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家庭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社区护士进入家庭,制定个性化心身康复训练计划,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使社区的脑卒中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指导及护理,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增加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中老年病症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临床诊断与抢救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存活患者仍有70~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1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存在的问题
2.1 总体健康知识水平偏低,家庭护理的内容还停留在一般生活照顾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2.2 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康复训练,患者遗留有多种功能障碍和后遗症。
2.3 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较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存在较大缺陷。
2.4 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较差,其护理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
2.5 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6 部分患者有负性情绪。
3 社区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社区护理干预模式”采用家庭护理措施,实施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健康干预。社区护士作为社区康复的重要成员从医院走进社区,对家庭照护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术的指导,提高家庭照护者的护理能力,使患者获得方便、及时、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4 社区护理干预介入的时间和干预频率
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最快。中风患者康复训练开展得越早,功能恢复得越好,合并症越少。因此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发病48~72h)。
社区护理干预频率可在第1个月每周3次,第2个月每周2次,第3个月每周1次。后期社区护士通过定期入户访视、指导,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和照护者掌握康复训练方法的程度适当延长上门频率,如1~2个月随访1次。
5 实施方法
5.1 加强护患联系,设立护患联系卡。在患者出院后,社区护士按照患者家庭地址及电话及时与之取得联系。根据患者的家庭环境,家庭条件,个体差异、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疾病特点等,由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5.2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健康指导。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内容不应局限于用药与治疗,还应从病因、危险因素、急救、护理、饮食、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可根据患者或家属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如编写宣教小册子,刻录康复光盘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5.3 教会易懂可行的康复技术。内容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训练、床上负重训练、从坐位到站立训练及站立平衡训练、ADL训练等。根据患者肢体的具体情况,帮助患者制定训练计划,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鼓励患者每天记录运动时间、次数以及自我感受,护士每次访视时查看记录,评估肢体的肌力,对微小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患者看到希望和成绩,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4 强调心理支持的重要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缓慢、持久,往往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患者易失去耐心和信心,而产生抑郁、自卑、焦虑的心理。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患者的身心具有直接保护作用。鼓励家人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给予耐心合理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帮助患者不断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新的健康行为。
5.5 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高龄(>60岁)、种族、家族史等为不可控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等属于可控的危险因素。护士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积极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使患者主动配合,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做到防中有治,以防为主,定期复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6 体会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已逐渐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区护理已成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施整体护理的一种必要形式。护士走出医院,走向社区,进入家庭,护理的职能不再局限于疾病护理,而是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和家属掌握护理技巧,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不仅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心身状况、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社会、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医院的压力。社区护理干预已成为提高家庭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张华,胡永善,等.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与分析.上海护理,2003,3(2):5-7
[2] 陈冬青.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1):45-46
[3] 胡荣东.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
[4] 杨平海,等.家庭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7):533-534
关键词:独居老人 老人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35-01
由于独居老人的交际圈小、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经济来源不断减少,身体的衰退与饮食、生活的不规定、意外事件的发生等引起独居老人生病或病死。独居老人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80.7%其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白内障等慢性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1]。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老人的病痛与病情,本文针对独居老人的饮食、用药、生活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指导,希望能为独居老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1 饮食护理
1.1 营养素的选择
老年人应当避免食用高脂、高脂肪的食物如红烧肉、猪蹄等。在蛋白质的上宜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牛奶、鸡蛋等。盐的摄入不宜过多,限制每日量4~6 g,禁食腌制品,少吃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如蛋糕、糖,补充适当水分。
1.2 食物的选择
多食水果、蔬菜,五谷杂粮等,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蒜、浓茶、咖啡。在食物的烹饪方面宜选择煮、蒸避免煎、炸,多食清淡的食物而避免辛辣。进食宜少食多餐,忌不规律进食,过多过少进食。
2 用药护理
2.1 根据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药物品种、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和服药的剂量准确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漏服、多服或再下一次服药时补服。对于记忆力差的独居老人可每次标记用药名称、时间、用药量、药物种类或者设定闹铃加以提醒。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近期医嘱服用,避免服用以往的药物或者在发病时自行购买以往吃过的药物。
2.2 注意用药禁忌
由于老年人对于药物的解毒和排泄功能差,易引起毒副作用[2]所以在选择药物时应当选择毒副作用小而效果好的药物,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应当注意不良反应,避免发生并发症、后遗症等。在选择联合用药时,种类不可超过3~4种,并注意服用有无先后顺序。对于特殊药物应该根据医嘱服用,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应当考虑是否为不良反应或者是病情加重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2.3 注意药物使用说明及有效期
根据药物说明书注明的服用时间、剂量、方法、不良反应、禁忌症服用,并且服用前先检查生产日期、有效期、药物有无潮湿、是否失效,在确认药物有效后才可服用。对于同种药物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同种药物等都应查看说明书。
3 生活护理
3.1 运动
3.1.1 运动的选择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和防治慢性疾病,因此选择的运动项目应是运动强度低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倒走、散步、慢跑、老年舞、太极拳、气功及克服自身重力的力量练习,运动时间为30~60 min,每天1~2次。
3.1.2 运动前准备
运动前做热身运动,禁在饭后立刻活动,可选择饭后半小时,并且所食食物要易于消化、不过量也不宜在饥饿下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而晕厥。准备舒服、合身的服装,避免过多、过紧、过薄的服装,避免携带硬物或贵重物品应携带通讯工具以防不测。
3.1.3 运动中注意事项
运动中不宜持续大量大幅度的运动,适当补充足够能量。对于低钾血症、低血糖的老年人应该限制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如发生异常应当及时停止运动慢走,突发意外时要寻求帮助。
3.1.4 运动后恢复
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能量,不可立即躺卧或坐下,应当慢走待机体恢复正常后再休息。由于运动产生大量热量而老年人的抵抗力差,因此不可脱去外衣以防感冒。
3.1.5 运动的注意事项
不要选择不适宜自身情况的运动项目;不要随心所欲不按规定运动活动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开始进行运动;不要单独出行运动以免发生意外;不要在交通拥挤、道路不变等不适于运动的场所进行活动。
3.2 睡眠
3.2.1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个必不可缺的生理过程,对于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好坏是评价其健康状况的一项客观内容。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3]。研究证实,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中老年妇女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因素[4]。
3.2.2 睡前准备
根据气温判断是否加减被子以免半夜过冷或过热,避免过度活动,禁饮大量水、咖啡、浓茶,禁食过多过硬的食物,以防失眠或睡眠不佳。可以在睡前泡脚、按摩穴位、舒展筋骨以达到舒适,并保持心情舒畅。由于老年人机体产生热量少,农村老年人常生火炉,易发生中毒或窒息,所以睡前房间内应移除火炉保证安全。
3.2.3 睡眠卫生
保持身体舒适,不要思考事情,可听平缓的歌曲,看相声,不要看惊险的电视,看电视时间不宜过久一旦有睡意应关闭电视、电热毯,闭目养神尝试入睡,如有热水袋应移除床内以防烫伤。如果在睡眠中觉醒应更换舒适的并尝试再次入睡而避免坐起看电视,次日若太早醒并无睡意可躺在继续休息。
3.3 环境
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灯光太暗或太亮、有眩光、光滑的地板,滑动的垫子,破旧或卷曲的地毯,门槛过高,过道有障碍物,橱子过高或过低,液体溅出。过低的椅子、床、不固定的家具或是摆放混乱,马桶过低、无扶手,家有宠物等[5]这些因素会对独居老人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要排除这些危险因素。
4 心理护理
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引发独居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当子女离家而去,许多离退休后的独居老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接触, 整日闷在家里, 无事可做,自然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而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加强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希望独居老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坚持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安全用药,预防跌倒,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欣文,郝建华.社区独居老人健康和生活状况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1):25-27.
[2] 吴秋香.住院老年患者服药过程的安全管理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5):5.
关键词:社区访视;高血压;家庭护理;作用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具有三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特点[2],有许多患者来院就诊时,询问患者平时血压多高,回答从来没有测量过血压。严重被称为"隐形杀手",而我国有的公民防病治病意识较薄弱,在高血压病防治方面存在不少误区,受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绝大多数人对高血压认识不足,预防上不积极,治疗上不坚持,不得力,加上近年来社会上的欺骗性宣传和误导,使相当一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少误区,如不引导患者走出误区,高血压病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发生高血压病,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因治疗不当或不治疗而出现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使患者认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和危害性,掌握血压控制指标和高血压病的有关防治知识,对自身的健康问题有明确的认识,走出高血压病的误区,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实施自我护理,其必要性及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高血压需要终身治疗,一旦患者确诊有高血压病,除重症、急症外,大多数患者采取在家服药治疗的方法,那么使他们获得相关的防治知识,并自觉应用这些知识,预防及延缓疾病的发展尤为重要。
1 资料来源
某辖区2012年6月~2013年6月高血压目标人群共计98例,调查者将目标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人群在其他基础性疾病、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差异性。
2 访视指导
2.1用药指导 叮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告诉患者服用降压药的目的不仅是降压,也为了预防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即使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而应长期坚持服药。服用降压药的剂量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加,以防因血压下降得过低而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教会患者定期检查血压,对于血压显著增高多年的患者,不宜使其下降过多,因为患者往往不能适应,反觉不舒服,并可导致心脑肾血液供应进一步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性低血压药物时,宜向患者说明:从座位起立或平卧起立时,动作要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大小便时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下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2.2 运动指导 坚持不懈、有序、有度的运动,对降低血压有利。 每天坚持在适度有氧的条件下运动,如慢步跑、快步走跑、太极拳、骑自行车、体操、跳舞、滑冰、蹬山、气功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min,一般为30min,3~5次/w,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中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2.3饮食指导 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否。一般来说,在饮食方面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保证蛋白质的质和量。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尤其应注意限制钠盐的摄入,以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为宜。据报道,高食盐摄入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增加1g食盐发病率增加约1%左右。注意饮食要定量,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禁饮烈性酒,戒烟。
2.4合理安排工作和日常生活 动静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①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②对于长期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在对视听觉过度刺激的环境中工作的患者,均要放松自己,适当调节工作和休息,养成一种有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
2.5心理指导 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增高,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要指导患者心态平和、乐观、豁达,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要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稳定。
2.6家庭支持指导 目前公认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稳定、人际关系良好和有可信赖亲友的人,其患病率大大低于生活孤独或心理压力大的人。因此,我们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支持对治疗和康复的重大意义,以争取他(她)们的配合、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病治疗服药依从性、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有显著差异性(P
4 讨论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限制残障等服务,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3]。社区访视是社区护理的基本形式,在访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连续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爱群,余保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8-24.
1、哮喘病人的护理措施
1.1脱离过敏环境这是避免哮喘发作的方法之一,有条件者到医院查找过敏原。如烟雾过敏患者要远离烟雾,患者及家人不应吸烟;对皮毛过敏者,不应养宠物等。同时还要经常清扫房屋,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室外逗留,并关闭好门窗等。
1.2哮喘发作时的护理(1)哮喘急性发作时首先应使病人保持镇静,避免情绪紧张,以免加重病情。其次迅速脱离过敏原环境,可使一些患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帮助病人取舒适的坐位。指导病人放松肩部和颈部的肌肉,不用力呼吸但尽可能延长呼气时间以减少空气在肺内存留。(2)哮喘轻度发作,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往往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哮喘中度发作时应立即使用平喘气雾剂,并服用平喘药如阿斯美等,有条件者给予氧气湿化后吸入,氧流量为2-4升/分。至于哮喘严重发作及哮喘持续状态,必须到医院及时处理才能转危为安。
1.3呼吸道护理适当补充水分,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毫升。经常翻身、拍背、引流痰液。
1.4一般生活护理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50%-60%,避免花、草、皮毛、羽绒等刺激性物品和气体。家居用品表面常规消毒,避免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室内安静,为病人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剧烈运动和寒冷空气的刺激,预防呼吸道感染。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含水量多的食物,嘱患者少量多餐。以利于过敏原的排出和排痰通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不喝冷饮及人工配制的含气饮料。忌烟酒、浓茶、咖啡。
1.5心理护理重视心理护理,使病人树立有效控制哮喘发作的信心。社区护士和家人要使病人感到温暖、亲切和有安全感。对到一定时间发病的病人,可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陪同散步、听广播或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得到病人的信任。尽力让病人生活有规律,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2、哮喘管理成功的目标
褥疮又称压疮。好发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肢体活动受限、瘫痪等长期卧床患者。多年来、褥疮的预防和护理局限住院期间的患者。忽视了家庭预防和自我护理这一关键途径,是院外患者和恢复期出院患者,因缺乏预防知识和自我护理,在院外发生褥疮及增加患者痛苦又加重家庭负担。因此,我们对出院的高危人群加强了褥疮的宣教和自我护理指导,减少院外褥疮的发生率,具体做法如下。1 卫生宣教
预防褥疮是瘫痪病人长期的过程,宣传褥疮发生的原因、后果,以引起家属的高度重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什么压力、剪力、摩擦力和潮湿四大易感因素,教会如何消除这些易感因素。讲解什么是拖、拉、推,如何避免和教会病人和家属正确的翻身方法。社区护士帮助出院后的患者及家属制定一份长期而全面的防护计划,面对久病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劝说家属及其子女,关心、体贴、爱护患者,避免久病生厌、嫌弃,鼓励患者树立褥疮能预防也能治愈的信心。2 预防措施
变换是消除压力,预防褥疮最重要最有效措施之一。定时翻身是消除压力最简单方法。翻身的时间因人而异,如体质消瘦、营养不良、体质活动受限、瘫痪的患者,因加强翻身次数。可安排在早晨醒后、上午九点、中后餐、午餐前、下午三点、晚餐前、睡前7次。夜间翻身2次均可。每次翻身后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对已形成褥疮,除局部避免直接受压,翻身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至皮肤恢复正常。双侧翻身方法:去结实的纯棉床单横式铺于病人床上,上至肩胛骨,下至大腿中段。翻身时两人抬起,向前或向后移至床边,翻身至左侧或右侧,可避免因患者身体重而硬拖、硬拉损伤皮肤。一侧肢体肌力正常另一侧肢体瘫痪的翻身方法:①向患侧翻身训练:患者仰卧,双手叉握,患手拇指压在健侧;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双上肢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健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患侧卧位。②向健侧翻身训练:患者仰卧,用健侧脚勾住患侧小腿;借助于惯性带动身体翻向健侧。③做起训练:在床尾栓一根绳子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绳子做起后,手支撑在床面向后移动到合适的。常有条件患者可使用气垫床,没条件的患者可使用各种垫和圈。并准备一块和床一样大小的厚海绵,实践证明,翻身和床上铺一柔软的海绵,可有效的分散身体各部分压力。对预防褥疮起到理想的作用。3 局部护理
局部皮肤护理,因在实际操作中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皮肤色泽,按摩皮肤的手法、力度,什么样的皮肤不能按摩,如按摩反而形成压力。什么样皮肤增加翻身次数,什么样皮肤不能受压等,避免潮湿刺激,夏天汗多,应用温水毛巾擦身1次/天,其它季节1-2次/周。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身体清洁,床铺干燥。身体不能直卧于海绵垫、橡胶单塑料单一次性中单上,因在上面铺一层棉质床单,以利汗液蒸发,消除潮湿对局部皮肤的直接刺激,可减少褥疮发生创面处理如已形成褥疮,除避免局部继续受压,可根据褥疮分期给予积极处理。Ⅰ期:去除致病因素,避免局部受压,增加翻身次数,阻止褥疮发展。经常用碘伏涂抹局部,使皮肤角质层老化耐磨。Ⅱ期:水泡小者,注意保护,任其吸收。水泡大者,用0.1℅洗必泰棉球消毒周围皮肤,用无菌注射器从水泡底部抽出渗液,洗必泰湿敷少加压包扎。已破溃未感染的创面,可用新鲜鸡蛋内膜外贴,任其暴露干燥脱落。此膜不妨碍皮肤呼吸又能防止空气中的细菌渗入创面,阻断外部感染的机会,对早期褥疮治疗效果好。对易感染的创面,不宜再用,密闭的创面,容易使细菌繁殖,加速感染。应清洁创面,除腐生肌促进愈合。此时,应告知家属尽快到医院诊治,因家里条件限制,有可能迁延愈合,加重感染,延误病情。4 加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