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财务审计报告

农村财务审计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财务审计报告

农村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村级财务会计审计是农村集体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形式,审计三方关系人的信任对称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青海省X市D区村级财务审计的调研,了解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现状,分析产生信任不对称的原因,并提出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对策,以确保村级财务审计规范、有效运行,保持村级财务审计公信力。

 

1 村级财务审计的发展

 

村级财务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形成的。起初在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村级集体经济的生产关系比较简单,社内的财务收支、收益分配、财产管理活动的监督主要依靠内部村民民主监督小组、财务相互审查的方式进行,还包括上级部门组织的带有审计性质的财务清查或清理整顿。随着农村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出现不良现象,如一些地方放松对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村级集体资金被部分人员私自挪用、挥霍浪费和长期拖欠。通过国家1980年和1986年进行的两次全国性财务清查,农村集体财务有所好转,但由于缺乏经常性的审计,一些地方农村财务前清后乱。鉴于此情况,1986年以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为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和财务活动实行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逐步建立专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审计人员。这对改善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维护集体资产安全,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密切党、干、群关系发挥积极作用。1992年农业部颁布《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条例规定》,2008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各省市也按照规定陆续与之相应的集体经济审计法规、条例和审计办法,以便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提供依据和标准,加快村级审计的步伐。十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些都表明村级财务审计逐步发展,与各方发挥监督作用密切相关。

 

2 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现状

 

村级财务审计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良好运行起到重要作用,从全国来看,村级财务审计由于主体模糊,发展缓慢,其中也存在一些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青海省X市D区5个行政村的村民进行调研,包括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审计、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三个方面。调研中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其中男性75人,占51.7%,女性70人,占48.3%。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村干部管理集体经济活动的信任不对称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76%的填写者认为村干部在村级经济管理和决策方面,存在“一支笔”现象,村民认为村干部并未完全履行自身责任,未遵守竞选干部时的承诺。如某村一位村民指出,其所在村的村长在选举时向村民保证,一定会把村里的公路修好,直至他离任公路并未完全修好。另外,换届时对村干部没有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村民对村干部的任期行政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另外,村干部在村中贫困户选择方面未做到公平公正,存在滥用职权为亲近的村民谋福利现象,不能使真正贫困的家庭享受国家政策。通过村民对村干部管理村级活动的评价,70%的受访者对村干部信任不对称。

 

2.2 对审计人员的信任不对称

 

在回答村级财务审计方面的问题时,有81%的填写者对村级财务审计了解很少,有些甚至没听说过,不清楚自己所在村落有无财务审计。仅有3%的填写者知道村级财务审计,在谈到村级财务审计执行方时,只知道是由省、市、县执行审计。从调研反映出,大部分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不了解,不知道审计是对村干部行政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更谈不上对审计人员、村级财务审计报告的信任。鉴于此,在发放问卷过程中,调研者向村民解释村级财务审计相关的知识,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了解之后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会信任村级财务审计。

 

3 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原因

 

3.1 集体利益受益不均衡

 

基层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和受益,如基础医疗、教育等,同一地区不同村庄的农民享受待遇不同,通过相互的比较,增加因受益不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感,对村级财务、村干部管理绩效、审计监督产生低信任感。另外,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被征用,各村按照人口数及征地面积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前后存在差异,农民从长远生计考虑,现有失地补偿不能满足生活需求,这与当前物价高涨、生活成本加大的现实形成矛盾,加剧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

 

3.2 财务透明化程度低

 

调研中了解到,村委会都按照农业部监察部印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村务公开,但是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选择性公开与村级财务相关的信息,多数是政策指令、文件,较少涉及村级财务收支明细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拨款使用途径。某村2015年详细公布第三季度财务公开收支明细信息,但时间在11月中旬,滞后了45天左右,村民未能及时了解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信息公开缺乏时效性,村级的财务信息公开与定期及时仍有一定的距离,不排除村干部为了上级检查而象征性公开的可能。信息公开形式单一,有时不能及时回应村民反馈信息,民主决策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3.3 审计被认可程度不高

 

从调研中看出,西北部地区大多数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对审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虽然村干部的文化水平高一些,但村干部认为审计部门就是来找自己工作中的毛病,往往消极对待审计人员,导致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完成。村干部只是肤浅地从表层原因理解审计,并未认识到审计是评价和监督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达到为民着想、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目的。农经站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有些在岗人员未经审计培训即上岗,对审计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缺乏必要审计程序。

 

3.4 审计信息不对称

 

在村民自治组织内部,村民有权自我管理,但不能事事都参与,一部分权力需要委托村干部行使。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为了保护集体权益和集体经济发展,委托农经站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情况审计。基于相互之间存在的契约关系、经济责任关系,村级财务审计应运而生。村民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未完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有些村干部按照益于自身的方式管理村级财务活动,而审计机构发表的村级财务审计报告不能及时向村民公开,村民无法了解本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审计结果,不能有效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另外,村级财务审计立法工作滞后、村级财务审计机构不健全,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导致村委会与审计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对等关系。审计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财产所有者、受托经营者和受托监督人相互之间的关系错位,从而导致审计信任不对称。

 

3.5 审计主体缺乏独立性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除了完成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外,还安排人员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这种审计模式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并且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时容易受相关政府部门的干扰。而上级政府组织审计人员对其管辖的村落进行审计工作,类似于内部清查,不能起到审计外部监督作用。即目前常见的审计主体无法保持审计的实质独立,审计人员没有司法权,无权处理涉事责任人,审计问责机制有待完善。

 

4 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对策

 

4.1 明确村级立法,完善村级财务审计制度

 

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监督。建议在法律上规定由县级审计机关成立审计分局,配合农经站进行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并能赋予一定司法裁决权,强化法治建设,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为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关系提供法律保障。无论地区、民族、家族、职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主体地位平等。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以法治保证基层社会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自治,符合宪法的精神,也符合国家投入,基层受益、满意的宗旨,以及低成本高效率建设基层政权的目的。制定符合村级特点的财务审计条例,和相关的审计取证、报告办法,如《农村财务审计专项制度》、《农村财务审计程序》、《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 坚持民主理财,实行村级财务公开

 

根据芮国强,宋典(2012)对江苏市民政府信任实证研究的结果,即政府信息公开会积极影响社会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因此村级财务公开也可以强化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信任程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审计结果不仅要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向村民公开、向村民负责,同时公开的内容也要让村民看得懂,以便能够有能力监督。完善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公开活动进行监督,审计人员入村审计与村级民主理财相结合。农村财务公开内容全面、完整,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村干部薪酬、村里招待费、大额债权债务信息等,采取多种渠道及时公开。对在外务工的村民代表采用邮寄方式公布,费用可从村集体资金总额中扣除,使其及时了解本村财务状况。(下转P159)

 

       4.3 确保沟通顺畅,认可村级财务审计

 

村级财务审计的三方关系中,村民、村干部、审计人员应该建立沟通渠道,使各方对村级财务审计透彻理解。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形成委托关系,在此关系中,村民应广泛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程度,以便顺利接受村级财务审计知识;村干部应做到凭证、账簿等真实,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审计接受度,及时与村民沟通,扩大审计知识宣传范围。村级财务审计人员也应具备相应资格证书,保持职业态度,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确保外部监督到位。审计三方关系人之间相互信任对称,最终构建和谐的村级财务审计关系。

 

4.4 引入民间审计,提高审计独立性

 

在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的问题上,许多学者(王金凤等,2012)提出由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农村财务审计,在国家审计机关下,设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并下设审计和责任追究部门,二者相互牵制提高独立性。另外,在当前审计模式基础上,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陶媛婷,2015),构建体外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体系,使村级财务审计实现外部独立的再监督职能,以平衡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关系。

 

4.5 创新审计方法,完善审计技术

 

目前村级财务审计主要任务是差错纠弊,审计方法简单,需要把现代审计理念引入到村级财务审计中,除财务收支审计外,还需要加强绩效审计,注重事前和事中审计,并采取分析性复核程序,防范审计风险。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要逐步建立覆盖市、县、乡镇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各村实行电算化会计记账,开展计算机审计,提高村级财务审计质量,加快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把村级财务审计推向现代化审计。

农村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核心,坚持依法依规按政策办事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弄清村级经济实力,理顺财务关系,明确村干部的经济责任迎接村级换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二、审计的范围和方法

村级财务审计的范围,主要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重点是审计**年村委会换届以来(审计期限:**年换届之日起——**年8月31日止),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和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可追查到以往年度,立案逐项进行审计。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乡镇、街道办事处组织进行审计,做到五个结合:审计查账与走访群众相结合,审计查账与核查实物相结合,审计与化解村级债务相结合,审计与处理问题相结合,审计与建帐建制相结合,确保审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审查村级各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重点查明收入是否及时入帐,有无被侵占、挪用;非生产性开支是否严格控制,有无挥霍浪费;村内各项工程的决算情况;未入帐的费用情况;村公益事业资金、土地补偿费收入和政府有关部门下拨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村财务收支是否按时如实上墙公开;民主理财制度是否健全等。

(二)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及专业项目管理情况。审查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严格执行,帐款、帐物、帐帐是否相符,集体资产、资源和专业项目的承包标的、期限、方式等是否经集体经济讨论决定,标的较大的是否引入了招投标机制,承包或租赁者是否按合同及时缴纳承包款或租金,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损失浪费。

(三)村级债权、债务情况。查清债权、债务增减变化及拖欠占用情况,摸清帐外债权、债务情况。重点审查有无借款举债用于违背政策规定的非生产性支出,是否新增村级债务,有无存在盲目举债情况,有无将集体资金擅自借给个人、企业和外单位,有无擅自为个人、企业和外单位提供担保或抵押等。

(四)村级民主决策情况。审查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是否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集体班子会议讨论决定,有无“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存在。

(五)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问题。如村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村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等群众要求审计的问题。

四、审计的基本程序

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规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依法行使农村审计监督的职能,具体承担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审计事项的范围和内容、审计方式和方法、人员配置和分工、具体工作步骤和要求等。在审计期间,要通过宣传发动、设立举报箱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和村民反映的问题,确保审计工作有效进行。

财务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形成审计报告,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报审计结果,同时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出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处理。审计查出被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必须如数退还给集体;涉及村干部违法违纪的,要提出处理意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村,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组织力量帮助整顿,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

审计结果要作为村级组织候选人的必备条件之一。审计出的问题未退赔处理以前,不能作为村级组织候选人。

五、财务审计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为确保财务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收到实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按照组建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宣传发动、培训骨干、逐村实施审计、规范管理等步骤,集中领导、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村委会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审计面要达到100%,整个审计工作必须在9月25日前结束,并提交审计报告。10月上旬,市组织专班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要追究责任,重新审计。

六、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前的一项准备工作,各级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集中时间,切实抓紧抓好。

(一)强化领导。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市成立村级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李进新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斌、市长助理袁道海任副组长,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市经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管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相应的村级财务审计领导小组和审计专班,集中动员部署,培训骨干,统一组织力量,逐村开展审计工作。

农村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审计;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3日

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村委会作为政府多层次等级中的最低一级,受到的监管是最少的,而且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法律对其进行的约束和制约很少。但是,村干部却掌握着人、财、物等众多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知晓着一般老百姓难以了解到的政治信息、上层动态。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比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权利、方便,他们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牟取私利,却很少受到处罚。老百姓处于绝对的弱势,如果政府不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就没有坚固的根基。因此,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迫在眉睫。

二、农村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目前,乡镇普遍没有建立专职审计机构,村级财务审计主要由乡镇经管站人员负责。但村级资金和财目全部是由乡镇经管站代管和代记,财务收支也由乡镇经管站会审,形成财务与审计职能合一、“自己审自己”的现象。同时,乡镇经管站业务人员较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参与审计工作都是兼职,难以做到时间和精力集中,也维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第二,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审计队伍建设需要加强。近几年,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家财政向农村倾斜拨付的资金逐步增多,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可能性增大,审计任务将越来越重,对农村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乡镇审计缺乏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存在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等现象,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这种局面,使审计往往流于形式,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能。

第三,账目混乱,调查取证工作困难。账目混乱主要表现在会计账目不健全,记账不及时,内容不齐全,几年不记账或记账不规范,票据不规范,白条入账,多手经管现金,管账的也管钱,管钱的也花钱,瞒报收入虚列支出等等。还有的地方为了实行“村账镇代管”办法,阶段性地把账目拽齐,以前的“包包账”、“挎兜账”没有理顺,还在堆放,导致审计工作无从下手。同时,在农村审计过程中,由于村级档案管理的不健全,特别是在审计中涉及到年份较远的历史旧账,导致一些与审计相关资料的丢失,从而无法对问题进行取证。

第四,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决定难以落实。大多数乡镇没有合理的中、长期审计计划,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对于审计的资料和审计后的有关文件没有规范的送达文书和完整的审计档案记录。对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取证、审计档案整理与保存等一系列审计程序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或参照国家《审计法》规定执行。此外,审计本身具有强制性,应无条件地落实和执行审计决定。但是,审计决定执行是由乡级政府来完成,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利益关系审计决定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作为农业经管部门主审单位,缺乏有效执法手段。不仅审计出来的经济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那些违法违纪人员也不能受到应有的惩治,而且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事倍功半。

三、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措施

1、规范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想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必须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要双管齐下,不仅包括政府审计还要有民间审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队伍里,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推进农村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持证上岗,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专业的人员,要坚持定期考核。对专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监督。

2、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农村审计档案管理。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因此,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定性问题,切实树立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方面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端正村干部的农村审计态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在进行农村审计时,有不少农村干部对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阻挠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应端正农村干部对农村审计的态度。农村财务会计水平低、内部控制弱,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的制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推动农村审计的顺利开展。

4、公开财务审计结果,严肃财务纪律。审计结论做出后,乡镇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将审计结果经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进行公开。审计结果可在各村公开栏上进行公布,也可以在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公布。公布后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四、结束语

农村财务审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搞好农村审计工作,就会大大提高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选拔一些有素质、有能力的审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农村审计。当然,村干部也要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同时做好农村的会计工作,使农村审计体系健康地发展,进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谷书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农村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农村账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审计决定落实难

审计本身具有强制性,应无条件地落实和执行审计决定。但是,审计决定执行是由乡级政府来完成,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利益关系审计决定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作为农业经管部门主审单位,缺乏有效执法手段。不仅审计出来的经济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那些违法违纪人员也不能受到应有的惩治,而且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事倍功半。

2.审计内容不全面

大多数乡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查清了村级财务的收入、支出和清理乡镇债务,开展的只是财务收支审计,没有将任期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是否增值等任期责任目标、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和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纳入审计范围。

二、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措施

1.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积极改善审计环境。农经部门地位低,权威性差,是长期困扰农村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客观障碍。特别在审计结果执行上,往往因缺乏手段而不了了之。面对这方面的不利因素,要以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与纪检,监察等权威部门建立起来的业务工作关系,积极主动地配合查处案件,调解纠纷,尽职尽责地完成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取得他们对农村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这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善审计工作环境。2.严格审计纪律,树立审计权威。随着审计面的逐步打开,要把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来抓。要求并监督审计人员做到“四不”,即:审计账簿不留死角;核查手续不留漏洞;定性是非不偏听偏信;处理问题不留情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借助各方面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树立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3.逐步加大审计力度,不断拓展审计范围。一是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目标,逐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覆盖面。二是拓展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由原来的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和集体财务审计拓展到村干部离任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等。做到日常业务定期审、班子调整离职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经常审。4.突出重点,把握环节。在审计中,要始终抓住审计工作重点,做到“六审,六查”,一审财务收支账目。查收入是否入账,是否开具统一收据,查是否漏收、少收,开票人是谁,支付是否合理;查凭据的时效性、审批手续、用途说明、经手人;查大额开支是否经集体研究。二审货币资金。查现金、存款情况。三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四审债权债务。查应收款、应付款、内部往来等。五审项目承包合同的签订、结算和兑现情况;查项目的招投标、合同、预决算情况。如是集资项目,还必须查项目集资或收费是否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执行,是否有乱收费、乱集资行为,项目款是否专款专用。六审财务管理制度与村务财务公开执行情况。查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通讯费、干部报酬、招待费等具体规定。财务公开方面,查公开资料是否齐全,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干部误工及招待费是否逐笔公开。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在审计程序上,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执行,重点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把握政策界限环节。对审计出的问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按有关政策、规定和文件处理,客观、公正、准确定性。二是把握资料规范环节,确保审计质量。对每个被审单位,坚持有审计通知书,有工作底稿、有原始资料复印件,有证明材料,有审计报告,有被审单位征求意见,有审计结论,审计处理意见,审计建议书。基本做到资料齐全,立卷归档。5.审建结合,巩固审计成果。在审计实践过程中,要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加以积累,努力促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巩固审计成果。在审计方法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四个结合”,一是专业审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将财务公开是否落实纳入审计内容,帮助被审计单位搞好民主理财工作。二是审计监督与常规审查相结合,以乡(镇)为主负责审计监督,乡(镇)负责组织村会计或者报账员集中办公审查,坚持按月集中记账,检查财务收支账目。三是县级直接进行审计与乡(镇)、村自查自审相结合。四是审计监督与业务辅导相结合,审计中坚持查揭问题与提出合理化建议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及时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纠正错账、梳理问题、健全制度,较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总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会计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村务公开,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马青,陈刚,张文婕.浅议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务会计,2009(08):51-53.

[2]车德彬.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6):139-140.

农村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审计;公示;威信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全面推行,深刻影响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和农经服务体系建设,“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管账又审账”、“自己审自己”等状况严重影响审计的威信。在新时期下,农村财务审计如何树立威信已成为热点话题。近年来,云南省陆良县积极探索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制度,为树立农村财务审计形象、提高审计威信,推动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一、农村财务审计公示的基本做法

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制度的基本做法是农经部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将审计工作过程、涉及法律法规、审计纪律、审计结果、有关问题的处理、审计组的联系方式等内容,根据审计工作进展,向被审计村、组和广大群众进行全面公开的一种做法。

审前公示:在下发审计通知书的同时,以张贴审计公示书的形式,及时进行审前公示。公示审计的依据、目的和意义,下派审计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承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保密等。公示地点选在村、组所在的办公地点、村务公开栏及村庄交通要道或村民集中的地方,以便广大群众及时向审计组提供线索,并予监督。

审计过程公示:在审计过程中,由村民自己选派村民代表或户代表(一般5-7人),全程参与监督审计过程。如果因财务问题上访的审计,要保证有上访的群众代表参与。村民代表选出后,审计组向村民代表详细介绍审计依据、财经法规、常见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法律依据,相关问题的沟通和处理程序,如何参与审计和举证等。

审计结果公示:审计结果出来后,在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有关村、组机密的前提下,公示被审计村、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及有关问题的审计意见书。如果涉及经济犯罪,公示审计移送情况。如果是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在村、组换届前,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公示,以保证选民在换届选举前全面了解现任村、组干部基本情况及胜任能力。

二、审计公示对树立审计威信的作用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对树立审计威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审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敢于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公示,首先必须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全过程在遵守审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符合权威的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在具体业务中,必须建立健全公示制度,使审前公示、审计过程公示和审计结果公示与内部审计准则相适应,并形成审计公示的标准规范。在底稿使用上,必须有标准、有统一标识,有利于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审计质量控制。在审计人员资格方面,更注重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方面,基本做到了“审”、“账”彻底分离(即审计人员和委托会计相互分开)。基于上述要求,我县组织了大规模的审计公示业务培训,通过业务交流、检查等形式,提高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2.促进审计工作透明化,深受社会各界信赖

实施农村财务审计公示是把整个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审计结果全部透明化,把整个农村财务再次从整体上全面的“晒一次太阳”。既是对审计工作情况的展示,也是对被审单位财务活动的客观展示,农村财务审计公示的全过程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审计组进行什么样的审计,所反映情况和问题是如何依法、客观、公开、公正、合情合理的处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使审计人员接受礼品、礼金,请吃请喝,参加公款娱乐消费,拿审计结果做交易,行政干预审计工作和审计结果等现象无机可趁,消除群众担心审计人员包庇村社干部或故意整人的心理顾虑,审计结果及其处理也让被审计村级组织和相关人员心服口服,深受社会各界信赖。

3.深化了民主监督管理,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是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能够保证各项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对于在思想上不重视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不到位的村级组织,实施实施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后,把整个农村财务从整体上全面的、认真的再“晒一遍”,其中的财务问题必然又会曝露出来,无处藏身。因而,审计公示在审计环节上是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的深化,是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的进一步延伸。实行审计公示后,群众盯得死,看得紧,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审计问题基本是及时处理、现场进行,前审后乱、边审边乱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从根本上遏制了现象的发生和漫延,因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也大幅度降低。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制度切实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4.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群众代表熟悉本村重大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基本情况,村干部的一切舞弊“见光死”,很多审计证据都是现场确认签字。二是对有疑问的、不真实的财务收支活动,群众代表都是先审计组一步发现和提出来。三是群众热心参与和舆论监督,使出财务问题暴露得更全面、及时,有利于审计组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省去了很多调查取证的工作量,节约了时间。和常规审计相比,审计公示至少节省了70%的调查取证时间和工作量,以前难处理的问题现在可以及时处理,并得到有效整改。

5.结合中国国情,推进村民自治

在村干部队伍换届选举前,将审计情况和结果进行全面公示后,审计公示已经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多年的审计公示实践让村干部明白:农村财务审计公示是一把利剑,一切弄虚作假和舞弊都无处藏身,只有认真执行好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法规,才是对自己的有效保护,才能取得群众信任。村干部对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态度和观念因审计公示的推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审计公示的实施,保护了有能力为群众谋利益、干实事、群众信任、作风正派的村干部。惩治和制约了自私自利、混水摸鱼、素质低下的村干部。审计公示使审计监督在村民自治中的功能得到拓展,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审计公示与换届选举、离任审计的有效结合,更好的适应了中国国情,有效的推进村民自治。

三、推行审计公示应重视的环节

1.严格遵守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依法行政

这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树立审计威信的必要前提。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和内部审计系列准则等相关规定,才能使审计结论客观、公允。

2.审计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是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遵守审计准则的具体规定;二是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把审计工作做细做实,避免出现漏洞和瑕疵;三是严格执行申请回避制度,经管站审计人员和记账人员要分离;四是审计工作底稿要规范。

3.审计公示的内容要有统一规范

一是不同的审计方式、审计目的,应制定不同的审计公示标准;二是审计公示书措词要严谨、客观,定性准确,不能与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相冲突;三是重视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公示。

4.要全面提高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