔的出现使耳穴探穴更为先进与智能,原有的耳穴探穴装置升级到了智能化、精准化、可视化[10-13]。近年来,运用循证医学手段对常见疾病耳穴诊断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的研究[14]逐渐增多,为既往的临床发现补充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为耳穴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科学内涵。

3.2耳穴治疗方法和成果转化

我国已颁布国家标准及相关的操作规范,如李桂兰等主持了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GB/T21709.3-2008)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4年刘继洪等人承担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耳穴》(编:SATCM-2015-BZ)并从2018年11月开始实施。耳穴的治疗仪器发展有了巨大的发展,除了各种耳穴贴、耳针器、耳穴按摩仪器等治疗工具的不断改进,也有更多具有针对性的耳穴治疗仪器的诞生。荣培晶[15]在耳甲刺激疗法的耳-迷走神经特异联系和反射功能基础上研制了“耳甲迷走神经刺激仪”,可应用于癫痫、抑郁等的治疗曾作为中国针灸成果转化的代表,亮相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健康卫生专题展。

3.3耳穴诊治学课程建设及教育体系继续完善

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范文第4篇

王小云、王辉等学者认为,社会调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从广义上来说,不管什么类型的社会实践,只要有运用社会调查的相关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及典型调查法等,并最终形成、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的,都属于本研究的范围。按开展阶段和任务的不同,社会调查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和后期总结阶段。准备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调查的主题和对象,撰写调查方案,筹备调查队伍。准备阶段是整个调查的基础,好坏及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调查的开展和结果;实施阶段是执行阶段,主要是根据方案确定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的具体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并搜集各方面有益资料;总结阶段就是对搜集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开展理论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深化、提高和飞跃阶段,整个社会调查最终是否有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阶段。

二、社会调查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社会调查的评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调查研究评估,是指对一项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估和测定,包括学术价值、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狭义的社会调查研究评估只对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具体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参考整个社会实践的环境和过程,以及社会实践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全面且有侧重、符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实的评估。

(一)针对性原则

社会调查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评估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做出科学、准确的价值判断,直接关系到社会调查评估工作的成败。问卷是在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考察与访谈的基础上,针对本研究的主题而设计的。

(二)导向性原则

开展社会调查的评估,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评估指标不仅要成为判断社会调查效果好坏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成为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中要努力或提高的方向。

(三)可行性原则

即强调指标设计的客观、实践性的原则,社会实践效果评估要切合实际,要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依据,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三、社会调查评估体系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在掌握、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通过对高等教育专家、带队教师和参与过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家对社会调查评估体系的各影响因素重要度的意见。基于影响因素的可量化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考虑,在掌握、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剔除无关因素,确定相关因素,完成调查问卷设置,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明确各个影响因素对实效评估的实际意义以及重要程度。问卷共设置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后都设置有从5到1不同分值的选项,分值越高,表示影响越大。在调查学校的选取上,调查内容的特殊性要求选取能够随时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展的高校,这样才能参与其中、随时翻阅社会实践的成果及随时随地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而笔者所在工作单位可以满足这个条件;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09-2012年参与社会调查的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同时向部分教育专家发放问卷,搜集专家意见;并对各二级学院参加过社会调查的带队教师发放问卷,征求带队教师的看法,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调查方法采取抽样调查和个别访问等形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5份,回收率97.5%。其中学生问卷930份,回收911份,回收率为97.9%;教育专家问卷20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90%;带队教师问卷50份,回收46份,回收率为92%。所有数据分析和统计均采用OfficeExcel2007进行。

四、社会调查评估体系的内容框架构建

大学生社会调查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反映社会调查效果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提高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把上述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估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社会调查实际效果的评估体系。

(一)进一步明确选题的价值性(R11)

确定选题的创新性(R12)和针对性(R14),要紧密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社会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的讨论并付诸实践,以期对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对政府相关职能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意见。

(二)不断注重实施过程的科学性

一是针对调查的问题,要不断完善问卷设计(R21),问卷设计的缜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调查成果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二是进行任务分配、职责权利、时间安排、突发事件处理、财务报销等知识培训(R22),以保证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三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践经费(R24)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除了尽可能争取学校的经费外,更应整合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

(三)不断提高调研报告的含金量

即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R27),全程跟进。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协调团队成员的行为偏差、安全问题,总结阶段要核实调查数据的真实性(R32),并积极指导学生高质量的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R31);最后以图片集、随笔集、论文集以至活动简报、主题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四)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R42)

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范文第5篇

基于环境设计教学的社会实践性不足、课程评价较单一的问题,文章提出在课程教学中以社会实践为主导、社会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为课程核心,建立起以社会综合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使室内外环境设计课程模式更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模式;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室内外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和社会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设计命题较单一,评价体系仅限于教师评价;设计课题作业的评估与社会实际的差距较大,设计专业缺乏社会意义。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较差,在课题作业中体现的设计构思较为简单,设计范围狭窄,对于设计中功能因素的理解较为肤浅。从深层次分析,这源于学生对现实条件认识不足,一旦接触实际项目,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设计构思难以解决现实问题。笔者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设计学院访学期间,全程跟踪研究室内设计系大学本科三年级一个学期的studio的设计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完全基于一个社会实际项目,教学效果良好。设计任务来自一个实际的养老院旧楼室内改造项目。课程前期基本上是养老住宅的基础资料收集和基本概念认知的过程。在两周以后,学生要汇报总结对这门课程的初步认识,再进行分享交流。学生进行项目实地调研也分为几个阶段的不同内容。首先是项目概览观察,然后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概览观察是对养老院建筑整体风貌特征的认知;测量主要针对具体实施改造的部分收集数据。第二次调研活动是对于第一次调研测量内容进行补充。第三次调研活动非常有意义,学生直接和养老院的老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使用者。在设计过程中,被服务方定期参与到学生的设计讨论中,提出意见。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分析、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指导和教师与学生的二元对立逐渐弱化。在学期末学生作业完结时,一方面,教师进行总体的课程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设计成果,通过评判选出待用方案,这一步完全取决于服务方,评价以是否满足社会需求为标准,而不只是教师的个人评判。这是在美国的设计专业里学生必修的一门社会服务课程,我们可以从中反思和借鉴以改进教学。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应该跟随社会发展与需求进行必要的革新。文章主要探讨在高年级设计课程中直接进行具体的社会项目实践,采用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特定的目标课题,对特定地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对设计结果的使用预期进行系统性问卷调查,或通过访谈获得反馈;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创作设计方案;评价成果时,由学生小组之间互评,相关专业教师、授课教师、设计使用者等几方面综合评定。这样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设计的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教学采用以社会实践为主导的方式

1.由以往的虚拟设计课题转向社会实际项目的实践,实现教学与社会现实接轨

目前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教学中,大部分设计作业局限于教师布置的虚拟设计题目,尽管高校一直强调设计要结合社会实践,但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设计课程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在开课期间没有合适的具体项目作为设计课程的实践练习,有了实际项目却不一定适合该年级的学生,等等。因此,目前设计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教学中真正将设计与社会实践结合,这才是教学改革的本质。上文提到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学生做项目时必须以甲方意见和现实条件为依据,与教师的课题没有绝对的关系。一些院校以往的设计课题内容一般由教师拟定,设计构思的自由度比较大,几乎不用考虑现实状况,也基本不需要调研,如果需要调研,也只是对与目标内容相似项目的考察性调研。设计方案的形成主要基于学生设计思想与教师指导意见相结合的形式。针对这些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导入新的方法与模式,设计课题采用实际地段的实际公共项目,这样学生的设计从调研到构思再到最后的完善都要考虑实际现状。教师在此环节中,除了传授基本技法之外,还要重点讲授与设计课题相关的专业内容,引导学生调研、分析、与使用者沟通,尤其要引导学生认清设计项目的服务对象和实际需求,加深对实际项目的认识与理解,以转变学生在设计学习过程中的固有思维观念。

2.由个体完成课题作业到培养小组团队合作意识

在以往的室内外设计课程中,基本上是学生独自承担并完成设计任务,学生之间没有沟通,也没有形成设计的合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学生共同调研,互相评价设计方案,甚至可以互相修改方案。通过彼此深入地交换意见,学生可以锻炼学习组织能力,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3.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

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建构理论课程的纵向体系框架,真正落实将理论课中的内容付诸设计课程实践。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条框,学生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理论知识。从调研分析、方案讨论到设计完成,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每一个设计实践单元的理论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在设计课程活动之中,使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关联、互动,进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教师在设计实践中讲授理论,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设计实践中,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掌握理性设计的工作方法。

4.改变授课方式,促进教学有效展开

(1)由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转型为以学生讨论、分析、辩论等探究形式为主的课题学习模式设计教学要突破以往教室里的方案讨论,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讨受到局限。新的教学模式倡导把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构思推向社会,创建一个公共的评价模式体系,鼓励学生带上图纸、模型,在设计服务地与使用者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明确自己的设计意图能否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多种方式表现设计构思与方案在设计课程中,学生通常表现设计思维方式的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考和分析,他们把思维活动延伸到外部,通过图形使之外向化、具体化。在设计课程初期,学生大多采用软件制图,以建造模型的方式进行初步设计,但实际上在讨论方案的初级阶段,运用此方法操作较慢,形式较为刻板,难以快速地表达设计思想。因此,教师应提倡学生在设计初步草图、草模阶段尽量使用徒手表达的方式,这样更容易推敲、修改方案,在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修改、调整,不断完善方案。在设计完成时,这一过程的图示表达可作为设计构思流程的展示,表现学生设计构思的发展变化过程。

(3)理论授课模式转变为分阶段、有目的的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讲授环境设计理论的时间集中于课程初期,在课程的中后期基本以方案讨论和方案评价为主,这种模式贯穿于设计教学的大部分课程。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处于“积食”状态,新的教学模式会帮助学生逐步“消化”理论知识,在学生设计的不同阶段给予其不同的知识支撑,教师依据不同的设计任务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实现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在设计初期的调研阶段,教师应多注重社会学、环境调查学等相关的学科内容;在设计构思阶段和评估阶段,可让学生接触有关环保生态、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环境评价学等。

二、构建学校和社会综合评估的设计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设计教学中,教师选择设计课题,学生进行设计制图、提交作业,教师依据图面问题、构思创意评定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教师的个人情感、主观偏好等因素影响教学评价。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建立起学校和社会综合评价的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在初期设计中,学生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在方案讨论过程中,社会服务对象可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在评价设计成果时,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使用者和学生都可以参与评价,这样就构成了综合多元的评价体系。

1.促进学生在设计中体现社会服务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单向的评价机制往往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对立的状态。依据设计专业特征,学生设计成果的价值难以标准化或量化地衡量。教师相对于学生或许有更多的经验,但教师的评价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局限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体系融入社会,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会设计的社会价值。

2.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设计的社会性意识

以往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单一的评价模式,学生的设计构思、讨论方案的角度也局限于教师、学生的角度,通常只能形成一些理想化的设计方案。将评价体系由教师的单一判断转变为社会的综合评判,学生从调研阶段就要考虑综合性社会问题,学生的知识、经验、个人能力等都会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而设计个体或团队最终要接受使用方的评价,教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只是参与性地评价,只是最终评价的一部分。综合评价基于各个层面的反应,体现出设计的社会性问题,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接受相关社会意识的培养。

结语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环境设计教学由以往封闭、单一、刻板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工作以协调、辅助、引导为主。同时,建立多元的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评价与反馈模式,弱化了师生二元对立的教学状况,在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过程中,师生合作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设计教学满足社会需求。

作者:王晓燕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校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