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联动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会企”联动机制
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40-04
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趋势非常明显。尤其在广、佛同城化之后,佛山在这一地区的中心地位更为突出,要求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程度也更高。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佛山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调整的动态性与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随着行业协会、企业联盟之类的社会民间组织地位与职能的确立,为校企合作设置了有效的中间枢纽,有利于形成“校会企”联动,以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加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解决技能型人才校企供求失衡的问题。
一、“校会企”联动机制与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关系
高职专业群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就业机制完善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质就是要解决专业定向过细、教学资源过散和培养过程过死所造成的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因此,高职专业群建设是一种为使其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专业建设中借助行业、企业的参与,实现与产业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据此对存在关联而又相互分离的专业加以集聚,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此基础上,运用柔性化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办学行为①。
“校会企”联动机制是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机制下,高职院校、行业协会和会员企业有着实现技能型人才供求动态平衡的共同目标。在政府的推动下,行业协会发挥“协调员”的角色,利用其掌握行业信息和联系会员企业的优势,改变校企合作的零散模式,化零为整,打通行业与专业沟通对接的脉络,在互惠共赢基础上实现高职院校与全行业的合作,为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对口就业率,缓解会员企业技能型人才供给短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这是对传统“政校企”合作的一种超越。在政校企合作中,政府的角色往往难以界定,其作用发挥的制度空间也有局限。此外,政府与校企之间存在级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方的有效沟通。为解决这一问题,佛山市政府将社会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民间组织承担,就是要以平级管理模式提高民间事务的办理效率。在“校会企”联动中,政府授权成立的行业协会,既对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负责,也兼顾行业发展相关方的个体利益,与校企的平级关系,有利于三方平行沟通的顺畅。在行业协会的信息传导和利益调配下,高职院校以强化专业与产业的职业联系为导向,邀请会员企业有偿参与专业群建设,在确保专业群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群内专业结构与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并最终实现提高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零距离对接的目标。
二、外贸行业中“校会企”联动机制运作的实践案例
“番顺网商会”是由企业经营者自愿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综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自2008年成立以来,该协会围绕提升网商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政府与网商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网商开拓国内、外市场和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提供服务,目前已拥有115家会员企业。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组建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服务公司”(以下简称“服务公司”),以法人实体形式加入番顺网商会,与会员企业展开契约式合作,借助外延拓展,以此推动由外语系应用英语专业与应用日语专业及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组成的外贸专业群内涵建设。
(一)以行业协会为媒介的校企利益联盟运作机理
“校会企”利益联盟是一种组织体,其每一个合作项目的运行都要经历一个包括设想、协议、协调、巩固、维持和终结等六阶段的生命周期③。
1 设想。按照协会章程,番顺网商会的职能是:定期开展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进行季(年)度行业数据的统计分析,组织会员企业的业务交流及外贸精英的专题学习,接受电子商务企业的咨询及进出口流程的专业咨询,开展人才培训顾问服务等活动。作为会员,“服务公司”可以直接参加会员活动。因此,它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多边交流平台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收集行业人才供求情况,发现会员企业的实际需求,并通过商洽产生构建利益联盟的设想。
2 协议。在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后,“服务公司”和会员企业会就合作目标、内容、形式、期限等达成初步合作协议。按照企业的合作意愿,服务公司将合作企业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合作伙伴,其中短期合作伙伴是指双方合作的目的仅为服务公司提供特定的服务项目;中期合作伙伴是指双方以实施服务项目为契机,对双方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式优化配置;长期合作伙伴是指双方以服务项目为载体,打造校企对接的人才供给链④。不论达成何种协议,番顺网商会都会作为第三方见证人,对协议的签订加以公证,对协议的履行加以监督。
3 协调。初步合作协议达成之后,“服务公司”和会员企业一般会在协议细节上存有分歧,例如双方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投入的比例、资源的开放度和共享度、酬劳的支付、收益的分成等问题。在协议的履行过程中,双方事先无法预知的潜藏矛盾也会逐渐外显和激化。这些都需要番顺网商会从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以中间人的角色从中协调,化解分歧和矛盾。此外,该协会还可以发挥联系政府的作用,以双方的合作协议为凭据,向佛山市政府的“产学研专项资金”和“人才开发专项基金”申请资助,以缓解合作双方的资金压力,激发双方更强的合作动力。
4 巩固。在合作协议的履行过程中,“服务公司”和会员企业以服务项目为介体,以解决合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的,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不仅有助于“服务公司”获得会员企业的市场知识、管理知识、工程化知识等行业资源,也有利于会员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避免资源配置分散风险,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合作提升了双方的核心能力,继而巩固了校企利益联盟的稳定性,为联盟的发展和扩张做好铺垫。
5 维持。当服务项目到期之后,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会员企业的需求已经得以满足,不再需要外包服务。这时,“服务公司”可以与之保持友好伙伴关系,以维持校企利益联盟的形式存在。二是会员企业的需求尚未完全得到满足,或者产生出新的服务外包需求,“服务公司”可以与之签订新的合作协议,以维持校企利益联盟的实际存在。
6 终结。如果“服务公司”与会员企业在服务项目终止后,为维持校企利益联盟所带来的成本已超过联盟本身所带来的收益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在适当的时机解散联盟,以避免加重各自的负担。“服务公司”可以再次利用番顺网商会的交流平台,发现新的合作伙伴,签订新的合作协议,开展新的服务项目。
(二)以互惠双赢为宗旨的校企利益联盟运作模式
在“校会企”联动机制中,番顺网商会是“服务公司”与会员企业产生利益交换的媒介,而利益交换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服务公司”的市场运作能力。为了建立互惠双赢的校企利益联盟,应当采用以下三种市场运作手段:
1 实体化运营,增强会员企业对“服务公司”的信任度。“服务公司”隶属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大资产管理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外语系主任为公司法人代表。该公司与会员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对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体现权责分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经济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服务的师生人数、任务、职责、酬劳等内容作为合作协议的组成部分一并列明。这种做法让会员企业打消了对于“服务公司”履约能力的猜疑,改变了对于校企合作利益单边化的定势思维,促进了向“服务公司”外包服务的积极性。
2 项目化服务,增强“服务公司”适应企业需求的灵活度。为了适应会员企业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服务公司”将服务项目分为五种形式,即外派式、承包式、驻点式、交换式和订单式。这五种方式的设置各有针对性:外派式是主要针对本地或周边地区举办外向型展览会、交易会、研讨会等需要大量具有外语沟通能力和外贸背景知识的工作人员设置的;承包式是主要针对企业在生产销售旺季部分工作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设置的;驻点式是主要针对企业开设办事处需要人员驻守设置的;交换式是主要针对校企人才培养优势互补性突出,可以进行师资、学员、软硬件设施等交换情况设置的;订单式是主要针对企业以在校生为对象储备人才设置的。
3 企业化运作,增强“服务公司”匹配企业运作的兼容度。“服务公司”的服务项目主要由外贸专业群的师生承接。为了规范服务项目管理,保证服务水平,“服务公司”作为外联会员企业,内接外贸专业群建设的过渡体,构建了“四双”交互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是:教师与学生具有“双重”身份,课堂上是师生,公司里是同事;教学与服务的“双线”融合,为做而教,为教而做;校企对服务质量的“双层”把关,高校把住上岗关,企业把住验收关;服务与就业的“双向”互动,高校为服务育人才,企业在服务中选人才。
三、“校会企”联动机制在高职外贸专业群建设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校会企”联动机制在解决上述问题上成效显著,对我院外贸专业群建设发挥着积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外贸专业群建设紧跟人才发展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服务公司”以会员身份加入番顺网商会,直接参与行业发展状况调研并协助撰写季(年)度行业发展报告,既是在履行会员义务,又夯实了行业协会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力量。报告从规模性、素质性、年龄性、产业性、速度性、紧缺性、效益性等七个结构指标,展现和描述会员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数量、质量、功能关系及需求状况@。从报告中及时获取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行业人才供求资讯,为外贸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出了定量和定性的研判,进而为调控群内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样,外贸专业群建设就可以有理有据地推动群内专业的资源集聚和结构优化,在保证群内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前瞻性规划,以实现专业群建设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外贸专业群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内涵
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的,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做到企业本位。“服务公司”的设立就是要体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市场属性,遵循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运作机理,从建立互信,平等磋商,互利合作,直至关系解除,完全体现合作中互惠双赢的精神。合作主要以业务流程服务外包和人才储备服务外包的形式展开。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服务公司”都需要调配专业群中的骨干教师对企业的工作流程总体把握,对工作要素细致分析,以确保服务到位。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企业也会根据合作协议对下企业调研的教师开放资源,对参与服务项目的教师团队进行必要的工作流程培训。借助番顺网商会的平台,“服务公司”与多家会员企业达成了服务协议。正是通过服务项目嵌入企业运作,开展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外贸专业群得以以工作流程为主线,面向工作过程产业链的工作岗位群匹配设置教学模块和项目,依据工作过程中的专业性知识、关联性知识、职业素质养成性知识和评价性知识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并以真实业务案例为项目载体,形成岗位群外延变化带动专业群结构与内涵调整的机制⑥。
(三)有利于外贸专业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毋庸讳言,高职专业群建设一直受制于“双师型”教师的资源瓶颈。在“校会企”联动机制中,番顺网商会充当“服务公司”与会员企业之间的第三方行业认证培训机构。当“服务公司”承接服务项目,并调配专业教师参与服务时,教师必须通过番顺网商会的技术能力认证测试,并将技术能力等级与服务合同酬劳挂钩,而对于技术能力尚未达标的教师,则由番顺网商会或会员企业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达标教师实施备案管理。教师可以自愿参与培训,培训费用由“校会企”及其本人分摊。由于番顺网商会的会员企业众多,教师通过认证或培训后可以较广泛地进行专业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也可以促进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提高,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带动。番顺网商会和会员企业在认证和培训的投入远小于其在人力资源扩张上的成本,同样有利可图。在两者的支持下,外贸专业群的师资培训费用也得以大幅降低。这无疑是通过理顺利益关系攻克了外贸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难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机制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wifi等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甚至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族”、“拇指族”。这种以移动通讯、互联网和手持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信息沟通变得即时、直观、便捷和广泛,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且使他们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兴趣爱好等日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的价值观的变化、思想观念的碰撞、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将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将受此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能仅仅靠说教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简单对话而实现,必须借助有效载体和平台,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同。
1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随着智能手机和校园无线网络等的推广和普及,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及日常交往的主要途径。而且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完全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信息、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还有网络负面信息的扑面而来,给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例如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看到的社会负面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以及对老师传统权威的消解也是日益加深的。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认同问题,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1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处都可以连接无线网络,大学生将微信、微博等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床玩微博,睡前聊微信。”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使用移动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远远超过从传统媒介或教师、同学等途径。此外,移动互联网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等交往方式拓宽自己的交往空间。这一变化不仅使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即时、直观、便捷,也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日常行为方式的改变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大学生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生活礼仪等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可以通过简单“灌输”就能达到的事情。
1.2移动互联网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利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如微博、微信等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微信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大学生全覆盖,“微生活”成了大学生的主流生活方式。微信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日益成为大学 生获得新知识和扩展视野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利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价值观认同教育。如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可以突破场所、环境和时间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通俗易懂 的文字、趣味十足的漫画、生动活泼的视频等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由于交互性很强,可以通过微信群发言、转发朋友圈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还可以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正能量的传播和价值观的引领。因此,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率必须利用好这一“利器”。
1.3移动互联网的“无孔不入”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正在遭遇移动互联网的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从网络获取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知识权威正在被弱化。在以往的思政课上,教师凭借年龄、专业、学科背景以及经验等优势,在师生交流中处于信息主导地位,知识渊博的形象往往会赢得大学生的信服和敬仰。但现在,建立在师生双方知识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优势格局逐渐被打破,在信息的即时互动、分享、交流等方面,大学生的能力远远高于教师,加上学生对社会负面信息的关注超过正能量信息。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和信息主动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学生真正产生认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思政课教师改变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道德叙事的方式,用有力的证据驳斥网络上的一些“谣言”,用身边的案例传递正能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产生共鸣。
1.4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效应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移动互联网也不例外,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交往方式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带来了挑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虽然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力,但对网络传播的不良、不实信息缺乏较强的辨识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容易出现盲目跟帖、传播等问题。加之自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更加剧了这些问题。目前网络上有些大V,为提高点击率和赢得人气而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不实信息,大肆传播和渲染一些社会负面信息,也引起了自我约束能力弱和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的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裂变式传播和扩散。这种传播和扩散如果遭遇政治信仰不坚定甚至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的话,情况可能更可怕。这将会改变他们原有的价值判断,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从认同到内化、外化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
2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
既然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和事实,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主动迎合这一时代的变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也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真正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以微信平台建设为抓手,创新认同教育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微信平台符合大学生的需求,也适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微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宣传部门、学生处、团委、学生社团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校报、广播站等大力宣传和推广。在建设好微信平台的同时,要维护好自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还要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信公众号,通过正能量信息,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思政课教师也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微信平台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无声”。要发挥隐性载体的育人功能,以此推动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要积极在微信平台上积极推送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料,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理解和现实解读。以此积极发挥微信的生活化教育功能,让微 信成为高校思想工作的利器。
2.2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构筑思想“防火墙”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目前正处于心智发展趋于成熟期,面对虚拟的网络空间、良莠并存的信息环境,其运用媒体获取信息、分析能力、质疑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通过计算机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的媒介素养得到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使他们熟悉传媒的特点,提高传播内容分析和媒体信息评估能力。关键是不仅要使其具备一定的信息传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具备信息鉴别能力。思政教育工作者或相关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网络、微信进行信息获取和学习的技能,使其具备“火眼金睛”,有效辨别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甚至一些网络谣言,并自觉抵制这些信息的侵蚀。
2.3倡导网络生态文明,促进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高校不仅要从形式上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网络平台,更要从内容上倡导网络生态文明,传播校园正能量。还要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信谣、不传谣。移动互联网时代,刷微信逛朋友圈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元素。然而信息大潮激荡下,谣言暗流涌动,其危害不可小觑。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各类网络谣言的依法治理和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即“造谣传谣入刑”。因此,大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自我判断能力,积极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的飞跃。
2.4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依据心理学关于价值观认同的理论,认同需要经历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过程。行为认同是价值观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一步。没有行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不彻底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等平台策划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此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例如在阐述“爱国”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媒体获取爱国主义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增强其内心的认同感,并适时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实践基地,让学生将爱国主义思想内化为行为准则,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多元化、立体化的认同路径。只有实现认同,才能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屈春芳.徐丽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2]张琼.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3]刘成荣.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20).
[4]周巍.论现代传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保障援助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2010〕4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局《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431号)以及自治区党委第33次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及时缓解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以下简称联动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联动机制的意义和原则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有利于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对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要求,坚持“明确责任、改善民生,短期波动、发放补贴,持续上涨、调整标准”原则,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依据,以低收入群众为对象的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在建立联动机制的同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正常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各项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提高幅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同步的目标。
二、联动机制的补贴对象联动机制补贴对象主要包括由国家抚恤金保障的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各地、州、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补贴范围,但不得缩小保障范围。
三、联动机制的启动和运行以居民基本生活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启动补贴联动机制的主要依据。尚未编制居民基本生活消费价格指数前,暂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启动联动机制的依据。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4%,即启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和失业保险金补贴。联动机制启动后,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回落至4%以下时,停止联动机制运行。连续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一定时期以上时,各地要按照正常程序,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自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之日起,停止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具体时限由各地自行决定。各统筹地区要根据情况启动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程序,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以各地、州、市为单位,启动联动机制。启动联动机制前,各地、州、市需向自治区市场价格调控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报批(备案),自治区财政厅按审批(备案)情况下拨补助资金。
四、施行时间从年月日起启动实施,时间暂定3个月。
五、补贴标准人均标准为:城市低保对象、优抚对象不低于每人每月12元,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不低于每人每月8元。各地、州、市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队提供的数据,科学测算不同价格涨幅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程度,合理划分补贴档次,制定不低于上述标准的具体实施办法。
六、资金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需补贴资金,按照自治区现行比例负担,其中南疆三地州所需补贴资金全部由自治区财政负担。优抚对象所需补贴资金全部由自治区财政负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补助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
七、发放办法联动机制启动当月,向补助对象一次性发放3个月的补贴。价格临时补贴与现行最低生活保障金、农村五保供养金、失业保险金和优抚人员抚恤补助金同渠道、同步发放。
八、部门职责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建立补贴联动机制,协调和衔接各相关部门工作。做好当地居民主要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准确测算价格上涨对当地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会同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启动或停止联动机制的建议,报请当地政府同意后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联动机制补助资金的预算,并负责协调补贴资金的安排落实及监督检查。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低收入群体基础数据,组织好价格临时补贴资金的发放,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数据、通报补贴资金发放情况。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工作。统计部门及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负责向发展改革、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提供每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基础数据信息,抓紧编制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联动机制启动后,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要注意跟踪社会反映,及时研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及时发放补贴。补贴联动机制启动后,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开展相关工作,包括核定补贴对象、制定用款计划、落实有关资金等,确保9月底前将补贴及时足额发放。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导师;辅导员;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6-0109-05
研究生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共同使命。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研究生导师“有力无心”、辅导员“有心无力”的现实问题。处于研究生培养主体地位的研究生导师和承担着教育管理职责的辅导员,虽然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因此,推动构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联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联动即“联合行动”之意,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是指两者依照共同拟定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密切配合,多管齐下,形成的合力育人机制。通过取长补短,不仅能使研究生培养工作事半功倍,也对研究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一、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现状及意义
(一)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现状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培养工作队伍的主体,是一线工作的两支最重要的力量。他们与研究生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教育优势最明显。但在现实工作中,两支队伍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1+1不但没有大于等于2,甚至小于2,叠加效应并未显现,教育效果受到影响。一方面是辅导员的育人效果受限,一方面是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一项关于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方式、沟通频率、沟通原因的调查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的方式相对单一,80.82%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仅仅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沟通;在沟通频率上,52.4%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每学期仅沟通1~5次,只有当研究生出现问题时,两者的沟通频率才会明显增加。
1.研究生导师“治学有余,育人不足”
研究生导师在育人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主导性。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具有无形的影响力,其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地位显而易见。鉴于研究生导师在专业学术领域的权威性,其知识水平、人生经验和行为规范会不自觉地使其成为研究生效仿的对象。研究生导师的以身作则,有助于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他们学术道德规范的形成、专业兴趣的建立、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生导师虽然拥有育人的便利条件和绝对权威,但是,由于科研任务重或只重视研究生业务能力,研究生导师育人工作存在指导学业多、过问生活少,参与呼声高、实践行动少,个别指导多、资源整合少等问题。
2.辅导员“育人有心,其力不足”
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热情,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研究生育人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协调者,负有最直接的育人职责,年龄上的优势、亦师亦友的身份,使他们在研究生的管理与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中的普遍现状是研究生辅导员的数量远远小于本科生辅导员的数量,由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成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往往同时负责多个年级、多个专业,工作针对性不强,每天疲于应付日常管理,思考少,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在研究生中很难建立威信;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增加了辅导员队伍的活力,弥补了辅导员岗位设置的不足,但是存在专业知识缺乏、责任意识淡薄、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兼职辅导员不重视,专职辅导员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形成了管理中的漏洞。
3.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联动机制尚不健全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两张皮”,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不同程度出现了“有定位,无共识;有分工,无保障”的现象。其中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联动意识淡薄。在研究生导师层面,有的认为德育工作是辅导员的职责,自身只需要发挥“次要辅助”作用即可,有的甚至认为辅导员队伍年纪轻、阅历浅,不屑与辅导员沟通;在辅导员层面,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越位,大包大揽,主动承担了全部教育管理工作,认为研究生导师高高在上,不敢与其沟通。二是制度建设不健全,缺乏支持导师参与德育工作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高校普遍以导师的科研水平作为其育人水平的评价指标,这种错位性评价体系导致导师往往只顾自身学术发展,而忽视了自己的育人职责。
(二)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研究生培养的成效体现在科研水平、学术修养、治学态度、创新意识、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
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和育人工作内涵的不断丰富,需要调动一切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方向一致的矢力、教育目的一致的合力。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培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生育人工作的共同主体。
建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不仅可以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力,同时也可以发挥辅导员的控制力和研究生的内驱力。[1]
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培养职责的互补性及培养手段的差异性,可以使两支队伍优劣互补,相得益彰。
2.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可行性
首先,从工作冲突中找出矛盾点,发现矛盾,发现问题。科研与教育本来就是一对矛盾,有各自的规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关注点不同:前者更多地关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成果来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后者更多注重塑造研究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研究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工作意识。[2]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使教育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教育过程中做好科研,把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上,才能实现教育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其次,从工作共性上找出共鸣点,发现共性,明确目标。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拥有积极情感、坚强意志、刚毅性格、健康心理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3]不管是研究生导师,还是研究生辅导员,都有共同育人的责任和协同育人的期待。所以,只有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工作相互渗透,明确双方的育人权责,才能建立一致的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优势。
最后,从工作融合中找出交叉点。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育人工作是隐性的,导师对研究生不言自威,但其缺乏育人工作的主观意识及知识、技巧;辅导员育人工作是显性的,辅导员具有丰富的组织资源,一定的育人知识和技巧,但缺乏足够的威信和有效的工作抓手。[4]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育人职责、手段上互补性比较明显,
从学术育人这一维度出发,只要二者相互融合,将显性和隐性手段相结合,理清双方工作边界,就有利于促进双方联动机制的构建。
二、研究生培养中构建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原理
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可以从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性、教育生态位、教育生态平衡性的特点入手,总结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律,优化研究生培养教育生态。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g)首先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概念。教育生态学是教育与生态相互渗透的结果,其以教育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科学、教育和生态规律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突出系统思维,强调生态概念,重视动态平衡。
(一)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性: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出发点
教育生态学需要树立一种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研究生培养既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属性和使命,同时也是一个从属于大的系统的相对较小的生态系统,培养成效受到社会环境、社会资源等其他生态系统完善性的影响。以系统思维作为联动机制建立的出发点,对于促进各生态要素平衡发展、建立和谐共生的联动机制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生培养的生态环境中,教师的师德师风、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学科研风气等因素都影响着培养教育的效果。树立“立德树人”的目标是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建立的前提与基础。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两支力量主动交叉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从构建“学术共同体”到构建“成长共同体”,能够多层次、多方位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其核心竞争力[5],进而实现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工作方式认同。
(二)教育生态位: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着力点
生态位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之间在时间空间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功能。在研究生培养的生态系统中,教育生态位是指以研究生为中心包括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内的相关生态要素能够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共同发力,围绕促进研究生成长和价值实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与潜能。目前,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促进研究生成长的各要素并不是平衡分布的,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找准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教育生态位,并将其作为联动机制构建的着力点,让教育者的生态位上移,受教育者的生态位下移,从而使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两个生态要素发挥最大优势,围绕研究生需求,共享资源,提高教育效率。
(三)教育生态平衡: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关键点
根据教育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特点,以动态、平衡、和谐的观点来促进教育生态平衡,建立动态平衡的联动机制。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以教育系统的生态学为基础,从全面、系统、联系的角度,对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进行新的探索,通过优化各种生态要素和生态环境,促进教育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从研究生培养的生态系统内部规律出发来进行研究,坚持动态平衡的原则,是探讨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最佳途径的关键点。
三、研究生培养中构建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主要措施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构建的生态系统包含两部分,即生态主体和生态客体,主体包括教育者(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教育对象(研究生),客体则是指环境。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探索建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无缝”联动机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引入系统思维,建构整体共存联动机制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在研究生育人工作中的功能和职责应该是平行的,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属于平行沟通,但两者定位还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否则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处于职责界定不清的公共部分,容易形成工作“真空”。要建立多途径的沟通联系机制,保持沟通及时性和经常性,抓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敏感点”和“生长点”,以满足个体需求,增强研究生培养成效。
1.双向互动主动联系机制
关于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方式和频率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之间沟通较少,只有在研究生思想方面出现问题时,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沟通频率才会增加。在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首要责任人的前提下,要在制度上予以保证,严把严控导师遴选关,调动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动性,建立奖惩制度,通过开展“良师益友――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导师育人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建设,对于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贡献突出的导师进行表彰,并作为其晋升和评奖的重要参考,对于不尽职尽责的导师予以批评,做到赏罚分明。
2.双向沟通经常交流机制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交流的意识薄弱,而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交流的愿望强烈,两者间正式沟通多,非正式沟通少,有问题时沟通多,平时沟通少,缺乏稳定有效的沟通途径。因此,应该将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与学术科研工作相结合,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辅导员进入教室或实验室探访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之间互相通报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一旦研究生出现困难,马上沟通,及时解决,减少因时间、空间上的阻隔所导致的意外情况发生概率,避免双方被动。良性互动可以使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研究生之间形成更强的凝聚力,构筑合力桥梁,提高工作效率。
3.双向角色渗透影响机制
对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目标一致,要让导师和辅导员同时扮演研究生的“人生导师”和“职业导师”的角色。打破传统意义的德育智育分工,辅导员在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充分辅助研究生导师开展工作,实现共同管理,营造合力育人氛围。在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入党考核、评优评奖等方面,除研究生辅导员外,研究生导师也应同时作为第一推荐人,对其进行鉴定和预审。要利用研究生导师在学生心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帮助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研究生导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学生工作途径。
研究生辅导员要将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与学术科研相结合,将学术活动贯穿于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以学术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为宗旨,以立足学科特色、提升科研水平为目标,丰富学术活动形式、增强研究生学术动力;要树立榜样,宣扬学术诚信道德,围绕学术至上、学以致用,依托学科专业,举办学术沙龙,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学习氛围;要加强师德宣传、强化师德教育,提升辅导员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地位,在研究生求学的道路上,引导他们探索、领悟、成长,提升为学为人的境界。
(二)以生态平衡观点为指导,探索横纵结合联动机制
在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建立过程中,要注重调节自身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绿色人际关系的建构,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要形成“围绕主线,横纵结合”的工作思路,并将其贯穿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以服务研究生成长为主线,横向融合,开展全程化服务;纵向贯穿,开展阶段。要将主线作为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灵魂贯穿始终,为研究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主动型、指导。要掌握研究生成长规律,把握动态发展要素,用动态的思维建立适应不同阶段的研究生导师参与模式。
1.横向融合,开展全程化服务
在研究生各种学术、文体、就业、教育管理等活动中,邀请导师参加,使导师能够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拉近学生和导师间的距离。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助教,帮助导师承担教学工作,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在研究生入党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导师意见,并将其作为政治审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就业中,利用导师的学术地位、社会资源、口碑效应和人脉关系指导研究生就业,推荐研究生就业。导师在参与教育管理过程中,会更加熟悉了解研究生,提出的建议也更切实可行,可使就业指导更加深入细致,就业成功率提高。笔者对所在学校2010~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中发现,有10%左右的研究生由导师推荐就业,60%左右的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接受过导师的指导和推荐。
2.纵向贯穿,开展阶段
研究生一年级,可通过研究生入学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邀请研究生导师为学生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主题的报告会,采用面对面形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研究生二年级,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邀请知名的研究生导师为研究生做专题学术报告,将学术活动横向划分为前沿科技、论文撰写、学术道德等领域,纵向划分为实验室入门、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成果交流等方面,针对不同需求人群开展学术活动,分别以课题组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术交流;研究生三年级,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模拟等活动中邀请导师参与其中,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通过多渠道合力帮助研究生求职就业。
(三)吸收生态和谐理论,建立创新发展联动机制
教育生态学以回归教育本质、重塑教育生态为目标。基于目标式管理的教育生态系统,其内在功能为育才,外在功能主要表现为传递文化、协助个人社会化、建立价值观等功能。据此,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必须贯彻创新发展的理念。
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是这样定义一位好老师的,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在联动机制实施的过程中,研究生导师的着力点在于提高自身意识。研究生导师是科研专家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神圣职责,除了科研学术层面外,更需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处世成长。[6]为此,要鼓励青年导师担任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并将其作为新进导师的培训项目之一。辅导员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工作技巧,辅导员在安排好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研究生导师做好科研工作。要从制度上保证让研究生辅导员参与到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等各个环节中。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之间,更多的应该是教学相长、相互受益的关系,在联动机制建立的各环节和各层次,双方在合理分工下要多多沟通交流,相互间要通力合作,不断拓宽交流新途径,挖掘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彼此优势,使联动机制的效果最大化,保证机制的长效实施和运行,形成两者互补互动生态式的合力育人格局。
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相互渗透,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任何单方面的作用都难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教育生态学是一种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教育规律研究中的新的思维方法,把教育作为一个有边界、有范围、有层次的对象来研究,在动态的过程中把握规律,促进各个要素的和谐。要把生态学原理贯穿到“知、情、意、行”的整个育人过程中,实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生态平衡。建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需要从思想上融通、机制上贯通、平台上打通、措施上畅通、奖励上直通,提升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工作方式认同。在教育生态学背景下,以和谐、平衡、共生思维指导研究生培养,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宏观、全面的视野,形成教育合力,无疑会对研究生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仕雄,孟威.浅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三自”合力机制的构建[J].领导科学论坛,2014(10):47-49.
[2] 张镭.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沟通渠道建立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5(3):29-30.
[3] 刘社欣,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100-103.
[4] 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研究,2009(10):9-14.
[5] 李守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生态诠释与构建[J].思想研究,2015,32(1):142-147.
[6] 宋加木,陈建伟,孙丽.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路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2(1):23-25.
【关键词】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电力改革
一、背景介绍
2004年12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建立煤电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规定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概念:以不少于6个月作为一个联动周期,煤炭价格上涨5%作为一个触发标准,当煤炭价格上涨达到或者累计达到了5%这一触发标准,随即启动煤电联动机制,煤炭价格上涨因素的30%将要依靠电力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效率进行消化,其余的70%则通过上网电价的调整来进行消化吸收。
二、煤电价格联动的问题分析
(一)机制设计的主要问题
1、煤电行业市场化水平不同。在2002年以后,煤炭价格完全由市场进行调控,而电力因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对电价仍实行政府管制。煤电行业市场化程度不同致使煤电行业之间实行纵向价格双轨制。
2、煤炭价格与电力价格相互联动的条款模糊。对于电力企业要通过提高营运效率来自行吸收三成的煤炭价格上涨原因,以不少于六个月来作为联动周期,煤炭均价变化幅度以5%作为触发标准,转换系数的计算所涉及的数量指标,缺乏明确的解释与充分的论据支持。
3、价格信号失真。实现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过程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首先,煤炭价格的波动还应包括下降,煤电联动,电力价格不能只升不降。其次,实行煤电价格联动应选择在煤炭价格不会很大波动的时候进行,再者,5%这一触发标准不能合理包含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二)价格联动的执行困境及政策影响
1、煤电价格关联后没有一个统计监测体系。煤电力行业的价格体系是不同的,他们各自有一个复杂的价格体系。在煤炭价格体系里,不同的煤种、地区、分经销商的煤炭价格是不同的;而在电价体系当中,不同的地区、用户、时段的电价水平会有差异。政府相关部门对各种信息的持有是煤炭价格联动机制的落实情况的一个依据。
2、电力企业的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市场经济下,电力价格应该根据市场对电力的供给需求情况而定。在落实联动条款以后,煤炭价格的上涨就成为电力价格上涨的一个信号,电力的价格即回到成本定价方式,否则电力价格则无法与煤炭价格形成关联。实际上,电力企业通过假装成本增加,人为降低生产利润率,再者,电力产品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电力企业通过游说政府来增加议价能力,致使电力价格的上涨原因不真实。此外,煤炭的涨价幅度应考虑在煤炭交易的中间环节的交通运输等交易成本。
3、政府不合理干预与借机“分蛋糕”。“煤炭联动”的起初目标是希望煤炭的价格跟随着市场情况来定价,然后再使电力产品的价格再跟随煤炭的价格变化,实际上煤价并未完全依靠市场,政府设计了百分之八这个限制,成了电价与煤价共同威胁。煤炭产地还存在着地方政府采取地方性保护措施的情形,致使地方政府通过税收等财政手段,来达到“分蛋糕”的目的。
4、第四,执行不彻底。一方面,联动条款的执行不是完整的市场行为,存在着政府的干预因素。另一方面,联动是6个月为一周期,电力企业从申请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到举行听证会再到批准实施,需要一定得时间来完成,政策时滞影响了联动条款内容的执行。
三、改进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建议
(一)关于近期措施
1、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完善对煤电价格进行监测的系统和指标体系。需要设立分煤种的煤炭交易量,交易价格统计指标体系,确定统计标准、采价点、报送制度、统计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平均煤价及变化幅度,定期对外,以此作为煤电价格联动的计算依据。科学合理核定煤电价格,逐步推进执行联动内容。
2、降低非必要行政干预。近年来,全国煤炭供给需求市场日趋紧张,因此,各地方政府纷纷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减少甚至禁止煤炭外运。另一方面,在实行价格关联变动时,用电量极大的下游电力高消耗行业成为煤电价格联动所引发的价格上涨的买单者。尽管煤电价格联动暂时缓解了煤电行业价格矛盾,而这种手段其实质是属于行政干预。
3、强化能源运输。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铁路运输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煤炭资源流通的重要理由。加强铁路运输系统的建设,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效率,是缓和煤电价格尴尬境况的有用而又方便的方法。同时,鼓励将发电企业建设在煤炭资源富裕地,通过运输电力资源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约煤、电企业的生产成本。
4、煤电纵向一体化。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通过合作结成联合体,组建成一个新的企业集团,以实现联营的完全一体化。煤电联营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其次,煤炭与电力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行业,通过煤电联营,增加了煤炭与电力行业的稳定性的同时,改善了经济构成,降低来自外界的风险,加快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关于中长期措施
1、完善法制环境。为彻底解决煤炭与电力之间的相互价格矛盾,我国应该尽快修改并完善有关煤炭、电力、包括其他能源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煤炭与电力在改革过程中能有有法可依,促进各种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快改革的进行。
2、完善煤炭与电力价格的听证会相关制度。煤炭、电力行业属于国民经济体系里的支柱产业,为实现煤炭、电力价格科学合理制定,需要充分发挥听证会的作用。听证会的成员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他们的声音表达了他们切身利益和意见观点。通过完善听证会的制度,不仅能够实现国家政策与调节事项的公布,同时也有益于群众与社会舆论的监督。
3、推进电力行业改革。电力行业的革新包括对电力的体制方面的变革与电价方面革新两个方面。我国煤炭与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不一致,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明显晚于煤炭行业,推进电力行业的市场化革新,逐步放开政府管制,是缓和煤电尴尬境遇的最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