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三集五大;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目标,需要加快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其中,“大检修、大运行”是“五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对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强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提升设备可靠性和综合利用效率。
1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背景
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同属于我国电力安全生产五大专业中的变电专业。变电运行担负着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重要的生产运行单位,传统的变电运行人员主要负责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巡视、倒闸操作与事故应急处置。变电检修负责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小修预试、大修技改以及日常缺陷处理,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传统的变电检修人员是指从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专业人员。在以往的组织结构里面,变电运行和检修是分属两个部门,相对独立的完成对同一变电设备的各项工作,而在国网公司“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工作的要求下,则要求将传统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部门进行整合,由一个部门完成对所辖范围内变电设备的运行和检修任务。
所谓运维一体化,[1]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成功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2]
2 变电运维一体化具体实施
根据国网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在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性业务,实现一体化运作。同时,规范各级运维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内容,根据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阶段,分级逐步推进运维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人员精简、作业高校、成本合理的目标。
以某供电公司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为例说明:
(1)实施阶段
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已经开展运行维护工作的基础上,讲接地导通、接地电阻、铁芯接地电流、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等技术难度较低、安全风险较小的D类检修业务纳入运维班职责;第二阶段,将变压器带电渗油处理、断路器、隔离开关带电操作机构处理、继电保护、监控装置带电缺陷处理等专业性较强的D类检修业务及变电站设备专业巡检纳入运维站工作职责;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将超高频和超声波局放检测、油色谱带电检测分析、SF6气体成分分析等技术难度较高、专业性强的带电检测或停电检修项目,以及变电设备停电例行试验纳入运维站;第四阶段,对前三阶段的工作进行调整、总结、验收。
(2)实施步骤
①制定标准及流程。包括工作标准、标准作业指导书(卡)、工作流程、设备管理制度、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配备等。
②编制相应的运维工作培训方案及技能鉴定标准,开展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培训及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评定变电运维人员的技能等级。
③对变电运维业务的各级人员进行资格认定。
④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行评估和改正。
(3)人员调整方案
根据各运维站管辖的设备量,测算变电运维一体化后的工作量,结合变电运维人员的资格认定情况,在变电运维工区适当调整各运维站人员配置情况,对于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的项目,调整部分检修专业人员转岗到变电运维工区。
(4)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配备
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需求,分析各运维站管理的设备的各项运维工作,测算各运维站需要配置的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的种类及数量,依此制定运维站的标准装备配备方案,同时提出各运维站的差异化配置需求。
(5)安全管控
通过分析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存在的危险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范风险,同时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与安全意识。
安全质量监察组、技术支持组要对运维站开展的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风险分析,根据技术难度、专业性、危险性不同制定不同的措施。
(6)备品备件管理
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需要,每个运维站应根据管辖的设备确定所需备品备件的种类和数量;改造现有的备品备件库,使之符合备品备件存放条件;完善运维站的备品备件管理规定,在PMS上建立台账。
3 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由有人值班向操巡队模式转变,一个操巡队集中管理多个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三集五大”后,操巡队又转变为运维一体化的运维班,按照能力的发展逐步实施运行与维护一体化各项生产任务。运维人员除了要负责所辖变电站内设备的巡视、倒闸操作等工作外,还要对设备进行维护性检修。维护性检修指的是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传统意义上的小修)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针对这个要求,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原运行人员开展变电检修技能培训,二是对原检修人员开展变电运行技能的培训。具体来说主要以下四点:一是要能掌握变电站运行方式和电网结构特点;二是要掌握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三是要能熟悉各类调度规程及现场运行规程并能应用;四是要提高动手解决设备故障的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面临着机遇和调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工作作风上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开展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将进一步推进电力系统向大容量、大系统、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关键词 三集五大 大运行体系 地县一体化 自动化管理
一、基于“地县一体化”自动化专业管理体系的背景
(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
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实现地市级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县级调度自动机系统的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大运行体系建设前,县调管辖的变电站信息没有转发至地调系统中。由于县局自动化系统投运时间较早,现有的主站不支持转发101等规约,导致所辖变电站的信号无法上传至地调侧主站,不满足“大运行”体系对调度的要求。
(二)地县一体自动化系统深化应用的需要
按照各级调控一体化的目标,将各电压等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分别纳入相应电网调度统一管理。地调负责地域范围内110(66)~220千伏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县(配)调负责县域(城区)范围内35千伏及以下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地县一体化的广域分布式采集EMS投入运行后,其整体构架与运维工具与原有系统相比均有较大改变,各县自动化系统运维人员反映,地县一体化系统虽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排查故障经验不足,维护较困难。
(三)强化集约管控,提升电网管理效能的要求
地县一体化结构使得电网监控信息量突增、信息层次多且复杂,自动化系统维护的设备的数量和难度加大,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
新的形势带来的改变,不仅是对自动化运维人员专业技术的挑战,也是对菏泽地区自动化专业管理模式转型提出的要求。
二、基于“地县一体化”自动化专业管理体系的流程和做法
(一)项目总体进度实施情况
总体目标:规范厂站信息采集监控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水平。实现数据库画面规范统一、遥测遥信全面准确、告警信息简洁准确、断路器远方遥控操作安全可靠、通道质量可靠。地县一体化系统厂站监控率100%,监控告警信息正确率大于99%,通道月可用率大于99.99%。
(二)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地县一体化专业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做法是创新“三大步骤”,即建立一体化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机制;建设统一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建立一体化的标准规范体系。1)建设地县一体化常态工作标准流程。针对新建厂站投运、变电站运动信号传动试验、间隔改造工程及数据网接入验收等自动化运维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编制工作流程标准,绘制典型方案,开展关键技术讲解和经验总结,推进各环节工作的保质开展。由自动化技术专家力量组成技术体系宣贯组,遵照“点、面”结合的原则,按照“重基础、重实践”的原则和“经验证、可通用”的实施方案,从源头保证县调自动化建设模式的一致性。2)规范基础数据标准体系。作为电网运行监控的重要手段,电网事故处理的有力依据,地县一体化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完整性、正确性时刻保障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基础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按照国网要求,对厂站实时信息采集标准进行统一,要求组织相关部门按照“三遥”信息采集管理规定,实现操作过程“标准化”、技术手段“方案化”、验收标准“规范化”、责任划分“精细化”。3)改进工作进度及整改情况汇报制度。在每个县调设立一名地县一体化体系建设负责人,建立“专业管理、专人负责”制度,充分发挥小组化的灵活性优势。月初,由地区自动化班地县一体化管理小组(班长、专责、培训员)根据上月各县汇报情况及本月地县一体化工作情况,统一安排月度工作计划并下发各县调,各县调自动化运维人员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工作时间具体安排制定本月计划,报地县一体化管理小组修正补充后,下发各县运维人员执行。4)完善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是地县一体化建设实施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管控地县一体化实施安全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综合评价将专业管理需求与安全性评价相结合,以调控工作扁平化管理为主线,突出涵盖了自动化专业月、季、年管理内容。既有工作计划及对应措施,又有专业总结及提升措施。对相关工作实行定期考核,保障了管理考评系统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2)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机制。地县一体化专业培训管理体系的培训目标是使县调自动化人员熟练应用新能量管理系统,能够独立完成新建厂站的接入,能够及时处理系统故障。1)培训进程阶梯化。自动化运维岗位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人员培训必须从电网基础学起,逐级到接线图画面绘制、厂站保护信息传动。经一段时机的工作经验,方具备填写、修改地县一体化实时数据库的能力,以此培养业务扎实、一专多能的自动化运维人员,使得一名合格的自动化运维人员在业务上具备向下兼容的能力,为人员的灵活配置奠定基础。2)培训内容实用化。总结地县一体化作业维护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技术专家的工作经验,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统筹安排方面考虑,确保专业培训管理体系可使自动化运维人员解决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有疑问”的问题。在培训阶段,两个县一直到地调自动化专业开展一对一培训,两县自动化运维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实现培训实用化。
三、“地县一体化”自动化专业管理体系的成效
管理效益提升:通过实施一体化的专业管理,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机制,建设统一化的业务支撑体系,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运行体系下的自动化运维管理模式,使得调控运行“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达到下列效果:
(1)电网监控基础数据质量大幅度提高。各县电网监控基础数据质量大幅度提高:地县一体化系统厂站监控率100%,监控告警信息正确率大于99%,数据网通道月可用率大于99.99%。全地区110kV厂站已全部录入EMS系统,数据库画面规范统一;接入厂站全部实现“三遥”功能,遥测遥信全面准确、告警信息简洁准确、断路器远方遥控操作安全可靠。
(2)解决电网监控信息共享难题。县调与地调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同一数据库的无障碍访问,解决了电网监控信息共享难题。地县一体化体系建设改造了原有县公司调度业务数据传输主要依赖低速串行通讯方式,解决了低通信带宽、数据共享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地县调度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情况。建设完成后的地县数据网完全满足了“大运行”以及地县一体化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发展需要。
四、结语
通过对“大运行”体系下的地县一体化自动化运维系统传统的突破与创新,建立了适应新体制的自动化专业管理模式。通过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证明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效益、创造价值,显著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大幅度提升自动化人员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深化“三集五大”改革做好了准备。
(作者单位为国网菏泽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字:输变电设备 管理 运维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有模式弊端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35kV及以上变电站不断增加,人员分配越发紧张,现有的各电压等级检修操作模式已不满足电网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各运维站所辖220kV、110kV 、35kV站所增容扩建改造工作较多,各站日常巡视任务重,工作范围大,人员工作压力大,精神疲惫造成工作效率直线降低低。另一面,由于35kV配网设备老旧,型号不一,各站情况复杂,站内设施不规范。交由主网管理,将有大量的一二次设备改造工作。更大范围增加了工作量;导致运维人员对设备熟悉度较为困难。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2、对新疆南疆的地理位置35kV及以上都处于城市较远戈壁滩或山区地界,路途遥远,最远者可达200多公里左右。车辆成本费用增加。如遇有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发现后回到驻地走生产管理系统流程上报缺陷,由上级部门安排计划检修消缺,而后按计划时间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分别同时赶往工作现场,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处理时间,并且造成一些重复性工作,造成资源重复浪费。增加检修费用,同时也增加检修人员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导致运行及检修人员紧张,不够用。
3、由于配网设备老旧,各运维站人员业务水平不一致,对各配网一二次设备操作维护工作较为困难。如有出现设备故障时,不知如何操作设备处理事故。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人员,设备安全隐患出现。在现有的模式下人员容易出现抵触、恐慌情绪。业务综合素质教强的员工工作量越来越大,业务素质教低的员工工作量在不断降低,工作越多承担安全风险就越大。这样业务素质教好的员工也渐渐地对工作失去积极性,设备安全将会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由于点多任务重,很难抽出人员培训。
二、运维模式的改进措施
1、根基南疆实际地理情况实施运维一体化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所辖的22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较为单一,操作简单,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条件。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又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业务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次工作只需要一批人完成设备停电检修恢复送电工作,极大地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检修维护工作效率。用最低的工作成本发挥超大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想要达到这种工作程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我们打破原有的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的生产模式,对现有的生产模式进行变更,改变员工过时工作概念。在生产模式变更期间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首先要理清运维一体的终极目标特点。看清当前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差距,改进工作管理理念的转变。
3、在工程会审、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过程中的全程加大运行 人员参与力度,更加熟悉、 掌握设备性能和特点;同时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到电力科学研究院培训、到大型厂家入厂培训、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现场培训等,造就高素质的“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工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通过培训转变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的作风,把工作的中心放在设备的巡视、维护和保养上,将设备一味的“发现缺陷”转移到“处理缺陷”上来,从而树立集中检修,全面维护的意识;在“运维一体化”工作安排上更加注重设备全面检查,有效避免巡视不到位、重复检修和灭火队式检修。
4、借助PMS信息平台及我公司状态检修资料FTP服务器,扎实、规范、科学的做好各类设备基础资料和信息收集工作;完善输变电设备的“动态”巡视、评价、检修决策、缺陷处理的流程,改进设备缺陷月度审查平衡会议机制;细化各级班组、技术组、专家组、运维检修部各级岗位人员的职责。
5、加强巡视、生产作业现场的标准化作业管理,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通过多级会审细化各类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工艺要求,加强到位监督检查,对各单位设备检修试验规程、工艺导则及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严格考核,以确保设备运行巡视、检修、试验工作质量、效率;开展“运维一体化”除了对设备正常运行巡视外,还应加强专业巡视,建立变电设备状态巡检和设备特巡制度;发挥新形式下“运维”专业人员对设备的熟悉优势,加强对延长检修周期设备的巡视,使设备状态随时处于良好的监控状态下,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巡视,还可以增加状态量信息,弥补在线监测信息的不足。
6、不断拓展“运维一体化”范围。按照制定的中远期规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运维一体化”的范围,逐步将一次、二次设备、辅助设备定检、消缺、验收纳入“运维一体化”的范围,全面提高巡视、检修效率。
7、加强“运维”人员对设备验收关,确保输变电设备零缺陷投运;加强对基建、农网、技改工程的管理,同时做好设备会审、选型、安装、调试、验收、试运行、投运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从源头上把好关;同时做好新投运设备状态参数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基础条件。
8、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成立“运维一体化”专项基金,用于各种技术平台搭建、奖励“运维”先进人员等等开支。
三、具体的实施方案
1、在改进过程中坚持保证安全,逐步推进,运维一体不得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稳步推进,从各运行班组掉选人员基础素质较好,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在检修班组中进行试点学习,制定相应学习计划,定时进行测试,严格与绩效工资挂钩,薪资奖励必需增大,以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2、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业务水平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检修空闲时间部分检修一次二次检修人员也可以下到各运行班组进行指导与学习,检修人员也可以了解运行工作业务流程,停送电操作方法及要领,这样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远程培训和业务讨论可以初步建立,让所有员工共同参与;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财力。我们现在的培训都是一些应急学习,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会的快也忘得快,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业务培训坚持长期执行,从理论到实际踏实走好每一步,使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更深入有效的提升。逐步做到多种技能同时提升的目的,这样逐步培养多技能人才,逐步建立双师型人才队伍,同时也可以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提升业务水平。并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运维一体化的建立必需要有强大的人力资源。
3、实际工作量大,安全责任重,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投生到建设工作中,同时对现有的岗位薪金进行调整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的专业数目设置灵活的薪金制度,促进广大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学习多种技能,这样的激励制度有利于提高广大员工综合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向运维一体化目标慢慢靠近。
4、在进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大状态检修实施力度,加大在线监测投入率、带电检测技术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对我们现有的超声,局放检测,红外成像测温,紫外成像等技术进行常态化的应用,并且可以建立一个带电检测结论诊断中心或者工作群,大家可以共同讨论,资源共享带电检测的经验交流,从而提高设备安全隐患的掌控。
5、我们相应的网络软件建设也要跟进,现在我们的生产管理系统几乎涵盖了我们所有业务的实施与监管,安监一体化系统涵盖所有安全生产监管,这些系统对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做了详细规范的模板,使我们能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重要的一点就是,安监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优化一些功能,避免干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减少我们的工作量。
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逐步向运维一体化目标迈进,逐步把变电站内运行维护职能归属统一班组。通过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能掌握某些方面的C、D内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可以单独承担运行和维护的职责,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因此我们根据设备实际状况,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几段稳妥进行。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部门文件-运检技术[2012]310号)
调控一体化是指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部署要求和电网发展实际,体现电力生产的基本特点,遵循电网运行客观规律,以提升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以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为主线,推进电网调度与变电运行相关业务的融合,实施调度体系功能结构优化调整,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构筑供电局新型电网调度运行体系,提高电网运行调控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调控一体化的目标是按照“调度监控专业融合、调度结构优化调整”原则,整合电网调度和变电运行资源,推进220千伏及以下变电设备集中监控业务与110千伏及以下电网调度运行业务的融合,实现调控一体化;优化调度功能结构,转变调度业务模式,推进调度系统标准化建设、同质化管理,形成集中统一、权责明晰、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大运行”体系,提高驾驭电网能力。实施调控一体化,提升电网实时控制效率和安全驾驭能力目标,要着力推进调度、监控业务融合,加强人员技能互补培训,强化监控信息的综合分析、共同判断,调度决策和监控处理更加高效、全面,实现异常事故处理的效率提升。要以电网、设备在人员意识、人员技能上实现点面结合为推进方向,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推进调度、监控业务深层次的融合,强化监控信息的综合分析、共同判断,调度决策和监控处理更加高效、全面,提升事故处理和倒闸操作工作效率。
二、变革风险分析
1.调度监控模式变革风险目前,变电设备的倒闸操作主要依靠现场的变电运行人员完成,调控一体化实施后,监控人员将要独立完成不需要现场干预的遥控操作,调度、监控、现场操作人员三者之间的业务界面划分和配合至关重要,调控一体化运转初期,在操作票的拟定、调度指令下达和执行以及检修工作协调等方面,调度、监控和现场操作人员需要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可能存在部分具体业务职责划分不清、配合不畅方面的安全风险。2.调控人员整合配置不合理风险实施调控一体化,需从变电运行人员中抽调人员补充到调度、监控,不充分考虑调度、监控、现场运维操作三种工作性质的差异、抽调人员性格特点、性别及技术技能水平等因素,人员整合配置方案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调控、倒闸操作的质量和安全,发生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3.业务流程、管理标准调整不完善风险调控一体化试运行初期,由于对新机制缺乏经验或细节考虑不足,可能出现部分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不清晰,不紧密,管理标准不完善,造成相关业务脱节,工作流程不畅,管理出现缺位或不规范。4.职工队伍稳定风险调控一体化将涉及较大范围的人员调动和岗位调整,由于新旧岗位收入差异、工作性质和工作生活环境差异等变化,可能造成部分职工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引发职工队伍不稳定,影响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5.调度人员办公场所搬迁过程业务中断风险调控场地改造期间,调度人员及调度运行相关设备需要搬迁至临时场地进行办公,期间如果设备、人员等安排不当,可能造成调度业务中断的风险。
三、风险管控措施
云计算正在搅动产业格局,也为中国IT厂商带来机遇。王文京自信地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IT创新的机遇在中国。这句话潜台词的意思是,用友将抓住这次IT技术的变革,一跃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上知名的软件服务提供商。
但,与微软、IBM、甲骨文等传统IT企业切入云计算的厂商相比,尤其是同华为以及电信运营商等各类企业相比较,用友的私有云何处与众不同?用友为何有如此自信?
私有云呼之欲出
显然,用友的私有云有自己的特点。首先,用友是一家软件服务商,从财务软件起家,在IT产业的变迁中,用友的产品逐步过渡到管理软件和集团管控软件。在过去几十年中,用友的经验基本集中在软件领域。其次,用友的强大之处在于对行业的理解,可迅速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软件,而对基础设施和硬件的经验甚少。若以软件的能力切入硬件,用友定会遭遇不少困难,尽管过去用友曾涉足硬件设施。第三,在信息化的趋势之下,云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在公认的三层云架构中,用友将焦点驻足在应用层。俯瞰整个云生态圈,必然导致用友在切入云时从自己的“软”优势入手。
“企业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的生产组织、运营管理直到市场决策,都需要信息系统来支撑,特别是当中国的大企业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大企业运营正快速呈现网络化趋势,多组织、跨时空的实时业务协同,这已成为中国大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需求。”王文京说。
在会议开始时,王文京从信息化的重要性入手,逐步向与会嘉宾介绍用友的私有云背景。
他从三个角度分析说,从地域分布来看,企业已从本地经营发展到以一地一国为主的多地域经营,甚至面向全球市场跨国经营;从组织架构看,从单体企业发展到多级集团/公司,多级管理要求集权或分权灵活多变;从业务结构看,从单一产品发展到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在这种背景下,用友认为云计算是解决企业运营和信息化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聚合合作伙伴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王文京认为,企业的创新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重新思考企业和企业系统;二是重构企业信息化结构;三是建立新的商业概念和数据标准体系;四是采用新的IT实现方法与工具。
他认为,云计算是新的IT理论。云计算实现了“多、快、好、省”。“多”是指提供大量传统模式实现不了的服务;而“快”则是指随时随地获得信息和应用服务;“好”便是指更好用、更易用、更绿色;“省”是指IT建设和运营成本大幅下降。
用友股份副总裁陈强兵认为,基于云计算及移动互联模式,可以把所有的应用、服务、可交换数据等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并最大限度地聚合大量第三方应用服务等资源。“在这个理念之下,用友可以在未来几年内打造成一个客户价值最大化,亚洲最大、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平台。”
用友的云计算平台又该如何建设?以用友的软件和行业经验来说,不能仅凭一己之力。所以,用友拉来了众多合作伙伴,有电信运营商、有基础架构服务商,还有虚拟化软/硬件厂商,包括中国电信、华为、源讯、EMC、英特尔、VMware、中金数据等。
“用友站在产业链的角度整合一切力量,最终形成面向用户的云服务。”陈强兵解释说,正因为用友的经验完全基于软件,所以没必要将精力放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比如硬件和IT基础架构。用户选择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云服务平台。
以南方水泥为例,其成员企业超过180家,面临的业务挑战是:集团、区域、工厂三级管控,其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协同等问题突出。在采用用友私有云解决方案后,南方水泥的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快速、动态地扩展IT资源,满足高峰期的工作负载,确保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IT服务;企业内部服务器数量减半,且服务器利用率也从10%提高到了60%,大大降低了空间及能耗,同时降低了系统运维难度和运营成本。
这就是私有云带来的好处。
链接
私有云的五大未来趋势
在采访中,用友股份副总裁陈强兵认为,未来私有云具有5大趋势。
1.云终端轻量化聚合。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互联网电视等多种云终端设备的功能将更加轻量化和多样化,而更复杂的计算服务和强大的存储功能,将由大企业私有云中心来完成,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各种云终端设备,享受聚合的信息服务。
2.云应用服务化装配。企业各类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服务,通过SOA模式的服务化装配,为企业内部以及产业链业务伙伴提供丰富、完善的大企业云计算服务,实现业务的融合与产业的聚合。
3.云平台柔性化扩展。统一管理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应用部署、应用集成、应用运维,通过云平台能够方便、快速、灵活、高效的创建、测试和部署应用及服务,提高开发、部署、运行和维护应用系统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