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MatlabGUI;虚拟仿真平台;教学可视化平台

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1]。它是以高等数学、电路原理及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为基础,同时也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是电气工程领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因此电力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2⁃4]。电力电子课程概念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这给老师讲课和学生理解带来很大的困惑,所以借助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很有必要。而传统电力电子实验教学受场地、器材、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让学生达到基本的实验目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投入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方便学生创新等优点。所以借助虚拟仿真平台来辅助课堂及实验教学会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5⁃7]。本文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以及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通过GUI输入框中数值的不同,改变电路参数,即可在界面观察对应的波形变化。同时在界面中添加不同的入口画面,可以观察仿真原理图,以及该电路的原理分析。同时,在虚拟仿真平台中加入电路的闭环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该电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8⁃9]。

1电力电子虚拟仿真平台的建立

1.1电力电子虚拟仿真平台结构

在设计GUI界面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虚拟仿真平台的结构。由于设计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电力电子课程提供一个教学和实验的仿真平台,对电力电子课程中的一些常用电路进行动态仿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电力电子课程中电路拓扑和电路实例。根据这些基本要求,并结合电力电子课程的特点,确定了虚拟仿真平台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平台包含了电力电子技术中常用电路,如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直流变流技术、交流⁃交流变流技术及PWM控制技术5个基本模块。课程的其他内容可在虚拟仿真平台的基础上扩展,因此,该平台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为了使每个模块设计更加简单,虚拟仿真平台采用了分层设计方法,将该平台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一些子模块。图2给出了直流⁃直流变流技术模块的组成框图,它包括原理分析、运行界面和实例分析三个子模块,其他模块的设计思想同该模块基本相同。

1.2Matlab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Matlab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集成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环境(GUIDE),用户可以方便地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开发自己的用户程序[10]。图形用户界面(GUI)是由窗口、菜单、文字说明、标签等控件构成。用户通过提供的控件,如按钮、滑块、列表框等可以设计出易于理解的人机界面。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必须包括控件(Compo⁃nent)、图形窗口(Graphics)和回调函数(Callback)三个部分,利用GUIDE创建GUI是常用方法之一。使用GUIDE创建GUI的基本步骤如下:(1)选择控件类型。根据预期的界面设计,选择控件类型。电力电子教学虚拟仿真平台中使用的控件主要包括按钮、输入框、标签、坐标轴及面板等。(2)设置控件属性。控件的基本属性包括字符(String)、标签(Tag)、字体大小(FontSize)、前景色(Fore⁃groundColor)等。通过设置控件属性,实现预期的功能指标。(3)编写回调函数。确定整个界面布局之后,需要编写控件的回调函数。鼠标右键单击控件,选择“查看回调”“callback”,编写回调函数。在界面设计中用到的主要函数如下:get_param(′boostdianlu/Vin′,′Amplitude′);%获取电路输入电压幅值set_param(′boostdianlu/Vin′,′Amplitude′,a);%设置输入电压幅值options=simset(′SrcWorkspace′,′current′);%指定模型从当前空间运行,获取编辑框中输入电压幅值参数sim(′boostdianlu′,[],options);%使用sim()函数使仿真模型从当前GUI函数空间进行仿真plot(tout,yout);%将输出波形绘制到当前坐标轴对象上

1.3Simulink仿真模型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功能组件,为用户提供建模和仿真的工作平台。Simulink的SimPowerStems仿真工具箱提供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与自动化以及电力电子等仿真模块,几乎涵盖所有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模块。按照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模块可以进行仿真电路的搭建[11]。以“升压斩波闭环仿真电路”为例,说明建立仿真模型的基本步骤:(1)调用功能模块。根据升压斩波电路原理图,确定所需功能模块,找到它们所在模块库。(2)创建并保存模型。建好模型后,使用Save命令保存,以便下次使用时直接调用。(3)连接模块并设置参数。将各个功能模块按照布局进行连接,并设置每个模块的参数。(4)运行仿真并显示结果。

2电力电子仿真平台实例

根据图1所示的虚拟仿真平台结构框图和图2所示的直流⁃直流变流技术模块结构框图,采用GUIDE设计各基本模块和子模块的图形用户界面,编写各控件对应的回调函数,响应用户操作。该GUI界面由主界面、原理分析界面、运行界面以及仿真模型四个部分组成。

2.1直流⁃直流变流技术主界面

主界面是访问该节的第一个用户界面,如图3所示。直流⁃直流变流技术主界面由标题和功能选择按钮组成。在主界面中列出了包括降压斩波电路、升压斩波电路、升降压斩波电路等常用的六大类基本斩波电路。每一类电路中有三个按钮,对应三个入口,分别是“原理分析”、“运行界面”以及“实例分析”。用户点击其中任意一个按钮,即可进入对应的功能界面。

2.2升压斩波电路原理分析界面

以升压斩波电路为例,当点击“原理分析”按钮后,通过按钮对应的回调函数,就可跳转到升压斩波电路的原理分析界面,如图4所示。原理分析界面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电路原理图、原理分析文字说明以及主界面按钮。学生通过原理分析界面巩固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升压斩波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当点击“主界面”按钮时即可返回图3所示的直流⁃直流变流技术的主界面。

2.3升压斩波电路运行界面

当点击升压斩波电路“运行界面”按钮后,跳转到对应的运行界面,如图5所示。运行界面由参数设置栏,波形栏以及菜单栏三部分组成。在参数栏设置需要改变的参数,分别为电压E、电容R、电感L、电阻R。在输入框中输入对应的数值可改变仿真电路的参数[12]。波形栏共有三个坐标轴,分别显示输出电压,电感电压以及开关信号波形。菜单栏包括仿真按钮和主界面按钮两部分。点击“仿真”按钮进行电路仿真,点击“主界面”按钮返回图3对应的直流⁃直流变流技术的主界面。图5运行界面通过输入框改变仿真电路参数,不用在仿真模型中双击元件改变,提高了仿真效率,同时该界面可直观地观察电路参数的改变而引起的波形的变化。

2.4实例分析电路

当点击“实例分析”按钮后,打开以升压斩波电路为基础的闭环仿真电路图。“运行界面”只是针对课本中开环升压斩波电路进行操作,而在实际工程中,几乎所有的电路均使用闭环模型,由于闭环仿真电路在课堂中不作讲述重点,学生对闭环设计无从下手,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因此,在虚拟仿真平台添加“实例分析”入口,有助于学生从工程的角度理解闭环仿真电路的设计方法,以及闭环参数改变对电路的影响。

3结语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电力电子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到处可以感受到电力电子技术的存在巨大魅力。离开了电力电子技术,我们的衣食住行、人类对大自然及宇宙的探索,都是不可想象的。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该课程是电力学、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主体之一,内容涉及面广,概念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课程。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围绕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轴心,要求教师即要抓住该课程与相关学科之间知识点的联系。怎么遵循高等职业教学规律、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用什么手段保障教学质量,又要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各高职院校不能回避又必须解决的课题,这对我们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1构建教学体系要素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职业与职业岗位十分复杂,实用性人才所涵盖的岗位群,使得社会职业岗位技术应用结构,并且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出现智能结构分化的职业岗位,依技术的不同出现了分化与复合迭加交织的状况,它们均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使之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具备应变、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技术发展的教学特色,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实践教学体系线,充分体现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教育,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2提高人文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企业在选才上更多强调人的综合素质、道德人品及创新能力。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为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需要,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中被关注的问题之一,高职教育也不例外。受教育者要有崇高的理想,了解民族、国家的历史及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具备厚实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培养他们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业务素质要求也处于动态变化中,具备适应社会的创新与创业素质。

3调整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的设定需要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新技术和新装备发展,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在以便更好地突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方法及实验技能,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设定作了一些调整,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指标,培养其创新意识。

3.1针对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内容分成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电力电子装置三个单元,电力电子装置让学生了解基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和发展方向,便于学生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进行较强的针对性学习。这样划分课程结构之后,电力电子器件主要介绍各种器件结构冷却散热措施等,单元既相对独立又有相应的内在联系,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掌握各种典型电路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既明确课程学习内容的总体框架,掌握相控和PWM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应用,又能够了解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2注重工程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基本内容之外,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还需将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是我国目前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将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所遇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介绍给学生,因此强调课堂讲授内容与工程实践的紧密关系,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再只是掌握基本原理,让学生站在工程实践的角度去看待所学习的内容就是实现工程教育的体现,而是学会如何面对工程实际问题。

4培养创新能力

电子应用技术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行开放式教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实验室场地或实验课时有限时,老师可为提供实验选题,可在课时以外开放实验室,学生也可自带课题,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训练时间。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实行开放实验室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训练实验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学校和系的支持下,组合成开放型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场地,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5培养综合能力

电力电技术课程结束后可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其标准是选题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从而更好的将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它先选修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全面地结合起来,包含该课程的主要知识,从而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直接向工程实践学习,融汇贯通,从理论知识和科研实例相结合的角度来做设计,培养学生系统的概念。体现出较新技术的发展,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装配和调试某一类型的电能变换器,接近工程实践,以实现特定的电能变换要求。把现场中的一些问题或者是老师科研中的问题让学生考虑,拓展学生自我发挥、自主创新的空间,是改变传统课程设计的模式。为今后走人工作岗位尽早的进入“工程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本书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注重了两个特点,一个是大量使用了计算机仿真,把它作为验证理论和解析模型精度的一种工具;二是本书尽可能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其变频器设计实例包含了所有的工程细节,每一个设计都可以方便地转换成硬件。此外,本书的每一章之后还附带了问题,并且标注了难度,适合作为教学课本和参考书使用。

本书共分11章:1.直-直变频器的脉宽调制技术,介绍了直-直变频器和脉宽调制技术的基本知识;2.主回路单元,介绍了主回路中开关器件和无源器件的基本概念;3.Buck变频器,介绍了此类变频器的稳态特性、瞬态特性和控制方法;4.直-直变频器电路拓扑,介绍了Boost变频器、BuckBoost变频器、反激变频器、正激变频器、半桥变频器和全桥变频器等拓扑;5.直-直变频器建模,介绍了平均模型、小信号模型以及频率响应;6.主回路的传递函数,介绍了传递函数中波特图的使用方法和各类直-直变频器主回路的传递函数;7.直-直变频器的瞬态特性,介绍了时域与频域下的响应以及稳定性;8.闭环特性和反馈补偿,介绍了补偿器的设计及其闭环特性;9.实用性脉宽调制变频器的建模、分析和设计,介绍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干扰源及其影响;10.电流型控制基础,介绍了控制基本思路、控制器设计及其特性;11.电流型控制器的采样和新控制方法,介绍了采样的影响和一些新型的电流型控制方法。

本书按照读者类型将全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1-4.涵盖了直-直变频器的静态特性及其时域控制方法,这一部分主要面对首次接触电力电子技术的学生;5-9.直-直变频器瞬态特性及其建模、控制和设计方法,这一部分主要面对有一定学术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以及相关的工程师。10-11.介绍了电流型控制,主要面对教授、资深工程师,以及学有余力的学生。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时序电路;串行序列;仿真;EDA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31-02

串行序列检测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因此,教材中对这种电路的设计进行介绍是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数字电子技术教材介绍的串行序列检测电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作者在2003年全国高校电子经验交流会上就指出了问题并提出了多种修订方案[1],该文也引起了一些老师对该问题的注意[2]。但当时论文中给出的修订方案与时序逻辑电路状态图描述不一致。同时,作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最新出版的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其中的串行序列检测电路设计仍然是采用以往教材中的设计方法,都没有进行功能验证,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本文有必要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另外,串行序列检测电路设计作为数字电子技术的一个经典实例,欠缺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串行通信的概念、异步串行通信帧格式概念、串行通信的检测和同步问题等。作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查找资料熟悉上述基本概念,然后设计串行序列检测电路,掌握上述基本概念后,个别同学自己就会发现以往教材中设计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执行多年,效果很好。

一、传统串行序列检测电路仿真

大多数数字电子技术教材都是设计了110或111的串行序列检测电路,多数教材中得到的111序列检测电路(要求检测到连续的3个1时输出Z=1)如图1(a)所示,利用MaxplusⅡ仿真的结果如图1(b)所示。图1(b)中箭头表示在CP的上沿检测串行输入X,检测到第一个有效的1时进入01,检测到第二个有效的1时进入11状态,此时输出Z在检测到连续两个1时输出变量Z就1,显然与设计命题要求不符。其他序列的检测也有类似情况,即不是在有效的检测时刻输出1。

二、改进的串行序列电路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3]中提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分别给出了Mealy型和Moore型状态图,这样可以得到正确的设计电路。但这种方法的状态图与传统时序逻辑电路状态图不一致。传统状态图是反映时序逻辑电路状态转换规律及相应输入、输出取值关系的一种图形,在状态转换图中以圆圈及圈内的字母或数字表示电路的各个状态,以箭头表示状态转换的方向,相应输入/输出标注在转换箭头上,图2给出了传统的两状态变量的部分状态图。本文根据串行序列检测的特点,即输出是由检测状态S确定的,当检测到有效序列,无论下一个串行输入X为0还是为1,都输出1。则可以将状态图表示为如图3所示的传统形式,进行可重叠序列检测,图4是医电93班吴鹏同学按照改进方法设计的111序列检测电路及仿真结果,由图4(b)可见,只要检测到有效数据串就输出1,结论完全正确。

三、实例安排顺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这一实例所有教材都是安排在基于触发器的时序电路设计部分,因此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最近几个学期在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寄存器等所有知识介绍完之后,让学生开始查串行通信资料、做序列检测电路设计、仿真验证电路功能,并做PPT在课堂上介绍。多数学生对串行通信概念、帧格式、波特率、帧同步等问题都介绍的比较清楚,个别同学对序列检测电路还设计了几种方案,其中包括了参考文献[1]中提到的用移位寄存器、输出与检测时刻同步等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路,部分学生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热情,对数字电子技术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建议各教材在补充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将这一实例放在时序逻辑电路一章的最后,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即使再多教材使用了再久的实例,也需要进行实践检验;建议教材中基于触发器的时序电路设计步骤中,应该增加“电路功能验证”一步,如果有这一步,就可以避免之前教材所设计电路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宁改娣,杨栓科.串行序列检测同步时序电路设计探讨[C].全国高校电子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3.

[2]陈文楷等.讨论式教学方法如何引入课堂[C].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会年会,2005.

[3]张克农,宁改娣.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开设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为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平台课程设置,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可分为6个模块,如图1所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的理论教学环节中,

第一部分,先介绍汽车电子的基本概念,回顾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通过实例分析介绍汽车电子对汽车安全与节能的影响,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讲述汽车电子与电力电子的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器件。包括光电、霍尔、电阻等各类传感器,常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单片机选型及选用依据,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交直流电机、电磁阀等执行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第三部分,在以上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汽车变速器电控、ABS系统、动力转向电控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控系统开发遵循的标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法,特别强调目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V流程开发模式。

第四部分,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运用。本门课与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汽车电子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省去了传统以发动机作为主导的汽车动力系统控制部分,强化了电驱动系统的匹配与设计部分。该部分内容除了包含对于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方法和匹配规律的介绍外,还增加了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的一般方法介绍。

第五部分,介绍汽车电器系统,包括汽车仪表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电动门锁系统、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电动座椅、车载空调系统、车载音响系统、车载电视娱乐系统、车载无线通讯系统、电子导航与全球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载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部分是课程的最后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可靠性的评价标准和一般的故障诊断方法。

以上六部分构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实验和课程设计两种方式。实验课作为学生在校内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我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实验课的设置上,主要分为5个部分,如图2所示。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和实验课程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综合起来,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汽车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主要结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台课的知识,以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作为设计目标,让学生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

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来说,涉及到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单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而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也很难清晰勾勒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因此本门课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的动画及示意图等来展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教学的内容直观清晰,易于理解。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外,还采用了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现场教学即依托我校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到工程中心参观现场演示,并试用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实验样机。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汽车电子的功能及开发有更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中以汽车电子产品的项目开发作为主导。例如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这部分内容讲授时,可自始至终以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变速器控制单元作为对象,从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方案论证,到中间环节的样机开发、功能验证,再到最后环节的样机标定、测试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通过这样的讲授,学生对汽车电子的感性知识加深,在理论学习中的目的就会变得明确,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三、“汽车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突出“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改革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校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而由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的本科生,选课人数基本维持在40~60人范围内,这样的人数规模便于授课教师进行小范围内的专业指导,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提出了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与专业论文撰写相结合评定的方式。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还在于,其他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都是最终给定一个独立的成绩,而作为专业选修课,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成绩只是最终成绩的其中一部分。

目前该门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课程设计占30%,专业小论文占40%的比例权重进行成绩的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本门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专业小论文作为考核的主要部分,在撰写过程中,授课老师首先利用2学时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科技论文撰写的培训,而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根据各自分配到的科技论文主题进行文献的检索;学生分成了3至4名成员一组,选择关于汽车电子的主题项目,可建议主题为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汽车防抱死ABS系统设计、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设计等,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主题。给定主题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提交科技论文,并以学术会议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自由根据报告者的内容提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该部分成绩可以当场给出,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给定的成绩能够实现主观与客观兼顾的效果,令所有同学信服。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