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监督采购

行政监督采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监督采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监督采购

行政监督采购范文第1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财政监督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财政管理方式不断完善,传统的财政监督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正处现在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还没有形成规范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近些年来,牵扯到关于财政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层出不穷,违纪方式隐蔽又先进,涉及金额越来越大。这些问题说明我国财政监督机制的建设并不完善,亟需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目前,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建立预算管理制衡机制成为中央、财政部要求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各地方对财政监督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为了贯彻实施中央、财政部的工作要求,我市财政局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创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的工作思路。

一、乐陵市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地方在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方面取得成绩,但是由于财政监督对象的多样化、监督内容的复杂化和监督目标的明确化,需要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监督的作用,维护财政秩序。通过分析发现我市财务监督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

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财政监督工作应寓于财政管理之中。但是我市财政职能部门和财政监督部门没有形成规范、畅通的共同方法和制度,使监督部门不能掌握财政资金的状况和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将监督工作处在被动的位置,出现财政内部各业务部门监督不到位和监督部门监督缺位的问题,降低了检查监督工作的效率。

(二)财政监督手段落后

我市财政监督工作的手段还停留在手工查账阶段,造成信息不准确、反馈不及时。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没有合理应用互联网,监督机构对有关单位的财政资料得不到及时的了解。监督技术不先进,造成重复检查,造成成本加大,降低工作效率。监督模式还是外部监督多,事后监督多,重收入轻支出,某个环节检查多,全方位检查少。

(三)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颁发了一系列财政法律法规,但是关于财政监督的法律法规主要分散在各个财政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权威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使财政监督的职能、内容、手段没有统一的规定,财政监督没有法律保障。因此在执法上的力度不够,不利于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缺乏健全的财政监督格局

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财政监督、人大监督这几个监督主体的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监督格局。人大主要对预算和决算的审批进行监督,当审计监督发现财务问题已经难以挽回损失。财政监督无法贯穿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自我监督也不到位。

二、构建我市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的思路

就我市而言,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就是要将监督贯穿整个财政制度制定上,使财政监督成为财政管理组成部分,使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形成一个整体。转变监督方式,形成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方式。使财政监督信息化、网络化,提高监督的效率。对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全面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

首先要建立财政监督检查组织机构,规范财政监督的工作职责,加强业务管理机制的管理层次,加强财政监督机制的团队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岗位设立,建立监督工作责任制,促进监督机制的完成。其次,上级监督机制应该对下级部门进行指导和管理,为下级工作提供便利,解决困难,可以多组织业务培训进行学习交流,加强财政监督人员的执法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不断扩大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发挥财政监管的职能,使财政监督以财政管理为中心。省级财政局严格督促市、县级财政局的工作,逐渐构成上下合作、管理规范、高效的财政监督约束体制,构建有力的监督运行形式。

(二)加强财政监督的法规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财政监督立法工作滞后,应加快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规范关于财务、会计、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有关财政监督法律法规的立法速度。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法规,确定财政监督的地位、执法主体、执法手段、过程、内容,使监督的执法工作有法可依。还应建立和财政监督法律相相关联的规章制度,各地方相关部门要及时完善财政监督规定。财政监督机构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文明执法,有利于减少财政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

审计机关、财政机关、各级人大、社会民众以及社会舆论都是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财政监督覆盖到整个财政资金运作的过程中;人大监督主要是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和审查。各方面的监督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但目的是一致的。财政监督的重要任务就是明确与其他监督的职责权限,相互协调,避免重复检查,共同完成财政监督任务。他们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转变财政监督方式

首先不仅要对收入进行监督,支出监督也要加强,建立从申报、拨款、财务使用过程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其次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的监督方式进行转变,使财政监督融于整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然后是将突击性监督转变成日常性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管理的预算进行日常的监督工作。专项检查是对财政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有利于财政监督政策法规的制定、依法行政。财政监督要着重转变监督方式,对财政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通过日常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完善监督制度。

(五)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财政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工作,建立财政监督检查数据库,设立开放的网络举报窗口,不断研发、引进先进的财政监督软件和技术。

(六)完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和预警系统

根据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监测出的财务问题,采取具体解决措施,以此来引导财政活动进入正轨。财政监督体系不断实现网络化,使各部门各地方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才能及时的作出整改,促进财政监督水平的提高。财政运行预警系统能及时发现财政运行非正常现象,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化解财政风险。

(七)建立高效廉洁的财政监督队伍

财政监督涉及到法制、财政、税务、会计、审计、金融、管理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财务监督人才队伍应该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各级财政部门应注重财政监督人才的培养,从相关领域选拔优秀人才,不断提高财务监督体系人才的素质,壮大财务监督队伍。

行政监督采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内部控制 监督机制 构建分析

对于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成果和效率上受到非常大的制约,同时也对我国财政部门节流任务的完成以及各个部门实施的预算制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构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首先在单位财务的控制和管理制度上,很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已经成文的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制度,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为依据,在管理上也是比较随意的,也有一些部门虽然有比较规范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但是比较片面,在制度上有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不会起到作用。其次就是有些制定出的财务制度比较老套,并不能与实际的操作方法相适应,缺乏与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合的对财务进行分析的制度。

(二)在会计管理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欠缺

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较低,没有专业性的辨别和判断的能力,这样就造成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错误和偏差,最终对财务工作的效果和工作执行的效力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还有很多单位没有进行规范的财务岗位设置,会普遍存在混岗现象,没有将一些不相容的职位进行有效分离,存在一人担任多项职务的现象。在会计的核算上也存在不准确的现象,在对原始单据的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现象,在科目的设施上也比较随意,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出具会计报表,业务与会计核算发生的时间不相符。

(三)在财务管理上没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的管理上没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应对风险的措施。有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认为自己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主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和公共服务,不能将上级所调拨的款项和资金用到规定的地方,有很多人会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很少从事经营类的活动,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经营风险,但是他们却对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社会风险忽略了,没有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也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比较薄弱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构的设置没有实际作用,对日常的会计工作以及生产经营的活动也没有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由于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各部门的领导来直接负责,所以就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使单位的经济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约束。外部的监督机构受到弱化,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失效者产生一定压力,各部门的工作没有进行相互配合,导致综合监督力量没有有效形成,对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没有采用有效措施,对于查出的问题要也没有进行严格处罚,扭曲了执法刚性。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监督与控制机制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夯实管理基础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当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等全过程,覆盖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具有全面性。通过了解与调查,目前大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只是停留在会计部门的层面,对本单位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点的控制涵盖不全,对会计机构流程以外控制涉及较少或不全面,内部控制的互控、他控作用不明显,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的控制不突出。完善的制度和合理有效的基础管理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针对于不同的单位,要实行不同的内控制度,因为各个单位都有其独立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想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应当建立比较先进的半军事化的内部运营制度和扎实的管理基础,只有严格执行制度,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运营才会畅通无阻。

(二)增强业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无论哪一个行业,对于其员工来说都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更是如此,这是最根本最起码的要求。要安排专业的人员对业务和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在熟练本职业务的同时更要加强个人素质的学习和提升,因为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其参与的工作的质量,因此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培训监督,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

由审计部门牵头的内控制度审计调查工作,拟每三年开展一次;各项审计活动应对内控制度的管理情况注重监督,形成长效监督机制;通过各责任部门的各类工作检查来监督制度的管理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指导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形成对内控制度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内部调控和审计的关系,作为审计部门则主要负责对管理的内部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再审计和再监督,还要在评审和监督中做到始终保持独立性,对于管理部门存在的内部控制上的缺陷要及时的进行督促,为内部控制部门更好地完善提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三、结束语

内部控制制度是各个单位得以长久生存发展的重要竞争力,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并且付诸于实际行动,发挥其重要的控制和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李晓欢.浅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7)

行政监督采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比较低

从相关调查得出,我国国有资产总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我国企业经营性质的国有资产的比例却不断减少,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占比重却持续上升。随着我国公用财政政策的不断健全,我国行政事业性质的国有资产总额会持续增长,因此,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很多资产闲置着没有投入使用,有一些资产甚至被私人占用,滋生了不少行为。在购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过程当中,所购进的资产有很多是用不上的,使得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由于缺乏对购买过程的有效监督,造成购买价格和市场价值出现偏差。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当中,资产得不到应有的运用,资产作用得不到充足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资产由于使用不当而提前报废,有得再花费大量资金购置,这些都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的体现。

2.需求与实际脱节,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

有的单位缺乏对国有资产购置预算编制足够的认识,编制预算没有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有的单位甚至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谎报数字,盲目、随意购置资产的现象也不时出现。没有有计划性的购置固定资产,而是为了获得购置经费而随意购置,采购报批审批手续不全。除此以外,有的单位处置资产时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没有将资产提前报由相关部门审批,在未经过科学评估的情况下随意处置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提前报废,对财政资金是一种极大浪费。处理固定资产的手续不健全,没有将购入、盘盈等增加资产记录在帐,造成国有资产管理配置陷入混乱。

3.资产管理行政监督不到位

我国国有资产实行三级管理模式(财政部门综合管理、事业单位详尽管理、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其中前两级通常难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真正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家底,以至于资产管理的行政监督难以实施起来,在具体的管理环节中行政监督不到位。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行政监督中切实可行的实施手段匮乏,部分监督环节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使得部分监督环节不到位;其次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惜以违规手段应付检查来规避行政监督。如小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记录不全面、甚至缺失无法查证现象并非少见,这给行政监督工作的落实造成很多困难,现实情况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随意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避开行政监督。

二、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措施

1.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政府应该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例如可以权责制,明确资产责任,将每份资产落手个人身上,由个人负责。我国政府目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虽有所进步,但是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科学预算,落实招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科学编制预算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高效的配置;切实执行招标制度能够有效的监督采购资产的过程,采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开源节流,避免滋生腐败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合理的、科学的预算,杜绝浮夸,杜绝攀比,结合实际需求完成预算,完成预算的编制时要对存量资产可用性情况加以参考,在科学预算的时候要以实用、节约与适用为原则。在资产采购过程中,缩减资产采购成本,对招标制度进行严格落实,使财政资金的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有效考核与监督预算与预算落实情况,尽量避免腐败现象出现。

3.从自身出发,全程管控,抓好内部监督审计环节

单位应从自身出发,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研究建立并持续健全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完成文件记录的编制,明确要求,形成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规必究。在资产的购置、使用以及处置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将审批、记录、监督管理贯穿于全过程,通过不定期检查,抓好各个环节,完成好内部监督审计,完备国有资产管理的单位内控程序。

三、总结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为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提供保证,有利于建设政府廉洁奉公的形象与减少行政开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详尽梳理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管理欠缺行政监督、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资产的处置与购置规划匮乏三个方面,有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建设与健全招标制度、采购预算制度以及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更新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三项提议。

参考文献:

行政监督采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作为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各领域的管理与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与条件保障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力的逐步增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类型和规模都在日益扩大,但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却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观念和意识淡薄,购置和处置缺乏规划,行政监督实施存在困难,制度建设有待健全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的原因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产权制度还有待完善,在资产的配置、使用、流动和处置等多个环节存在审批不严,重复投入浪费,配置使用随意,流动处置不合理,资产闲置流失现象普遍等。因此,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能,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和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作用明显,意义重大。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足,管理观念淡薄

能否对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既是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单位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体现。长期以来,部分管理者产权意识薄弱,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传统观念依然普遍存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不直接产生生产性的利润和短期可见的经济效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薄,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少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在岗位设置上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单位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责任不明确,资产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管理人员缺乏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如新购的资产不及时入账,资产管理过程登记不完整,报废资产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后期的管理未跟进,导致资产账账、账实、账卡不相符,无法考量国有资产数量和性能状态的真实性、完整性。对资产的处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低价评估,就地报废甚至转变为个人财物等。这种对国有资产在思想意识上的观念淡薄和行动上的不作为,致使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家底不清,造成资产闲置和重复购买,国有资产浪费、流失十分严重。

(二)需求与实际脱节,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

一方面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购置预算编制不够重视,粗枝大叶,编制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轨,甚至为了单位局部利益凭空捏造数字,资产购置的盲目性、随意性现象时有发生。对需要更新和添置的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一味地争取购置经费,盲目采购,采购时缺少必要的采购报批审批手续。另一方面是一些单位不严格履行法规要求,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缺乏规范意识,既不经主管部门批准,也不进行科学评估,提前报废,随意处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糟蹋财政资金。对购入、盘盈等增加资产不入账,对盘亏、转让、报废等处置的固定资产在审批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就自行入账或冲账,使国有资产管理缺少宏观控制和调配。

(三)资产使用效率低

首先,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预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夸大资产购置需求,为了本单位自身利益盲目扩大购置资产规模,甚至出现购置攀比的不良风气,力争超标购置,而不是立足于实际需求,罔顾国有资产购置原则和要求,造成所购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配置不均衡、不合理,有的单位重复购置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单位确实需要但无法完成应有的采购;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违规“公转私”和“非转经”现象依然盛行,部分单位在国有资产“公转私”后宁可让这些资产闲置,也不愿物尽其用或者让给其他真正有需求的单位,国有资产就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冻结”和浪费。

(四)资产管理缺少行政监督

我国国有资产实行“财政部门综合管理、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具体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其中前两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难以真正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家底,使得资产管理的行政监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在具体的管理环节缺少必要的行政监督。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是行政监督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部分监督环节工作难以落实,造成部分监督环节缺位;其次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规避行政监督,不惜采取违规手段应付检查。如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记录不完整、甚至缺失无法查证现象并不鲜见,这给行政监督工作造成很多障碍,现实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避开行政监督,随意管理本单位的国有资产。

(五)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已经颁布的一系列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正规化管理起到了重要指导与推动作用,但这些法规只是从制度和宏观层面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和要求,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细则对操作层面的规定不细致,如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中的部分操作细节缺少管控。总体而言,我国尚未形成能够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体系,尤其在管理绩效评价、资产处置(特别是对“非转经”和“公转私”的过程管控)等方面,需要在法规细则上进行细化与加强。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培树责任意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思想认识。单位领导要首先要在意识上认识透彻,在行动上做出表率,和全体人员共同学习领会相关政策法规精神,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将国有资产管理的教育、审核和监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位员工,将国有资产管理教育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同员工切身利益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严明奖惩,全员参与,培树全员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二)科学预算,落实招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科学编制预算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合理、高效、节约配置各种国有资产的重要前提;落实招标制度可实现对资产采购环节的过程监督,通过公平竞争降低财政开支,防止腐败发生。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 科学编制预算,不攀比,不浮夸,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时要参考存量资产可用性情况,本着节约,实用,适用等原则进行科学预算。在资产采购环节,严格落实招标制度,降低资产采购成本,使财政资金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考核,努力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三)统筹配置, 物尽其用,提高资产利用率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统筹配置与管理,建立科学可行的资产绩效评价体制,统筹配置, 物尽其用,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在资产使用环节,可以在单位内部、单位之间采取资产横向调剂、交流协作等方式使资产的价值得以充分利用,从管理层面形成资产横向交流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交流平台;在监管环节,建立资产利用定期巡检制度、评估奖惩制度,对少数单位“购置即闲置”等违规做法进行处理,奖励资产利用先进单位和个人;在资产处置环节,重点加强对低价处置,就地报废的监管,建立更严谨的报废审核制度,杜绝将尚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资产报废或低价处置。统筹配置,物尽其用,提高资产利用率。

(四)立足自身,全程管控,搞好内部监督审计

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立足自身,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编制文件记录,明确要求,形成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遵,违规追究。在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做到全过程的审批、记录、监督管理,进行全程管控,通过不定期检查,层层把关,搞好内部监督审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单位内控程序。

(五)健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达到标本兼治

整体而言,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因缺少相应的执行措施和配套支持政策,导致这些法律法规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尤其资产全过程监督管理、横向资产交流以及奖惩机制等方面,缺少可行性细则和执行依据。主管部门从外部加强法规建设及细则制定,单位从内部强化管理流程和执行细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开展细节管理、全程管理、综合管理,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达到标本兼治。

三、结束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水平,节约财政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其他行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梳理问题,思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任爱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2011年第1期

[2]林杰.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知识经济2010年第12期

[3]朱振明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原则与措施[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第3期

[4]顾丽军.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5期

[5]王淑贞.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2年12期

[6]王创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2期

[7]倪杰.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水利财会2008 年第2 期

行政监督采购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1、加强对《监督法》贯彻学习的监督,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监督法》是人大常委会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行动指南。这部法律颁布后,市人大在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学好该部法律的同时,及时向政府提出建议,将学习宣传《监督法》和《行政监察法》同开展干部廉政勤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组织开展《监督法》和《行政监察法》专题培训。并要求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一个“广”字,在教育形式上要突出一个“新”字,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一个“实”字,编印《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手册》、组织廉政专场文艺汇演、向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及家属发送廉政短信以及“致全市领导干部一封信”等,深入开展廉政勤政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

2、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的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环境立市目标,全面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对林权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安全生产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救灾款物和低保资金使用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审查;对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矿区棚户区改造资金使用管理等进行了专项检查。通过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专项工作检查,提出合理建议,保证了政令畅通,推动了实施“四轮驱动”战略,确保经济总量翻番目标的实现。二是全程监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扎实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建议市政府制定《新区建设、矿区棚户区改造、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实行全程监督的办法》和《关于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了招投标市场秩序和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行为,防止了公共资源收益的部门化和福利化。

3、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提升为民执政的公信力。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选题目的原则,以土地征迁、教育收费、劳动保障、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涉农收费等行业、部门为重点,确定议题,开展(三查)活动,确保了《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认真贯彻实施,使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如通过开展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情况的调查,对征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确保了征地补偿费的全额按时拨付和发放;通过开展《劳动合同法》的贯彻执行检查,对企业劳动用工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市政府查处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追回农民工工资百万元;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法》的执法检查,对企业违法排污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限期治理;通过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调查,促进了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的落实;通过开展药品质量专项检查,规范了药品采购和医药市场秩序;通过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检查,规范了涉农用水、用电、建房、计生等收费行为,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4、加强政行风建设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一是结合开展(三查)活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勤廉情况一并监督检查,督促监察机关开展经常性的勤政廉政巡查,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二是开展《监察法》执法专题检查,听取监察机关查处公务人员违纪违法和失职渎职问题,切实维护行政纪律。二年来,督促监察机关开展各种政行风监督检查活动,提出整改措施;有数名干部受到责任追究,几个单位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使软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为招商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5、加强行政效能监督,建立勤政高效法制政府。一是建议市政府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先后三次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使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减少,降低收费几十项。二是督促政府深化政务公开。围绕“人、权、钱”三个重点问题,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是建议实行服务公开承诺制。行政部门对服务项目全面对外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向社会公开办事服务承诺,社会反映良好。四是建议设立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将行政审批项目纳入政务中心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服务”、“一条龙审批”等便民、利民措施。通过上述工作,减少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办事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存在问题

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依法行政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是:

1、监督意识还不强。个别常委会组成人员监督意识不强,监督的主动性不够,不善于调查研究、对问题不求甚解,研究不深,分析不透,自身业务学习不够,监督水平不高。

2、监督魄力不足。工作中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怕越权和越位。将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销等刚性监督手段弃之不用,审议发言隔靴搔痒,不痛不痒,监督魄力不足。

3、对《监督法》的学习和宣传不够。个别行政执法部门对《监督法》的立法意义认识不足,学习宣传不够,依法主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

三、几点建议

依法行政监督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紧紧围绕贯彻执行《监督法》这条主线,加大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强化监督意识,提高监督能力;努力做到依法监督、敢于监督、勤于监督、善于监督,确保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为实施“四轮驱动”战略,促进经济总量翻番作出应有贡献。

一要加大法律宣传贯彻的监督力度。把《监督法》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行政法律的宣传贯彻纳入全市普法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让社会各界都了解人大依法监督的职责,增强对人大依法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支持人大常委会开展依法行政监督工作;要增强行政机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的意识,加强与检察院、法院、审计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依法监督的合力,提高依法行政效率。

二要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工作力度。按照《监督法》规定,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流程,严把文件审核关,确保文件内容的合法性、执行的可操作性,减少制作的随意性;要完善和规范行政监督检查机制,做到专题检查和经常性监督检查相结合,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

三要加大行政效能建设的监督力度。建议市政府要加强《行政复议法》的贯彻执行,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搞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程序衔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诉权。要监督市政府认真执行重大决策规则,全面落实听证、公示、和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制度;督促市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政务公开的内容、方式、时间和程序,加强新区政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方便群众办事,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