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范文第1篇

1.中学生自我选择的非理性在学生的感恩观形成过程中,自我认同、自我选择是根本性力量。然而,目前中学生普遍都更重视学习成绩,却忽视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一些学生只关注自身利益,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缺失,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感恩的意义的认知与践行。

2.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位学校是学生感恩品质形成的主阵地,然而,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是围绕着中考升学指挥棒转,考试分数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被重视,学校的办学资源严重向智育倾斜,德育教育方法简单,重灌输、轻启发,重老师的指挥与组织、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学生健全人格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中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和人文精神。

3.家庭教育的缺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但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或两个孩子,父辈、祖辈容易溺爱孩子,容易助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另一方面,许多家长都把孩子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习成绩方面,对于感恩的德育不重视,这也容易让孩子变得不懂感恩。

4.社会道德建设的负面效应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西方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道德观念涌入中国,影响中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目前社会上功利主义价值观越来越有市场,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被冲击,这些不良现象必然会对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历的中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1.政治老师自身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领航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其教育才有说服力,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2.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突出其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价值中学教材的内容有显性的教育内容和隐性的教育内容之分,隐性的教育内容经常被人忽视。隐性教育内容恰恰是学生态度、方法、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凭借。因此,教师要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渗透感恩教育。如教导学生感谢父母的辛苦付出,感恩老师教授的文化知识,感恩祖国的强大与繁荣带来的光明前景,感恩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所有的资源等。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感恩教育实效首先,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教授如何孝敬父母时,老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懂你》,让学生通过感人的歌曲,从中感悟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还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如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凭借其生活经验,自己感悟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最后重视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感恩教育的社会实践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人格境界,培养感恩意识,养成感恩习惯和感恩行为。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外,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在讲授孝敬父母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回家给父母洗脚,教育学生回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又如在讲授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公益活动,要求学生主动种植树木花草,爱护每一片绿地,成为爱护环境的志愿者。

三、结语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范文第2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感恩意识

首先,现在的孩子都是宝中宝,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和娇生惯养,真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久而久之孩子很自然就成为父母、祖辈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谁都得听他的,他所要的必须满足,达不到要求就无法无天。无意中让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记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

其次,在应试教育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教师只是片面的抓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全面教育,把分数看做高于一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过度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德育”。

即便有些小学学校开展了德育教育,但是也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走走过场而已,无法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如今的孩子严重缺乏报恩意识,作为子女不孝敬父母,在学校里不爱惜学习用品,坏了就扔;不节约纸张,没用完的本就随意撕掉,有的甚至去网吧、游戏厅玩。还有毕业后不愿吃苦,不愿工作,即便有的找到工作也是不懂节俭,成为月光族,仍然依靠父母养活的“啃老族”也有不少……严重缺乏报恩意识,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情怀的失落,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品生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①生命是宝贵的,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

②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的责任;

③学会和谐相处。

二、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践行感恩实践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人际关系也逐渐贴上了功利的标签,见利忘义、尔虞我诈等情况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小学生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就势必会形成消极的思想,也自然不会懂得感恩父母、师长和回报社会。基于此,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品生教师必须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来践行感恩践,而就具体的感恩教育活动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1)在《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品生教师可以借此时机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各种专题性讲座,耳濡目染,促使他们投入到感恩实践中来,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调动他们感恩的积极性。

(2)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在开展思品教学的过程中,品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先进的人物事迹,比如汶川大地震后,13名唐山农村兄弟所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积极投入到地震的救援工作中来,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唐山地震时候全国人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这就是感恩的具体表现。另外,品生教师还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以及鼓励学生在课下帮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给父母唱生日歌、给他们洗脚、端洗脸水、倒洗脚水、送茶水、修指甲、给父母揉揉肩、捶捶背、帮他们做饭洗衣等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应该报恩。

三、通过家庭教育,培养感恩情怀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感恩情感;教育

2007年的某一天,粤西某中学学生梁某伙同自己的同学在自己的舅父家偷窃时,被睡午觉醒来的舅母发现,他竟凶残地杀害了待自己如亲生儿子的舅母。当消息传遍大街小巷时,人们感到震惊的同时,不禁自问,这些孩子为什么竟像狼一般的凶残杀害自己的亲人?现在我们的孩子怎么样了?我们教育孩子时,又应如何进行?在这里,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个改革开放的社会里,我们的孩子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父母过度溺爱,造成情感错位,人生观发生偏移,甚至出现为害社会的现象。为此,在新时期德育工作中,注重培养感恩情感,提高学生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进行感恩情感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优化环境,培养感恩之情

在德育工作中,环境育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至今仍家喻户晓,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因此,在感恩教育中,应优化感恩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首先,全社会必须全体行动起来,调动社会舆论、广播、传媒等力量,宣传和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感恩育人环境,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就是一个榜样;其次,学校也要塑造一个感恩的环境,利用广播、墙报、班会、授课等,营造一个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一个良好感恩的行为习惯;再次,作为家庭,父母也应言传身教,给儿女树立一个良好榜样,在家庭中养成一个尊老爱幼的氛围。

二、善用对比,重启感恩之门

新时期,受社会不良的风气影响,和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而往往父母付出一生的心血,而得到的结果,却是心血白费,适得其反,人之初,性本善,只要善用对比,便可以重启学生的感恩之门。

如拿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对比,使孩子明白今天的幸福日子来之不易,更应珍惜自己的亲人、家庭,从而感恩亲人、社会。又如“5·12”汶川大地震后,笔者组织了一节主题班会,拿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中灾民的苦难生活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与自己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利用多媒体多次播放汶川大地震后的画面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朗读的《孩子,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摸样/来生还要一起走……”。在这次对比中,就连平时比较顽皮,麻木的学生们都感到震惊,甚至有的学生在观看报道时,泪流满面,在这次对比中,同学们踊跃捐款,把自己的零花钱捐出去,把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转化一种切实的行动帮助灾民,回馈社会。

三、开展活动,唤醒感恩之心

在进行感恩教育过程中,如果是一味的枯燥说教,只能使学生“听之无味”,效果也不明显。但如果通过活动进行教育,在活动中感受父母深沉的爱,社会的奉献,自然的恩赐;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懂得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来实践感恩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用故事感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义之邦,从古到今,都有一个感恩的优良传统,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这些古今文化精粹,在班中开展以“感恩故事”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如有一次,笔者所教授的班的班长何浪同学讲了一个“一饭千金”的成语故事:《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奋刻苦仅能用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后来,韩信替刘邦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淮阴侯”。他想起漂母分食之恩,便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合理。正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因此,笔者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声音,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认识到感恩之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用语言,身心去感受这些感恩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 用制作来感染。

感恩内容很多,形式也丰富多样。制作手抄报也是进行感恩教育的一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相互传阅,再进行评比推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受到感染;在传阅过程中,也受到教育,从而使学生接受心灵洗礼,达到教育的效果。

3. 用演出来演绎。

文艺演出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手段,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家庭 、自然、社会中的成员,用肢体语言,丰富的情感进行演绎,让学生在视觉中进行教育,比枯燥说教效果明显多了。如在去年我班在元旦文艺晚会上表演的一个节目叫《感恩的心》,这个节目中的孩子就是由一个感情丰富的学生扮演,演出催人泪下,如果不用真情去演绎,相信是没有这样的效果的。

4. 用换位来体验。

有许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父母为他们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但其结果却让他们麻木不仁,情感冷漠。因此让他们和父母、教师等进行换位体验,这样比枯燥说教强多了。如我校举办“利用节假日,在家里做一天父母的工作”这个活动。经过实施后,有许多学生在总结中谈到:“原本认为父母生活是自由自在的,但经过实践后,父母的一天工作是多么的辛劳,而我们在父母的庇护下自由幸福地成长,却不知道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汗水,经历多少坎坷,我必须努力,才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从这里可以看出进行换位体验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当然,换位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5. 用行动来深化。

感恩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应用行动进行深化。这样会更加积极更有意义,也更有效。如对父母的问候,多做家务,爱心社多为老人、小孩送温暖,为学校、家庭、社会多做有益有意义的事,始终“感恩”不只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行动,一种真情,一种习惯。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由于学生平时受到感恩教育,地震灾难不但使学生震惊,悲痛,感同身受,而且他们踊跃捐款,用行动来诠释感恩的内容。

四、巧妙点化,催开感恩之花

在实行感恩教育过程中,环境教育的潜移默化,对比教育中深刻的认识,活动教育的践行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进行巧妙点拨、启发,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起到切实有效的教育。

如有一次,我班的黄秋龙与同桌肖桂顺发生矛盾,黄秋龙打了一巴掌肖桂顺,肖桂顺父母来校对其批评教育,他认为父母不去帮助他,反而去帮其他的同学,产生了逆反心理。笔者作为班主任向他提出两个问题:“你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对你怎么样?”“如果这次矛盾中,大家互相指责对方的儿子,甚至大打出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通过问这两个问题,再和他详细分析,使他认识到父母这样处理也是一种别样的爱,怨气也消了,对父母处理更加理解,更加感激。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过程中,巧妙点化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笔者通过以上的优化育人环境,善用对比,开展活动,巧妙点拨的运用,在我班的感恩教育中,学生感受了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是只图索取和享受,也使学生懂得了怜悯,懂得了尊重,懂得了负责;与人为善,懂得善待一草一木……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感恩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感和人生观。

(作者单位: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父母的养育之恩被遗失,教师、学校的培育之恩被淡化和社会的关爱之恩被冷落三个方面,这种缺失主要归因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存在不足。为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进行感恩教育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人人为我”的思维定势,缺乏感恩之心,忘记了哪些帮助过、照亮过、关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给予、付出、回报、奉献的意识相对淡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一、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如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洪战辉……,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令全社会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一)对家庭:感情淡漠,不尽孝道。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但是,一些大学生却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东南大学曾对该校100 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次数、谈论话题、写信频率、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还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有业不就,成为“啃老一族”,伤透了父母的心。

(二)对学校:教育之恩,淡漠如水。当今社会,尊重教师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为了学生成人成才,学校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可在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有的学生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归结为个人因素,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但不能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还恶意拖欠学费,忘记了“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三)对社会:关爱之恩,渐被冷落。个别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弱。2006 年4 月2 日《新民晚报》报道:《不懂感恩,受助孩子让人心寒》,某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十几年来为3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家庭孩子牵线搭桥,使他们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其中大部分已经大学毕业。却很少有人想到要对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此外,2007年8 月,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因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对关爱的冷漠,让人寒心。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归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谈不上回报,这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差的“冷漠一代”,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

(二)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在中、小学,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就业问题上。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高学教育教学范围。其次,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高校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德育老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一些大学生进入情感疏导的荒漠。同时,片面性的填鸭式教育影响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支持和认可。“我们当前的教育却恰恰就是一种枯燥单调的思想说教⋯⋯忽视了人的情感性需求。”这种说教由于和社会现实的不相符,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很难收到德育的效果。

(三)社会教育存在偏差,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随着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如“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屡次出现,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青少年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提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亏欠”自己,却不曾想到自己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具体途径

第一,启发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春华秋实,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学生思想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或大或小的恩惠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时刻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心存感激—“一切是恩赐”,培养学生的“识恩”“知恩”意识。但应该注意感恩教育不能依靠灌输,更不应搞角色预制,因为感恩虽是一个行为动词,当不止于行动,它需要真心实意。

第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学。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感恩思想,将对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如在音乐课学唱《感恩的心》;在实践课制作“爱心卡”等,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正确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教师给予的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第三,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表率作用影响和感召学生。对大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以德服人,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此外,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常怀感恩心、仁爱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善于把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

第四,深入开展学生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首先,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次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其次,以感恩学校为切入点,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努力做到“校荣我荣、校辱我耻”,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不同的时期,全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月教育活动,开展“学院培养我成材,我为学院添光彩”主题演讲等活动。最后,以感恩党和国家为切入点,开展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影片、读书心得演讲等活动,在赞改革伟大成就中,在感知党恩中唤起爱党、爱国之心,激发报国热情。

第五,建立科学的思政考核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以及其他道德品质方面没有特别性质有效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知识性课程的考核方式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通过试卷、论文的方式进行。这种与大学生的行为活动相背离的考评体系,既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知行难以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含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一实际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切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够以较强的说服力解答受教育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高等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价值体系,高校显然责无旁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丰根凤,刘家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 德育研究,2006(6)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愉快教学法 感恩意识 责任意识 初中思品教学

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是在初中阶段形成的,所以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应该突出重点,让学生充分理解感恩和责任意识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占领多么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并领悟感恩与责任意识。

一、当前初中生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的缺失

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事事依从,父母和长辈更是对他们宠爱有加,尤其是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孩子,更容易被其溺爱,这些情况都会让孩子们在成长中缺失感恩和责任意识,让他们认为爸妈为自己做的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自己不用付出什么就能得到父母的爱,这让学生不会感恩,并且以后在社会很茫然,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感恩,也不知道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以后自己应该做什么;孩子们从小到大很少自己动手为自己或者家人做事情,这使他们缺乏责任意识,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解决问题,学生指望别人为自己解决问题。这些品质如果伴随着孩子一起长大,对学生的未来不会有任何的帮助,反而会让他们感觉活得很累,社会太艰辛。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突出培养学生的感恩和责任意识,帮他们改变这些思想,让他们会感恩,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学生缺乏的感恩和责任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会体现出来,比如母亲节,当我提起母亲节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很茫然,很显然他们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节日的存在,更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个节日;因为平时在家过节,大大小小的节日都是围着自己转的,甚至都是为自己过的,主角也都是自己,这些都会让学生缺失感恩的心,对于给予自己一切的父母和给过帮助的人没有感恩的心,在他们心里总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拿责任意识来说,我曾经让学生玩过一场游戏,在游戏中三个人组合为一个整体,当游戏开始时,学生的好胜心不得不提出表扬,但是在一个团队中,并不清楚自己对队友的责任,也不清楚他们是一个团队。这一个个让人心酸的案例让我们警醒,这是在现代教育中的缺失,也让我们反思在思品课程中对感恩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多么重要。

二、感恩意识的培养

对于感恩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做起,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学习感恩多么重要,这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学生的亲人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现在所处的生活状态已经很好,他们拥有父爱母爱和老人的关爱,这些都是世界上很多同龄的小孩不曾拥有的。在课堂可以放一些环境不那么好的孩子的视频给学生看,让他们切身地体会这种处境,让他们从心底接受他们的处境,接受这颗感恩的心,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他们的父母为了自己付出的一切,这些都是需要感恩的,并不是可以免费接受的,让他们懂得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感恩,都需要自己珍惜。在班级中,可以举行活动让学生实践感恩,拟出一个话题,比如“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辛苦了”为题一个话题,让学生在放学回家的时候,对自己的父母说出这些话,让孩子们知道父母在自己上学的时候在社会上打拼多么辛苦,父母的脚多么累,让学生晚上替自己的父母端洗脚水并且为自己的父母洗脚。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过往,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这样的话题不错,不仅可以开发孩子们的大脑,更可以让孩子实践地理解为什么要感恩,感恩到底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发现父母所做的都差不多,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做得太多,然而自己为父母做得却很少,甚至不时惹父母生气,这会学生心里很内疚,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为父母分担,应该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所有为自己或为他人做事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很伟大的。同时学生会想做这样伟大的人,感恩就会从心里萌发。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心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否则他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仅仅是让他们克服将会遇到的艰难险阻,更是让他们有担当,拥有这些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解决困难,让自己的路更精彩。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渐渐形成责任意识的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让学生理解并培养出责任意识。学生有时候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将会带来的后果,比如考试抄袭、和同学打架等,这些行为都是没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的行为,结果往往都是不好的,因为学生缺乏责任意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老师们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要结合生活给学生讲解这些行为都是不好的,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也都是不好的。并且要给学生讲解在这些事情发生以后逃避更是不可以,自己犯下的错误,一定要有勇气承担后果,因为勇敢的承担比逃避责任更能体现自己的担当,一个优秀的人就该是有责任的,然而人往往都会犯错误,但是犯错误的时候要勇敢的担当。这样学生就会很受启发,他们会渐渐地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

总而言之,初中思品教学阶段要注重感恩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帮助,让学生懂得感恩他人的付出和对自己的帮助,同时自己也应该向他人学习这种品质,让他们明白勇于承担错误比逃避责任更好,让他们知道感恩,懂得担当,有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