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验证报告

大学生验证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验证报告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各高校的招生规模正不断扩大。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下,以及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造成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存在极大的隐患。本文通过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运用社会政策的理论提出一些解决方法,而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并完善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及核心理念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背景

凯恩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说过:“人类的政治问题是要把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这三样东西结合起来。[1]”由于社会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各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由强调“公平”的普惠式福利政策到“效益”的福利私有化道路,但这一过程一直面临种种问题,受到各方的质疑与批评。到了最后的“市场调节”占据了主流思想,受到广大好评。但很快大家又会发现,市场并没有像政策制定者认为的那样能很好地解决福利问题。面对社会的发展和贫富差距加大等等严峻的问题,各国的学者在新的福利政策的基础上又重新对以往的福利政策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从中认识到片面最求其中一种东西都会达到与预想相反的结果。从中社会政策者决定突破以往的二元思维模式,以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革方案。

(二)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核心理念

发展型社会政策最核心的意思是如何将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结合,它是基于市场和政府共同产生作用的。在这一核心理念最具代表的观点有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建立的以自由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理论[2]、梅志里(James Midgley)提出的社会发展的制度理论[3]、吉登斯 (Anthony Gid-dens)倡导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理念[4]。

总而言之,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发展的结合,关注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社会投资,调动人们去积极地参加经济建设从而促进国家成为有活力的经济体。因此社会政策就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能够为发展型社会政策提供帮助,并且这二者是相互并存,相互促进的。第二,为了加强贫困人群的生存能力,加大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高度重视建立如教育、医疗卫生和职业培训等一系列支持就业的系统,从而能够让这一群体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有机会参加一些经济活动。第三,对一些社会问题的预防应重视中长期战略而不是短期的战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创新。因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观念就是对社会问题进行提前干预,并主张运用事前预防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以建立增进家人、个人等经济活动能力的支持体系。总而言之,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其人民生活基本条件的承诺,这也是国家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能之一。

二、中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一)公费医疗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1952 年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的弊端不断显现。目前高校大学生公费医疗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政府承担80%,剩下的20%分别由学校和学生本人自己承担。同时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决定医疗费用是全额报销还是部分报销。所以学校就拥有了学生看病的绝对控制权力。一些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学生一是对自身的病情不了解其次为了节约医药费用,到校医院不找医生看病就直接开一些比较廉价的药从而延误了病情。虽然规定较为复杂的病情可以转院,但这也要经过校医院的同意才可以,许多学校由于顾虑学校的支付能力而较少考虑学生疾病的严重性,一般都不会提出转院对于主动提出转院的学生或其家属都会遭到校方拒绝。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般校医院只会指定学生到一个固定的医疗机构看病才能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学生完全没有自主的权利去选择看病的医院,否则学校不予报销。这样导致了许多学校低标准的医疗缺陷,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这种状况感到很不满意。其次是医疗费用排除了公费生和自费生,而费用只是针对一些日常轻微的疾病面对重大疾病却束手无策,对重大疾病的医疗体制是不存在,一些意外事故和伤亡就更没有保障。尤其是身居偏远郊区的大学生,若遇到突发性疾病,校医院是治疗不了的,大部分的时间都要花费在送到市区大医院的路途中,这样不仅延误了病情,对生命也构成了危害。因此学生抗大病风险的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尤其是许多学校规定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医疗报销的费用不能超过10万。因此目前的公费医疗制度也没有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并且一些重大疾病的费用就成为了医疗空白。

(二)校医院医疗水平低下医疗工作人员态度不佳

由于许多高校经费有限,在医疗设施方面的设备极其简陋,只能应对平常的一些小疾病。同时一些医疗工作人员由于自身能力限制和医德滑坡等现象,对一些学生的病情敷衍对待。高校医疗水平的限制无法给予学生有效地医疗服务,所以大部分高校学生对高校的医疗情况和药品质量有很大的意见。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一般都不会选择去校医院看病。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面临着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了节约成本都不会选择去大医院看病,不考虑疾病的严重性而怀着校医院能报销的心态去校医院看病,这样有可能导致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

(三)商业保障存在问题

商业保险的主要服务对象只是针对高校的研究生和二级学院,对其他的学生是没有保障的。然而商业保障公司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于学生医疗费用的赔偿不可能会像公费医疗那么高,这样就加重了学生个人的经济负担,尤其是贫苦家庭的学生。

三、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对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

(一)坚持用发展型社会政策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理念进行创新

发展型社会政策认为,对社会的教育、医疗等投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就目前的状况看来,高校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极大的缺陷并没有有效地得到实施。笔者认为高校医疗保障制度有缺陷其政府在治理方面是存在问题的。例如,按照国家规定,每年应给予每位学生40-60元的医疗补助。一些高校的学生大学四年从来没有得到过一分补助,甚至去学校指定的医院花钱治病治疗费也一分都不能报销。因此,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障的投资,可能他们认为是单方面的付出,看不到这种投资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鉴于此,要处理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地方政府治理方案必须要创新。比如借鉴发展型社会政策中以“预防为主”的医疗原则。

(二)强化政府的主体意识,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

政府在社会福利中占主导作用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只有政府承担起对社会成员提供福利的责任,才能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问题不仅是由于政府在职责方面的缺失,还有高校自身对学生的健康问题不够重视。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归咎于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不到位所导致。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改善当前医疗保障制度:第一,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政府应将医疗保障对象覆盖到每一位大学生。第二,大学生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应由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分担,但考虑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且无收入来源。因此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主要应由政府承担,建议国家承担比例为80%,学生承担20%。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交。第三,建立大学生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金。具体的资金筹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医疗保障机构每年划出一部分到医疗补助金中;政府财政拨款;个人、单位援助或者是学生自己出一点。

(三)培育多元化的行动主体,建立共同参与机制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问题产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遭到抵制或扭曲。虽然对高校医疗保障的一些政策已经存在,但是并不能说明它已经被广大学生们所认可并贯彻实施。中国一直是一个官本位意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府的全能导致社会公民组织不能成为推动社会政策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善良的政府一定注重对社会风气、社会公德的培育,而如今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问题与时代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想办法让广大民众接受社会政策显得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中国需要一场对社会政策的普及运动,不仅让政府高层官员,也要让广大民众认识社会政策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效用,明确政府在社会政策中的主导作用,以利于参与和推动政府选择对全体国民现在和未来负责的社会政策”[1]。近年来,针对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各级政府也都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政策实施的最终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政策只当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具,缺乏“长远的”,“事先预防”的考虑。因此,就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而言,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现实,在指定社会政策时,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预知未来的挑战如何,从而制定出长期的政策目标,这样才有可能将问题的严重程度缩减至最小。

注释:

[1]、凯恩斯:《凯恩斯文集》(下),王丽娜等译,北京:改革出版社,2000年,第343页.

[2]、[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英]安东尼?哈尔,詹姆斯?梅志里.发展型社会政策[M].罗敏,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PBL教学法;验证型教学法;统计学;实验课建设

0 引言

统计学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知识,了解统计学理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在经济、金融、保险和信息产业等领域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第28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2013年9月我校数理学院招收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我校的统计学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校院两级领导非常重视统计学专业的建设,并对专业建设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我们培养计划中开设的实验课程有《抽样技术》,《统计软件及应用》,《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我校统计学专业建设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统计学实验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构建实验课程PBL教学模式对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统计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于统计专业实验课的教学,一般院校多采用验证型教学法。实验课教学时一般是先介绍理论,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统计分析理论后,结合统计软件的使用,验证书本上的案例,所有实验环节都在机房完成 。在我校13,14级统计专业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发现,验证型教学法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实验流程的基础途径,但实验的内容都是验证书本上设计好的例子、程序、结果分析。学生缺乏兴趣,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缺乏创新,实验课流于形式,不利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因而,统计专业实验课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2 PBL教学法简介

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为出发点和贯穿线索,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形式来解决复杂的、真实的问题,从而使学习者学习到相关学科知识,并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方法是在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1]。

PBL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①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

②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③侧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

④以学生为主题,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

⑤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

⑥在每一个问题解决后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2-3]。

我们尝试把PBL教学法应用到统计学实验课的建设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学习形式来解决复杂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分析处理问题,撰写报告。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

3 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抽样技术》是我校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中实验32学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学会对抽样调查数据的处理,估计和分析的方法。我们首先尝试了把PBL教学模式运用到14级统计班的《抽样技术》的实验课教学中。

PBL教学模式,一般需要几个固定的环节:教师课前提出PBL问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课后撰写实验报告;课后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反馈总结[4,5]。

3.1 教师课前提出PBL问题

《抽样技术》主要介绍了复杂的抽样方法的应用。教师需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现在网络通讯设施的发达,学生把越来越多时间花在上网上,我们要调查“大学生上网的问题”,这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前一周把问题告诉学生,为了定量研究“大学生上网的问题”,可以转化为研究“大学生月平均上网时间”的调查问题。

3.2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大学生”是个很大的群体,对全校大学生上网问题的调查短时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需要进行抽样调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抽样技术以及数据分析相关知识,思考“大学生月平均上网时间”抽样方案的设计,数据收集方式,以调查部分学生9月份上网时间去估计全校学生的月平均上网时间,由此确定抽样框内容是“您9月份上网总时间是多少小时”。

3.3 学生分组实验

调查“大学生月平均上网时间”是一个复杂的抽样调查问题,需要小组的合作。14级统计两个班共88人,分成11组,每组8人,选定小组长,每组分工协作。每组讨论确定抽样方案,抽样方式,数据搜集方式,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过程,获得样本单元的数据,确保原始数据的质量。每组抽样方案设计可以不一样,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两阶段抽样等不同的抽样方法。数据搜集方式也可以采用电话调查,问卷调查,随访等不同方式。对于收集的原始调查数据“您9月份上网总时间是多少小时”,要核对录入系统,可以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接着利用搜集的样本数据估计出“大学生月平均上网时间”,估计上网时间的区间,评价估计的好坏,并给出这种估计所达到的精确度,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案可以评价它们的效果。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学习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责任。

3.4 学生课后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要写清楚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调查对象,资料收集方式方法。对调查数据分析后推断出“大学生月平均上网时间”,给出这种估计所达到的精确度,不同的抽样方案精度和效果进行比较,对 “大学生月平均上网时间”的调查反映出怎样的 “大学生上网的问题”。

3.5 课后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反馈总结

课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指出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和担任的角色以及完成任务情况。教师针对不同小组抽样方案设计的不同,任务完成情况的差异,进一步讲解不同调查方案的差异以及适用范围,针对调查分析中小组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

调查“大学生上网的问题” 是一次不拘泥于课堂的综合性试验,我们把PBL教学法应用在《抽样技术》的实验课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完整的抽样调查培养他们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实践能力,还锻炼了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和小组协作能力。

4 PBL 教学模式的评价

通过对实验课教学过程的观察,PBL教学法应用在14级统计班的《抽样技术》实验课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

PBL 模式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这种模式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PBL教学法的实施为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路和科学的实践。

其次,从教师的发展角度看,促使教师主动担负起学生学习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责任。

教师将逐渐摆脱教案的控制,课堂教学中发生一切将变得不可预测,充斥着学生知、情、意、行的充分经历和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对学生在思考、探究、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偶然或必然爆发出的创新、协作、质疑火花,也受到了教师前所未有的关注[6]。

我们对于PBL教学法的尝试还不止如此,以后我们会把这种尝试大胆地应用于统计学专业其他实验课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杨晓卿.6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贡献评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崔炳权,李春梅,何震宇,等.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7-8.

[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基础物理实验网络课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334-337.

[4]朱枫.国内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54-56.

[5]张开暗,郭毓麟,易剑英.项目教学法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探讨[J].教学研究,2011(2):10-11.

[6]李丽萍,PBL课程改革中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9):90-91.

基金项目:

本文受“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资助-PBL教学法在我校统计学专业实验课建设中的研究(项目号YGJ1452)”。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第3篇

0 引言

继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的要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积极谋划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为大学生群体创业提供综合“教育、服务、信息、场地、资金”等创业资源要素在内的立体化支持平台。高校积极建设发展创业孵化园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适应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成才发展等要求的战略需要。在“创新驱动战略”成为我国新常态经济增长形势下的国家重大战略和未来中国发展战略支撑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1 高校创业孵化园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进程的重要载体

1.1 创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依托学校创业孵化园,大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实际或模拟企业的运行过程,能够切实体验到企业运转各阶段、各环节的实际运作情况,明确企业对各方面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类型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这对即将进入社会,参与就业竞争的大学生来讲无疑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可以直接推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自我学习和发展提升;同时,参与实际企业运行或企业模拟经营,能够切实锻炼和提升大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大学生从学习书本、专业实习等层面的知识引入“知行合一”这一关键过程,进一步拓展了实习、实践过程的实际效果,使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顺畅地实现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过渡和转换。

1.2 创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浪潮中,这一历史进程有赖于全社会、全民族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塑造,有赖于科技创新及转化过程,青年大学生群体在这一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高校创业孵化园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孵化园相比,具有鲜明的科技创新特色,能够依托高校丰富的科研资源和科技优势,以及高校孵化园实体的平台支撑,实现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大学生利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创业孵化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场”,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平台支撑,验证其科技创新理论、观点、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1.3 创业实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当前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仍然较低。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即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综合来看,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但大学生个人(或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不足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在创业相关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方面,领导能力、抗压能力、规划能力、理财能力等等均可以通过创业实践过程得到锻炼和提升。大学生进入学校后,越早地接触创业项目,获得提升创业实践能力的机会,越能够不断积累创业实践经验,为实现个人创业梦想打造良好的基础。

2 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功能定位

2.1 高校创业园区功能需求分析

整体来讲,当前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在“创新开发、创业培训与教育、创业所需场地、资金、创业过程中法律、政策方面的服务”等各方面存在客观实际需求。

具体而言:创新开发方面,在大学生理论和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思路和想法时,迫切需要学校提供理论指导和创新实验硬件扶持,以便在实验验证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思路和创新理论;创业培训与教育方面,是大学生群体初步涉及创业时首要关注的问题,以期通过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获得系统完善的创业相关理论的知识,明确创业之路的具体实施路径;场地、资金、法律政策方面的需求,涉及到大学生群体创业之初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创业想法转变为真正的创业实践,创业计划转变为真正的创业企业的关键环节。

2.2 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功能定位

结合上述分析,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功能定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突出。

首先,高校创业孵化园应具备科研及其转化的功能。突出科研及其转化功能,首先需要高校建立动态的科研指导师资队伍,发挥高校各领域专家的理论和科研优势,为各学科、专业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指导和帮扶,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创新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另外,需要学校为科技创新学生和团队提供无偿使用学校科研设备的机会,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也便于从事科学创新的学生和团队能够及时验证和完善创新思路和创新成果。

其次,高校创业孵化园要突出创业培训与教育功能。当前,创业教育与培训的课程较多,课程内容也有较大差异。高校需要结合本校学生创业实际需求,动员、引导专兼职教师接受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把领域内先进、科学、针对性较高的创业课程引入本校,结合孵化园已有创新、创业项目,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做好创业知识和理论的普及工作,为大学生群体创业实践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次,高校创业孵化园要提供完善配套的创业资源。针对高校大学生在资金、场地、政策和法律等方面资源的需求,高校应投入足额的创业资源。一般来讲,创业场地是高校创业孵化园为学生创业提供的最基础的资源,要保证场地资源使用的规范性和常态化。资金方面,高校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具有持续性的创业帮扶、奖励资金,同时要设置具有竞争机制的资金使用办法,把有限的创业帮扶资金高效利用,另外,也应充分引入社会资本,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

3 当前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偏低

在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中,一些科技含量较低、创新性不高的创业项目进入到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中进行孵化,但是由于项目本身的科技性、先进性、原创性、创新性不足,即便进入了孵化园也会因先天不足而“自然流产”,造成创业孵化资源的浪费。这些科技性、创新性较低的创业项目之所以能够进入到创业孵化园中,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中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偏低,对创业孵化园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创业孵化园的门槛低,原本为了服务更多的创新创业团队,但是由于把关不严,评估筛选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一些较为简单、普通的创业项目进入到创业孵化园中,这些项目在创业孵化园中占用了创业孵化园提供的场地、资金、服务等创业资源,而没有提供给真正需要这些资源的项目,造成创业孵化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缺乏科技创新的创业项目进入到创业孵化园中,影响了整体的孵化氛围,对那些科技性、创新性较强的创业项目形成负面的激励,不利于其孵化成长,从而制约到创业孵化园整体的发展。

3.2 教育与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对生硬的创业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创业课程变成“休息课程”,期末草草上交创业计划书,使得创业课程教育收效甚微。创业培训的开展是针对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的,但是,由于培训主题与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偏差,造成参加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的组织者也没有成就感,创业孵化园的创业活动效果不好,打击了双方的积极性。

3.3 与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

高校创业孵化园的运行发展中,外界的力量很少参与其中,造成高校创业孵化园与外界企业、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孵化园的联系不够紧密。首先,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存在不足。高校创业孵化园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在企业家导师引进、大学生创业资助等方面的往来较多,然而针对创新成果、创新科学技术的交流普遍缺乏,没有更好地利用社会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平台。其次,与政府在网络资源信息对接方面较弱。高校创业孵化园与政府在硬件资源、政策咨询等方面的联系较多,但对于政府拥有的强大的政府网络的利用和信息的交流方面仍不够紧密。缺乏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会造成园区建设的封闭性,创业孵化园的运行容易与社会脱轨,提供的孵化服务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4 对策与建议

4.1 在强化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

当前,高校推动大学生创业进程,除了“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目标外,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目标。当前,一些高校之所以存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忽略了后者。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首先认识到“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作用,创业教育与培训过程中,也要把创新教育与引导相关内容放到重要位置。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创业过程的新颖性和竞争力,从而保证创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胜出机会。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要保证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内容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定比重;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园过程中也要向科技创新性较高的项目有所倾斜,从而引导学生更多地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创业。

4.2 开发“创业APP平台”,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园与外界的良性互动

当前,数字化媒介的使用已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关起门来搞创业孵化”,社会资源使用不足问题,学校应针对性开发“创业APP平台”, 构建以“创业APP平台”为中枢,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中心、创业项目孵化中心、科技创新实践中心、实体创业中心、众创空间”等六个核心功能区的创业园区。其中,“创业APP平台中枢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的整合,信息的共享,以及各功能区的通联。“创业APP平台”开发可包括“项目库、资金库、沙龙信息共享、资源库、交流平台”等基础模块,同时根据学生创业需求添加各学校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分制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基本环节 分析问题 创新的精神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学分制的原则是:学生某一课程成绩合格,即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不同课程的学分累加,若达到学校规定的总学分数,就准予毕业。实施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加快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建设一流的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在探索和开拓新的科技领域中,大学物理实验仍是强有力的工具。而我校在学分制下该课程设置有48学时和30学时,实验内容覆盖广,而且大学生在大学生涯遇到的第一门实验启蒙课程,就是大学物理实验。要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和具有较强的科学实验能力,我们大学生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去学习;通过实验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与锻炼科学实验的能力。而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擅长动手操作,把它当作理论课一样对待。实验不同于理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学习方法也应用有所不同。基于在学分制下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我通过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努力学习,总结以下几点来说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要则。

1.要重视大学物理实验的三个基本环节[1]

在大学物理实验中,要完成每一个实验必须要经过三个基本环节:实验前预习、 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

1.1实验前认真预习

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是很有限的,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要求的实验任务,做好实验预习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预习就是在实验进行之前,通过认真阅读和理解实验教材,并辅之以阅读一定的参考资料,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写好预习报告的过程。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对实验中涉及的仪器设备,尤其是以前未使用过的,要尽量了解其结构原理、性能特点、使用方法等,必要时可到实验室参观实物,做好实验预习,做到胸有全局。这样才能在实验中避免手忙脚乱,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茫茫然。

1.2认真完成课堂上的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际操作仪器进行实验测量的过程,它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预习情况的综合检查。为了顺利进行实验,首先要认识仪器,熟悉操作步骤,调试安装实验仪器,实验试做和观察。其次要规范操作实验仪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认真测量,准确读取和记录数据。读取数据要符合读数规则,记录数字应为有效数字,并要注明单位。记录实验数据时要真实,这是一个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最后要数据检查。要求的数据测量完成后,不要忙于撤除仪器,首先自己检查数据的合理性,然后交教师检查。如果问题较大,应重测。

1.3撰写实验报告要规范

撰写实验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大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总结实验工作或报告科学成果的能力。实验报告中除了有准确的测量记录和正确的数据处理、结论外,还应该对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讨论,从中找到被研究事物的运动规律,并且判断自己的实验或研究工作是否可信或有所发现。

撰写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认真地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对实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实验数据的记录以及对数据进行计算并求得最终的结果,验证跟理论值是否相符,误差的大小,最终得出的结论,对实验思考题进的讨论以及讨论的结果和对实验进行的总结。一份认真的,高水平的实验报告才算是为本次实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要注意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

实验时最好是带着问题去做。实验中要善于捕捉和分析实验现象,理论结合实际,指导实验操作;做完实验后一般要有所回味,这样才能得到提高。实验最后总要获得实验结果,结果是否正确靠什么来判断?实验数据的好坏说明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要靠分析实验来解决。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千万不可认为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做出标准的数据结果。往往有些同学,当实验数据和理论值一致时,就会觉得心满意足,简单地认为已经学好了这次实验,而一旦实验数据和理论值差别较大时,又会感到失望,抱怨仪器装置,甚至拼凑或抄袭别人的数据。这两种表现都是不对的。如果出现实验结果和公认值不一致的情况,实际只要找到不一致的原因所在就可以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要出现畏难情绪马上求助于教师或抄几个数据草草了事,而应该把它看成是学习的良好机会,要积极思考,尝试独立排除实验故障,做实验并不是为了测量几个数据,关键是锻炼自己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决不能在实验室里梦游、游乐。

3.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要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并力求自己排除实验中出现的故障。应该说,能否发现实验故障并排除是实验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表现,要想提高实验能力,必须自己多动手。对于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如何安排仪器布局,如何正确操作仪器等,只有在每次实验中有意识的加强锻炼,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4.要注意培养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

大学物理实验的最后一项内容是设计性实验,设计性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一种新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性实验中,不轻意放过每一个实验现象,不怕挫折和失败,艰苦努力,力求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好的实验结果。 总之,实验课有它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学好实验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绝非太难的事;只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掌握规律,培养对实验课的兴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悟作舟。培养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就能炼好基本功,提高自己的科学实验能力。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性,我们当今大学生必须重视大学物理实验,学好大学物理实验。

参考文献:

[1]竺江峰,鲁晓东,夏雪琴.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9月.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革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58-02

实验教学是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就曾经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教育部与各省市组织的高等院校评估中,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新世纪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立项课题中,实验教学改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

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仍然是各高等院校进行实验教学的三种主要形式。

验证性实验是指为确认已获得的知识的正确而进行的实验,亦即在结论已知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其特点是结论具有唯一性;其功能是为接受性学习保驾护航,提供令人信服的、足够的事实支持。进行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下,使用材料是确定的,实验要求、操作步骤是固化的,实验现象与预设是一致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得到的是不可抗拒的认知,无需全面仔细的观察,只要将实验所用的设备、实验过程、结果以及与理论对比情况等整理出实验报告。学生完成这种实验主要有3个直接收获:验证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学习基本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攥写合格的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各种验证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中也能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达到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的训练。

综合型实验则是几个实验的组合。将同一门课的几个实验,或者是几门课的实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实验。例如,我校在数字电子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将数字电子和模拟电子性能测试的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型实验,使两个实验综合后收到较好的效果。管理类专业开设的“ERP”综合实验,用“ERP”作为多个实验的结合点。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要求(各类数据、参数、物流、核算、营销等),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工程、证券交易、市场营销等),经指导教师审核批准后,学生自己来完成实验的全过程。经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不仅要求要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合格的实验报告,还要作出一个有关经济管理系列课程较全面的系统报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升华到了一个新高度。

设计型实验是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和目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全过程。其特点是结论可能具有多元性(这与学生怎样实验、推究有关);其功能是使学生在设计、探索、推究中培养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实施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在这个没有预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实验中,材料、仪器是自行选择的,实验步骤是自行规划并完成的,不同学生获得的实验现象可能是有差异的,故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是多元的。通过交流、讨论、评价,在形成共同认知的过程中,还有可能“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评价和测定智能机器人的性能,或测试某种虚拟仪器性能等,实验需要的工具、仪器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方案也由学生自己设计。指导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生根据实验条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同时选定必需的仪器。设计型实验常常带有一定的探索性或创新性。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实验方案、实验仪器都有可能千差万别。有些专业开出的实验是应用型实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在实验中得到了锻炼。

二、实验教学内容形式的分析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类型不同,其特点、作用不同,应当细致分析利弊得失,取长补短。在实验教学中验证型实验完全能够达到使学生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验证理论知识的结论;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使用,学会完成实验的方法和操作程序;学会从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得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学生能描述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仔细、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实验教学的丰富经验完全证明这些结论的正确性,但验证型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综合设计、综合分析、创新意识能力和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这些正是如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