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美术启蒙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美术启蒙教育重要性

在年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下,学龄前儿童对各种教育具有高度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利用这一特征对学龄期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启蒙,在教授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想象能力、审美情趣等,使学龄前儿童成为具有美好情操的个体,从小热爱生活及美好事物。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启蒙作用,需要结合儿童特征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启蒙教育更生动有吸引力。

一、学龄前儿童思维能力分析

我们主要从三个阶段对学龄前儿童思维能力进行分析:第一,0~3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以感知、动作进行思维完成,换言之,儿童不会主动进行思维,而是需要通过聆听、玩耍进行思维,思维会随着动作的停止而停止;第二,3~4岁,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开始趋于形象思维,3岁后儿童能够通过具体事物展开联想,形成思维,并掌握着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即运用现有知识进行问题思考,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并存;第三,5~6岁,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开始趋于抽象逻辑思维,在思考事物个体发展的同时理解事物各方面关系,可以依靠语言理解事物、而非局限于具体形象,对事物的评价也逐渐复杂化。

二、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启蒙的重要性

(1)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素质修养。作为教育教学领域重要部分的学龄前教育自然也需紧随时代的潮流,积极培养儿童素质修养,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素质修养的有效渠道,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启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有利于激发学龄前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是表达情感的形式,美术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充溢着趣味性,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活动中儿童既可以愉悦身心,又可以开发想象力。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美术教师应设计趣味化的美术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对世界的认知;应与儿童保持一定的交流,通过交流与日常表现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激发。(3)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人脑是由左半球与右半球组成,其中左半球对应的是抽象思维,右半球对应的是形象思维,复杂化的精神活动往往需要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共同协作,科学研究表明,美术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情况,文化课学习与左脑思维关系密切,即文化课学习有利于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而美术课学习需要右脑思维的支持,有利于培养儿童形象思维,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美术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里所提及的形象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其中观察能力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为深远。观察与感知具有密切的关系,而感知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息息相关,所以正确的观察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形象思维形成的基础与动力,进而对抽象化事物有一个具体的认知,形成逻辑思维,使学龄前儿童人脑潜力得以激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应给予学龄前儿童更多的观察时间与空间。(4)是学龄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重要需求。学龄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存在独特的特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特征,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与高级阶段。首先就初级阶段来说,处于这一阶段的学龄前儿童主要依靠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步入幼儿园后,他们走进新的环境,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的学习方式,对这种不同于之前的学习方式充满兴趣。其次就中级阶段来说,该阶段的美术启蒙教育对儿童绘画心理发展起着一定的过渡作用,也就是说该阶段是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在该阶段,学龄前儿童的绘画能力与水平相对不稳定,究其缘由就是他们虽然掌握着一定的作品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了解作品不足,但缺乏问题解决能力,对物体颜色、结构缺乏充分的理解,无法有效弥补作品不足,进而会丧失绘画兴趣与信心。结合心理学理论来看,这是学龄前儿童抽象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最后就高级阶段来说,处于高级阶段的儿童具有相对稳定的绘画水平,绘画心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5)有利于推动幼儿园健康发展。从客观角度来说,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且形式不拘泥于固有模式,极易吸引儿童的注意与兴趣,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启蒙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满足当下儿童学习需求的同时还对儿童日后学习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即扎实的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素质修养对他们来说大有裨益,从而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促进学龄前教育发展。

三、提高学龄前儿童美术启蒙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首先,激发学龄前儿童美术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儿童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对教育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美术教师应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儿童感受美、体验美,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引导儿童观察自然、体验自然,有利于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与认知水平。其次,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评价是教师了解儿童学习状况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儿童学习信心的有效方式,所以,幼儿教师应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及时给予儿童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光荣,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同时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龄前儿童想象力。最后,培养学龄前儿童学习注意力。学龄前儿童天生好动,在课堂教学中难以集中注意力,针对这一特征,幼儿教师应加大学龄前儿童学习注意力培养,使他们在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集中注意力学习,做好相应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教学具,避免发生突发状况影响儿童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实施游戏教学,进一步展现美术启蒙教育的魅力,使儿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另一方面,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通过与儿童的交流沟通及课堂表现观察,掌握儿童学习规律与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策略调整,吸引儿童注意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龄前儿童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即需要加强儿童艺术教育,进一步培养儿童创造意识与素质修养,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对儿童素质修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启蒙具有切实可行性与现实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引导儿童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同时不断探索与儿童年龄、性格特征相符合的教学策略,提升美术教育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强.幼儿美术启蒙教育问题初探[J].戏剧之家,2014(10).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42-01

一、当前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现有社会存在很多的金钱主义现象,对美术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画得像才是真的美术,也只有很大幅的画才有价值。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幼儿的想像力被扼杀。现有美术教育的功利化及金钱化与整个社会的一些不良的因素相影响,使幼儿的美术教育也被披上了一层虚荣的外表,而实际的启蒙培养却被忽视。

二、当前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模式的模仿教学管理方式

现在的幼儿美术教育中,会存在教师先画一幅示范化的作品,孩子跟着模仿,完成之后,才是会评定哪一幅画画得最像就是画的最好的。在一些贵族式的幼儿园里,甚至还会教孩子一些色彩的搭配、线条的构图等基础美术的东西,而这些内容本根本就不适应用于幼儿的美术教育。因为,这种定模式的模仿教学会让幼儿产生一种定向的思维模式,按着规定来画的情况,完全没有了幼儿自己本身的想像力及创造力。

(二)不完全的美术观

不少家长认为,美术实际上就只是绘画,幼儿接受美术教育就是学会怎么样去画画。其实这种观念是淡薄且不完全的,也是片面化的。实际上的美术教育应该是整个国家的责任,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画画也只是其中这一,作为教师和家长不应该有功利化的思想,认为学习美术就一定要得到各种奖项,不可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强压给孩子。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现在绝大部分的幼儿美术教师并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在对教导幼儿的美术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只能较机械化的以大众眼光去判定,无法对幼儿进行启蒙式的思想教育及引导。

三、做好幼儿美术教育发展,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几点措施

(一)观念的转变

家长和教师在对幼儿的美术教育方面需要将原有的功利化的思想转变成对幼儿的一种启蒙教育基础上。幼儿的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学习绘画之类的技术,而是应该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及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

(二)教育方法的更新

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用多角度的教育方法,不能以单一的模式去规定一个孩子的作品。因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有着天壤之别。幼儿的美术教育就应当建立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这一方法将所有元素融入至幼儿美术教育当中。对孩子完成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多加以鼓励,让孩子对自己的想像力及创造力充满自信。

(三)加强教师的能力及素质

教师是在对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实体,如果教师本身的能力有限,则无法满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像力及创造力能力的培养。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培养一批具有高度审美观及具有专业美术知识的授课教师。

(四)完善课程内容,增加有趣的且符合孩子世界的课程

首先,美术不单只有绘画这么简单,还包括各类动手制作的内容,例如折纸、剪纸、用生活所见之物做画等等。使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作品的制作,比如以前经常使用的蛋壳、花生壳,还有现在的沙子、毛线、彩色玻璃、碎布条等。使用新的材料进行创作,更能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热爱及兴趣,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五)改进对变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环节

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不能再以成人的标准去判定,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多问孩子的创作理念,让孩子与孩子之间进行多种交流及沟通,放手去让孩子们以自己的世界及标准去评价。多给孩子鼓励及信任,这种做法不仅仅能提供孩子的欣赏能力,还能更多的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及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结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将来在人才的竞争中,创造力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只有在幼儿时期的培养最为重要,在这一时期做好了幼儿的创造力及想像力的培养工作就能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综上所述,采用更新的、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就能很大程度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范文第3篇

我国的传统绘画种类繁多,那国画来说分为写意与工笔。在画风上有写实、写意、抽象等不同的风格。在幼儿的教育中充分的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教师可以知道幼儿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使幼儿能够充分的发挥其想象力,通过对画画的兴趣来启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的去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全方面快速发展。进一步的陶冶幼儿的心境,使他们能够懂得爱护生命、保护环境等问题,使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2幼儿教育在手工活动中实施传统文化启蒙

手工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手工工具以及材料,使用一些材料来对一个形象进行完美的塑造。中华五千年文化,其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宝藏,他们通过智慧、创造出了许多丰富的手工艺术,并且很好的传承了下来,手工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使我们的生活丰富了起来。所以要将手工活动很好的传承下去,在幼儿教育的工作中,要将手工融入进去,使幼儿能够对手工感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使幼儿接受手工,从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一起创造力。

3幼儿教育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实施传统文化启蒙

幼儿对于美感的逐步认识,使得幼儿的美术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要使幼儿通过对美术作品和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感受中来使他们对于美感的形成,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的培养。通过多方面来对美进行感受。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瑰宝来让我们欣赏,有很沉厚的积淀在其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优秀作品来对幼儿进行身心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促进。教师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幼儿的适应能力,根据年龄以及心理发展的阶段来进行选取。幼儿会有选择性的来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在幼儿眼中,与生活相关的事物总是很有吸引力的,要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作品,他们有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所以作品要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要多种形式,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很好的展示给幼儿,了解幼儿对于作品的感受,帮助幼儿很好的形成对美的认知与体会。在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要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于作品的观点,从而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能力。使幼儿对于美术作品有更深的感受,还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对他们进行启发。教师可以先对作品进行赏析,然后设定一些提示,例如,作品中的人或者其他事物在做些什么,对作品内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欣赏,然后让幼儿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教师也可以模拟作品中的情景,配以音乐来帮助幼儿欣赏,也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融入作品背景故事,使幼儿对作品的内涵感受更深,从而展开想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智慧的结晶,是先辈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瑰宝。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加强,使后辈能够很好的将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且传承下去,使中华传统得以延续,激发出民族精神,使人们能够很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加以利用,要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英雄人物和杰出人物灌输下去,使幼儿能够了解中华文化,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传统文化与正常幼儿教育相结合的体现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现代化教育占主要部分,但是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尤为重要的,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科学的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之更容易接受。古今结合:将地方特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来引导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包括传统建筑以及传统文化等。中外结合:对于外来事物要接纳,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要合理的将外来文化适当的结合进去。例如,在于幼儿讲到中华传统饮食的时候就要将生活中常见的“肯德基、麦当劳”与中华传统饮食相比较,让幼儿对中外饮食有良好的把握。中外文化结合起来,使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与看法,这样使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加生动起来。

5幼儿日常生活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协作力。在任何间歇时间,可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将古诗融入到游戏中,也可以帮幼儿进行中华传统故事的短剧编排,要使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受更加深刻,并且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影响。

6结语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兴趣;评价;方法

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都喜欢画画,同时,画画也成为他们的第二种语言。有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他在画纸上“大刀阔斧”地画了一幅“画”,我就问他:“你画的这是什么?”他说:“长颈鹿。”当时我以为他只是胡乱一说,没在意。后来他旁边的小朋友又问他:“你画的这是什么?”他依旧说:“长颈鹿。”是的,他画的就是他的“长颈鹿”。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烂漫的,他们会把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然而儿童这种绘画的天赋和潜能如果不挖掘和培养,就会逐渐被磨灭。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发现并挖掘不同幼儿的闪光点,并将其培养成为一生受用的

能力。

一、根据儿童美术特点,培养儿童美术兴趣

“兴趣,是刺激幼儿学习的最好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让儿童能够以一种放松、自由的心态参与画画,在作画的过程中,愿意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个性的方式去表达、表现并释放自己,真情流露,真正快乐地画画。

学前教育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里,并不是要求儿童了解多少美术知识,掌握多少美术技巧,而是通过美术教学,奠定儿童对于美术活动积极和喜爱的参与态度,初步培养儿童独立观察、独立审美的能力。同时,发挥美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帮助儿童建立积极、自主、自信的情感态度,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丰富美术表现形式,提升儿童综合素质

1.多种渠道,引入丰富的教学活动。传统的绘画教学中,课堂上多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孩子完成作品为主的教学形式,不仅形式单调枯燥,而且在教学效果上,学生也只是提高了模仿能力。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包括绘画工具,操作步骤等多方面上的改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生的新鲜感。目前适合学前儿童进行绘画创作的种类很多,如手指画、吹画、蜡笔画、水粉画等,还有多样的手工操作,如折纸、捏泥土、剪贴等。我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以及绘画基础的差异,选择不同难度、复杂度的项目,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多方引导,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主要是对于“美”的感知。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思维进行着重引导,使其能够在观察、思考和想象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一次教研活动中,任课教师看到好几孩子拿着落在地上的黄色叶子“翩翩起舞”,于是她想到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树叶来作画。首先,让孩子们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上课时,教师将收集的树叶带来,并给孩子们展示了对于树叶的“重组”过程,很快呈现出一幅“树叶画”。学生看到之后,都跃跃欲试,于是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树叶形状、颜色的不同,一起探索、组合树叶,进行创作。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不仅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多样形式,提高儿童的基础技能。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学习是幼儿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带动实践环节,如讲述法和演示法相结合,一边展示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一边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双管齐下,提高儿童的基本绘画技能。

三、科学实施评价机制,尊重儿童创造个性

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总是在“很像,不错”“一点也不像,再画”等,总是以“像”和“不像”来评价儿童作品的好坏,这样的评价,只会让学生在“照猫画虎”的路上越走越远,始终不能得到具有创意性的美术作品。因此,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儿童的情绪,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倾听他们内心的创作想法和感悟,抓住闪光点,并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将其大胆地表现出来。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绘画基础水平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定位,展开分层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

总之,幼儿美术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启蒙阶段接受美的熏陶和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感知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用色彩描绘多彩人生。

参考文献: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15-01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推行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推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学前教育更是受到前所未有地重视。其中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界人士也是在不断探讨与研究,旨在激发孩子对美术手工学习的兴趣,提高对事物的审美能力,进而推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旨在通过学习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手工的实际操作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启蒙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美的认知,提升对美的敏感程度。美术教育手工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过程中,在大脑中留住美好事物的表象,以帮助其形成对美的意识,陶冶情操。

(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自由地表达自己,增加其接触外界事物和环境的机会,感受美好的事物,接受美的熏陶以及艺术的培养。

二、当前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在近些年来才得到广泛关注,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主要探讨美术手工教学的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上不合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中,大部门的内容仍旧停留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专业知识的灌输上,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同时脱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长期如此,学生的兴趣将大大丧失,最终失去美术手工教学的意义。

(二)缺乏对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由于一些学校对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师资队伍方面严重匮乏,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相对随意,没有完整的教学规划就会使不同班级在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次课堂上教师往往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完成作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材的配备上严重不足。教材是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约束会严重阻碍美术手工教学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目标也难以达到,同时没有完整的教材也会使教学随意设置,最终失去课程开设的目的。

三、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新思路

针对上文论述中学前美术手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想发挥美术手工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设置合理的、适合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课程。首先要区分学前教育美术手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美术课程,它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恰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引导幼儿多动手。通过对幼儿的绘画、手工教学,提升其对美的基本认知,同时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性意识。

(二)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专业人才。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正确对待教学,严格按照课程的标准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在课堂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动手,亲身实践感受动手的乐趣,逐步推进幼儿对手工美术的喜爱程度。

(三)提高对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投资力度。新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尤其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对美术手工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加大各方面的投资力度,不仅引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下大功夫,推进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培养,在课程中不断发现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加大力度研究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不断提高美术手工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提供发挥自我的空间,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沅.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