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深厚的文化底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注重锤炼语文功底,加强文化底蕴,焕发语言魅力,增添一些文人气质,这是语文教师的更高追求。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师课堂魅力的源泉,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课堂才会魅力无穷。教师才能在三尺讲台上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样的教师就能以自己的文化魅力、专业素养,深深吸引住求知若渴的学生,赢得学生的赏识与尊重。
关键词:语文教师 提高 语文素养文人气质
贾志敏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堂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教育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
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一颗爱心,满面春风;一手好字,满腹诗书兼具文人风范;一笔好文,满腔真情。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句话:第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淡雅的文人气质,第二、完美的解读教材能力,第三、灵动的课堂教学能力。
如何让自己丰厚的专业素养转变成教育的机智和情怀,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异彩纷呈,百花绽放。但是其中也掺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
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
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责任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反思能力低下。
视野不宽——学识单薄、不善举例和比喻、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
情趣不多——教学缺少和谐,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如此现象,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那么应如何提高自身语文专业素养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名师课堂之所以那么具有魅力,是因为他们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是什么呢?肖川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是教师个人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师,文化底蕴显得尢为重要。
“薄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了改变课程缺乏整合的现状,教师要广收博采,更要“整合”,自成一家,教师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感悟。厚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师才能像磁石一样,经常能把学生吸引住,语文课堂才会魅力无穷。灵动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智慧的语文教师,充满自信与关爱。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第二、语文教师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承要春风化雨,用文化精髓来熏陶浸染,构筑学生精神家园,比价任何说教手段更具感染力。因此,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第三、语文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纯熟的教学技巧
语文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只有这样不停地实践,不断的反思,语文教师的语言才会更有艺术,才会在课堂上激情飞扬,用自己的语言弹奏出美妙乐曲,征服学生,赢得学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真”人
无愧“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人品要正,师德要高。“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样才能底气十足。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这时语文教师就能成为三尺讲台上,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书香四溢的大书!
第五、语文老师要有些“文人气质”
首先,要有真诚的人文主义情怀。正如顾振老师所强调的“人文性必须立足语文”一样,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真诚的人文情怀这一“文人气质”。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语文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通过语文教育传播人类文化精化,以行使一个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远比‘语文’更宽阔的人文视野。”
其次,语文老师要有浓厚的书卷气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多文人共有的生活方式。确实,要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做到“行万里路”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视野并不是太困难的事。说到读书,很多语文名师的成长经历已在告诉我们:阅读让你不断成长并丰富着自己的生活,它赋予语文老师的不仅是独立思考的信念,更多的是让我们拥有了俯瞰语文教育的高度。一句话,书的浸染可以让语文老师有浓厚的书卷气,更具备一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意识,更有“文人气质”了。
再者,语文老师也应该有些浪漫主义气质。文人多是放浪形骸、落拓不羁的天才,睿智、天真、洞悉世事。他们多半佯狂而浪漫,因为有文化,可以言志、博爱、抒情。因为浪漫,李白“诗酒斗百篇”;因为浪漫,徐志摩“再别康桥”。浪漫中不能少了狂放,一代大侠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充斥着“侠之大者”的阳刚之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渐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文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也就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深度课堂。
关键词:悠久历史;文化与和谐;景观设计
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IFLA)批准、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支持的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区将于2013年5月至10月在锦州龙栖湾举办。作为城市展园之一的葫芦岛园位于北区的城市园中,北临铁岭园,西邻朝阳园,南临大连园,总占地面积5640平方米,东侧临博览会主路,规划区域地势较为平坦。
一 设计理念
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以“城市与海,和谐未来”为主题,体现葫芦岛海滨城市的海洋文化及葫芦岛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设计通过一系列的象形及象征性设计,例如,海礁石、海浪形的铺装及象征意义的岛屿体现海洋之美,兴城古城的浮雕、九门口水上长城的引入彰显葫芦岛市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筝台体现葫芦岛市传统的文化底蕴。
二 设计原则
主要遵循主题鲜明性、景观舒适性、生态适应性、经济实用性四个原则。
2.1 主题鲜明性
“葫芦岛园”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主题鲜明,我们选用了“海洋、历史、文化”为主题。深深的海洋养育了一代代葫芦岛人,他们依傍大海繁衍生息。位于葫芦岛市的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九门口水上长城向世人展示了葫芦岛市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今葫芦岛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古筝演奏备受青睐,学习演奏古筝的人更是争先恐后,络绎不绝,葫芦岛市更是被人誉为“筝城”。
2.2 景观舒适性
景观序列布置自然有序,从入口的海洋主题景区到收尾的筝文化主题景区,环环相扣,过渡水到渠成,毫无杂乱质感。景观小品造型现代简洁,为烘托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栽植手法,总体设计风格力求简洁、大方,注意整体性和节奏感,形成良好的、舒适的视觉冲击效果。突出北方特色,在细部处理上,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花色以及树形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根据周边的不同规划环境创造出各具特色,而又具有较高园林艺术水平的园林景观。
2.3 生态适应性
在植物选择上,遵循优先考虑乡土树种的适地适树原则,合理使用突显葫芦岛特色的植物品种,使其具有最佳适应性,生长发育良好、病虫害少。其次,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较好的植物景观和长期稳定的生态效果。
2.4 经济实用性
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经济利益,尽量降低造价和后期绿化管护费用,在选用植物材料时,明确材料来源,易于施工、便于养护。
三 设计内容
本设计分为三个景区。
3.1 入口区(海洋文化主题景区):主入口在大连园对面,刻有兴城古城、九门口长城的浮雕墙,体现葫芦岛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墙上刻有古城新韵,寓意有悠久历史的葫芦岛人,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开拓进取,建设魅力葫芦岛。次入口设置在两条主路交叉口的转角处,入口摆放体量较大的海礁石(突出葫芦岛碣石景观),为入口处点题之比,沿海城市的特征呼之欲出。同时流畅的海浪形的铺装曲线寓意大海,黑白两色的卵石铺装色彩对比鲜明,现代简洁,自由的绿地象征海上的岛屿。
3.2 历史主题景区 踱步绕过海礁石,平静水面展现眼前,以现代手法做出护岸,醒目的半开敞式九门口水上长城展馆就显现在眼前,凸显了沿海城市的海洋文化历史魅力。园无水不活,在园区设计上以水景为主景观,同时结合历史主题,让此处成为展示葫芦岛市历史文化魅力的平台。
3.3 筝文化主题景区 穿过九门口水上长城展馆,就来到了展示葫芦岛市人民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景区—筝文化主题景区,以筝台为景观主体构架,其上设置筝台放置真实古筝,让游人参与其中,同时以景墙衬托表演舞台,展示葫芦岛市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的美好场景,同时设置具有座凳休息功能的看台,葫芦岛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在这不经意中展现,不娇柔,不做作。景观发展到此也逐渐形成。
以上三个景区,由入口的海洋主题文化为开端,历史文化为发展,在体味葫芦岛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部分中,景观逐渐到达,层层递进,极富节奏感。
三 绿化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61-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如要让阅读课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教师就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期听了两位语文教师分析《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两位教师的阅历不同,对本段中刘兰芝殉情前着装打扮的解释也不同。
一位教师说:“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大家闺秀,工于女红,音乐、诗书俱通。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殉情前的刻意打扮,是向婆婆及世人宣告,她是无辜的、含冤的。她是在为尊严而战。”
另一位教师说:“刘兰芝打扮的越端庄、越光彩照人,越能反衬出她对焦仲卿的依依不舍,对尘世的留恋。不想离开,但封建礼教又逼迫她不得不离开。反衬了她的无奈、痛苦和决绝的心理。”
语文教师生活阅历不同,在解读教材中,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思考。因而,两位教师能从不同角度解读教材,诠释了语文教学个性化的理念。这些个性化的理念形成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因为真正支撑我们的教学步入高境界的,是那些无形的而又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底蕴,这恰如“冰山的下面”,不一定显山露水,但却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支撑。教师的文化底蕴,才真正是让学生个性灵动的源头活水。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的成长史。厚重的文化底蕴来自于教师的博观约取,不断的学习、阅读,吸纳文化精华,教学才能厚积薄发、吸引学生。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原始阅读经验。
例如,在教授《道士塔》一文前,教师应先让学生预习,结合现有的资料,自己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答。第二天小组评比出一个优秀作业,在全班交流。教师一边点评,一边板书。
生1:敦煌文物流失的主要责任方是谁?(我认为王圆是敦煌文化的罪人,他粉刷壁画、敲掉塑雕、出卖文书、经卷、画卷。他愚昧、无知、贪财。对祖国珍贵的文物缺乏最起码的保护意识)。
生2:敦煌文化流失的罪人是王圆吗?(王道士不是罪人。因为他对敦煌遗产的价值并不很了觎,所谓“不知者无罪”。何况多次奏报政府官员、国民无一响应,倒是王道士卖给这些同样热爱敦煌文化的外国人才得以保存)。
生3:外国学者有罪吗?(外国学者是抱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虔诚才冒着巨大的危险来到中国的,应该说那时只有他们才是敦煌的知音,是他们让敦煌文化的光茫照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正是因为他们,世界才知道中国有一个敦煌)。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的文物不容侵犯,但若毁灭在炎黄子孙的手中又多么让人痛心,敦煌遗产的流失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下面,就来对他们进行综合定罪。(板书“综合定罪”)政府及官员
没有有效保护王圆道士
廉价出卖文物学者及国民没有尽心保护敦煌文物
珍视学生的原始体验、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提升,阅读教学才有效,也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真正阅读。
最后,教师要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阅读积累;占有素材;底蕴;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54-01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说:“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意思为“水是虚柔的,因而有了波纹;木质坚实,因而能在枝上开花结果:文采是依附于实体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刘勰的“木体实而花萼振”,说的是文章好要言之有物。章学诚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他们都强调了积聚、占有材料地位的重要性。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有“物”方能使文章内容充实。
松鼠能安全过冬,是因为它储备了丰富的食物;蜂蜜能够酿出甜蜜,是因为它采集了大量的花朵。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松鼠和蜜蜂一样,在占有一定数量的素材的基础上,善于选择,巧妙运用,从而写出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的文章来。
一、广泛阅读拓视野,灵活引用增底蕴
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获得考场高分作文的重要手段,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必然首先要大量占有材料。而阅读是学生获取材料的最主要途径。博览群书,能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积淀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欣赏文人雅士的诗词,我们会为他们巧妙的构思、华丽的词章而感慨;回想帝王将相的业绩,我们会为他们勃勃的雄心所折服;聆听英雄侠士的故事,我们会为他们舍生取义的行为而倾倒。如果我们在高考写作中很好地运用这种阅读积累,将这些内容加以打磨,纳入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就一定能充实文章的内容,让自己的文章底蕴深厚,文采斐然。
占有材料之后,写作中要学会使用。比较容易上手的就是引用。
第一、古代诗词巧引用。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如果考生能巧妙的使用,将会让考场作文活色生香,蕴味绵长。
第二、古人名言巧引用。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丰富文章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
第三、名家典故巧化用。“援引典故,诗家所尚”,从古至今,用典都是诗文创作的重要方式。由于用典是“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就是因为它能使文章厚重起来,历来为众多阅卷老师所赏识。
第四、伟人事迹巧引用。考场作文恰当地引用天才与伟人的事迹,展现他们宝贵的精神品质,不仅可以使论述有理有据,论点鲜明有力,而且可以让文章在“星光闪烁”中拥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品位,从而让文章出类拔萃。就拿2011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拒绝平庸》来说,考生就可以引入天才与伟人这方面的素材。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都能“拒绝平庸”走向伟大。没有拒绝,他们就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可能去刻苦地钻研某个东西;没有拒绝,他们就不会从很平凡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不会取得伟大成就。把这些典型的素材植入文章中,文章就会在真实、充实的同时更因为名人的光环而引人、感人。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精析细思挖得深
契柯夫说过:“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要观察一切,思考一切”。满园的鲜花,在牛群的眼里只是饲料,因为它们只有本能,没有思考。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果考生能从平常的一枝一叶中看到蕴含其中的本质,精确分析,细心思索,发掘出动人的美来,就会让文章充实而深刻。因此写作需要具备从枝叶中感悟生命,从沙砾中打磨金子的能力。要让材料在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这就要学会分析和运用材料,善于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从平凡中寻找不平凡,这样文章才能做到具体而充实。
2008天津市高考作文题《人之常情》,从内容上说,这个题目略嫌廓大空泛,可能会让很多把握宏大题目缺少经验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如果只从通常的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等方面立意难以脱颖而出拿到高分。相反,对“人之常情”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合法不高尚不进步的做法进行剖析批判,从表象中挖出本质,从常情中挖出不寻常,都能构思出不错的主题来。而且本题目重点不是考察学生文史的积累、学识的素养,而是考察考生体味生活、观察社会、感悟人生的能力,这在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之后,也对考生的深层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拿高分就要挖得比别人多比别人深。
三、情以物迁抒性灵,言为心声贵写真
“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春花夏木秋风冬雪,总能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里引起特定的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个人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书,其中的悲欢离合酿成了人生的精彩。人是有感情的,这就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我们平时一定会有许多的快乐和忧愁,有许多让我们看到就能“心旷神怡”或“感极而悲”的事情或景物,在与父母、同学、老师以及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总会有些事情刺激我们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果我们在高考写作中,在素材的运用中融入这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抒写自己的性灵,我们的作文就能做到内容充实,情感动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写物,要忠实而不造作;抒情,要真挚而不虚假。抒写真挚的情感,才能更文章有信度从而赋予文章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甚至冲击力。考场作文要想博得老师青睐,就应该写自己的心灵体验,抒发真挚的情感,反映生活的真实底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笔者通过对CNKI进行检索,发现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一共14篇,这说明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充分重视。根据笔者统计CNKI搜索结果,近几年国内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集中在几个方面,《基于旅游需求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张磊,2010),以淮安为例,认为淮安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终端市场的需求为核心,运用主题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开发策略;《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张建忠,2009),从饮食文化的审美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与途径;《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杨丽,2001),认为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无疑会形成旅游业的又一个开发热潮,要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旅游餐饮消费的潮流和趋势,注重旅游者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浅议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樊玲、洪锋,2007),认为饮食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可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饮食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要充分利用饮食活动所占有的空间和时间,大力开展旅游活动,以实现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胡一旻,2009),认为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分析了宁波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和现状,论述了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开发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黄继元,2005),认为云南民族菜肴是中国饮食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应该继承和发扬,并且它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挖掘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思路;《四川佛教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毛震,2007),认为佛教饮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特的佛教旅游资源,四川地区佛教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佛教饮食文化可与发展佛教旅游相互促进。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研究居于表面化,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研究意义及泰安饮食资源状况
(一)研究意义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特色饮食可以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作为旅游购物品。[1]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饮食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在旅游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可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拉动当地农业、餐饮业、制造业的发展。
泰山雄伟壮丽,成为中国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底蕴丰厚,泰山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加大对泰山饮食文化的开发力度,有利于更深刻地挖掘泰山文化内涵,使游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感受泰山的浩瀚与深邃。
(二)泰安饮食资源状况
泰安地处我国古代齐鲁大地的腹地,其饮食文化属我国四大菜系的鲁菜系。中国历代都有对泰山的封典祭祀,由此而形成的泰山祭祀性的饮食文化一脉传承,至今仍绵延不断。泰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的中部,北依济南,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因此泰安的饮食文化深受济南菜和孔府菜的影响。泰安属泰山所在地,泰安的饮食文化有着明显的泰山文化的痕迹,泰山是一座神山、圣山,包罗万象,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着人世沧桑,佛、道、儒相安于泰山,泰安的饮食文化必然有佛、道、儒文化不同程度的渗入,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洋洋大观的泰安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各种文化兼蓄并存。泰安依托于泰山,泰山的物产是泰安特色菜的主要用料来源,泰山的儒、道、佛文化又从素食方面对泰安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外延,使得泰安菜呈现出多样而质朴的特点。以泰山物产和泰山儒、佛、道文化为基本内涵的泰安饮食文化主要表现为泰山豆腐宴、泰山药膳宴、泰山野菜宴、泰山赤鳞鱼等。
不同文化的聚拢,促成了泰安丰富多样的特色饮食,主要有泰安煎饼、野菜宴、东阿阿胶、泰山女儿茶、泰山板栗、泰山灵芝等。
三、泰山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专门经营具有地方特色餐饮的酒店不多,地方餐饮质量较低
国内外游客来到泰山,除了感受泰山的雄伟壮丽、探寻历代帝王在泰山上留下的足迹、体验泰安的民族风情外,同时对依托于泰山文化底蕴下的泰安的饮食充满了期待,对此,并没有引起泰安政府和旅游行业的重视,“正宗四川风味”、“沙县小吃”、“佛跳墙”、“韩国休闲餐厅”、“哈尔滨餐厅”、“客家水煮鱼”、“东北餐馆”等餐厅在泰城林立,而“鲁菜馆”仅有“泰山一家人”一家连锁餐厅,对于以“泰安名吃”命名的正规餐厅却几乎没有,泰安回民聚居区最为著名的早餐———糁,只在路边的小摊位有,却没有环境优雅、制作工序精良的正规饭店,没有打造属于泰安的字号,同样泰安煎饼、泰山赤鳞鱼、泰山豆腐宴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字号,没有专门的饮食文化管理部门,这种现象时间长了,易使本地独有的工艺和技术慢慢退化,宝贵的本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逐渐消失;有一些经营者单纯追求利润,在工艺和选料以及加工上偷工减料,使游客花了钱却品尝不到正宗的泰安美食,从而对泰安饮食大失所望,严重影响了泰安饮食文化的口碑。
(二)宣传力度不够,营销体系不完善
“山东煎饼”、“东阿阿胶”闻名中外,泰安因依托于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泰山豆腐宴”、“泰山药膳宴”、“泰山煎饼”、“泰山板栗”、“泰山三美”、“泰山野菜宴”等独一无二的饮食资源,游泰山、品泰安美食成为游客游玩的主要目的,但如此优越的先天条件却并没有得到政府和业内人士的重视,对泰安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进行整合营销。人们谈到北京,就能想到“全聚德烤鸭”等老字号;来到重庆,说起火锅,就能想到“德庄”、“小天鹅”等火锅名店;提起扬州的早茶文化,那肯定离不开“富春茶社”,提起泰安,却没有一家代表泰安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的餐饮名店,所以,必须加大泰安饮食的宣传力度,将泰安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品牌来包装,完善营销体系,实现泰安餐饮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2]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参与性不强
目前泰安餐饮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开发主要以品尝美味佳肴为主,开发者忽视了菜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游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追求吃得有品位,所以挖掘饮食背后的文化是适应市场需求所必须的。泰山作为国人心目中的神山、圣山,受到历代帝王、文人墨客的顶礼膜拜,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泰安的饮食文化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对于游客来说,能够亲身体验菜肴的制作会得到更大的满足,这方面应该引起泰安饮食企业的重视。
四、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基于上述基础,笔者对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泰安饮食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将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泰山、济南饮食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充分利用“山水圣人线”的优势,推出“品孔府宴、尝泰山煎饼、饮泰山女儿茶、感受济南菜”的饮食线路。
(二)推出饮食文化旅游专项产品
1.泰山农家乐体验游
“农家乐”是一种依托农业的“寄生”产业。因此,“农家乐”不是毁农造景,而是以农为景;不是抛弃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简单追求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而是在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基础上,增加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
泰山北麓“农家乐”已颇具规模,“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农业观光休闲游正在成为都市人群休闲消费的时尚,泰山野菜、泰山炒鸡、泰山山珍正是发展泰山农家乐体验游的优良先决条件。泰安要充分利用泰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泰山北麓清幽的农户庭院,以农户的菜园、花园、果圃、鱼塘,配合上泰山悠久的文化氛围和民风民俗,如泰山封禅文化、东岳庙会等,要让游客动手采摘菜园、果园的菜品、果品,这些成为游客的用餐原料;要为游客准备野鸡蛋、板栗、核桃等“农”味十足的土特产供游客选购带回家。
2.泰山豆腐宴专线游
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泰山豆腐被誉为“泰山神豆腐”,豆腐宴大概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经过历代厨师的挖掘整理,泰山豆腐宴已成为鲁菜中的一朵奇葩。宴会时有多达150多道豆腐菜可供选择。以豆腐为主料烹制的名菜有:一品豆腐、八仙瑶池聚会、佛手豆腐、人参豆腐、芙蓉豆腐、荷花豆腐等,色香味形,美仑美奂。泰安开发豆腐宴旅游专线,让游客在品泰山豆腐宴尝泰山美食的同时,遐想帝王封禅泰山时的情形。
3.在现有泰山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
泰山文化底蕴深厚,饮食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元素,在对泰山进行旅游开发时,在泰山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使游客在感受泰山雄伟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体味泰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内涵,得到心灵的净化与灵魂的升华,泰山野菜宴、豆腐宴食用历史悠久,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山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如“在体验泰山封禅文化的同时,感受豆腐宴、野菜宴”,则一定能给泰山旅游增添更多的乐趣。
4.大力开发饮食类购物品
泰山当地特产丰富,有泰山煎饼、泰山女儿茶、泰山板栗、泰山灵芝等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各种品质优良、品种多样的饮食类购物品,可以考虑自建直营店、零售店并且通过与旅游购物店合作,销售独具特色的泰山饮食类购物品,作为游客返家携带当地特产或旅游观光式购买,通过游客的无意识营销,对泰山饮食类购物品进行推广,同时实现宣传泰山文化的双赢效果。
5.兴建泰安美食文化街
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建立泰安饮食文化一条街,美食街的整个设计要结合泰山封禅文化、民俗文化,如泰山石敢当信仰、泰山山神崇拜、东岳庙会等,使游客置身于泰山浩如烟海的文化氛围中品尝泰安美食,让游客对泰山美食在口感和内涵上都被吸引,同时结合泰山东岳庙会,借助泰山东岳庙会的影响力,策划泰安美食节,借此平台宣传泰安美食。
6.宗教饮食文化体验游
泰山佛、道、儒三教合一,普照寺、灵岩寺成为泰山佛教的神髓所在,开发佛教素食文化体验游,使游客体验泰山佛教的空灵和浩瀚;碧霞祠、岱庙为道教神灵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神府,给了无数善男信女以寄托,定期举办道教饮食养生论坛,在提高现代人养生意识的同时,宣传泰安饮食文化及宗教文化。
7.加大泰安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美食节、洽谈会、旅游大篷车、建立旅游饮食推广网站等平台,宣传泰山饮食文化,通过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活动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在对外的媒体宣传片中加入对泰安饮食及文化的宣传。
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日渐增强,旅游网络推介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宣传方式,网络营销旋风正席卷整个旅游市场,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营销商机,正在成为主流旅游营销平台。现在游客普遍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各种旅游信息,他们获得的泰安饮食信息多是从旅行社网站、各种自助游网站等得到,此外还有一些官方网站如山东新闻网等,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个网上泰安饮食旅游超市,所有的泰安饮食旅游资源都在里面展示,为游客提供各式选择,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还要针对不同客源地的喜好和个性化需求,设计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泰安饮食旅游推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