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提升计划

班级提升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提升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提升计划

班级提升计划范文第1篇

一、对班集体精神文化的认识

1.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内涵。

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在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凝结而成的氛围、精神、理念,以及体现在全班学生身上的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最本质的个性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班集体精神文化,其实不然,只有将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等元素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为,使全班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自觉地认同与融入,才能称为班集体精神文化。

2.班集体精神文化的作用。

导向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它能为班集体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让学生发现和感受责任。

凝聚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够凝聚全班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励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激励力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约束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发挥一种“软约束”作用,提高学生对各种不良倾向的“免疫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设班集体精神文化的策略

担任班主任以来,我逐步确立了“以情治班,自主管理”的治班理念,特别注重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收获知识、学会学习的同时体验到成长中的关键词:“责任、感恩、梦想”。

1.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会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

2010年秋季,我担任了高三(17)班的班主任。开学初,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调查表,上面罗列了如“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你最爱读的书是什么”、“你希望咱们班是一个怎样的集体”等问题。我和班干部先归纳出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然后形成本班的理念,如集体观―――“高三(17)班,我们的家”;班训―――“犯其至难,图其致远”;核心理念―――“共享智慧,和谐发展”;价值观―――“人品和学识同等重要”;拼搏观―――“爱拼才会赢”。我和学生一起将这些内容设计成艺术字并打印出来,又一起利用班会课和课余时间逐字剪、贴,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使整个教室熠熠生辉。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更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2.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环境是对学生的无声教育。班集体精神文化环境能够对全班学生产生约束力,这是一种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动力。为保持室内卫生,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垃圾袋,开始有的学生不习惯,随地扔废纸,但有了值日生和卫生班长的督促以及周围同学的提醒,他们终于改掉了坏习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现在,每当走进教室,会时时受到警示和激励。

培养学生爱的情感。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深深领会到: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学生也会真诚地回报我们,从而也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周遭美好的一切。

当我了解到班里一个学生因家庭遭遇不幸而痛苦消沉时,我下决心一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关爱他,让他享受到与同龄人同等的幸福。以后的日子里,我在思想上帮助他、生活上关心他,在他生日那天,我送给他一件红色T恤衫,一向腼腆的他虽然什么话也没说,但我已感到他心中充满感激。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成绩逐渐提升,最终,他如愿考取了清华大学!记得去大学报到的前一天,他来到我家道别,临走时,他说:“董老师,以后每次放假我都会来这儿,这儿是我第二个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只是程度不同。我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每天晚饭后,我给学生“加餐”,在班里放他们喜爱的歌曲,组织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支持学生创办了班刊和班集体精神文化手册。

班级提升计划范文第2篇

【摘 要】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个班级的文化布置可以从教室的环境布置、文化团体活动、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学习风气的营造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环境布置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对此不屑一顾,忽略这些方面的工作。为此我结合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正,同时借此引起大家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关注。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实现“美化”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发动学生用自己种的花草或是制作的风景画来点缀教室。②取得美术、劳技教师的配合,定期进行美术、劳技作品的展览。③力求让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④张贴标语(激励学生学习成才类的内容)等。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在文明卫生的班级中还能获得好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杜威说:“想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被改变了”。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刺激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便利学生学习,增进学习效果。

二、文化团体的活动要实现“教化”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开展寓教于乐、彰显个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能让学生在群体中享受童趣的欢乐,感受集体的温馨,激发创新灵感和智慧火花,给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成为学生心中的乐园。

班级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因此,笔者非常重视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角、编写班刊、组建班级文学社、增设宣传栏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如诗情画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向生活的舞台……

活动是班级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载体。通过班级活动,一方面能不断地将纪律、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德行为;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培养了自我调控、自主管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主发展,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着,感动着,收获着……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受到启迪,人格得到升华,充满活力的班集体成为了学生心中的乐园!

三、人际关系的协调实现“优化”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事实上,当今社会,随着电视机、手机、电脑、套房和别墅等现代设备的普及与增多,人与人面对面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少年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比学习问题还要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生活在不被集体包容的感觉中,他们过分内向、依赖性强,属于“人际交往障碍学生”,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班主任同任科教师经常与学生“交谈”,通过与学生的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变化,及时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老师是“朋友”关系;平时,班主任经常家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社会中的表现,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

四、学习风气的营造要实现“强化”

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将要求具体化。如具体要求每天早上早读时间,安排科代表领读;具体要求作业情况;具体要求上课注意事项;具体要求平时自主学习情况……每个学习的细环节都做到细要求,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

班级提升计划范文第3篇

两级分化信任爱心自信心上进心从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无论是自己上课,还是走进其他班级听课,我都会发现一些特点,智力好、反应快的学生无论做题,还是回答问题都十分活跃,而一小部分学生则胆小怯懦,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习惯于被动地学习。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引发我深深的思索,学生是不是真的两极分化了?

怎样看待学生的两极分化?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我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是如何践行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公平面对每一位学生

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学生,他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我总是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逐步放大这些闪光点,让他们找到自信。

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大事小事都要付诸于爱心,要和风细雨,要对症下药,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给学困生吃“小灶”,多提问、多关注、多鼓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详细说来,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

如我班的任天勇(化名)和邵帅(化名)两位,他们父亲的去世,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巨大的伤痛。对于需要父爱的孩子,对于需要帮助的这两个孩子,我一有机会就同他们交流,同他们谈心,并让学生课下和他们多交流互动,让他们走出失去父亲的阴影。他们有错时,要及时地批评指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弃他们,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现在他们已经走出往日的阴影,脸上又露出久违的笑容。

二、成立帮扶学习小组

相互帮助是我教学中一贯提倡的做法。事实证明,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前提下的互助,带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在班里成立了帮困小组。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两两结对,选出小组长。负责他们的学习以及作业的监督,困难时的帮助,通过帮困这种形式来创设一种学习氛围.也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结意识和不断向上的竞争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增无减,效果很明显。

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李传政(化名)和米俊宇(化名)等学习差的学生。无论成绩还是课堂纪律,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也就能信心十足地去学习,不再畏惧,不再胆小,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会了帮助别人,使我们的班集体更加团结、融洽。

三、激发学困生的兴趣

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我就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短暂时间达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文中的字词,字写得好要及时鼓励,写得潦草或写错时要及时指正。对于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时,要面带笑容地及时表扬他们。要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后进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四、师生关系要和谐良好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平时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多鼓励,不要动辄就批评,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老师热爱、关心学生,学生也会热爱老师,并由此爱屋及乌,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对于“掉队”的学生,我要及时了解学生“掉队”的原因,帮助其树立自信。对“学困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我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他们也会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作业布置应层次等级化

每当学习新的知识,我就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布置不同的作业。成绩好的学生,我会让他们从阅读题上下工夫,多做一些课外阅读题,以提高他们做阅读题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则是会读课文,会写本文要求会写的字与同语,写工整规范。会写会读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完成了这些,再让他们去做阅读题。我不想让班的学生掉队,让班里的每个学生总能进步,不管是进步多大,只要进步就好,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能学一点是一点,也让学生找到自信,让他们逐步变成爱学乐学的孩子。

六、单元测试区别对待

班级提升计划范文第4篇

一、充分了解和研究问题学生,知晓“病根”,做好针对性的思想工作。

问题学生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在一定时期,在特定的环境下造就的,而造就问题学生的因素很多。有的因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因基础薄弱,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还有的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此我们在转化问题学生前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每一个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我们找出问题学生的成因后,就要主动的关心他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通过关爱,逐渐和问题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情,然后再寻找好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的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由于师生间已经建立起了浓厚的师生感情,学生已经解除了思想“警戒”,此时的思想工作往往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这是转化问题学生的第一步。

二、着力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能起着调节班内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是形成自律意识的必要条件。对待问题学生,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其它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目标。通过增强学生自律意识,营造“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班级舆论风气,感召问题学生,让他们逐渐形成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从而逐步让问题学生将“自律”的目标彻底内化为自我要求。

三、鼓励成功,让学生树立信心。

班级提升计划范文第5篇

在班主任选聘上,突出“责任心”的考核,坚持将具有强烈工作责任心的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之中,为优质班主任团队的打造奠定了基础。在班主任培训上,结合“读书工程”,组织其集中学习《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班主任教育手记》《张万祥班主任工作100招》《快乐班主任守则》以及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让班主任从全国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与经典案例中汲取了班级管理的先进理论与实务。同时,邀请威海市“四名”工程中的名班主任进校进行现场培训,并建立班级管理QQ群,让班主任通过网络交流相互释疑解难,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政策激励上,改以往的等级制为奖分制,对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班主任给予奖励,并将奖分高低作为首席班主任聘任的首选条件,增强了班主任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动力。

二、建立两类管理机制

1.层级责任机制

构建“学校班级管理督导小组—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的层级管理模式,明确各层管理目标与责任,并通过逐层签订责任状、逐层履责承诺等方式,形成一层督导一层、一层向一层负责的有序管理体系,实现了班级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

2.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首先,将班级事务细致分工,既有检查督导岗位,又有具体事务岗位,即使是捡粉笔豆、开关灯等小事,都落实到人,确保了“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责任”;其次,发动全班学生集体民主制定各类岗位目标责任,并形成班规,上墙公示,以时时为学生的管理行为提供镜鉴;第三,建立“卫生、学习、纪律、财物”管理记录簿,每天进行记录,每周汇总通报,并将其纳入班级管理百分考核中,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奖罚分制,每半学期进行一次小组量化考核,促使学生间相互协作,共同做好班级工作。

三、创新三项举措

1.创新“班委会”架构

学期初,由班主任主持,全班学生民主选举一名学生“固定”担任班长、一名学生“固定”担任体育委员,其他班委成员则实行动态轮换,每两周改选一次,并可连选连任,但最多连任两次。“动态”班委成员,面向每一名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担负不同职责的机会,体验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不同心态,其管理经验与教训也得到了共享与借鉴,从而确保了班级的优质、和谐发展。

2.创新班级管理单元

以座位相邻原则为学生划分管理小组,并依据阶段学习、纪律、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由小组成员民主选聘一人担任组长,定期轮换。每届的“动态”班委成员则从该届的小组长中产生,从而有力激励学生争先创优,为进入“动态”班委而努力,形成人人争先向上的良好局面。

3.创新班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