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汇报材料结束语

汇报材料结束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汇报材料结束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汇报材料结束语

汇报材料结束语范文第1篇

写作要求:

(一)分清报告与请示。报告与请示都是上行文种,但它们在以下几方面却有不同:

1、行文目的不同。“报告”的目的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问题,回答上级机关询问,以便上级机关了解本单位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而“请示”的目的,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请求上级机关做出指示或予以批准。所以,报告是陈述性公文,请求则是呈批性公文。

2、行文时间不同。报告是在工作结束后或工作正在进行中行文;请示则必须在事前行文。

3、答复的形式不同。“报告”不要求上级机关回复;“请示”则要求上级机关及时批复回文。

(二)把握报告的写作特点

1、应用范围的广泛性。报告属上行公文,应用相当广泛。它可以用于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本部门本单位贯彻各项方针政策的情况,反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上级机关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也可以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上级机关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指导工作。

2、行文的单向性。报告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批复”,属于单向行文。

3、表达的陈述性。其基本表达手段是叙述和说明。

(三)掌握报告的写法

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1、报告的标题应是完整规范形式,即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有固定文头时也使用“事由 文种”的省略式,但不提倡省略式标题。报告的主送机关与请示的主送机关一样,只能是一个,需同时报送其他上级机关的以抄送方式处理。

2、正文。报告正文多由报告缘由、报告内容、报告结语组成。

(1)报告缘由,是正文的开头部分。通常是说明报告的目的、原因、概括报告的基本内容或基本情况,一般都比较简短。缘由部分的结尾是惯用过渡语,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常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引出下文。答复报告的过渡语则应体现针对上级的询问或要求的意思。

(2)报告内容,是各类报告正文的主体部分。

工作报告的正文主体,一般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其结构顺序为:基本情况概述——主要工作及成绩、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安排意见或打算。实际写作过程中,第一个层次即主要工作情况的概括叙述,也有上移到“报告缘由”部分的。工作成绩比较突出时,第二层次应写得详细、具体一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比较突出,则应详写第三层次,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做出分析。有些工作报告的正文是以所做的几项或几个方面的工作作为线索分条列项表述的,这时应注意每一条项中一般也应包括基本情况、成绩及具体做法等;至于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两个层次,则大都在条项表述完成以后总起来写,不分散在每一条项中。工作报告,其内容的重点应是年做的主要工作今后打算,有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则视实际情况而定,应很好地总结;有问题、困难应毫不隐瞒地提出来。

情况报告的正文文体,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结构顺序为:基本情况——问题及原因——办法及措施(意见或建议)。内容的侧重点是“基本情况”,以陈述情况为主,兼及存在问题及原因、解决问题的意见。如果报告的是事件情况,“基本情况”中应写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存在问题及原因”则主要是对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报告的是问题,“基本情况”中应写清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第二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三层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3)报告正文的结束语,单独占行。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多用“特此报告”结尾。

汇报材料结束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课堂课;落实;小组展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90-02

在《点亮小灯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观察认识了电池后,教师布置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并要求成功点亮的小组用手比画电流是怎么流动的。五分钟后,大多数小组成功点亮了小灯泡。教师请点亮小灯泡的小组上台展示。教师叫第三组第一个上台展示,第三组两名男孩被组内成员推荐上台了,配合着点亮了小灯泡。正准备收拾材料回座位,教师说:“你们成功点亮了小灯泡,给大家说说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里通过的?”一个孩子指着电池说:“电流从这儿出来,流到这儿。”他又指着小灯泡,接着说:“又从这儿流出来,最后又连回电池。”全班孩子一头雾水,教师赶快走上前,手拿电池,指着电池的金属帽问:“这是电池的什么部分?”生:“正极。”“对,刚才不是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吗?描述时就该用它的科学名字。”……

一、问题呈现

科学课中的展学是小组将自己的研究结果、设计思路、想法做法进行整合,用语言图表、操作演示、表演模拟等形式进行展示的过程。展学是学生思维碰撞、智慧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倾听别人观点的过程,是接受别人观点、改变自己观点的思维建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间和生生间信息多向流动过程。可现实的许多科学课堂上,展学的作用没有得以发挥,展学效果事与愿违。在调研中发现,科学课小组展学环节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1.展学时小组中不知道该谁汇报,或争抢,或没有一人愿意发言。

2.展学形式单一,照念报告单的现象很普遍,汇报语言不规范,描述不清。

3.展学环节只是汇报,缺乏交流,或只有师生对话,没有生生互动。

4.展学时,一些小组或成员游离于活动之外,或摆弄实验器材,或交头接耳,缺乏倾听习惯。

二、问题分析

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谁来展示?展示什么?”不明晰,对“怎么展示?”缺乏规范。其中,学生不敢展学主要是“怕出错、怕被笑话”,这是心理因素所致;学生不会展学,不知如何组织展示语言,则主要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还很欠缺,教师又忽略了对他们汇报交流语言的规范训练造成的;学生不善于倾听主要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规范训练。

三、问题解决

1.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解决“谁来展示”。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及职责(表1),在展示时,就能做到有人代表小组汇报互学成果,有人操作实验、有人板书、有人评价等,“谁来展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每单元教学完成时,组内成员互换角色,人人都有机会展示并得到锻炼。

2.围绕探究主导问题,确定“展示什么”。探究活动前要反复强调研究的主导问题是什么,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探究的重点。活动后的展学内容就紧紧围绕研究的问题从“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收集到的证据”两方面来汇报,这样的展学有的放矢,不会偏题。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分解导学问题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领学生开展互学和展学。

3.落实小组展学规范,学会“怎么展示”。(1)营造和谐的展学氛围。“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个体发挥创造性的基本条件。”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树立参与无错的意识,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2)师生共同制定展学要求。科学课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科学课展示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提炼和训练,展学要求逐渐由笼统到具体,由生疏到熟练。教师在课堂上加强规范训练,让这些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展学就能井然有序地进行。①展学前,每个组内成员独立思考、充分交流、达成共识;②汇报组内至少2名同学上台展学,其他组员根据需要协助、补充;③展学同学仪态大方、不背台,声音洪亮、语言清晰简洁,可采用口头表达、实验报告、图片展示、操作演示等形式;④展学开始,所有人不再动实验器材,眼看展示同学,认真倾听发言,吸取精华,在自己的记录单上用记号区别与其他组不同的地方;⑤展示组内成员发言完毕后,其他组才开始补充、质疑、评价,已经展示过的内容,不再重复展示;⑥欣赏精彩的汇报和评价,给展示者以热烈掌声。

3.进行展学技能训练。(1)倾听习惯训练。在科学课上,仔细听取或观看别人的研究成果,抓住关键,吸取别人的见解,把别人的研究和自己的作比较,调整自己的观点,这本身就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倾听的时候要求学生:一要集中注意力,在头脑中理出别组发言要点(可适当做笔记或记号);二要做到不插嘴,不随意打断别组的发言(有补充和质疑可在汇报组发言完后发表);三是听完后,比较自己与别组的想法做法,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科学老师要把制定的倾听规则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沟通,在听取意见建议的同时,大家齐心协力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2)展学语言训练。①“引导词”规范展学。为了规范小组展学语言,教师设计恰当的“引导词”让学生反复练习并熟练运用,使他们很快学会如何展学,然后再由入格到出格。第一步,开头语:大家好,现在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汇报(我们的实验方案/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我们的研究结果……)。第二步,汇报语:学生汇报(问题/现象/方案/结果……)。我们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还有什么建议或补充?(一般抽取2~3位同学)第三步,反馈语:谢谢你们的建议,我们会及时补充上去的。/谢谢你们的提醒,我们可以再做一次实验认真观察。/我不太赞成你们的观点,我们小组认为……第四步,结束语:我们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②分年级进行科学语言训练。教师根据各年级的科学方法学习要点对学生进行描述语言训练(表2)。科学语言要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

科学语言一定要杜绝知识性错误,尽量避免口误。比如学生往往对“味道”和“气味”、“溶解”和“融化”等概念模糊,容易混为一谈,教师自己就要非常留意倾听学生发言,发现出错时要及时引导纠正,养成科学规范的语言习惯。

四、自主探究 激发兴趣

汇报材料结束语范文第3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属于机械方面的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机械类或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关于机械常用机构和一般通用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简单的机械及相应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是2周的减速箱设计,这个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题目陈旧、重复,学生中存在抄袭和生搬硬套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国内很多老师将逆流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中。

二 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材料力学、理论力学、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多门课程的知识,书本中设计原理的内容和公式较多,而且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传统《机械设计基础》的授课环节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不上课、作业抄袭等现象。实验环节包括8学时的实验和2周的课程设计。传统的课程设计题目是一级或二级减速箱设计,学生往往只是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设计步骤,以及《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中机构的设计计算步骤进行课程设计,教师日常针对问题进行答疑。这种实践环节的方式存在题目陈旧、理论和实践联系少的缺点,导致很多学生抄袭和生搬硬套,创新能力差。

三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和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1)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2)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4)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5)归档或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四 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明确项目

项目的研究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符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覆盖面广,难度适中,工作量两周能完成。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学生能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设计和机械原理的设计。项目一般都来自机械系老师与企业合作的一些横向课题,例如,混合动力履带推土机终传动的设计,项目分成动力学分析、运动分析、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三个模块。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6~8个项目。

2.制定计划

老师根据项目数目将全班分成6~8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有一个项目经理和5个组员。项目经理负责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老师负责项目计划的审核。审核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实施。

3.实施计划

计划制定好,项目经理按照计划将任务分给项目成员;成员按照项目计划查阅资料和设计。成员定期碰头介绍工作进展以及执行中的困难,项目组成员讨论。老师负责困难的答疑。

4.检查和评估

老师根据小组的项目计划内容定期检查和提问。项目完成后,成果以项目报告的方式提交。项目以PPT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项目经理指定一人汇报,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汇报结束后,老师提问5分钟。小组成员可以回答。老师根据汇报情况和项目报告内容给出评定成绩,最终的成绩作为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

五 结束语

第一,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项目的题材来源于真实的项目。

第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项目最终的成绩取决于整个项目组的完成情况,任何一个人都会影响成绩。

第三,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方案制定、方案实施都要靠自己查资料、思考、交流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阳尧端.逆流式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8(2):37~40

[2]任国强、罗啸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5~86

[3]高琳.“分层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183~184

汇报材料结束语范文第4篇

3.4建立有效沟通协调机制,保证实现项目总体目标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牵涉面很广很琐碎。项目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表明:没有顺畅的沟通,就没有成功的项目。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规定项目中正式沟通的方式、渠道和时间,是保证工程总体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3.4.1项目经理部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施工单位是工程项目的直接施工者,设计单位是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直接策划者,监理单位是工程项目的最主要监督者,现场多数问题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发现,由设计单位提出具体处理意见。项目经理部与上述三者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能缩短沟通路径,提高反应效率。

3.4.2项目经理部与当地职能部门的沟通基础设施建设通常离不开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在项目实施阶段,业主单位要借用当地的舆论工具加大宣传力度,让当地政府明白此工程产生的正面效应,以取得舆论支持,降低办理手续的难度。

3.4.3项目经理部与公司内部的沟通业主单位的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室永远是项目过程管理中最佳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当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资金、技术等困难时,如果能够及时地进行沟通汇报,就一定会得到最大的支持。与公司的沟通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周例会;②月度检查;③OA系统办公平台等。

3.4.4项目经理部内部的沟通加强项目经理部内部的沟通协调,既可以使参与者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加项目部的凝聚力。因此,项目管理者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项目部的有效沟通,注重在项目部内构造有效的沟通机制。

汇报材料结束语范文第5篇

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品牌、规格、产地等分别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的问题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相应的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控制,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随着工程各种防护设备逐步拆除,安全隐患有增无减,尤其是安全用电、现场防护更须引起重视。做安全工作务必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须把好培训关,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和安全防范技能是关键。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每一个人的健康线、保命线。惟有严守操作规程,按章办事,一丝不苟,才能时时、处处、事事保证安全。必须加大安全监督力度,对违规违纪行为实施经济处罚,对造成事故者,严惩不贷,实乃必要之举措。

二、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第一,认真考察所需技术,作好技术准备。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第二,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量的管理。

一是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物资消耗,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严格管理 对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别大的工序,由项目经理部直接承包。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工长、材料员分配大型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材料员报请项目经理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每一阶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员清点、汇报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材料消耗或超耗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

二是也可在项目经理部实行材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

三是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实行特殊材料以旧换新,领取新料由材料使用人或负责人提交领料原因。材料报废须及时提交报废原因。以上所提到的提交的各种申请及汇报材料无须大篇幅编写,简单说明原因即可,但必须提交,以便有据可循。

第三,认真抓好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出信誉,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

一是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领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及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工人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 明确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按规定建立奖罚制度,与各级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二是应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走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在全面抓好施工质量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措施,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杜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