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财会教学 改革

中职学校的经济财会专业教师面对此种现状就必然要走教学改革之路。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初中级经济财会人才的中职学校经济财会专业,必须适时地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由原来传统的重理论、重体系的学科教学模式向重实践、重技能的模块教学模式转变。

1.中职学校经济财会教学现状

1.1 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经济财会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仍然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虽然加大了实习实训教学的力度,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不能按照实际经济财会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1.2 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经济财会专业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然而,在长期的经济财会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掌握得较好,到实际工作中却难以适应。由于课堂上不可能提供一个仿真场境,让学生直接参与经济业务的处理分析,也不可能顺序地、真实地再现整个财务账套的制作过程,只能简单地介绍几大流程的步骤,而去企业实习又有诸多条件限制。

1.3 成绩考评方面。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造成校方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成绩考评体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2.改进措施

2.1 转变观念、注重实效。

作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中等职业教育经济财会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实际经济财会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技能”。教师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意经济财会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经济财会、税收、审计等专业技术手段,以及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以最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手段武装我们的学生。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经济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财会岗位模块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按照公司内部经济财会及相关岗位要求,规定岗位职责、权限划分及审批程序,明确各岗位经济财会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流程及票据传递程序,进行全方位模拟实践。同时,按照岗位模块组织教学,使学生明晰岗位设置并掌握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统一校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使学生真正具有企业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2.3 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压缩理论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它是通过对经济财会岗位的分析,以经济财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个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模块”,它完全打破了学科体系,课程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体现出很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思,在实践教学环节摒弃学科理念,展现实际经济财会工作岗位及其操作流程、管理制度与技能要求,使学校所学与工作所需保持一致。

3.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经济财会模拟教学

教学中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倡导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互动性”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龙眼”,师与生、教与学需要互动,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助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在中职院校理论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改变多年来采取的教师课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法,应增加学生自行分析、思考、动手的机会。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也可以小组或教学班集体讨论、请学生上讲台讲课等等,教师有针对性的择要答疑解惑。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提高经济财会模拟实践课程的质量, 经济财会模拟实践让学生对经济财会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其对经济财会基础理论和经济财会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经济财会模拟实践能把学生推向系统学习和自觉实践的主置,提高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经济财会学科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教学方法,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加强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建立和完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拉近甚至统一校企之间的人才评价标准,着力于培养职业意识好,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经济财会专门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中职学校经济财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文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材料类专业课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03.

[2] 陈兆芳.高职经济财会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构想.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01.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第2篇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契合的,其教育目的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这种教育属性被很多人理解为与人的教育价值背道而驰,不符合教育价值初衷。笔者认为,现代职业教育除了要与国家宏观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高科技研发创新的需要相结合,还应该关注人的价值的提升,关注人综合素养的提升。而综合素养则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个人的素质、文化涵养、职业精神等,尤以职业精神为甚。职业精神是通过职业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每个行业有不同的职业精神。

具体到会计行业,因为行业具有专属性、技术性和社会性,其整体职业精神的需要更为迫切。职业精神的发挥最终还是会计人员通过职业行为体现出来,具体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信仰、职业理性、操作行为上面。会计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根据社会上会计及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对其进行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培育,考取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证书,达到行业准入资格,以此满足求职的基本需要,自身价值同步提升,最终通过个人努力及其职业规划,实现个人最终价值的全面提升以及社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这个过程也即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职业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 一) 专业感知度低,学习兴趣不高,职业精神意识不够

在大学伊始,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大部分停留在自我想象的层面,把会计认为简单的记账工作,对职业精神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度,成为学生日后专业学习深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 二) 实践教学中缺乏职业精神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特色之一,实践教学可以分层次教学。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上,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对职业精神、素养的考虑甚少。

( 三) 考核机制单一,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缺乏职业精神因素考核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有笔试、机考和实践技能操作等,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除采用闭卷笔试外,还采用开卷考试、上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等形式。这些考核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核,涉及职业精神的考核几乎没有。三、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一) 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精神的培育

首先,应加大公共课的课时,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增加人文类职业素养课程。其次,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文化、职业责任、职业态度的考核,融入价值观的培育,在专业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核评价上融入企业文化。在实践课和顶岗实习中用企业文化引导学生,用企业的行为规范、守则要求学生。在平日的校内实训课和校外顶岗实习中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爱岗敬业、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勇于承担、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所在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通过真人真事感染学生,用企业成功人士的榜样、事迹感染学生,让职业精神始终贯彻在实训教学和社会实践中。

( 二) 多元化提升专业认知度和兴趣度,加强职业精神的感知

学生入学伊始,可以考虑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入学教育,包括专业的认知、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要求、专业名人记、专业大事要览等。同时,会计专业是一门证书导向的专业,如何提升学生专业考证的动力也应该是入学教育中重要的内容。

( 三) 推动校企文化融合,实现职业教育育人价值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曾强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可行的途径是将企业文化理念引入学校文化的构建中,渗入日常教学的育目标中。在学校向企业的过渡中,不仅实现职业技能的无缝对接,而且实现价值观和理念的趋同。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注册入学;会计专业证书课程;教学方法;高职教育

注册入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种自主招生方式,生源有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种。从2011年起,江苏省在部分高职院校试行注册入学招生模式。经过6年时间,现在已经扩大到省内所有民办和公办高职院校。[1]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的技术性比较强,专业证书也比较多,专业证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学生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尽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能有被取消的趋势,但是会计系列还有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以及注册会计师等多种证书考试。会计证书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既有专业课程的特点,又有应试课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否则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将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三门课程为例,分析学生的考试通过情况、课程特点和学习特点。

1注册入学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1高考成绩分析

学生的学习基础可以从入学成绩进行分析,首先分析高考生源的高考成绩。2015级注册入学的高中学生高考成绩平均分为184分,最高分241分,最低分75分;2016级注册入学的高中学生高考成绩平均分为182分,最高分269分,最低分85分。江苏高考语、数、外三门课的总分为480分,2015级和2016级注册学生的高考总分分别为184分和182分,三门课的平均分大约为61分,折算为百分制仅为38分。从高考成绩可以看出,注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当差,可以推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很高,对应试教育不太适应。中职生源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严格的班级管理和学习教育,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比高中生源的学生更差。

1.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通过率分析2015级的学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参加了第一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参加考试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会计基础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财经法规课程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参加了学校的考前培训班。但是,考试的通过率较低,其中一个注册入学的班级29人,通过6人,通过率不到21%;另外一个注册班级31人,通过11人,通过率为35%;同一届统招入学的某班级,总人数38人,通过18人,通过率为47%。统招班级的高考成绩平均分为250分,比同届注册班级的184分高出66分,统招班级在学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也体现出了这一明显的优势。

2专业证书课程特点和学习特点分析

2.1以理解为主的课程

在课程特点方面,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课程各自有明显的不同,学生在三门课程上表现出来的学习特点也不一样。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学习会计的启蒙课程。在会计基础课程当中,不仅阐述了会计学科的理论基础,也介绍了会计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基本的会计处理流程,能否学好会计基础课程,直接决定了能否学好后续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最重要的是,会计学科的逻辑性比较强,所以在会计基础课程当中,重点阐述了会计的专业思维。可以看出,对于会计基础课程来说,能否学好的关键是理解能力,而这正是注册入学学生的弱项。如果理解能力不好,学习会计基础课程是比较困难的。

2.2以记忆为主的课程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重难点是财经法规,职业道德部分相对简单。无论是学习的过程,还是考试的结果,都表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三门当中最难的课程。原因很简单,学生不喜欢记忆。财经法规部分,主要包含经济法和税法的相关内容,经济法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而税法需要在记忆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可以看出,财经法规课程最考验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记忆除了先天的记忆能力,主要靠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背诵记忆。很显然,花大量时间背诵记忆,对于学习积极性较差的注册入学学生来说,很难做到,而先天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又不是很好。

2.3以动手为主的课程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前面两门课程相比,都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从学习和考试角度分析,既不像财经法规课程那样需要记忆,也不需要像会计基础课程那样需要理解。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动手实践,也就是上机操作,如果上机操作熟练了,基本就掌握了这门课程,考试当然也就不成问题。对于注册入学学生来说,虽然不喜欢理解,也不喜欢记忆,但是大部分比较喜欢动手。计算机软件上机操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难,只要反复地上机练习,很容易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而且作为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只要求掌握比较简单的用友畅捷通T3软件操作和一些基本知识。在考试题型分值上,上机操作实务题占60分,选择题和判断题占40分,而且选择题和判断题大部分也跟实务操作有关,所以这门课程的考试难度比较低。

3专业证书课程教学方法

3.1千方百计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能学好知识,所以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注册入学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更没有耐心听老师讲课,而且会计基础课程和财经法规课程都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课时尽量引用跟专业有关的案例,还可以偶尔穿插会计专业领域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程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专业知识。[3]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以上机操作为主,相对来说没有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课程那么枯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一些电脑操作的小技巧,学生会更有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4]

3.2精讲重点和难点,精简教材,采用灵活的记忆方法

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教材包含内容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涉及会计法律制度、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照本宣科、不分主次地讲解,学生肯定没有学习兴趣,而且一头雾水,很难掌握。所以对于包含大量知识点的财经法规课程,需要整理重点和难点,抽丝剥茧地精讲重点、深入浅出地剖析难点,让学生觉得重点不多、难点不难。针对重点和难点,可以整理一份条例清晰、语言简洁的讲义,方便学生更好地复习。讲义在一定程度上精简了教材,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拥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学习和考试。由于财经法规课程本身的特点,比如会计法律、支付结算法律和财政法律都有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而且法律条文本身枯燥无味,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可以采用归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多种方法。比如第一章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虽然有很多法律制度,但是可以归纳成一张表,表里面分为四个层次,看起来就非常清晰,方便记忆;又比如,有关偷税逃税的处罚,可以借用一句口诀:警察对小偷说:你偷了钱,还逃跑,罚酒五杯半(注:偷:偷税;钱:欠税;逃:逃税;罚酒五杯半:罚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这种趣味记忆法,让学生印象深刻,想忘记都难。

3.3鼓励学生多做多练,提高动手能力

考试课程最终要落实到考试,而应试教育的根本在于做题。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通过考试,必须做大量的习题、反复练习,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首先是课堂练习,老师讲完知识点之后,布置课堂练习。在课程练习中,学生可以巩固老师刚刚讲完的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等到课后再做练习,可能已经忘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了。尤其是会计电算化课程,大部分内容是实务操作,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消化,课堂练习尤为重要。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课程的课堂练习,也可以即时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其次是错题解析,老师利用课堂时间,可以重点讲解学生容易错的题目,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效率,针对性很强,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是平时练习,虽然三门课程的特点不一样,但是都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仅仅靠课堂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会计基础课程可以在习题中帮助理解,财经法规课程可以在习题中强化记忆,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在习题中增强动手能力。最后就是考前模拟。考前模拟必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增强考试的信心,通过模拟考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免真正考试的时候紧张,还可以在考前模拟中查缺补漏。最重要的是,在考前模拟中对每门课程所有的知识点做一个梳理,在模拟考试的过程中巩固和强化。

参考文献:

[1]陈维龙.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实证调查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6(11):55.

[2]刘芬.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通讯,2013(24):15-17.

[3]陈维龙.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34.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第4篇

一、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

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即将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施加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影响,促使他们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活动。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重智育,轻德育。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理论课, 但目前中职教育课堂上,老师只一味强调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很少提及职业道德。学生的心里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只要专业课学好了, 明白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学会会计科目的运用和账户设置,正确运用复式记账和会计分录,准确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掌握账簿设置和账簿登记的基本方法,熟悉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和财产清查方法,熟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熟知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等,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会计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中等层次的会计人才,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如此长久下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会计职业道德严重失衡。

(2)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学生生活。目前,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主要是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法律课教育和班主任班会时间的教育。但是据笔者本人的调查,我国会计中职教育体系中的思想政治课和法律课教材陈旧、内容繁多而且不丰富,导致学生很难将思想政治课及法律课和会计工作结合起来,讲课流于形式,讲授知识形式单一、观念陈旧、方法落后学生没有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无法深入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另一方面,负责学生工作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对学生的情况掌握比较透彻,但是学生人数多,再加上班主任有可能担任其他课程,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特别辅导,很多情况下只能是在班会课上对班内同学的思想进行整体教育。如此以来,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作为引导,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不能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经不起金钱和名利的诱惑,导致不道德会计行为的发生。

三、现阶段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

具体措施

(1)教师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正人首先正己”。会计专业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其次,身教重于言教,在教育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自己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是在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的平等的交往。班级学习生活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行为规范活动中的知心朋友、行为规范执行中的引导者、点拨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关爱,同时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建议,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的汲取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培养。

(3)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每位会计专业教师须根据学科的特点,努力寻求和挖掘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素材,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为以后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奠定基础。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忠于会计岗位,热爱会计事业的良好思想;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先进事迹讲给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会计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手段处理会计事务。在课堂上模拟经济案例演小品、辩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放映一些相关的影片,然后让其谈谈观后感,也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将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比如我在教学中就引入了真实的案例:贵州省某单位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 272万元,媒体报道时冠以“惊天大案”;在2001年的证券市场上,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曝光,美国爆发的“安然事件”,以及近年来的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的会计造假案。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第5篇

职中财会是学校中非常热门的一个专业,学校面对人才市场,一是“产品”必须适销对路,二是“产品”要有较高的质量。因此,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以需定产”原则,不断提高财会教学质量。

一、职中财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职中学校的财会专业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职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的教师仍采用纯理论,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台上倾心讲授,学生却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技能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在生产一线工作一定时间,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方可任职。可大部分会计专业老师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教学时难免是“空对空”。

3.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也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可实际上,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比例失调,由于理论课占用70%课时,致使实习课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导致学生技能低下。

4.职业道德缺失。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法制意识要求较为严格,可一些职中学校由于招生问题,往往招不到高质量的学生,同时,在教学中也缺少这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财会从业人员成为“伪劣产品”。

二、提升职中学生教学质量的对策

职中学校必须面向市场需求,搞好会计教学改革和实践,提高培养质量。

1.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上要具有专业优势,既要通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会计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引导教师参加培训、接受继续再教育。可以将没有会计从业经历的专业教师送到单位的财务部门顶岗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严格考核。对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要通过公开课、学生评议和摸底考试等方式,对教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估,未达到要求的,不得从事本专业教学。

2.针对职中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在财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立足点是针对具有不同基础的中专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1)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财会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认真备课,首先,要在反复研究教材基础上准确列出知识点。其次,要研究教学大纲,参照有关知识点的内涵,明确每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不同层次的认识领域。再次,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确定其学习水平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切实的贯彻分层次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通过三个目标的制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2)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教师、教学内容、学生构成教学的三大要素。学生在整个财会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由于其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等差异,接受教学能力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因此,财会教师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一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二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三是有关外界因素。教师只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有效地实施分层次教学。

(3)对学生的层次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在分层次教学中,对中专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单纯以入学成绩为依据,而要对学生的层次作科学地分析,可以采取综合评析、相关分析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根据入学成绩大致分层,并注意各科成绩,同时观察入学一年的四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与入学成绩比较,初步认识学生的层次,也要注意平时考察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素质,进行综合能力评判。

3.倡导现代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当前,部分中专学校会计教学方式,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加速教学方法改革,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1)努力改革教学模式。教师由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转变。培养途径由校内封闭教学,转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教师在教学工程中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的转变,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应“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财会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要占据大部分时间,而是通过示范和评价等环节来发挥主导作用,大面积、多层次地发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