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师个人提升计划

幼师个人提升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师个人提升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师个人提升计划

幼师个人提升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师毕业生;侵权行为;应对就业侵权行为

中图分类号:D92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321-04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行,各地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学前教育的硬件设施也得到巨大发展,但幼儿教师的素质依然让人堪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收入和权益保障状况不佳。幼师毕业生是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就业权益保障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职业理想和信念,影响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表现。调查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行为,了解他们对就业权益知识和依法维权途径的认知,分析他们应对就业侵权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原因,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意识和能力,也是强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调查情况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河南省有十余所专门的幼专或幼师学校本研究在郑州、驻马店汝阳、焦作沁阳和南阳邓县四地展开问卷调查,所在园所涵盖了省会、地级市、县级市和乡村四个层次,调查对象以幼师学校毕业年级的顶岗实习生或就业一至三年的青年幼儿园教师为主(占到被调查者的73.6%),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普遍代表性。本次研究以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的形式同时发放,计划回收350份,实际回收297份,回收率84.86%,其中有效问卷295份,有效回收率为84.29%。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鉴于目前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研究尚有欠缺,没有成熟的调查问卷可以直接借用,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通过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对于回收的问卷通过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量的角度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进行宏观的分析。

为弥补调查问卷设计统一、刻板的不足,本研究还运用访谈法进行辅助研究,对于调查问卷没有涉及的问题进行个别访谈,以便深入了解幼师毕业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整体状况分析

1.对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整体看法。调查显示,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不是普遍现象,只有32.5%的人明确表示在就业中遇到过侵权现象,高达51.5%的被试者表示没有遇到过。与此相印证的是对于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现象的认知,当被问及“当前侵犯幼师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的现象”时,只有19%的人认为“非常普遍”,认为“有,但不是主流”和“偶尔有”的比率高达64.4%。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问题都存在较高的“不清楚”选项比例,分别为15.3%和16.9%。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可能是调查对象中实习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没有大范围参与签约就业活动,也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幼师毕业生对自身享有的就业权益不了解,对于侵权行为不敏感或者不关注。

2.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具体表现。本次问卷调查拟通过“你在就业过程中遇到过的侵权行为”“你所知道的侵犯幼师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你所了解的幼师毕业生遭遇最多的就业侵权行为”和“你所了解的用人单位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行为”四个问题了解当前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具体表现。

调查显示,幼师毕业生认为被侵犯就业权益的权重,从高到低分别为获取合理报酬权、节假日休息权、平等就业权、知情权、自主择业权、接受就业指导权和隐私权,其中获取合理报酬权和节假日休息权居于前列,分别有62.3%和57.2%的被调查者选择。对于自己所了解的幼师毕业生遭遇最多的就业侵权行为分别是获取合理报酬权节假日休息权,所占比例高达接受调查者的57.6%和46.2%。

对于用人单位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行为,幼师生普遍认为集中在 “经常安排免费加班”,比例高达56.8%,其次是“违法规定较长的试用期”和“收取押金或扣押毕业证等证件”等行为,这一点在幼师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过程中得到了印证,针对个人就业中遇到的侵权行为,选择频次从高到低分别是“试用期过长”、“收取押金或扣押毕业证等证件”、“虚假信息”等。对个人求职择业过程中遭遇的侵权行为,有高达37.7%的个案选择“其他”,通过访谈发现多为报酬的不合理。

由此可见,幼师毕业生认为自己就业权益被侵犯的现象,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过低,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二是经常被安排免费加班,节假日的休息权得不到保障;三是试用期过长超出国家法定期限;四是经常被扣押证等相关证件,严重侵犯个人的自由择业权等。

(二)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总体分析

1.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情况的整体看法。相对于幼师毕业生对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状况整体比较乐观的认知(只有19%的人选择“非常普遍”),幼师毕业生对社会上应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状况的认知明显消极,认为“非常好”和“十分不好”的分别有20人,都占到6.8%,认为“不太好”的有50.2%,另有35.9%的人表示对河南省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状况不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面的分析:研究对象多为实习生,还没有亲历过求职、签约等环节,对被侵权或者应对侵权都没有切身体会;很多幼师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权益并不了解,很多时候被侵权而不自知,缺乏对就业权益的关注。

2.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的态度。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整体是积极的,绝大多数人认为积极应对就业侵权“有必要”或“很有必要”,比例高达91.5%。但对现实中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状况的认知并不理想,只有52.7%的人选择“坚决维护个人合法权益”,14.6%的人屈从于现实,选择“忍了吧,胳膊拧不过大腿”,25.9%的被调查者认为幼师毕业生随大流,选择“视情况而定,有人站出来就参与”。值得关注的是10.9%的人选择“其他”,通过访谈发现这部分学生并没有自己的认知,不知道选哪个,于是选择“其他”。这表明幼师毕业生理论上认为积极应对就业侵权非常必要,但现实社会中幼师生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选择不容乐观。

3.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选择。根据调查,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首选方式为“协商解决”,占到被试者的51.4%,其次是“辞职不干”,有32.5%的被调查者选择,选择“运用法律武器”的有26.4%(见表1),这说明整个幼师毕业生群体在应对就业侵权上,理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积极应对者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77.8%。但是,采取消极措施选择“辞职不干”的人超过三成,从侧面反映了幼师毕业生依然是就业维权路途上的沉默者和弱势群体。

(三)影响幼师毕业生积极应对就业侵权的原因

针对影响幼师生应对就业侵权的主要因素,51.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法律知识的多寡”,47.4%选择了“社会风气的影响”,归因于个人个性的占到30.8%,只有19%的个案选择“学校教育的效果”,还有8%的人归因于“家庭的影响”,9%选择“其他”的被调查者,通过访谈了解是个人经验的不足、维权意识不高等。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渠道。调查中69.2%的人反映学校开设有相关法律课程,另有4.7%的个案选择“有法律报告或讲座”(见下页表2),但是只有1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一方面说明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校在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

如果仅从统计数据来看,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的影响因素中,选择“相关法律知识的多寡”的比例并不大,只占总人数的51.9%。但是,综合分析调查数据,就会发现学生对这一点的认识并不充分。例如,当被问到“了解的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法律途径”时,绝大多数被试者不能再认“调解、行政复议、仲裁和诉讼”这四大法律途径,清晰知道这四大法律途径的只有1人;而对于侵犯就业权益的主体,大部分学生只知道用人单位(响应率86.9%,但依然有13.1%的个案没有选择),只有12.5%和10.4%的个案选择了“毕业院校”和“行政管理部门”。可见,相关法律知识的严重匮乏是影响幼师毕业生辨别侵权行为、有效分析原因并及时做出有效应对的根源所在。

社会环境深深影响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选择,这在幼师毕业生对于“影响自身法律知识多寡的主要原因”的认知中也得到印证(见表3),被调查者中有高达49%选择了“社会法律宣传力度”,同时还有45.2%的个案选择了“依法维权的氛围和信念”。

综上可知,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和行为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受幼师毕业生自身法律知识匮乏的制约,同时还有家庭和个人个性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在当前影响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的作用是广泛而深远的。

三、调查结论

(一)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整体较高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当前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整体较为积极,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幼师毕业生依法维权非常重要,90%以上的受试者认为“非常必要”或“有必要”,只有0.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必要”;同时他们对当前社会上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状况认可度不高,只有6.8%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好”,50.2%则认为“不太好”。

(二)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知识和能力亟待提升

影响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的原因,一半以上的人选择“相关法律知识的多寡”,居于所有因素中的第一位。结合对“幼师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法律途径”、“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主体”等问题的数据分析,也明显暴露出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知识的不足,可见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知识和能力亟待提高。

(三)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和能力与学校教育有关

通过齐性方差检验,我们得到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与学校是否开设相关法律课程具有关联性,学校开展相关法律教育的被试者其积极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较高,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较之空缺者差异性明显。可见,学校是否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对幼师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和能力影响显著。

(四)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受社会法治氛围影响明显

幼师个人提升计划范文第2篇

摘 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教育改革对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有助于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但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其缺乏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鉴于此,结合实际经验分析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课题研究;优化措施

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广大幼教工作者将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因此幼儿园课题研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幼儿园课题研究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课题研究中积极吸纳幼师,除了可以提高教育科研规范与质量外,还有助于促进幼师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一、幼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

1.幼师参与积极性不足

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积极性。影响教师研究积极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福利待遇低于个人期待,部分地区幼儿园民转公,这对原民办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个机会,因此大部分都选择留任。这些人都希望待遇有所提高,然而大部分学历低、未评职称的教工资并没有如期望般升高,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工作干劲不足;其次,大部分幼师缺乏完善的个人规划,没有足够的钻研精神。比如教研活动中极少发言、不愿意外出培训等。

2.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

首先,缺少课题申报经验,部分教师确定课题时盲目,仅凭个人经验或个人兴趣,造成课题未能立项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其次,缺少实施经验,缺乏搞教研与研究课题的作风,直接脱离实际情况。没有仔细观察幼儿,对部分幼儿研究不深;最后,缺乏总结经验,研究课题过程中教师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目前幼师普遍缺少理论研究与总结研究成果的经验。

二、解决幼师参与课题研究问题的措施

对于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给出具体应对措施,从激发教师积极性、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及外聘专家指导培训展开论述。

1.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幼儿园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研究课题。应该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推行“赏识”机制,肯定认真研究、扎实教研的教师,表扬与奖励专业提升、专业性强的教师;制定科研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将外在压力转为内在动力,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将教师月绩效、期末绩效考评及评选文明办和课题研究联系起来,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了解教师课题研究情况,提醒并督促教师按照计划完成工作,收集、归纳研究中需要用到的资料。不定期检查教师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顺利推进教研工作。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教研组管理人员作为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人员,其专业性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大部分管理教学的人员具备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工作态度端正,但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培养与提升。依据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及课题研究中表现出的问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科研管理工作的条理性与积极性,编制开题报告书、申报书、结题报告书等,支持教师课题研究工作。

3.外聘专家指导培训

外聘专家培训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推动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比如,笔者所在幼儿园邀请专家团队,每月一次现场指导、专家讲座及不定期的网络指导,通过三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专家型园长与评审专家莅临指导,开展评估大会与专题讲座,因此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推动高水平幼儿园建设。此外,鼓励教师自主申报研究课题,保证这些课题贴近教学生活与幼儿成长。

教师申报研究课题后,第一就是思考选题是否来自教师研究内在需求,教师是否有能力完成研究;第二,追问教师个体是否真正对此课题有研究兴趣,对自身是否有正确认识,了解自身优缺点;第三,前两点后,鼓励教师从满足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需求选题与修订。比如有教师申报“借助电子媒体培养幼儿绘本阅读能力”,评议时我们发现电子媒体虽然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但对幼儿眼睛有着隐形伤害,考虑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师生成长服务,因此我们予以否定。

综上所述,“科研兴园”的基本途径就是提高幼儿教师科研能力,这点可以通过让幼师参与课题研究来实现。因此,实际课题研究中,依据幼师所在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开展有效的实践探索,提供发展平台,促进幼师的专业化成长。本文中笔者详细分析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现状,并结合实际给出解决措施,促进幼教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晴,郭曼曼.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16(4):11.

幼师个人提升计划范文第3篇

(一)学生基础性差

当前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专业在招生中会面向于全社会的高考学生,在这一点上就注定了学生的钢琴基础差。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钢琴学习,再加上平时的学习压力大,练习的机会少,很多学生直到毕业也没能学会一首完整的曲子。同时幼师专业的学生在乐感和基础知识方面也比较差,要想提升他们的钢琴应用水平实属不易,需要更多地去努力。

(二)学生认识不足

在当前我国的幼师教育专业中,会受到一定的硬件设施限制。教育内容普遍以理论性知识为主,专业技能型知识为辅。很多学生在理论课上掌握的十分扎实,但是由于缺少实践锻炼,因此在钢琴技能上有着很大的欠缺。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钢琴有着较强的兴趣,但时间久了以后,课程的枯燥乏味很容易就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学生逐渐的会将钢琴课当作普通的理论课一样看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方式问题

在高校的幼师专业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通常会采取集体授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层次需求没有充分的考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严重缺少沟通,往往只是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机械式的听。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创新性和实践性。没有将学生的钢琴实践放在重要位置上,认为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就够了。

二、幼儿师范钢琴教育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幼师专业钢琴教学中,普遍以理论知识为主,不够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导致学生在毕业步入岗位后对钢琴无法完全的掌握。对此,应进行积极地改革,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实践练习,真正的提升钢琴应用的水平。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钢琴的使用技巧,同时也能逐渐的应用中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应积极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对于幼师专业来讲,掌握过多的钢琴作品并不能应用到实际当中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接触到实际应用的内容,以便于在日后的幼教过程中进行应用。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现代社会中,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此,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改革,在钢琴教育中应建立起一对一实践教学模式,并以集体理论授课的模式为辅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在对音乐理论和技巧等方面所掌握的程度都有所不同,如果采取相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和评价,那么势必会给一部分能力差的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为学生制定针对性计划,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为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稳定的基础。

(三)教学评价改革

钢琴的评价考核是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教师能判断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并进一步的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以学生的演奏效果和水平进行评价,只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所提升就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同时教师应建立起课堂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很多教师对钢琴教学评价都是根据学生的最终水平为标准,事实上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存在着不公平性,很多学生会在平时不认真学习,直到考试之前进行快速的补习。而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在平时表现良好,而最后考试中会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对此应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将起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能提高学生日常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缓解考试所带来的压力。

三、结语

幼师个人提升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优化 幼师 声乐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72-01

1 与时俱进,改变幼师声乐教育思想

幼师声乐教学是以传播声乐知识,普及声乐常识,提高幼师音乐素养,促进幼师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通过系统的学习,最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全方位发展的幼师优秀人才。以往的幼师声乐教学都是在照搬音乐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艺术表演,不适合新形势下声乐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幼师的基本功,结合系统、完整的声音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科学的歌唱姿势以及足够的歌唱技巧以应对不同作品不同演唱风格;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示范能力,对发声正确的理解力和分析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合作学习等等。

2 学高为师,强化教师自身素质建设

在音乐教育改革进行的同时,也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想使幼师声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作为艺术中众多门类的一种,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和其他艺术门类诸如绘画、戏剧、戏曲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将眼光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在立足于本专业的同时,应该加强对这些姊妹艺术和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多汲取些艺术养分,充实自己的知识层面。社会竞争日益积累,作为声乐教师也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目前社会上各个行业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而我们也不应该安于现状,如果满足于现状,势必会缺乏竞争力,被社会所淘汰。一方面,我们应该在教学的同时,不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练声。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自己再次变为学生,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和高等音乐学府进行深造;或者利用寒暑假期间,找一些国内知名的声乐演唱家教育家来上课。只有这样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声乐学习的常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幼师学生根本不知道人体发声的机理和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尤其是对声乐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声乐基础很差,对声乐的认识几乎为零。这就导致学生对声乐缺乏理性的认识,同时自身的声音条件又不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发声问题反复多次都无法解决,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乱了教学计划。在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一定的课程教学形式,从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就开展声乐基础理论的教学工作,课程内容应涉及声乐发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同声部类型的区分、如何保护歌唱嗓音、歌曲演唱的风格艺术处理、伴奏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力争做到让学生从根本上去了解声乐这门学科,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原理及规律,对歌唱产生理性的认识 ,从主观上重视声乐的学习。声乐理论基础课的开设必将使声乐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

4 巧用现代信息基础,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声乐教学也受到了冲击。无论是信息来源的渠道还是教学载体的变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的声乐教学手段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作为现代社会的音乐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声乐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比如说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和下载功能尝试着建立一个音乐资料库,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将我们准备教给学生的每一首作品都找出多种版本,作横向的比较。这种方法要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再比如尝试着购买一些好的音乐资源,包括歌曲的伴奏,示范演唱,声乐作品分析,语言讲解示范等等。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了解掌握声乐的各方面知识,体会音乐意向,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5 在幼师声乐集体课中运用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训练,并将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并作出分析判断,并且教师要把课堂小型化。在教学中选择适宜学生的教材或声乐曲目,使得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具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教学活动得以改善。在教材选方面可以具体针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选用。先选择一些针对性有益于学生的教材,如《音乐》,再取得一定的成效后,可以选择加入微格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作为教材指导幼师进行学习,如《音乐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循环的学习每一种教学技能,不断循环的运用每一种教学技能,不断循环的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循环的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不断循环的进步。微格教学的引入,能够很好的改善我们声乐集体课的弊端,弥补其不足,使学生对声乐课堂教学有着更加细致的认识,可以更科学的系统的规范教学技能的培训内容、培训范围以及取得的效果,让以前凭感觉的教学变得更加具体,更具有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幼师个人提升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师 弱势群体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30-01

引言

在中等职业学校,“幼师”是个特殊的专业,这个专业的中职生将会成为许许多多天真烂漫婴幼童的启蒙老师,肩负着育人子弟的重任。所以,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其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值得重视。本篇将对幼师专业弱势群体的教育与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1 幼师专业弱势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1.1 职业定位与知识储备的差距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教诸以事而喻诸德”。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是需要丰富的内涵、高尚的情操和大量的专业知识的,无论是在哪里任教,教师都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我们的中职生——曾经中考的失败者,在“学高为师”方面是信心不足的,在“德才兼备”方面是缺乏底气的,她们自身有限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会让她们对自己能否胜任“教师”这个头衔而心惊胆战。

1.2 理想与挥之不去的自卑同行

中考的失利并没有打消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很多学生非常希望在未来从业中,能有一份体面而受人尊敬的职业,选择幼师专业的学生正是如此。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从事幼教,又意味着与天真烂漫的孩童朝夕相伴,不仅有意思,也有意义。但是在该专业学生的弱势群体中,个人的家庭境遇、形体容貌、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又十分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往往是当理想十分美好时,现实又常常给予当头一棒,泛滥的自卑与追求理想的努力同行,如影随形,这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3 内向与职业要求的落差心理

弱势群体中大多数人在性格上都是内向的,有些是遗传因素,更多的是自卑造成的。而幼师的职业特点是需要教师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我,善于用夸张的形体语言来吸引孩童的注意力。在专业要求和自身性格的矛盾中,这部分的弱势群体会对自己的评价产生偏差,极易否定自己,从而丧失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1.4 女性脆弱与敏感的心理特质

我国目前的幼教行业,女性占了绝大多数,女生特有的细腻与敏感非常适合照顾和教授婴幼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弱势群体中,女性的敏感和脆弱表现得更为明显,受暗示性的心理特点也更加强烈。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女,在自我评价、学习韧性、人际交往、情感控制等方面都会有所欠缺,她们所具有的女性特质不容忽视,其中的问题更不可小觑。

2 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2.1 注重思想教育工作

针对该专业的弱势群体,学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略有调整,适当增加哲学与人生观等内容的比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充分发挥选修课和兴趣小组的作用,在学生的自由选择和兴趣引领的学习中提升自信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诉求,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准确的把握每位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

2.2 建立多元化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体系

目前,许多学校都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但大多不是专职人员,有些心理辅导教师甚至未获得任何与心理咨询相关的证书,这就使得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幼师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以女生为主,这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此特殊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更值得关注。学校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在面向全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应当针对该专业的弱势群体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中,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教师,大力开拓多格局、多渠道的心理咨询和教育方式,建立翔实的心理健康档案。

2.3 精心设计的心理辅导项目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引导弱势群体的参与,精心设计项目,把活动变成学生乐于接受并愿意置身其中的活动。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特点,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开展诸如新生适应与发展、贫困生问题、人际交往技巧、学习动力、情感与情绪处理等辅导专题。我校曾针对该专业的弱势群体设计了人生规划“我的未来我做主”、“走向成功之路”、“我是一名小老师”等主题活动,对其价值观念、人生理想、学习方法等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她们的心理起到了积极的暗示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4 建设优秀毕业生资料库

学校应当建立毕业生档案,尤其是优秀毕业生的档案资料,广泛利用典型事迹和成长、成才的经验,激励在校生积极进取、追求成功。我校的幼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一般是在本市,校企关系融洽,交通便利,信息反馈也比较通畅。我们经常组织该专业的学生到各大幼儿园前去观摩学习,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就业信心十分有效。我们还举办了优秀毕业生的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等,有针对性地为同学们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心理和行为上的示范导向。

总之,为了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能够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成为幼童们的优秀的启蒙教师,我们除了培养那些尖子生外,还需要特别关注那些弱势群体,让这些弱势“准小园丁”也能茁壮成长,学有所成,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