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护理实施

家庭护理实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护理实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护理实施

家庭护理实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健康;家庭护理;医疗卫生改革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居民人口迅速增加。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病人也将同时增多,如何对老年病人进行方便、有效的护理,已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为不同需求的社区人群特别是无条件住院的老年慢性病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使老年病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服务,深受老年病人及家属的欢迎,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家庭护理服务情况自2004年8月至2009年7月共护理老年病人207例。男性 86例,女性121例,年龄60~82岁之间。其中高血压病39例,脑血管意外恢复期43例,冠心病49例,糖尿病38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心病17例,骨折恢复期14例,癌症晚期7例。

1.2家庭护理服务项目

1.2.1 为老年慢支、肺心病病人进行氧疗、静脉输液、肌肉注射。

1.2.2 协助脑血管意外、骨折、手术后恢复期等活动受限的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换药、导尿及康复指导。

1.2.3 为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监测血压、心电图、用药指导。

1.2.4 为糖尿病病人制订食谱、血糖监测、医护指导、定期复查。

1.2.5 为各种老年慢性病人进行自我保健指导,针对病情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

1.2.6 对衰竭及肿瘤晚期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

1.3 家庭护理服务方法

1.3.1 住院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和护理。

1.3.2 对门诊不需要住院的病人主动预约上门服务。

1.4 结果接受家庭护理服务的老年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护理服务深受老年病人和家属的欢迎。

2 体会

2.1 全科的护理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是做好家庭护理服务的保证。家庭护理服务的对象、病情不同,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全科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必须能敏捷、果断、正确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才能使病人及家属在与其接触中感到轻松、信赖,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是做好家庭护理服务的关键。做家庭护理服务工作常常是护士带着器械、药品到病人家中独立操作。因为老年人多数反应迟钝,不善言辞,所以对于病情的观察处置是否及时、恰当、准确,全凭护士的业务水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差,说话易重复,所以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百问不厌,耐心细致的解释,使其感到温暖,以取得配合。

2.3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据统计,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为年轻人的两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也增高[1],因此对老年人用药要密切观察,以防意外。如一例72岁肺心病患者,青霉素皮试阴性,肌肉注射三次后出现局部微红,轻度肿胀,因其反应迟钝本人未察觉。当我们及时发现后问老人是否还有其他不舒服时,方说臀部轻度瘙痒,于是我们即按青霉素过敏迟缓反应处理,给予停药,2天后局部症状消失。

2.4 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善于观察病情。老年人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其实施护理时要善于观察分析病情,特别对缺乏典型症状的病人尤其注意。如一例78岁的病人,饭后突然感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大汗淋漓,似急腹症的表现,经严密观察和精心分析,考虑可能是急性心梗,急做心电图示ST段抬高、T波倒置,立即使病人平卧,护送医院救治,使病人转危为安。

2.5 家庭护理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方便了家属,密切了医患关系。我国目前城市家庭状况是,双职工、独生子女类型家庭增多,子女与老人分居的情况增多,传统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同时看病难、住院难、康复难的现象较为普遍[2],护士步入家庭为病人进行护理服务,不但给病人治疗疾病,同时还耐心为病人讲解、宣传疾病康复及预防保健知识,使老年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保健,满足了病人的身心需求,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送医到社区,送医进家庭,免去了挂号、排队、子女陪护,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是新时期卫生改革的具体体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社区家庭护理比医院护理具有更大的医疗纠纷风险。通常,在患者家中完成各项处置后医护人员要离开患者。在我国目前的现状下,家庭护理服务仍以基础的、简易的护理技术操作为主【3】。有关社区医疗纠纷问题,希望卫生主管部门应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出台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以更好的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使社区医护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社区家庭护理服务向健康方向发展。

3.2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量增大。老年家庭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社区护理模式,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很多问题 。我国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出台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加快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鼓励有识之士投身于社区家庭老年护理工作,建立家庭式老年护理院,使老年人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 夏廉博.老年病人家庭护理指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72.

家庭护理实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护理;生活质量;影响探讨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病,属于重型精神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很复杂,暂时病因不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的、慢性的精神疾病。多数患病患者都是青壮年,临床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临床表现类型可以分为六种,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末定型、其它。家庭护理主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等护理。本组研究资料中,我们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1-49岁,平均年龄(36.5±23.5)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25-51岁,平均年龄(37.5±22.5)岁;所有患者都经过检查诊断,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3版的分裂症诊断标准。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采用电话或者上门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每次可以35分钟左右,每周要进行两次,这样可以保持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人员的良好关系[1]。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家属更加了解康复期应该怎么做,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更好地预防复发,更容易观察病情好坏。指导患者及家属用药,为患者及家属讲解需要长期维持治疗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要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培养正常生活的能力,可以适当做些家务等小事,鼓励患者与人交流,参加聚会等社会活动,减少对家属的依赖,这样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2]。适当的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避免患者因为某些事情的刺激而复发出现意外,对患者及家属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更好的帮助患者改善自身,更好地融入社会[3]。对照组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与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结果以χ±s表示,并且P

2 结 果

观察组运用身体的生活能力和使用工具的生活能力明显都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影响心智功能,包括思考及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并且进而影响行为及性感。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4]。临床表现类型可以分为六种,偏执型: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常伴有幻觉。以敏感多疑、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多见。其次为影响、嫉妒等。绝大多数病人数种妄想同时存在。青春型: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紧张型: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以紧张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单纯型: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为主要临床症状。起病隐疾,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二年,并且逐渐趋向精神衰退。一般无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末定型:不符合以上四种类型,难以分型或者为混合型的患者。其他:如儿童或者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或残留型、慢性衰退型等。家庭护理主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等,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都反映出疾病的好转或者恶化,因此病情观察是基础护理的重点内容。此外,还应该注意皮肤黏膜的变化和呕吐物及大小便的颜色、量、性状、次数等。主要是医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休息睡眠和心理护理。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得出,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及家属在康复期更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复发,更好的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社会功能,更快地恢复健康[5]。

参考文献

[1] 崔凤琢.社区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2005,4(6):9-10.

[2] 杜召云,张丽,陈景清,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前后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20(11):37-39.

[3] 李峥,Arthur D,王素英,等.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和家属教育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81-485.

家庭护理实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庭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54-01

家庭护理模式强调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体。而且家庭对于产妇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健康因素,在她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有家人的陪伴、护理、沟通与鼓励,将是顺利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样可以提高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尽快地适应母亲角色、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技能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本文主要详细探讨家庭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为家庭护理模式广泛应用在产科护理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1家庭护理模式可以减少产妇的紧张和恐惧

很多的孕妇特别是初产妇,对分娩过程并不是很了解,对医院环境有陌生感,对于即将要适应母亲这个角色还有一些迟疑,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顺利的生产,孩子是否会健康等许多的问题困扰着产妇,让产妇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生产。但是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分娩时的用力正确的配合对于生产过程又是非常的重要,对是否顺利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在分娩过程中,家属通过与产妇交流,回想以前的美好时光,憧憬未来,这样不仅可以让患者消除心里的陌生感、紧张和不安,而且可以使他们心情放松。病房里都是家属,可以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可以给产妇一种安全和舒适的感觉,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能保证睡眠以及充分休息,这样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减轻产后焦躁不安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2家庭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迅速适应母亲角色

2.1掌握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技能。

在有家庭成员参与的产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系列护理工作中,可以让家属掌握产后对于产妇的相关护理工作,这样可以促进产妇和婴儿的健康,也可以学习一些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识。例如:产妇必须注意生活卫生,不然容易发生感染。同时,这种护理模式也是一个让丈夫学会护理新生儿的一次好机会,培养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而对于初产妇而言,这种护理模式可以让妈妈们学会如何正确的哺乳和照顾自己的宝宝。

3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在有家属参与的产科护理过程中,产妇会认为生孩子的时候,自己不是孤军奋战,还有自己的亲人陪伴着自己的,自己一定要把孩子健健康康的生下来。产妇的心里就会觉得舒适和放松,就有克服一切痛苦与困难的动力。这样,一系列护理工作的实施就方便了不少,顺利生产的几率就大大提高。同时,产妇也不会觉得这个结果是自己的功劳,只会认为这是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精湛,因此,也就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满意度。另一方面,由于有家属的帮助,护理工作不仅会轻松许多,也可以让家属看到护理人员对产妇尽心尽力的护理,自己也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为以后护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打下了基础。

4家庭护理模式可以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家庭式的健康教育

家庭式沟通是要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过程。产前,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家庭式的健康教育,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产环境。可以在产房里面恰当地放置一些花或者是植物;在墙壁上贴上可爱宝宝的图片等等,加之还有家属在场,就会让产妇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同时,要求家属在产前经常和产妇交流,这样可以缓解产妇心里的焦虑和不安。产中,要将一些产妇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家属看看,让家属了解相关事项。产后,由于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所以在产后产妇必须要有一个规律适宜的饮食,补充能量。家属对于产妇的饮食爱好是最熟悉的,根据产妇的饮食爱好,提供相应的食物,以此保证产妇的营养充足。

5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

自然分娩对于产妇而言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很多妇女都不愿意自然分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很痛,二是比较危险。在家庭护理模式中,有家属的陪伴和护士耐心地指导分娩,可以大大地提高了自然分娩率。产前由产妇最信任的家属陪伴进入待产室 ,当产妇宫缩疼痛时 ,护士指导做深呼吸,家属同时给予按摩 ,让产妇有一种满足感和安全感 ,同时,也提高了对疼痛的耐受力。在宫缩间期,多鼓励产妇吃高能量的食物,为生产储备能量。也可以让家属和护士们陪产妇聊天,听音乐等来消除产妇的恐惧和紧张。期待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完成自然分娩。

参考文献

[1]李媛.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年8 月第4 卷第15 期 ;196-198

[2]马萍;黄津芳;刘小平.高危妊娠妇女家庭护理模式探讨.沈阳部队医药.1998 年 11月 第11卷 第6期;530-531

[3]郑月菊.家庭护理模式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实用医技杂志2012 年11 月第19 卷第11 期;1165-1166

[4]张丽英.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年 第2 期;296-297

[5]张兆瑛.家庭式沟通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当代医学.2012年10月第18卷第28期总第291期;121

家庭护理实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式沟通护理;妇科病;负面情绪;满意度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患者需要采用手术切除内生殖器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因为疾病的不适而羞于启口,或担心术后夫妻生活或生育能力受影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这些不良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为提高妇科护理质量,本院采取家庭沟通式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8例妇科病患者,入选患者中卵巢囊肿53例、异位妊娠39例、子宫肌瘤23例、妇科恶性肿瘤 3例。

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年龄29~48岁,平均年龄(34.6±1.38)岁;观察组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36.1±1.26)岁。排除语言交流障碍、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实施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妇科常规护理+家庭式沟通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热情的接待患者,将患者送到病房,为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陌生感。针对患者性格差异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聊天交流,采用家庭式沟通方式,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一些生活上的需要,增进患者的信任感,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愿意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真实、准确地向医护人员提供症状、病史资料。

1.2.2心理疏导 针对妇科病患者担心术后家庭生活受影响的心理,有目的地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缓减不良情绪、正确面对身体的变化,教会患者放松心情、做好治疗后的自我护理[2]。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研究抑郁和焦躁情绪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之前, 患者内心希望得到丈夫及家属人员的尊重,在护理时,护理应采用赞美的语言,向患者说明丈夫或家属对她们的关心与爱护,使患者得到心灵的安慰,同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治疗目的,对患者的询问保持足够的耐心。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护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时,护理人员言语必须小心谨慎,尤其是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要刻意避免癌症等字眼,顾及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当患者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时,护理人员应用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多和患者沟通,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3饮食干预 妇科手术患者在肠道恢复排气后,护理人员应向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家属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合理搭配膳食,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供给,适当补充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1.2.4出院指导 妇科患者手术出院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嘱患者合理用药,定期复查,注意个人卫生,术后1个月禁止夫妻生活。并保持愉快的心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达到最佳的预后效果。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自评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3],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出院前,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表,了解并统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焦虑抑郁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患者满意度用[n(%)]表示,采用SPSS15.0软件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服务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护理服务后,两组负性情绪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焦虑程度(42.34±1.46)、抑郁评分(23.76±0.12)明显低于对照组(P

注:与护理前比较,*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45例,一般满意11例,总满意度(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妇科病手术患者因担心手术之后影响日后的夫妻生活、年轻患者担心生育能力、甚至担心家庭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因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又不敢向他人倾诉。妇科患者承受着疾病导致的痛苦和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妇科病患者年龄不同、病情不同,所产生心理特征也不相同,患者的心理差异性较大。处于妇科疾病困扰中的妇女患者,一般心理防线比较脆弱,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对情感的依赖性较强,外界环境中的语言刺激或行为,都容易让患者产生较大的打击感,继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早在2009年,方菲菲[4]就在研究中指出,应重视妇科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之成为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赵芸[5]等研究表明,在妇科护理中应用家庭式沟通,可增强妇科病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愿意道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向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史资料,提高疾病诊断正确性,为医生合理用药治疗提供帮助;另外,采用家庭式沟通,患者在与护理人员的交谈中,内心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排解,精神相对轻松,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本研究中,对59例妇科病患者采用家庭沟通式护理后,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改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谢娟等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指出,在妇科护理中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庭式感情交流,可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本文的观点。由此可见,在妇科护理中应用家庭沟通式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周秀.护理沟通在妇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657-658.

[2]李静萍.妇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期:304-305.

[3]汤毓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20-223.

家庭护理实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儿科;优质护理;满意度

为了促进医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同时构建和谐的医院关系,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2月开始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工程"。而儿科专科和成人医院的工作内容和评价的标准都不同。在护理界比较推崇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模式,主要就是让家长成为照顾患者的专家,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以家庭为核心的儿科护理能够符合护理的各项要求,同时护理人员一定要指导家长学会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参与到护理和治疗的决策过程中去,这样患者才能够不断的获得优质护理。本文选取了我院150例患者,分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和一般的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儿科选择15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75例,男性30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为2岁到16岁,平均年龄为7.5岁。B组75例,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为1.5岁到15岁,平均年龄为7.8岁。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对于A组,医院要以海报的形式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好处和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宣传;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家属进行优质护理的教育和培训;医院对所有的患者要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保证每例护理人员只负责5例患者;A组护理人员要对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和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可以通过教育或者示范的方法,让家长参与到患儿安全、卫生、营养以及治疗等部分家长能够参与的照顾项目,同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再指导,这样才能使家长在患儿的护理中起到长久的且合理的作用;当患儿接受有创护理时候,允许患者的家长陪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A、B两组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观察患儿的康复情况。

1.2.2评价方法 评价主要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该表主要是以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设计的"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为基础,然后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修订而成[2,3]。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主要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件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家长的对护理人员在专业照顾、沟通协调、健康教育三个方面的表现的满意程度调查,发现A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人员的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大大的高于B组患儿家长,见表1。同时A组患儿的康复的速度比B组患儿的快。

3讨论

对于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能够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主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家庭的文化和信仰,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和治疗时候鼓励和指导家长一起参与,同时对于治疗信息和家长共享,这样能够帮助家长做出决定,可以促进医院的管理。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和沟通,能够使家长看到医院的护理服务,提高了家长对护理人员的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可以构建和谐的医患的关系,加速患儿的康复的速度。护理人员教会家长护理方法,可以让患儿受到更好的照顾,同时当患儿出院以后可以持续的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来提高患儿的身体素质。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和患儿的康复的速度,可以各个医院进行大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和展望[C].吉林省护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护理技能培训班.通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