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涉农资金申报

涉农资金申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涉农资金申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涉农资金申报

涉农资金申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涉农资金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处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几乎要求获得实时的,可靠的信息,以便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即使我们是一名普通的百姓,坐在家里看电视,也会收到电信或银行通知,粮食直补、粮种补助、母猪补贴、退耕还林、种粮大户补助等等已汇入自己的账号。惠农直达车等信息技术在第一时间将涉农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方便快捷。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国家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也在加大,由于涉农资金点多面广,涉农资金多数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手中。为了保障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不被侵占,涉农资金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必然从传统的财务报表或其它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近年来开始的信息系统审计就是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

由于涉农资金流经领域多,涉及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属事故多发地段。涉农资金审计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关系到“三农”方面的资金可以说范围很广,有农业种植、征地拆迁、农村公用设施、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村级财务、农村税费减负等各个方面,而涉农资金审计必须对农业扶持项目的立项、征地补偿标准的执行、建设项目招投标合规合法、专项资金筹集管理、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审查,不同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特点,依据的法律法规也不尽相同,审计必须熟悉相关联的专业知识,进行风险分析,对有可能发生贪污、挪用、截留的资金,设立红旗标志,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

涉农资金审计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变化。“二八定律”是涉农资金的一项重要方法。我们应当把80%的精力应用在有可能发生贪污、挪用、截留的资金上面,把20%的精力应用于正常的业务审计,并且结合其他方法使用。互联网的普及,许多业务的处理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联网审计成为涉农资金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决策科学性,及时发现和揭示涉农资金运行中的领导决策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农业资金科学、有序的管理和使用。

信息技术对涉农审计的影响也体现在审计证据方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很多审计证据都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存储和传输,其获取、存储、传输和分析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程序,否则,难以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审计人员必须对信息技术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目前涉农资金通过财政“一卡通”,惠民直达工程等途径发到农户手中,应将涉农资金审计和农口有关单位财务审计结合应用,揭示存在问题。

由于审计内容和审计证据形式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采用不同的调查和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结合工程项目审计,重点关注资金投入效益性。涉农资金使用,很大一部分是工程项目,很多地方存在挤占、挪用、配套不足等问题,造成项目实施不到位,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开发中看得见、摸得着、最为关注的一项内容。审计机关在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中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一定意义上讲也在于农业工程项目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应加大对涉农工程项目的审计,结合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资金运行安全性。农业开发资金总体上数额较大,但多数单个项目的资金量较小,而且比较分散,既容易被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忽视,也容易给少数人钻空子。在对重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的基础上,为保证项目资金能够安全运行,应该有选择地安排涉农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有无资金虚假配套、挤占挪用、虚列支出、增加农民负担等情况。采取审计调查的方法,既有利于及时掌握面上的总体情况,发现普遍性的问题,也有利于集中审计力量,突出审计重点,节约审计成本。

利用计算机等技术进行审计。我们通过计算机技术,筛选出可疑的数字,然后进行重点审计。财政一卡通等技术虽然能保证资金能准确到达农户手中,不被冒领,但很难保证数字金额的真实性,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可对涉农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检查其效益水平,评价和分析影响整体效益的因素,寻找提高其效益的途径,促进相关部门正确决策、科学管理、提高涉农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能,维护资产安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

涉农资金申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做法;建议;浙江绍兴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44-02

农业财政政策的扶持和支农专项资金的投入,是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越城区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积极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加大了农业投入力度,强化了支农资金的管理。2002―2013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收入累计达到24 461.91万元,支出资金累计达到21 475.8万元(表1)。尤其是从2007年起越城区财政支农资金收入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些支农资金的加大、有效投入,使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渐覆盖到农村,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落实,使越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农民切实享受到了支农投入带来的实惠。

1 越城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做法

1.1 不断完善制度,有序实施支农政策

制定并完善已有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越城区先后出台了支农资金管理办法、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越城区种粮农民补贴监督员制度,越城区粮油种植补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越城区粮油种植补贴工作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对各种专项资金的管理。同时尝试对性质相同、扶持对象和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按类制定资金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合理、全面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为更好地管理支农资金提供制度保障。

1.2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涉农部门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力度,针对财政支农工作的实际,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账储存资金的“三专”制度,杜绝和防止出现各种漏洞;制定财政支农资金审拨流程并上墙公示,严格按照资金拨款流程,将资金及时拨付项目实施单位,防止挤占和挪用。不断推进支农资金支付改革,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要求,加快拨付进度,减少拨付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3 做好项目管理,提升支农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项目库。把农业项目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下发《关于做好农业发展项目储备调查的通知》征集项目,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保证项目库内项目资源能满足项目申报工作的需要,行政区域调整后,及时进行了项目库的更新。二是规范项目申报。严格按照省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制度、专家评审制度和项目立项公示、公告制度,做好项目申报。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对支农项目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项目承办单位的财务指导,做到专项资金专项核算、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四是严格项目验收。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验收组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展情况进行验收。

1.4 强化绩效检查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每年财政部门联合农口部门或配合审计部门对项目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检查。二是对省市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的重点项目资金,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同时,逐步把专项检查、绩效评价结果与支农资金分配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2 绍兴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随着省市级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力度的加大,管理要求的提高,尤其是2016年农业经营组织专项审计情况看,越城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显现出来,分析目前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多个部门管理,项目资金重叠

目前越城区支农资金由存在着多个部门管理,如农水局、区农办、科技局、发改局、质监局、区财政局等都有相关职能,可以申报及安排资金。由于各个部门各自的管理范围和内容没有明确划分,存在着多个部门申报安排同一个项目或同一个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的现象。由于项目资金多头安排、互不衔接,有时同一个项目可以同时向几个部门申报投资,致使一些项目重复申报,资金交叉补助,这个问题已从2016年的农业经营组织专项审计中披露出来。

2.2 项目管理部门监管不力

从2014年的农业经营组织专项审计中披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来看,越城区各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资金监管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一些农业经营组织存在项目申报中虚列项目套取财政资金、不符项目申报条件的也申报补助项目[1]、在项目实施中虚报投资额、虚增投资额、项目招投标不规范、开假发票、项目发票重复使用等问题。虽说这些问题主观上是企业主体的责任,但也说明了项目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不到位。

2.3 涉农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尚欠健全

随着涉农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职能部门对涉农资金的监管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修订完善了相关涉农资金检查验收、资金管理等办法。但在涉农资金监管中,尚缺乏涉农项目台账制、项目造价审计制、教育惩处制等相关涉农资金监管机制。

2.4 资金使用存在“平均主义”现象

农业发展涉及农村水、田、路、林建设,农业企业等多方面,由于资金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拨付,仅仅依靠上级财政资金,远远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区财政因财力有限,需要扶持的项目较多,导致出现僧多粥少的状况[2]。在资金安排上就会出现存在平均主义,难以做到突出重点。

3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建议

3.1 统筹整合相关资金,着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针对现阶段涉农专项资金多头管理、多头补助的现状,建议逐步理顺各部门的职责,切实解决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权限和范围划分不清,管理职能交叉重叠,资金多头管理,项目建设主体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等问题,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使涉农资金真正做到强农惠农。

3.2 完善项目运行机制,促进涉农项目规范管理

一是建立项目台账制。建议职能部门推进涉农项目库建设,将申报并获得补助的项目信息输入项目库,并将信息实行部门间共享。二是完善项目公告制。进一步加大项目信息公开力度,更大程度地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项目审计制度。在实行项目财务审计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对项目进行造价审计。四是建立教育惩处制。对虚假申报等行为,在纠正的同时,应加大惩治和处罚力度,减少和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3.3 严把审核验收关口,加强涉农项目认定管理

建议农业、林业、水利、农办、发改、科技、财政等有关职能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涉农项目申报、立项、验收等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验收等程序,并严格执行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验收的各项规定,做到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特别是要把好申报审核关和验收认定关,进一步加强涉农项目管理[3-4]。

3.4 强化后续跟踪监督,确保涉农资金绩效发挥

完善相应监督机制,建议涉农资金各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涉农项目的绩效评价,有效防止补助资金重复投入、无效投入等现象;建立健全相关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跟踪检查、监督机制,加强对项目后续管理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项目发挥原定效用,着力提高涉农资金使用绩效。

4 参考文献

[1] 刘汉屏,汪柱旺.农业发展与财政支农政策选择--基于支农资金总量和结构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1):80-85.

[2] 吴婷.论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及其优化[J].经济研究参考,2007(5):46-48.

涉农资金申报范文第3篇

(一)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的含义

财政涉农又称农业财政投入和支出,是政府为克服市场缺陷,通过财政手段支持农业发展的各种经济行为的总和。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挖潜改造资金、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业生产资金、农业事业费、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本文的财政涉农项目主要有工程类和非工程类两大项。工程类涉农项目,主要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非工程类涉农项目,主要是指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等。

(二)财政涉农政策的种类和主要管理部门

财政涉农政策主要有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防灾救灾政策和资金以及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两大类;涉农项目和资金的管理部门主要有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财政局、扶贫办等,涵盖了大部分政府管理部门。

二、X镇涉农项目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申报缺少科学管理

1.项目申报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程序。基层乡镇涉农项目的申报,缺少科学的程序。X镇各行政村在项目申报时也遵循“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也通过“两委会”充分酝酿和讨论,但这些程序大多流于形式。当基层党员、群众对促进本村未来发展的关键项目有不同的意见时,仅凭几个村领导就决定了拟立的建设项目,使村民失去了主体地位。

2.涉农资源“散”,缺少统一管理。财政涉农项目之所以名目繁多的原因是各个部门分别掌握各自的涉农资源,这些项目和资金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就是“散”,部门散、资金散、项目散、去处更是散!这就难以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也不可能把有限的财政涉农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最优的项目上。同样因为“散”,基层乡镇只能分别各个相关机构申请涉农项目和资金,缺少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

3.涉农资金缺口没有保障机制。由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短缺,村领导只能靠个人关系,向上级机关争取或向乡村在外创业成功的“能人们”“讨米下锅”,但这些资助只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涉农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如X镇T村2012年、2013年的村级建设项目中,虽然从外面争取的资金达100多万元,但也仅够总需求的20%左右,这种“讨米下锅”的做法不可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涉农项目的审批缺少科学的制度

1.涉农项目立项缺少科学论证。有些村为更多地享受到“优惠”政策,通过种种不当手段去争取,这必然干扰涉农管理部门正常的工作程序。如X镇A村、B村、C村,经常有各种项目得以立项;而F村、H村、M村等,两三年也没有一个项目。这就使基层干部群众怨声载道,导致出现“党的政策虽好,我们享受不到”、“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怪象,参见下表案例分析。

从2011年至2014年3月各村合计涉农项目奖励、补助资金看,A村达1161.8388万元;B村在缺少2011年补助资金数据的情况下,其三年合计也达908.0785万元;C村合计达869.4305万元,而M村和H村却只有67.293万元和21.612万元。

2.人情关系影响涉农项目和资金的审批。基层村镇,人情关系错综复杂,大家都碍于面子。曾在该镇某区域任职的一位领导,担任镇部门领导后,在资金、项目等的安排上,会更多地向这个村“倾斜”。并且,这种项目和资金的安排多“锦上添花”,少“雪中送炭”,多“面子工程”,少“里子建设”。从该镇A村、B村、C村2011―2013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看,已经很富裕了,但“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却还常有其“份”,各种涉农项目和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些村。因为这些贫困村的主要领导与上级机关沟通、协调不足,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信息比较闭塞,“跑镇”不够,有的村甚至还“不认识”有关领导。所以,分配不到各种涉农资源。这从表1中,A、B、C、M、H村所得到的项目类奖励和资助资金的多寡已经可见一斑。

从排名情况看,A村和C村的各种收入一直名列前茅,而H村和F村等几个行政村的各种收入,在该镇所有行政村中,一直排名靠后,但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关涉农资源的分配,参见如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人情关系影响涉农项目和资金的审批

从上述表1-5中可知,H村和F村的各种项目类奖励补助资金远少于A、B、C这三个富裕的村。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愿意“跑政进金”,不愿意找领导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同时该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也相对偏远。用该镇一位部门领导的话说:“我都不认识这些村的书记、村主任,那么,我们的涉农项目放到他们村里去,我能放心吗?”。这足以说明,在基层村镇,要得到涉农资源没有人情和关系,不跑机关、不找领导,得到的资源就少,甚至没有。

3.领导结对的村,涉农资源来源广。与贫困村联系结对是各级领导一项重要的帮扶工作,如C村在地理位置上虽然远离中心城区,但因为是市领导联系村,近几年得到的名目繁多的各种外来资金和涉农项目络绎不绝,使C村的财政扶收入从2011年的49.75余万元、排名第13位,突然跃居到2012年的415.06余万元、排名第一,2013年虽然退居到第三位,但其绝对值从415.06万元增加到了431.62万元,年增长率为3.99%。虽然三年来C村的外来资金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平均高达95.82%以上,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外来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那么该村的发展仍将是不可持续的,参见表4、表5。

三、促进涉农项目和资金科学管理的政策和途径选择

(一)成立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综合管理部门

1.设立涉农项目和资金综合领导机构。根据《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市(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部门,项目由发改委负责,资金由财政部门负责。建议宁波市成立涉农项目和资金监管领导小组,与“三农”工作相关的涉农部门的行政正职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设立涉农项目和资金科学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农项目的申报、审核、审批等工作相互通报;涉农资金实行“一支笔”审批;对涉农项目实行专家审核、科学评审、部门协调、党委讨论决定的管理机制。

2.实行信息公开,克服“钱”出多门。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从申报、评审、审批、招投标、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全程公示,包括在各级政府网站、报刊媒体和项目所在乡村公告,并在各级财政预决算报告中公开资金去向、用途和详细清单。按照“科学规划、集中投入”的原则,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源,建立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信息横向互通平台,做到信息互通、运作规范、资金整合,杜绝因职能交叉重叠造成的漏洞,克服“钱”出多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涉农项目的程序化管理

1.规范项目立项的科学程序。加强涉农项目的科学管理,规范项目和资金的申报程序。首先,由村“两委会”酝酿、讨论,提出拟立的涉农建设项目,报镇党委和相关部门审核、备案。其次,由市(县、区)涉农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相关涉农部门共同审核,并组织有关专家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充分酝酿、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是否给予立项。再次,对初步确定的拟立项目,报市党政机关和人大常委会,由书记或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立项的项目及资金安排,并由分管的市(县)级领导一支笔审批。

2.加强科学论证,实行科学管理。按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理论,要加强对拟立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方案、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立项的重要性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维护保养和基层乡镇的科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科学论证,以决定是否给予立项。加强项目施工的科学管理,要聘请思想硬、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进入项目领导班子;建立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做好项目的评估、测算。要提高生产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要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好项目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

3.加强跟踪验收,做好后续管理。建议由市和乡镇涉农部门和纪检机关,对全市(县)在建项目进行经常性的跟踪检查,对非工程类的如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工作,也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对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颁发相关的资质证书;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要责成有关负责人落实好补救措施或重新建设;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三)统筹发展规划,主导资源分配

1.集中资源,竞争择优。以X镇为例,各市(县、区)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的使用与分配过程中,要强化绩效理念,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性分配;要实行“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原则,项目申报、评估审查到使用监管等环节、办法和标准要公开、统一,要公正、透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和人情关系,杜绝“能人村”、“关系村”、“强人村”跑“政”进“金”。

2.突出重点,统筹规划。财政涉农资源的使用与分配,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切实做好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发挥区域资源和区位优势,实现规模化发展。对高山村、空心村、无力村、落后村要通过退宅还田、退宅还耕、退宅还林,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要加强中心村、文明村、生态村、重点村、专业村建设,加大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以进一步促进这些村的建设水平,起到示范、榜样和引领作用。

3.加强调研,掌握主动。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镇发改办具体负责,加强调研,切实把握涉农项目和资金分配的主导权,克服“能人”项目、“关系”资金等现象。通过运用好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的使用与分配工作,达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产业延伸、重点突破,从而促进X镇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稳步协调发展。

几点说明:

(1)数据来源:X镇人民政府一般预算及基金专用账;2009年―2014年X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2013年各村收入统计表。

(2)2011-2013年X镇涉农财政和新农办给予各村收入数据按年份排序情况表,只选取了其中排名最前和最后的五个行政村;

(3)(4+5)/总收入(%),指该村外来资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比例;

(4)因财政统计年度的局限,部分为不完全统计数据。

涉农资金申报范文第4篇

由于工作的需要,____年元月,____同志从县会计核算中心被借调到县财政局经建股,从事预算单位的拨款、预决算编制及项目资金的申报、拨付等工作。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了尽快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她十分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动向领导、向同事请教问题,勤问、勤思考。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行风满意度,她积极参加我县举办的服务企业发展培训班和局内开展的文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和优良的服务宗旨赢得了社会的好评。为了更好地胜任经建工作,她还参加了高级会计师考试。在备考期间,她利用业余时间埋头苦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____年度的高级会计师考试。

在工作中,她积极主动,勤勤恳恳,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经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为了准确及时地做好预算单位及基建、粮食等单位的决算报表编制工作,按时报送上级财政资金月报、中央资金季报等各种报表报送工作,确保各项报表报送及时、数字准确,她天天早来晚走,甚至为了能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兼顾工作,经常把工作材料带回家处理。

经建股担负着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六项涉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分配、拨付及监督发放工作,涉及到全县所有的种粮农户。为了做好这项工作,____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根据省、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工作精神,提出从“突出政策宣传、加强基础信息管理、提高测算标准精度、顺畅发放资金程序”四方面着手的工作办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县乡两级财政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在____年春节前按时足额地将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存折兑付给农户。

____年度共发放粮食直接补贴1628.4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3142 万元;农场补贴 31.68万元;小麦良种良法1____万元;玉米良种良法示范户补贴 320 万元;种粮大户补贴85.25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奠定了粮食丰收的基础。

为了做好财政经建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____同志对拟申报的项目会同主管部门进行前期考察论证,实地勘察,认真进行评审、筛选,择优选择,确定进入县级项目库的项目、资金申报种类,进一步完善了全县财政经济类的项目库。

____年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申报了皖北发展贴息、环境污染治理、矿业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申报工作,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去年共争取各类经济建设资金 11878万元,为____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____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女儿,没有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而是时时出以公心,以身作则,秉公办事,当好理财人。

涉农资金申报范文第5篇

一、整合支农资金以县、区为主体,以农村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各县、区政府要根据实际,科学制定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计划,积极整合各类财政支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土地整理项目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

二、整合支农资金要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不改变部门预算安排,不转移资金支付方向,不改变资金分配渠道和资金用途。

三、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原则上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包括乡村道路、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镇和示范村、乡村清洁工程、农田水利、三农信息服务、农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广播、村级组织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农村商品流通等项目资金。各县、区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整合资金的具体项目和内容。

四、支农项目资金的申报、审批、实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一是整合支农资金实行统一规划。各县、区政府要以土地整理项目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依据,重点围绕农村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建立支农资金投入项目库,统筹安排各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资金投入。二是支农项目实行统一申报。除上级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所有申报项目均应从项目库中选择,并经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审核同意。三是支农项目实行统一实施。支农项目资金到位后,按照所申报的用途统一打捆使用,集中投向土地整理项目和新农村建设,并对项目实行统一竣工验收。

五、对整合的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和县级报账的制度,要统一协调,分类核算,各记其账。中央和省有关专项资金有特殊规定的,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拨付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