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中采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采购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有重要的份额,采购成本的高低对企业产品的定价以及后续利润的获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采购是企业的成本中心,有“利润杠杆” 的效应。采购不仅仅是一个企业部门简单的购买决策,已经是集团化企业的战略决策。集中采购是国有集团化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一、国有集团化企业集中采购模式的必要性
(一)原有采购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目前,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国有集团化企业的采购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竞争的需要,采购模式转型势在必行。
(二)采购的“利润杠杆作用”
采购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很大的百分比,一般来讲,可以达到成本的60%。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压缩采购成本就是在创造企业利润。转变采购模式,有计划和有效率的组织采购活动,降低采购成本,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二、国有集团化企业集中采购的优点
(一)规模效应
相比零星的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明显更具有规模效应,它将企业下属单位的同类采购计划整合,在采购过程中的规模优势更加突出。为了获得大批量的采购订单,供应商会在产品价格和质量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和改进,从而有利于减少企业的采购成本。据相关数据统计,企业集中采购要节省约10%的资金,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充分的发挥了采购的“利润杠杆” 作用。
(二)品牌效应
大型国有集团化集团的采购量往往很大,很多甚至占有行业垄断的地位,它的集中采购所形成的规模优势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因此,对于很多投标厂商来讲,其品牌的影响力巨大。依托于集团企业的品牌效应,国有集团化企业的下属单位在采购过程中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获得更加优质的产品。原因是国有集团化企业的集中采购过程往往更加公平、严谨,采购量也很大,许多供应商都愿意在产品价格上让步,以期和企业长期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
(三)经验效应
首先,根据以往成员企业的采购经验,集中采购部门可以对成员企业的采购信息和主要供应商的投标信息进行总结归纳。这些宝贵的经验信息可以为之后企业集中采购和下属单位采购提供采购依据和协商谈判的资本。举一个例子,假设笔者所在国有集团下属单位要急需采购一批办公设备,而直接采购厂家只有一家。直采厂家掌握了企业急需更换办公设备的信息,有意提高了设备的价格,这时企业就处于了不利地位。但是一旦企业采取集中采购的采购模式,就可以利用企业集中采购的经验互享优势,从其他单位调来该供应商以往投标的信息,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对该供应商的投标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这样一来,由于已经掌握了供应商的利润和成本结构,在和直采厂家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做到成竹在胸、游刃有余,获得最理想的采购价格。
其次,集中采购部门成立以后,会逐渐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适合本企业采购工作的采购程序。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以往下属单位分散采购过程中出现的招投标程序不合理等问题,从而有效的预防采购过程中不公平和投诉的现象,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采购“寻租”的发生。
(四)成本效应
资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集中采购可以有效的降低积压成本,加速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活力。相对于分散采购而言,集中采购在降低成本上有很大优势。首先从物流、库存、人工和管理等成本来看,由于集中采购将下属单位的同类采购订单整合,统一采购,减少了采购的次数,因此,可以有效地减低企业在物流、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其次,从采购价格来看,由于是集中采购,企业每次的采购订单量比较大,而且一般都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采购程序比较公正合理,订单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很大,因此,企业在协商价格和谈判过程中具备更大的优势,可以有效的降低采购价格。从以上两方面来看,集中采购在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计划采购 优化 降低成本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404-01
引言
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管理和采购成本管理中做足文章,首先从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低成本,高利润的优化发展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发展中,现代化企业的采购管理日显其重要性,—般的采购方式无法适应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需要。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人手,从采购方面实现优化管理,从而降低企业发展的基本财政成本,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企业本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经济成本的降低更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的巩固。那么。采购就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首要环节。比如企业生产材料的购入,基本生产设备的购入等等,都离不开采购这一环节,采购环节的优化管理,就有利于降低企业经济成本的投入,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济基础,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创造更好更优厚的发展条件。
一、现在企业发展中采购的现状
当前,企业在进行采购时,企业中负责采购的相关部门经理人员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喜欢以个人的偏好选择商品质量低劣,商品价格低的物资供应商进行合作。这样,在大量商品购进的同时相关采购人员可以从供货商处拿到相当数量的回扣;从边缘供应商处购货,但他们的质量、可靠性和交货表现都不是太好;从要价稍低的远距离供应商那里购货,尤其当运费不计人货物的成本时;从那些低工资率国家的供应商处购货;从那些由于技术和系统投资不足而享有较低的间接费用的供应商处购货;从只拥有有限工程和技术资源的供应商处购货等等。这些做法可能会降低购价(购价是用于衡量采购业绩的量度),但却会致使企业在现行的采购方式进行时,发生高额的成本。执行这些作业的资源成本被隐藏在大量的问接费用成本库中,并且按照单位水平的动因(如材料费用、直接人工和机器工时)分配给产品,从而不能正确管理产品成本。
从企业生产的本质来说,上述的采购形式容易是购进的大量设备在质量上和售后服务上产生很难解决的后患问题,这在有形的低成本采购中产生了无形的高成本采购,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降低生产效率而持续降低利润的无穷隐患。
上述晴况表明,在采购方面看的不仅仅是价格单方面的问题,在对采购经理的看法和工作表现也不仅仅以初级价格成本的高低来进行衡量,最好的供应商是以最低的总成本交货,而不是价格最低。在购买的材料方面不仅要看到价格的优势,还要从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来综合考量,企业与每个供应商合作的总成本,包括订货成本、接收成本、检验成本、储藏成本和售后服务等其他与购买相关的战略成本。从一个“理想的供应商”处购货,可能购价会稍高一点,但不会再发生其他的购买成本,相反地,一个低价格供应商,所有的与“理想供应商”相关的要求他都无法满足,在其购买项目中可能会发生许多其他的成本。
采购本来就是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商业行为,要使计划采购实现采购中的优化管理,达到企业和供应合作商的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就应该彻底抛弃传统采购模式。传统的采购模式有六大问题:一是供需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互相封锁,采购成了一种盲目行为;二是无法对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期进行事前控制,经济纠纷不断;三是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四是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五是利益驱动,暗箱操作,舍好求次、合贱求贵、合近求远;六是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脱节,增加库存,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模式,用双赢采购的原则指导企业采购实践,实现计划采购的管理优化目标。
二、如何实现优化采购管理的采购策略
(一)计划采购战略的实施
优化采购目标:运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系统来实现管理手段,并对采购进行监管。以具备高素质的采购职工人员为基本因素,参照国际上先进的采购管理水平,实现集中采购、同步采购、实现双赢等为战略的多种采购手段,在产品开发、质量、价格、物流四个方面实现最佳采购供应链,用产品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用合理的价格、最低的储备和运输成本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采购总成本模型
总成本建模是公认的非常重要的采购技能之一,其重要性对所有的产品都是重要的,任何一个正确采购决策不只是单纯考虑商品的采购价格,建立采购总成本模型,所包含的因素除了价格外,还要考虑运输费用、质量成本、库存维护成本等。
在计划采购总成本建模中,采购管理者首先应当考虑的是采购品种的分类,即找出占80%采购成本的20%核心A品类,考虑这类材料采购的数量、需求、规格、定价、供应商等采购管理类别,重点选择该类品种开展工作,建立供应商名单,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通过深入分析原材料的供应市场,全面收集供应商的数据信息,初步拟定原材料的供应商名单,并通过数据分析,检验、调整和比较行业采购成本数据和绩效表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采购策略。总成本建模是计划采购中最重要的组织能力,对采购过程的一切活动,从制定战略到简化设计、改善供应商的成本和降低采购成本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和维持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计划采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采购和供应双方共同努力寻找节省资金的机会,这将比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努力都更为有效。通过总成本建模,双方通过识别成本要素和驱动要素可以使共同的努力集中在某些关键的环节。创建采购战略,就是与供应商一道来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在双方的关系发展创造长期价值而努力。
关键词:药品价格;招标;人机对话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0102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已经在我国实行了15年,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对降低药品价格虚高,遏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以及规范药品流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国各省、市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安徽省的“双信封”模式。许多同样采用双信封招标的省份也在安徽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各省份的不同情况进行了修改,使双信封模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湖南省在2015年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也根据自身情况对双信封模式进行了改良,在商务标的评标过程中采用了“人机对话”模式。通过该模式使药品价格得到大幅下降。本文试图分析“人机对话”模式的特点,以期为完善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1 “人机对话模式”
根据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公布的《关于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议价谈判与竞价药品报价相关事宜的通知》中的要求,在湖南省2015年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实行议价药品人机对话价格谈判。简单来说,企业在通过技术标的评审后,要在给定的时间内,两次登陆湖南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对专家给出的议定价格进行确认,若企业报价低于专家价格则直接中标;若高于专家给出的价格则需要通过人机对话与专家进行议价。议价的专家共有60名,据称都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医药行业背景的医学、药学专家。专家给价需要参考湖南省2010年药品招标采购的中标价和周边六省的平均中标价。
2 人机对话模式的特点
2.1 技术标与商务标的投标分步进行
在一般的双信封制度中,企业需要一次性提交技术标和商务标,而湖南此次招标则是将技术投标与商务投标分步进行。招标部门需要先将竞价药品按照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等划入不同评审组,技术标评审按照不同评审组,对投标药品的临床疗效、以往配送情况、质量层次、销售规模和市场信誉等指标,进行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评价,根据得分从高至低,确定产品是否进入下一轮商务标综合评审。在对技术标的结果进行公布和解密之后,企业再根据其在技术标上的评分确定在商务标上的出价。
由于企业是通过技术标结果的公布与解密先知道其在技术标上的评分,为确保竞争力,得分较低的企业为了中标必然会在商务标中给出更低的价格。显然,这个设计是降低药品价格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从制度层面使企业更加倾向于压低自身产品价格以保证中标。
2.2 商务标价格由专家代替竞争企业给出
在以往的双信封制度中,在进入到商务标的评比之后,药品招标采购部门仅需要根据企业的报价进行选择。而在此次湖南省的招标中,商务标不再仅仅是企业竞争的舞台,而是企业需要与药品招标采购部门的专家通过医药集中采购平台进行谈判,企业报价必须低于专家报价方可中标。
这种方式是将原先的“买方拍卖”模式变为了“买卖双方议价”模式,在供方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买方的价格谈判。由于在一般招标采购环境下部分药品可能存在串标情况,会使中标价高于合理水平,而通过买卖双方的议价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且使价格较好反映出药品的使用价值。
3 人机对话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
3.1 药品价格下降明显
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在官网中的结果显示,在11296个中标品规中,大部分的价格同比下降20%-30%,而即使是受冲击较小的原研药和首仿品种的平均降幅也到达了10%―15%。可以说通过人机对话模式,让有经验的专家承担给价议价的任务,根据临床的实际需求和疗效来给出药品的参考价格,非常明显的降低了药品的价格,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3.2 部分原研药价格回归正常
湖南本次招标中,部分原研药降价幅度较大。虽然在技术标的评价中,原研药依然有一定的加分,但在商务标的评标中,通过人机对话模式对部分原研药进行了大幅度的砍价。部分原研药在湖南给出的拟中标价与安徽的中标价对比如表1所示。
3.3 部分药品面临区域性的可及性风险
在此次招标中,也有部分企业由于无法承受专家所给出的价格导致弃标。部分企业由于给出药品价格过低导致了报复性弃标,也有一些知名企业为了保持全国售价的同一,防止其他尚未开展新一轮药品招标的省份参照湖南省的价格而不得不弃标。此外,部分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品长期面临降价的压力或维持现有价格,使得企业生产该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部分品种甚至由于发生亏损而不得不减产停产。在湖南省此次招标中,价格是关系到企业是否中标最重要的因素,一些企业因议价过低而被迫放弃市场。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某些品种的区域性短缺,使药品可及性面临风险。
4 建议
4.1 注重专家的资历和增加给价专家的数量
由于在商务标的评标过程中,专家的给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也就对专家的资历及经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操作中需要明确选择专家的标准,以确保进行给价的专家对临床使用或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有丰富的经验,使给出的价格科学、合理。此外,目前进行给价的专家有60名,他们需要在三天内对上万种药品进行给价,其工作量之大和工作难度之高可想而知。因此可以考虑在保证专家资历的基础上增加给价专家的数量,降低专家的工作强度,保证所给价格的准确。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给价依据
目前专家给价所参考的是湖南省2010年和周边六省的中标价。若以该标准作为给价的参考,虽然短期内能使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但也会使药品价格无法反映药品的供求,并且长期来看会损害企业的合理利润,使企业难以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给价依据,使药品的价格能够反映市场的供求以及药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可以考虑将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给价的依据之一,并让专家在给价时有一定的合理浮动区间。
在目前的制度下,为确保企业有还价空间而给予企业两轮出价机会。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专家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给价并没有明显差别,对企业所提出的申辩理由未给予充分重视。这显然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未来的招标模式改革中,需要更加重视企业所提出的申辩理由。可以考虑由不同的专家分别进行第一轮和第二轮给价,使所给出的价格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维护企业创新与研发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4.3 考虑带量采购和回款速度
“招采合一,量价挂钩”让企业通过薄利多销,在有效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还可确保中标企业的合理利润、降低中标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将药品交货验收合格后的付款、回款速度作为省级招标中考虑的要素,以降低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从而更科学合理的降低药品价格。
参考文献
[1]陈永法,张萍萍,邵蓉.国内外药品招标采购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3,10(5).
[2]颜建周,邵蓉.“双信封”制度对我国基本药物质量的影响分析[J].齐鲁药事,2012,31(1):5153.
[3]禹思安.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现状调查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1、上海药店连锁势在必行
据上海市医药商业协会统计,上海现有药品零售企业1440家,已连锁的有28家,共有门店902家,其中最大的医药连锁企业是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门店67家;最小的医药连锁企业仅有8家门店。
有关专家预测,未来2~3年之后,将会有70%以上的药店纳入医药连锁企业的轨道,同时医药连锁企业在不断调整中,逐渐向经营各种品牌的单个或几个品类医药商品专业店形式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作准备,准备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5~10个年销售额达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年销售额达20亿元的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努力使这些企业的销售覆盖全国70%的市场。医药零售企业实行连锁化,用5年时间扶持10个国内外知名的医药连锁企业,使单个企业拥有网点超过1000个。
2、“连锁”冲进医药零售业——三大优势欲破三大瓶颈
(1)、医药连锁能够在药品零售市场上异军突起,确实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质量保证体系有严格的要求,而连锁店统一的配送和服务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一要求,增强顾客心理上的安全感。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济生女士表示,零售业务一直是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软肋,但作为北京市第一家获得GSP(即《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公司在进货、销售、运输、存储及售后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跟踪和控制,药品的质量有严格的保证。与崇远投资经营公司合作后,利用它比较完善的医药零售网点资源,公司在零售业中的地位将很快得到提升。陈济生表示除了像千芝堂、万泉堂、长春堂等老字号药店继续保留品牌外,其余的将统一装修,统一服务,统一进行配送,开拓连锁品牌。
其次,连锁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国家规定零售行业的毛利润是15%,加上批发商所给的折扣,一般毛利润为25%。连锁经营由于实行统一配送,建立自己先进的物流配送中心后,可以降低进货成本,从而拥有更多的降价空间。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原来的配送中心在完成其批发业务后已基本饱和,现在该公司已经和通州区政府签署协议,准备在通州建立新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配送需求。
三是随着非处方药比例的不断增长,市民开始逐渐养成到连锁药店或者医药超市买药品的习惯,连锁药店可以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形式、全新的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连锁店打破传统药店的柜台式摆放,实行开架服务,努力创造“购药是享受”的氛围。同时,连锁店在提供新的服务,如电话购物、代客煎药、送药上门等服务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有关专家预测,未来2年—3年之后,将会有70%以上的药店纳入医药连锁企业的轨道。
(2)、三大瓶颈亟待打破
与其他业界连锁红红火火的现状相比,医药连锁显得比较落后。虽然医药零售要走连锁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但是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现在发展医药连锁仍然存在几大障碍。
一是人们在心理上还习惯于在医院进行医药消费。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依赖医生的指导进行消费,自己对服药缺少必要的常识,而传统的药店又基本上没有医生坐堂,迫使人们上医院购买非处方药。而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虽然连锁医药正在积极营建新的医药消费理念,如把连锁店开到社区,由专业医生坐堂供顾客咨询等。随着非处方药比例的增大和连锁药店价格吸引力的增强,新的消费习惯也会渐渐养成,但是培养成熟的顾客群还需一定的时间。
二是医药行业的行业壁垒导致行业准入相当困难,社会闲散资金难以进入,而原有的企业又缺乏自我更新和扩张的资金。这直接导致了现在医药零售企业规模小、管理落后等问题。在2000全国连锁业百强企业中,医药连锁只占3家,销售额仅占连锁销售总额的1.4%。而在国际上,医药连锁已经初具规模,如美国10家大的连锁药店占据药品零售市场50%的份额。按照我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2003年1月1日之前,药店将向外资开放,到时候如果国内医药连锁在规模上仍然缺乏和外资抗衡的实力,医药连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是从业人才的紧缺。新《药品管理法》将在今年12月1日正式生效,按照新法,每家零售药店或批发企业,必须配备1名或者1名以上执业药师以供咨询。我国目前共有药店12万多家,而通过考核的从业、执业药师仅1万余人,以每家药店两个执业药师轮班休息计算,目前执业药师的缺口为20余万人。由于对执业药师的参考资格有严格的限定:除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可以立即参加考试外,大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工作3年,中专毕业生工作7年后方可报考,因此填补这个人才缺口也需要一段时间。
3、连锁药房发展要抓住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医药零售业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连锁药房这一医药零售业正逐步在国内各城市兴起。
长期以来,由于资产所有权的分割和观念的束缚,零售药房分块现象十分普遍。每个城市尽管有众多的零售药店,但是分属于不同的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对零售药店的管理要求和发展期望不一,使得医药零售总体发展不快。体制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成为连锁药房出现的基本条件。以产权为纽带,以资产关系为为基础,能够让过去的桎梏成为今天企业联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可见产权制度改革为连锁药房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难得的机遇。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物质商品的日渐丰富多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零售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点的拓展,客观上要求零售业采取新的零售业态来适应这一变化。连锁形式的各类零售商店,既能为百姓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又有利于零售企业通过批量组织货源降低成本、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零售连锁业的迅猛发展,为医药连锁药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医改为零售药房,特别是连锁药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医药企业自身发展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集团化、制等形式的出现打破了过去按地域行政区划设立的医药流通格局,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观念正随着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医药零售行业早已打破了过去那种国有医药零售一统天下的局面,各行各业各种经济成分将开办药房作为投资的首选目标,想方设法进入医药零售业,这也迫使许多医药企业纷纷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进行批零分设的改革。利用原有医药零售网点的基础建立连锁药房,这既成为医药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热点,又形成这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医药零售市场今天激烈的竞争局面和明天发展趋势下,连锁药房这种新的零售业态必然对单个零售药店产生冲击。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产权为纽带,以资产为基础,将分散的零售药店联合起来,组成连锁药房,协助政府规范医药零售市场,迎接医改后对零售药店新的要求:将分散的国有资产集中成为统一管理的有效资产,变存量为增量,才能使国有资产在今天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值增值,不断发展壮大。选择能够胜任连锁药房领导工作的经营者是非常重要的。
连锁药房不同于一般单个药店,由于连锁药房所属门店分散在城市的不同领域,工作联系面广泛、企业管理幅度大、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这就要求经营者根据城市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加以统一管理,必顺按照连锁的自身要求和零售药房的行业特点去开展经营工作。作为全新的医药零售业态形式,必须在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框架、经营管理方式、质量控制、核算形式、价格管理、激励机制、服务措施、信息沟通与传递、职工教育和培养等方面有一整套经营思路。因此,连锁药房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敢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善于综合协调的组织能力、精于内部沟通的管理技巧和富于基层实践的工作经历。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是连锁药房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4.深圳居民在医院开方抓药的习惯已成过去,从调查中看,88.6%的消费者通常在连锁药店取药,在医院取药的占47.3%,在诊所和商场超市分别是10.8%、10.2%;而其他个体药店由于各方面条件不足及自身缺陷已远远落后于连锁药店,只占7.2%。
二、市场运作模式
1、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网上订货-->系统自动查询-->采购系统
>物流配送系统
2、物流配送运作模式
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配送,华东地区客户网上定货确认后,即送货上门。
3、医药广场内部运作模式
(1)、超市化医药自选商城
(2)、仓储物流配送基地
4.前期建设
1、一个网站--医药采购网(.CN)作为电子商务平台
2、一个公司--上海医药广场华东医药采购中心作为样板医药商城和华东地区的仓储配送中心。
3、多份合同--与多个医药制造商签定合同,建立供应关系。
5.公司整体框架
上海医药广场
南京医药广场杭州医药广场苏州医药场……..
三、市场定位
1、集散地定位
要像浙江义乌、武汉汉正街一样,把上海医药广场华东医药采购中心做成华东地区第一大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集散地。
2、品牌定位
提到买药就想到上海医药广场,就像提到买书就想到上海书城一样,让华东地区的医院、药房、病人牢记其品牌。
3、规模定位
要像家电连锁巨头“国美”“苏宁”一样,年销售额几十个亿并以每年数十家的速度向全国扩张。
4、渠道定位
把上海医药广场华东医药采购中心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医药和供应商,改变以往药厂--医院或药厂--药房的传统的“单对单”的流通渠道模式,建成医药制造商--华东医药采购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医院或药房的“多对一/一对多”的新的渠道模式。
四、目标客户市场
医院采购
病人自购
药房采购
家庭医药采购(常规药品和保健品)
五、竞争优势和卖点
1、基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加快信息流和物流,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既降低了采购成本,又扩大了销售市场。
2、药品价格低,具有价格优势,降低了老百姓的看病成本。
3、电子商务公开采购,根治了医院药品采购中的腐败问题,扭转医药企业营销中的不正之风。
4、质量有保证,华东医药采购中心一律从正规药厂进货,有自己的商业信誉。
5、超市化营销,医药上架,顾客自选,改变传统的百货商店的经营模式,让顾客真正享受“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
六、公共关系战略
与中国政府合作开展医院医药公开采购的“阳光工程”从根本上遏止医院医药采购中的腐败问题,降低采购成本,为老百姓谋福利。
七、股本结构
政府出资20%
企业联合出资80%
上海市政府出资20%,上海几大医药巨头共同出资80%,2003年1月1日后,可以引入适当外资,即组建一个由上海医药企业主导,应用外商管理经验,并且具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八、资本运作
1、参股、控股大型连锁药房,整合现有的医药零售终端,使华东医药采购中心成为其稳定的供应商。
2、从现在起经营1-3年,精心打造医药制造商--华东医药采购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医院或药房的供应链体系,引入外资使前期资金投入溢价升值后成功退出。
3.争取借壳上市,进行再融资而资本扩张,溢价收购原有公司资产,使公司资产保值增值。
九、连锁化经营
1、华东医药采购中心先以华东市场为主,进而向全国扩张,以大中城市为中心,进而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成为全国各大中小医院、药房的最大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的连锁供应商。
2、当前,主攻华东地区市场,以上海为龙头,以医药广场的形式,向苏州、杭州、南京等中心城市扩展,既建成苏州医药广场、杭州医药广场、南京医药广场等,以华东地区的医院、药房为主要目标客户,发展供应关系,同时兼营面向病人、家庭医药采购的业务。
十、超市化营销,大卖场管理
1、医药上架,顾客自选,购买模式与超市相似。此种购药的方便和自由,可以把当前各药房封闭型的模式,转变为面向顾客的开放型模式,极大的便利顾客选购。
2、网罗全国各大知名制药商产品,做大规模,采取“天天低价”策略,开展多种促销方法,吸引人气,做成医药零售行业的“家乐福”“麦德龙”。
十一、市场机会和不利因素
1、市场机会:当前,大中小医院星罗棋布,社区医院方兴未艾,医药零售终端也遍地开花,但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规模效应并不明显,医药采购成本过高,迫切需要整合现有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流、物流系统,来提高运营效率,本商业计划中的基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系统的华东医药采购中心恰好能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处于边起步、边摸索阶段,因而在采购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客观上要求建立完善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构建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思路。建立政府采购资金集中收付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以公共财政和效益财政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效益和防范风险为目标,以资金控制为核心,以预算管理和全程监督为手段,实行政府采购资金的财政统一集中收付管理。其运作要点可概括为“设立一个专户,实行两个分离,强化三个控制,建立四项制度”。
1、设立一个专户。政府采购资金收支都由设在国库或国库指定银行的账户反映,各单位和部门的政府采购资金收付都通过这一账户集中办理。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政府采购支出一旦发生,采购资金由国库单位一账户直接拨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工程承建单位,不存在现行分散支付制度下层层转拨、多个环节转账的问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职能的需要,在财政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自选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必须经政府采购机构公开采购,其资金由国库集中支付。这样,资金是部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改变,仅仅改变了采购方式和支付方式而已。
2、实行两个分离。(1)政府采购资金与业务经费分离。预算单位的人员工资由财政直达个人账户,业务经费由财政划拨给预算单位自行支付,或通过会计结算单位自行支付,或通过会计结算中心集中管理。改革过去采购资金与业务经费混为一做的作法,将现行财政支出中用于单位或部门的设备购置、会务、房屋修缮、车辆购置和维护、社会保险等专项资金分门别类地从总预算中单独编制,不再搞条块分割,将资金纳入政府采购专户,由国库集中支付。(2)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分离。改革过去部门上报采购计划,财政预算部门审定计划的作法,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分开,预算部门只负责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不管政府采购预算执行;预算执行部门只按照政府采购预算具体执行。这样各司其职,才能保证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公开性,提高政府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3、强化三个控制。(1)强化预算控制。在政府采购预算执行中,严格按政府审查批准的 预算组织实施,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变更采购项目。预算安排的政府采购收入计划也必须 确保完成,不得随意减免,无政策原因不得少收。(2)强化资金使用控制。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采购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按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程序规范化动作,对采购资金的拨付、使用、清算全过程进行监控。除了特殊用途外,采购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3)强化项目决算控制。严格控制采购项目的支付进度,在采购项目决算未经财政部门审计确认之前,付款进度不得超过合同的75%。采购结束后,采购单位应及时办理项目决算,交财政部门(或中介机构)审计后行文确认。据财政部门审计确认的决算支出,留足质保金后方可付清项目余款。凡未经财政部门审计确认的决算支出项目,一律不准结清采购项目款。
4、建立四项制度。(1)建立预算编制制度。财政部门在编制政府预算草案时,应单独设立政府采购明细预算,以增强对单位执行政府采购的约束力,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发挥其规模效益。政府采购的执行时间由财政预算部门根据预算情况确定。(2)建立项目审批制度。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向财政部门提交年度采购预算计划,财政部门再根据资金支付能力,区分轻重缓急,提出审核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3)建立操作控制制度、通过明确的操作管理程序,在预算、采购、付款、核算、决算的各个操作环节,财政、单位、采购中心、国库之间实行相互牵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防范违纪违规风险的发生。(4)建立项目会计核算制度。为考核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监督采购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应对政府支出进行单独核算,以节约采购成本,减少财政性支出。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政府采购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相关的配套改革,以保证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