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网络消费

农村网络消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网络消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网络消费

农村网络消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 商品流通 网络 融合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的特征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是服务农村市场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在空间上通过点、线、面的合理布局和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并在区域农村市场快速形成较大的辐射效应,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需求。不同类型的流通网络之间还可以通过对接、融合实现土地、技术、信息、渠道等资源共享,有效地分摊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形成节点和网络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进一步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发展。

同时,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组织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一方面,农户可以通过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节点上农家店购买到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也可以通过农家店获得相应的农产品销售信息,一些地区的农家店还可以提供收购农产品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众多分散农户参与到流通网络,网络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也提升了销售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从而赋予农户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农户与商品流通网络中不同经营主体的相互接触,加强农户与农产品供应链、价值链各阶段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有效提升安全农产品生产的质量,这也进一步增大了农产品交易匹配的概率。因此,农村流通网络融合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外部性特征。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的积极作用

(一)农村流通网络间对接

农村流通网络可以通过“多网对接”的形式实现融合,农村流通网络主要以“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为主在农村市场实现流通功能的组织形式。与农村流通网络相关的其它网络如“金农工程”、“信福工程”在空间布局上一般集中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场所,服务对象也多为农户,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流通功能,在金融、物流等流通辅助功能上能够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和农产品市场的顺畅流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农村流通网络之间的“多网对接”可以有效地降低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的重复投入,提高不同网络之间的服务功能互补,并通过网络间的“多网对接”实现协同效应,克服不同类型的商品流通网络在农村市场发展的短板与瓶颈,形成系统服务“三农”的复合型网络组织机构。

(二)拓展农村流通网络的功能

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文化素质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提升,这为农村流通网络的功能扩展提供市场空间。例如,农民对农家店需求以前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品消费为主。但近年来一些文化产品、信息产品也开始进入农村市场,而农家店的店面、销售人员、进货渠道、信息网络等流通要素资源在提供这些农村新兴产品和售后服务上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通用性,这种通用性为农村流通网络的发展提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利益支持。农村网络的“一网多用”可以在基本服务功能基础上围绕新兴消费需求进行功能拓展和提升,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藉此吸引更多的农村消费者,实现网络节点和整体的快速发展。“一网多用”也在更大程度上分摊农村流通网络构建和运营的成本,并为不同网络之间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三)构建城乡双向流通体系

构建农村流通网络的一大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市场高效的双向流通体系,一方面将城市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销往农村市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构建将农村农产品销售网络与城市有效对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费用,增加农民收入。城乡双向流通网络的构建可以有效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的双重困境,是缩短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的有利举措。而农村流通网络的各个节点和网络整体在销售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与采购农产品的专用性资产存在通用性。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在不同产品市场构建以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的城乡流通双向流通体系,将农村流通网络与城市流通网络进行无缝对接,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品下乡的流通费用,提升商品流通速度。同时,农村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又可以吸引城市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进入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功能。

(四)提升网络辐射能力

农村流通网络融合对现有网络要素资源进行充分有效地改造与整合,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和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企业间的渠道合作,促进农村市场流通要素在空间上的叠加、耦合与优化,增强流通网络节点和次节点的专业化水平,进而大大提升农村整体流通网络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提高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网络在农村市场的覆盖率,加快了农村连锁经营网络扩张速度。不同流通网络之间融合还促进相互间的要素资源优势互补,提高了要素的边际报酬。

农村商品网络融合的内涵

(一)农村商品流通中“四流”融合

首先,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提高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行效率。不同类型的商品流通网络资源共享共用,增大了农村商品流通中需求和供给中信息量,提高了信息流的运行效率。这使广大农民、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根据市场波动情况调整农产品生产规模,改进农产品的生产技术,降低仓储、保管和冷链物流费用,克服农产品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发挥信息流对农村商品流通中商流和物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其次,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通过各种网络之间各个次节点和节点间的紧密衔接,拓展了农村流通网络的覆盖范围,扩大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作用的空间和市场范围。各节点间相互渗透,形成系统的市场辐射和网络扩散效应,极大地加快了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在农村市场的流通速度,降低了流通费用,也缩短了农产品通过农村流通网络进入城市消费市场的环节和时间。

最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也促进了传统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相互作用程度。通过不同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不仅增加国家财政资金对农村市场的投入,而且克服资本的重复投入,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不同类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也提高了农村商品流通中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了农村市场信息网络互通互联程度,这为网络节点与次节点上农村基层农家店的新建和改造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城乡双向流通中物流效率,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交易费用,提高了农家店和农民的资本周转率。农村商品流通中“四流”融合也促进了农村市场中资金、土地、信息、技术等生产和流通要素的优化配置与耦合,从而不断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形成资金流与农村商品流通中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相互融合与互动发展。

(二)流通实体与虚拟网络融合

按照存在形态划分,农村流通网络存在多种实体与虚拟网络,实体网络包括遍布农村市场各个节点的店铺、配送中心、仓储等商业资源,虚拟网络包括有关农村市场的社会关系、电子商务等网络。一方面,农村流通网络间相互融合促进实体与虚拟网络的融合,有形的店铺、配送中心与物流等商业资源借助无形的虚拟网络增强了综合服务能力,扩大商业辐射范围。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信息等无形的虚拟网络借助实体网点得以在农村市场迅速拓展,在极大程度上改造和完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农村消费者也在实体与虚拟网络的相互融合中降低购买和销售农产品的成本,更为准确地了解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福利。流通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的融合也使得大型零售企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销售等涉农龙头企业更系统整合农村市场的各种流通要素资源,为这些微观经营主体构建双边和多边交易平台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平台企业通过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提升了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供应链的运行绩效。在宏观层面,农村商品流通实体与虚拟网络融合使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流通要素资源渗透到产品、服务和产业层次,有力地推动农村商品流通方式的创新,催生了农村商品流通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成长,延伸了农产品的价值链链条,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

农业流通合作组织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创新

(一)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创新

在我国,供销社作为一种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是农村市场重要的市场销售主体,也是分散的小农户进入市场的有效载体。不同类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使得供销社的生产资料销售网络重新整合,在原有各级供销社网点的基础上吸收丰富的资金、信息和技术等社会资源,较大程度改造提升基层农资农家店店容店貌。供销社也获得稀缺的资金支持用以新建和改造县级和镇级农资配送中心,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与城市大型流通企业的生产资料销售网络予以对接,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资料在农村市场的物流成本,并发挥供销社良好的信誉优势,完善农村生产资料市场的经营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了农民的基本利益,提升了供销社生产资料经营服务能力。

(二)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服务创新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使得供销社传统的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重新得到整合,畅通了城乡之间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供销社所收购的农副产品通过与城市零售与批发企业的销售网络更快地进入城市市场,有效地降低农副产品物流成本,提高了流通速度,提升销售农副产品的生鲜程度。另外,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也使得城市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信息及时通过供销社购销网络反馈给分散的农民,这降低了农民农副产品的生产风险。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城市大型零售企业关于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准信息也得以通过供销社的购销网络传递给农民,使农民采取质量安全行为,降低剧毒农药的施用,并按照城市大型流通企业的订单生产安全农副产品,这对保障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日用消费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四大骨干网络融合创新

农产品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使得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得以创新发展,很多地区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采取整体加盟城市大型零售企业的连锁体系,降低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的建设成本,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现代连锁经营方式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农村日用消费品的供应质量。同时,供销社在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业务,这极大地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为农户收入的增长提供新的创新源泉。通过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品和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骨干网络融合发展与创新,供销社在农村市场、在农村基层市场积累的商业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和整合。

政策建议

为增强农村流通网络融合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三农”,应努力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不同流通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政府应运用土地、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重点支持信息、物流等网络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选择区域农村市场中具备“增长极”效应的小城镇作为流通网络融合的重要节点,鼓励和引导城市骨干流通企业参与农村流通网络融合。积极破除农村流通网络与城市流通网络对接与融合的制度桎梏,积极挖掘农村流通网络融合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1.黄国雄.关于推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财贸经济,2011(3)

2.夏春玉,张闯,梁守砚.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途径[J].财贸经济,2009(10)

3.张维华,骆品亮,郑绍濂.网络特性与网络融合[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4)

4.张闯,夏春玉.城市间流通网络及其形成与演化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0)

农村网络消费范文第2篇

充分肯定三年来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首先是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农村(社区)消费维权监督网的建成,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费维权格局,这支维权队伍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农村广大消费者消费维权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真正实现了消费维权社会化的模式。其次是对农村经营者及其商品的监督得到明显加强。村级消费者投诉站的建成,将各级消保委和工商等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监管合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使农村经营者的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有了明显提高。再则是农村维权效率进一步提高。三年来,我们积极整合全市各级工商机关、消保委,以及各镇、村(社区)和广大群众五股力量,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消保维权网络,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很好作用。还有,维权为民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确立。推进农村消费维权工作,扩大补充了消保维权力量,锻炼了各级消保维权队伍,使消保维权工作者的整体力量得到极大强化。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消保委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了社会资源,畅通了农村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化解了农村消费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增加了农民收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年来的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四条基本经验:首先,政府重视、赢得支持是前提。在推进农村维权网络建设中,如果没有政府出面,人员、经费就难以落实,工作难度会很大。通过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我们赢得了领导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支持,赢得了各级老领导、老同志非常热心的帮助,消保维权工作有了组织保证、人员保证和经费保证。其次,齐心协力、合力共建是基础。在赢得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的前提下,我们各级工商局和消保委联合成立推进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络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推进计划,以及检查、考评、管理等制度,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办法,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各地还加强了对村级消费投诉站的管理,认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切实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严格实施监督检查,确保了村级消费维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实施。第三,规范管理、注重实效是关键。全市各级消保维权组织高度重视基层消保维权网络的基础性建设,充分发挥联系消费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产销服务企业、消费者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促进了信息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形成了良性互动。此外,建章立制、职责到位是保障。各地结合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合理、规范实效的原则,明确了基层消费者组织的职责定位,建立了示范引领机制、分类指导机制、考核评估机制,以保证维权工作的扎实推进。

在____年的_;__晚会上,××区的一位农民代表提出:“能否让农民消费者投诉更方便?”当时,我代表全市工商系统和消保委郑重承诺:“一定要把投诉站建到农民兄弟的家门口。”三年后的今天,我可以自豪地宣布:这一承诺已经实现。在此,我代表××工商局、××市消保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消保维权事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消费维权岗位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所有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地区的监管和维权工作仍显得相对薄弱,对此,各级消保维权组织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农村网络消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贵州农村;商业网络体系;双向流通系统;流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F25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12)01-111-01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贵州农村商业基础设施薄弱,业态结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商业网络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方式和手段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消费。2005年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推进,贵州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贵州城乡商贸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尽快建设和完善贵州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既是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形象的需要,也是增强城市商贸发展后劲,促进城乡商贸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贵州在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商贸一体化进程中,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

1.1 以县城为中心,充分发挥县城在商品流通中的轴心作用,完善商业设施建设,规范商业业态和建设标准重点发展连锁综合超市、百货店、品牌专买店和生产资料专业店,积极发展生鲜超市,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培育具有地方风味、乡土风情的特色餐饮服务,发展家政、洗染、废旧物资回收、典当等新型服务业。

1.2 以乡镇为基础,建设特色商业中心针对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可建设相对独立型镇区商业中心,从政策优惠上,引导具有规模和实力的连锁企业下伸到县域重点镇开设连锁超市,兴建规范的室内集贸市场,发展专卖店、便利店、餐饮、修理、旧货调剂、休闲娱乐等业态业种。

1.3 以村社为切入点,扩大连锁农家店的覆盖面推动农家店以“一网多用”为目标,发展多种经营,拓展服务功能,逐渐搭建起一个集消费品、农资、药品、图书、电信、邮政等中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满足农民多种服务要求。加强农村商品配送能力建设,建立起以都市区为后盾,以县城商业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以村社为切入点的统筹城乡的农村商业网络空间布局结构体系。

2 构建和完善农村商业网络体系

2.1 构建日用消费品销售网络继续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农村市场开发力度,以大中型连锁企业为依托,支持各类中小商业企业通过加盟连锁、自愿连锁等形式,以统一采购、统一建立销售网络的方式建立农家店,提高农家店统一配送率。构建以区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两级配送、三级销售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网络体系。把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日用消费品销往农村市场,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和安全的消费品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务,提高农民消费欲望,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2.2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发挥大型农资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和县级农资配送中心骨干作用及村级综合服务社的终端作用,构建以规模联购为基础,配送服务为支撑,横向联合、纵向对接,上联工厂、下联农民,幅射能力强,网络覆盖面广的新型农资经营体系。积极培育区域性农资连锁企业集团,允许农资生产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展开有效竞争。农资流通企业应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各级农资企业之间应联合合作,发挥农资流通企业主渠道作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2.3 构建农产品购销网络通过专业合作社连接企业和农户,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为终端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销售模式;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建立农产品直销网络,把农产品直接配送到城市的超市、社区菜市场、便利店,将农产品营销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组织超市、食品加工、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化屠宰等企业到农产品产地实行产地直采,建立无公害、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销售模式;构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集散平台的“批发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带动农业生产。

2.4 发展农村“二手市场”,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随着农村农机和城乡家电存量的增加,发展农村农机、家电等“二手市场”,可以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加大城乡二手家电的流转,满足低收入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减少资源浪费。对于无法使用,有回收价值的废旧物品,建设绿色回收网络,培育龙头企业,建立村社标准回收站、片区分拣中心以及废旧物资集散交易市场。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以集散交易市场为核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3 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提升服务功能

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重点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相结合的农副产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果蔬、水产品、肉类、花类等专业批发市场。积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对传统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促进农产品市场从现货交易方式向展示、订单和网上交易拓展,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优势互动。在巩固市场交易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市场信息、价格形成、外商采购、物流配送等功能,实现市场功能的转变和提升。依托贵州畜牧、蔬菜、辣椒、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品资源,加快建设具有较强集散功能,连接城乡、幅射全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集群。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档次,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建设购销信息平台、物流配送网络、质量检验检测及低温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探索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期货交易等现代交易模式,增强交易功能,扩大交易幅射范围,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

4 推动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建设

4.1 探索构建以大型零售企业为主导的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以连锁经营为主的大型零售企业应当成为构建此系统的主体。通过将其店铺网络从城市向农村市场延伸,或者通过特许连锁等方式整合农村现有零售网点,逐步建立一个城乡一体化的零售网络,共享消费品的采购和配送系统。零售企业在城市中的零售网络和配送系统可以与其农产品采购系统紧密衔接,高效地将农产品输送到城市市场。农产品和消费品通过共享零售企业的采购和配送系统,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实现以零售企业连接点的城市与农村流通系统的双向互动。

4.2 探索构建以批发企业为主导的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一方面批发企业可以通过发展自由连锁的形式,建立农村零售网络,通过其消费品采购和配送系统将消费品输送到农村市场;另一方面批发企业还可以利用农村采购和配送系统将农产品输送到城市。批发企业通过农村零售网络的消费品供应商和城市零售商的农产品供应商(或同时兼有消费品供应商)的双重角色,实现以批发企业为连接点的城市与农村流通系统的双向互动。

4.3 探索多种形式的“农商对接”模式,直接将大型流通企业纳入农产品的产业链商务主管部门应积极发挥“农商对接”中的桥梁与中介作用,通过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农商对接”区域协作会等形式为流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生产组织搭建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各种形式的“农商对接”。强化流通企业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牵动作用,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和生产的规模化,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网络消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农产品销售;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83-01

一、我国网络营销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目前处于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营销伴随着网络计算机的发展,也在紧跟着时代的需求不断发展并逐渐创新其营销模式。中国网络销售额从2008年到2010年增加了3480亿元,美国用了1O年的时间才实现这样的增长,中国将被预测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网络销售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好,得益于它本身的优势。所以网络营销适应当前的经济时展的需求,对于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很好的营销方式。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滞销问题一直没有进行有效的解决,不过也有很多地区尝试过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对农产品进行销售,但碍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其制约因素包括:

1、农产品易腐性,易坏性等特点限制其网络营销。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是建立在物流基础上,由于农产品本身容易腐烂,容易被损坏,而农产品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于其本身的新鲜度上的,所以其自身缺陷限制其通过网络营销快速发展。

2、农产品产出成本过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产品的生产还是受小农经济的影响,有碍于土地面积,分散经营等原因。农产品很难形成大规模,专业化,集体化,科学化生产模式,从而造成产出陈本过高,不利于在网络上快速营销。

3、农民信息获取渠道面过窄。近几年,我国农村进行大量的信息基础化建设,但农民所获取的社会有效消息依旧很少,社会农产品供求信息获取少,所以造成农产品生产过剩,形成大量产品滞销。

4、网络在农村推广覆盖力度不够。2009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农村进行网络计算机进行调查,此次调查报告得到有效数据有:在2007年,我国城乡互联网的差距主要是20.5%,到了2008年,城乡互联网的差距达到了24.1%,到了2009年,城乡互联网差距进一步扩大,达到了30.0%可以看出,我国城镇网络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网络的发展速度,农村网络的覆盖较城镇也很低,所以网络的覆盖率低也是制约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很大因素。

5、农村极度缺乏网络营销人才。目前农村引进网络信息化或电子商务等人才极其少,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很少接触到网络,也对网上营销知识的培训机会很少,所以对于农村建立有效的网络营销存在很大的挑战。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相关建议

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相关措施,笔者通过分析,从网络计算机等技术媒介,物流配送,农产品生产者这三个部分来探讨,因为这三者就是整个关系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完善网络计算机等基础设备。网络计算机设备是构建网络营销最基础的物质基础,没有网络计算机等物质载体,网络营销是无法构建和运行的。政府应制定相关网络计算机等设备购买优惠政策,给予农村网络以优惠扶持,从而改善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率,提高网络对农产品销售的应用,为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奠定最基本物质基础。

2、引进网络计算机或电子商务平台等高端人才。要进行网络销售,必须有相关的网络技术作支撑。例如建立相关农产品网页,连接相关农业信息,农产品的商务推广,软硬件维护等。通过引进相关网络营销的人才,才能使农产品营销顺利进行。

3、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在农村的业务。在整个网络销售链条中,物流配送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物流配送的速度与质量关系着农产品的价值,但是物流在农村发展还很落后,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没有大的物流公司,只有物流公司承担农产品的搬运工,加强在运输途中的农产品保鲜,妥善存储,保证农产品能够新鲜上市。从而促进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中获得很好的途径。

4、建立农产品的溯源标识的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能够从生产源头,销售,运输,检测监督和消费等各环节,让消费者了解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从源头对农产品监控,在网络营销中,消费者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产品信息,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度。

5、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政府应该推动农产品的认证、分析、检验产等标准化认证,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品牌战略,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

通过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模式,可以解决农产品滞销等各种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也是很大的提升。

农村网络消费范文第5篇

明确网络购物发展的主要目标

《意见》指出,网络购物是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新型零售形式,具有流通环节少、交易费用低、资金周转快、流通效率高、销售范围广、消费者购买方便等优势。发展网络购物,有利于企业拓展营销方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带动创业就业,有利于促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同发展、健全产业链。

《意见》提出了网络购物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完善服务与管理体制,健全法律与标准体系,改善交易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拓宽网络购物领域,规范交易行为,推进网络购物发展,满足消费者需要,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早的地区达到10%左右。

具备条件时对网络销售个人实施工商登记制度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意见》要求,引导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健康发展,实施网络商品经营(服务)企业工商登记制度,要求利用网络平台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人实名注册,具备条件时对网络销售个人逐步实施工商登记制度。

同时,要健全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网络购物售后服务体系,建立购物风险警示和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推行先行赔付制度。

提出七项工作任务

为实现网络购物发展的主要目标,商务部提出了七项工作任务,除引导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健康发展、实施网络商品经营(服务)企业工商登记制度外,还包括:

培育网络市场主体。鼓励生产、流通和服务企业发展网络销售,积极开发适宜网络销售的商品和服务。

拓宽网络购物领域。拓宽网络购物商品和服务种类,拓展网络购物渠道,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鼓励线上线下互动。鼓励流通企业以门店销售支撑网络销售,以网络销售带动门店销售。

重视农村网络购物市场。从农村互联网应用的现实条件出发,依托“新农村商网”,结合“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18.30,-0.23,-1.24%)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拓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的新渠道。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推进网络基础服务规范统一,促进网络接入标准和费用标准合理化,推广可靠电子签名应用。推进银行支付业务与网络购物有机结合,加快网上银行互联系统建设,促进第三方在线支付业务健康发展。

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销售非法出版物、违禁品、假冒伪劣商品,禁止非法融资、变相期货、信用卡套现、网络诈骗、网络传销、危害国家利益、提供消费者信息牟利等违法违规行为。(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