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规模养殖;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措施;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59-01

规模养殖是传统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它可以集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先进的生产工艺于一体,是转变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促使畜牧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2]。近年来,大通县为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提高畜产品市场供给能力,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设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结合大通县实际,对该县规模养殖现状及发展思路进行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1 大通县规模养殖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地62家(生猪养殖基地24家,肉牛养殖基地18家,奶牛养殖基地5家,肉羊养殖基地5家,蛋鸡养殖基地6家,特种养殖基地4家)。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存栏生猪4.37万头,奶牛0.11万头,肉牛0.48万头,肉羊0.4万只,蛋鸡13.4万只。年出栏生猪11.4万头,年育肥出栏肉牛1.24万头,年出栏肉羊0.15万只,年产鲜奶0.22万t,年产鲜蛋2 144 t。已有47家规模养殖场通过省级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认定,3家规模养殖场通过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认定[3]。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养殖规模小,管理水平差

虽然大通县有62家规模养殖场,但养殖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畜禽存栏数量少,畜产品质量差,产出率低,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养殖企业负责人大多由其他行业转型而来,专业水平有限,对现代农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养殖企业管理混乱,养殖档案不健全、不规范[4]。部分养殖企业起步低,生产设备简陋,装备档次低,设施不完善,市场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影响了大通县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

2.2 规模养殖用地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基本农田不允许建设养殖场,养殖用地也未纳入土地规划中,加上规模养殖场的选址条件比较严格,致使来大通县投资的养殖企业因土地问题而另选他处。随着现代农牧业的逐步发展,今后符合建设养殖基地条件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少,养殖用地已成为加快大通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瓶颈。

2.3 畜群结构不合理

随着社会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均外出务工,农村分散家庭养殖的越来越少,导致农村基础母畜群数量急剧减少。同时,规模养殖企业不重视基础母畜调整,群内基础母畜及后备母畜比例不合理,生产母畜比重较低,畜源问题成为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2.4 饲草产业发展缓慢

随着大通县规模养殖基地的不断发展和青绿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该县大部分规模养殖企业因粗饲料缺乏,必须到外州县去购买秸秆、玉米芯、酒糟等进行补充,饲草料的种植、加工产业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导致大通县青绿饲料满足不了养殖场的需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饲草料短缺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3 今后的发展措施

3.1 牲畜暖棚建设

为进一步改善大通县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2013年该县积极争取市级畜棚550栋,将有限的补助资金安排给上规模、上档次、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养殖基地,确保规模养殖基地建成一个、投产一个,尽早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3.2 养殖基地建设

2013年,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土地审批、环境评估、自有资金以及可行性报告等方面严格要求,从建设初期就提高养殖基地的建设标准,计划在大通县长宁、逊让等乡镇努力建设一批用现代管理理念、先进技术装备的新型养殖基地,争取建设一个、投产一个,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基础。

3.3 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截至目前,大通县共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基地62处,其中通过省级畜禽规模化认定的有47处,通过国家标准化示范场认定的仅有3处,占所有基地的比例不到4%。2013年,严格按照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继续采取技术人员承包养殖基地的方式,从养殖基地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入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改善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对未达标的规模养殖按照标准化示范场验收标准进行逐项整改,逐步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化示范场的要求。

3.4 强化畜牧科技服务

一是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依托,充分调动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争取派2~3名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用科技知识武装队伍,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联合社会发展局、县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定期不定期地搞好科技培训推广,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基地为主体,力争在全县(下转范围内培训养殖人员10 000人次;三是做好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做到依“标”生产,依“标”加工,确保畜禽产品符合现代市场要求。

3.5 加快草产业发展进程

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发展等方式,吸引省内外资金,建设一批草产业企业,发展饲草料种植基地、制种基地及加工基地。并积极鼓励和引导规模养殖场在大通县的脑山地区种植饲草料。建议对种植饲草的按照种植面积进行资金补助,既可满足该县养殖场的饲草需求,又有利于解决饲草料不足的现状。

3.6 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增强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吸收专业技术人才[5]。继续加大畜牧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大通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建成有亮点、上档次,利用高科技和现代化设备饲养生产加工的现代化绿色养殖生产基地。

4 参考文献

[1] 储飞鹏.岳西县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23,325.

[2] 冯强,李爱萍.大力发展规模养殖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定西县规模养殖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畜牧杂志,2003(6):40-41.

[3] 马占海.大通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54-155.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问题;靖远县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全县总面积5809.4km2,黄河流经县境10个乡(镇)154km,流域面积100km2,分别占甘肃省、白银市黄河过境段的40%和72%,有效灌溉面积3.933万hm2。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是甘肃省的19个半农半牧县之一。靖远设施农业发达,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畜牧产业发展一直走在甘肃省前列。

1畜禽产业发展现状

在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靖远县的养殖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614.53万头(只),其中羊122.41万只、生猪79.34万头、鸡389万只、特种经济动物18.89万只、大家畜4.89万头(牛0.67万头,其中肉牛0.39万头、奶牛0.28万头)。各类畜禽出栏量达281.41万头(只),其中羊64.81万只(羔羊51.85万只)、生猪44.13万头、鸡161万只。肉类总产量43339.95t,其中大家畜肉583t、猪肉31112.65t、羊肉8425.3t(羔羊肉3887.6t)、鸡肉3220t。禽蛋产量7412t,羊毛产量778t,奶产量15456t,水产品产量890.2t。畜牧业产值达11.83亿元。新改扩建养殖场11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万元。全县投入生产的水产养殖池塘面积126.066hm2、投入生产的藕田养鱼面积18.667hm2,全县年出产水产品890.2t,其中出产小龙虾9.15t,南美白对虾3.55t,中华绒螯蟹2.51t。

1.1做强品牌优势,推进肉羊产业

靖远县逐步提高了全县肉羊产业生产水平,基本实现了“六化”的产业经营格局,肉羊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农牧民收入的优势产业,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是我国首例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的商标。初步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山区滩羊纯种繁育基地、沿河灌区商品羔羊生产基地、高扬程灌区饲草料基地与羔羊育肥基地,发展养羊场(小区)40个,养羊专业户达11200户。建成羊只交易市场2家。

1.2发展特种养殖,增添新产业

初步探索发展肉驴养殖业。组织全县黑毛驴养殖户到白银市平川区甘肃红星伟业农业科技发展公司黑毛驴养殖基地参观学习。目前,肉驴饲养主要分布在东湾、刘川、双龙、北滩、高湾等乡(镇),有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8家,5头以上规模场25家,总饲养量达到4380头。其他特色养殖有甘肃海旺鹿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峰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一批龙头企业。

2畜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大市场和小生产的矛盾,扩大再生产受资金和土地的制约,农牧户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难以满足,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场地和资金来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量,从而提高农户的养殖收入。二是饲料价格持续攀升,影响农牧民增收。近年来饲料价格逐月攀升,加重了农牧民的投入负担。三是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靖远县畜禽产业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畜牧业加速发展转型的特殊时期,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突出,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四是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少,养殖链条短、效益低。畜产品加工业一直是制约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障碍,靖远县缺乏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品牌。现有的金字招牌“靖远羊羔肉”还没有充分发挥最大作用,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产业开发能力与产业的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能力不强,产品品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畜牧产业缺少深加工产品。区域市场流通体系不发达,缺乏专业化物流体系。

3对策及建议

3.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目前靖远县的畜牧业发展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养殖模式,要在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减少散养户,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要紧紧与环保、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着力发展标准化、园林式的养殖小区,促使散养农户向养殖小区集中,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能提升畜产品质量。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探索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农区家庭养殖方式,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朴实的村民能够忍受长年累月的气味和粪便污染,但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却难以满足。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养殖及放养已经没有扩大生产所需要的空间,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饲养场地扩大畜禽生产,增加出栏量,提高收入。3.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传统养殖方式下,利润追逐和道德法律冲突问题频频发生,加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不能保证上市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二、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求

根据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数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综合整治。

(一)城区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对水源污染严重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20*年底前停止养殖,其他的应在20*年5月1日前停止养殖。

(二)禁建区内养殖场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在20*年5月1日前全部达标排放。

(三)加强对禁建区内监控,禁建区内不得出现新的养殖场。

三、工作职责

(一)成立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建设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局为小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综合整治工作。

(二)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县农业局:

(1)负责养殖场污染整治的牵头工作。

(2)推广先进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技术,发展“猪—沼—果”等形式的立体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县环境保护局:

(1)积极配合开展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

(2)检查督促禁养区内养殖场按期关停;指导督促禁建区内的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养殖场污物排放监控,对于超过排放标准的,要求限期达标。

(3)抓好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加强对新建养猪场执行“三同时”制度进行监督检查。

(4)受理、处理养殖场污染事件。

3.县国土资源局:

(1)积极协助开展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

(2)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新、扩、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手续。

4.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1)做好违章搭建养殖场所的整治。

(2)积极协助县农业部门开展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

5.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局:

(1)组织对本辖区内禁养区、禁建区的养殖场情况进行摸底。

(2)开展有关污染整治法规宣传教育。

(3)做好本辖区内禁养区、禁建区养殖户的思想工作。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6~8月)

1.召开养殖业主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关于规模化养殖畜禽的有关法律法规,传达县政府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的会议精神(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局)。

2.利用县有线电视台播放《*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通告》(责任单位:县广电局)。

3.按照整治对象责任划分情况,分别入户调查宣传,掌握全县畜禽养殖业生产现状和污染防治设施现状,摸清养殖企业的规模、法人、养殖数量、建成年份等,确定禁养区内第一批和第二批停止养殖的养殖户名单,以及禁建区内养殖户的名单,并发放《*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通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局)。

(二)综合整治阶段(20*年8月~20*年5月1日)

1.由县环保局、县农业局根据调查摸底情况,通知禁养区内第一批禁止养殖的专业户在20*年12月31日前停止养殖,第二批在20*年5月1日前停止养殖;通知禁建区内养殖场禁止改、扩建,并于20*年5月1日前完成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做到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局)。

2.协助需搬迁的养殖场做好选址工作(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建设局、环保局、农业局)。

畜禽养殖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畜牧业 发展 问题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59-01

一、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式滞后

个别农村地方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2.技术和知识更新问题

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规模养殖标准不高

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4.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问题

由于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5.队伍建设问题

个别基层单位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需不断解决。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兽医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新建。坚持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青贮种草养畜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3.1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

3.2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四、畜牧业发展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的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