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环保意见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生态建设资金筹集
(一)建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一是从20*年起,市、乡镇两级政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公益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等),在财政年度预算中安排相应的生态农业建设资金。二是从20*年起,市、乡镇两级政府结合工业技改在财政年度预算中安排相应的生态工业建设资金。三是在城市建设维护费、市政设施配套费、排污费、采矿权出让和土地出让收入等专项资金中安排相应的生态建设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生态建设项目资金补助和国家专项资金补助。
(二)积极争取生态项目申请银行信贷,探索经营生态项目的企业以特许经营权、林地、矿山使用权等进行抵押贷款的融资渠道。
(三)大力推进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和环保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和推广通过水权转让、矿业权招标拍卖等方式筹集生态建设资金。
(四)通过财政扶持等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BOT等不同形式参与生态市建设。
(五)逐步建立生态资金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二、生态建设政策措施
(一)鼓励发展生态农业
1、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支持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喷灌节水措施;鼓励在交通干线两侧进行坟山绿化、生态公益林建设、采伐迹地更新造林、荒山造林;鼓励在适宜地区合理开发荒山荒地,建设水(干)果、茶叶和多年生药材等基地。凡从事上述农业生产或绿化造林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主体,按市政府原有的扶农政策给予相应奖励。
2、大力支持畜禽养殖业生态化改造。凡达到规模化养殖标准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成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做到污水达标排放或农业浇灌利用,猪粪无害化处理并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经验收合格,给予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费用30%的补助。凡达到规模化养殖标准常年存栏量1万羽以上的养鸡场,建成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经验收合格,给予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费用30%的补助。以上农业养殖项目若与无公害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基地就近构成完善生态物质循环链,做到废水与畜粪综合利用、沼气能源利用、废水与固废零排放的,给予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费用80%的补助。
3、“万里清水河道”水利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和水保工程)采用了生态化设计,农村河道整治以清淤与植被固岸为主、城市内河固岸采用多孔设计或植被固岸,较好地保护了河岸带与河滩的生态功能的,按工程轻重缓急程度给予补助,补助标准按市政府年度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补助标准执行。
(二)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1、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或获得省级新产品鉴定、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定的企业,其工艺或产品对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的,按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乐委发〔20*〕1*号)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补助。
2、凡投资建设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加工厂(仅限于回收市域内农用薄膜),根据其建设投资规模和回收能力给予投资主体适当的一次性补助。
3、凡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市政府给予企业1万元奖励。
4、凡自愿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成效显著的企业,一次性奖励0.5万元。凡按规定需强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经落实清洁生产方案后,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或总量小于标准值(或核定量)50%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其中,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重污染企业,根据其排放污染物削减量,另给予清洁生产奖励。
(三)积极推进人居环境生态化建设
1、根据《*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态乡镇规划(或实施方案)编制并通过论证的,给予相关乡镇编制经费补助2万元。
2、通过*市级以上生态村验收的,予以奖励0.5至1万元。通过*市验收并获得*市生态乡镇称号的,按照优秀、良好、合格等次,分别给予创建乡镇8万元、6万元、4万元奖励;在此基础上,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的再予奖励4万元。
3、支持新农村建设、旧村改建与村庄环境整治,凡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并启动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通过全面小康新农村验收的,按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加快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乐委办〔20*〕37号)分别给予相应的补助和奖励。
4、凡列入奔小康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按规划要求建造污水无动力厌氧净化池的公厕,按净化池池容每立方米补助200元。
5、乡镇建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由各村收集、乡镇集中填埋,渗漏液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经市生态办验收后按渗漏液处理能力每立方米补助1000元,运行费用每年每立方米补助1元。
6、符合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条件的县乡通村公路,其路基改造经验收后,达到技术标准的,给予资金补助。补助标准按《*市人民政府批转市交通局关于*市乡村康庄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乐政发〔20*〕49号)执行。
7、凡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的,分别奖励获奖单位0.5万元;被评为浙江省级以上“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的,分别奖励获奖单位1万元。
8、鼓励在相对独立的住宅小区、学校、行政办公集中区、商业集中区、宾馆等用水集中单位推广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解决水资源短缺与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凡实现小区内污水处理后回用40%以上的单位,按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的20%给予补助。
(四)加快修复矿山生态环境
采矿权人根据《采矿许可证》批准范围及与国土资源局签订的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矿山修复治理任务的,治理备用金全额返还。对已关闭的矿山进行生态治理并完成治理任务的,按矿山规模大小(按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计算)给予适当奖励。
(五)鼓励发展生态旅游
1、按国家绿色景区评定标准进行垃圾回收处理的旅游区,给予适当奖励。
2、积极开展“绿色饭店”创建活动,经省绿色饭店认定委员会认定为“绿色饭店”的,给予适当奖励。
三、资金管理
(一)加强生态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资金使用按照“投入渠道不变、建设内容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管理责任不变”的原则统筹安排,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
加强部门监管。要理顺监管职责。改革“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管理体制,合理确定各部门监管职责,适当加强各级环境污染防治专门机构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环境污染防治的编制与职能建设,形成环境问题由环境管理部门统一监管的体制。要提升监管能力。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统一收集、运输、处理系统,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要制定城乡环境保护规划,把村镇环境建设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中,编制城乡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处置和污水处理。
推进村民环保自治。建立农民为主体的参与激励机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动农村环保工作动力来源。首先要培育农民,养成现代文明的习惯,倡导和实践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要突出村民作为环保治理的主体。村民参与的程度决定着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和进度,要充分发挥村民积极性、主动性,从各种制度、规划的制定和完善、环保问题的处理、协会的成立、会议的召开,都要邀请村民或村民代表参加。充分让村民当家作主,全面实施村民自治,从而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愿投入、自觉约束、自我受益的目的,激发出农村环境治理的持久动力。
鼓励社会投融资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依靠政府直接投资农村环境保护的方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促进农村环境保护获得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要探索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钱(或出工)的原则和方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
实行绿色科技奖励。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要开发和创新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绿色技术,从而建立环境友好科技体系。农业补贴应该投向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对节水灌溉设施、秸秆还田、生物农药及其相关技术给予支持,由产量和收入补贴导向转向“绿色补贴”导向,实施农业绿色支持政策。
加大新能源开发推广力度。在广大农村一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二是推广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路灯比普通路灯成本低,且使用时间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示范村要率先使用太阳能路灯。三是在经作区推广省柴节煤炉灶和秸秆气化炉,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四是开发秸秆气化和沼气发电等新技术。五是加强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粮等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加大整治力度,着力源头治污。要加大对乱采滥挖长石、非法淘金、河道无序采砂、乱排乱放生产企业,整治在江、河、山塘、水库电鱼、毒鱼、炸鱼等不法行为,逐步探索矿产资源公开拍卖制度,确保资金有序开采,节约集中利用。要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大力倡导生态种养殖生产,对规模养殖场排放不达标的,坚决不予奖补,并依法限养。对工业企业生产严格督促执行环保有关规定,实行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严厉打击偷排、偷放、乱倒行为。
关键词:生态建筑 节能环保 节能材料 保温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52-01
就我国的经济发展速率来看,城市规模的扩建需求越来越大,现代房屋建筑的建造正处于高需求、高效率的建造期。为了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建筑物的构建材料一般都是以钢筋混凝土等传统建材为主,采取砖混结构,水暖电等各项能耗设备供应齐全,虽然这样的居住环境对于使用者而言十分舒适,但是从建筑的建造到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对于生态环境来说都是严重的负荷。据有效数字统计,我国420亿m3的城乡建筑群落中,高耗能建筑的占比达到了98.9%以上,能源消耗中建筑耗能占到了2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的能源消耗值超过了2倍之多。从上述数据对比中不难看出,生态建筑的推行已经迫在眉睫。
1 生态建筑的优势
对于传统建筑而言,先进性理念指导的缺乏是建筑使用功能难以达到预期要求的关键所在,虽然传统建筑已经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生产、办公、居住等建筑要求,但是建筑期限较长的传统建筑在结构设计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比较典型的内外部结构功能系数不全导致建筑物整体价值无法得到完整体现,这对于建筑使用而言是十分遗憾的。生态建筑的推行给现代建筑行业带来了生机,而此类建筑设计又具备以下应用优势。
1.1 能源消耗低
生态建筑设计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较低的能源消耗,该建筑体系的电气系统能够在满足建筑使用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以最低能耗状态维持运行。众所周知,建筑工程中电气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构建环节,生态建筑的电气系统规划设计秉持电能消耗最低的建筑设计原则,结合建筑用户群体的家电设备使用需求对电气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保证建筑物内的电能传输路径的最优化,对建筑内的线路消耗起到了显著的控制作用,从侧面降低了建筑使用期间内的成本开支费用。
1.2 高效的建筑利用
建筑利用的高效性是生态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建筑体的空间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原生态系统是生态建筑的支撑构架,在此基础上,空间面积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空间浪费造成的建筑空间利用低效的建筑影响。建筑用户还可以向建筑规划设计人员提出自己的空间规划构想,让设计人员结合用户的基本需求来完成空间设计,达到建筑空间利用高效的设计目标。
1.3 建设过程无污染
通常而言,建筑体优化常用的方法就是装修,生态建筑使用环境按照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规划图纸进行处理后,能够与用户的建筑环境构想更为接近,建筑群落不管是归属于民用建筑还是商用建筑,建筑整体的系统装修都能够满足“无污染”的生态建筑要求。因为本建筑群落的建材采购所选用的都是环保优质材料,建筑主体的屋顶、墙体、地面都会进行绿化装修,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建筑目的。
2 建筑供暖系统节能改造
2.1 流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流量控制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管网流量的合理分配是通过计算机、专用智能仪表及平衡阀的科学利用实现的。夏季天气炎热时,室内温度要采取制冷方法实现温度调节;冬季天气严寒时,室内温度要采取制热方法实现温度调节;气候潮湿的抽湿处理;气候干燥的加湿处理等一系列室内舒适环境的条件在传统建筑中都是需要产生一定的能耗才能维持的,而生态建筑体则只需要借助计算机平台的流量自动控制即可达成舒适环境维持的效果。
2.2 温度控制技术的应用
温度调节阀和热量分配表将安装于用户的散热器上,用户可以依据自身需求来对建筑能量消耗和热能控制进行调节,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又使得建筑的节能功效得以体现。从能源节约的角度上来说,制冷(热)系统效率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一建筑功能的实现牵涉到管网传送效率、建筑设备运作效率、室内环境控制装置运行效率以及用户端计量设备工作效率等等,多方面的指标要求是温度控制技术应用设备安装的基本依据,从而保证有效的室内温度控制。
2.3 热损控制技术的应用
建筑设计规划、设备材料采购、设备安装、运行质量检测、节能系统作用调节已经经营管理模式应用等环节都是涉及到了高新技术的应用。像生态建筑的送暖管道的外部都是有新型保温材料包裹的,这样一来能够将管道的热损失降到最低。而施工作业人员在安装管道的过程中,安装程序要以设计图纸为依据,以此保证建筑供暖过程中能够对热消耗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现有热能资源的充分利用。
3 建筑结构的节能改造
3.1 方向
南北朝向是建筑群落的朝向的最佳布置选择,也是生态建筑必须遵循的施工建造原则,更是节能改造实施的重要体现。结合以前的建筑节能实验案例来看,若建筑体本身布局就不大合理,那么必须对建筑围护结构的保热性能进行强化处理,对于建筑成本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一笔费用开支。设计环节是控制建筑方向的关键时期,工程图纸的设计要与节能要求相符。
3.2 隔热
为了生态建筑能够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墙和屋顶的建材应该满足隔热保温的要求,特别要注意保温层内部结露、渗水、发霉等状况的发生,切记不能选用空心砌砖材料和单一轻质材料,轻质材料和厚实材料的复合构造是最佳的应用方式。
3.3 采光
采光要求是设置窗户大小的基本依据,而窗口位置可以以建筑使用要求为布置根据,建筑门窗的玻璃可选用普通玻璃,着色玻璃和可见光透光率低的玻璃不适合居住或办公建筑环境选用。
3.4 通风
为了保证夏季的自然通风,建筑室内和建筑群体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高层建筑可布置在群落最北边,中间可以设置多层建筑,地层建筑则可以布置于建筑群落的南边。自然通风能够让室内用通风用电能耗有所降低。
4 结语
市场经济中建筑行业的地位十分重要,作为民众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生态建筑的发展对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建筑工程单位应该对建筑内外结构的绿色改造问题提高重视,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是控制实施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不断的探索努力,生态建筑的未来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 孙文敏.论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生态建筑观[J].广东科技,2011(16).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22;X8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31
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8万多座水库,6万多座水闸,堤防累积长度达到30万公里,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系统。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会对当地的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环境效益。
1水利工程对局部降雨量的影响
1.1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在水利工程兴建的过程中,会对季节性降雨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的修建造成了当地区域内积水增多,水分蒸发量会大大提高,使得区域内的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增加。致使夏季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陆地温度大于水面温度,水域范围内空气结构稳定,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导致降水减少。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使降水增加的正面因素会超过负面因素。
1.2地域性降水发生变化
我国季风湿润区降水较多,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但在水利工程兴建的过程中可能会改变这种降水的区域性特征。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空气上升运动的强弱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发生变化。例如,干旱地区因为修建水库,当地的空气湿度上升,其附近地区水汽会比以前更加充足,降水量也随之增加。
2 水利工程对局部气温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修建之前,与空气直接接触的物质是地面,而水利工程的修建,增加了水面与空气接触的地域面积,地面的热容量和水的热容量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导致空气间的热容交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使区域内的局部气温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夏季温度降低,冬季温度升高。通过对水利工程考察,一般深7米的水库,在冬季会使该区域内的气温上升2℃~4℃,夏季降温4℃左右;二是在日温差和年温差方面的变化。大型水库可降低日温差2℃左右,降低年温差1.5℃~2℃左右。
3 水利工程对水文系统的影响
一般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下游河流的水位变化,例如大型水库一般修建在水流较为湍急,水质较好的河流上游区域,并且通过在河道的关键位置设置水闸来控制河流流量和水位,主要是为了满足上游区域的取水或通航,并且对拦截洪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下游地区河水流量会迅速减少,水位降低甚至断流,严重情况会造成海水倒灌,对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水闸开启后,水流量突然增大,水流速度加快,对河底底泥扰动较大,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利影。
4 水利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其中,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库内河流的流速减慢,水中的浮游生物活动较为频繁,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碳酸钙和碳酸镁,缓解水质的硬度。水库内的水停滞时间较长,水中的杂质会得到沉积,提高水质的清澈度;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库内部河水的流动性降低,水体与空气的交换作用就会降低,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变差,水体中的污染物逐渐增多,导致水质变差。水库内的浮藻生物大量繁殖会导致水的富营养化。
5 水利工程对土壤的影响
以水库的建设为例,会对周围的土地造成盐碱化、沼泽化等。一是修建水库会导致下游地区的水位逐渐上升,水位接近地表时,遇到强烈的蒸发作用,导致土地盐碱化,地表植物会受到盐碱化影响干旱死亡;二是水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分增多,出现沼泽化的现象,地表植被的根系因为难以接触养分而死亡,同时土壤沼泽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减少,不利于地表植被生长。
6 水利工程对地质的影响
一是大型水库的修建,水库内水体压力过重引起地壳应力增加,或者水体流动性较差导致水渗入岩层空隙,增加了断层之间的度,导致地质的稳定性降低,可能诱发地震;二是水位的上升,河岸土地强度下降,可能出现滑坡现象;三是水库的修建,水体容易受到污染,同时水体通过地下渗透将污染扩大,直接影响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7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也可对当地的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局部降雨量变化、气温异常、水质变差、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地质活动异常等,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蓉,郑垂勇,马骏,等.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水利经济,2011,(02).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建议
十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完善环境保护规划、落实执法监管工作、加强环保宣传力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环境保护规划
“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提出已有几年时间,在科学发展观中明确提出“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农村、山区、偏远地区,虽然也能注意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但是生态环保工作往往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比如有些地区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灰石等,采取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方式,没有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造成土地塌陷、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粉尘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不仅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而且也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完善环境保护规划。当地政府在规划地区未来发展时,要坚持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不能一味地靠山吃山,要结合当地特色,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比如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环境特点,率先尝试发展乡村旅游,以创意园艺景观为基础,以产业链延伸为落脚,以合作经营模式运作,发展成为全国文明的旅游热点和指知名乡村旅游品牌。
二、落实执法监管工作
我们国家很早就提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无视法律法规,对当地环境肆意开发破坏,或者将污染物直接悄悄违规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一些野生动植物较多的地区,一些民众或者偷猎者大肆捕猎珍贵野生动植物,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当地相关部门应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法规,落实环境监管工作,将监察、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到位。比如将所在地区进行划片,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有直接的负责区域,并落实相关的监管职责。同时,加强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组建强大的联合执法小组。比如环境监测部门及时为环境监察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配合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
三、加强环保宣传力度
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仅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政府监管执法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比如可以深入到农村基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动员村委工作人员做好生态环保普法工作;走进校园开展生态环保知识讲座等等。另外,还要呼吁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环保当中,鼓励群众积极监督生态环保违法行为,在发现相关的违法情况时,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帮助相关执法人员及时查处破换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事件,充分发挥群众的伟大力量。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做好与群众的信息互动,比如用通俗易懂的图表和文字定期向群众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信息,保护落实群众的知情权,提升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促进地区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重大、长远的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政府要做好领导带头作用,完善环境保护规划,落实执法监管工作,加强环保宣传力度。通过多种举措,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华. 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 企业研究,2014,06: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