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提升计划

教学提升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提升计划

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1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营造学习氛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营造人人学习文件,时时领会文件,处处落实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网络,制定了落实文件责任制,明确了行政领导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拓宽宣传领域。为了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学校将文件张贴到校园的橱窗中,并将重点内容、关键语段运用红色笔水画出来或标上重点符号。还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告家长书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其精神。三是组织学习培训 。学校将文件复印教师人手一份,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外,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自学,让教师及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同时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讨论交流,开展专题培训,并通过交流心得体会,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四是制定实施方案 。为了扎实、有序的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做好相关工作,根据文件精神及要求,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完善制定,依法管理,建立规范管理机制

文件的贯彻与执行,都离不开相应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规范的制定是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支柱,也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学校围绕文件精神及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定,坚持做到依法管理。一是树立正确观念。学校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优质高效教学推进活动为载体,深入探索教学增效的策略。逐步建立和完善减负增效的有效机制,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二是确立正确目标。在落实文件过程中,学校树立正确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全面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学积极性,全面推进优质教学;尊重学生主体,调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效能;三是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制定了《余娟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评制度》、《余娟实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余娟实验小学教科研奖励制度》等多项制度。并充分发挥这些制度的激励性、规范性、约束性,是广大教师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四是明确工作要求。根据文件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提出明确要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反思、科研活动也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出台了相应的检查与考核措措施。

三、立足实际,狠抓内涵,精心打造品牌校园

学校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始终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是一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所学校不断提升自身内涵的巨大源泉;是一所学校不断扩大影响、提高品位的中流砥柱。提高教师自身内涵,是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一是创设科研氛围。余娟实验小学 不仅以“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立校”为目标,而且鼓励教师人人参加课题研究。同时引导教师把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学校还为广大教师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报刊,进一步丰富教学的课余生活,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二是提升师德修养。 明确要求提升教师素质 ,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根据要求,学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余娟实验小学第二届“我爱教师这一行”教师演讲比赛;余娟实验小学师德标兵评选;余娟实验小学“我骄傲,我是一名教师”教师征文比赛;余娟实验小“红烛杯”教师诗歌朗诵等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修养水平和素养内涵,增强了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意识,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深化课程改革。学校以“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为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和群体力量,积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根据教师任课情况,将所有教师分为17个备课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形成写研讨稿――讨论交流――定主备人――领定案稿――实施调整――教后札记的良性循环。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四是搭建活动平台。学校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举办青年教师风采展示说课比赛、教师集体备课交流会、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数学教师解题大赛、教学预案设计大赛、教师美文诵读大赛等,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效果,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四、深入落实,扎实推进,取得丰硕教学成果

文件出台后,本校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加以贯彻落实,扎实、高效的加以推进。经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 体育教学生态化 缺失 反思 

前言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社会市场竞争力日益趋升。不由分说,在社会市场竞争十分严峻的当下,人才的竞争最为瞩目。人们面临着来自于生活四面八方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在较为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力下,基本注重体育锻炼。因此身体素质比较低,并未感受到体育锻炼给身体和心理方面带来的巨大益处。然而,新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了新型社会市场竞争的潜力股。因此,高校教育要将大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十分重视起来,帮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提升自身修养。本文就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及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表现 

首先,学生的体育意识失衡。部分大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阶段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心理习惯,上体育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体育思想意识仍沉浸在为了考试而学习体育的状态中,大大地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以生态学角度来讲,物种的进化一定会引起相应的系统性改变致使物种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条件需要相互适应。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写变形。若将体育教学放在生态学的观点理论中进行分析,其体育教学要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协变形。在大学生体育意识失衡状态中,写变形与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的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课堂的效果联系紧密,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高效开展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目的,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通过认真做好教学计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全方面搜集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丰富、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生态化效果。 

其次,由于大学体育教学观念滞后,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高效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和社会方面的因素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基础条件,在上述讨论过程中,我们对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含的方面进行了简要了解,即学校体育传统、教学观念等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学校文化思想方面普遍存在的惰性与保守性问题。目前,面对新型社会的压力与挑战,部分高校教育将文化教育作为了主要教育战线,但并未对体育教育重视起来,甚至存在忽略体育教育现象。这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学习视而不见,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质量一直处于低劣的瓶颈期。并且,部分教育部门有对高校体育课程取消审批的消极现象,各高校对于体育教师的配置问题不屑一顾,导致体育教育资金投入不够,造成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受到了各种条件制约。 

二、对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现代体育教学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新课改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必须遵守生态化的原则,秉持强烈的生态化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从而使生态化教学贯穿与大学体育教学过程始终,提升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纵观我国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教学发展现状,其发展状态仍处于发展中时期。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两方面内容来看,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足。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体育教学生态化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进行完善建立体育教学机制。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热情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适当地夸赞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学生个性才能,从而实现生态化教学目的,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素质拓展训练十分重视起来,以培养学生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地发挥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出其个性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素养,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与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正贤.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以篮球教学活动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7. 

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化学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72-01

一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意义

化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从事中小学教学。进入信息社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一新手段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计算机必将成为学习及工作的重要工具。信息获取不再完全依赖图书馆、书店,互联网已逐步成为信息获取与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正逐步取代黑板成为最重要的教学展示设备。远程教育、在线答疑正蓬勃发展。为迎接这些挑战,化学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已受到普遍重视。

同时,信息技术促进了化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依赖信息技术的科研新方向。化学学科要求的计算越来越复杂,化学信息的存储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化学机理的微观表现、化工过程的自动控制,都要求化学工作者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在化学中的特殊应用技术。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尤其是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要紧跟学科前沿就必须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二 把握专业特点,提升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专业特点,学院对教学计划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内容组织必须贴近化学教育专业特点,并充分融合化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

1.系统开设课程、厚基础、重实用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对于不同的学科形态,强调不同的专业基本能力。一方面,学院召开教研会,讨论对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注重化学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选择与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最实用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CorelDraw与Origin、化学信息学。另一方面,根据学院、学校师资情况列出可开设的课程表,加以课程描述,供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包括AutoCAD、Web程序设计。该教学计划注重基础,突出引用,强调实践。

2.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注重效率

首先,认真准备电子教案。出于经费的考虑,学生通常只选购一本基础教材,而这本教材往往是为多个专业的学生编写,内容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备课时需更多专业特点,了解课程知识在化学教育专业中的典型应用,从而制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课件。其次,注重课堂提问、练习检查等反馈形式,及时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后,改善上机实践。机房安装红蜘蛛多媒体教室软件,投影仪。上机环节,先教师同步示范,学生再练习。同时在教师FTP服务器上提供练习题目,实验步骤及详细的解答视频供学生下载。另外,下机前,对每位同学的上机作业做一个简单的考核,作为平时成绩。

3.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学院定期组织课件制作比赛、装机比赛,并给予奖励。为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提供活动场地、提供服务器,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包括增加计算机化学方向、化学教育技术方向师资队伍人员编制,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计算机课程教学,对这些教师,工作量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化学方向的中青年教师跨学科报考计算机方向、教育技术方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院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三 效果评价

实施新教学计划后,从学生到课情况看,缺课、旷课率明显降低,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通过率提高很大,学生上课能提出建设性的问题,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毕业生的就业面拓宽,毕业生在工作中承担一些新的任务。这些毕业生因知识结构新,动手能力强,能适应中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被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统计表明,参加过辅修的毕业生,就业率更高,所签工作满意度更高。这些积极的信息促进了低年级学生参加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苏育志、张建华.化学教育专业计算机辅修课程的改革和实践[J].化学教育,2003(6):11~12

[2]杨光辉.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2(1):34~36

[3]黄允中.“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1):28~31

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4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分析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应用,随着各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学配备了完备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在此情况下,高中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有更多技术支持,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运用。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够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强化教学工作的整体形象化效果。例如,钠原子的立方体结构,金刚石的网状结构,石墨的层状结构,有机物的空间结构,等等,这些物质的结构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实现对这些物质结构的三维化技术分解,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更形象化的角度理解这些物质,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二)实物投影技术能够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化。投影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更加高效直观的展示。化学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化学知识是一种变化的过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出现物质的分解,物质与物质接触后形成不同变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往往不能深刻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而使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就能够将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过程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来,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理解化学知识。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化和直观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化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的实现。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深入认识。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依然存在信息化手段教学忽视学生认识能力的情况。传统板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学习缓冲过程。但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往往会加快教师的教学速度,多媒体展示速度过快,对于学生而言失去了缓冲过程,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变成快速消化的过程,这对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弊端。

(二)弱化师生交流的过程。如今,很多教师开始更加重视对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使用这些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更充分地向学生传授更多知识,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信息的存量比较大,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这种快速大容量的教学过程灌输给学生更多知识。这种教学思想的存在和教学模式的采用,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掌握水平,不仅弱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快速理解让他们来不及思考知识中存在的疑问,而教师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也让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整体化学教学工作开展不利。

三、高中教学中做好信息化手段教学工作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高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推进,教师需要在现行教学发展情况下做好化学教学工作。

(一)注重运用信息化教学速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内容。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在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把握好教学节奏。特别是通过投影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对一些教学实验进行演示完成以后,教师应该空余一点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思考与理解。

(二)强化课堂交流提升教学质量。即使是注重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各种课堂交流活动。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完一些化学实验以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课堂提问。此外,为了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主动进行课件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方面,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通过课件展示完教学内容后,给学生空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主动互相讨论,提出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

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5篇

高考复习教学离不开知识的回顾和应用两个方面,习题讲评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兼有知识回顾和应用两方面的功能,尤其需要精心设计和讲究教法的课型。但在实际教学中,讲评课的教学功能与价值往往被忽视或误解。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常态下(非公开课、观摩课等)的高考复习习题讲评课还存在许多不足: 

(1)课时无计划性(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的习题讲评课的安排);(2)习题选择盲目性(对习题的题量、题型、难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3)教学方法的随意性(教师只读答案,学生自己核对、纠错;或按顺序讲题,哪些题目要讲没有认真选择;或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不重视师生的互动,不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习得);(4)讲评内容的片面性(习题讲评课本应包含“讲”和“评”两个部分,但实际教学中常常只有“讲”没有“评”);(5)教学主体的单一性(由教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此外,有些教师将习题讲评课变成批评课,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过多批评、责备,使学生缺乏安全感,情绪紧张、无心听课、思维迟钝。鉴于习题讲评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必要对习题讲评课的教学功能与价值做一些探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讲评课的质量和效益。 

2 高三习题讲评课的教学功能与价值 

高三的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复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功能与价值。表现在: 

(1)了解、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安排和要求。这是习题讲评课所承载的最直接的功能和价值。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当下及前面所复习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及时解决学生纠结于心的困惑。例如,对原电池的复习,通过知识的回顾,学生可以很快熟悉经典的铜锌电池的工作原理,但对于铅蓄电池、复杂的燃料电池或其他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与技巧,则无法快速掌握。这时,通过专题的练习、讲评,才能发现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给予针对性的方法指导,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的学习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知识掌握得如何也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得到检验和证明。例如,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和规律后,通过“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的习题,就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对氧化还原理论掌握的情况。再如,利用“氯碱工业中饱和食盐水的精制、电解海水制镁”的专题练习,可以使学生对离子反应规律、物质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电解原理、物质制备等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3)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化学反应原理》是学生复习中普遍感觉比较困难的部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化学理论及其应用价值的抽象性造成的。例如,化学平衡观是化学理论的重要观念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普遍遵循的法则,但学生仅从可逆反应的理论学习中其实很难真实体会到化学平衡观的重要应用价值。如果结合工业合成氨有关的练习进一步分析、体会,情况就大不一样。再如,对化学平衡状态本质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借助福建高考的一道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则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实质的理解,考查的角度非常新颖、别致,构思非常精巧。通过评讲该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宏观特征做如下拓展: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体系中,若某个物理量是变量,当它不再变化(恒量)时即为平衡状态[个别特殊情况例外。如,容积可变的体系发生反应H2(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体系的压强,各物质的浓度都在变化,但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4)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逻辑关系链。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反思,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习题讲评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把化学各部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自主串成线、结成网,形成有丰富内涵的知识体系。如通过有气体参加的实验综合题的习题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该类题型的思维流程,自主建构知识关系链。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