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培养和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高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是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教育者,就必须自己先受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成为塑造人们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率先净化和塑造自己的灵魂。
首先,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正像人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样,其施教者的主体地位和在受教者中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师表。他们以各种方式承担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引导受教育者的身心朝着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思想教育是一种有组织的过程,除了组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外,还要适时组织理论学习。若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理论根底浅或组织不得力,就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次,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来看,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复杂性是世间其他万事万物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工作对象的主动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学会使自身的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活动发生规律性的联系,使自身的教育影响与受教育者所接触的外部环境影响实行动态调节,使自身的作用与受教育者的反作用在双向运动中和谐发展;二是工作手段的主体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善于把自己的观察力、思辨力凝聚为说明政治理论的智能,不断提高自身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认识,提高专业素质、道德规范和实践能力,真正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
再次,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来看,过去有些人误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万金油”,往往专业不对口不好安排的就搞政工,思想认识提不高,队伍素质上不去,应当说是我们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疲软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是掌握的知识面要宽要广,光读几本经典,背几条定律,不容易解释和回答现实问题,需要学习各类各科知识;二是使用的工具越来越现代化,特别是互联网络在思想信息的收集、分析、储存、传递上,在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工作效果的测定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思想敏锐、作风正派,而且要知识渊博、充满才情,才能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思想政治工作者
需要提高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承担塑人“灵魂”的光荣任务,就必须按照本专业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一,尊重科学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有自己特有的工作规范。首先,对的真理性要坚信不疑。离开甚至背离,就会迷失方向,特别是在西方文化全面渗透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在观念上坚信,在行动中实践,就会在新的挑战中败下阵来。其次,对知识体系的更新,要坚持不懈。思想政治工作者既需要哲学、政治、教育、心理、社会、伦理、美学、文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具备方法性、工具性、应用性的现代科技知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更新,对知识体系的更新,更要采取科学的态度,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第二,多谋善断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解决思想矛盾的过程。解决矛盾需要谋略和决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或优柔寡断,就会延时误事。一是要有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是说,在思维方式上要广阔而不狭隘、深刻而不肤浅,独立而不依附、敏捷而不迟钝,灵活而不固执、有序而不混乱,以便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不是根据经验或现有原则,而是以发展和联系的观点去研究社会现象,发掘事物内在的本质,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二是要学会预测。要把人的正确思想转换成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把错误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中,离开科学的预测是办不到的。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矛盾日渐突出。为了保稳定,有的地方层层签订责任状,一旦出现群体性上访,年终奖惩时就实行“一票否决”。其实,相当多的集群行为或偶发事件是可以预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远见卓识,才能防患于未然。三是懂得信息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实质是思想信息运动的过程。要使思想政治的决策,达到适时、适量、适度、适用的状况,就必须具备信息管理的卓越才能。
第三,言行一致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最大权威,来自主体言行的楷模性。凡言与行皆能同向、同步、同质并为人师表者,说话办事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强烈的感召力、充分的说服力。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靠嘴皮吃饭,其实不然,对人晓之以理,恰恰最鄙薄的是夸夸其谈。首先,要说到做到。这是言行一致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坚持说什么就做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做,做不到就不要说。其次,要敢作敢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艰险面前不动摇,在复杂情况面前不犹豫,以实际行动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并带领群众实现党指定的工作目标。再次,要善始善终。这是说到做到由自觉性和果断性向坚韧性发展的结果。思想政治工作要像绵绵春雨、润物无声;不可下“雷阵雨”,更不可半途而废。
思想政治工作者
务必注重能力锻炼
能力是知识的灵魂、是知识的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者至少要锻炼以下四种能力。
学习能力。人的一生,除很少一部分基础知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外,绝大部分处于经常变化,补充、完善的过程中。这种知识更新,主要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社会实践。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要想得到提高,有赖于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智能结构,“空头政治家”站不住脚。
研究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者每时每刻都在与人的思想问题打交道。因此,要锤炼自己对问题的研究能力、培养和激发研究兴趣,使自己始终处于思维敏捷的状态,用思维的利刃插入事物深层构造,通过举一反三,达到对其本质的觉察。培养独特新颖的研究意向,要有超常的构思和新的理念,敢于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发现新的事实,设想到可能发生的后果。
适应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身居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面对着不同思想的工作对象,解决的是各式各样的问题。要真正做到临危不乱、见难不忧、遇险不惊、得胜不骄、受挫不馁,必须不断提高镇定自若、机智果断和运筹帷幄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种种偶发事件要作出快速反应,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迅速灵敏地选择出最佳处理方案。
学校的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是发挥学校团队组织生力军作用的根本保证,是确保学校团建、队建工作政治方向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近一年来,我校党支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延伸工作手臂,大胆探索新时期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的崭新思路。为了更好加强这方面工作力度,我们制定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方案。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基本原则,把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党的基础建设。
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是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青少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加强团队的建设,不断增强团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共青团、少先队更好的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每学年初,学校党支部召开团建、队建工作专门会议,研究如何经常深入团队组织、了解团队工作、指导团队组织抓好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并由党支部委员、副校长王义学负责团建、队建工作。召开学校团委会、少先大队学生会换届选举大会,以严格、规范的程序选举产生新一届团队委委员、学生会委员,组建开拓进取的新一届团队委会学生会,使团队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党支部将团队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团队的工作经常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经常对团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为团建、队建出谋划策,给团队的工作指点迷津,将党建与团建、队建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
二、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思路,坚持德育为首的育人工作方针。
1、构建育人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学生”、“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干部——学生”、 政教处——班主任——生活老师——一体化分层负责的有效德育管理体系,建立一支合格的班主任队伍,要求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时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环境建设,做到德育工作系列化、制度化、高效化,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家校通及时将学校活动和学生在校情况告诉家长,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状况调查表、有选择性的家访等方式,强化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
2、制定工作计划。
确立党支部书记总指导、党支部一名委员具体指导、团委书记自编自导的总体工作思路。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制订周密的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德育工作总体规划,校团委工作计划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内容与做法。坚持德育为首,提高团建、队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德育过程中,由管理为主转化为教育为主,把教育放到突出的位置。要做到“两个一样”,即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外一个样,毕业前与毕业后一个样。从而进一步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去影响社会上的其他人,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三、搞好“党建带团建、队建”系列活动,多方取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校党支部每学期要求团委、少先大队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分层次、按阶段推进,力争多方取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1、开展德育、文体系列活动
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安全教育月活动;五月“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励志演讲比赛;六月“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校级运动会;九月体育节、科技节;十月国庆节歌咏比赛、国庆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团委会、少先大队,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各项活动由学生主持并参加。宏扬正气,凝聚正能量,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校朝气与活力,活跃学校文化氛围。
2、提高班会课、团队活动课质量.
重视班会课、团队活动课质量,提高工作水平。学校规定一周1节班会课,2节团队活动课,排入课表,不得挪作它用。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既调动班主任、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的积极性,也给更多的团员、少先队员,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适时开辟团队课讲座,增进学生对党、团、队知识的了解。
3、坚持不懈抓学生养成教育
政教处、年级组组织团委、少先大队各级学生干部对全校纪律、卫生、仪容仪表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及时总结并进行评比,促进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团委、少先队工作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早操、眼保健操管理,食堂纪律的维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创建,要处处体现学校主人翁的姿态。
4、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学校团委、少先队要办好校广播站,每天定时广播,办好学校宣传橱窗、宣传“晨光之星”事迹,展示学生书画作品,手工制作布贴画等。进行文明守纪安全宣传,各班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要办好班上黑板报、每两周定时更新。
5、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相关活动,切实提高团队工作的水平,抓好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各项工作安排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展“文明班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少先队”评比活动,引进竞争机制,强化学生爱校、爱班意识。各项检查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总评,使学生、团委、少先大队、班级通过竞争达到共同进步。
一、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高校没有合理分配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而且已经超出了个人的能力。增加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量,严重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这种问题一旦不及时结局,就会出现工作职能不合理分配的现象[1]。另外,在大部分的时候工资薪酬的比例也不合理,辅导员与教研工作者进行比较,其工作任务量非常多,不仅要进行布置活动任务还要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辅导和讲解,同时还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适合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纵观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可知,其工资薪酬无法与辅导员的教学情况相吻合。长此以往,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就会逐渐下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生和生活,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所以要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和研究,将依法管理在高校思政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的应用,并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二、依法管理措施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一)人力资源素质整体提高
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依法管理的方式,可以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辅导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明确的规范。在法律法规监管制度提出的背景下,对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一方面,在提高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可以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进行法制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提高教育人员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依法管理在高校思政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极为关键、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使教育机构的管理质量不断的提升。通过利用依法管理的方式,对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各司其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思想政治辅导人员自身的利益和权利[3]。依法管理模式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可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可以有效规范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减轻了辅导员的压力和工作的任务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相关工作的内容,另外,还可以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不断的宣传和引导,加大工作的影响力度,使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可以完全体现出来,并充分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另外,在对薪金进行分配的时候,通过对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可以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工作强度的认识和重视,对教学人员可以采用平等的方式进行对待,极大的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职能。
(三)提高思想政治辅导员法律素质
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合理的应用依法管理模式,并积极树立“法律至上”的工作观念,使辅导员不仅要学校的制度,还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合理、科学的开展对学生的管理工作[4]。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利用依法管理的模式来不断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不断培养辅导员自身的法律素养,唯有这样在思依法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辅导员才可以在很程度上避免出现违规的行为和操作。另外,辅导员还要将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作为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例如:《宪法》、《民法》、《刑法》等,通过学习可以有效明确自己在管理过程中所担任的权力和义务,明确自己如何约束自己行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自身所具有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思想政治辅导人员在高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高校思政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对于管理工作理念的改变、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已经成为高校非常棘手的一项任务,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理念,将依法管理合理的贯彻其中,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辅导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的理论研究,创新新型的管理工作方案,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颖.依法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7):56-57.
[2]黄明贤.依法治校与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的探讨[J].区域治理,2018,(17):119.
二、我校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缺失原因分析
(一)生源素质较低,文明礼仪教育不足
我校生源主要以广东省为主,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教育不足,导致学生基础文明素质意识出现滑坡。
(二)学生对基础文明素质认识不足,认知与行为存在反差
部分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才是第一位,对自身的文明修养认识不足,认为基础文明都是琐事,无关紧要,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导致了认知与行为出现反差。例如,学生会因为“下雨”、“饭堂人多”等理由堂而皇之穿拖鞋、带早餐进入课室,并自认为“理由充分”。
(三)学校基础文明教育氛围不足,部分教职工不能以身示范
学校部分教职工认为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是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思想,因而不注重个人的仪表及言行,不能躬身示范,给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三、关于对我校学生基础文明素质提升的思考
(一)以加强宣传为手段,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以学工例会、基础文明暨学风建设主题班会、班长联席会为宣传突破口,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宣传栏、微博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宣传教育宣传面。同时向学生发出《基础文明暨学风建设倡议书》,并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宣誓。让学生学习、签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文明安全教育书》,强化学生文明意识,营造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提高对自身基础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及归属感,逐步将基础文明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以评比检查为抓手,促进基础文明养成
分别从制度保障、宣传发动、学风建设工作效果、基础文明工作效果等4个方面对各班级基础文明及学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出台《校园文明督导组工作方案》,以志愿者为礼仪先锋队,各系部学生自律会划定责任区域进行文明督导,学校学生自律会进行巡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外出晚归、酗酒滋事斗殴管理,学工管理部门联合开展学生酗酒滋事斗殴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进行查处学生外出晚归、酗酒、校园无证驾驶机动车等违纪情况。定期公布学生晚归、晚熄灯、夜间喧哗情况,并要求涉及的辅导员及时教育。每周不定期开展宿舍违违规电器清查行动,深入宿舍进行检查,开专项检查监督和治理整顿。
(三)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增强基础文明意识
1. 实施“讲文明、知礼仪、树形象”系列主题教育。(1)融合大学生成长辅导课程,围绕“讲文明、知礼仪、树形象”开展主题教育班会,通过搜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及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找出根本原因,使同学们从思想上意识到文明行为的重要性,使文明蔚然成风。(2)开展校园“文明用语、文明格言”征集活动,制定《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安全承诺书》、《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大学生文明公约》、《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以此约束同学们的不文明行为,从思想上净化同学们的心灵。
2. 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学习”宿舍主题教育。在学生宿舍区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学习”活动,通过宿舍学习会、文明图片展、文明承诺等掀起宿舍“三讲”活动的。以评选“学习型宿舍”、“文明宿舍”、“舍区文明之星”为契机,营造“美丽温馨家园你我共创,构建文明型、学习型宿舍”的良好社区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自身文明修养,争当一名文明大学生。
学生基础文明暨学风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及学风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要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继续增强学生基础文明意识,规范学生文明行为,有效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把此项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抓不懈,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的言行,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水平,以勤奋刻苦、文明修身的实绩为我校按省级示范校标准建设增亮点,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志友.谈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德育与素质教育,2005(10).
[2] 邓晓春.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理论导刊,2007(3).
关键词: 小组工作 研究生团建 应用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团员数量也急剧增加,研究生团建工作在高校团建工作及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与本科生团建相比,研究生团建普遍存在着团员意识淡薄、团组织涣散、工作针对性不强、服务专业性较弱等特点,迫切需要改进。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方法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性强、载体丰富、效果明显,非常值得应用到研究生团建工作之中,提高共青团组织对研究生群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所谓小组工作,又称社会团体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早期的小组工作主要是由热心人士及宗教人士自发举办一些休闲活动,以协助个人适应工业社会的变迁,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技术性和规范性,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个体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小组工作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专业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成为社会工作四大主要方法之一。1949年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将小组工作定义为:通过小组活动方案与互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小组工作的目的在于根据个人能力与需求而促进个人成长,使个人与他人、团体与社会之间达到平衡,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个性,加强社区内不同文化、经济或特殊团体间的互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共青团的四项基本职能是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这与小组工作的目的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因而将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团建工作之中,存在着很高的可行性。
一、研究生团建存在的问题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年龄偏大、思想成熟、人格独立、人员构成复杂、班集体组织松散,这些因素导致研究生团建与传统的本科生团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也给做好研究生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使得研究生团建存在着以下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1.研究生团员意识淡薄。
研究生团员意识淡薄的情况比较普遍,研究生年龄偏大、思想成熟、独立性强,集体观念、组织观念非常淡泊。研究生团员缺乏参与团组织工作和活动的热情,不关心团组织的现状和发展的情况非常普遍,甚至有的团员长时间不缴纳团费,有个别团员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团员。
2.研究生群体难以有效覆盖。
研究生共青团工作人员少、投入少的现象较多,基层团组织建设很不健全,团组织内部的工作程序和制度缺乏规范,这导致了研究生基层团支部缺乏活力,加上团员意识淡薄、小群体关系密切、班集体概念弱化等原因,使团组织失去了对研究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造成共青团难以有效覆盖研究生群体。
3.工作缺乏创新和专业性。
传统的工作方法在研究生群体中难以奏效,这是因为研究生群体思想更加成熟、行为模式基本成型,其本身又面临着学业、就业、科研、社会交往等压力,有着非常迫切而又实际的需求。相对的,共青团组织在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创新,也没有专业性的方法,使得共青团组织在面对研究生群体个性化强、实际性高的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
二、小组工作具备的优势
目前,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得到了普遍应用,学校社会工作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项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项专业性方法,在服务研究生群体方面,小组工作模式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1.理念优势。
小组工作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无论是小组活动的框架设计、小组成员对活动的参与和体验,还是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分享,都始终体现着“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小组工作特别注重小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发挥成员自身的能动性,注重同类群体和团体动力的运用,而传统的团建工作偏行政化、专业性不强、讲求集体主义等特点相比,小组工作的理念对参与者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2.载体优势。
作为中观层次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的活动主要是以团体活动为载体来开展的,主张让成员亲身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来学会各种技巧,提高实践能力,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种工作载体一方面能够使研究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认知的理解,转变错误认知,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更容易融入团组织当中。
3.理论和内容优势。
小组工作在人际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专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等一系列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从矫正救助,到成长发展,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工作领域。如著名的小组工作专家Trotzer将小组分为六大类:即指导生活技巧小组、咨询小组、心理治疗小组、支持和自助小组、顾问小组及成长小组。这些小组工作内容涉及广泛,能够满足研究生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的需求。
4.效能优势。
与研究生数量相比,研究生专职团干的数量普遍不足,使得团工作浮于表面,缺乏成效。而小组工作能够通过小组,把研究生以研究所、课题组、实验室,以及各类兴趣小组等团队形式组织起来,建立起一个多元支撑的网络系统,传递情感支持,提供物质帮扶,扩大团组织的服务对象的数量和范围,极大地提高团工作的效能。
三、小组工作在研究生团建中的应用
1.运用小组化的优势,做到共青团对研究生群体的有效覆盖。
研究生团员群体之所以难以有效覆盖,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团员意识和组织观念淡薄,团工作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与研究生团干人员配备不足,研究生基层组织规模过大有关。因而,在开展小组工作,增强研究生团建成效之前,首先应该运用小组化的优势,对研究生基层团组织进行优化,一是要将研究生团支部的人员规模缩小到能够使成员间容易相互熟悉,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规模,将一个支部的团员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二是在组建研究生团支部时,要十分注重挖掘研究生群体的共性,以研究所、实验室、课题组、专业、年级等为基本单元,划分到同一个支部的研究生团员,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需求、任务和地理空间,降低支部内成员沟通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为共青团组织有效覆盖到研究生群体打下扎实的基础。
2.按照需求,组建多样化的小组,涵盖研究生团建工作的各个领域。
按照小组化的原则,组建好基层团组织后,需要根据研究生群体的需求,组建跨支部、跨年级、跨专业的工作小组,使有共同需求的研究生能够聚集在一起,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运用小组的力量解决疑难问题,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一般根据研究生共青团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小组的类型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成长型小组。成长型小组的目标是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并促进个人健康地发展。这类小组有新生入学适应成长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恋爱与婚姻心理辅导小组、职业生涯规划小组等。
第二类是教育型小组。教育型小组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弥补知识不足,它能够促使成员改变自己原本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技能。这类小组有党员学习提高小组、科研探索小组、心理健康、实验室安全、实践与志愿服务等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小组等。
第三类是支持型小组。支持型小组把具有同质性的人聚集在一起,组员间一般具有相同的问题、任务、经历或经验,通过组员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收到解决问题和改变成员的效果。这类小组有困难生自强小组、项目攻关小组、各类文体爱好者小组等。
第四类是治疗型小组。治疗型小组的成员通常经历过某种失败或创伤、面临较大的压力,并影响其当前的正常学习,需要通过小组工作,缓解负面影响并恢复正常状态。这类小组有针对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治疗小组、网络成瘾学生治疗小组、心理障碍调适小组等。
3.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框架。
小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它会经历成长和发展的一系列过程。小组一般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小组准备期、初期、中期、后期和结束期,每个阶段小组和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需要经历招募成员、制定小组目标、成员间相互熟悉、分配和执行任务、总结与分享、解散小组等过程。小组指导者应当逐步完成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招募(确定)小组成员、申报并协调资源、准备相应物资等任务。小组工作计划书的框架见表1。
表1:小组工作计划书框架
4.小组工作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研究生团建工作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的目的是发挥小组工作的优势,增强共青团对研究生群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小组工作的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守小组工作中自愿、尊重、互利互惠、保密、高度个别化等工作原则,完成小组目标,另一方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和共青团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权益这四项基本职能,提高共青团在研究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四、结语
研究生共青团工作的环境与对象日益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共青团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创新工作理念、开辟新途径、吸收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造新经验,才能使事业与时俱进。无论从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载体,还是工作内容和成效上来看,小组工作方法都具有很高的专业优势和潜力,非常值得借鉴到研究生共青团工作之中,并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加以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军芳,田昊然.试论小组工作在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中的优势[J].安徽文学,2010,8.
[2]子木.社会小组工作的功能、理论、模式[J].中国妇运,2010,10:46-47.
[3]黄耀明.小组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实践分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