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践调研的意义

实践调研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践调研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践调研的意义

实践调研的意义范文第1篇

就业实习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同学们通过实习获得很多收益,但就业实习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医院对学生的实习安排不够细致,36%同学未经过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就进入实验室实习,存在生物安全隐患;10%同学认为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医院的实际工作有脱节之处,教学工作落后于医院实际工作的进展;70%同学认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太严格,较容易跟老师请假;10%同学反映个别带教老师不能耐心解答学生问题,采取敷衍的态度,甚至觉得同学们的想法很肤浅,不愿和同学们交流,还有两位同学曾经在向老师提问后,受到老师的批评;各医院就业实习安排都存在着对手工实验操作、形态学知识和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等教学工作不同程度的忽略,甚至有12%同学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有12%同学实习期间从来没有向老师提问和深入交流;有2位同学在实习期间曾经与患者发生过争执或争吵;有10%同学认为医院工作不像想象中神圣,甚至有两位同学认为医院工作很累,医患关系难处,想改行。

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医学生的培养应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学校、医院、老师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使培养出的学生同时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履行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所以,根据上述就业实习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解决的策略如下。

1医院应对学生实习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使同学得到正规的实习教育,医院教育处应有专人负责接待学生和对整体实习计划进行安排;作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检验科,属于综合性科室,应将临床教学工作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安排,有专人带教,且应选择人品优秀、知识丰富和有良好实践技能的教师带教。

2学校应重视教学改革工作

近年来,随着实验医学的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检验医学在我国发展迅速,检测项目不断增多,检测手段层出不穷,提供给临床的信息不断丰富。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应伴随着检验学科的发展不断改进,加强和完善学生的实习前教育,以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为应用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医院和科室应该选择高素质人员进行带教,带教老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应具备良好的人品素质,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鼓励同学们提问、思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教老师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能力,针对教学大纲的安排,高标准、严要求、多指导、多放手,让学生熟悉自动分析仪的结构、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学习和掌握部分手工操作实验项目;特别是利用医院的丰富资源优势,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掌握形态学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对各项目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应详细掌握,严格考核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4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4.1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要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并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检验科的服务对象是临床科室和患者,因此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和带教老师沟通,养成勤动脑、爱提问、主动操作的好习惯;在实践中应重视临床与检验的联系,了解各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当出现异常结果时,积极查找原因,必要时积极与临床医生联系,了解患者情况,在实践中积累临床经验;对待患者要有耐心和爱心,理解患者的痛苦,及时与患者沟通,提供良好的服务。

4.2重视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

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所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诊治提供检验依据,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学生一入科就要了解质量管理程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了解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的重大影响,积极参与室内质量控制的操作及质控结果分析,参与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其作用和目的,切身体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3注重加强学生恪尽职守、不断进取、敬岗爱业的思想教育

实践调研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间调式;变压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104-02

0 引言

随着电化学、电冶金等用整流装置的不断增多和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间调式变压器因其具有降低开关容量和较大的调压范围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理论上,串压变压器调变压的原理属于间接调整变压器电压的方式,因而也往往简称为“间调式”变压器。间调式变压器一般情况下由主变压器和串联变压器两个重要的部件所构成的,且将它们置于同一机械箱内。

间调式变压器结构中的直降式有载分接整流变压器随着科技发展逐渐成为大中型变压器的发展样式。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国家就开始将间调式变压器应用于电化学、电冶金等中要的电力部门,国产的60kV间调式变压器也已有二十余年的运行史。2001年,从日本引进的220kV间调式变压器也已在贵阳某铝厂投入运行,并获得了较好的运行结果。

1 设计方法

一般情况下,间调式变压器由主变和串变的低压绕组两部分相串联组成,在结构上做成“8字”形。在调压过程中,串变从主变的三次绕组励磁,保持串变一、二次绕组的匝数比固定不变,当一次励磁电压发生变化时,其二次电压也随之变化,所以主变属于恒磁通调压。而串变高压绕组匝数固定不变,通过调节分接选择器的位置改变串变励磁电压的幅值,因而施加于串变高压绕组的电压是变化的,所以串变属于变磁通调压。使主变的二次电压与串变感应的二次电压相减或相加,便可使变压器输出端电压得到范围较宽的调整。要想调压范围增加一倍时,只需通过转换选择器而不必增加调压匝数就可办到,通过转换选择器的变化还可以调节励磁电压的正负。

但一些电工、电子爱好者甚至电子线路设计人员往往会碰到设计好的变压器,绕制时却绕不下;或者,变压器设计时能满足要求,但在带足负载后往往达不到设定的电压;或者,能够设计出性能良好的变压器,但制作成本较高而没有商业价值。

一般情况下,主变三次回路电压在15kV~25kV 之间,但要是一次电压在15kV~35kV之间时,可选定使用三次回路电压设计更为合适,不但能够效的降低相应损耗和材料消耗,还能充分体现间调试变压器的优点,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在谈到变压器的设计方法与技巧时,应该注意一下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变压器截面积确定

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变压器使用时的总功率“P”来确定的铁芯的截面积。在使用时,负载能够保持恒定不变的,则可按照计算的理论值来选取铁芯所设计的变压器截面积。但如果负载,如功放电源、音频等变压器设备时,经常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则截面积的设定值应适当大于理论值,这样才能确保有足够的输出功率。

那么如何确定变压器的“P”值呢。首先,计算出使用时负荷的最大功率,然后根据使用情况估算出变压器在使用中需要输出的最大功率。特别是功放电路、音频变压器的电源变压器等。这些最大功率就是这些变压器的“P”值了。

1.2 每伏匝数的确定

变压器的匝数是由硅钢片的质量和铁芯截面积等两大重要因素决定的,通常从理论上计算出的每伏匝数是有较大余量的。但实际应用表明,将每伏匝数从理论设计的数值上减少5%~10%是更为合理的。如,一只额定功率为30W 的电源变压器,根据理论计算(采用8700高斯的中矽钢片)每伏匝数为7.0 匝,而实际使用时只需6.5匝/V就足够了了,且这样绕制的变压器空载电流也就在24m左右。

1.3 漆包线的线径确定

在不同的情况下,漆包线通载电流有着较大的差距,故线径的变化幅度也较大。一般根据负载电流来确定线径大小,变压器在额定的电流下连续工作时,其工作电流一般保持不变,当环境温度不是很高且变压器本身散热条件较好时,应按电流密度为2.5A/mm2选取漆包线的线经;但在环境温度比较高且散热条件不理想时,漆包线按电流密度2.0A/mm2选取线径。如果变压器连续工作时负载电流基本不变,但一般时段工作电流只有最大电流的1/2左右时,只需按照漆包线电流密度为2.5 A/mm2~3.0A/mm2来选取线径就可以了。

这样,既可保证变压器质量又可提高电流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运行成本,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2 设计特点

间调式变压器的设计研究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因为具有以下显着优点:

1)该变压器较适用于一次电压为10kV~25kV、容量为20MVA及以下的变压器,当单机组容量大致15kV~35kV及以上时,可采用超高压一次直降至所需电压,就能大量节约变压器的型式容量及投资成本;

2)间调式变压器由于减少了变压层次,充分利用变压器的优点,一次电压应在35kV及以下,总的变电效率可提高2.2%~3.5%,同时可改善功率因数,三次回路电压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节能效果和节材;

3)该变压器在设计是添加了有载分接开关置于第三线圈,其额定电流、电压在实际应用时,不受电网电压的限制,再加上,第三线圈的最大通过容量只有额定输出容量的1/2,与采用独立的调压变压器相比,采用较小容量的有载分接开关,可大大减少其负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4)由于采用了同芯式线圈配置方式,在选择了合理设计参数时,即使变压器的调压范围大于了最高的40%,其阻抗电压仍维持合理的范围内;

5)电压通过等差级数调,简化了系统。总得来说,这种间调式变压器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大减小,将使漏磁通量减小,即使匝数不变,也将使电抗减小,从而短路电压也减小。这很好的减少了高频系统中的电压损失,此外,因为漏磁通量减小,也使变压器周围空间寄生磁电流场的强度大大降低,减小了维护工作量,降低了维护费用。

3 结论

将传统的主变高压绕组和调压绕组式自耦变压器改为由独立绕组回路组成的间调式变压器时,可大大降低相应损耗和有效减少材料消耗。要想设计出性价比较高的间调式变压器,只能选取截面积较大的铁芯而千万不能设计铁芯面积小的,但可适当减少每伏匝数,在选用漆包线规格时可根据实际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最后根据实际应用和实践状况进行反复推敲、推算得出较为合理的设计结果。相信只有掌握变压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增加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实践调研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次,安德鲁和约翰参加一场钓鱼比赛。比赛的规则很简单:在限定时间内,看谁钓的鱼最多,最终以总重量定胜负。

最后,安德鲁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冠军。

安德鲁说:“很简单,大家都认为池子中间的鱼最多,都选择了放长线钓大鱼,而池子周边的鱼却没有人钓,所以我就绕着池子放短线来钓周边的鱼,结果钓了不少。”

约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放短线也能钓大鱼!

美国诗人罗彻斯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林中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较少人走的那一条,一切差别也就由此产生。”

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这样,即便是放“短线”,也能钓上肥美的“大鱼”,最终脱颖而出。

(摘自《现代青年》 秦湖/文)

“道德”是一种实践

很多时候,我们把“道德感”和“道德”混为一谈,认为有“道德感”的人就是高尚的。

其实,“道德感”只是一种观念,而“道德”是一种实践,一种修行,两者之间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

前段时间,南京一家肯德基店门口,一位外国人买了两包薯片,与门口的乞丐奶奶一起分享,网友将照片发到微博,引起热议。但许多人劝这位名叫陆杰森的老外,说他被骗了,那个老人是职业乞丐。而陆杰森回应,即便是被骗,他也会帮助老奶奶。

陆杰森本来就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从小就参加各种义工活动。到了南京后,他还准备创建一个义工网站。这个背景让我们恍然大悟,他不是一个把“爱心”只停留在口头上的人,而是一位实践者。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做一个“道德”的实践者。

(摘自《做人与处世》 流沙/文)

经验之害

一个冬天,一个人买了一辆切诺基吉普车。他约上朋友,开着车,带着猎枪,还有他那条猎狗去郊外打猎了。

来到湖边,湖面封冻了。

为了引诱野鸭降落,需在湖面上破一个洞。

几个人当中车主力气最大,于是由他来扔炸药。

他点燃后,手臂一挥,炸药呈一道弧线向湖中央飞去,大功告成。

然而,一个意外出现了。

车主带来的那条狗是一只训练有素的狗,它知道只要主人往远处一扔东西,意思就是要它捡回来。

凭经验,它几乎是在主人抛出炸药的同时,箭一般地飞身向前。

没等炸药落在冰上,它就腾空一跃,用嘴接住了炸药。

然后,它朝主人飞奔而来。

几个人冲着狗大喊大叫,想让它丢掉。

但是,这只狗并未领会主人的用意。

情急之下,主人端起猎枪对准爱犬。

狗看清了主人的行为,大惑不解,它只好找地方藏匿,跑向那辆切诺基吉普车……

实践调研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金融;经济发展;建议

1.保定市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试点政策和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的如火如荼,先后打造了“中国电谷”、“太阳能之城”等重点项目,提出了“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符合保定发展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

1.1 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1.1.1 大力推广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

保定市在以清洁能源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方面,成绩突出。2006年提出了打造“中国电谷”,加快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保定・中国电谷”已拥有太阳能、风能及输变电、蓄能设备制造骨干企业170多家,初步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设备、高效节能设备及电力自动化设备等六大产业体系。2005年―2008年,销售收入由60亿元,增长到254亿元,出口创汇9.77亿美元,同比增长82.7%。骨干企业众多,其中,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中航惠腾公司也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1.1.2 尽心打造低碳城市生活

2007年,保定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太阳能之城”的实施意见》,旨在发展光伏LED及LED其它产品,将其推广到太阳能照明、热水供应、取暖等城市生活的多个方面,目前,“太阳能之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37条路段的太阳能路灯应用改造,共安装太阳能路灯700基;完成159个小区照明太阳能改造工程,在交通信息、道路照明、建筑工程光热利用、小区改造、公共园林等众多方面实现了低碳生活改革。

随后,又推出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和“绿荫行动”,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行动,目前已卓有成效。2009年底,全市已取缔改造燃煤锅炉472台,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新建污水处理厂32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日均104.7万吨;园林绿地面积扩大,目前全市绿化覆盖总面积4377.7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三绿”指标分别为9.28平方米、33.9%和38.7%。

1.1.3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助推绿色产业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低碳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也是保定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涞水县金融体系投放资金6000余万元,将“野三坡”景区发展成为5A级旅游重点景区,年收入超过6500万元;易县则着力打造狼牙山、清西陵景区,推出“农家乐”特色服务,年收入超过560万元;又在“太阳城计划”中,完成23处景区(其中,自然景区10处、文物景区13处)的太阳能应用改造,完善了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2 金融支持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1.2.1 支持新能源产业壮大和发展

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在低碳城市经济建设上,积极支持“保定・中国电谷”打造,为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1年10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对“英利”新能源、“中航惠腾”等新能源建设骨干企业发放贷款共计67.96亿元,其中,仅对“英利”新能源贷款高达54.91亿元,对“中航惠腾”等其他骨干企业投放贷款达13.05亿元。除此之外,各金融机构还给予新能源产业信贷政策优惠,建设银行在贷款投向上,加大了对低碳经济相关行业,比如风电、光伏太阳能行业的投放,并且积极争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和客户政策,对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浦发银行保定分行也给予新能源和环保行业重点授信支持,同时开辟绿色信贷项目融资专项审批通道,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1.2.2 支持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

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拓展节能减排市场,加大对节能减排金融支持力度,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方面的资金投放力度。其中,建设银行及其办事处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分别投放0.45亿元和0.12亿元。

1.2.3 支持低碳城市建设项目

全市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低碳城市经济建设项目,为相关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其中,农村信用联社对“碧水计划”建设项目发放贷款0.46亿元;建设银行对高阳污水处理企业发放贷款0.9亿元,有力的促进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等低碳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快了保定市区“两环四廊、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城市水系空间格局的形成。

1.2.4 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创新“绿色信贷”模式

保定市农村人口占比80%,是一个农业大市,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低碳城市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为此,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创新“绿色信贷”模式,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中,保定市商业银行推出了生态农业发展贷款产品,发放贷款160万元支持保定市固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建;中行保定分行对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绿色信贷”5820万元资金支持;建行保定分行支持农业优质企业发展,2011年对生态农业发放贷款600万元;此外,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0.11亿元,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各金融机构为打造“山水保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综合扶植政策

首先,缺乏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开发及低碳技术的研发缺少政策扶持,尤其是地方上财力有限,很难给予低碳经济有力的财税政策扶植。其次,缺乏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对绿色金融的利率补贴、风险补偿等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企业的融资信贷、上市发行股票等也缺乏政策扶植。最后,缺乏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这两部文件偏重宏观指导,政策约束与激励作用不强。

2.2 低碳经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同,与金融机构利润目标矛盾

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为三大主线,节能环保、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可持续发展和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社会效益。而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发成本上升,盈利模式转变,短期的经济效益很难实现。金融机构作为低碳经济信贷融资的主要来源,十分注重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这与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相矛盾,低碳经济可能面临较严峻的融资形势。

2.3 新能源生产本身高耗能、高污染

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可以替代煤和石油这些传统能源,通过先进成熟的低碳技术,比如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有些新能源比传统能源更加昂贵,太阳能发电的主要材料是多晶硅,这种材料的生产本身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并且光伏发电的成本也是较高的。风能发电中玻纤风机叶片和风机轴承易损坏,会相应增加成本。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热污染较严重,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一旦在事故中泄露,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人身造成极大危害。

3.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对低碳经济综合扶植

政府的大力扶植在加速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进程中至关重要,若缺乏综合性的扶植政策,金融部门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作用效果必然会受到阻碍和制约。于是,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一个理念、两个阶段性目标、三个主要任务、六项重点工程”的建设框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物价工商管理,配套金融监管制度建立等众多方面对金融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扶植,有效地推动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同时,政府对金融部门的风险补偿、担保提供等扶持政策,对金融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资金配置调整起到了显著的激励作用。可见,建立综合的低碳经济扶持机制,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等多方的共赢,是实现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3.2 政府银行审慎选择支持低碳项目,防止高耗能高污染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系统构成的金融体系,是完成低碳金融支持的核心,该体系通过增加低碳项目融资力度,同时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信贷支持的方法,“双管齐下”,能有效地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结构、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首先,政府、银行部门应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注意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从贷款审查、项目评估、借款人分析等“贷前”环节入手,审慎选择优质低碳项目,重点扶持。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金融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下大力度控制商业银行对“三高一低”项目的资金贷放。最后,要加强低碳金融观念的宣传,在银行部门树立低碳新理念,从根本上建立低碳金融支持体系。

3.3 银行加强低碳金融创新,综合考核经营效益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拓宽贷款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还应进行必要的金融创新。总的来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在“碳排放权”交易基础上的各种金融创新。当政府设定了碳排放的总量上限,于是排放权就会具有经济价值,可以通过转让获得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允许申请贷款的企业将其作为抵押来获得贷款。另外,商业银行可以尝试推出“绿色信贷”和“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规避工具,为个人,企业和相关投资提供便利和渠道。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的创新,制定一套适合低碳项目的贷款管理办法。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即企业贷款建设节能减排项目,并用由此节省下来的开支分期偿还设备价款。节能项目的提供者多为中小企业,它们一般不具备充分的抵押贷款条件,也较难获得银行满意的信用评级。按照传统的贷款管理方法,这些银行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而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这种新的贷款方式,则可以使企业获得贷款。

3.4 大力引进培养碳金融人才等其他措施

实践调研的意义范文第5篇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撑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研究”(编号:10CJY07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政策与技术研究”(编号:2012BAC20B08);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战略、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编号:2012064);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及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支持。

摘要 空间灵活性决定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定价机制效率,但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自下而上的碳交易市场构建模式,这会导致市场的碎片化问题。如何将多个并行运转的区域碳交易市场进行连接,构建全国性市场,是中央计划者必须要提前考量的问题。市场连接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价格信号,这需要设计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在避免系统失灵的同时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本文从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出发,研究了惩罚水平与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对价格信号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讨论了最新的价格管理机制――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该策略通过运用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惩罚水平以及动态分配、安全阀机制、产业政策、边界措施等),避免系统性失灵,同时不断评估各个系统的运行参数,寻找最优的市场连接机会,促进子系统之间的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价格信号,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连接;价格信号;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 F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11-0007-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1.002

气候变化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环境外部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将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交易市场”)是最基本的经济手段,并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方式之一。碳交易市场的目标是建立有效价格信号,寻找到成本效率最好的减排区域。有效的价格信号取决于两个因素:空间灵活性和时间灵活性。空间灵活性的本质是建立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即不同国家和地区交易系统之间的连接,形成一体化的全球碳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水平。Vrolijk和Grubb的研究证明柏林条约如果引入空间和时间灵活性的话,可以有效降低排放[1]。时间灵活性的本质是保证市场交易周期的连续性,避免由于减排目标阶段性调整导致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市场流动性水平和预期的稳定性决定了碳价格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碳市场的空间灵活性问题,即如何通过构建全国性市场,扩大市场的流动性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因素会限制碳交易市场的空间灵活性。例如政治制度的局限使得不同行政管理体系下的碳交易市场难以相互连接;减排目标和减排成本的极大差异所带来的碳泄漏风险,使得市场连接后出现成本转移的问题;不同的交易规则设置也是阻碍碳市场连接的关键障碍。由于碳市场当前的主要目标是为区域减排服务,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流动性也受到很大限制。然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各个碳交易市场金融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约与规则的标准化,以及全球气候立法的完善,可能会逐步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 文献综述

不同于欧盟自上而下的跨成员国排放交易系统,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自下而上的发展思路。在配额交易机制方面,中国政府从2011年开始推动区域碳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多个省市成立碳交易所,推动区域碳交易制度的建设。其中上海、广东走在最前列,已经颁布了部分交易规则,但仍有大量的细则有待研究和讨论。在项目减排量机制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6月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制定了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简称CCER)的管理规则,并允许CCER进入国内配额交易市场中。

尽管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时间较晚,但如果有效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获得后发优势。多个区域碳交易市场(或系统)并行运行有诸多的优点,例如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差异化的减排目标和成本,提高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但七个省市各自独立开展区域碳交易市场的设计,必然会出现规则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未来的相互连接和扩展(即所谓“推广”)出现极大困难。

虽然一个全球统一的碳市场在短期内很难出现,但是各个市场之间通过配额和减排量互认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连接。两个系统的互联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促进资源的流动,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实现双赢的目标。排放权交易系统连接方面已经有一些零散的研究。Stavins认为共有三种连接方式[2]:国家排放交易系统与地方区域交易系统的连接,世界不同排放交易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及广义上排放交易系统与其他国家气候政策的连接。Stavins指出将区域交易系统连接为国家交易系统可以避免重复计算,规则冲突等问题。Stavins提出了“事件连接”的方法,即当其他国家设定更加严格的气候政策时,美国的排放交易系统统一加强排放总量控制,这使得美国的交易系统与其他国家的气候政策产生了连接。此外,其他国家的高排放产品进口美国时,企业也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从而避免碳泄漏,促进发展中国家采取减排行动[3]。Jaffe和Stavins认为将美国排放交易系统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连接,可以大大降低全球减排的成本,但是由于短期之内如何确定连接水平非常困难,因此可行的方案是与CDM机制连接,从而显著降低美国的减排成本[4]。Jaffe和Stavins等将连接方式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直接连接包括总量控制系统与碳抵消机制的连接以及总量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间接连接包括多个总量控制系统通过共同的碳抵消机制连接以及多个总量控制系统之间的间接连接[5]。他们指出系统连接的优点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还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流动性,有助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实施,也可以降低碳泄漏的发生。同时,Jaffe和Stavins等也指出尽管可以降低总体成本,连接也会对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国家之间产生新的资本流动,并降低各国对本国交易系统的控制能力[5]。连接的程度和规模都会影响到政府对本国系统的控制力。在短期之内,各系统将以自下而上的间接连接为主,而从长期来看,各国交易系统可能会主动寻求连接的机会,以促进国际协议的形成。

但这些工作仅仅局限于两个交易系统的静态连接,并没有从中央计划者的角度研究在多个区域碳交易市场(或系统)同时运行的情况下,采用何种调控工具和路径,建立一个全国性市场。本文认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应该是一个多系统动态连接的过程,不应破坏已有的碳价格体系,也不应被动等待各个系统的自发连接,而是应该采取“以点看面”,“自上而下”的思路,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研究在现有的中国碳市场发展格局之下,即多个区域碳交易市场(或系统)并行运行的环境下,如何进行制度和路径安排,促进各个试点市场的协调发展,逐步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形成。因此,本文将从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出发,提出一种渐进的宏观调控策略,促进市场的连接和统一价格信号的形成。

2 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

2.1 基本定价原理

2.1.1 定价模型

Cronshaw,Kruse以及Rubin等人的研究工作已经证明在允许储蓄和借入规则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存在减排成本最低的均衡最优解,而排放权的价格等于市场上最廉价的污染控制方案的边际成本[6-7]。Seifert对CO2排放权价格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进行量化分析,基于最优减排决策建立了单一人模型[8]。人在购买排放权和采取减排行动之间做出决策,其决策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未来排放的预期。Carmona等在假定生产成本,出售排放权和商品收入符合随机过程的情况下,证明排放权价格等于贴现的惩罚水平乘以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9]。Chesney和Taschini假设企业排放符合几何布朗运动,进一步刻画了累积排放过程,并采用线性方法对累积排放函数进行了近似处理[10]。Chesney和Taschini建立了允许借入和储蓄的双公司多周期不对称信息价格动态模型,并将其推广到多公司的情形,证明排放权的价格路径依赖于未来排放权短缺的概率,惩罚水平以及贴现率[10]。

假定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企业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即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决策依据,下面基于单个代表性企业,建立碳排放权现货定价模型。

假设(Ω,F,P)为一个概率空间,F=(F0)为F0=σ(Q0)的测度,企业的排放符合布朗运动:

其中,Qt为企业在时间t的排放量;Q0为企业的初始排放量;μ为企业排放自然增长率;σ为随机因素。

假设X0为企业初始购买(X0>0)或者出售(X0

假设初始状态排放权的价格为S0,则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可以转化为成本最小化问题:

此最小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为了求得该问题的解析解,假设T为无限小量t,可得:

由此可见,排放权价格取决于惩罚水平以及对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下面分别对这两个驱动力进行讨论。

2.1.2 惩罚水平

惩罚水平已被广泛地使用,作为排放实体无法交付相应排放权的处罚,也成为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的基本要素。该价格对市场价格具有参考作用,也是碳价格的最高上限,应当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要对企业产生成本上的压力,但又不能过高以致失去意义,如欧盟碳交易市场第三期的惩罚水平为100欧元/tCO2eq。

作为一个外生参数,惩罚水平通常在系统运行前规定。由于惩罚水平是市场设计者传递的第一个价格信号,在价格机制中起到重要的基准作用,因此可以作为中央计划者宏观调控的第一个参数。中央计划者应当尽早制定统一的惩罚水平,形成全国市场相同的价格基准。

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上并没有明确的惩罚水平,只有深圳市规定惩罚水平为市场价格的3倍。但是由于跟排放权价格进行了挂钩,这一惩罚水平所传递出来的价格信号非常模糊和脆弱。正常情况下,市场价格的波动仅仅由排放权稀缺的概率决定,但在式(4)中,惩罚水平P不再是常量,而是排放权价格S0的函数,即惩罚水平也成为引起价格波动的决定因素,这会形成一个自反馈环,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失控。

2.1.3 排放权短缺的概率

对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决定了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根据式(5),这一预期由两个因素决定:排放自然增长率μ,以及影响排放的随机因子σ。μ由经济增速,能源结构等因素决定,而σ则代表了外部扰动,如需求波动、天气变化以及排放数据本身的不确定性。当预期排放自然增长率μ增加时,排放权价格S0将上升,当随机因子σ增加时,排放权价格S0也将上升。

排放自然增长率μ和随机因子σ两个参数可以用来刻画交易市场的外部特性。这两个参数相近的交易市场价格驱动力相似,更容易进行连接。中央计划者应当不断评估每个交易系统的排放自然增长率以及随机因子,寻找最优的市场连接机会。

2.2 价格管理机制

如前所述,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碳排放权价格取决于惩罚水平以及对排放权短缺概率的预期。但由于碳市场是人为设计的市场,总是存在许多无法预知的设计缺陷、漏洞或不足,例如供给过度,初始分配不合理等。因此,实际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要复杂的多,价格管理作为一种价格调控机制已被引入碳交易市场设计之中。当前价格管理的主流方式包括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

价格上下限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价格管理手段,即直接规定碳价格允许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例如中国政府规定出售的CER价格不得低于8欧元/tCER。价格上下限的优点是能够非常严格地控制碳价格过高或者过低,缺点是破坏了市场正常的定价机制,当供给过度或过少时,市场价格可能会长期停留在上限或下限,使得碳市场失去定价功能。从本质上讲,惩罚水平可以看作价格上限的极端情形,即触发的概率不同,一般而言惩罚水平触发的概率接近于零,而价格上限触发的概率要高得多。

安全阀机制目前主要应用于美国的区域交易市场内,本质上是通过调整项目减排量的使用额度来间接调整供给,缓解价格波动过大的情况。例如,RGGI设定了两个安全阀值。第一个安全阀值用于应对初始分配不合理致使配额价格过高的问题,即在每个履约期的前14个月内,若市场价格的滚动平均值连续12个月高于安全阀值,则延长履约期长度。这个规则将使市场有足够的时间来吸收初始分配带来的价格过高风险,重新调整到均衡区间。第二个安全阀值也是为了解决供求关系过度失衡带来的市场风险。如果连续两次出现了第一个安全阀值机制生效的情况,则说明配额的供给严重不足,此时将允许项目减排量的来源从美国本土扩展到北美以及其他国家,并将其使用比例上限提高到5%,在某些极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达到20%。

动态分配是一种更为复杂的价格管理机制,与安全阀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动态分配是当价格出现异常时,政府修正配额供给曲线,调整供求结构,从而直接影响市场价格。政府修正配额供给曲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新增或者回收配额,第二种是不改变配额总量,修改供给曲线的斜率,例如将近期的配额推后发放,或者将未来发放的配额提前发放,前者称为后装载机制(Backloaded),后者称为前装载机制(Frontloading)。无论前装载机制还是后装载机制,都是为了平缓供给曲线,尽可能与经济周期平衡,但并没有改变供给总量(即供给曲线包围的面积)。这种措施“是在极特殊情况下解决严重不平衡的情况”,皆在改变中短期内的市场供求结构,而对供求关系的长期预期并没有变。

3 全国市场的构建与宏观调控

3.1 市场构建的基本原理

排放权的价值有两种: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环境价值体现了温室气体排放对于环境的单位外部性影响,采用tCO2当量作为计量单位;经济价值反映排放权的边际减排成本。理论上只有当两个不同交易市场的排放权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均相等时,才能够认为具有了同样的价值,具备了市场连接的基础。但由于边际减排成本和供求关系的设计有很大的差异化,每t排放权的经济价值在不同交易市场内是不同的。

由于套利交易的存在,相互连接的两个交易市场的碳价格会逐渐趋于一致。图1中欧洲交易市场与美国交易市场连接之后,欧洲可以通过购买美国的排放权降低减排成本,美国企业则可从中获利,同时系统的流动性得到极大提高,最终价格趋向一致。市场连接所带来的收益规模取决于经济剩余的多少。但是对于减排成本在不同区域的转移预期会阻碍两个交易市场之间的连接,而中央计划者主导的强制性连接又很可能带来结构性破坏,导致市场

机制失灵。因此,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构建需要寻找一种温和的方式,通过中央计划者适当的调控来激励市场之间的自发连接。

假设碳交易市场A的排放权价格为SA,碳交易市场B的排放权价格为SB=2SA。如果从环境公平性出发,A和B市场的排放权是等同的,但从经济公平性出发,B市场每t排放权价值是A市场的两倍。

一种简单的连接方式是将A市场排放权按照2∶1的比例进行折算,与B市场合并。但这种折算方式会对市场产生很大冲击,大量低价排放权的引入会导致B市场价格下跌。该种方式比较适合市场规模差异悬殊的合并,冲击可以忽略;而对于两个市场规模相近或者多个市场同时合并的情形,可能会导致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破坏价格体系。本文重点讨论一种温和的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使得中央计划者逐步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

以中央计划者为出发点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价格信号的融合。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达到两个要求:第一,在尽可能减少外部冲击和结构性破坏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形成;第二,开发宏观调控工具,建立“系统的系统”,以应对单一碳交易系统的失灵问题。

从系统学的角度来看,全国碳交易市场是一个包含着多个子系统的控制体系,这一体系的目标是在各个子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反馈环实现多系统协同运行,并逐步调整系统结构,向单一的系统平稳转换。通常情况下,各个子系统应当有效且独立地运行,无需政府的干预。但由于各个子系统处于同一个经济体内,并非物理上独立,可能会出现普遍性的系统失灵,或扭曲本国产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需要加强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提升协同性,解决机制失灵的共性问题。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见图2。

由中央计划者建立各个子系统的信息交换机制,并进行协调管理。由于碳交易市场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带有产权属性的虚拟商品,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界定、记录和管理,其本质上是一种产权系统。产权系统的设计在技术层面体现为国家登记薄。国家登记薄与各个交易系统登记薄相互通讯,记录和管理每个账户中排放权和排放数据的情况,避免重复计算等问题。这些数据用来反映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排放控制工具的使用效率和性能,在结合经济数据进行系统性评估之后,通过宏观调控工具来对交易市场活动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碳交易市场总体目标的实现,同时寻找最优的连接机会,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3.2 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

实际的碳市场价格由两个层面的因素决定:首先,惩罚水平和对排放权短缺概率的预期是价格信号的基本驱动变量;其次,日益复杂的价格管理机制也会对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市场连接需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价格管理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调控手段,因此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实际上是一种以建立统一价格信号为目标的宏观调控过程,即通过运用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避免系统性失灵,同时不断评估各个系统的运行参数,寻找最优的市场连接机会,促进子系统之间的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价格信号。典型的宏观调控工具包括惩罚水平以及动态分配、安全阀机制等。图3给出了中央计划者的渐进式宏观调控流程图。

该调控策略的特点是综合考虑了对价格失灵的调控以及市场连接的双重目标。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中央计划者首先设定全国统一的惩罚水平,作为价格信号的基准;

(2)不断估算各个子系统的排放自然增长率μ以及影响排放的随机因子σ,寻找这两个参数相近的系统,评估最优的连接机会。

(3)如果出现了连接机会,则对价格波动区域和价格管理机制进行分析,并作出是否连接的决策,制定连接方案;否则进入步骤(4)。

(4)如果各子系统市场价格普遍出现了异常,则启动安全阀机制或动态分配机制,以解决系统性失灵问题。

(5)对各交易市场的外部影响进行评估,如碳泄漏,竞争力,公平性等,修订产业政策,或使用其他辅助调控工具。

价格管理机制的连接较为复杂,那么中央计划者就必须从一开始协调各个交易市场的价格管理机制。价格上下限是较难处理的规则,因为上下限的存在约束了市场机制的定价功能。如果A市场的价格上下限区间为[PAL,PAH]与B市场的价格上下限区间[PBL,PBH]接近,那么这两个市场相互连接时,只需取其并集作为新市场的价格上下限区间,这相当于放松了价格上下限的约束。因为流动性的扩大提高了市场自身的运行效率,放松价格管制有助于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如果两个价格上下限区间距离较远,则说明两个市场处于不同的均衡区域,不适合进行连接。

安全阀机制通过调整项目减排量的使用比例来微调供给曲线。大多数碳交易市场均允许使用一定数量的项目减排量,中国政府也允许CCER进入国内配额交易市场内,这提供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工具。各个交易市场可以自行设计安全阀机制,确定项目减排量的使用比例和触发条件,这不会成为市场连接的障碍。但中央计划者应当保留运用安全阀机制调控整个市场供求的最高权限。如果由于经济周期等外部因素导致交易市场出现了普遍的价格失灵问题,中央计划者可以统一提高或降低CCER的使用上限。

动态分配与安全阀机制的功能相似,不同之处是调节排放配额的供给和需求。在经济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可能会出现价格失灵的现象,供求关系偏离均衡区域,而安全阀机制也失效。此时,可以考虑向各个交易系统回收或者增发少量配额,以改善供求关系。但国家储备不同于交易市场自身的储备,只有在交易市场储备已经无法有效解决供求失灵的情况下,才能启用国家储备。安全阀机制和动态分配机制使得中央计划者能够对交易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相当于在各个交易市场之间形成了间接连接,将有助于全国性市场的构建。

3.3 其它要素设计

3.3.1 评估系统

评估系统的主要目标是评价碳交易市场的真实减排贡献以及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碳交易市场自身并不能剔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排放量的上升或下降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识别;此外,碳交易市场仅能覆盖部分行业和部分区域,碳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空间是有限的,可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因此也需要进行评估。评估系统的设计如图4示。排放指标(包括单位GDP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总排放等)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但这些指标并不能体现出真实的减排贡献,需要剔除经济周期波动,以及天气等外部因素对排放的影响,计算碳交易市场实际产生的减排量。然后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行业评估。对行业的评估侧重于碳泄漏和竞争力。碳泄漏主要通过分析投资在交易系统内外之间的流动情况进行判断。由于碳市场只是覆盖了部分行业和部分区域,因此可能会出现投资从碳市场向外部转移的问题,从而产生碳泄漏。竞争力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与国外产业之间的竞争力评估,以及产业内竞争力评估。实际上,竞争力与碳泄漏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可以将这两者综合起来进行评价,例如通过分析进出口量、消费和投资与排放之间的计量关系,来综合评定一个产业的增长是否与碳价格产生了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进一步比较该产业在不同碳交易市场内的表现,可以识别不同的市场规则是否对该产业产生等同的影响,如果影响不均等,则说明碳交易市场可能扭曲了产业内的公平竞争,应当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3.2 辅助调控工具

辅助宏观调控工具包括产业政策、边界措施等,其功能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产业政策用来解决与公平竞争相关的问题,即保持本国产业内竞争的公平性,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由于碳交易市场只纳入了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而中小企业并不受到碳交易市场的直接约束,为了保持产业内竞争的公平性,需要对中小企业施加等同的约束政策。典型的产业政策有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即对中小企业施加节能减排的强制性指标,使其承受与大企业相同的减排压力。由于不同省市可能出现竞争保护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统一调控,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边界措施用来保护本国的产业竞争力。在本国采取碳交易约束政策后,为了避免碳泄漏,损害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引入边界措施。常规的边界措施包括征收碳税,购买国际储备配额等,其根本目的是让国外产业支付等同的碳成本,以形成公平竞争。

在多个碳交易市场并行运转的环境下,中央计划者调控的目标是维护产业竞争的公平性,并解决普遍性的机制失灵问题。但宏观调控工具的使用必须尽可能减少对各交易市场本身的干预。

4 结 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实质上是将多个交易市场进行连接,建立统一的价格信号。在完全竞争的碳市场上,价格信号取决于惩罚水平和对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惩罚水平是市场设计者传递的第一个价格信号,在价格机制中起到重要的基准作用;对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决定了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取决于排放自然增长率以及影响排放的随机因子。因此,市场的连接应当首先从这些因素入手,寻找潜在的最优连接机会。

由于碳市场是人为设计的市场,总是存在许多无法预知的设计缺陷,因此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价格管理手段作为一种价格调控机制已被引入碳交易市场设计之中。复杂的价格管理机制会对市场价格波动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增加了市场连接的困难。本文基于碳排放权定价机制,提出了一种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为中央计划者提供了一种以构建全国碳交易市场为核心目标的宏观调控策略。这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rubb M, Vrolijk C, et al. The Kyoto Protocol: A Guide and Assessment[M].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1999.

[2]Stavins 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with A Comprehensive US Capandtrade System[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008, 24(2): 298-321.

[3]Morris, Michael G , Edwin D H. Trade Is the Key to Climate Change[J]. The Energy Daily, 2007, 2(20):35.

[4]Stavins, Robert N, Judson J. Linking Tradable Permit System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pportunities, Im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R]. Geneva: Report for 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Association, 2007.

[5]Judson J, Robert S. Linkage of Tradable Permit Systems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y Architecture[R]. Faculty Research Working Papers Series, 2008.

[6]Cronshaw M B, Kruse J B. Regulated Firms in Pollution Permit Markets with Banking[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1996, 9(2):179-189.

[7]Rubin J D. A Model of Intertemporal Emission Trading, Banking, and Borrow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6, 31(44): 269-286.

[8]Seifert J, UhrigHomburg M, Wagner M. Dynamic Behavior of CO2 Spot Pric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8,56(2):180-194.

[9]Chesney M, Taschini L. The Endogenous Price Dynamics of Emission Allowances and An Application to CO2 Option Pricing[J]. Applied Mathematical Finance, 2012, 19(5):447-475.

[10]Carmona R, Fehr M, Hinz J, et al. Market Design for Emission Trading Schemes[J]. SIAM Review, 2009, 52(3): 403-452.

[11]Alan M. MERGE:A Model for Evaluating Regional and Global Effects of GHG Reduction Policies[J]. Energy Policy,1995,23(1):17-34.

[12]Besembinder H,Coughenour J F,Seguin P J,et al.Mean Reversion in Equilibrium Asset Prices:Evidence from the Futures Term Structur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5,50(1):361-375.

[13]Benz E, Truck S. Modeling the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s[J]. Energy Economics,2008,3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