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中采购的定义

集中采购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中采购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集中采购的定义

集中采购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库存;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数量折扣;最优批量

在经济活动中存储问题是最常见的现象。如工厂需要定期的购进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将其存放于仓库里以供日后的生产所用;商品流通企业其进货与出货的过程中也有存储的过程;水库雨季蓄水,以在旱季的时候用于灌溉和航运等等。但不论是对原料、商品还是水库的蓄水,在存储的过程中,都需要我们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从而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如果仓库中存储的数量过多,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还增加了用于存储的费用。例如原料、商品等可能会因为长期的贮存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形成浪费;相反的,如果存储量太少,又将导致出现需要经常采购和进货的状况,这样又会无形的增加劳务、交通、手续及通讯等费用的支出,次数越多,其开支也就越大,必然会造成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库存所具有这种两面性,使得库存量的合理控制对企业的生产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保证商品的销售需要;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商品的库存量,降低库存对资金的占用,减少对场地的占用,从而降低经营的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

一、经济订货批量概述

经济订货批量(EOQ)是指将存货维持与订货处理相结合起来从而使成本最低的补给订货批量。具体地说,平均存货量等于订货批量的一半。因此,商品的订货批量越大,其平均存货量也就越大,同样的,每年用于维持的成本也就会越大。但是反向的,订货的批量越大,每个计划期内需要订货的次数就会越少,随之订货的总成本也就会越低。根据这一情况,就需要我们把订货批量进行公式化以确定精确的数量,以此,使得订货、给定的销售量和维持的存货的总成本是最低的。

二、经济订货批量基本公式

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是在假设全年的需求与成本是相对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EOQ是根据具体的单个产品来进行计算的,所以,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公式中不考虑产品的联合订货对其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经济订货批量计算原理用下图表示出来。

如图所示,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是用来计算持有的库存的年成本与订货成本总和的最小的订货批量。其中年持有成本的量是等于库存的平均持有量和单位年持有的成本的积;而年订货成本则是由订货的次数和各批次订货的成本的积。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成立的假设条件有以下几项:

(1)库存系统的需求率是已知,并且需求率均匀为常量;

(2)单独一次订货的量没有大或小的限制;

(3)采购和运输上没有价格折扣的存在;

(4)订货的提前期为已知的,而且是个常量;

(5)订货费用与订货批量无关,只与订货次数相关;

(6)库存所使用的费用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

(7)没有缺货的现象存在;

(8)货物的补充率为无限大,且订货均为一次付;

(9)有固定量的系统。

我们对参数进行假设:Q:每次订货的量(件);P:货物单价(元/件);F:每件存货的年保管费用占其价值的百分比;D:库存产品的年需求量(件/年);C:每次订货的成本(元/次);K=PF:每件存货的年平均库存保管费用(元/件・年);TC:每年总成本。在以上的假设条件之下,由于订货周期T是个变量,所以只计算一个周期内的费用是无意义的,我们需要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存储的总费用,即:TC=CT+I/2QPF=CD/Q+1/2QK;用求最小值的方法可得:经济批量

1.订货费用

订货费是指的在订货的全过程中为了订购物资补充库存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其中包括有订单手续费、通信费、招待费等。其特点是,每订一次货只发生一次的费用,即订货的费用只和订货次数相关。

2.存贮及其他费用

存贮中的使用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存贮费,即用于支付货物所占用资金应付的利息以及用于仓库、货物保管、货物损坏变质的等状况使所支出的费用;(2)订货费,即用于订购的费用以及货物的成本;(3)缺货费,即在存贮供不应求的状况下所引起的损失,例如因此而失去的销售机会、停工待料的损失和不能按期履行合同所缴纳的罚款等。

在确定存贮的策略时,应该首先把实际的问题抽象为数学的模型。在形成模型的过程中,将复杂的条件都尽可能的加以简化,模型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本质就行了。然后在对模型用数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从而得到数量的结论。这以结论是否是正确的,还应该拿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如得出的结论与实际不符,那么还应该对模型进行重新的研究和修改。在某些时后,存贮的模型还不能直接的运用,必须将其与商品的适销状况、市场的需求量的预测、政策的要素变动对模型的影响、商品的经济寿命周期等相互结合起来,对原来的模型中的购进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三、EOQ延伸

为了刺激消费的需求,从而激起更大的购买行为,供应商常常会在顾客到达或超过一定的采购批量值的时候向其提供一个更为优惠的价格。这就是我们将要提到的数量折扣。数量折扣可以通过基本的EOQ公式进行处理,它按照与给定的数量相关的价格来计算其总成本,从而确定其相应的EOQ值。

价格折扣的存在对于供应厂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他们的生产批量大,其生产成本必然低,随着销售量的扩大可以为他们占领市场,从而获取到更大的利润。而价格折扣对与销售的一方是否有利,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在有价格折扣的条件下,由于每次的订购量增大,而订货的次数相对的减少,使得年订货的费用降低。但是由于其订购量的增大,将会导致库存的增加,从而造成用于维持库存的费用增加。我们应该看到按数量折扣来进行订货的优点在于其单价较低,使得年订货的成本较低,同时能够使缺货较少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装运的成本,而且能有效地对抗价格的上涨。但其缺点却是会增加库存量,提高储存的费用,使存货的周转变慢且货物容易陈旧。那么我们要不要接受价格折扣,就需要通过价格折扣模型的计算才能决定。

在价格折扣模型的假设条件中仅有条件(3)与EOQ模型的假设条件不同。即允许有价格折扣的存在。但是由于有价格折扣的存在,使得物资的单价不再是固定的,从而不能简单的套用传统的EOQ公式。那么我们要求得有价格折扣的最优订货批量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

(1)用最低价格代到基本EOQ公式中求到最佳订货批量Q*,如果Q*可行,即为最优订货批量。否则进行步骤(2)。

(2)取次低价格代到基本EOQ公式求出Q*。若Q*可行,则计算订货量为Q*时的总费用以及所有大于Q*的数量折扣点对应的总费用,其中最小总费用所对应的数量即为其最优订货批量。

集中采购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充分利用信息化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相关企业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研究其中的管理问题,通过格式化的数据,数据的实时更新,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等措施来提高集中采购的时效性,提升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的管理水平,使采购活动能够满足企业运行对销售、产品质量、财务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

集中采购;时效性;信息格式;实时更新;管理

物资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核心之一,直接影响生产进度、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流动资金占用。更重要的是采购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是库存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的核心指标。大型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保证物资质量稳定都会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以确保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同时简化采购操作,降低企业总体的采购管理费用,并通过集中采购有效控制库存水平和财务成本,可以说集中采购是现代化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化是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的必由之路

在集中采购的模式下,一个采购中心会服务多个不同地点的内部用户,每个内部用户又是基于自身的销售计划制定的生产计划,对物资的需求时点和数量上各不相同,多个需求时点和数量需要汇总到采购中心,采购中心将汇总的年需求包括时点和数量发给合格供应商,供应商按照要求的时间、地点和质量、数量完成交货。这是一种理论状态。在现实情况下,集中采购往往要面对时效性压力。时效性是指从采购需求产生时点到产品按要求到达内部用户指定地点的时点,其中包含两个概念:采购周期和准确性。一般来说,采购周期越短越好;同时物资要在数量、质量和规格上百分之百符合内部用户的要求。具体来讲,采购周期就是指从内部用户,比如某个工厂或子公司的生产计划产生的时点为起点,到所需求的物资到达指定地点的时点,例如到达内部用户的仓库或工厂的时点。采购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部周期:即从生产计划产生到采购订单发出;外部周期:即从采购订单发出到物资到达订单指定地点。采购时效性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集中采购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动态实时数据要在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之间多次、高质量的交流,因为信息多次交流导致信息质量大幅度衰减,进而造成采购决定无法准时做出或决定错误,使采购周期变长,准确性变差。要达到采购时效性要求,集中采购比一般采购难度要大得多,在实施集中采购的过程中,内部用户,也就是实际需要使用物资的部门比如生产工厂,和采购中心,即执行集中采购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间接的、不连续的,信息流动因为体系和体制的原因交流不畅和滞后。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讲,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一般分属两个独立内部机构,在一般采购过程运行的一个决策中心的直接指令在集中采购过程中是两个决策中心在参与,指令变成间接信息。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幅度降低,非常容易使采购时效性无法达到内部用户的要求,造成采购失败。更重要的是,频繁的采购失败,致使生产拖延和库存水平上升,最终会影响到销售额、流动资金成本等企业运行的核心指标。这是绝大多数推行集中采购失败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信息自动化,在信息的采集、分类、汇总、分配以及反馈都做到自动化。也只有在信息处理自动化的条件下,才可能做到内部用户和集中采购中心的信息交流及时准确,这样才可能达到内部用户对采购时效性的要求。信息自动化的采购平台也是突破两个决策中心参与集中采购过程所造成各种弊端的有效手段。

二、集中采购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

信息化处理已经有多种基于数据库的商业软件可供选择,这里不做讨论,重点讨论应用这些软件时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

(一)信息格式统一,避免隐性信息

集中采购的物资必须有统一的定义,包括产品名称、规格要求、内部检测方法、合格供应商名录以及产品的包装形式,并以信息化的格式加以规范。可以用信息化格式加以统一的信息称为显性信息。在实际运行中,只要有不一致的因素,就必须产生一个单独的产品代码,而产品代码增加会导致信息量成倍增加,会使信息交流的时间变长甚至失控,增加采购难度。这些信息格式的统一,需要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协调制定,是推行集中采购的基础工作。除了显性信息,每种物资还可能包含大量的隐形信息,这些隐形信息以约定俗成的、没有文字或数字或代码描述的状态存在,或存在于内部用户的某些个体的头脑里,是某个内部用户特有的。隐性信息的存在会导致集中采购过程中信息准确性大幅度降低。在一般采购模式下,信息可以做到直接交流。这时的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往往处于同一办公地点同一个组织体系内,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在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情况下,除了显性信息之外,隐形信息也可以进行交流,信息交流相对准确。而且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这时处于同一个组织机构内,可以通过上层的直接指令确保信息交流的时效和准确。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交流的主体处于不同的空间,又隶属于不同的组织结构,致使隐性信息是无法交流,使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数据格式统一的过程就是将隐形信息转变成显性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统一已有显性数据的数据格式,还要将影响采购周期的隐形数据转变成可以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交流显性数据。这个转变过程是控制采购内部周期的有效手段。推行集中采购往往从简单物资着手。简单物资是指企业需求量大、需求稳定、质量规格统一、供应商质量相对稳定,不包含隐性信息的物资。这样的简单物资因为不包含隐形信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小,信息准确性较高。

(二)信息的实时更新是做出正确采购决定的基础

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是个动态的,各个运行中心实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带有时效性的特点,即定义这些数据的时候必须含有时间因素。例如说价格,一定是某一时段内的价格,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大宗商品甚至是某一时点的价格,包含时间因素的价格才是有实际意义的。这就要求那些涉及到集中采购的、带有时效性的数据必须能够准确地、实时地更新,实时地产生各种物资的库存、在途、已订以及预计需求等状态的信息。只有在数据更新保持实时的状态下,才能适时做出准确的采购决定。对物资状态的实时更新是搭建集中采购体系的难点也是集中采购能够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物资的状态是指内部用户需求的物资是处于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也合格、已领用等状态以及相关的应付账款状态。通过实施集中采购对上述物资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是达到各项财务指标,如库存水平、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的必要手段,这也是实施集中采购的核心意义。在实践中,实时数据更新是依据内部用户对物资需求的频率而定的,有些需求频率高的物资数据的需要每天更新,而有些低频率需求的物资数据可以按周、旬、月、季度或年来更新。数据的实时更新过程中,要注意取得实时更新数据的成本。这里举例说明库存数据实时更新对于集中采购的重要性。仓库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之一,物资、半成品、成品不停地在仓库周转,也是企业的价值链在运动平台。各项库存的状态数据是做出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的依据。在传统的库存数据管理中,出入库记录并不是实时更新到库存数据中,这样就会在某一时段或时点出现信息平台的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相符合的情况。在一般采购中,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更新库存状况,确保采购不失误。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不存在直接交流的体系和机制,如果采购人员依据这样的数据做出采购决策,一定会导致采购失误,要么耽误生产计划,要么导致额外的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并影响流动资金周转率。在信息化的库存管理中,就要求数据和实物应该能实时对应,这包括数量、状态、到货期等信息。

(三)重视销售计划对采购的指导作用

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而生产计划确定之后,依据物资库存情况可以最终确定采购需求。但是数据的准确性,在信息化系统完善运行的条件下,完全依赖销售计划的准确性。而销售计划又会随着外部市场的情况经常变动,使销售计划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计划期间越长不确定性就越大。销售计划要按月或按季度滚动更新,以便及时调整采购需求。这个过程会有大量的、重复的甚至无效的数据产生,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筛选必须有清晰的原则和方法,这是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的主要工作之一。计划期较长、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物资需求预测,通过集中采购向供应商下达长期采购计划,这样供应商通过其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等手段可以有效缩短采购的外部周期。

三、集中采购信息化应用中需要各部门的支持

实施集中采购必须有来自企业其他部门有效及时的原始数据,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和及时?这需要各个职能中心能利用信息自动化的平台做到准确及时的更新,这样才能使数据的使用部门适时准确的做出预测和决策。

(一)对销售的要求

计划期较长的、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整个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生产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财务部门可以得出流动资金需求计划。计划期长就能给予采购部门充足的时间研究供应市场、选择有能力的供应商,而且在关键的价格谈判中利用时间因素取得主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对某些稳定采购的物资能够做到一次签订3~5年的采购合同,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合同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十分巨大,也就愿意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交货条件。同时长期合同使供应商能够尽早安排其生产计划,制定安全库存,能有效缩短了采购外部周期,使总体的采购周期缩短。

(二)对财务的要求

集中采购是否确实对整个企业的有利?需要通过财务指标进行评价。财务部门应该对集中采购制定总体的评价体系,这其中采购价格和采购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是核心的指标。通过集中采购对采购价格的降低比较困难进行评价,因为价格中包含的时间因素使不同时期的价格不具备可比性,可以尝试比较同期的一般采购总成本和集中采购的总成本来评价的价格优劣。更重要的是对比集中采购的流动资金占用是评价集中采购的核心,也能为集中采购不断改进提供指导意见。

(三)对生产的要求

从流程关系上讲,生产是采购的内部用户,实时更新对物资的需求能够给集中采购提供制定采购策略和决策的依据。

(四)对仓储的要求

物资的实时数据都会汇总在仓库,在传统的仓储管理中,并不要求数据的实时性。在一般采购的模式下,虽然效率不高,但是不至于使采购失败,这是因为采购、生产和仓库可以通过面都面的直接交流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这种交流方式失效,致使信息不是准确的、实时的,集中采购无法运行。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仓库能对所有的物资状态进行实时更新,这包括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已合格、已领用等,就能为集中采购提供决策依据。

(五)对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

技术质量部门对产品的质量把关,物资质量是个范围涵盖很广的概念,其中包含大量的隐性信息。有必要在搭建集采购平台时就重新评价物资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转换隐性信息。

四、结束语

集中采购信息化,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其中的管理问题涉及各个方面,矛盾冲突有明显直观的也有隐形,这都需要企业管理层见微知著,拆解各种问题。通过格式化的数据避免隐性信息,使在集中采购模式下的间接信息交换不会出现影响采购周期的信息差错或缺失;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保证集中采购中心可以低成本的实时掌握采购和库存状态,做出正确的采购决定,缩短采购内部周期;通过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得到高质量的采购需求预测,使供应商能够设立最大程度满足我方需求的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缩短采购外部周期。本文通过分析在推行集中采购中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为共同推进集中采购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骆健明 单位: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路玲.基层站段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11:62-63

[2]张宏奇.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煤炭科技,2014,04:39-41

[3]韩宪平,白海威,苏宪程,王新敏.深入推进总装物资采购制度改革的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4,03:14-17

[4]顾骏.国有企业物资集中采购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基于企业层面视角[J].财会通讯,2014,17:57-59

集中采购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 降低成本 物资采购 策略

一、对物资采购进行简要的叙述

1.物资采购的定义

对采购的定义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在广义上所讲,其中广义上的采购包括很多,比如说家庭上的采购、个人意义上的采购、政府相关的采购、企业上的采购等等;还有一个是在狭义上所讲的采购,其中狭义的采购主要体现在企业上,所谓的企业采购就是需要的一方通过一些流程向供应一方采购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信息以及资料等,这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流动的过程,它还是一个商业上的流动。

2.物资采购的主要功能

物资采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看其对企业带来的成效,其中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上:第一,采购对于企业中的销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销售方面最优先的环节就是采购,只有采购到的商品能够在质量上达到市场的要求,才能够提高销售的效率,这样一来销售才能够与采购结合起来;第二,在企业的商品进行周转的时候采购也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在对商品进行采购的时候就要解决好时间与质量的问题,如果在采购工作中把握好时间与质量的度,并且与其他的环节能够合上脚步,那么企业中的资金就能够得到更快的周转。这样一来就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效益;第三,在实现企业的效益中采购也有其一席之地,而且采购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小,在进行采购的时候将效率提高上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好的商品,这样一来就可以消费者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消费,那么在市场上就可以占到比较优先的位置,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二、油田企业在采购物资上所存在的问题

1.成本比较高

在对油田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问题上采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在本文中总结了三个采购成本比较高的原因:第一,企业中进行采购时所选用的方式比较分散,有时候同样的一批商品有很多个部分购进很多次,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商品采购的成本;第二,在库房中有大量的库存,这样一来商品全部积压到一块,成本也跟着提高,众所周知,我国的油田大都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交通条件都比较落后,因此为了不发生商品缺货的情况,一般进行采购的时候都采购大量商品,甚至远远超过了企业所需要的量,这样一来没有用到的商品就成了积压品;第三,进行采购需要对其进行检验,而这需要大量的费用,由于对油田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其费用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2.进行采购的效果很低

有时候采购成本高还有效果的问题,由于效率比较低间接导致成本的升高。而采购效率低主要就是因为:在进行采购之前没有一个合理的划分;每次进行采购需要很多环节,大量浪费时间;采购部门没有与供应商提前协调好,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就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浪费很多时间。

三、降低油田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策略

1.对采购进行集中

近些年来,很多比较大型的油田企业都喜欢进行集中采购,比如说一些企业为了能更好的推行集中采购首先对所需要的物资进行了一次规整,将一些经常用的物资放到总部进行集中,如:反应器、开关柜等等,同时还要在这基础上将这个规模继续扩大。很多油田在施工的时候所选择的地点不仅比较偏僻,同时对地点的分配也很散,这样一来进行集中采购的时候就会加大难度。所以油田企业在进行采购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进行集中采购,对于一些比较偏与散的企业可以进行分散采购,但是要对其进行严格监控。

2.采购时采用供应链形式

供应链采购其实就是一种采购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它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油田企业可以尝试着采用这种模式。一方面,在企业中可以制作一个比较新的网络,在上面添加一些应用管理的程序,这样一来在采购上所存在的信息等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加快商品信息的传递速度,而且下面的一些子单位也能够快速的掌握到商品的信息,来达到与供应商的协和;另一方面,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管理方式,在对商品进行采购的时候就按照这个管理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采购计划,同时还应该对供应商的能力进行确认,看其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然后就可以按照提前计划好的模式来采购所需的商品。有些企业在使用了供应链的采购形式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出,采购来的商品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价格有了明显的降低。为了能够更好的完善这个供应链,供应商应该深入施工的地方,具体了解油田企业所需要的商品以及其质量,尽最大的努力让企业满意。

四、结语

近几年来,经济越来越全球化,市场上的竞争也随着开始增加,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成了各个企业最主要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降低采购的成本就可以最大的提高企业的利润,因此本文就分别从几个方面介绍了以下降低采购成本的措施,争取为油田企业带来比较高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集中采购的定义范文第4篇

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应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视角来对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进行探讨。我国应采取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的政府采购模式,将政府采购公共财政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起来。

关键词:战略管理;政府采购;采购模式;采购门槛

政府采购因其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规模庞大,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向来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视角来对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及其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将政府采购公共财政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采购模式。

一、政府采购与战略管理

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中叶,以美国1761年颁布的《联邦采购法》为标志,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政府采购的起源,根据财政部的说法,“其制度建设和试点推进的工作,应该论文是从1995年上海市对财政专项安排的设备购置,采用政府采购员的办法时开始的。”[1]24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定义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2]由于政府采购本身所具有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采购范围的广泛性,采购规模巨大,采购的政策性、非营利性和采购管理的公开性等特征,其操作效果如何,会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加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已向亚太经合组织承诺于2020年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作为一国在市场经济中最大买主的政府,其行为就不仅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走向。因此非常有必要从一个动态的、全局的、长远的、持续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政府采购,而战略管理恰恰符合了这样的要求。战略管理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私营企业部门,美国学者安索夫(AlfredChandler)1962年发表专著《战略与结构》,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3]12。此后,许多学者积极参与战略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国内著名学者周敬伟教授认为:“战略管理是组织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4]75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允许对环境进行考察,以选择通过一定的付出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波齐曼和斯特劳斯曼在《公共管理战略》一书中认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关注长期;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战略管·65·理和计划并不是自行贯彻的;采取一种外部观点,强调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期待和塑造组织的变迁。公共部门由于环境因素、交易因素、组织内部运作方式的不同,战略管理的作用与私营部门相比,更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因此就更有必要分析和指导政府采购这种涉及范围广、牵扯利益多、持续时间长的政府行为。

二、战略管理下的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

(一)政府采购的一般模式政府采购的模式作为实施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的规定: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原则,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项目确定。[2]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采购模式有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与两者相结合这三种。集中采购模式是指本级政府的采购均由一个专门从事采购的部门负责,不允许单位自行采购。其采购的过程为:使用单位向财政主管部门上报采购计划,待采购计划被批准后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安排采购,采购项目结束后由使用单位进行验收,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应商、承包商支付[1]24。实行集中采购有助于形成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便于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和政府采购目标的实现。目前国际上采用集中采购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等。分散采购模式是指各使用单位自行进行的政府采购的模式。其过程是由使用单位向财政部门上报采购预算计划,获得批准后由使用单位按政府采购的原则自行采购。分散采购最大的优点是灵活,使用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确定采购的物品,尤其是适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政府采购,但是它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国际上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模式。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是指一部分采购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一部分采购由各个需求单位自行负责的采购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这种模式,在大的方向上具有集中的趋势,是以公共投资为主,便于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而一般的小规模政府消费品的采购则是以分散采购的方式,便于发挥其灵活性。这种模式不是对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简单折衷,而是集它们的优势于一身,但其本质还是集中采购。

(二)战略管理思维下的政府采购模式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共部门必须以战略眼光思考自己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和与社会的关系,确定组织面临的环境和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政府采购作为公共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公共部门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政府采购要求将政府采购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关于政府采购的战略计划不是自行贯彻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有一种外部观点;对于政府采购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积极地塑造组织的变迁,在变化的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同时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权威的影响。战略管理有一个基本性的要求即给组织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具体到政府采购上,既要给政府采购一个战略定位,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又要增强公共组织抵御社会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用战略的思维来考察政府采购的内外部环境,用系统的方法审视环境变化与组织的长期情况。综上所述,分散采购模式达不到政府采购战略思维的要求,因其没有统一的规划,采购单位分散,不能从战略上进行统一,但是完全集中的政府采购又不适合我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巨大的现实国情。因此采用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采购模式,既能够从战略管理思维下进行操作,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这种模式,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所谓采购门槛,是指政府采购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由政府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最低限额。在国际上,采用结合采购模式的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定采购门槛,门槛高的分散采购的成分多一些,门槛低的集中采购的成分多一些。由于我国各地之间的财政状况及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处在起步阶段,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没有对采购门槛作统一的要求。但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对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通过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程度。采购门槛的恰当设定,能使得国家通过对政府采购·66·肖伟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视角下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这一公共资金的支出,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调控,增强国家在经济领域抵御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另外,也应该从各个行业长期的发展状况来对采购门槛进行划分,对于国民经济中新兴的、具有远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行业,在设置采购门槛时应该区别对待,有所偏差。同样地在采购过程中,高价值、高风险的采购项目由采购部门专业化、技术精湛的采购人员进行操作会更加经济有效;低价值、低风险的常规采购,通常可以由采购单位自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高价值、高风险商品的质量,又能够保证其他商品的采购速度和灵活性。其实,“采购门槛”的设定,在本质上是对政府采购权力的划分。不同采购门槛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各级采购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限,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对的集中采购和绝对的分散采购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恰当的采购门槛的设定,对于预防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和实现各级采购部门权力的划分,从而调动各个采购部门的积极性,实现公共财政的最大效益都有积极意义。

三、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的优点

一般情况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通常可以获得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双重效益,集中采购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采购政策,培养更多技能精湛、知识全面的采购人员;分散采购则灵活性更高,采购速度更快。以战略管理的思维分析这两种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其意义更为长远,具体表现如下:1.相结合采购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完善当前的财政政策,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对建设性支出和对资金消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尚无明确规定,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采购门槛的科学设定,对财政中建设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能够在不同模式下进行操作,使之各自得益。通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部门从资金的分配到消费,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增加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保证质量,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建立恰当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能够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实现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并且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不仅作用于微观的经济领域,调节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而且作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进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时,针对近年来许多单位部门分散采购时的短期行为造成我国许多商品盲目进口,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的现实问题,以集中为主的结合采购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促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3.建立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有利于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和国际接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国际市场。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快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贸易的迫切需要。政府在以集中采购为主的模式下,在采购的过程中能够协调统一,在以买方为主的对外经济中拥有较大的自,同时还能够激发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其竞争力,使之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参考文献]

[1]宗熠.政府采购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N].人民日报,2002-07-10(11).

[3]周敬伟.战略管理学前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12-13.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集中采购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政府采购;采购模式;采购门槛

政府采购因其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规模庞大,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向来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视角来对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及其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将政府采购公共财政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采购模式。

一、政府采购与战略管理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中叶,以美国1761年颁布的《联邦采购法》为标志,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政府采购的起源,根据财政部的说法,“其制度建设和试点推进的工作,应该是从1995年上海市对财政专项安排的设备购置,采用政府采购员的办法时开始的。”[1]24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定义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2]由于政府采购本身所具有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采购范围的广泛性,采购规模巨大,采购的政策性、非营利性和采购管理的公开性等特征,其操作效果如何,会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加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已向亚太经合组织承诺于2020年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作为一国在市场经济中最大买主的政府,其行为就不仅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走向。因此非常有必要从一个动态的、全局的、长远的、持续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政府采购,而战略管理恰恰符合了这样的要求。战略管理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私营企业部门,美国学者安索夫(Alfred Chandler)1962年发表专著《战略与结构》,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3]12。此后,许多学者积极参与战略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国内著名学者周敬伟教授认为:“战略管理是组织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4]75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允许对环境进行考察,以选择通过一定的付出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波齐曼和斯特劳斯曼在《公共管理战略》一书中认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关注长期;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战略管·65·理和计划并不是自行贯彻的;采取一种外部观点,强调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期待和塑造组织的变迁。公共部门由于环境因素、交易因素、组织内部运作方式的不同,战略管理的作用与私营部门相比,更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因此就更有必要分析和指导政府采购这种涉及范围广、牵扯利益多、持续时间长的政府行为。

二、战略管理下的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一)政府采购的一般模式政府采购的模式作为实施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的规定: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原则,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项目确定。[2]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采购模式有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与两者相结合这三种。集中采购模式是指本级政府的采购均由一个专门从事采购的部门负责,不允许单位自行采购。其采购的过程为:使用单位向财政主管部门上报采购计划,待采购计划被批准后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安排采购,采购项目结束后由使用单位进行验收,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应商、承包商支付[1]24。实行集中采购有助于形成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便于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和政府采购目标的实现。目前国际上采用集中采购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等。分散采购模式是指各使用单位自行进行的政府采购的模式。其过程是由使用单位向财政部门上报采购预算计划,获得批准后由使用单位按政府采购的原则自行采购。分散采购最大的优点是灵活,使用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确定采购的物品,尤其是适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政府采购,但是它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国际上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模式。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是指一部分采购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一部分采购由各个需求单位自行负责的采购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这种模式,在大的方向上具有集中的趋势,是以公共投资为主,便于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而一般的小规模政府消费品的采购则是以分散采购的方式,便于发挥其灵活性。这种模式不是对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简单折衷,而是集它们的优势于一身,但其本质还是集中采购。(二)战略管理思维下的政府采购模式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共部门必须以战略眼光思考自己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和与社会的关系,确定组织面临的环境和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政府采购作为公共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公共部门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政府采购要求将政府采购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关于政府采购的战略计划不是自行贯彻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有一种外部观点;对于政府采购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积极地塑造组织的变迁,在变化的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同时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权威的影响。战略管理有一个

基本性的要求即给组织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具体到政府采购上,既要给政府采购一个战略定位,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又要增强公共组织抵御社会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用战略的思维来考察政府采购的内外部环境,用系统的方法审视环境变化与组织的长期情况。综上所述,分散采购模式达不到政府采购战略思维的要求,因其没有统一的规划,采购单位分散,不能从战略上进行统一,但是完全集中的政府采购又不适合我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巨大的现实国情。因此采用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采购模式,既能够从战略管理思维下进行操作,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这种模式,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所谓采购门槛,是指政府采购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由政府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最低限额。在国际上,采用结合采购模式的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定采购门槛,门槛高的分散采购的成分多一些,门槛低的集中采购的成分多一些。由于我国各地之间的财政状况及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处在起步阶段,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没有对采购门槛作统一的要求。但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对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通过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程度。采购门槛的恰当设定,能使得国家通过对政府采购·66·肖 伟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视角下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这一公共资金的支出,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调控,增强国家在经济领域抵御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另外,也应该从各个行业长期的发展状况来对采购门槛进行划分,对于国民经济中新兴的、具有远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行业,在设置采购门槛时应该区别对待,有所偏差。同样地在采购过程中,高价值、高风险的采购项目由采购部门专业化、技术精湛的采购人员进行操作会更加经济有效;低价值、低风险的常规采购,通常可以由采购单位自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高价值、高风险商品的质量,又能够保证其他商品的采购速度和灵活性。其实,“采购门槛”的设定,在本质上是对政府采购权力的划分。不同采购门槛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各级采购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限,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对的集中采购和绝对的分散采购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恰当的采购门槛的设定,对于预防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和实现各级采购部门权力的划分,从而调动各个采购部门的积极性,实现公共财政的最大效益都有积极意义。

三、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的优点一般情况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通常可以获得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双重效益,集中采购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采购政策,培养更多技能精湛、知识全面的采购人员;分散采购则灵活性更高,采购速度更快。以战略管理的思维分析这两种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其意义更为长远,具体表现如下:1.相结合采购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完善当前的财政政策,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对建设性支出和对资金消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尚无明确规定,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采购门槛的科学设定,对财政中建设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能够在不同模式下进行操作,使之各自得益。通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部门从资金的分配到消费,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增加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保证质量,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建立恰当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能够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实现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并且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不仅作用于微观的经济领域,调节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而且作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进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时,针对近年来许多单位部门分散采购时的短期行为造成我国许多商品盲目进口,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的现实问题,以集中为主的结合采购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促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3.建立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有利于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和国际接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国际市场。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快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贸易的迫切需要。政府在以集中采购为主的模式下,在采购的过程中能够协调统一,在以买方为主的对外经济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还能够激发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其竞争力,使之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亚星.中国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运作[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N].人民日报,,2002-07-10(11).

[3]周敬伟.战略管理学前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12-13.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宗熠.政府采购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