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家庭困难帮扶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会工作;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32-0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群体在学习基础、规划、能力、效果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分化,高校学业困难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困难情况日益多样化,一些学生面临降级、延期毕业甚至退学等情况。大学生学业困难不仅影响学生本人的发展和成才,也给学生家庭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压力,对高校育人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大学生学业困难表现及成因
学业困难大学生即指学习存在困难的大学生,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可以是智力因素,也可以是非智力因素,本文所指的学业困难大学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因学习态度、心理障碍、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不良,难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不能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业要求,需要必要的教育、矫正措施的大学生。学业困难大学生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智力正常,二是存在动机、方法、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障碍,三是障碍是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克服的。
1.大学生学业困难的表现。大学生学业困难的直观表现为学习成绩不佳,如课程分数低下、学业排名落后、面临降级、退学等。在学习成绩的背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学业困难大学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表现,主要表现为:(1)情绪障碍,包括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焦虑、厌学等;(2)意志障碍,包括散漫、不思进取、自制力差等;(3)人际交往障碍,包括兴趣缺乏、拒绝集体活动等;(4)方法障碍,包括听课效率低、规划能力差、自学能力低等。学业困难大学生的这些表现都是学生工作者在帮扶工作中应当注意的。
2.大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大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主要有:(1)个人因素,如目标迷失、大学适应差、缺乏规划、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等;(2)家庭因素,如缺乏关爱、家庭变故等;(3)教学因素,如教学方法不当、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厌学等;(4)环境因素,如受周围不良学风、社会风气影响等。有关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分析有许多文献研究,本文不再赘述。
二、社会工作方法对学业帮扶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多学科知识以解决各类问题为目的的社会实务。台湾学者廖荣利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方法。在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已与教育学充分结合,形成了学校社会工作这一专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开展大学生学业困难帮扶方面,社会工作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引入价值,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四种专业方法都能运用到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中去。首先,大学生学业困难的解决,归根结底要靠学生本人,这与社会工作强调的“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等理念非常吻合;其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恢复自我学习能力,这与社会工作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强化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目标相一致;再次,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帮扶,缺乏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而社会工作有成熟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能为帮扶工作提供专业方法支持。最后,许多学业困难的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消极和抑郁情绪与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因果关系,单一的工作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而社会工作具有系统性的方法,能从多方面系统性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个案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学业帮扶中的应用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科学、有效帮助受助者消除或减轻困扰、恢复其社会功能的工作方法。在学业帮扶中,困难大学生多以个体形式出现,需要解决的大多也是其个体问题,因此个案工作是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工作的重要方法。在学业帮扶个案工作中,受助者一般为学生本人,帮扶者可以是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
1.学业帮扶个案工作目标。针对学业困难大学生的个案工作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表述:第一,减少或减轻学生焦虑和心理困扰,激发其改善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学会自我心理调试,提升自我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第三,帮助学生在身边的社会网络中寻找能够提供支持的资源和渠道,构建一个良好的、持续的、支持性的资源网络。概括地说,就是帮助学生接纳自我、剖析自我,激发其动力和主动性,通过与学生工作者的联动和其自身努力改善学业困难状态。
2.学业帮扶个案工作程序。与社会工作者的被动接案相比,高校学生工作者往往更加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的工作实践中,学生主动求助的情况较少,而学生工作者主动介入的情况较多,这种差别虽然存在,但仅存在于个案初期,在个案确立和进行过程中,其他程序和方法都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个案工作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研究、评估、干预、结案,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学业困难大学生干预个案工作可以有以下一般性程序。(1)前期调查。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业困难状况,掌握其成绩单、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表等相关资料,了解不及格课程数量、分布,与同期学生落差程度等直观和可以量化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学生个人及其所处环境,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身体状况、心理特征、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此外还需要了解其家庭、朋友、宿舍和班级学风等环境因素,以及学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建立帮扶关系。咨询和帮扶关系的建立,可以是学生主动提出,也可以是学生工作者主动提出,受助学生被动接受,但这种帮扶关系必须得到双方一致认可。帮扶关系建立后,要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受助者如实反映情况,帮助者保守秘密等,以增进双方的责任感,有利于工作的展开。(3)制定帮扶计划。建立关系后,受助学生与工作者一道,通过评估自我情况,一起制定学业改进计划,明确帮扶工作目标,约定帮扶工作内容。制定计划时,一要帮扶双方共同协商,使受助学生保持全过程的积极性;二要防止目标不切实际,动摇受助学生的信心;三要确保计划的可行性,目标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4)记录与跟踪。帮扶双方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要对帮扶工作做好记录,如基本资料、双方约定、工作计划、会谈概要等,形成帮扶个案材料。计划实施过程中,帮扶者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学生计划完成情况,特别是学生懈怠或新的困难等情况,做到帮扶全过程有记录和反馈。(5)评估与干预。帮扶过程中,双方要进行定期的帮扶效果评估,总结前期计划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帮扶双方特别是受助学生的学习的成效,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和目标进行修正。对学生积极性下降、不按计划实施等情况,实施一定的干预,尽量保证帮扶关系顺利进行。(6)结案。帮扶双方都应该明确,学业帮扶关系是一个过程,有开始有结束,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结束个案:完成双方约定目标;受助者完成大部分目标,可以自行学习;受助者出现新的情况,需要重新制定帮扶计划;当然还包括受助者表示不愿意再接受帮扶、受助者被退学等特殊情况。
当然,个案工作的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帮扶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应确保个案工作程序的科学性和档案的完整性。
四、小组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学业帮扶中的应用
小组工作方法是通过成员间相似的问题和经验,组建小组性团体,形成一致的团体动力,使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照顾,促进小组整体提高的一种专业方法,1949年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将其定义为:通过小组活动方案与互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
1.学业帮扶小组工作目标。在针对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的小组工作中,小组目标可以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1)影响小组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恢复并提高其学习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长,恢复其作为学生的社会功能;(2)通过矫治、教育、互助等小组工作,促使学生遵从教学管理规定,培养学习责任心,在大学生活中担当积极且有用的角色;(3)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团结协作,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2.学业帮扶小组工作类型。根据小组工作的不同模式,学业帮扶小组成员可以包括学生工作者、帮扶志愿者、学业困难生、以及其他可支持的社会成员等。学生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成不同类型的小组。(1)成长型小组,成员为同质化的学业困难生,小组目标为恢复和提升全体小组成员的学习功能,主要工作方式为团体辅导和经验分享。(2)结对型小组,成员主要为帮扶志愿者和学业困难生,其目标是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提升受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可以是一对一帮扶,也可以是多对多帮扶。(3)互助型小组。成员为非同质化的学业困难生,目标是小组成员间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提升对方学习能力的薄弱方面。小组指导者还可以根据学业困难生的不同情况,掌握的社会资源类型等组建多种类型的小组。
3.学业帮扶小组工作程序。小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它会经历成长和发展的一系列过程。一般小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小组准备期、初期、中期、后期和结束期,每个阶段小组和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需要经历招募成员、制定小组目标、成员间相互熟悉、分配和执行任务、总结与分享、解散小组等过程。一般开展小组工作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目标和理念。明确小组组织者的背景、小组的目标、所采用的理论等。如成立学业困难生互助小组,目标为成员间相互督促,共同学习,经过半年的时间,提升全体成员的学习成绩,恢复社会功能。(2)招募和确定成员。确定目标小组成员的类型,制定成员招募的办法、宣传方案和遴选程序,招募成功后,确定小组成员的年龄、学历、性别等基本信息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小组需要解决的问题。(3)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小组工作的总体方案,分阶段确定每次小组活动的计划,包括日期、时间、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小组指导者和小组成员的任务,需要准备的器材、场地、工作人员等。(4)评估与应变。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收集反馈信息,评估每一个阶段小组工作的效果,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5)预算。小组工作中的材料、指导者、场地等都需要用到资金,因此,需事先做好资金预算,并确定资金来源。
五、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在学业帮扶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除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外,社会工作还有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两大基本工作方法。社区工作面对整个社区,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而社会行政是指依据行政管理的程序和技术,策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实施社会政策,向有需求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其核心在于执行社会政策。大学中虽然不存在居民社区,但其宿舍、班级也具备社区功能,因而,可以在学生宿舍、班级中建立学业困难生的社区工作体系,同时,学校、院系也需要制定各类鼓励、帮扶、资助政策,以鼓励学业困难生正确面对困难,从困难中走出来,形成面向学业困难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通过支持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实践证明,改善学业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责任感,养成积极行动的行为习惯都有极大的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从帮助改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优化人际环境,让学业困难学生得到更多的尊重、关怀、鼓励和信任,以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满意度,提高整体自信心,调整良好的情绪状态。这种社会支持系统包括:(1)学业预警体系,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班团干部等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在学业问题产生之初就提出预警,并进行初步干预和矫正,如在班级、宿舍中开展学习研讨、建立学习兴趣互助小组、谈话谈心等工作,阻止学业困难进一步发展,防范于未然;(2)学业危机干预体系,一部分同学由于多种原因,长期学业不佳,出现必须降级、跟班试读、延期毕业、濒临退学等严重的情况,即出现了“学业危机”,对于这部分困难同学,则需要通过学生工作者、家庭、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进行强力干预,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监管,防止问题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3)政策支持体系,在宏观层面,学校、院系等也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政策支持学业困难生的帮扶工作,如制定经济资助政策、帮扶志愿者激励政策、党员结对责任制度、学习先进集体奖励政策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全体同学努力学习,减少学业困难的发生。
六、结语
应该注意到,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帮助他们通过考试、达到学业要求,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战胜自我,对缺乏挫折经历的大学生而言,经历一次从学业失败到成功的转变,往往能够使他们领悟到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此外,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虽然为学业帮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尝试,当然,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工作,还需要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创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自华,张保敬,施媛,刘丽,吴丽平.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初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
[2]子木.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J].中国妇运,2010,(8).
[3]子木.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技巧[J].中国妇运,2010,(9).
[4]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校;特殊学生群体;过程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脆弱现象也日趋严重。高校内出现了一些或经济上贫困、或学业上困难、或生理心理上存在一定困扰的学生,这些学生被称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为了让特殊学生群体中的每一名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有用之才,我们不断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以特殊学生群体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全员参与、全面帮扶、全程跟踪的“过程管理”培养模式。
一、过程管理的内涵
所谓过程管理是指学校通过有组织的行为,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进而使特殊学生群体回归正常状态的教育培养过程。具体来讲,由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组成帮扶团队,通过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特殊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优缺点、特长、兴趣爱好、家庭、人际关系等,在此基础上与特殊学生沟通,并与学生本人共同商讨制订帮扶计划,确定具体帮扶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教育,从而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过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1.确定帮扶对象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实行“过程管理”培养学生人员:①重考或重修后学分累计达到10学分及以上者;②家庭经济特殊困
难的学生;③思想、心理状况不稳定,性格孤僻、行为异常的学生。
2.实施帮扶方案
(1)“学习辅导”方案
过程管理领导小组首先应根据学习困难学生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学生学习困难主要有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投入不足等几大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困难学生,过程管理领导小组应制订不同的学习帮扶计划,配备相应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等多种形式的有效辅导。其次,为更好地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院系应全面了解特殊学生情况,并主动与家长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寻找根源,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转变思想,及时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最后,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通过实行课堂缺席呈报制度等方式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为学业困难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促进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提高。
(2)“心理援助”方案
过程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心理援助团队成员,根据心理困扰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心理援助方案。为更好地帮扶此类学生,学校应着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打造高效工作队伍,确保此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谓三级工作网络,即以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为主体的一级网络;以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成员为主体的二级网络;以学生“心理委员”为主体的三级网络。具体帮扶过程中,班级学生心理委员应做好朋辈辅导的工作,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适时监控、耐心陪伴、主动倾听,并为特殊学生在班级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为其提供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有力支持;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应运用多种方式对特殊学生进行辅导交流,并与学生家长及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保持信息沟通,全面掌握监控学生的情况。在工作中,应注意不仅要从心理上给予学生支持,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实际困难;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应对问题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咨询辅导,并应及时与院系辅导员老师反馈问题学生的情况,对于超出咨询范围内的学生,咨询中心教师应适时转换,确保特殊学生得到有效治疗。三支队伍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涵盖学校、院(系)、班级的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援助工作体系,能够有效地缓解心理困扰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误区。
(3)“经济保障”方案
为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原因而辍学”的庄严承诺,首先,学校可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多种资助模式,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缓解经济压力,顺利完成学业;其次,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志和品格。学校可通过为困难学生提供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家教等工作机会,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努力来解决自己的困境。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有效缓解经济问题,又能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学校要高度重视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争取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校设立奖助学金,资助综合素质优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经济资助渠道的拓宽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得到适时帮助,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
理想。
三、“过程管理”的成效
“过程管理”培养模式在我校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真正践行实现了“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负责”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自2006年以来,我们共成功帮扶学业困难学生1700多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00余人,心理困扰学生300多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过程管理”培养模式在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全体高校工作者都应积极投入到这个群体的工作中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与方法,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欧永美,李湘蓉.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8).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局《关于在教育体育系统开展“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的实施意见》(教体发【20__】37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全体教师工作作风,解决学校发展瓶颈,突破学校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学校决定在我校全体教师中开展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学生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促作风、促发展、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现就本次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科学发展观,夯实“十二五”教育发展基础规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和全体教师思想作风教育、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增强管理效能,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和谐校园,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群众,推动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科学发展。
二、主要任务
1、“三问”,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制约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动员全校教师主动进村、进户、进班级、进课堂,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群众的意愿,听取意见建议。摸清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情况,开展结对帮扶和解决难题办实事活动,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中。
2、“三解”,即: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围绕社会热点难题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着眼学校,破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难题,破解师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改善师生生活中存在的难题。同时真心实意帮助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实施好“蛋奶工程”、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开展“教育公平我先行”为主旨的“教育均衡发展”活动,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操场硬化工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师资培训,推进对流,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3、“三建”,即: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机制,通过问需于民,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在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中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凝聚民心,激发动力。通过问计于民,对涉及教育发展战略、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咨询各方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决策质量和工作执行力。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开展以“三访”为抓手的“大下访、大巡查、大化解”活动,建立规范的利益诉求机制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健全规范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及时排查化解影响教育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维护教育安全稳定。
4、“三促”,即:促作风、促发展、促和谐。教育全体教师要深入群众,全方位服务于群众,认真做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各项工作,以干部作风大转变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破解教育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以“县局组织建设年”为主线,不断深化“下基层、促落实、树形象”和“为民服务,先锋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管理全体教师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强化为民服务举措,在教育教学中创新争先,以“三亮三比三创三评”活动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领导小组
组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德育副校长)
成员:(t)、、、、、
全体教师参与学习和活动开展。
五、实施步骤
1、学习阶段(4月6日—4月20日)
学习文件集体讨论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4月21日—6月20日)
(1)全体教师摸底调查,确定帮扶对象(含贫困家庭、困难学生)
(2)针对帮扶对象制定有效的帮扶计划,同时做好民情日记、群众联系卡和民情台账等有关记录工作。
(3)全面开展“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
(4)个教师对本学期“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实践活动的个人经验、活动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6月21日—7月11日)
(1)通过书面材料、家庭走访等形式对本学期帮扶情况做以了解。
(2)对帮扶的情况和效果进 行交流汇总并予以评价。
(3)对“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4)对“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实践活动优异者表彰奖励。
六、方法措施
1、广泛走访群众听取家长、和学生意见,召开座谈会和民意调查的形势,切实感受群众冷暖,确定帮扶对象。
2、深入基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势,进行专题调研。
3、实行蹲点包抓学校党政负责人将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蹲点包抓,教师要做到有民情日记和台账,群众有干部联系卡等。
4、开展结对帮扶,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七、具体要求
1、学校领导将带头深入群众、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群众困难需求,同时校级领导至少联系1-2个教学班,深入教学一线不少于180天,充分做好模范作用。
2、各位教师要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及家长情况。根据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帮扶方案,同时至少联系一户贫困学生家庭,联系2-3名留守或困难儿童进行帮扶。
3、各位教师要按计划定期做好帮扶工作,并保存好帮扶资料,以备学校检查,存档。
4、关于“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的开展情况,我校将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我校计划倡导在年全校教师中开展对学生“结对子、送温暖”活动,为学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身体残疾或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援助力度
1、继续争取政策扶持,拓展资金来源。
2、广泛宣传,进一步加大社会各单位、团体和个人捐赠。
3、发动本校教师捐款捐物。
三、援助方式
1、倡导全体学校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每人援助一名学生;
2、具体活动由学校组织进行,学校教师自愿援助,援助名单学校统一安排;
3、援助包括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提高。
四、援助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我校学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残疾生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我校学生来自家庭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援助方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这些残疾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他们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援助方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五、援助要求
1、援助工作自愿进行。热忱欢迎并提倡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2、援助工作应保持持续性、稳定性;
在新疆兵团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兵团交通局计划处从1997年开始帮扶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在近20年的扶贫工作中,兵团交通局计划处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加大扶贫力度,帮助农场改变出行条件、解决缺水难题、改变学校面貌,而且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和招商引资扶贫等工作,帮助柳树泉农场摘掉了贫困帽子。
订计划 抓落实
长期以来,兵团交通局领导先后多次带队深入农场,对柳树泉农场的优势及贫困原因进行调研,并与农场干部职工座谈,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农场解决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查找到贫困的原因后,兵团交通局计划处会同农场党委共同研究制定脱贫致富措施:转变思想观念;调整种植结构,改种经济作物棉花、葡萄、红枣、核桃等;修公路,改善出行条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升经济发展后劲。
为把对口挂钩扶贫工作做好、做实,真正使扶贫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兵团交通局成立了以局长、副局长为正、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计划处,并指定专人常驻农场负责对口扶贫工作,并制订确保工作顺利实施的各项措施。
想要富,先修路。为帮助农场加快工业化进程,兵团交通局计划处加大公路建设的帮扶力度。近年来,投入3000余万元,帮助农场工业园区新建道路13.5公里,大大改善了农场工业招商引资环境,现已有8家大中型企业落户园区。2015年,兵团交通局计划处又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农场光伏园区新建道路,改善园区通行条件。截至目前,光伏产业园区在建企业3家,总投资20亿元,实现并网发电,将成为十三师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为农场每年带来1200万元的经济效益,提供1500余个用工岗位。
自2001年至今,计划处帮助农场做好路网规划,先后投资2800多万元为农场修建公路70余公里,农场公路连接国道、省道,贯通场区,延伸至营区、连区、居民区,通到职工家门口,纵横成网,极大地方便了农场职工群众的出行。
兵团交通局计划处帮助农场确立了“兴牧扩园强连”战略,着力把农场打造成“特色园林团、庭院团”。长期以来,困扰农场的大问题就是缺水,农场地处百里风区边缘,四周戈壁环绕,世代还沿袭着主要依靠坎儿井浇灌的灌溉方式。兴修水利才能解决瓶颈问题。计划处根据实际,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农场水利建设,修建涝坝、防渗渠,更新机井配套,发展喷灌、滴灌等,在农七连、园艺一连、农十连建了5个防渗涝坝,并对原有的坎儿井进行增挖、维修,为柳树泉农场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供应,每年为每户职工增收1000多元。
目前,农场已种植葡萄22000亩,红枣10000亩,核桃6500亩,园林面积达90%以上。2014年,农场销售鲜葡萄近1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特色园林团正在向优质高效园林团转变。
兵团交通局计划处根据农场的实际需要,加大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经过详细地入户走访,计划处以干部选派作为工作切入点,3年来,共为农场培训干部67人次,培训职工40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场干部管理水平,使职工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
转观念 强素质
随着第二、三产业发展,为提高各行业劳动者素质,兵团交通局加大对职工群众的培训力度,改善科普设施,改变科普工作条件,争取资金,建设科普基地。先后投资200万元新建高标准观光大棚,安排技术人员为困难职工传授大棚种植技术,26名贫困职工在设施农业就业实现增收。大棚上缴收益全部捐赠给团场学校用于资助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3年来共资助11名中学生至高中毕业。目前,观光大棚引进的热带植物已开花结果,不仅成为“观桃花、品草莓、赏热带植物”旅游节的旅游热点元素,也成了学生最喜欢去的科普学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