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服务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建设监理;项目管理;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1)04-001-03
1监理企业向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以及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工程建设引入了工程咨询、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等新模式,整个行业正在逐步向与国际接轨方向发展。1988年,我国建立工程监理制度的最初构想就是要推行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十多年来,工程监理企业作为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受建设单位委托,以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建设单位提供了有效的咨询管理服务。工程监理制度的推行,加快了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的进程。
1.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1.1.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建设项目的投资结构日趋多元化,一方面是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逐渐改变由政府业主直接投资建设改为“代建制”;另一方面,国家投资比例在逐渐减小,企业投资、社会投资的比重加大,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自主意识逐步形成,为实现科学决策、规避风险,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程建设上,企业会主动放弃原有的自主管理模式。这些变化,都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1.1.2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建设项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复杂,建设单位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必须培育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才能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企业体制和结构的变革。工程项目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在人才结构、经营理念、管理跨度、组织协调、工作深度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适应了国际工程建设通行做法,而且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减少资源浪费也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企业体制、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带来冲击,促进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结构和市场定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2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方面对私人投资或民间投资管理进一步放宽,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实行项目核准备案制,切实落实企业投资的自,另一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加强监管,改进建设实施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确保政府投资效益和树立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建设部2004年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对如何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因此,大力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发挥专业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作用,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从而更加有利于建设市场的规范管理。
1.3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自我国从2001年11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年底建筑行业对外承诺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意味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于包括工程监理在内的工程咨询服务行业来说,既要面对外国企业涌入中国工程服务市场的压力,又必须敢于挑战,积极投身于国际竞争中去。国际上工程咨询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我们不积极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我国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将无法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就很难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难以求得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等工程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工程咨询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工程咨询从业人员的执业责任、权利和义务,是提高我国建筑业整体素质,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
2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
2.1SWOT技术简介。
2.1.1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缩写。SWOT技术分析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于20纪80年代初提出,被应用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中。它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力,对比竞争对手,并分析企业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可能面临的机会与挑战进而制定企业最佳战略的方法。
2.1.2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力。它可以是产质量、可靠性、实用性、风格和形象以及服务的及时、态度的热情等。
2.1.3机会与威胁分析主要着眼于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环境机会是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中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如政策支持、银行信贷支持等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如竞争对手等。
2.2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2.2.1优势分析:①业务继承优势近几年,一大批综合实力较强、人才资源比较丰富的工程监理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展了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实践,按照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模式进行了内部改造,在项目策划、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招标策划、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设立了专门机构,为业主提供全过程或阶段性项目管理服务工作。②市场相关优势市场相关,是指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同一目标市场的需求。项目管理公司与传统的监理企业必然存在市场上的相关性。因为项目管理公司与传统的监理企业,服务对象都是业主;服务的内容都是接受业务的委托,通过自己的智力劳动承担项目管理工作。区别只在于服务功能的多少而已。③人员素质优势我国从1990年开始建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能够适应工程项目管理业务需要的工程监理人才。至今已取得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人员共计13.8万人。由于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高门槛准入制度,使得监理企业人员素质相对其他行业优势明显。
2.2.2劣势分析:①业务范围狭窄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工程监理企业还只是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而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工程全过程的管理,其服务内容可以从项目前期策划一直到工程竣工后试运行及保修期管理。服务内容多,综合技术力量要求高,组织管理难度大。②经营规模小工程管理公司能否承揽到业务,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综合实力。国家政策给了监理企业良好的发展导向。但经过脱钩改制以后的监理企业大多数都是规模很小的民营有限责任制公司,以技术服务为主业,现金流量很小,存量资产很少,抗风险的能力很低,缺乏综合势力很强的名牌企业。③人才管理存在问题由于从业人员的收入不高,加之业务单一,没有全面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监理企业对于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很难具有吸引力,导致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失。由于监理企业业务繁忙和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使得企业很少主动为员工提供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的时间和机会,从而缺乏作为智力服务型企业应具备的人本管理组织要素。
2.3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2.3.1机会分析:①政策支持1988年,我国为了促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服务。2003年和2004年,建设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为我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指明了发展方向。2005年,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又颁布《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资质的企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项目管理服务。这些具体政策措施在新修订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三个部令中都有明确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指明了大中型骨干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型企业发展的方向,加快了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的步伐,提高了工程监理企业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服务领域的地位和作用。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刚刚起步,入门门槛低,整个市场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效益并未形成,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些都为监理公司作为智力密集型服务行业,从传统的施工阶段的监理咨询向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③国家出台了完善的项目管理标准、规范近几年,国家以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服务实践为基础,以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依托,连续出台、修订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标准,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框架体系。以通行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相关标准为理论指导,以工程建设企业的项目管理程序手册及相关工作规程为操作指南,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
2.3.2威胁分析:①国际项目管理公司的进入随着加入WTO程度的扩大,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迅速对外放开,国外同行的先进产品和先进技术将很快进入我国市场;同时,随着我国项目管理标准的日趋国际化,国外同行进入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技术壁垒会自动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抢夺中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项目市场。他们能够协助业主从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到项目的报批、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审核、采购等全流程工作。②建筑市场存在恶意竞争的现象目前咨询、勘察、设计、审图、监理等技术服务行业成为低价竞争的重灾区,国家规定的有关收费标准难以执行。中标单位为了不亏本或少亏本,只能降低服务的质量标准,缩减服务项目,收缩服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部分施工及大宗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投标流于形式,一些企业热衷于围标、串标等违规操作;部分单位挂靠别人或被别人挂靠,或层层分包、转包等。这种非正常的建设环境,给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和困扰。依靠监理企业是无法圆满地解决和协调处理好这些问题的。③项目管理公司的实际操作困难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一些具有条块分割特征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使得各参与主体通过各自的资质、资格及业务范围的管理而形成相对封闭的运行机制。而按照市场定位,项目管理公司应承担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及监督的全部工作。但现实是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如申请立项、征地、拆迁、报建、融资等,项目管理公司明显无法胜任,必须由业主来承担;且在建设过程中,对于许多影响投资、使用功能的工程量增减及涉及视觉效果、装修档次等重大问题,业主作为投资者与使用者,也不能放心交给项目管理公司确定。因此,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好上述交叠、矛盾,项目管理公司的产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很困难,并将对工程建设产生副作用。
3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拓展的途径和措施
虽然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业主方将工程的全部或大部分管理交由项目管理企业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上述对项目管理企业的业务范围可以看出,项目管理企业是我国比较有实力的建设监理企业的发展方向。监理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监督为主向着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灵活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原则是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为改而改。建设部提出建设监理要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实际上是要拓展建设监理的工作内容。具体的说,就是业主需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坚决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在提高监理水平上多下功夫,要管理好工程,发挥效益,争创品牌。
3.2主动开拓市场,研究市场发展动向和规律。我国的业主方,不论是政府投资方还是一些私营业主方大都不懂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和业务范畴,因而建设监理公司有必要加大向业主方的宣传力度。主动向业主方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过程和采用项目管理方式的优越性,促使业主采用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帮助业主选定工程项目管理的合同范本;协助业主拟定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在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业主的合作,使业主方在实践中体会到采用项目管理方式的好处。
要重视主动开拓市场,加大对业主方的宣传力度。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向业主方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过程,委托项目管理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本企业的实力。要主动开拓市场而不是坐等招标,因为业主方可能常常提不出项目管理招标的内容。国家在建设领域推行工程责任保险制度的宏观政策趋势下,监理企业应积极探索监理责任保险模式,提高工程责任保险意识。
3.3主动建立企业资料信息库。做好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要求是很高的,应落实专人收集研究一下各个方面的资料并建立一个信息库:国际上各类工程管理的模式及其管理的内容;国际上各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有关合同范本;国际上各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有关项目管理软件资料;其它企业有关项目管理的文件、资料、经验总结;有关项目管理的各种专著和论文。有了本企业的资料信息库,才能在接收不同类型的工程时立于主动。企业应该落实专人收集研究各方面的资料建立资料信息库,包括:国外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合同范本,项目管理软件资料,相关的理论文章及经验总结等。
3.4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建设监理公司应结合企业现状,以现有业务为基础,制定5~10年的战略发展规划,其内容可包括:企业的市场开发和经营策略规划;企业的资源配置规划;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规划;企业的人才资源规划;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企业的风险防范规划;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规划等。不同的监理企业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导致发展方向不同,因此应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定位,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的有条件的建设监理公司:应积极争取占领工程咨询行业的高端市场,拓宽业务领域,从施工监理向前期咨询、招标。造价咨询、设备监理、管理顾问以及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等方向拓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行业特点明显、某方面专业技术力量较强的建设监理公司:应发挥行业、专业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如电力行业监理、冶金行业监理、地铁监理、测量师行、IT监理等。实力较弱的中小型建设监理公司:可主要从事质量监理等工作,或专业监理分包,或与较强的公司联营做一些大项目的监理工作。
3.5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对于建设监理企业来说,获取所需资源、掌握重要技术、创造低成本、开拓新市场,各种能力都不可或缺。所谓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是要在其中进行取舍,也不是要找出最好的,而是要找出或培育出最为顾客所赏识、最有特色、最有发展潜力、最适合本企业的那种能力,使企业能够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应该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要建立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对市场的发展和顾客需求做出判断,认清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分析竞争对手和自身的优势劣势,搞清企业的核心资源所在,做到知己知彼;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企业的定位,确定市场发展方向、产品结构和核心竞争力;围绕企业定位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选择并实施适宜的战略。
3.6加强人才建设。项目管理公司业务范围远比建设监理公司宽广,公司应制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稳定人才。项目管理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他们应既具备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知识,又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既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又具备信息搜集、加工、处理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进行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对策与措施
1 引言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城市建设高速度、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优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对城市的繁,经济的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市政工程不同于其它工程,它投资大、工期紧、施工环境复施工管理部门多,行政干扰,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是项目指挥部负责,由政府组建的项目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实,并代表政府对投资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正确认识市政工程建设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措,对全面深地推进市政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市政工程建设的特点
2.1 工期紧、任务急、施工外部环境复杂,工程施工期间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工作!居民生活以及有关方面造成影——同时承受周边环境及相关因素带来的一定干扰。
2.2 地质情况特殊、地下管网错综复、地上电线、电缆拆迁困难、施工场地狭窄、施工难度较大。
2.3 市政工程建设多数涉及当地政府政绩,受到各级领导高度关——因而行政干扰较大。
2.4 施工工序相对简单,质量问题近期暴露不明——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2.5 配套建设项目多,如给水排、电力电讯、绿化煤气等配套项目,因而参建单位多,常有多家施工单位不同时期进场作业或交叉施工。
2.6市政工程建设队伍往往受到地方保护,造成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民工未经培训进行施工作业现象较严重。
2.7 我国地域广,幅员辽阔,各地施工环境及地质形态差异很大。现有一些技术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因地区差异而难以执行,各地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常针对性地有关技术要求。
3 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3.1建设单位“领导”意识太强
市政工程建设单位是由政府组建的项目管理机构,代表政府管理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领导”意识较强,凌驾于管理之,致使管理失去应有的地位和权力。主要表
现在:(1)管理单位是他们出钱邀请的、委托的,他们属于工程项目的上级机——一切工作必须服从他们领导;(2)管理市场的盲目发展,导致管理企业的数量不断膨,在工程建设任务有限情况,部分管理企业为了更多地承揽管理项目,而有求于建设单位;(3)管理费用的支付依靠建设单位,有些项目对管理费用的支付采取挤牙膏式的方,你不催不,他就不给,甚至拖,对管理单位存在一定的牵制作用;(4)不按合同履行。尽管管理合同中管理人与委托人的义,权力和责任十分明确,但在执行时不按合同履,任意削弱管理权力而增加其责任和义务。
3.2 建设单位片面强调工期忽视质量
由于建设单位的投资大部分属于政府拨款,不管工程建设中发生什么样的风险,都由政府来,建设单位不承担什么责,而工期是反映建设单位业绩的一个重要方,因此建设单位关心的是进,重视的是工,追求的是形,在工程质量方面,认为质量有管理把握,出现质量问题有管理承担,因而忽视质量。甚至有的建设单位为了抢工期,不惜牺牲工程质,致使监理对于工程质量难以控制。
3.3 建设单位体系复杂,行政干扰较大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民心工程”’、“形象工程”等"由政府组建的建设单位重视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其应尽的职责,政府其他部门关注这些“民心形象”,“工程的建设”也是情
理之中,但无形中增大了这个“建设单位”的组织体系,检查巡视十分频,不仅施工单位忙于迎,管理单位也疲于应酬,严重地影响施工的正常进,给管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干扰。正是由于建设单位所构成的组织体系复杂",人员结构也往往比较复,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常常直接向施工单位发号施令,但提出的要求又往往不统,造成施工单位无所适,管理也失去权威,难以按照独立!公正的原则对承建单位进行管理。
3.4 检测手段依赖性制约管理力度的提升
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工程质量的控制是管理工作的重,控制质量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巡视。旁站、量测和试验,尤其是量测和试验是判断质量合格与否最重要的手段。管理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检测数据说话,如果检测数据不真,就必然给工程埋下质量隐。因此,管理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应有一定检测能,但目前一般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管理单位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建立自己应有,独立的检测中,只能依靠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委托的检测部门进行现场质量检测,尽管要求所有的检测工作是在管理的旁站或见证情况下进,但始终处于被动和依赖状,管理力度得不到提,容易造成弄虚作假现,如原材料的进场检测,现场的抽查检验,检测数据不真实的情况时有发,致使管理对施工现场材,工程质量难以控,工程质量存在隐。
3.5 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市政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多数来源于施工企业,许多人员在技术能力上可以满足工作要,但缺乏管理经验,管理业务不,与全方位的管理存在差,缺乏主动驾驭现场管理施工的意识和能力。导致管理服务不到位,使得业主对工程的管理不能完全放,而从建设管理部门出来的管理人员,虽然能够利用管理措施主动进行管理目标控制。但习惯于市政工程指令性计划,突击性施工的特,造成了有些地方不注重施工程序及施工质量的通,而且技术管理服务往往较为粗糙,妨碍了市政管理质量水准的提升。
3.6 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
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招标不严谨或搞假招,选择不够资质的承包单位或利用各种关系挂靠的施工单位,施工班组临时搭,现场技术人员要么不懂技术或施工程,要么因“关系”硬而有持无恐,故意抵制、刁难管理检查和监督,施工质量意识十分淡薄,一旦出现问题!责任推向管理。
3.7 统筹规划不足,设计粗糙
有些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缜密的可行性研究和统筹规划,仓促上马动工,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典型的“三边”工程"。从而导致设计粗糙,施工困难,甚至中途停建,这不仅造成资金浪费,投资失控,工期拖延,管理混乱,而且给管理在合同管理与协调工作上带来很大的难度。
4 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建设管理制度的宣传
建设管理制尽管推行了十多年,但什么是管理!为什么要管理,管理应做些什么等问题,尚有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广泛宣传,使大家尤其是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了解管理的宗旨、准则和作用,明确管理在建筑市场中的地位和职能,取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理解,才能使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4.2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建设单位行为
建立执法机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建设单位违反建设法规的、不执行合同的、搞假招标等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用法律形式保障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组织建设单位学习建设法律、法规,学习工程标准、规范,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做一个开明的业主。
4.3 统筹规划,精心设计
市政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使用,各阶段密不可分,因此,在统筹规划方面应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主道与支路、道路与配套项目等各种关系, 在设计方面应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使设计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基础之上,为顺利实施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设计完善,布局合理的设计蓝图。
4.4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行业是一种高智能的服务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所谓高素质人才就是既有专业之长,又懂法律、法规、懂经济合同、懂管理、会协调的复合型人才。因为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从不同的行业转换而来,可以说,有些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还不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又如何能得到业主的
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难点;处理方法
0前言
工程监理服务涉及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服务,事关社会公众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是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创新和完善这一项制度,同时对于工程监理的工作意义要不断进行认识和再认识,对存在于监理工作当中的问题要积极地解决,以促进建设工程中监理事业踏入健康、规范、科学发展的道路。
1工程监理的现状
1)监理制度的现状和初衷不符。“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是我国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这样的质量保证体系理论上是完善的,然而运行却不尽人意,未达到建立该体系的初衷。工程管理部门在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只关注工程监理的作用,没有强调建立制度的初衷,这就造成我国工程监理企业的作用太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工作的范围仅仅是限制在对于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对于其他方面,如项目的运营、进度及投资的控制等方面就很少涉及,这对工程监理工作来说比较浪费,单一的工作并不能发挥监理工作全部的职能。2)建设单位对监理的认知有限,导致监理有责无权。在国家很多关于监理实施的法律条例中,对于监理的权力和责任虽然解释得非常详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工程施工时,并没有完全按照要求对监理工作的权力和责任进行详细划分。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对工程进行监理工作时,经常受到业主带来的影响因素,因为监理要按业主的意愿来进行监理,然而对于工程的质量业主是不负责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业主就推卸责任,会使监理公司变得非常被动。所以在实际监理中,监理仅拥有责任,权利方面却很难保障。3)工程监理企业数量、规模盲目扩张,短期行为严重。监理企业数量和规模盲目扩张已是目前监理行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现实,监理企业为了发展,存在恶意竞争的现象,为了争抢工程监理项目而采取超低价承揽业务,随之而来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理成本,减少监理人员投入,使用低素质及低工资的监理人员。现在很多监理企业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极力压低成本,不主动投入培养后备人才,企业的管理体制很不完善、人员的流动性过大、培训少、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不仅如此,各大监理公司也是形式各异、良莠不齐的,如出租资质、挂靠证件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情况使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于监理单位的信任度大幅下降,甚至不愿意让监理公司监理整个工程施工的全部过程。4)监理企业收费标准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差。我国监理工作的内容大多局限在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上,这些工作相对简单,使得监理行业在收费方面不如其他服务行业,收费相对较低,大多数还没有国外的监理咨询公司收费高。当前从事监理行业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及职称低、专业技术水平差、缺乏管理经验、专业不对口、职业道德败坏、,甚至存在造假学历和职称、拿施工单位补贴、贪污受贿等。监理收费低这一现象直接造成监理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过低,导致监理行业难于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业内高素质人才少就导致监理服务水平低,进而又导致建设单位不肯付出合理的监理费,这样监理业便陷入了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当中。随着这种情况持续发展,必然使得我国监理行业越变越糟。
2建设工程监理的难点
2.1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理要求多、放权少
自从工程验收制改为备案制后,行政主管部门只从程序上监督参建各方的工程行为是否合法,责任由责任主体自负。但实际上,地方政府一直没有按这样的法规去执行,还是牢牢控制着每个工程项目的验收实权,如果验收时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不到现场,此项验收是无效的,他们的意见才是最终结果,参建各单位依旧没有决定权。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是真正下放了,但对施工现场的控制权利却仍然牢牢地抓在手中。一旦工程有问题有疏漏,受批评指责的肯定是施工及监理单位,如果一定要追究责任,也是从施工和监理单位追究起。
2.2建设单位对监理的认知有限与干预过大
我国监理行业具有中国特色,是完全在建设单位的直接干预和管理下开展监理工作的,监理工作根本没有其独立性,始终受到建设单位的严重制约,建设单位委托监理是迫于国家有关规定,即使委托了监理,却不赋予监理相关的权利。驻地的监理人员则只是对安全控制以及施工质量负责,不但把监理职务独立性、客观性以及公正性破坏了,而且还会受到别的部门的影响,这就使得监理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无法达到工程质量监理的要求,再加上因市场竞争、监理自身的弊病,在综合因素的直接影响下最终导致监理工作受到限制,其自身能力与作用也无法正常发挥出来。
2.3监理机构进场后的工作准备不足
开展工程监理工作,需要将具体的监管、控制融入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一般包括决策、招投标、施工、验收竣工、后期保修等一系列工作。但是大部分工程项目都是在聘用和委托了监理机构之后就直接开始动工,因此,驻地的监理工作人员对于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文件等就没有时间和办法进行快速、详细的掌握,质量要求以及技术标准也不够了解,这样的状况使得工程监理的后期操作以及业务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工程质量和效率无法保证,直接导致了监理服务质量与水平低下。
2.4监理执业水平亟需提高
现在,我国大多数监理企业在发展和经营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技术条件不足、体系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不到位、经营目光短浅、与单位运营原则偏离,只注重盈利,忽视服务质量等情况。监理单位对于监理人员招聘的环节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甚至存在将未经培训就让人员上岗或无证上岗执业的荒唐情况,这样的监理单位,要想提高监理工作的执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很困难的,又对监理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进一步让其发展受到更大的阻碍。
3建设工程监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3.1完善前期的监理规划和事前准备工作
针对建设工程监理的业务来说,项目业主和监理机构在达成协议签署监理委托合同之后,需要配备一个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监理工程师担任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同时要求其按照与工程建设单位达成的合同条款中的要求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与领会,以便于施工监理工作方案的制定,这样的计划方案一旦经过审批,能够直接当作工作指导来引导监理工作,对于监理队伍也有着约束力,从而实现监理工作的目的,即协助、辅助项目业主达到最终的管理目标,实现和充分体现监理单位的作用和存在价值。
3.2政府职能部门需出台监管和引导措施等政策
政府职能部门在做好对监理企业进行安全动态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市场准入备案制、监理人员人证合一等方面监管的同时,还应重视对监理企业的业务经营环境的建设引导,为监理的业务市场营建“公平、公开、科学、规范”的运营大环境,扼制不公平或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
3.3落实并且加强工程监理的责任制度
实施建设工程项目监理的时候,为了提高业务的质量、有效规范监理的活动,对于监理工作的工作团队要进行严格的要求,在数量、工作能力、技术能力方面都要进行审查,还要制定详细的责任制度,对于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约束,保证责任到人、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够保证层层监理的工作顺利开展,实现监理工作的目标,将工程的监理工作落到实处。
3.4加强监理队伍的教育以及培训
就提高技术素质来看,首先应在平时积累相应的经验,重视总结出工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质量方面的通病。在成立项目监理机构时,要经过公司职能部门严格地审查,保证该项目监理机构相关人员的各项指标能满足工程开展的实际需要,这其中包括了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实践经验、知识结构、监理人员的素质等。在监理企业开始运行之后,人员的资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员自身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监理企业的管理部门在管理手段方面不能固守一种手段,要灵活开展使用动态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手段。
3.5监理企业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
监理企业需要努力去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誉与口碑,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完善和创新各项制度以及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当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科学、诚信”的选择,自始至终为业主提供良好的监理服务,树立企业长久良好的社会形象。
4结束语
我国监理行业毕竟已走过近30年的历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建筑市场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监理行业应不断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属于工程咨询行业,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管理服务,在工程建设中,监理方是各参建方中重要的一方,担负着协调关系、取得共识、凝心聚力、实现建设目标的重大责任,维护好各方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冯牛.山西大剧院工程监理招标评标办法的改进意见[J].山西建筑,2011,37(22):237-238.
[2]常立喜,徐苗苗.建设监理招投标过程中逆向选择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1,37(12):238-239.
会计电算化是以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和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发展的需要。
一、会计电算化是特区会计改革的需要
深圳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各方面都要与国际经济渠道对接,仅在经济法规和技术标准上符合国际惯例是不够的,这只考虑到经济活动的静态特性,还必须使特区经济运作速率与国际经济运作速率“同步”,这是经济活动的动态特性。当今发达地区的经济信息时效性是以分为标度的,差之分秒,失之亿万。现代经济运作速度达到如此高速境界,是由于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缘故。深圳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必须用信息的观念来了解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
会计是管理经济的一个工具,它本身也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最近,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制度改革,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进行:
会计改革要与经济特区的经济特点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与经济往来国际化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逐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化和现代化,会计改革要运用辩证法,具一定的超前意识。
这无疑对特区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为满足特区会计改革的需要,就必须采用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的会计电算化技术,来替代落后的手工记帐的会计核算方式,提高微观经济管理水平,跟上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如阿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在经济信息管理诸领域中处于领先和核心地位,在整个业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被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人们提供会计信息的实体,它通过收集、加工、存储、传送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具体说来,会计电算化具有如下功能:
(一)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就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会计数据在电算化处理过程中始终由计算机控制,数据输出由计算机打印,使会计信息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解决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
(二)促进会计人员职能转变
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由计算机处理,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会计人员从繁杂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以某企业为例,会计核算由计算机处理后,会计人员有了充分时间去做两头的工作,一是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经营的实际,及时组织节约控潜,二是加强经营分析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电算化前后会计人员的岗位和工作内容有了很大变化:
1.总帐报表岗位改作内部审计岗位。原来在月底,总帐岗位月末结帐、对帐、汇总编表工作忙得团团转,经常要加班,现在这些工作由计算机来做,经验丰富的总帐会计可以改作内部审计工作。
2.出纳岗位改做内部银行工作。原是两人的出纳岗位——管理现金和银行出纳,电算化后,现金、银行出纳工作由一人来完成,另一出纳改做内部银行工作。
3.增设责任会计岗位,加强内部控制。过去成本核算岗位是3人,电算化后减为1人。
另两人搞责任会计,组建起了二级核算、三级管理的责任会计体系。
4.建立决策会计岗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过去销售及利税核算岗位的2人中,可抽出1人设立决策会计岗位,对市场、生产、销售、资金、成本、利润等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5.改变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职能,扩大其工作范围。电算化后,由计算机完成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以及提取折旧、大修、查询、统计、编制明细表等。该岗位的工作转为技术改造,加强专项工程管理。
由于会计岗位的重新定岗,原由14人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现只需5人,其余人员把工作重点由会计核算传向现代出管理,即开展预测和参与决策,从而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起到了参谋助手的作用。
(三)促进会计研究和会计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变革,它还有利于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引进来,建立预测、决策和管理控制系统,更好地为管理服务。
会计工作不但要对经济活动有事后核算和分析功能,而且要发展为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这就可利用电子计算机及时处理技术,运用生产过程自控原理,把计划、预算或定额各项数据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作为标准项。当实际业务发生后,再把实际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自动与计划、预算或定额标准项对比,如有偏离,及时输出信息,对受控系统进行调节,以保证计划、预算或定额的正常实施。为加强预测和决策功能,还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三库为基础,即在日常核算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库;把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价值工程、投入产出、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数学与程序存入计算机,建成方法库;对各项经济业务,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方法库中的方法和数据库中的数据形成各种数学模型,建成模型库。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取得各种不同实施方案的预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会计理论研究提出更科学的依据。
(四)为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就企业而言,50%以上的会计信息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具有涉及面广,辐射和渗透性强的特点。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信息就能及时、准确、适用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力,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较大和主要的一个子系统,它能完成向企业外部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企业内部起到反映内部经营管理的作用,这为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全球范围会计电算化,是从50年代开始起步的。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机件价格不断降低,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和技术的出现,给会计电算化开辟了广阔天地。会计人员不再把会计电算化看成是技术人员的工作,而是积极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十三属世界会计师大会的中心论题就是会计电算化,这标志会计电算化在全球范围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日本通产省1986年对制造业、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会计电算化的调查表明,在日本大型企业中,上述三个行业会计电算化的比例分别是88.2%、88.5%和76、2%;在中小型企业中,上述比例分别是61.5%、41.3%和55.5%.此外,会计软件产业(包括服务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会计软件的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分别由专业会计软件公司承担。由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服务,减少了用户自己开发软件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另一方面,50~60年代起在日本、西德、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一种服务
于税务审计的计算机服务行业——客户记帐业,即由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合为中小企业记帐。由于这一方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计算中心三个层次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由于会计信息处理关系到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发达国家对会计电算化管理非常重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76年了“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实施指南”。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分别于1984年2月、10月和1985年6月公布了3个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审计准则。这就是:“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研究与评价的”。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1987年后,会计屯算化初步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1988年初,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个大中型单位的调查表明,有13.99%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开始向通用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1989年9月和1990年4月,财政部通过了对先锋CP-800和用友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以后陆续又有7、8个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分别通过了各省财政厅的评审。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如1988年8月会计学会在吉林市举行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讨论会,议题是会计电算化的通用化和规范化问题。1989年12月和1990年7月财政部分别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和“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初步确立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框架,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了如合法性、适应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强制性、保密功能、恢复功能等要求。并对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对会计核算使用单位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使用单位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审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的生成和管理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1991年4月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又发出了“关于加强对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通知”。
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会计电算化专著相继出版。
由于科技投入,电算化专业人才也脱颖而出,并开始广泛地为社会培训各类电算化人才。
各种形式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班也相继举办,会计电算化的广阔前景就在眼前,正如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副司长余秉坚在先锋软件评审会上所说:“会计需要电算化,这是我国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的方向。”
三、深圳特区电算化现状与前景
在深圳特区,由于它的有利条件,许多单位都配备有机。但是到为止,会计电算化并未昔及。计算机在财会中的大约可分为下面5种情况:
(1)有些单位由于缺乏开发能力,机器闲置,或仅作打字机用;或根本没有计算机;
(2)有些单位计算机仅作单项数据处理,如工资核算、材料核算等;
(3)有些单位曾实现过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核算,但由于一方面系统不够完善,另一方面财会主管人员对计算机不够了解和信任,因而长期将手工核算与计算机处理并行。长
此下去,有些单位甚至甩不了手工,而甩掉了计算机,使电算化工作夭折(4)有些单位,会计龟算化工作开展得较好,基本上甩掉了手工帐本。但就整个或单位来说,可能分别都是独立的数据处理系统,如会讨、信息系统、销售系统、人事系统等等。
(5)少数单位已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多年联成,如深圳大学MIS系统等。
综上所述,已全部甩掉手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不多。因此深圳应当加快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步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各级领导应该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直到目前为止,不少人还认为会计电算化不属于会计领域,而是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工作,因而贻误了领域中的进步,和挫伤了开展和推广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积极性。在深圳特区的第二个10年里,要创深圳效益,就一要在提高科技水平方面下功夫,当今新技术的发展特点,是高速化、复合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如何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进行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值得当今企业经营者深入思考的。
2.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升级中的地位,推进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在企业会计工作达标升级中,虽有些地方已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一个考核条件,但它在升级考评中所占的比重与它的重要性及在会计管理中的地位不相适应。为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加快步伐,应提高企业会计工作升级考评中分数的比重。如明文规定:升二级的企业,必须基本上实现会计电算化;升一级的企业。
还要具备经济效益综合、资金管理及责任会计的实施等项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3.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工作。现代技术是复合化的。就学科来说,会计电算化是属于交叉学科,也是新学科。技术的发展本身使各学科间互相交叉和融合,然后产生新的学科和新领域,而取胜于新领域的必须是专才基础上的“通才”,也就是说必须有跨学科的知识。会计电算化的人才不仅要懂会计,而且还要懂计算机及信息和科学、管理科学等。目前这类人才是比较缺乏的。因而我们应当大力培养财会人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员要学习会计业务,只有培养千百万这样的“通才”,才能加快电算化进程,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4.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建议深圳市财政局成立关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专门机构,在深圳市范围内统管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其中包括:全面推广和促进会计电算化在全市范围内的实现;贯彻和监督财政部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等三个准则的实行,对会计核算软件组织评审及评审后的管理工作;组织全市范围内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等等。
5.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取得有以下三种方式:
(1)购买商品化通用软件,由开发单位负责售后服务;
(2)各级主管部门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会计核算软件,免费提供或仅收取工本费;
(3)在特定单位开发和应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用户究竟来用哪一类会计核算软件,应根据本单位情况因地制宜。
对有开发能力的单位,组织会计人员和本单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研制。
共同参与到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和运行维护各阶段中去。
系统研制成功后,经过与手工并行运行3个月以上,如运行良好,开发部门应向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提出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申请,经审批后方可甩掉手工帐……
对于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单位,可以购买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购买通用软件,可节省时间,避免花费大量的人力,因而它确是一个方便和省力的办法。但商品化软件多数都进行了加密,维护和修改就有些困难,再则所谓“通用性”并非是绝对的,因而在购买时需注意:
(1)应注意考查通用软件的通用能力。如各种自定义功能是否能满足使用单位的要求,各种编码是否具有增、删、改维护功能等。
(2)应考查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适用程度,对外是否留有接口,它提供的文档资料是否满足现行制度的需要。
(3)应考查软件厂家的维护保证能力。
(4)应考查软件厂家版本更新情况。
(5)应考查软件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与本单位物力条件是否适应。
使用上级主管部门推广的软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行业内的通用性,在推广软件的周时,应注意帮助企业培养软件维护力量,还要组织一定技术力量帮助企业做好初始化以及维护工作。
6.建立计算机审计体系,保证会计电算化健康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发展,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靠原有的审计难以完成审计任务,必须建立计算机审计体系,才能实施对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的审计;同时,会计电算化离开了审计监督也不可能健康发展。计算机审计一般包括以下儿个方面的:
(1)对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它是通过审查系统设计的文档资料、数据测试和运行观察来进行。
(2)对承担系统运行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是否符合内部编制原则、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审计,它是通过对系统管理制度的审查和现场调查来实现。
(3)对系统内部控制是否健全的审计,它是通过数据测试和参观演示来进行。
(4)通过查询、重新计算和处理,或利用审计软件,对处理结果和输出是否合理、合法和准确、可靠的审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