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职业教育启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英国;职业指导计划;儿童职业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79-02
英国政府于2009年10月26日推出了一项职业指导计划,将向英国的小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并让他们体验大学校园生活和企业工作环境。这项计划旨在使小学生及早找到各自兴趣所在,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家境普通的孩子的上进心。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认为需要将职业教育时间提前,从上小学的娃娃抓起。然而,也有教师对这项计划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不可以过早地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或划定他们的选择范围。但是,适当合理的职业指导和教育不仅不会限制儿童的想象力和选择范围,而且还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人生规划产生有益的影响,关键是如何把握实施的深度和广度。笔者拟从可能性、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儿童职业启蒙教育。
实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能性
(一)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儿童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可能
首先,从儿童的生理特点来看,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和适量的锻炼,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
由于儿童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兴奋占优势,并易扩散,因此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优势,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表现出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动作准确性差等特点。进行简单适量的职业训练和工具操作,可以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
此外,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躯干和四肢都在生长发育阶段中,进行一些适度的职业锻炼和操作,不仅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协调性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儿童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其次,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合理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锻炼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心理认同。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7~12岁儿童的心理正处于由较低的心理活动过程向高级心理活动过程迅速发展的过渡阶段,该时期儿童的心理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模式向抽象思维过渡;(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渐形成。因此,这个时期对于个体的品质和意识而言,不仅是有利期,也是关键期。
在这一时期可以利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第一,可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使其提升对自己的认同和归属感;第二,可以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提高抽象思维水平;第三,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和与人协作的精神;第四,有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职业教育的规律为儿童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可能
从职业教育本身来看,其发展规律也呼唤对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
职业发展理论的先驱弗兰克·帕森斯认为,职业发展是个体的“职业自我概念”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过程。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个人生活中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过程,人的职业态度和要求也不是面临就业时才有的,而是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孕育职业选择的萌芽。
我国教育家刘占恩在《择业自审表》首项内容“择业须知”中曾明确指出:“对于所择的职业,若要成功,必须有充分的预备与相当的学识”。职业选择是不断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补有益的信息,持续吸收相关学识,这一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开始积累和学习。
此外,要使人们永远具有既为个人谋生,又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意识,有赖于职业指导。这种指导是一种长期持续不断的过程,开始于职业选择之前,继续于已得职业之后。因此,儿童时期的职业指导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
实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说:“我们知道,相比于在7岁至9岁就接受相关教育的孩子而言,14岁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已太晚。”英国的这项职业指导计划将率先在曼彻斯特、普利茅斯、约克等7个地区的38所试点小学实施。届时,试点小学里7~11岁的小学生将有机会进入大学和企业,切身感受成年人如何学习和工作。同时,教师也会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出谋划策,并提醒家长做好相关准备,以便指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另外,在诸如“脸谱”等社交网站上,儿童也能获得职业指导信息。
在德国,学校的设置不仅是逐渐递进的,而且在接受完基础教育之后,还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校进行专门学习。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校就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天赋和特长进行分流,一部分孩子从10岁就已经开始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了。德国人认为,儿童修完基础学校后,应当进入最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学校就读,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和高度工业化与小学分流不无关系。
美国在1971年就开始在全美范围内推行实施的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生计教育也涵括了对儿童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从幼儿园到成年获得全部生涯的谋生技能,并形成个人生活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通过的《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形成对现代文化的技术本质的理解,并使他们尊重那些需要实际技能的工作。”
(二)弥补国内儿童职业教育的空白
虽然我国正在逐步提高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但是由于职业教育起步晚,还有一些观念认识没有转变,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仍处于劣势,专门针对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和指导更是一片空白。
由于职业教育不到位,很多学生只有在所谓“学有所成”之后才考虑定位问题,只有在面临毕业时才考虑职业问题。这就造成对于“职业意识”的无意识,导致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新失业群体”等就业难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下应当做的,就是要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扶持这一契机,从娃娃抓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发展。
(三)塑造个体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职业教育不完善,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存在问题。家长、教师、学生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职业指导,使得专门的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低下。虽然人们最终都会在某一时段面临就业,开始职业生涯,但却对这之前的职业教育不屑一顾。从娃娃抓起,对儿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指导,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逐渐扭转职业教育的劣势地位,逐渐转变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不仅不会限制儿童的选择,还会为儿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深化其对职业选择的认识,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做好准备,使得个体在重视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能力,并且担负起社会所赋予的重任。
实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强制教育和过度教育
早在18世纪,被誉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巴特就曾警告教育者:“不要进行过度的教育,要避免运用一切不必要的强制,这样的强制可能使儿童无所适从,可能抑制他们的情绪,毁灭他们的乐趣;同时这还可能毁灭他们今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探讨职业教育是否应从娃娃抓起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实施职业教育的度,适度的教育和指导有益无害,不恰当的教育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以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这一概念定义儿童职业教育,就是要强调对儿童的非职业定向的启蒙教育,避免过早地给儿童带来心理枷锁和社会负担。职业启蒙教育旨在激发儿童对职业的好奇和兴趣,为儿童提供初步的职业认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完整的人格品质。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强制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其兴趣出发,给儿童自由选择的空间,以免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二)注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对儿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和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显得至关重要。儿童的职业意识正处于懵懂阶段,接受性和可塑性极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职业教育,有助于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长久的错误观念和偏见。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己对职业教育和指导的认识,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扭转错误的文化传统偏见,以使职业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儿童人生关怀及品质和意识的培养
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模式建构是重点,也是难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地点选择、教学内容筛选等都需要经过严谨的研究和科学的安排,都亟待大量相关研究和理论的支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要始终围绕启蒙二字,把握合适的度。
对儿童的职业教育,重点不是训练儿童掌握某种技艺或产生某种社会责任感,而是要给予儿童丰富的人生关怀,塑造其健全的品质和完整的人格。因此,没有必要安排过于专业的过程和紧凑的课时,可以选择类似于手工劳动等简单的课程,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户外地点将职业教育和指导融入教学内容中,给儿童以职业代入感,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叶亚玲.职业教育应从儿童起步——由“新失业群体”引发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5).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新华网.英国职业规划从娃娃抓起 让小学生体验企业环境[OL].[2009-10-27].http:///edu/2009-
10/27/content_12337161.htm.
[4]余瀛波.教育至上:一切从娃娃抓起[N].法制日报,2009-11-17:(2).
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为规范当前幼儿园各种名目的收费,《暂行办法》规定,幼儿园收费统一为保育教育费、住宿费,幼儿园为在园幼儿教育、生活提供方便而代收代管的费用,应遵循“家长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不得与保育教育费一并统一收取。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严禁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
《暂行办法》要求,幼儿园应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招生简章应写明幼儿园性质、办园条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内容。各地要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违反收费政策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此外,《暂行办法》还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幼儿园应酌情减免收取保育教育费,具体减免办法由省级教育、价格和财政部门制定。(朱剑红 赵婀娜 《人民日报》 2012年1月5日)
教育部完善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教育部前些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要科学构建覆盖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全过程的各项制度。
《意见》提出,要完善培养院校招生办法,实行多渠道招收职业教育师范生。在继续做好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的同时,探索招收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办法,对非师范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者实行推荐免试录取接受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要完善职教师范生实践实习制度,职教师范生在校期间至少应有半年时间到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实习,师范生毕业时,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也要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要健全和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累计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积极探索新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实践后上岗任教的制度。
各地要加强领导组织,加大经费投入,地方教育事业费和职教专项经费中,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和基地建设,并做到逐年增长。同时,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编制、职务制度,确保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范生优先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翟 帆 周仕敏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1年12月31日)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23个专项基金立足三大教育领域
2011年对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而言是开元之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该基金会成立一周年联谊会上强调,民间力量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力,要充分挖掘社会各界的潜力,大力弘扬“人人可慈善”的理念、“大爱”的理念,动员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
教育部关工委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田淑兰透露,基金会在过去的一年间,立足学前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领域,设立了23个专项基金,受益面从大学生到中小学生、从贫困孩子到乡村教师,基金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公信力逐步提升。2012年基金会在坚持“善款善用,严格管理,高效运作,公开透明”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募资渠道,创新募资方法,加大募资力度,扩大募资规模,确保公益项目的实施有“活水之源”;同时,立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下一代的现实需要和基金会的持续发展,逐步形成基金会的品牌项目,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善款和物资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切实落到孩子们的身上。
会前,顾秀莲、田淑兰等向捐赠了价值2000万元艺术体操启蒙教学卡的海汇润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捐赠了20万张价值1760万元的网上阅读卡的北京书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证书。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在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佚 名 新华网 2012年1月5日)
我国首批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达680个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近日透露,我国首批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达680个,作为将来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先解决这些区域农村孩子吃饭、营养的问题。
田祖荫表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大。涉及中央、省、市、县、乡5级,从生产到流通,直到最后分餐以至后面的监督、宣传都涉及很多环节,不管哪个层级、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政策效果,因此各级的责任、各部门的责任分清楚,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他说,为了加强政策指导,教育部、财政部举办了三期培训班。中西部22个省份680个试点县直接管操作的人员都参加了这个培训班,经过面对面的培训,把中央的政策要求讲清楚。(刘奕湛 新华网 2012年1月5日)
上海将提高中小学教师门槛 建立定期注册制度
“十二五”期间,上海中小学师资将进一步扩容。上海市教委日前公布的基础教育师资“十二五”规划中透露,上海市将进一步提高师资门槛,建立定期注册制度,整体提升师资水平。
据透露,未来5年上海市将持续出现人口出生高峰,生源逐年增加。自2010年起,上海市每年需新增学前专任教师2500人左右,小学教师数量也需根据学龄人口高峰迁移作适当储备。在新增教师的同时,该市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完善教师资格考试、见习、定期注册制度,并调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提高教师任职条件标准和品行要求,强化新任教师基本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发展。
按照规划,到2015年,上海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应达到60%以上;小学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75%以上;初中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研究生学历占比提高到10%以上;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提高到15%以上。在学科结构方面,该市将关注紧缺学科的教师培养与补充。
该市还将设立“上海市白玉兰教师”荣誉称号,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活动,评选上海市级教书育人楷模,推出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并将履行育人职责情况,作为考核与评价教师工作、进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内容。(李爱铭 《解放日报》 2012年1月6日)
武汉:四年内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上公办学校
目前,在汉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学习比例达到95.1%,在全国位居前列。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夏春胤表示,“十二五”期间,武汉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上公办学校。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数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因为户籍不在本地,流动性强,农民工子女入学成为难题。
从2000年开始,武汉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划片安排,敞开公办学校大门,接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每年秋季开学在各大媒体公布接受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信息,并开通招生咨询热线,接受社会监督。2010年,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惠及13.2万名进城农民工子女。全市公办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比例由2000年的30%提高到2011年的95.1%。
夏春胤称,目前,武汉正在研究解决农民工子女如何适应不同学校的教学进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等问题,不仅要让农民工子女 “有书读”,还要“学得好”。(廖 君 徐海波 新华网 2012年1月5日)
河北学生每年一次体检 向家长通报学生健康情况
日前,河北省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加强校园体育活动卫生监督与管理工作,保证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每天从事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认为有成绩好就可以上好大学,上好大学就可以有好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要说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就是那些上了大学的学生很多也发现除了“上大学”就没有别的理想了,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缺失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忽视了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启蒙教育,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早在198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就提倡职业规划教育要从孩子6岁开始。该规范把人群分成四类: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18岁以后的成人。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分工。
而在中国,一些家长、教师普遍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开展生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不大,不如到了大学或者等到他们入职后,再来开展生涯教育会更有意义。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开始开展生涯教育正当其时。因为生涯教育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重点,小学是生涯认知,初中是生涯探索,高中是生涯准备,高中后是生涯安置。小学的生涯教育,能够帮孩子从小学开始树立起关于各种职业的价值观念,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扩大他们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并通过这一生涯教育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兴趣的认识并帮助学生与未来职业相联系,由此对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成就动机的增强均有裨益。所以小学阶段开始职业规划最有意义的一点,当属职业志向或目标的引导和导向作用。如果从小学就开始考虑未来职业问题,无疑有利于学生尽早形成具体的职业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正如《人生设计在童年》的作者高燕定先生所说:“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他们对自我、社会的认识,对知识和职业的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他们对人生理想和有效、现实的职业规划以及付诸现实的能力等,是他们在社会上生存和事业成功的最基本、最必要的素质。”
二、实践途径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设置职业启蒙教育课程
专门课程的设置有助于系统地介绍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理念、掌握专门知识、培养专门能力。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其在专门设立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理论的讲解、多元素材的渗入、实践活动的拓展等不同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因此,专门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小学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最为重要的课程模式。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取决于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的适当性函数。小学生的职业意识包括三个维度: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小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职业的统合。如表1所示。
职业意识是伴随儿童生命成长、主动社会化过程中必备的素质。职业意识培养不是做职业规划,不是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职业设计,而是抓住小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从“自我认识”和“职业体验”两个方面来培养职业意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培养职业理想、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其实质还是让学生不断发现自我的潜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因此,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主要从自我认识和职业体验两方面出发,依据发展心理学理念,拟定了小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具体内容、目标及活动模块,见表2。
(二)开展全学科的渗透和整合
在开展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同时,必须与其他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以及综合实践互动和快乐活动日等进行渗透和整合。因此要加强各科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训,使全科教师都接受职业启蒙教育的训练,能够在学科教学中随机渗透职业启蒙教育,共同承担起“班级职业指导员”的职责。
(三)拓展职业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旨在通过相关知识的渗透和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素养、劳动技术素养等综合实践能力。在开展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职业启蒙教育的理念注入其中,让学生参与各类职业角色体验,让他们切身体会每种职业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要求,进而增强他们的职业信念和为之奋斗的职业意志力,以及培养朴素的职业习惯和劳动素养。职业启蒙教育理念的注入,将会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一个沟通社会实际和自我主观理想的桥梁,增强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幻想”。例如,学校仿真社会活动:将学校模拟为一个真实的社会场景如社区、政府、银行、医院等,以班级或其他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举办职业风采展示节:由学生以各种形式分组表演职业工作中的事件。展示要强调形式的多样性,以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全校范围的交流和展示。
(四)家校合作,开展“职业交流日”
“职业交流日”就是通过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开展的“围绕职业”“交流职业”的职业交流活动。可以整合家长资源,开展职业形象介入活动:在“职业交流日”这天,将从事不同职业的学生家长代表如消防员、警察、销售员、作家等请到校园,为学生开展专门的职业讲座,通过不同职业角色、职业知识的讲授,职业体验的分享和职业形象的展示等,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上有关职业及其相关知识和素养要求。
开展学生的自主交流活动,这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并参与探讨的一种职业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充当主角,成立讨论小组,通过活动前查找资料、活动中充分交流与讨论总结的形式进行。通过资料的分享、思想的碰撞,学生们了解了更多的职业角色及其相关知识,也能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了充分的了解。
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设想。由学生根据现在社会的发展,设想未来可能产生的新职业,并以各种形式展示给大家,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反思与启示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专业化训练,增强生涯意识,并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外引的方式,吸纳人生规划教育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对生涯教育有专门的研究,可以为学校的相关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还要开展有计划的培训,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学科教师纳入生涯教育的师资体系中来。通过专业培训与学习,结合他们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人生经验,将他们培养成生涯教育的专业导师。
(二)建立系统的生涯教育体系
完整的生涯教育应从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展开。
学校把生涯教育纳入统一学校课程体系,开设生涯教育课程;结合生涯教育的目标,在学校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生涯教育的内容;鼓励倡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加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实践内容。家庭层面:家庭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和明确的兴趣方向,为孩子自我意识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作为学校生涯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促进生涯教育更好地进行。社会层面:相关社会机构和部门要为小学生涯教育提供一切支持,为生涯教育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生涯启蒙教育的途径和方式需要丰富与更新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来自民间的看法是:这22条意见如果能够在各地得到落实,民办学校将有望“翻身”。
《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领域。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引导民办中小学校办出特色,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有特色、高水平、高质量民办高校发展。”
“教育部出台的22条意见,给了全社会两个重要的信号: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未来的发展大有空间和作为;二是国家希望民间力量更多地参与社会事业,为民间资金的流向指引了方向。”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说。
综合摘自:教育部网站,《中国青年报》2012年8月2日第3版
作者:李 斌
恢复撤并学校当科学谨慎
根据教育部7月23日公布的《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我国将通过专项规划和督察,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班额过大等突出问题。征求意见稿针对“盲目撤并”现象提出规范要求:多数学生家长反对或听证会多数代表反对的,不得强行撤并;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
在恢复撤并学校这个新举措上,我们要避免在“盲目撤并”之后再出现“盲目恢复”的现象,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究竟什么样的学校需要恢复。第二,恢复撤并学校,原有的矛盾如何解决。第三,恢复撤并学校,如何避免出现“官满为患”的现象。
摘自:新民网,2012年8月6日
作者:姜伯静
减负需要一次教育观念的新启蒙
其一,简单地降低高考、中考难度,不可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所谓的负担重,不如说学习没有意义,我们要思考与改进的是如何让孩子们学得更有意义,也需要反思我们的高考、中考除了选拔,还有其他意义吗?
其二,即使社会大环境没有太大变化,通过基础教育系统内部的改进,是有可能大幅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我们总寄希望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但是这个大环境短时间是不会有变化的。因此,基础教育界不能等待,需要主动改进。
其三,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改革区域与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是关键。
其四,在不能全面减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可以先从小学开始。负担是有一个合理梯度的,年龄增大,负担逐渐加重,到了大学,优秀的大学生负担变重,这是才情、责任与能力的体现,但是小学生是不必负担那样重的。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23日第1版
作者:倪闽景
《新闻联播》主播康辉:应该让孩子保留更多本真的东西
从小就被贴上“好孩子”标签,康辉感觉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孩子的天性就爱胡思乱想,想去打破规矩,可当你被贴上‘好孩子’的标签以后,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必要的束缚。而且,给孩子贴上标签,会让他在一个群体中感觉不舒服。”他认为:“我们评判一个孩子好与不好,不能以成绩好坏或者是否听老师家长的话为标准。应该让孩子更多保留一些本真的东西。”
“不管任何一个年代的孩子,适当给他一些空间和决定权,让他去独立做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对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康辉觉得,学生时代做些“出格”的事情挺好。所谓“出格”,其实就是尝试打破现有的条条框框,无论结果如何,都会丰富成长的内涵。
“学生时代应该把触角张得很开,无论接受哪一方面的知识都有好处。因为你不知道在未来的路上,你接受的哪些东西会影响你。”康辉诚恳地说。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音乐教育现状 问题分析 应对措施
音乐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自古以来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人很早就意识到音乐在人类生活发展中的艺术意义和教育意义。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许多政治家和教育家、思想家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上溯可到中国周秦时期。礼、乐的治国思想更是在我国古代就曾成为重要的治国理念。从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的学堂乐歌,到近代各类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各级学校对音乐教育付出的努力,都在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中有所体现,特别是高职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在对职业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通过许多有益的创新和尝试,在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就。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音乐教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然而现在职业院校音乐教育还没有一套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
1.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所不符
音乐教育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自身相应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更多的是输送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传统的模式化的培养方式不再适合高职学生的需求,在不适应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开展教学相对来说就变得困难。兴趣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巨大动力,音乐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受教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受教者能够全体参与。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培养侧重点上不需要很深层次的纵向培养,而是要横向的拓宽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音乐知识量与音乐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例如:对于幼儿教育专业,更多的侧重于知识量与音乐方面基本功的培养,而不需要大量的学习高难度的作品,更不需要与音乐专业学生相比较。
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定位与实际的教学模式不相符,高素质体现不全面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培养音乐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定位都比较低,很多高职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通常传统性的定位为“职业,技能型人才”。较之专业院校或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的定位则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和合格的音乐专业教师,两者在培养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招生开始高职院校对于音乐教育的定位就偏低,培养上更却是照搬专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目标上不断用专业音乐院校或师范院校音乐转业学生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一低一高的模式与高职院校的定位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应找准定位,应注重所面对的学生的知识层次,要明确音乐教育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而不是个别有某一方面专长的学生。在课程安排上要做到良莠兼顾,使音乐教育能真正的面对每一个专业的学生,使每一个专业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阻碍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
现在的综合类院校,只要有音乐相关专业,就配备了音乐师资队伍,有些还成立了音乐相关教研室。而高职院校的师资相对来说就比较缺乏,更有些院校是中专基础上升为高职类,教师自身收到的音乐教育就有限,专业水平就相对薄弱,其教学效果就可见一斑。很多的高职院校,音乐师资力量的来源,是音乐专业院校或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专业音乐院校及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高职院校教师而言,他们在校学习的是专业的音乐,器乐,理论知识,这些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师的需求上不能得到满足。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高职音乐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高职院校急需大量合格的高职音乐教师,在音乐院校也应尽可能地设立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相关的专业,对高职就业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高职院校也应该多组织或开设在校音乐教育教师的培训课程,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只有加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定向性和专业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能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4.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材选用应更加规范化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期,至今仍然在不断地转化,还没有形成我国自有的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课程的设置和音乐教育教材的编撰的上还很不完善。在高职音乐教育中,教材的选定往往没有一定的标准,并且市面上也没有专业的有针对性的高职音乐教育教材可以选用。目前出版的音乐教育类的和教材中编写的指向和侧重点也都是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相对基础比较低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内容过于专业化,知识面相对高职学生来说比较狭窄。有些内容浅显易懂的有过于倾向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因此,鲜少有符合高职音乐教育的教材。教师通常也只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或根据音乐专业院校教材的设定来选取教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材的建设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教研机构,在教材的规范和内容的选编上进行不断地完善。在教材的建设上应注重高等专业院校与职业院校及中小学知识在内容,知识面上的衔接,同时还应体现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的高技能人才的特点。
5.高职音乐教育在突出技能的同时,应加强职业教育
职业素质,是从事某职业的劳动者在社会中的适应内力的综合表现。职业道德,在高职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音乐人才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高职音乐人才的培养也应该顺应时展的要求,加强职业素质培养,人才培养的着手点应该放在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之外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中。我们在狠抓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更要注重学生职业教育,使学生走入社会后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深思和探索。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多进行适合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更加专业化地突出高职的特点。更多的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多种方式的,广泛,开放自由的探索,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才能有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 论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中国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