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检验检测机构自查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自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检验检测机构自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检验检测机构自查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自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措施;对策;贵州独山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03-02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是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最基本单元,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县级直接面对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户,在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将县级监督检测机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是独山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本文详细介绍其在建设中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以供参考。

1 建立背景

独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南丹县接壤,是贵州省乃至大西南进入两广出海口的必经之地,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2 442.2 km2,总人口为35万人。独山县是贵州省农业生产重点县之一,2012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 407 hm2,粮食产量108 194 t,蔬菜产量281 217 t,水果产量8 562 t,茶叶产量4 350 t[1]。

2001年以来,独山县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特别是无公害蔬菜产业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支撑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产地规模逐步扩大、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每年向沿海地区外销蔬菜20万t以上,成果十分显著。但是,对农产品的监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监督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工作经费缺乏,生产发展与监管缺位的矛盾日趋突出,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对于提高独山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为确保外销蔬菜产品质量,独山县人民政府印发了《独山县农产品安全使用农药的规定》,拉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序幕;2004年,首批3 287 hm2蔬菜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05年,番茄、菜豆、大米等产品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开始实施贵州省首批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配套了第一批农残速测设备;2008年,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正式成立;2009年,开始实施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并于2012年先后通过州级和省级验收;2014年即将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通过近10年的发展,独山县实现了农产品监督检测从无到有,从速测到定量检测的跨越式发展。

2 建设情况

2.1 目标及原则

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要求,通过建设实验室及相关业务用房,购置安装仪器设备,配备交通工具,培训从业人员等,旨在满足辖区内农产品采样及样品前处理需求,满足农产品中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定性速测及定量分析需求,同时满足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实际需要。

2.2 内容与规模

通过项目建设,独山县完成了以下5个方面工作:一是完成实验室及办公用房建设582 m2,包括前处理室、气相色谱室、液相色谱室、天平室、常规仪器室、收样室、药品室、办公室、档案室、培训室、贮藏室等。二是完成仪器设备购置共76台(套),包括实验台、通风柜、试剂柜、器皿柜、热水器、除湿机、空调等实验室基础设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型通用分析仪器,旋转蒸发仪、氮吹仪、食品加工机、旋涡混合器、磁力搅拌器、回旋振荡仪、离心机、分散机、组织匀浆机、真空泵、固相萃取装置、定量加液器等样品前处理设备,分析天平、冰箱、冰柜、干燥箱、纯水机、超声波清洗机、水浴锅等实验室常规设备,农药残留速测仪等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酶标仪、荧光增白剂检测仪等其他仪器设备。三是完成办公设备购置24台(张、个),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办公桌椅、沙发、文件柜等。四是购置采样及应急车1辆。五是外出培训实验室从业人员14人次。

2.3 项目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和能力培养,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已基本具备承担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检测任务,能够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开展相关定性和定量检验检测的能力,并能向县内相关机构开展技术咨询和业务培训等,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目的。

3 主要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2]。独山县自项目立项以来,县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当年政府工作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项目建设实施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理顺关系,确保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2 规范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

严格依法依规按程序采购项目物资是资金规范使用和管理的前提[3]。独山县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严格按照上级发改部门的招标核准方案进行,全部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县监察、审计、政府采购等部门全程跟踪监管,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同时,项目资金到位后设立专账,严格按实施方案进行使用和管理,项目实施结束后顺利通过审计部门的资金审计。

3.3 加强部门协作

在项目获省、州批复立项后,因土建部分工程由装修改造变更为新建,因此涉及国土、规划、环保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众多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和积极协作,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和确保建设进度的有效保障。

3.4 及时反馈建设信息,配合督促检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着严格的信息报送和调度规定[4]。项目建设期间,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跟踪、填报项目进展情况,分别向省、州、县级农业、发改、监察等部门报送项目建设进度、自查报告等相关材料100余期次,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也便于及时发现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5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资金相对不足是工程建设中的普遍问题,因此只有积极多方争取,力争最大限度获得支持,才能使相关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在县农业主管部门的积极争取下,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得到了省、州、县的大力支持,先后获得相关经费30余万元,2012年县人民政府正式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3.6 加强人员配备

人员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通过调岗、选配、招考等方式,先后安排5人到岗工作,实现了人员按编全额配备,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4 存在的问题

就全国而言,县级质检机构由于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因此中央资金投入有限,特别是先期建设的项目县更是如此,资金不足是项目建设中最为普遍的问题。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虽然已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但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独山县是贵州省内最早启动建设的县之一,由于建设时间早,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同时项目建设资金较后续建设的县市要少,因而在仪器设备配备方面尚有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二是质检站虽然按编制配备了从业人员,但总人数仅5人,与《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标准》(NY/T2245―2012)要求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10~15人的规定相差悬殊,相关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三是由于地方财力薄弱,使得质检站在业务范围拓展、能力提升等方面受到较大制约。

5 对策

独山县在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合独山县实际,一是应继续争取各级资金支持,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根据填平补齐原则,尽可能添置相关仪器设备,确保达到或优于县级建设标准;二是应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工作业绩获得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在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为契机,不断拓展业务面,以业绩提升谋求发展。

6 参考文献

[1] 刘汉成,夏亚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0(12):320-322.

[2] 李淑文,赵晓英.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体系[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94-97.

检验检测机构自查报告范文第2篇

更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强力监管,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总体趋好。但由于学校食堂的硬件投入不足、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执行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共性与个性问题,抓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仍任重道远。

一、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

我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黄河故道横卧其间。正在建设的济祁高速、郑徐高铁穿境而过,大京九、京沪铁路、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全县辖13个镇,3个园区,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 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37所,普通小学60所,幼儿园50所。在校生45120人。

二、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监管体制

我县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相关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相继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定食品安全责任书,经营者签定食品安全承诺书,实施责任事故追究制,使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广泛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为了增强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拉横幅、贴标语、办宣传栏、印发手册、电视网络、法制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还同县教育等部门联合办班,既培训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和管理者,也培训学校分管安全的领导,提高了培训深度和广度。

(三)加大投入,改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设备条件

近年来,各级财政在教育方面投入逐步加大,教育部门在学校后勤设施方面投入也不断增加,学校食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正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我县以量化分级管理为核心,结合营养餐工程的实施,要求校校必须达标,个个要有改进,所有镇级学校食堂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投入,一些镇级学校食堂改造后面貌一新,添置了消毒柜和密封式保洁柜等设备,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以上的目标。

(四)依法监管,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为了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坚持以日常监管为主,专项整治为辅,严格学校食堂执法检查。仅XX年以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共出动执法人员1060人次,执法车辆381台次,分别151所学校的食堂进行了全面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共发出《监督意见书》80份,各学校已按要求作了整改落实并如期上交了整改报告。各学校相续完善了后勤岗位责任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制度、购物登记台帐制度、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对传染病高发期,特别是“两考”期间重点时段的食品、原料购进台帐、食品留样等重点工作监管督促力度,提升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当前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政府与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食堂基础设备设施条件差。当前,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学校建设需要,大量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硬件条件差。只有少数学校食堂配有更衣室、粗加工间、厨房、库房、配餐间等条件,绝大多数学校食堂仅有厨房和库房,大多数学校食堂基础设备设施条件较差,设备十分落后陈旧,且布局不合理,全县90%的学校食堂没有按照食堂标准化设计,布局设置未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查,造成食堂功能配套不完善、不合理。

(二)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学校没有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制定食品安全工作制度或者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增大。

(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低,食堂环境差,采购食品及原料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等管理制度,购销台账不完善。食堂生熟容器及用具无明显标志,不能做到分类存放。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部分人员岗前未进行健康体检。食品留样不规范,个别学校未落实留样工作制度,要么份量不足,要么时间不够,或者没有做到密闭专柜存入和专人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四)食堂从业人员素质差。一是人员专业性偏弱,整体素质不强。二是管理水平低。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要求不严格,从业人员操作随意,安全操作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操作间管理混乱,废弃物乱堆乱放,不能及时清理,影响环境卫生,不按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业主或者管理人员进货索证索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多数单位未索要畜禽检验检疫合格证明,食品原料商品台账记录不全,不利于相关责任追究和食品质量的有效保障。三是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几乎所有餐饮从业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帽、罩、服装、手套”管理要求,操作时穿着随意、个人卫生管理较差。

(五)营养餐改善实施计划存在安全隐患。全县营养餐改善实行两种模式,一是学校有食堂,则直接免费向住校生或者是走读生提供价值3元中午加餐;二是学校没有食堂,则统一采取“牛奶+面包”的加餐。一些农村学校由于交通不便,加上未能及时改造和新建食堂,不具备食堂供餐的条件,流通环节和保管期限较长,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

(六)监管部门能力受到各种因素限制。由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较多,层级相对复杂,而人员、经费、设备不足,以及乡镇监管机构的缺失,都极大的制约了监管作用的发挥。一是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严重缺少。虽然机改职能划转时从卫生部门划转人员1人,县统一录入6人,但监管人员仍严重不足。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各方面基础条件差。专项执法经费、检测经费没有纳入预算,尤其是抽样检测费用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实际需要。三是装备不足影响工作开展,全局仅一辆执法用车。

四、措施和建议

(一)突出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可以实现经费、设备的保障,机构的组建、责任的落实,并通过协调与组织解决全局性问题。为此,县级和镇要建立健全机构,明确食安办、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职能部门、镇和学校的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夯实经费保障是基础。在执法监管方面,应当从政策层面保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必要的经费、设备,使之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需要。应当从政策层面,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执法和检测检验经费给予规定,明确相应的递增机制,提供经费保障。在学校软硬件改造和升级方面,如学校食堂的改造和建设,配套设施的购置,编制的保障和人员素质的提升等,都需要足额经费的保障。安排和落实学校后勤编制,组建和完善膳食服务中心,引进和培养专业营养师和厨师,都要求上级财政和地方政府必须加大投入、足额保障。

(三)落实工作责任是关键。在地方政府负总责这一原则下,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全面负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明确学校法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加大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科学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学校食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政府要充发挥抓手作用,充分发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的促进作用,及早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纳入职能部门和有关乡镇的目标考核体系中,实行“一票否决”,从而确保工作责任的落实到位。

(四)强化理顺体制是重点。一是要彻底改变现有学校食堂的运作模式。全面取消部分学校对外承包的操作模式,将学校食堂纳入学校后勤中心,由学校直接管理,具体运作,其工作人员在后勤编制中重新调配,经费由财政统一解决。二是要着力解决镇以下无监管体制问题。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纳入干部目标责任制考评内容外,应在镇一级成立食品安全监管站(所)等机构。同时建议在县、镇设立专职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员,纳入人事、财政管理;在此基础上完善专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一网多用,明确职责、权利、义务,主要保证信息畅通。三是在县级重新设置专门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或者整合既有的检验检测机构,为行政监督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监管效率。四是要切实增强监管部门监管力量。应尽快补充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的空缺编制,还应根据工作需要,以及工作任务的增长,给予一定的编制倾斜,充实监管力量强化管理能力。

(五)抓好部门联动是保障。要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仅靠一个部门单兵突进无以为继,必须借助各方力量整体联动形成合力,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将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实现部门监督、目标评审、监察问责、行政执法和业务指导的全方位结合,使各项整改措施做实做透,各种预期目标做好做细,以此促进学校食堂软硬件条件上档升级。

(六)完善长效机制是根本

1、着力构建以职能部门监管为支撑的长效监管机制和管理措施。具体包括工作会议、专项检查、自查报告、黑名单、开放日、信息上报、情况通报、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

2、努力建立以学校自治管理为重点的安全责任制度和监督网络。一要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考核,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二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与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分管领导、食堂负责人、采购员、验收员以及厨师均要有明细的岗位工作职责与操作规程;同时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一系列食品安全制度,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堂文明服务制度》、《食堂原辅料采购及索票索证制》、《学校食堂餐厨废弃物管理和处置制度》、《学生集体用餐安全管理规定》等;三要结合实际,制订《学校群体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防患于未然;四要全面推行学校食堂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按照量化评分结果实行分级管理,在抓好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培育“诚信食堂”和“安全学校”;五要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制度。学校要与学校食品从业人员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制订相应的考核要求与奖惩办法。

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师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适时组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堂承包人、食堂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食品安全、食物中毒处理知识培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