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提升计划

思想政治提升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提升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提升计划

思想政治提升计划范文第1篇

一、存在的问题

我通过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发现,“生活化”的理念与实际教学,理论的教授与实际生活的实践,以及教材生活化题材与学情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些许问题。我主要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教材知识内容的生活化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

如讲到市场秩序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竞争类似于体育竞赛,离不开竞赛规则。

问题一:在市场竞争中,谁是运动员?谁是裁判员?如果有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会导致什么后果?

问题二:如果没有“游戏规则”,对市场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问题三:试剖析几种不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现象。

这一节内容本来就很抽象,材料就是个比喻句,而问题一大堆,这些问题与高中学生们的生活又是比较远的,这样一来这个问题的设置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教材生活化与学科体系存在冲突

新教材在编制的理念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是同时新教材在逻辑性上大打折扣,知识零散,条理性不够。而且部分教材在对原有教材知识的取舍上采用的是简单压缩方法,即将过去一个学年的学习内容压缩在一个学期(一个模块)之中;很多理论观点只给出结论,不进行分析。

3.“生活化”的教材理念与实际教学的矛盾

教材“生活化”的理念不仅要体现在教材中,更应落实在教学过程当中。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二者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新课改以来,教材的“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新课改理念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生活化素材也更多地进入了课堂。

二、具体建议

1.加强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赋予时代特色

在我们追求教材“生活化”便于让学生理解的理念指导下,强调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将兴趣原则提到一定的高度。但是,教材的编制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也不应渴望“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相关的变动。同时,《经济生活》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较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时代特色浓厚,堪称“日新月异”也绝不为过,教材中的观点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但教材从出版到修改再版有一个周期,教材设置的一些生活情景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2.有效协调教材的“理论逻辑”与“生活主题”

理论逻辑和生活主题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就在于学科知识。政治教材在走出以往教材繁、难、偏、旧怪圈的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的逻辑联系。教材应针对知识内容在整体结构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条理清晰。具体的知识点也应如此。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材料的思考探究而获得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提升计划范文第2篇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基层水利部门发展的意义

1.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常看中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要不断的进取。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工作和谐发展。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会让员工造成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因此要不断的提高基层水利部门人员的思想觉悟,缓解他们的矛盾,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让步。

2.构建基层水利企业的发展模式

我国的基层水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深刻的改革问题,基层水利部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基层水利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认真的学习国家的相关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增强企业的组织文化,提升自身的活力。企业要响应党的号召,在运行过程中保证社会的效益和市场的经济。基层水利部门要在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之下增强市场的占有率,保证企业的和谐发展。

3.是企业和谐建设的动力源泉

基层水利部门为了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要大力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的和谐发展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企业的组织文化和思想政治观念意识,是在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可以提升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员工的凝聚力,让企业整体上的实力得到提升。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基层水利部门发展的重要作用

1.对企业文化的作用

基层水利部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文化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培养企业的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尊重员工关系,全心全意地为员工服务,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企业只有树立良好舒适的企业文化,员工才会自觉的遵守和执行一切规章制度,在无形之中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2.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基层水利部门开展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上可以为员工答疑解惑,减少负面效应,还可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热情。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万能的,要将思想政治和科学管理结合在一起,为员工制定合理的工作模式,从而提升水利部门的发展效率。

3.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基层水利部门的发展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员工基本素质的手段和方法,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政治活动,可以让员工的素质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在改革是要对人来进行的,会涉及到员工的利益,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化解员工的矛盾,有效地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为水利部门进行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层水利部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思路

1.做好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基层水利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作用,言传身教,自己首先做到思想政治的要求,之后才能够引导职工做好相应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情操、精神状态、领导水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都对其他的员工有很深刻的影响,因此,基层水利部门要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能力都非常强的干部,构建一支纪律严、作风正、业务强的领导班子,让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发挥榜样的作用。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思想政治提升计划范文第3篇

(江南大学 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要: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以中央文件形式确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存在,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三大鲜明特点和四大功能。《创新计划》落实要以组织执行机制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内部建设与外部生态优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计划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19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91-05

 

 

 

 

 

 

 

社会现代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观念多元、功能弱化、价值多样、结构失衡、力量分化、运行紧张、环境多变等“现代性后果”。如何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离散化”及运行紊乱困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实践工作体系整体优化创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件为标志,从顶层设计和文件制度话语层面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创新的新征程,以系统论为指导,以《创新计划》为样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系统分析,考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建设成为应有之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方法论启示

系统研究已成为学科交叉研究和科际融合的重要表征,系统科学、社会学、教育学、德育等领域重视系统论研究。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的思想、关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关于辩证思维方法都蕴含着系统论思想,把系统分析思维方法上升到哲学高度,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作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互促共进,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与实践工作体系的科学化创新。

在理论研究层面,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和研究方法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问题,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研究论域:一是“体系”说,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构立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实际工作科学化,重建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构成新的学科体系等;二是“系统”说,从系统论视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构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学术共同体等维度进行了分析。三是“生态”说,从生态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层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进行分析;四是“整合”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整合机制、力量整合等进行研究。可见,随着整体性视野考察和系统思维的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主题、内容和方法呈现多样多元特征,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化发展的新范式和新趋势。在实际工作层面,党和国家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践工作体系科学化建设,正如刘建军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三个领域的科学”[1]。笔者也赞同这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至少应包括学术理论研究系统、人才培养系统和实际工作系统的科学化,因而有必要运用系统论方法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提供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关注,从而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建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建设的历史发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继承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由理论、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体系组成。在理论基础层面,发展着的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源头活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坚持以指导,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学科框架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关于“原理”、“史”、“比较”、“前沿”等学科主干体系,借鉴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逐渐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分支学科体系,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体建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丰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发展呈现出体系化特征:第一个阶段是前科学化时期,从建党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沿用“生命线”、“中心环节”等政治话语式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尚未建立。第二阶段是科学化创建时期,表现为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设立,专本硕博四个层次的专业体系建立,学科体系进入科学化时期。三是学科化建设时期,1997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从创立到比较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师、教法、教研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学术生产、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管理体制、操作理论等方面得到精细化发展,特别是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系列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方向原则、规律方法等顶层设计和规范要求,强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组织、学科制度、学科队伍、学术成果等方面的学术共同体建设。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体系整合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体系的“大思政”运行格局初步形成,已初步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学生自我教育的运行工作体制机制。这种实践工作运行体制与社会建制确立,强有力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和效果。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来看,2015年《创新计划》中要求统一编写使用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与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用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教材、教师参考、辅读用书等立体化教材体系不断丰富。在思想政治教学体制上,为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组织管理、课程管理、队伍管理和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体制经历混合制-双轨制-整合制的轨迹嬗变,实现由混合虚拟教育管理机构向专业教学科研实体机构转变,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系统化建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系统化存在与建构:以《创新计划》为例

2015年10月《创新计划》是在中央文件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论述的文件话语确证和系统化存在,着眼于系统设计和总体布局,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整体构想和建设目标。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其“31号”文件的,刚好是对《创新计划》的进一步承接与创新。

《创新计划》从系统设计与总体规划的维度阐明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创新的任务操作系统,即围绕建好立体化教材体系、高水平教学人才体系、高效化教学体系为内部圈层,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为外部圈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是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材体系,在推进统编教材编写使用,编写教学系列用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作出顶层制度规划设计,强调面向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众和学生对象群体,辐射本专科生、研究生层次,覆盖纸质和数字化等全媒体资源,强调教材体系的思想性、科学化、可读性相统一。二是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体系,把政治立场作为教师聘用的首要标准,实施宣誓、定期网络注册、退出机制,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建立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培训机制,对新进教师、教学科研带头人、教研团队进行理论培训、实践研修和团队支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鼓励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先进人物、高校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等多元骨干主体参与思政课教学、巡讲。三是建设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实施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方法,遴选、培育和推广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开发网络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年度报告》;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理论研究,组织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堂建设等。四是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科支撑体系,要求把理论学科建成优势学科,如当下正在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学院”建设就是贯穿落实此项政策的重要体现。同时强调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等是对《创新计划》提出的建设学科支撑体系的进一步继承和创新,有利于形成以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同向同行的学科支撑体系。五是建设管理与激励并重的综合评价体系,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修订《课程建设标准》,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典型、团队等先进典型宣传表彰机制等推进思政课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六是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条件保障体系,加强独立二级机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好高校学院,完善体系创新的条件保障。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鲜明特点与重要功能:以《创新计划》为例

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任何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生存和维持必须实现四项基本功能,即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持和紧张处理,这就是帕森斯著名的AGIL模型。”[2]借鉴AGIL模型分析视角,《创新计划》在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构、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推进、课程建设立体化设计、队伍建设整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丰富拓展上,做出的顶层设计与制度规划,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问题意识鲜明,导向谋划补齐短板。以问题为导向,为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存在的诸多困难和不足提供了方向。社会现代化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主体、客体、环境、载体、方式等发生着整体性、根本性的转变,其理论、学科与实践工作子系统遭遇实效弱化、组织乏力、话语式微、主体分散、制度形式化、条件虚化等“离散化”问题,面临要素松散与结构断裂、系统分化与整合、运行紧张与冲突、系统输入与效益输出等“运行紊乱”困境。《创新计划》紧紧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材体系建设、学科体系建设等进行战略设计和推进举措的设计。二是阐明工作方略和目标愿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系统主要体现《创新计划》的第二部分内容,阐明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和主要任务等,指明了工作方向、方法任务和实践方略。三是科学方法与要素整合优化。《创新计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教师体系、教学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和具体举措的统一,在内容大体上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八个方面的要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素、内容要素、途径方法要素、制度要素、组织领导要素、队伍建设要素、条件保障要素、环境要素。这八个方面要素又各自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整体,具有四大功能。

适应社会功能。“适应”主要是指系统同其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或适应环境方面的限制,或设法使环境适应他们的需求。《创新计划》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自身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的分析,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通过反馈、调节等控制手段实现系统的适应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系统中的经济和物质资源等不断输入和输出,在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中,不断进行体系创新、结构创新、要素整合,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目标达成功能。《创新计划》强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作为一种规范社会政治道德秩序的系统化、结构化社会建制,内在地嵌入到社会系统中,其结构不仅取决于社会政治系统,而且还取决于文化背景、社会价值、道德规范及市场外部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结构化社会建制,能够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不仅影响社会领域内的社会行为和政治行为,而且承担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功能。

社会整合功能。《创新计划》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系统体整体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建设。《创新计划》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一种学术共同体建设,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组织建制、学术队伍、学术活动、社会资源等,其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和专业服务,通过学术成果和人才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功能;《创新计划》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一种专业组织,通过知识的专业化、教学的现代化、职业的专门化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创新计划》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作为知识应用而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体系。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功能,通过思想引导、宣传教化和行为规约等唤起人们强烈共同信念和认可。

价值维系功能。《创新计划》阐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的价值目标:“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责任,系统规划,整体推进,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3]《创新计划》的整体设计和价值目标指明认知、价值、意识形态、信仰等元素,通过规范秩序的合法化维持文化模式,使个体保持与社会系统要求的规范和价值相一致,维护对社会政治系统的认同功能,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功能提供价值维系功能。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创新的推进执行

在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认同和实践工作整体性认知基础上,把握系统化存在边界内外的复杂性关系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内部建设与外部生态优化,以组织执行机制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建设。

1.健全组织执行机制为保障,建成运行科学有力的工作体系

第一,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的“良制规约”机制。增强责任意识,从顶层设计和科层制度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规训机制。从制度层面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的“校党政-院(系)党政工作主体”的主体责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导师等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合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的主体认同机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创新的关键主体是党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党性观念、政治责任意识要强,这样主体责任就容易落实,最忌讳的是“嘴上喊的好、口号喊得响”但实际上是不重视。要围绕《创新计划》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平台载体的传播作用,推进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政策、讲话、案例等学习研究宣传,增强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第三,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的程序执行机制。形成组织、宣传、人事、学工、团委、马院、后勤等多部门协同、多主体参与的“大思政”推进体制;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领导责任,负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的规划、督办、协调、组织,领导负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教学体系、队伍体系、工作体系的协同。第四,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的协商共治机制。增加协同意识,健全责任追究信息沟通协同,根据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规划设计进行信息沟通协同处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与组织人事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规划、情况通报制度,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沟通情况。第五,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的考核反馈机制。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加大对教学体系、学科体系、队伍体系等作为监督考核的重点。

2.健全队伍主体建设为根本,建成理论高水平教师队伍体系

一是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问题。高校理论高水平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相当部分有经验有水平的老教师快退休了,但年轻的骨干教师却还未成长起来。二是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稳定性”问题。科研平台资源倾向于老一辈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对年轻教师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要在学科队伍合理更替、队伍团队建设、队伍价值认同等方面展开针对性工作。三是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发展性”问题。主要围绕高校教师职称评审、青年教师进修、教师生活压力等方面展开工作。高校责任主体必须有一些思考,要在专业成长、团队凝练、教学和科研关系的科学定位,在建设好教学平台与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推进青年教师成长。四是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幸福度”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群体的职业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老师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中青年老师教学科研压力比较大,既要做好教学完成教学工作量,又要完成科研任务,通过职称评聘要求,还需要买房结婚生子,这使得他们追求更为实用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好地收益、围绕着是否有利于个人职称晋升和职务升迁,谋求“工具合理性”。因此,要重点建设形成国家、省级、校级层面的专题培训研修、观摩实践、挂职锻炼等立体化的队伍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应在利益激励机制、工作量计算、职称岗位评聘等给以政策倾斜。

3.健全教学改革为关键,建成高效有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第一,以教材体系立体化为先导,促进教学内容时代化。教学内容的“因时而进”,要在符合时展要求,强调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科体系对理论逻辑、认知逻辑、生活逻辑的关注,提升教学内容的知识化增量的同时重视价值性,正确处理政治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灌输与内化的关系。第二,以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为中介,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公共化转型。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意识形态目的仅仅用意识形态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共识。“在教学方式方面需要将道德、法律、意识形态等作生活化处理,以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和主体生活结合起来。”[4]第三,以教学主体的理论自觉为根本,促进教学主体间性转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体性力量,教师要有言传身教、身心兼修、教学科研相长的主体自觉,处理好“教与学、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理论体系与专题要点、显性与隐性教学等内在关系。”[5]第四,以教学环境建设为重点,促进教学生态的“文化化”转型。通过植根于社会生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空间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制度文化环境的“规训”功能,发挥文化熏陶、文化育人的“文化力量”。

4.健全学科建设为基础,建成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学科体系

第一,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外部支持。在推动学科外部性条件、资源建设,解决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外部性问题,主要针对相关体制与政策的支持力度、社会文化心理气氛、学科态度与学科意识自觉等展开针对性条件支撑。第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内部化建设。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而言,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生产、知识应用体系科学化建设。应着重点推进学科组织机构、学科队伍、学术成果、课程教材等体系化建设,推动学科队伍素质的提高、学科学术方法的集聚、学科制度规范的形成,以高水平学科支撑体系推动教学体系水平提升。第三,建成建强高水平学科科研体系为教学体系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是学科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紧密结合”[6]推动理论指导的教材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队伍体系和体制机制体系的整体性建设,提升理论学科科研水平,将学科队伍科研成果运用于服务于教学体系之中,推动学术科研体系与教师教学体系的统一,以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和行动体系建构为中介,发挥专家、教师与学生三个主体作用,推动学生认知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教学与研究,2011(3):20-27.

 

[2][美]塔尔科特·帕森斯,尼尔·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M].刘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8.

 

[3]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R].教社科[2015]2号.

思想政治提升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EAP;思想政治工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20-02

党的十七大以来,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EAP(员工帮助计划)的精髓就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它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给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一、EAP的内涵: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中文翻译有多种:员工帮助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员工协助方案等。学术界对EAP概念主要有三个理论出发点:心理学视角、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和综合视角。笔者认为EAP是组织运用科学的方法,积极主动地通过规划、宣传、调研、辅导、干预、评价等精神福利服务,澄清员工职业价值观,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心理资本,营造支持性组织文化,解决员工在社会、心理、管理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发掘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项目。EAP激励注重人文关怀,重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有机整合,注重内在激励,属于精神激励范畴,十分符合转型期员工的需求,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内在持久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关注人的发展、解读人生的终极意义、建构人的精神家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EAP的内涵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终极使命的具体体现。EAP从以人为本出发,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当前正处于一个深刻社会变革的时代,转型期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造成各种无序和失范行为,容易使人产生价值缺失、精神焦虑、职场危机等。因此,压力疏导已经成为时代的热门话题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将EAP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工作压力与人际关系,这就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易于落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处。人文关怀缺失的不足是制约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执行力与效果的重要原因,而人文关怀缺失根本原因在于工作对象的错位。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什么,是“人”还是“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既然以疏导人的思想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化、净化人的精神情操为主旨,它就必须以“人”为视点和立足点。目前市场经济容易给思想政治工作的人际交往蒙上功利色彩,加上情感沟通、道德感化、生活关怀等比较缺乏,思想政治工作容易停留在规范工作对象“必须怎样”、“禁止怎样”的管理层面,极易陷入简单化、物化和非生命化,而管理制度普遍缺乏充分的人本思想,严谨规范强序有余,情感沟通关心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品质的进一步提升。EAP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回归,思想政治工作运用EAP的策略路径去提升人的心理资本,通过沟通、宣传、支持等方式来积极影响员工的精神状态,改善人们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的目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最大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EAP的功能

(一)EAP的直接功能

EAP的直接功能包括EAP减压功能、EAP发展功能和EAP人文功能。EAP减压功能从组织环境营造、事前预防、积极干预、事后援助等环节全方位地帮助员工应对压力。减压EAP还可以通过向个体员工及其家属提供行为测评、咨询辅导等服务,直接作用于员工个体,帮助他们掌握处理压力的方法,减少或降低由压力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消极影响,并提高员工应对处理压力的能力。EAP减压功能体现在个人层面、个人和组织的相互关联层面和组织层面。个人层面主要关注提升个体应对压力能力,组织层面关注积极组织文化的塑造等工作环境上,而个人与组织关联层面着眼于二者的相互调节,包括工作角色、环境匹配、人际关系等。EAP发展功能主要是规划员工职业生涯,EAP可以帮助员工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建高素质与高效率的组织团队,形成组织发展的巨大推动力。EAP视阈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具备可行性、适应性与持续性,从而有利于组织发展,能促使组织资源得以更合理分配,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EAP人文功能则是体现组织对员工的全方位人文关怀,满足员工精神层次需求。人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它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正面情绪可以对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负面情绪则会产生阻碍抑制作用,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是否被真正科学激励。EAP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调节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及时科学疏导员工不良情绪,帮助员工树立理性认知,EAP有利于从根源与载体上,缓解化解员工的不良情绪,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场”。

(二)EAP的间接功能

EAP的间接功能包括EAP凝聚功能、EAP导向功能和EAP满意度激励功能。EAP凝聚功能体现在EAP有助于建立“以人为本”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其核心是对人的尊重与重视。EAP不仅强调员工的心理健康,而且将全面科学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组织机能的和谐发展作为目标,所以EAP可以使员工产生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增加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良好的组织公民行为表现在工作团队中帮助他人,自觉自愿增加自己的工作活动,向工作团队和组织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EAP导向功能体现在EAP能够帮助组织员工构建心理契约,能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推动力,引领人们把自己的行为都集中到既定目标,使组织与员工双方的效用最大,所以EAP对于人们在工作中的动机、需要、目标和行为具有突出的目标导向作用。EAP满意度激励功能具体体现在EAP从员工的工作、生理、心理、家庭等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工作上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生活上建立完善的健康体制,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同时,培养员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员工家庭的和谐美满,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的满意度,从而间接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满意度功能。实际上满意度的提升,员工心情舒畅,对组织有归属感、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员工会为工作投入更大热情,进而又间接地提升工作绩效,产生“新”的生产力。

三、EAP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领域沟通,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需充分把握工作对象心理规律与心理需求,合理运用EAP,充分发挥EAP的各种功能,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一)建构精神家园,实施EAP价值激励

帮助人们建构精神家园,引导人们确立终极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最终使命。建构精神家园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哲学话题,从人的精神内核来看,建构精神家园的具体表现就是建构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实施EAP价值激励,就是澄清价值观。澄清价值观,辩析个体价值目标是澄清价值观的第一步,其中认识深层志趣是开始。深层志趣概念(deeplyembedded life interests)最初由哈佛商学院心理学家布而特(Bulter)D1等人提出,是指人们长期拥有的、由情感驱动的各种激情,超越常规的兴趣与爱好,与性格交织在一起。深层志趣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挖掘深层志趣可采用问题陈述法结合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 Event Inter―view)及日常工作行为判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在此基础上,整合个体价值目标与组织价值目标,实现组织价值目标与知识员工深层志趣之间的相对平衡。基于EAP价值激励策略把胜任特征模型开发与和谐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从组织战略的层次探索胜任特征模型的功效。这与时勘教授嚷出的和谐健康型组织(Healthy Organization)建设构思,把健康型组织的主要功能归纳为正常的心理状态、成功的胜任特征和创新的组织文化三方面基本一致,内化组织的使命与愿望,增强职业忠诚度,运用责任激励,营造积极的组织公众形象。实施EAP价值激励,让人们心有所依,神有所寄,思想积极,人格健康,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目的。

(二)关心人的需求,实施EAP成长激励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人,其内在的尺度首表现为人的需要,12]现实中人都存在各种不同具体的需要。EAP成长激励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切人,结合组织规划,融合合作伙伴管理职能,贯穿于整个组织动态运行,能有效抑制学校与大学生个体在目标整合上偏差,避免知识退化、激励下降等,实现学生、学校的和谐发展。通过个体认知与规划、环境认知与规划、职业生涯“年检”,不断提升职业发展的适应性,及时反馈并调适生涯策略,及时修正规划的目标、策略、行动、方法等不切实际的部分,调整认知,完善生涯发展规划,推进职业生涯科学、灵活、规范、有效地发展,建立职业生涯预警机制,预防职业枯竭。通过EAP成长激励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设计和敏感性辅导等成就动机训练。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追求的目标。

(三)提升精神品位,实施EAP减压激励

思想政治提升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多年来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较好满足了经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层次依旧较低,在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外部环境下,未来能否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能否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社会能否保持良性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队伍。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战略定位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仅位列第48位。中国社科院的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也承认,中国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值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这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拥有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很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为此,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国际上发达国家大多已明确将高等工程教育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国内来看,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突出以工程能力和素质为本、以工程实践为导向,旨在通过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制度化合作,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努力丰富高校实践教学内容,革新工程人才培养方法,优化工程人才结构,构建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该计划为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机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计划”实施中的功能研究

“卓越计划”实施仅两年,学界开展的各项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解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实施要求和基本原则;总结国内高校工程教育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梳理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卓越工程师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校企合作有效途径;聚焦创新工程教育评价体系等。从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已高度认同转变工程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开展的各项研究数据详实、分析入微、对策细化、建议可行,有效凝聚了工程教育研究者的智慧。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计划”中功能定位的研究十分匮乏,相关研究意识不足,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的发挥。

1.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性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培养大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思维去分析定位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内在素质、综合能力、专业素养、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中载明“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2.提升实践活动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扎实的实践活动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实践技能上,还包括学生的学科素养、职业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责任意识和人际合作技巧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本质上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志愿者公益劳动、企业参观、认识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训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亦是有效激发学生实践意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卓越的实践活动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创新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

1.当前思政工作中的主要弊端

“卓越计划”实施两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工作定势依旧存在,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引领辐射作用。其次,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差异化的角度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辅导需求。再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支撑不足,尤其在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制定学业发展目标、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创新人格品质以及励志教育等方面,教育者缺乏有效的切入口和实施途径。此外,“3+1”培养模式下(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空白,是毕业班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2.“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

第一,强化实践意识,突出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卓越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实践项目、企业生产实习等平台资源,加强工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体验,在实践中“转识成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形成创新的品质和人格,使学生的兴趣、个性、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增强思政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工具本位”倾向,过多地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忽视人的本体价值,个性、独立、自由得不到普遍认可。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高校不断扩招、全球金融危机等带来了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引发的各类心理问题频出不穷,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教育者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主动做到“三贴近”,关注教育对象的新变化,提升个性辅导针对性和能力,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素质等均衡发展。

第三,注重教育效果,提高思政队伍专业化水平。高校辅导员是集学生思想教育、事务管理、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为一体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该群体中专家比例低,精英队伍辐射力度不够,加之部分教育者专业知识上的“先天不足”,致使实际教育工作中的盲点多、学科支撑不足、教育效果有限。在研究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的思路和途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思政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注重思政工作者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调整、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工程学科兴趣和动手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育实效。

第四,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合力育人新机制。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成本的压力以及相关激励措施、约束机制的不到位,使得企业参观、实习及联合毕业设计等环节时间不集中,实践内容一定程度上存有随意性,难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校企合作易流于形式。“卓越计划”规定的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高校方面来看,可有计划地选拔教师到企业工作1-2年,承担学生企业实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衔接思政教育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技术保密、知识产权等方面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张慧平,戴波,刘建东,纪文刚.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26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