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勘察单位;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勘察单位中运行越来越多,获证单位逐渐增多,标准化体系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贯标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勘察单位的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市场竞争实力有所增强。然而,勘察单位行业性质的特殊性,体系在运行实施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存在问题。本文针对勘察单位在运行三标一体化体系过程中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与同行一起探讨相应对策。
1. 体系运行与勘察市场的矛盾
体系运行是企业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资质、规模的不同,相应市场竞争能力也不同,面对勘察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存在压级压价现象。目前,设计勘察单位收费依据是2002年《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文),但从该标准颁布至今,具体执行情况比较差,实际收费打折现象较多,在工程招标中最低价中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部分勘察单位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报价极低,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
采取低价竞标的勘察单位往往受到生产任务和收益的影响,注重对成本进行控制,成本控制与项目效益是紧密联系的,为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获取最大的收益,往往很难按体系运行,这与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着很大矛盾,造成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做不到位,特别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受到影响较大,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
2. 传统的管理观念与管理体系运行的矛盾
部份获证单位进行贯标仅仅是为了拿到认证证书,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加大筹码,不是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安全、质量、环境管理水平的目标而进行的,使得企业在取得证书后,对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认识、运行只停留在口头上,它的管理仍然按照原来习惯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管理,难以突破传统。也有同一单位出现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新的管理体系同时运行的现象,体系归体系,实际归实际,管理体系实际上变成一个空壳,空壳下运作的仍旧是传统的做法,导致双轨并行,表面一套,实际一套,让已经习惯了的传统管理改变成为新的现代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这样的传统的管理观念与管理体系运行仍存在一些矛盾,难以保持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对环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尚有差距
有些单位认为抓好质量管理就行了,对贯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为没有必要,导致对环境管理要求不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还停留在体系运行前的水平。没有认识到贯彻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可以有助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没有认识到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真正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没有认识到对环境因素、危害因素和过程的管理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的有力手段。
4.管理体系的贯彻缺乏全员参与
不少单位员工对管理体系认识不够,缺少全员参与的氛围,有些员工仍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下工作,觉得管理体系文件繁琐,加大了工作量,产生抵触反感情绪,对管理体系执行流于形式,虽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明确了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成了少数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部分员工则成为局外人,无法达到管理体系运行的目的。
5.管理体系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勘察单位工作有着其行业的特殊性,不可能按照固定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策划,制定生产程序,有些勘察单位没有根据勘察行业特性及自身业务特点制定体系文件,不少获证企业照搬照抄标准或“范本”条款,体系文件是按照标准条款展开表述的,或者抄其他企业的体系文件来组织自己的管理体系,使管理体系文件过于死板,脱离工作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从而达不到提高勘察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6.外业勘察过程中执行体系文件有待加强
由于勘察外业工作在野外进行,很难做到专人监管管理体系执行情况,项目负责人在外业勘察时,为了省事赶工期,有时存在侥幸心理,对执行体系文件流于形式,或者根本不执行,使体系文件形同虚设,各类检查表事后填补,仅仅是为满足资料归档的需要而事后编制,使勘察产品质量、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和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外业勘察在执行体系文件时有待加强,真正做到勘察成品全过程的控制。
二、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搞好勘察市场建设,创建良好氛围
没有一个规范、公正、合法的市场体系,要使企业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是很难做到的。为此,建议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适宜勘察行业特殊性的有关方案和措施,积极筹措,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大有关法规的实施力度,并不断完善,使市场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体系,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市场,从而促进勘察企业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改变观念,真正做到按管理体系进行运作管理
企业建立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关键是在于做到严格执行,保持有效运行,不能让管理体系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主义,变成一个花架子,成为一个空壳。 为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应专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从最高管理层形成统一意见,企业所有制度、办法全部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起草、审核、批准、、修改,所有业务过程全部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执行。并在管理体系内审过程中,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现象,一律开出不符合报告,并限期整改。企业应该改变那种认为传统的管理重于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保持管理体系文件的唯一性,排除其他形式文件的干扰,使企业真正做到按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运作管理,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与质量管理三体系应共同重视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是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生产出的产品合格,使顾客满意;环境管理体系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社会满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在企业内部文明组织生产,加强安全保障,使员工满意。三种管理体系的对象不同,有各自的重点,但目标一致,三种体系均作用于企业组织的生产过程,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需进一步提高广大管理人员和职工对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再认识,从思想、组织、行为上引起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
4.加强培训力度,全员参与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是一项全员参与系统性工作,不是少数管理人员的工作,针对员工思想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应加强了全体员工的意识培训和“三大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学习培训工作,培训应结合生产实际。部分企业由于工程项目多、任务紧,人员分散,不能集中组织进行培训,可以采取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到工程现场进行培训,让每个员工都得到培训,为体系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使日常工作和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5. 建立和完善具可操作性的体系文件及持续改进的机制
体系的制定必须充分体现现行体制下行业的特点,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勘察业务及勘察工作进行编制,针对性的制定体系文件,让体系文件具有可操作性强。各单位要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要充分有效地运用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贯标检查、顾客满意信息的监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及时发现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性,使管理体系在勘察单位中能真正能达到提高其管理水平。
6.加强勘察现场检查,及时提出整改
外业勘察时,首先应明确及建立三标管理体系执行的项目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对三标管理体系进行全程执行,同时企业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加强对外业勘察进行抽查、检查,加大检查的深度和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通知单,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只有通过不断的检查和持续改进,才能确保体系文件在外业勘察过程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真正做到勘察成品全过程的控制。
【关键词】 ERP 一级运维
1 概述
一级运维工作的重要性。一级运维工作对ERP系统用户和运维团队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级运维工作需要对ERP系统各种业务和系统问题进行处理。给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及时处理问题保证业务正常进行,能够反映公司整体运营情况和趋势。为公司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 辽阳石化ERP系统运维工作介绍
2.1 整体介绍
辽阳石化ERP系统上线后,进入运维阶段,运维体系设计分为三级:一级运维由信息技术部的人员组成,二级运维由参与项目实施的顾问组成,三级运维由指导专家、外部咨询专家、内部业务专家三类人员构成。一级运维职责:指定本单位运维管理制度、组织本单位ERP系统重大变更提报,主数据管理、帐号变更、权限管理、ERP系统日常应用支持,向二级运维提报问题和需求,测试工作,相关文档、表单的归档,用户培训、配合总部运行维护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2.2 存在的问题
ERP系统进入运维阶段后,日常应用往往是用户提报问题中占很大的比例,以辽阳石化ERP系统为例,日常处理问题占SLM系统提报问题总数的70%,日常问题的处理困扰着一级运维人员,每天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听电话,这样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用户对ERP系统运维工作的满意度。对辽阳石化ERP系统用户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有以下几种问题:(1)帐号密码重置或者帐号密码解锁,(2)权限变更,(3)系统业务变更,(4)开发新报表,(5)日常应用问题。
2.3 问题产生原因
辽阳石化ERP系统上线一年多时间,对运维实践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存在多种原因,有可能是项目实施阶段遗留问题,也可能是用户方面的问题,也可能运维团队的问题,有技术的问题,也有人员水平问题,有系统设计缺陷问题等以下几方面:(1)系统方案制定存在缺陷,(2)业务变更和报表新需求,(3)用户操作不规范,(4)一级运维人员水平参差不齐,(5)运维平台不够完善。
2.4 做好一级运维工作的关键因素
2.4.1 重视程度
无论是由关键用户还是由IT人员组成一级运维团队,都应该对运维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系统上线阶段运维人员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决定着系统是否能否上线成功,如果一级运维工作做的不好,会将大量本应由一级运维解决的问题转嫁到二级运维,造成运维团队疲于奔命、到处救火,无法保证系统运维质量。
2.4.2 理顺系统内各种业务逻辑
做好一级运维工作,首先要熟悉和掌握所负责一级运维模块业务,再次理顺本公司所有ERP系统的业务流程,要理顺系统内各种业务逻辑的关系,掌握各种数据在业务上的应用以及不同部门和岗位用户的数据需求,了解各种系统操作和流程对系统取数的影响,知晓各种业务逻辑的取数方法。
2.4.3 熟悉运维流程
对于ERP系统的运维地区公司的内控都有严格的运维流程,因此一级运维人员要严格按照内控的运维流程要求执行。
2.4.4 用户培训
用户操作水平不同,或者是经过一段时间用户的岗位调动,因此一定阶段对用户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再次培训有利于一级运维人员和用户的交流,也对于接手新业务人员对其业务的熟悉,这样有利于系统运行的平稳,减少运维的工作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4.5 运维系统完善
对于日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在运维平台体现,方便ERP用户查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步骤,不能解决的问题提报给一级运维人员处理。例如:很多报表填写方法及格式都可以在此平台体现。常见的问题,错误提示的截图,解决办法及截图都有详细的描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关键词]维护系统;变电运行;规章制度;检修模式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33-01
变电运行维护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电力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电力事业逐步发展的环境下,电力系统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同时对变电运行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变电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
纵观长期以来的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情况,在电力体系的变电运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工具及用具使用的安全管理理念,很多保障安全制度以及工作的用具品质不达标情况比较严重,不能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因此这些工具器械在运行客串 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威胁的。特别是在小规模的起重设备及高空中的器械品质检验中,出现了不少不符合规定的产品,针对于此,尽管不少单位已经开始逐步改进安全生产机制,但是难免还有很多单位存在着做表面功夫的情况,并未真正的将其在工作中严格落实。
(二)变电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的对象是电力系统的运行全过程,它的操作主体是运维工作人员。因此,运维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变电运行的工作质量。在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中,所需要维护的设备数量较多,而且每一次的运维操作内容也大体是相同的,没有较大差异,长期以往运维工作人员就会在思想上形成松懈,具体操作行为上会出现随意性和主观性,这就很容易因为运维工作员的操作失误而出现一系列的系统故障,造成电力系统的运行难以正常化和有序化,而且这样也会给自身的人身安全埋下安全隐患,给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需要做好对运维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变电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谐波的影响,各种设备的工作效率不高
所谓的谐波就是在对周期性非正弦电量按照傅里叶级数进行的分解行为,分解这后所剩下的大于基波频率的电流所产生的电量。它对变电运维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电网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使得在实际运行中出现额外的损耗,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被限制,同时它还会导致变压器铜损和铁损情况的增加,变压器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其部分位置的温度会升高,与此同时,还会产生噪音危害,加速了设备的老化速度,特别是当谐波较大时会直接导致电器测量仪器的测量准确度下降,如果产生影响范围广的话还会对人体细胞的发展产生不利作用,对运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四)设备维护,检修不够健全
变电运行的维护制度是只有在设备发现问题的时候才会进行维修,这样加大维修的费用,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设备正常的维护,在应急处理中会带来处理故障,对于设备的检修需要提交检修简报,控制工作计划和“三项措施”,但是a上这些提交的资料都不全面,接班的时候没有交待工作环境,对于一些特别危险的隐患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没有交待,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习惯性声音操作,对变电设备性能,系统运行都带来不确定的影响。
二.变电运维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一个健全完善的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体制是变电运维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它的高效运行可以大大减少安全问题的产生,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电力企业从电力运维检修设备的源头抓起,保证专业检修工具的性能良好,质量不存在较大的缺陷,并且对于运维管理人员也要加强技能培训,在企业管理中把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到位,从思想上形成中,此外,对于安全芤要进行改进和优化,把制度的约束范围和约束作用进一步扩大和强化,切实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进而使安全管理体制可以高效运行。
(二)做好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工作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电力设备的支持,在对设备进行基建时,首先要对设备的性能质量进行检验,确保不存在安全问题,并且在安装结束之后,进行试运行,对设备在运行中的性能发挥进行监管和记录,同时还要在日常的维护维修中,对关键部位的设备进行专业化监测,对其运行管理落实到位,一旦发生异常就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解决,把问题排除在开始阶段。
(三)变电运行常见故障的解决途径
(1)针对于T保险熔断,应当先对二闪电压进行严格检查,并在此基础上来判断PT保险熔断的等级,最后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2)针对接地故障,应当首先检查各个相关的电力设备。(3)针对断线故障,应对基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因为部分线路比较长,这就要求沿线的操作人员相互之间能够进行及时沟通,对整个线路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以免出现各种后续问题。
(四)提升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素质及能力
(1)加强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丰富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保障全部变电运行管理人员能够拥有扎实的变电运行管理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变电运行的各种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2)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素质水平,从而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全身心的投入到变电运行管理中.(3)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技能竞赛等活动,调动全体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管理退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水平。
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变电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关系着供电企业的供电服务质量,做好变电运维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当前运维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从各方面入手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完善,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军,加强电力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对策.中科技,2013,32.
【关键词】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对策探讨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的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传统的变电检修生产管理模式已跟不上电网发展速度。为了能够有效的确保我国电网安全的运行以及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推出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能够有效的进行一体化的管理,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转变了一定的管理模式,保障了电网安全的运行。
1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论述
在我国传统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过程中,变电运行和变电设备维修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是在变电设备维修过程中面对的大多数都是相同的变电设备,在具体的维修工作中又有着相互交叉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势,对我国电网的生产运行有着一定的限制。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就是基于现有机构模式、人员素质基础上,对现有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将原本需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也就是通过业务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2 当前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以厦门供电公司为例)
厦门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一体采用按“先易后难,逐步融合”原则,分步实施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双向渗透”。
2.1 变电运维工区开展维护性检修业务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变电运维工区全面开展相对简单的64项维护性检修业务,主要包括电容器接头发热处理、变压器轻微渗油处理、户外电气设备传动部位保养等。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变电运维工区全面实施10项业务技术技能较为复杂维护性检修业务,主要包括SF6设备检漏、变压器等设备在线监测装置维护、蓄电池维护更换等。
2.2 检修人员开展D类检修自许可及冷备用至检修转换的倒闸操作
D类检修自许可适用于变电运维工区负责运维的自维护及D类检修业务之外的业务;实施检修人员冷备用至检修转换的倒闸操作,配合刀闸遥控操作,提高操作效率。为减少复电等待时间,检修人员实施检修转冷备用操作的前提是本次停电其他的其他相关工作也已经结束
2.3 培训方式
变电运维人员培训:第一阶段借调开关、变压器、直流等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对变电运行人员进行第一阶段64项自维护及D类检修业务的技术技能培训,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与现场演示方式为主,采用全员培训模式进行。第二阶段借调检修专业人员对运维工区素质较高的技术骨干人员进行培训,结合现场实际检修工作,以“边干边学”的传帮带形式,根据实际培训效果进行考试上岗。
检修人员培训:第一阶段组织检修运维工区人员分期集中培训,由变电运维工区派专人授课,要求检修工作负责人均具备工作票许可能力。第二阶段组织检修人员分期参加检修人员倒闸操作培训、考核,变电运维工区派专人授课,采用集中培训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模式,要求50%以上检修人员达到运行倒闸操作正值水平,各检修班组均具备独立开展检修操作能力。
3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我国电网中实施了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解决生产结构性缺员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不能有效的发挥出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作用,下面就对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3.1 增加了变电运行的工作
在我国传统的电网运营中,变电运行与变电维修是由两个部门分工来完成的,需要不同的人员来进行分担,这种传统的电网运营工作量少以及安全风险系数较低。由于在实施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变电运行与变电维修需要由相同的部门同一技术人员进行完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3.2 运维人员专业素质不到位
在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后对运维人员相应的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而且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在传统的运维过程中,运维人员只需一种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在运维一体化中运维人员需要对变电运行与变电维修所有的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需要有效的提高运维人员的素质,这就需要对运维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
3.3 对安全控制有待加强
在传统的电网运营中,如果对变电设备的状态进行一定的改变,变电运行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变电设备的维修,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进行验收,不仅对变电运行和变电维修的职责进行了有效的划分,而且有着一定的监督对安全有着一定的控制;但是在实施运维一体化之后,对变电运行和变电维修可能需要一个人进行承担,不仅不能发挥出监督的作用,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4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的解决对策
4.1 加强培训工作
在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需要对相应的运维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能够让运维人员不仅掌握变电运行的知识,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变电维修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培训工作,不仅提高了运维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运行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还要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培养出掌握变电运行与变电维修的全面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运维一体化。
4.2 建立相应的制度
在实施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一体化工作标准进行一定的管理。明确变电运行和变电维修的作业,进一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在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还需要建立奖惩制度,定期的对运维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一定的考核,需要根据完成的状况进行一定的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进行一定的惩罚,不仅能够调动运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的实现运维一体化。
4.3 对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实施变电站运维工作中,需要对原有的变电运行和变电维修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增加运维班和巡视班,
运维班主要是对变电设备进行一定的维修,巡视班主要是对变电设备进行一定的巡查。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运行和维修工作中的监督力度,需要将运维班分成运行和维修两种人员,两者进行有效的互相监督,独立的完成作业,并且还能对安全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能够达到人责一体化,进而发挥出了运维一体化的效果。
4.4 加强运维一体化班组的文化
在运维一体化实施初期阶段中,运维站的人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单位,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熟悉的工作习惯和文化素养,这就需要尽快的加强班组的文化建设,能够把每个人团结起来,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力和统一的团队,并且还要让每位员工明确工作的目标。对每一位运维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重视,要以体谅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位运维工作人员,并且对运维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尊重,能够有效的加强团队力量,在一个班组中,能够真正的做到目标明确,成员各司其职,能够发挥出班组文化建设的意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运营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了变电运行和变电维修作业的质量,并且还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需要提高运维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和运维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要建立运维工作人员激励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 ITIL;IT运维管理;国内企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14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19- 03
近几年,国内企业均将建成世界(国际)一流的大型公司作为其发展目标,这就需要与之匹配的信息系统平台作支撑。自2000年以来,国内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入到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按照整体规划,国内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集中建设的目标,今后将继续推进系统深化应用,并实现集中化运维管理,这给传统模式的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亟需构建一套先进规范、运行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来满足提升管控能力的要求。
1 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
1.1 向集中化管理转变
集中化管理是当前IT运维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主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桌面系统等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成为企业IT运维管理的必然选择。
1.2 注重与业务的融合
IT运维管理体系越来越注重与业务的融合,正逐步向业务靠拢,IT部门正在由从一个纯技术中心逐步转向服务导向的中心,目标更是直指业务中心。同时,以业务为中心,驱动IT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提高IT效率的同时推动业务价值的形成。
1.3 以ITIL为最佳实践,指导运维工作
目前,ITIL作为当今IT运行服务管理的主要方法论已经被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很多企业采用,全球已经有1万多家知名的公司在参考里面的方法管理自己的IT系统。ITIL已被认为是世界IT服务管理领域的标准,同时也使得ITIL在IT服务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4 向自动化管理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手段,来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动化管理。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将IT运维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防患于未然。例如,全天候自动检测与及时报警能够实现IT运维的“全天候无人值守”,大大降低IT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与此同时,通过自动化诊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对于越来越复杂的IT运维来说,自动化管理是提升IT运维管理的过程,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 国内企业IT运维管理现状
2.1 IT运维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深入,企业的应用系统日益复杂,特别是数据集中之后,业务对IT持续运行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保证系统7×24正常运行也变得尤为重要。IT服务管理理念引进中国后,国内信息化的建设在参照了国际的流行趋势后,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进行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在一些企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国内企业充分结合ITIL最佳实践和企业的IT运维管理的现状,从整体上提升了IT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通过调研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烟信息4家企业的IT运维管理现状,从运维体系、流程、工具、团队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从表1案例来看,IT运维管理都借鉴ITIL国际标准建立了相关流程,并遵照实施,其共同之处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从运维体系来看,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烟信息均采用三级运维体系架构。
从运维流程来看,服务交付域和服务控制域中涉及的事件、问题、变更、、配置5个流程已得到全面应用,这5个流程是快速响应和解决用户提报问题的关键流程,直接决定运维服务水平高低。通常与流程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会在与客户签订的服务级别协议(SLA)中体现出来,之后这些指标会在内部团队和外部供应商之间进行分解,以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从运维工具来看,多采用与ITIL流程吻合度高、先进、应用广泛的运维管理平台,如SM7和Remedy。这些平台的应用,使运维人员和运维流程得到固化;同时,也使知识库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运维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从运维团队来看,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大多为内部支持队伍,且少有将全部运维工作外包出去。这些内部支持队伍均取得ISO 20000认证,或者运维相关资质如CCOE认证。
2.2 IT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IT运维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2.2.1 向集中化管理转变各企业的运维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工具支持
目前各企业的运维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运维管理流程和工具,但在实际执行效果上并不尽如人意;更多企业的运维管理工作还处在不尽规范的状态,缺少相关的管理流程和工具,更多的是依靠运维人员的个人能力维系业务系统的运维管理。另外,有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缺乏有效工具的支持,运维流程效率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适当工具的使用,包括监控系统去获取客观的数据,IT服务管理平台掌握对运维流程关键点的控制等。
2.2.2 系统建设与运维并举,运维管理环境和运维团队尚不稳定
目前从总体来看,国内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建设和运维并行的阶段,而且这种特点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种并行特点给统一和整合的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带来了环境和团队方面的挑战。
2.2.3 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企业的IT部门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缺乏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而为配合运维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开展,应提前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绩效衡量和质量评价体系等,这些内容是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目标的必要手段。
3 国内企业实施IT运维管理的对策建议
未来,运维管理模式的建设方向是一体化集中管控模式。为此,国内企业在设计运维管理模式时,必须考虑组织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要考虑,随着基础设施、应用的大集中模式的实现,未来国内企业会搭建以IaaS、PaaS为主,逐步尝试SaaS的私有云,集中化的运维管理模式必须能够支撑未来企业云环境的管理。
3.1 IT运维管理模式建议
借鉴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特点,建议IT运维管理以统一的技术工具平台为支撑,遵照统一规范的运维流程执行,明确出人员角色,涵盖三级运维体系。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涵盖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知识管理、技术支撑等内容。
3.1.1 组织模式
为了实现一体化集中管控的运维管理,建议将运维管理机构、运维服务机构到后台支持团队3个层次进行统一,按照业务设立统一的运维团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IT运维服务。
3.1.2 制度规范
管理制度体系分为“信息化运维管理办法”、“各服务管理流程序文件”、各信息系统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再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及表单4个层次(如图1所示)。
3.1.3 管理流程
建立统一的服务管理流程,包括分别面向用户的服务支持流程,如事件、问题等流程。以及面向客户服务交付流程,如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
3.1.4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从IT运维管理体系的目标出发,按照组织、流程和岗位角色分解,形成“IT运维组织KPI关键绩效指标—流程KPI—角色岗位KPI”3层相互关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1.5 知识管理
整合知识资源,建立一套“统一、集中”的运维知识管理平台,以便为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IT运维工作提供支持。
3.1.6 技术支撑
建立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包括服务流程平台、监控平台、知识管理平台等。
3.2 提升IT运维管理水平的建议
3.2.1 各企业参照统一标准搭建运维管理体系
各企业运维管理体系采用急用先上的原则,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内容、日常运维中最不可或缺的内容建设完成,按照系统搭建运维服务台,建立统一的用户服务体系及内部管理体系,具备必要的运维管理能力,改变目前无流程、无工具或流程执行不到位的现状,初步搭建规范统一的运维管理体系。
3.2.2 配套运维管理工具,提升体系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通过运维工具可以实现对IT服务过程工作流程的精确管理,将人员和流程固化,实现运维人员、流程、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常规及突发状态的应急管理,实现运行故障的提前预警。同时,从管理、制度和技术等角度出发,将系统运维工作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建立统一的、不断丰富、完善的运维知识库,为运维人员学习培训、信息共享提供方便,从而提升管理体系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3.2.3 建立持续优化机制,确保体系高效运转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系实施后,在规范日常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大自检力度,成立检查小组,定期检查数据、记录及职能角色等执行的合规性,产出表单的完整性,认真出具自检报告。对体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监督落实。同时,随着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运维管理模式的转变,运维管理体系也需持续改善,改进和优化运维管理流程,以适应业务部门和管理不断升级的需求。因此,要建立持续优化管理体系机制,加强管理投入,定期度量和持续优化管理体系,确保体系高效运转下去。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